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原校长许智宏院士日前做客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的表示,虽然莫斯科大学的校长,还有季羡林教授都讲,北大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了,但他认为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985工程的建设有些急功近利。(<?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
事实上,此前因为国外大学频频从中国名校挖走优秀师资和生源,北大、清华在全球顶尖大学排行榜排名下滑,就有“国外大学将北大、清华扫为二流大学”的议论。作为北大前任校长的许智宏院士,自爆家丑,实话实说中国目前没有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不由得让人对中国大学的现在与未来感到忧虑。但是笔者认为,许智宏院士此番肺腑之言挑战了国内名校的优越感,其实也是给温水中的青蛙——像北大这样的中国名校注射了一针清醒剂。北大应该理性看待前任校长的忠告才对。现在的问题是,国内名校应该思考如何继承和保护自己的优秀传统及品牌价值,积极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正如有网友所言,“像北大清华这样的高校集中了很多人才,占用了很多资源,但由于学术氛围不够,国内名校现有的管理模式很像官僚体系。”大学精神的关键应该在于追求真理、笃实学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毋庸讳言,近年来,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中国大学普遍有精神失落的倾向。
就拿学术来说,近年来,高校、科研机构学术造假、剽窃抄袭,学钱交易的事情屡见不鲜。不仅大学教授涉嫌剽窃造假,就连大学校长、院士这样的重量级人物也深陷抄袭门漩涡。除了明目张胆地学术腐败以外,高校科研生态并不健康,高校行政化、学术权力化倾向比较突出。学官几近包揽新增院士,一些大学教授忙于社会事务、忙于经济创收,在校外上课、讲学,忙得不亦乐乎。一些导师担任多种社会职务,或者在企事业单位兼职、走穴。导致他们搞科研、进课堂的精力被大大挤占,剽窃科研成果,对学生实行放羊式管理的导师不在少数。国内名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越来越远。
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形势严峻,近年来,北大毕业生卖肉、穿糖葫芦,研究生竞争环卫工之类的报道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公众对中国名校的信仰。而且,带有浓郁地域色彩的招生制度与连年扩招政策,让大学生源质量、教育质量受到质疑。与世界名校相比,国内名校的教育模式、管理理念显得落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大学都会有压力。谁也不能不例外。许智宏院士实话实说“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尽管让中国大学在面子上不好看,但是如果这样的忠言逆耳能让国内名校从浮躁中清醒过来,也不失为一剂良药。
如果对自身没有清醒的认识,国内名校可能还躺在发表多少论文、扩招多少研究生、新增多少院士的功劳簿与荣誉榜上沾沾自喜。其实,那是温水煮青蛙,让国内名校在温水中功能不断退化,孤芳自赏,最后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相差甚远。许智宏院士的一番忠告,就像开水烫青蛙,正好把长期在温水中悠哉游哉的名校刺激清醒,鞭策她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虚心向人家学习,多掌握一点自救自护的本领。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之谓,非大楼也。”现在大学房子越盖越豪华,但是校长越来越不像校长,教授越来越不像教授,大学精神不断沦落,大学弥漫官场化、学术道德异化的舆论氛围。这或许比“没有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本身更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