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四五规划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7-03 13:18:3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规划,意思就是个人或组织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规划是融合多要素、多人士看法的某一特定领域的发展愿景。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国家十四五规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家十四五规划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十三五”期间,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和显著成就,学科体系日益完善,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推进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迫切需要教育科研更好地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全面振兴荆州教育事业,根据《荆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荆州教育科研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

  一是科研兴教强校意识不断增强。教育要发展,科研必先行,教育科研是“兴教强校”的不竭动力。“十三五”期间,我市教育科研以办人民满意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开展深入研究,教育科研意识得到不断增强。全市共立项省级课题36项,目前结题27项;立项市级课题425项,结题305项。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联度日益紧密,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贡献率逐步提升。

  二是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培养方式上,加大了教育科研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极大地提高了科研人员的整体素质,涌现了一批功底扎实、善于创新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培养方向上,注重发挥不同领域人才在不同岗位上的优势和特长,形成了一支专、兼、群三结合的科研队伍。

  三是教育实证研究得到长足发展。我市教育科研成果多是基于实证研究的研究成果,助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作用明显。在教学研究中讲求客观性,可量化,有定论,直接促进教学改进。

  同时,我市的教育科研事业还存在一些明显不足。一是教育科研事业发展不均衡,县域之间、校际之间、各类教育之间的科研水平不均衡,真正有重大影响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不多。二是科研队伍建设力度不够,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一批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丰富研究经验的科研人员相继退休,新的科研人员得不到及时补充。三是教育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不够,一批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生产力。

  二、“十四五”荆州教育科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根本指针,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科研水平提升为重点,以繁荣教育科学为使命,突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力争推出一批高水平、有实效、有反响的科研成果,凸显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在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二)基本原则

  方向性原则。教育科学研究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过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与理论问题为中心,这是教育科学研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突出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和理论提升,用新发展理论指导新的教育实践,同时又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不断丰富、发展教育理论。

  服务实践原则。加强针对性,提高时效性,特别要加强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加强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使理论可以直接指导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

  (三)主要目标

  建设一支高素质教育科研队伍。争取名师直接参与课题研究,重点选拔和培养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中青年科研骨干,建立全市教育科研人才资源库,打造教育科研荆州品牌。

  建设一批高标准科研示范基地。建立健全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组织和教育科研实验样板学校,使之成为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孵化基地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

  推送一批高质量教育科研成果。抓好省级重点课题,完成省级规划课题,指导完成市级各项课题,力争培育一批高水平教育科研成果。

  三、“十四五”荆州教育科研工作的重点内容

  明确教育科研主攻方向,我们主要在以下方面开展重点研究:

  (一)加强教育观念体系研究,明确教育教学研究的根本遵循

  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党对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教育的根本问题,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对传统的、外来的及新生的教育观念进行价值判断与整合,引领新时代荆州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指导学校课程建设和教育方式方法创新。

  (二)加强全面培养体系研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有效指导学校和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研究“六个下功夫”,切实提高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进一步加强全科育人研究,整体统筹本区域各学段课程、教材、教学、评价、考试五个环节,促进育人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深度协调。

  积极倡导学校重视各学科在育人功能上的相互支持,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综合育人价值,形成各学科综合育人的合力。

  进一步加强全员育人研究,积极指导区域学校利用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加强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课程建设研究,完善培养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

  加强课程规律和课程体系的基础研究。积极参与国家课程的实施研究与延伸开发,指导国家课程的高质量实施。

  提高地方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力度,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校本)课程体系。

  强化学校课程执行力,研究和指导学校加强课程规划,落实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及课程改革在新阶段的任务,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形成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学段各学科纵向衔接、横向配合、深度融合的课程机构。

  加强对课程实施的评估与监控,保证国家课程方案在学校的全面落实。

  (四)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课程理论、学习理论、学生成长理论等领域的研究,以优化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教学领域中的现象进行研究,探索和认识教学规律,丰富教学理论成果。

  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入研究学科本质,准确把握各类课程特有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思想和学科基本方法。

  加强对学生成长环境和学习心理的研究,准确分析各学科、各学段、各年级的关键问题,指导教师开展实践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作业设计等方面的行动研究,探索基于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研究。

  主动面对信息化条件下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新挑战、新变化,深入研究和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深度融合,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科学应用。

  加强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和指导,形成形式多样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对策研究,指导高中学校完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探索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深入研究生涯规划、生命安全、心理辅导课程在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实施策略。

  (五)加强教学评价研究,促进核心素养落地

  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组织实施过程的研究,不断完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逐步构建面向县域和学校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与监测体系。

  加强教学评价标准、策略、方式方法的研究,引导学校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价,逐步建立基于事实和数据分析的教学诊断、反馈和指导系统。

