所谓结构化,是指将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做到纲举目张。知识是逐渐积累的,但在头脑中不应该是堆积的。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结构化思维在前瞻性项目建设中的运用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结构化思维在前瞻性项目建设中的运用
【摘要】前瞻性项目立项后怎么办?如何让这个项目能够顺利推进并发挥辐射推广价值?结构化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可为前瞻性项目建设助力。在项目建设上,要结合学校实际进行整体思考,系统设计,确定工作开展的起点和建设的最终目标;在建设策略方面,要秉承可迁移、可复制、易学习等原则。
【关键词】前瞻性项目;结构化思维;项目建设
【中图分类号】G5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_)18-0065-02
【作者简介】王跃平,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南京,210009)教科室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结构化思维是指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以一定的范式、流程顺序进行思考,首先以假设为先导,对问题进行界定,罗列问题构成要素,再对要素进行合理分类,归纳整合,以制订行动计划和路线。20_年5月,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申报的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学习者中心备课模型的实践建构”顺利立项后,在结构化思维的指导下,不断推进项目建设。
一、分解问题,确定目标
项目立项后,分析学校现状,系统思考“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更好”三个问题,确定建设目标。一是模型建构:学校建立“学习者中心备课模型”,学科组形成学科模型变式,制定模型解读和操作要点。二是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的提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夯实知识基础,倡导自主发展,鼓励社会参与。三是教师发展:提升教师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思辨习惯,形成集体备课的研修文化,促进教师发展。
二、顶层设计,行动落实
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按照“问题调研—文献学习—备课观摩—模型建构—实践优化”的闭合线路展开。按照学校提供的“学习者中心备课模型”,每个学科组进行至少三轮的“集体备课示范视频”的录制和研讨,供全校教师观摩并提出建议,并把视频提供给专家进行点评指导,以求不断改进和完善,逐渐形成各个学科组集体备课的变式模型。
第一轮:20_年12月至20_年2月,这是提供申报方案后进行的一次实践探索。寒假前让每个学科组录制一次集体备课视频,提交到规定空间,每位教师利用寒假观看并撰写个人感受和建议(要求每位教师至少观看一节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视频,本学科的提出优化建议,其他学科的归纳优点长处),并在开学前一天学科组集体交流研讨后由学科组长统一上交学校。
第二轮:20_年5月至8月,这是项目顺利立项后进行的一次实证性研究。让每个学科组根据寒假研讨的反思意见和学校对前瞻性项目的解读再录制一次“示范性集体备课视频”,并附简单“说明”。重点说明:(1)本次备课选择了什么“点”?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点?(2)备课组成员“预”备什么?是否都围绕着选定的“点”?(3)组员们上课后反馈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如果下次上这个课,如何改进?
学科组将视频和这个“说明”放到网上,供全校教师暑假观看并撰写改进建议;同时将视频和“说明”发给学科教研员或学科专家进行点评,请他们进行现场指导。
第三轮:20_年9月至10月,根据前两次的改进意见和专家意见,再次拍摄集体备课视频,形成学科组集体备课的范式,作为以后本组备课的“样本”。
三、成果提炼,区域推广
以上主要是项目建设的实施规划,那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需要哪些策略呢?
1.大胆假设,小心验证。
近年来,学校逐渐形成了校本化的备课流程,即“选点‘谋’备—人人‘预’备—现场‘说’备—个性‘复’备—课堂‘验’备—思辨‘促’备”的闭合式集体备课流程。其中的“选点谋备”是一次备课的起点,“思辨促备”既是一次備课的终点,又是下一次备课的起点,是下一次备课“选点”的重要依据。在备课流程的基础上建构备课模型,这个模型是一个大胆的设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合与完善。
2.访谈调研,问题引路。
具体学科、具体备课组在实施这个备课模型时会有哪些问题?我们可以运用备课观察、专题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了解集体备课现状。
传统的集体备课,大家分享的往往都是教学经验,分享自己处理某些教学内容时的方式方法;学习者中心的集体备课,从问题出发,聚焦适当的“点”集体谋备,教师在备课中现场学习,不仅思考如何上课,还思考如何贴近学生需要,精心设计有思考、有智慧的课堂,思辨研讨,智慧分享。
3.任务驱动,体系建构。
