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意思是成绩;业绩:成就非凡。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近几年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供大家参考。
近几年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1、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_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
当这张纵横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网”织就,海量信息将在其中来去如影,并且“无条件”安全。
20_年1月18日,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等单位相关领导在交付使用证书上签字。
2、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
“慧眼”卫星是20_年6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是研究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前沿领域的自主创新重大空间科学项目。
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圆满完成卫星平台、有效载荷、地面应用系统等测试任务。首席科学家张双南表示,测试结果表明,卫星各项功能、性能符合工程研制总要求,具备投入使用条件。
“慧眼”卫星已多次参加了国际空间和地面的联测,获得了银道面扫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阳耀发等的大量观测数据,发布了30多个伽马射线暴的观测结果,直接测量到了目前最强的中子星磁场回旋吸收线,完成了国内最高精度的脉冲星导航试验。
20_年10月,双中子星并合产生引力波联合观测成果全球发布。这是人类首次同时探测到引力波及其电磁对应体,中国“慧眼”参与观测并发挥重要作用,确定了伽马射线的流量上限。
3、可燃冰技术
20_年6月11日,中国国土资源部宣布,中国海域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可燃冰被科学家们称之为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接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新型洁净能源之一。美日等世界发达国家均对可燃冰的研究开发高度重视。
“在可燃冰的研究方面,我们经过近20年的追赶,赶上发达国家50年的发展水平,有望重塑世界能源政治格局。”在中国学者看来,可燃冰试采成功,还具有更深远的战略意义。
4、首艘国产航母
20_年4月26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在大连正式下水。
20_年5月13日清晨,001A型航空母舰离开码头,开始海试; 20_年5月18日,完成首次海上试验任务,返回了大连造船厂码头。
20_年12月27日,001A型航空母舰从大连造船厂出发,赴相关海域进行第四次海试。
5、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拱桥
沪通大桥跨长江而通南北,连接张家港和南通,上层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四线高速铁路,是我国沿海铁路大通道中沪通铁路段的跨江控制性工程,规划中的通苏嘉城际也从这里过江。
大桥全长11072米,南侧跨越长江主航道,为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斜拉桥。
天生港航道桥位于沪通大桥北侧,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钢拱桥。桥体采用主跨336米的刚性梁柔性拱桥结构,主梁和主拱的重量总计3.24万吨。
20_年1月,天生港航道桥已经实现了主梁合龙。20_年10月22日合龙的,则是它的主拱部分。
近几年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一、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_年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加剧,9月份急剧恶化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明显显现并逐步加重。中央科学决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制定实施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形成系统完整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从20_年第二季度开始,经济增速下滑趋势迅速扭转,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
中国经济增长为主要经济体和周边国家创造了大量需求,为跨国公司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20_—20_年中国的进口增量占全球进口增量的近1/5。过去五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二、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增长高于同期全球经济年均增速。20_—20_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9.6%、9.2%、10.4%、9.3%和7.8%,同期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为2.8%、-0.6%、5.1%、3.8%和3.2%。这五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高于同期全球2.9%和新兴经济体5.5%的增速。
经济总量从第四位提升到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_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20_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跃居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通货膨胀率远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20_—20_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分别为5.9%、-0.7%、3.3%、5.4%和2.6%,同期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物价涨幅分别为9.3%、5.1%、6.1%、7.2%和6.1%。
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100多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3%以下。
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初步统计,20_年经常项目顺差2138亿美元,比20_年减少1394亿美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1%降至2.6%。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173亿美元。
三、经济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内外需结构明显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_年的82.1%提高到20_年的102.2%。20_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资本形成高1.4个百分点,扭转了近6年来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低于资本形成的局面。
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跨上新台阶,继粮食产量在20_年恢复到万亿斤后,在高起点上连续增产,20_年粮食总产量达117914亿斤,实现了历史性的“九连增”。其他主要农产品也实现了稳定增长。
制造业规模跃居全球首位。20_年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的比例为19.8%,超过美国的19.4%。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五年来,新增铁路里程1.9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8951公里;新增公路60.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万公里;新建机场31个;新增万吨级港口泊位602个;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顺利推进或建成;水电、风电装机位居世界第一。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20_年与20_相比,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6%,提高2.7个百分点。20_年服务业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主体。
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近五年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均快于东部地区,20_年中、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快于东部7.6和6.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分别快于东部2.5和3.8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持续增加。20_—20_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从5.1万亿元增加到11.7万亿元,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分别增长12.5%、13.0%、53.6%、25.4%和5.3%,20_年实现利润55578亿元,比20_年的27155亿元增加了一倍。