  积极研究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方法、实施程序和结果使用办法,指导学校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开展基于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研究,不断增强命题、阅卷及题库建设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加强对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积极发挥考试结果评价对教学的反馈与指导作用。

  (六)加强研训一体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加强教师综合素养和专业成长规律研究,为教师搭建互动交流平台,拓展、丰富教研内容,引导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科学反思,引导帮助教师把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与困惑转化为小微课题,开展实践层面的研究。

  深入研究名师成长规律,探索名师培养新途径,研究工作室创建新机制、新策略,为教师成长提供专业提升、实践锻炼、交流展示平台,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七)开展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研究

  推动形成支持教研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我市教研工作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教研工作。在以下五个方面形成研究突破: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价值定位研究;基础教育教研机构体制机制研究;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机制创新研究;基础教育教研员主要职责及职业规范研究;教研员队伍建设研究。

  四、“十四五”荆州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

  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学研究工作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切实加强对教学研究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教研机构和教研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协调各方面的专业力量投入教学研究工作。要明确教研机构工作任务,创新机制,落实责任,提升教学研究工作水平。

  各级教研机构要定期组织对辖属学校教学研究工作的评估活动。加强对学校教学管理的评价、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二)加大教学研究经费保障力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教育发展和教学研究的新任务,加大对教学研究工作的经费投入,保证研究经费投入相对稳定,并随教育事业的发展逐年增加。

  各级教研机构都要根据教学研究工作定位和任务,科学规划教研工作,确定教学研究经费的合理需求,做好年度教研规划与论证工作,并依此做好年度教研工作预算,合理增加经费额度。要针对区域内重大教育前沿问题和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展开多维度论证,合理提出教研专项研究任务,申请专项资金支持。

  要拓宽资金补充渠道,釆取委托研究、项目资助等有偿服务方式,提高教学研究的经费保障水平。要规范教学研究经费的使用管理,坚持勤俭节约原则,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做到专款专用,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要鼓励和争取社会公益机构、基金会、热心公益的企业等社会组织参与和投资教学研究。

  (三)加大教育科研基地学校的管理力度

  教育科研基地学校要切实落实五项职能,一是探索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路径;二是探索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典型案例;三是探索研究型教师培养路径和梯队建设;四是探索建立良好的教育科研机制;五是发挥教育科研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严格规范教育科研基地学校申报的程序:学校申请——各区推荐——组织评审——名单公示——批准授牌。

  申报荆州市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必须具备五个条件:一是校长主持重大项目研究持续两年以上;二是教师队伍科研基础较好;三是学校在党建(思政)、管理、课程、教学、队伍、文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四是学校教育科研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经费保障有力;五是基地学校参与课题研究人员近五年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对所有的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实行过程管理,每5年为一个周期,每1(或2)年由荆州市教科院进行一次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评定等级,对不合格的基地校将予以撤牌的处理。

  (四)加大教学研究成果推广力度

  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价,重视科研成果的实效性和推广价值,对教育决策有重大影响的政策性成果,对教育教学有积极作用的实践成果、理论与实践结合效果卓著的研究成果予以表彰奖励。

  制定研究成果推广的规划和管理办法,召开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成果报告会、学术交流会和信息发布会,表彰奖励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员,以鼓励科研人才的成长,促进科研成果的物化,努力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十四五规划

  《荆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南》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荆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对今后五年课题选题主要范围的引导,包括三个方面:研究领域,重点课题和优先关注课题。申报单位或主持人主要据此设计具体课题,同时也可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自行设计申报具体课题。课题申报工作即日起启动,现将相关内容通知如下:

  一、十大研究领域:

  1.教育宏观战略与政策研究

  2.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3.教育治理体系研究

  4.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5.学生发展研究

  6.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7.教育资源配置与效益研究

  8.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研究

  9.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研究

  10.生态文明教育与可持续性发展教育研究

  二、重点课题

  1.健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机制研究

  2.新高考背景下荆州市高中教育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3.荆州市教育系统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体制机制研究

  4.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研究

  三、优先关注课题

  1.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研究

  2.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实践研究

  3.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机制研究

  4.“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对策路径研究

  5.乡村振兴和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6.中小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实践研究

  7.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规律与评价研究

  8.新时代课程育人机制与策略研究

  9.加强全科育人、全员育人研究

  10.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11.家校协同视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干预机制研究

  12.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研究

  13.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研究

  14.“十四五”时期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5.引领新时代荆州教育教学理论研究

  16.加快推进荆州教育现代化路径研究

  17.荆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负担综合治理研究

  18.荆州市中小学生高阶能力培养研究

  19.荆州市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培训研究

  20.新时代教育公平的重点问题与政策体系研究

  21.荆州推进教育信息化全覆盖研究

  22.荆州市名师培养中长期机制研究

  23.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研究

  24.荆州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行动计划研究

  25.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26.荆州市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27.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

