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民日报》时评高考作文素材

高中作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7-08 13:12:0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20_《人民日报》时评高考作文素材(精选8篇)

人民日报认为一个好的高考考生应该是具备多元化能力,拥有学科知识、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外语交流能力等等。以下是关于20_《人民日报》时评高考作文素材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20_《人民日报》时评高考作文素材【篇1】

标题:忘掉“背母上大学”是人生大气象

事件: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对众多媒体说:“希望大家忘掉那个背母上大学的我,我现在只是一名大山深处的普通教师。”

评议亮点:像刘秀祥这样的人,不仅挣脱了贫穷的限制,而且战胜了艰辛,超越了苦难,一如继往地向着光明的未来,才能获得精神世界的丰盈。忘掉“背母上大学”,在看似小的格局里,呈现的却是刘秀祥的人生大气象。

忘掉“背母上大学”,当然不是绝对不提过去的贫困、艰辛甚至苦难,更不意味着需要忘记过去。回忆往昔并诉说过去的种种不易,属于人之常情。传达一种经历风雨和坎坷的真切感受,会让人更加珍惜当下。

刘秀祥之所以能够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不仅仅是因为他个人过去有多艰辛,现在有多成功,更是因为他能够“痛苦着别人的痛苦”,还能够“幸福着别人的幸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扫清别人的迷茫,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成就山里孩子的未来人生。他的心愿既具体又宏大:他要点燃更多孩子的梦想!

虽然刘秀祥回到了大山深处,虽然他不赞成充当“寒门贵子”,执着于乡村教育事业,但忘掉“背母上大学”,在看似小的格局里,呈现的却是他的人生大气象。

20_《人民日报》时评高考作文素材【篇2】

标题:中国女篮收获亚军:对自我的突破,也是对梦想的实践

事件:10月1日,中国女篮在20_年女篮世界杯决赛中获得亚军,追平历史最好成绩。这支平均年龄仅有26岁的队伍,实现了几代中国女篮的夙愿。

评议亮点:这是对自我的突破,也是对梦想的实践。

中国女篮在这届世界杯上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她们在带给我们胜利的快乐,那种直抒胸臆后的畅快以及感动和自豪的同时,更打动我们的还有她们屡经挫折,一路走来的那份坚持、执着,那种对信念目标永不言弃、无所畏惧、敢于释放的勇气。

人生能有几回搏。中国女篮用她们的行动为这句话写上了属于自己的理解。她们在这届世界杯上展现出了自信、从容,这来自于长久的奋斗、不懈的努力、对失败的总结、对胜利的追求。

20_《人民日报》时评高考作文素材【篇3】

标题:男生破天荒及格老师握手祝贺:这种仪式感很有必要

事件:10月21日,山东烟台的一名初三男生,物理考试首次及格,老师在课堂上握手祝贺。

评议亮点:批评是一种教育方式,肯定和表扬的力量也不可低估。

老师的握手表扬,既是对孩子卷面上学习成绩的肯定,也是对孩子背后默默努力、不气馁不放弃的表扬。

授业解惑是老师的日常工作,让学生们建立学习信心,是更进一步的教育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育的根本意义所在。

批评是一种教育方式,肯定和表扬的力量也不可低估。一次亲切的课堂握手,是对以往学习成绩的肯定,也是对努力和坚持的表扬,同时还传达着对学生继续向上的期望,因此,这简单而别样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多些。

20_《人民日报》时评高考作文素材【篇4】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微评】深层剖析,运用排比句挖掘“工匠精神”的精神底蕴。

【适用主题】工匠精神

20_《人民日报》时评高考作文素材【篇5】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修身立德没有捷径。广大青年坚持“吾日三省吾身”,做到“见贤思齐”,在提高自我修养方面下一番苦功夫,才能有所收获。中共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把记载自己缺点的日志晒出来,公示己过,在众人监督下完善自己;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去世后,人们在其病床的枕头下发现两本书,一本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些榜样矗立起一座座精神丰碑,也为广大青年点亮了人生航向。不断反思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一番事业。

【微评】解决问题,举例论证,指出修身立德需要不断反思自己和加强学习

【适用主题】德育;自省

20_《人民日报》时评高考作文素材【篇6】

哲学家以诗意的语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养成、灵魂的塑造。美育关乎孩子的快乐幸福,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需要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整体美育环境和美育共识。通过春风化雨的美育工作,让孩子成长为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成就更加丰富和饱满的人生。

【微评】引用哲学家的话,描绘美好愿景,让结尾充满了诗意,韵味无穷。

【适用主题】美育;教育

20_《人民日报》时评高考作文素材【篇7】

岁月催生华发,却消磨不了殷殷之情、拳拳之心。由此而言,少年气可以存在于我们人生的各个阶段。不久前,一位消防员拎着装备,一路蹦蹦跳跳去上班的视频令网友直呼“太可爱了”,打动大家的正是消防服里那颗纯真向上的少年之心。新冠疫情防控中,方舱医院里翩翩起舞的身影、醉心读书的姿态,感动众人的也是那股充满力量的少年之气。可见,“少年气”无关年龄、无关境遇,只要心中有爱、热烈生长,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平淡的生活中也能活出不平淡的滋味。

【微评】升华立意,由消防员和方舱医院的例子,论证少年气与年龄无关,可以存在于人生的各个阶段。

【适用主题】青春;少年

20_《人民日报》时评高考作文素材【篇8】

宋代的《五灯会元》里,有一则著名的禅宗公案。禅师青原行思谈及他的参禅过程,认为经历了三种境界,刚开始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初悟时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彻悟时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由懵懂无知,到雾里看花,再到透彻明悟,有我、无我、忘我,三种境界,依次展开,引人深思。

其实,读书何尝不是如此。哲人有言,“人的天性像是野生的花草,读书像是修剪移栽。”某种意义上,读书给人带来的,除了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恐怕是心境的提炼和升华。成就大学问,实现“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的人生追求,或许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够达到的,但读书所带来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却是每一个人可以追求的。正如参禅,读书也有三境。

【微评】立意高远,由禅的三种境界引出文章主题,充满了哲思。以参禅类比读书,提出读书也有三境,要注重心境的提炼和升华。

【适用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高三优秀作文精选5篇范文

美好的时光高中作文500字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高三作文

奋斗高三作文议论文800字

2023最新中高考作文素材

关于重视网络安全高二作文

标签: 高考作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