设计项目建设任务单,分阶段实施建设项目。借助科研部门、专家资源、信息技术、教师团队等,以核心素养和教师关键能力为内核,对现有的备课模型进行深度完善;优化项目实践推进方案,形成基于学习者中心的备课评价体系;开展指向学科的子项目研究,形成基于学科特征的备课模型样本。全面开展“学习者中心备课模型”的推进与实践,组织教师研讨实验中的问题,积累实验数据,进行有效分析;运用现代技术,推动集体备课方式的转变,完成“学习者中心备课模型”使用的微信端、PC端等的建设;整理具体的、典型的“学习者中心备课模型”的实践案例,并形成操作策略,召开项目研究高层论坛暨项目研究中期评估会议,展示项目研究成果。
4.用心组织,提供保障
学校成立“学习者中心备课模型”项目建设研究组,由校长任组长,全面领导项目建设工作,充分保障此项目开展的质量。学校与区教育局积极联系,围绕备课模型开展建设与实践,邀请专家学者指导把关,对学校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结构化思维在前瞻性项目建设中的运用
(1)分类分级思维。
当纷繁复杂的事物都需要处理时,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先分类,减少信息处理的维度;如果分类之后还不能兼顾所有方面,就要考虑分级,先抓重点。
(2)不求完美思维
分为事和人两个方面。项目上的事跟项目的特点相关,因为项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开始时无法制订完美的计划,需要根据渐进明细的原则,滚动式规划。另外,项目上的相关方众多,作为项目经理要平衡、设定和管理各种相关方的利益,而不是满足所有相关方的利益。
(3)整体最优思维。
项目管理三角形包括范围、时间、成本、质量,现实中由于竞争激烈,商业环境变化多端,项目经理迫于现实压力,往往眼睛只盯住进度,而忽略了其他几个方面;或者是因为成本优先,而放弃质量;更有甚者,项目初期只谈成本,项目中期只谈进度,到了结束的时候又盯住质量不放。这些情况违背了整体最优的原则。项目经理要从整体出发,从发起人和客户那里搞清楚项目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并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的要求。
(4)PDCA思维。
这里不谈持续改进,因为不求完美思维中已经隐含了持续改进。在PDCA循环中还隐藏了另外一个处理事情的秘密——淡定从容。项目管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障碍和困难,面对团队成员报告的问题,项目经理一定要淡定从容,请遵循如下步骤进行处理:
首先要确保“不相信”任何片面的说辞,只是信息而已,还不足以让项目经理做出决策;调查和确认事实,形成自己的逻辑,多方面收集信息,没有信息,做出任何决定都是盲目的;分析问题的影响;制订计划和解决方案;采取行动;检查行动的效果,再做改进。
以上四种思维,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结构化思维”。这种思维对项目经理处理各种“刁难”非常奏效。
结构化思维在前瞻性项目建设中的运用
项目经理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学会运用结构化思维解决,这样才能轻松对待工作。
结构化思维(StructuredThinking)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工作任务或者难题时能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深刻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系统制定行动方案,并采取恰当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开展,取得高效成绩。尤其作为项目经理,你如果拥有了结构化思维,将对你的职业生涯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让你从此淡定从容地应对一切困难。
一个小实验
请用10秒钟,把下面这组数字记下来,等10分钟之后把它复述出来。
这个实验曾经做过很多次,如果立刻让被实验者复述出来还有可能,但是10分钟之后能够记得这组数字的人就寥寥无几了。如果把这组数字重新整理一下,并赋予它一个含义,那么很多被实验者在10分钟之后都能复述出来。如下图所示。
这组数字的含义是:一年有4季、12个月、52周、365天,一周有7天,一天有24个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这不得不谈谈人类意识的特点,也就是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
一
不能一次太多
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大脑大概是4核的,也就是可以同时处理四个信息,太多信息会让我们的大脑觉得负荷过大。你也可能碰到过这样一些人,他说的每个字你都听得懂,然而组合在一起,你也不知道他想说什么,听他说话时间一长,你会头疼,变得焦躁,“你到底想说什么”。之所以这样,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大脑处理不了太多零散而复杂的信息。
二
喜欢有规律的信息
这是大脑赋予人类最重要的技能,也是知识产生的源泉,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技能,人类才创造了如此非凡的文明成就。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不是在内核的多少,而是处理能力方面,他们往往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发现本质,也就是核心的规律。
结构化思维的模式
化繁为简
