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中国空军迎来成立纪念日:向大国空军时代迈进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7-06 16:30:2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你们只记得今天是“双十一”是“光棍节”。又有几个人知道今天是“空军成立纪念日”?

  11月11日是中国空军成立纪念日。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日前表示,经过67年的建设发展,中国空军已经成为一支由多兵机种组成的现代化战略性军种,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发挥重要作用。空军40万官兵维护核心、不忘初心、坚定信心,迈向改革强军新征程,全面推进空军战略转型。

  申进科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空军紧紧围绕“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目标,全面提高战略预警、空中打击、防空反导、信息对抗、空降作战、战略投送和综合保障能力,推进空军战略转型由量变积累向质变跨越。

  申进科表示,当前,在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决策指引下,空军正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目标,构建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的空天防御力量体系。

  成立之初起点高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诞生于1949年11月11日。据空军指挥学院教授王明亮介绍,早在1950年1月份,时任空军司令刘亚楼就到前苏联谈判,提出购买螺旋桨歼击机280架、轰炸机198架。但很快,转而引进了世界上第一代喷气式主战飞机歼-5。这款飞机,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又引进了世界上第一种超音速歼击机米格-19,并成功仿制了著名的歼-6战斗机。公开资料显示,1964年首批歼-6战斗机交付中国空军使用到1983年停产,共生产了5200多架。60年代中期,又引进属于第二代的米格-21,并仿制成歼-7。

  在中国空军中,歼-6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主力歼击机,装备数量最多,服役时间最长,战果最为辉煌。在历年各次实战中,歼-6共击落20多架各型战机,而自己没有一架被击落。直到20_年6月12日,歼-6这一代功勋战斗机才正式退出中国空军装备序列。

  王明亮教授说:“‘歼-6当家’,一方面说明这款飞机很好用。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的主战装备发展有过一个‘徘徊发展期’,更新节奏逐渐脱离了世界主战飞机的更新周期。”

  快速发展成效大

  “海湾战争,极大地刺激了我们的军队,特别是空军!科索沃战争,不仅展示了世界先进空军武器装备的强大魔力,更是让我们有了切肤之痛。这两次战争,使我们对更新主战装备有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危机感。”

  王明亮教授表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90年代初,军委决策部署,为空军引进了苏-27第三代主战飞机和C-300第三代地空导弹。后来,又引进了苏-30第三代多用途歼击机。“以第三代武器装备的引进为起点,空军开始了战略转型”。

  从90年代开始,空军转型快速展开:引进装备,制定“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空军战略,进行训练改革……尤其在武器装备领域,引进加自研,快速构建起了以三代战机、三代地空导弹为主战装备,以“四网一体”指挥信息系统为纽带,以多机型多弹种为配套的先进武器装备体系。

  20_年,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机歼-10正式列装,标志着我国空军实现了主战装备的自主化,意义重大而深远。

  在刚刚闭幕的第11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歼-20隐身战机的现身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亲身经历歼-20亮相那一刻的王明亮表示,当时战机巨大的引擎呼啸声都没能遮盖住地面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那一刻,喜悦感自豪感在心头油然而生。

  使命

  保卫祖国领空安全

  王明亮教授表示,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最初的任务定位就是进攻。这种进攻性使用还是配合陆海军作战的,不是独立发挥作用。

  国土防空作战时期,空军的任务就变成了国土防御作战,聚焦到了日常防空加支援配合陆海军遂行大规模国土防御作战,成为了一支国土防空型部队,而且主要在陆地国土上使用,海上都很少使用。

  王明亮教授总结,中国空军长期被赋予两个角色:一个是当哨兵,一个是当炮兵。就是说,平时在天上站岗放哨,看家护院;战时支援陆海军,其实就是延伸陆海军的火力,充当远程炮兵。与任务相对应,空军的攻防力量结构不断向防御倾斜。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时进攻力量占30%,此后一直下降,到上世纪80年代降到20%以下。形成这种定位,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空军自身实力所决定的,也是符合那个历史时期的形势任务的。

  能力

  超常举措强本领

  致力于民族复兴事业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翻国内反动统治、抵御外来侵略的革命斗争中,就敏锐地将目光投向了天空。据王明亮教授介绍,虽然没有条件组建空军,但在建党不久,中共就着手开始培养自己的航空人才。

  从1925年开始,先后派人进入广州军事飞行学校、盛世才的新疆航空训练班学习航空,并于1941年成立了延安军委航空学校。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3月,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培养出一大批空军的“种子”,为建立人民空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从总体看,早期培养的航空人才只是“种子”,要打仗,数量远远不够。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空军立刻将“速成训练”转变为正规训练,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各兵种各类型部队。60年代,空军由刘亚楼司令员亲自挂帅,集中3000人在杭州编条令,构建了由数百部成果组成的条令、教范体系。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空军军事训练在大环境下进入曲折发展期。7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全面恢复正规化训练,重回科学训练严格训练的正常轨道。

  训练转变谋打赢

  “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战略转型中,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引进或研发给了我们一把‘好牌’。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牌怎么打’?新型武器在手,会不会用?”王明亮教授说。

  转型中,空军采取了四大举措改革训练、加快新型人才培养。第一是创建了“红剑”“金头盔”“金飞镖”“蓝盾”四大训练品牌。第二是在战备中练兵。第三是开放练兵。常态化派部队“走出去”,与其他国家空军开展联合训练。第四是打牢基础。

  在前几年的金头盔比武中,曾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败给了战绩、名望远不及自己的部队。一查原因,是由于对信息技术、电子对抗技术的掌握落了伍。官兵们“卧薪尝胆”,组织开展“双学”,熟练掌握了信息化武器装备。在又一次金头盔比武中,一举打了翻身仗。

  “战略转型,外表看的是装备更新。但真正的转型是人的变化。过去如此,今后仍然如此!”王明亮教授说。

  维护和平大国佩剑

  在世界风云变幻的今天,中国空军的历史使命也由国土防空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过渡。近年来,空军的航迹越出陆地国土,向海、向远大幅度延伸:东海防空识别区管控、南海战巡,空军的责任空间大大拓展。“特别是轰-6K迄今六次出第一岛链训练,前所未有地进入太平洋,对于国家,对于空军,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建设大国空军,就是要确立‘控制和利用空天维护国家利益’的全维职能配系,不仅注重维护空天安全,而且注重利用空天维护其他领域安全。”王明亮教授表示,今天中国空军的使命既要坚决捍卫主权空间安全,积极争取公共空间合法权益,有效履行国际安全责任义务,大力推进国际空天安全合作;又要加强慑战结合,扎实做好实战准备,积极塑造态势、控制危机,按照一流标准,加快提升全体官兵的能力素质和整个空军部队的实力水准,努力做到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安心、让一切潜在对手惊心,成为抵御侵略、维护和平的“大国佩剑”。

推荐阅读:

内蒙古中小学教师双语服务平台最新入口【官方】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江苏省【官方】

关爱空巢老人感想

金马奖颁奖典礼视频_2023年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颁奖典礼视频

学校工作纪律自查报告

2023年“国家宪法日”宪法在我心中”宪法知识竞赛试题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