四、重要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内外资企业税制并轨统一,全面完成增值税转型,顺利推进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资源税制度;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财政预算决算公开特别是“三公经费”公开取得突破性进展。
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全部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革并在境内外成功上市;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扩大。证券、期货、保险、货币、外汇和黄金等市场加快发展。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基本经济制度得到坚持和完善。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制定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及时出台42项实施细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_年的21766亿美元升至20_年的38668亿美元。从20_年起,我国连续4年稳居全球对外贸易第二大国的位置,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利用外资结构得到优化,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利用外资连续21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连续3年稳定在1000亿美元以上。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由20_年的248亿美元增至20_年的772亿美元,覆盖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跻身对外投资大国。
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我国在国际组织的份额和投票权上升,成为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合作平台的重要的参与者。
五、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_—20_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8.0%、8.5%、10.9%、11.4%、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8.4%、9.8%、7.8%、8.4%、9.6%。20_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衣食住行条件明显改善,旅游、文化消费大幅增加,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五年共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超过1800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200多万套。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到20_年,基本实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内的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9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_年的2600美元提高到20_年6000多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20_—20_年城镇化率分别为46.99%、48.34%、49.95%、51.27%、52.6%,20_年开始超过50%,实现了城乡结构的历史性变化。
六、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增强
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20_年全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全面实现城乡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快速发展,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载人航天、月球探测、载人深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入列。20_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24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97%。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在全国人民的支持参与下,20_年成功举办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20_年举办了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
夺取抗击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20_年5月12日汶川里氏8级特大地震发生后,迅速组织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活动。通过采取全国对口支援等措施,到20_年9月底,三年恢复重建任务在两年内基本完成。我们还取得了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重大胜利。
近几年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即将到来之际,回望过往,我国成就斐然。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在科技、军事、文化等方面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哪些成就会让你感到特别“燃”?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于国庆节前夕对20_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细数中国近10年来的成就,57.3%的受访者对国家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实现重大突破的成就感到特别“燃”,56.9%的受访者对中国有了自己的航母感到超“燃”,56.8%的受访者对我国5G、人工智能等技术跻身世界前列感到自豪。
“中国有了航空母舰,是最让我感到自豪的成就。”70后工人徐海慧认为,航母标志着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高低,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拥有航母,我国拥有了航空母舰也意味着我们的国防水平走在世界的前列,祖国强大,国人也自豪。
“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进步让我感觉非常自豪。”1979年出生的高中数学教师于含芬说,“每次有卫星升空直播,我都会带着儿子全程观看,即使有些专业名词不懂,我也会查询之后跟他讲一讲,我还会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对这些成就的自豪感,希望学生也能感到自豪,能够更坚定信心、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我上数学课会讲到一些公式、原理或理论,提出者大都是国外的数学家,这时候我就会想,如果提出这些理论的是我们中国的数学家,那该多好。”于含芬说,还有一些大事,比如嫦娥四号探月,尽管让很多中国人感到自豪,但有的学生还是觉得距离自己很远,“我会在讲椭圆轨道时用到嫦娥四号的轨迹,希望学生能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调查中,45.2%的受访者为中国有了自己的大飞机C919和歼20等先进战斗机感到骄傲,44.7%的受访者觉得北京成功举办了夏季奥运会,并将成为首个举办夏冬两季奥运会的城市非常“燃”,43.3%的受访者为我国取得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超级杂交水稻等诸多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感到自豪,42.1%的受访者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显著而感到很“燃”。
“我大学毕业时,校长曾说过,国家和人民培养了你们,你们一定要记得国家人民的恩情,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了你是受过社会主义教育的劳动者,无论何时何地,不要忘了自己是共产党员。”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的40后老人沈金忠说,看到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下,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就会感到由衷的自豪。
90后应届毕业生尹胜男说,她感到最自豪的是国家在遏制腐败方面的成绩。“党和国家领导人遏制腐败的决心,很让老百姓振奋。近年来,整个社会风气得到改善,保障了社会公平公正,给我们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更加公平的成长环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觉得有义务和责任树立正确的意识,并感染身边的人”。
于含芬觉得,遏制腐败、整顿作风让老百姓受益很多。“社会风气正了,老百姓办事情不求人,许多工作也进展得更顺利,做得更扎实”。
调查中,39.5%的受访者因为我国成为全球高铁大国而感觉非常“燃”。
“我在铁路系统工作,大学时学习的是内燃机车相关的专业。我工作的时候,中国只有老型号的内燃机车。”沈金忠介绍,当时国家派出了技术人员出国学习高铁技术,他是其中的一员。“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们国家已经有了建设高铁的想法,对高铁现代化和高新技术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我们班有同学在国家委派下出国学习h60型电力机车的技术,后来这种电力机车的技术被湘潭机车厂吸收,我们国家终于能生产出电力机车。正是有了国家的规划和一代又一代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我们现在才能成为全球高铁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