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汇总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7-06 18:37:5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庆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光辉胜利,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庆祝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汇总,欢迎参考。

  庆祝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一)

  从诞生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作为不懈奋斗目标。

  为了这个目标,共产党人历经百折千回,不惜流血牺牲,不畏艰难跋涉。长征,就是共产党人在逆境中奋起、战胜艰难险阻、勇敢夺取胜利的伟大壮举。

  这是一场向死而生的进军。头上是敌人的飞机盘旋,脚下是草鞋踏出的泥泞,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排除千难万险,打败一切敌人,书写了一次撼人心魄的革命传奇。

  从更大的历史纵深看,中国革命在长征这个节点上形成了“v”字形转折。经过长征的洗礼,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危机走出生机,在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轨迹。

  毛泽东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没有长征的胜利,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就不可能形成。通过长征,党和红军完成战略转移,并把这次征途变为奔赴抗日前线的伟大进军,进入抗日的前进阵地。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广泛开展抗日宣传,使长征成为“播种机”,为全民族团结抗战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

  没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长征的磨难和考验,不仅锤炼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能力,而且造就了一支无坚不摧的工农武装力量。正是到达陕北的数万红军将士,成为了赢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火种。

  没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解放。长征的胜利,为在当时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建立红色政权打下坚实基础。13年后,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屹立于世界东方,80年后的今天,成为影响世界和人类进步发展的举足轻重力量。


  庆祝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二)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经历了旷世罕见的艰辛和曲折。自长征胜利以来,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共产党和红军在“流徙千里,四面受制”的情况下,能够胜利完成战略大转移?

  毛泽东对此做出了回答:“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了救国救民的理想而百折不挠;才能把握历史潮流和人心所向,找到克服困难的正确道路;才能发挥坚强领导集体和战斗堡垒作用,凝聚起完成伟大事业的强大力量;才能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长征由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了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长征的胜利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

  伟大的长征,对中国革命、对中华民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形成了成熟的坚强的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长征从被动到主动、从遭遇空前挫折到开辟胜利道路,转折点是遵义会议。正是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正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指挥下,红军始终掌握战略主动权。我们党从此也日益成熟,成为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

  伟大实践造就伟大的领导集体和杰出领袖,进而领导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伟大实践,这就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逻辑。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历史,就是由一段一段的征途连接而成。

  今天,我们正迈进在新长征的征途上。当代世界,如何准确判断时代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如何把握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如何正确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如何科学运筹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如何为人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等等,更加需要坚强的领导、科学的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巨大理论勇气和高超政治智慧,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我们的新征程正展现出光明方向、美好前景。

  旗帜立起来了,我们就知所趋赴。

  “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这是长征路上红军官兵讲得最多的一句话。今天“跟党走”,就是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确保人民军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胜利前进。


  庆祝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三)

  长征,是中国革命事业遭遇的一次空前挫折,但也为中国共产党人发扬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地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提供了现实契机。

  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初期,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在延续,红军继续遭受巨大挫折。

  残酷的现实,迫使党和红军深刻反思:面对国民党倾尽全力的剿杀,红军向何处去?中国革命向何处去?

  危急关头,党和中央红军召开的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等,正确地回答了红军的行动方向和战略战术等重大问题。特别是遵义会议,正确地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从此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历史,是思维逻辑的实践源泉。

  我们党在长征途中,从失败的深刻教训和胜利的成功经验中,得到一条基本启示,就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按规律办事,最根本的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具体地、深入地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的理论指导,并具体化为路线、方针和策略。

  做好“结合”的文章,从此成为我们党探索革命、建设、改革道路的基本遵循。

  今天,我们为什么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因为我们选择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我们党发扬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精神的结晶,是与时俱进做好“结合”文章的实践成果。

  在探索正确道路、推进伟大事业的进程中,走弯路、犯错误,都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主动修正错误,这同样是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体现。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更要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立足新的形势任务,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在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在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在新的征途上不断把理想变成现实,把事业推向前进。


  庆祝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四)

  历史的时针是艰难与曲折、崎岖与坎坷的“合金”制成的,要拨动它,必须有坚忍不拔之志。

  长征的苦难悲壮,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红军不仅时时面临着恶劣环境和饥寒交迫的严峻考验,更面临着革命与反革命的生死较量、党内团结与分裂的尖锐斗争等。

  有首歌唱道:“能吃的都吃了/草根树皮野菜/能煮的都煮了/马靴鞋帮皮带/最后一把青稞/已经是很久前的事情/最后一次饭香/好像隔世滋味。”这是红军长征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敌我斗争空前激烈。长征路上,红军突破了国民党中央军和10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围追堵截,平均3天就发生一次激战,而且是以极其简陋的武器装备对付以飞机大炮武装的优势敌军。红军牺牲的营以上干部400多名,师以上干部80多名,军以上干部8名,10多万将士血洒征途……

  最惨烈的湘江之战,整师整团的红军部队几乎都壮烈牺牲。当地流传着一句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面对着人类生存极限的考验,面对着一支军队难以承受的巨大牺牲,面对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没有根据地作依托,没有后勤补给作保障,只有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才能创造以少胜多、反败为胜的战争奇迹。

  红军最大的优势是坚强的领导、精神的力量。红军凭借那种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那种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在人类战争史上书写了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这正是共产党人为理想敢于拼搏勇于牺牲先进品格的集中体现,把中华民族不惧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我们党的奋斗史都启示我们:辉煌,往往伴随苦难;苦难,也能孕育辉煌。

  习主席深刻指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新征途上,没有哪一条路是一马平川的。要取得伟大胜利,必须经过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红军在长征中展现的坚强意志品质、超凡血性胆气,已经成为人民军队的底色和基因,永远是我们克敌制胜的精神利剑。依靠这把利剑,纵是千难万险,我们也能“杀出一条血路来”。


推荐阅读:

sony微单和单反的区别

2023年日本签证办理流程

三套房契税怎么算

语文随笔700字

2023年清宫表图

2023年宁波机动车违章查询【官网】

标签: 周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