  28.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衔接的对策研究

  29.小初高教育教学有机衔接的对策研究

  30.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价值定位研究

  31.基础教育教研机构体制机制研究

  32.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33.基础教育教研员主要职责及职业规范研究

  34.教研员队伍建设研究

  四、延续课题(略)

  补充说明:

  1.十大研究领域分为“教育决策咨询研究”“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三个研究方向。

  2.荆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类别包括三种:重点课题、优先关注课题、延续课题。

  申请者可以从十个研究领域、重点课题、优先关注课题中选择研究内容,或自行设计课题名称申请课题。延续课题以已结题的荆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为研究基础确定选题,对原选题开展持续研究,注重研究内容的纵深性。

  国家十四五规划

  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各代表团以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形式,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草案设置了19篇、65章、192节,重大任务举措17篇;明确了5个方面20项主要指标,体现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进行了充分对接。交通运输领域有哪些重大任务、重点工作?小编为你——梳理其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1

   交通强国

  战略骨干通道:建设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和伊宁至阿克苏、酒泉至额济纳、若羌至罗布泊等铁路,推进日喀则至吉隆、和田至日喀则铁路前期工作,打通沿边公路G219和G331线,提质改造川藏公路G318线。

  高速铁路:建设成都重庆至上海沿江高铁、上海经宁波至合浦沿海高铁、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新沂段和北京经雄安新区至商丘、西安至重庆、长沙至赣州、包头至银川等高铁。

  普速铁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黄桶至百色、黔桂增建二线铁路和瑞金至梅州、中卫经平凉至庆阳、柳州至广州铁路,推进玉溪至磨憨、大理至瑞丽等与周边互联互通铁路建设。提升铁路集装箱运输能力,推进中欧班列运输通道和口岸扩能改造,建设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和重点港口铁路专用线,全面实现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

  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基本建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网。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000公里。

  高速公路:实施京沪、京港澳、长深、沪昆、连霍等国家高速公路主线拥挤路段扩容改造,加快建设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并行线、联络线,推进京雄等雄安新区高速公路建设。新改建高速公路里程2.5万公里。

  港航设施: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洋山港区小洋山北侧、天津北疆港区C段、广州南沙港五期、深圳盐田港东区等集装箱码头。推进曹妃甸港煤炭运能扩容、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深化三峡水运新通道前期论证,研究平陆运河等跨水系运河连通工程。

  现代化机场: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实施广州、深圳、昆明、西安、重庆、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国际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厦门、大连、三亚新机场。建设朔州、嘉兴、瑞金、黔北、阿拉尔等支线机场,新增民用运输机场30个以上。

  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推进既有客运枢纽一体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实施枢纽机场引入轨道交通工程。推进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邮政国际寄递中心建设。

  关键词2

   智能交通

  ⚪发展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的出行服务。

  ⚪ 推广公路智能管理、交通信号联动、公交优先通行控制。

  ⚪ 建设智能铁路、智慧民航、智慧港口、数字航道、智慧停车场。

  ⚪ 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

  关键词3

   现代物流

  ⚪ 统筹物流枢纽设施、骨干线路、区域分拨中心和末端配送节点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设施条件,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 发展高铁快运等铁路快捷货运产品,加强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提升国际海运竞争力。

  ⚪ 优化国际物流通道,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 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

  关键词4

   现代产业

  ⚪ 巩固提升高铁、新能源、船舶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

  ⚪ 推动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创新发展。

  ⚪ 推进CR450高速度等级中国标准动车组、谱系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邮轮、大型LNG船舶等研发应用,推动C919大型客机示范运营和ARJ21支线客机系列化发展。

  ⚪ 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规范和降低港口航运、公路铁路运输等物流收费,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

  ⚪建设北斗应用产业创新平台,在民航等行业开展典型示范,推动北斗在车载导航等消费领域市场化规模化应用。

  ⚪ 突破新能源汽车高安全动力电池、高效驱动电机、高性能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线控底盘和智能终端等关键部件。

  关键词5

   农村振兴

  ⚪ 建设30个全国性和70个区域性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提升田头市场仓储保鲜设施,改造畜禽定点屠宰加工厂冷链储藏和运输设施。

  ⚪ 因地制宜推动自然村通硬化路,加强村组连通和村内道路建设。

  关键词6

   都市圈交通

  ⚪ 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

  ⚪ 以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等轨道交通为骨干,打通各类“断头路”“瓶颈路”,推动市内市外交通有效衔接,提高都市圈基础设施连接性贯通性。

 

推荐阅读:

2023产业孵化基地入驻协议(标准版)

党工委2023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报告

社区网格化管理制度

2023年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

关于召开县委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实施方案

2023年镇党委书记述责述廉报告

标签: 国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