结构化思维的基本方法就是分类分级、自上向下、逐步求精,这样有利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更容易抓住事物的本质。例如,什么是战争?面对这个问题你也许会引经据典地说上一大通,但是简单来说,战争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清晰表达
你自己希望别人讲话条理性好,当然别人也希望你讲话有条理,这样沟通才能顺畅。现在才明白,为什么领导讲话都喜欢讲三点,而不是五点或六点。
知识归一
我们这个时代不是缺乏知识,而是知识太多,信息太杂、碎片化严重。通过结构化思维可以自下而上地进行知识梳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到最后就是知识体系的竞争。别人一抓一把零散的知识,而你一拎一套完整的知识,胜负可想而知。
结构化思维的基本套路
虽然人类大脑天生就具备找规律的能力,但这不意味着不需要刻意地训练你的这种能力。动物的行为是写在DNA里面的,遇到问题会做出本能的反应。而人类的行为能力是靠后天的刻意练习才能加强的,大脑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它似乎无所不能,什么都会。动物天生就会捕猎寻找食物,而人类却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才能掌握生存的技能。
训练结构化思维的基本方法分为两步:一种是自上而下逐步求精,一种是自下而上归纳总结。
自上而下逐步求精
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一种思考方式,例如:
★喜欢厨艺的朋友在做菜前,一定会先想好要做什么菜,要备什么配料,用什么锅、要多大的火,以什么方式来烹饪,这也是一种结构化思维的过程。
★自驾出游前,每个朋友都会先设定目的地,再设计出行路线,然后保养车辆、加满油,甚至设计好路上在什么地方休息、在什么地方吃饭,车上要带多少水等,也是结构化思维的结果。
其实自下而上的思维除了这些自然而然的思考,重要的是总结常见的套路,也就是发现事物背后的普遍结构性规律,现以建造房子为例供大家参考,如下图所示:
常见的逻辑关系有两大类,即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常见时间结构关系有流程、逻辑关系、依赖关系等,常见空间结构有并列关系、包含关系等。找到结构之后要注意用一个原则来判断其是否合理,这个原则就是MECE原则。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MutuallyExclusive),相互排斥,没有重叠。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CollectivelyExhaustive),没有遗漏。
所以,自上而下的过程,在逻辑学里面也叫分析和演绎的过程,适合发现已有知识的逻辑,寻找问题的细节和论据。
自下而上归纳总结
当出现一大堆信息,无法下手的情况该怎么办呢?这就用到结构化思维的另一种方法,即自下而上的方法。自下而上的方法一共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天马行空。把头脑中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有碎片想法都列出来,先不要关心合理性和逻辑性。当你觉得都列得差不多的时候,再读一遍这些碎片想法,思考可能的分类方式。可以将同类的想法连线或者挪动到一起。
第二步,分类分组。进一步提炼同类想法的本质,写一个名词或句子,并把这些同类想法归到这个名词下。注意分类有两个方向,即水平方向的并列关系和垂直方向的层级关系。
第三步,结构提炼。看一下这些分组,是否存在某种规律,按照这样的规律,是否需要补充或调整。用MECE原则来决定分组调整。最后形成的组,其实就是你的结构。
第四步,观点补充。确定了结构之后,看每个结构之下是否还需要补充其他信息,最后完善思路,提炼核心观点。
例如,工作中常用的鱼骨图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归纳总结的方法。
结构化思维常用原则和方法
事物的结构往往具有普遍的规律,站在牛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学得更快,下面推荐几种常用的结构化思维的方法,具体内容可网上搜索。
基本原则
◇MECE分析原则
◇20-80原则
基本关系
◇顺序关系
◇并列关系
◇包含关系
常用工具
◇二维矩阵类:任务分析矩阵(紧急性、重要性)、波士顿矩阵(市占率、增长率)、安索夫矩阵(新/老产品、新/老市场)
◇流程类:产品价值链、客户生命周期
◇三要素类:3C战略三角(Corporation公司,Customer顾客,Competition竞争对手)、爱情三元论
◇利益相关方类:波特五力模型
结构化思维的日常训练方法
如果只看本文,不做练习,只能说你又喝了一碗鸡汤。鸡汤本来是好东西,营养丰富,就怕不消化,结果滑肠而过,就不会有什么收获了。为了掌握这种实用的方法,你在生活中还需要刻意地练习,坚持三个月,定能练成神功。日常练功心法如下:
◇拆书:看书的时候,列出作者的核心观点,添加分论点,然后寻找其中的逻辑关系,有空可以拿出来看看。这样拆书的好处还有一个,如果你发现一本书根本无法提炼核心思想,也无什么结构,那么恭喜你,看了一本垃圾书。
◇写作:一周一篇文章是起码的要求,君不见网络大神每天都发文,其实他们就是掌握了结构化思维的心法。写作时必须用结构化思维的方式写,并且尽量使用你积累的结构素材。如果你没有时间写文章,那就尝试写出文章的结构。
◇演讲:只要把在路上看手机的时间留出来思考,每天给自己一个议题,用15~20分钟的时间,用结构化思维的方法来解决/论证这个议题,不一定要写下来,说给自己或者同伴听就行。这个训练成本最低,而且是最关键的一环。
结构化思维方法对每个人的帮助都很大,建议项目经理要掌握这种方法,最好把这种方法变成一种本能的反射。如果你真得练成此种神功,对于克服工作上的压力将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