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立春是什么时候_2023年立春时间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7-06 15:55:2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立春快到了,20_年立春是什么时候?下面小编来告诉大家,欢迎阅读!

  20_年立春是什么时候

  公历(阳历):20_年2月3日 23时34分01秒

  农历(阴历):丁酉年正月初七,星期五

  干支为:丙申年 辛丑月 辛酉日

  立春节气的由来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立春到立夏前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为冬季。

  老北京立春的习俗

  立春为何叫“打春”

  立春在古代农业社会是个重要的节气,是春季的开始和农事的开端,古人认为春神在东方,春天从东方到来,所以明清时期在东直门外一里处设有春牛房和春场,每逢立春前一天,顺天府的府尹(相当于北京市长)都要率众去那里迎春。

  春天的象征,是一个男童模样的勾芒神,和一个泥土塑造的春牛。人们事先在春牛房里塑造的春牛,身高4尺,长达8尺,腹中装满五谷杂粮。立春前一天,顺天府府尹率众到春场将春牛和勾芒神抬回顺天府衙门(在鼓楼东大街路北),叫做迎春。立春当天再抬到皇宫里请皇帝观看,叫做进春。进春仪式后,春牛被抬出游街,任人们鞭打,以象征春耕即将开始,这就叫“打春”。泥土塑造的春牛被打破后,腹中的五谷杂粮溢出,则象征着五谷丰登。

  年过七旬的民俗学者白仲俭先生,自幼居住在东直门外,他小时候见过春牛房和春场。他说,春牛房是一排房子,旁边的春场则是一块农田,春场里还有一座迎春亭,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现在东直门外大街路北的东湖别墅,就是昔日春场的旧址。

  立春吃春饼和“咬春”

  每逢立春,老北京人都要吃春饼,还要“咬春”。

  民国时期号称“北京通”的作家金受申,曾详细介绍过春饼的吃法。他说,春饼是用热水烫面、中间抹上香油烙成的双层薄饼,揭开后用单片捲盒子菜。盒子菜因装在有许多小格的食盒里而得名,其内容有熏肉、酱肉、肚丝、鸡鸭丝、摊鸡蛋等,还要配上葱丝、面酱及豆芽、菠菜、韮菜、粉丝等。这天,家家还要吃“心里美”萝卜,称为“咬春”,说是可以除春困。

  老北京吃春饼和“咬春”的习俗由来已久,明末的刘若愚就写道:立春这天,北京人无论贵贱都要吃萝卜“咬春”,还要互相请客吃“春饼和菜”。“和”字在此处读“货”,即各种菜搀和在一起捲饼吃。

  北京立春的饮食习俗

  1、炒合菜

  在中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地区,吃“合菜”十分讲究。一是节令性强,立春日必不可少;二是吃“炒合菜”需要春饼卷食,方能品出味道。吃过春饼卷合菜,杨柳吐絮,燕语呢喃,春天来临。

  《四宝鉴》中曾记载:“立春日,都人(指北京人)做春饼,生菜,号春盘”。并有诗云:“咬春萝卜同梨脆,处处辛盘食韭菜”。将韭黄、肉丝、粉丝、豆芽菜、嫩菠菜炒在一起,便是“合菜”,上面若再盖上一张摊鸡蛋饼就是北京名吃“和菜戴帽儿”,北京人则称之为“金银满堂”。

  合菜的做法并不复杂,大体是这样的:先把洗干净的瘦猪肉切成一寸来长、火柴棍儿粗细的丝儿,再把粉丝用温水泡成水粉丝。葱花、姜丝炝锅儿后,煸炒猪肉丝儿,加上点儿料酒、酱油提味儿,然后再放进去发好的粉丝稍微煨一煨,起锅时翘上点一寸来长的蒜黄儿,这算一盘儿荤的。

  另一盘儿是先把豆芽菜洗干净了切了须子,炝锅后旺火爆烹,再把事先准备好的,切成一寸来长的菠菜和马莲韭段儿推进去,出锅后点上点儿香油,这算一盘素的。炒这盘儿要找准了火候儿,得做到菜熟而不塌秧,色儿正,利口,不能出汤才算地道。也有人家儿把这两盘儿搅拌成一盘儿,再摊个鸡蛋饼放盖上头的,就叫做炒合菜盖帽儿。

  2、萝卜

  老北京人还遵循着在立春那天买萝卜吃,谓之为“咬春”的风俗,这是由于老北京人认为立春这天吃萝卜可以解春困。立春时吃萝卜以脆嫩多汁的青萝卜为上,红心萝卜更佳。吃萝卜不仅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女性的生育机能,所以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

  萝卜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它可祛痰、通气、止咳,甚至解酒、解毒、补脾胃、御风寒。由此可见,吃萝卜表面看来仅是一种风俗,实际上它是古人关于营养、健身、祛病的经验之谈。

  生吃水红萝卜是立春的一个民间习俗,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宜过度。一般情况下,吃煮熟了的红萝卜,其所含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吸收率比生吃要高。如果过量食用红萝卜会引起黄皮病,虽然于健康无损,但也要停食2-3月,才会自行消退。

  3、春饼

  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立春时节的北京往往还看不到什么绿色的春意,便发明了春饼,就像是人们寄予春天的希望,薄薄的两张小饼卷着满满的春意盎然,一口咬下去,讨了个好彩头,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了。

  北京人吃春饼是用白面擀成圆形的饼,经烙制而成。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卷着菜吃。

  清《调鼎集》记载春饼的制法是“擀面皮加包火腿肉、鸡肉等物,或四季时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饼切段。”这是清朝的吃法。但现在演变为春饼抹甜面酱,卷洋角葱后食用。

  老北京人立春吃春饼与普通的烙饼不一样,讲究用烫面,烙出来不仅要薄,而且一张春饼要能一分为二地揭开。饼里夹上菜,菜样一定要多,要荤素搭配,有驴肉、熏肚、熏肘子、酱口条、酱小肚等肉菜,还要有炒粉丝、炒菠菜、炒豆芽等素菜,老北京吃春饼还讲究有头有尾,就是吃春饼前用羊角葱丝蘸六必居的甜面酱,抹到春饼里,夹上合子菜一卷,从一头吃到另一头,这就叫作“有头有尾”,寓意合家欢乐。

  从现代营养学观点来看,春饼的饮食方式符合限脂限盐、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摄入,以及主副食搭配、荤素搭配、颜色搭配、营养素搭配、性味搭配的膳食要求。因此,四季皆宜食用。


推荐阅读:

2023年清明节是几月几日_2023清明节是什么时候

CCTV2023年度十大法治人物事迹材料【汇总】

校园秋季运动会加油稿精选

2023-2023年高三数学(理)上期中试题(含答案)

202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板

国考、省考及事业单位三者的区别

标签: 时间 立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