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老人院观后感600字

观后感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8-12 17:14:5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600字大全6篇

《飞越老人院》影片讲述关山老人院里一群老人为了实现各自人生最后的价值,寻找生命中纯粹的快乐与意义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600字(精选篇1)

《飞越老人院》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关注老人的健康不只是生活上的,更应该是心灵上。养老院可能是今后__老年人的归宿,可它未必是一个理想的归宿。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来临,做为儿女怎样去关心身边的亲人?这不单单是经济的问题,心灵和情感上的慰籍更是老年人的需要。《飞越》这部电影表达的就是这个主题。老人的晚年生活不应该像老人院里的空气一样,到处弥漫着呆板乏味死气沉沉,老年人也需要活力,参与和希望。

当然,老人院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必然产生的机构,它貌似其乐融融,安逸悠闲,但失去亲人关爱的荒芜的心灵,就像一潭死水,这应该是老人们最不敢面对的情殇。老龄化已经到来,__儿女的孝道已迎来一个新的挑战!无论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要想到做到。可是,在这样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现实与孝道脱节的尴尬状况!这是在当前社会形式下无可避免的矛盾和纠结。《飞越》这部电影在教导天下儿女们尽到孝道的同时,还给老人们指引了另一条路:生命虽有始终,但追求生活的快乐不应停止。身处老年,不是等待夕阳的坠落,而是勇于欣赏斜阳红似火的壮丽;不是悲观与落寞,而是积极乐观的享受剩余的生活;不是回忆与伤感,而是创造与憧憬;不是郁郁寡欢地在床上死去,而是让生命融化在探索真理的路上……人衰老的是生理的上的功能,而不是思想上的进取;人死的是肉体,而灵魂却依然照耀着前方的路。我想,这样的人生必是一个感动的人生,也是一个完整的人生。

“百善孝为先”的道德礼仪影响了__两千多年,也必将一直影响下去。当然在以孝为主流道德的前提下,不孝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这是被世人所不齿的。谁也不想做个不孝的子孙,那么怎样去做才是孝呢?这个问题就大了,或者不只是一个问题了。它牵扯到了很多,比如____影响和风俗习惯。别国不了解,大的也说不了,我能说说的不过是自己的几点体会和引申出来的些许看法。封建社会中的__孝道我以为两个字就能概括个大概,那就是:听话。当然听话不单是听父母的话还要听教科书的话,听你所处社会习俗的话,听那些所谓的___的话,听老一辈传承下来的礼仪的话……不折不扣的尽着孝道。听话不单是做父母的好孩子、老师的好学生、听话还能使你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当然我所说听话是有前提的,提前就是:那些被听话的对象所说的话大致是正确的。如果父母让你去____,老师教你去____……那就不需要你去听话的了。当然这样的例子不属于主流,可能也没有。

但是谁假如说,听话必然是正确的,或者说,父母、教师和社会习俗及文化传承所说的话都是正确的,我相信凡是能辨别是非的人也不会相信的,这么一推理,做个听话的人就未必都是正确了,也未必就是好人了。听话有时被世俗所____,比如,农村里谁家死人了,出殡的路上必是长袖掩面,哭哭啼啼。真哭还是假哭自是没人凑上去歪着脑袋看某人的眼睛,但你不哭,就会被外人笑话了。这样一看,这个孝也是有假的,有做给人看的嫌疑。好在这样的听话是善意的,是礼仪的文化。试问,在殡礼上谁还能开口大笑?我想在__除了庄子还找不出第二个。但还有一种听话则是对个人有利,于社会却是贻害无穷了。那就是在____强压下的听话。__封建朝廷里的奸臣个个无不是听话中的佼佼者。奸臣听____的话,____听奸臣的话,那么这个朝廷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历代____的____大致就是因听话而____的。所谓忠言逆耳嘛。这样的听话就是巴结献媚,就是巧取豪赌,就是损人利己,就是____谋杀了……

当代历史中还有一个把听话发挥到极致的例子,那就是“十年的__”。这段历史大家都明白的。那些明白事理的人要听话,他们要听运动的话;不懂事孩子也要听话,但听的不再是父母的话,听的是潮流的话。看看吧,就这么被几个阴谋分子一忽悠,就颠覆了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孝道礼仪!孝道何其脆弱,道德礼仪又算得了什么?而在当下社会,国门的大开,文化的融合,思想的开放,人格的____,生活方式的选择,尤其受经济市场的冲击,一切传统的道德仁义的元素正在被侵蚀和瓦解,幸福的定义和感觉也发生了大的改变……显然,“听话”这两个字已不能够诠释孝的意义。作为子女,我们不再只做一个听话的乖乖子女:我们要有自己追求生活的____;因为思想____,我们也不要再听那些口是心非的报刊____;因为不高兴,我们也可以骂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如果传统习俗束缚了的生活,我们也可以弃之如敝履;如果父母没有尽到抚养子女的义务,我们也可以以不孝来报复……总之,听话我们要听真理的话,不听话,我们不要听有悖于真理的话。就此打住吧,跑题了。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600字(精选篇2)

人生是对称的,就如同老葛讲的麻雀的故事,父亲能对孩提孜孜不倦的说着“这是麻雀”,但儿子却只会不耐烦的对老父说着“这是麻雀”而扬长而去。豆蔻对应的是耄耋,他们都有梦想,都有着冲动,只不过前者受着学校的禁锢,后者受着老人院的束缚,老葛和老周等老人能够开着一辆破公交车去追梦,且是瞒着院长和家属的“私奔”,直到院长追____他们成为了“公奔”的“同谋”。

其实每个老年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未尽的梦,比如老周想去参加比赛想去海边,只不过身边的人理解不了老人的梦,而老人的子女的梦就是让老人们安稳的坐在老人院里的躺椅上晒太阳。我们不必把老人院想成是“老人怨”,这个老年人的小天地里未必有他们子女想象的那么的冷漠和孤寂,这里有的老人喝牛奶、有的老人喝啤酒、有的老人是木匠、有的老人会绣花,这里就是老人院外面的世界的投影,只不过影子的颜色始终是黑白的,所以老人们想让人生的最后几站五彩起来。

公路飚车、河边野餐、蒙古包里尽情歌舞,老人从来不缺年轻人的浪漫,都说人生就像是一场旅游,你读中学的时候暑假时的旅游会担心下个学期的成绩、你大学毕业的旅游会惦念尽快找到工作、你结婚后的旅游会挂念客户的订单会不会跑掉,你单位里的旅游会心系孩子是不是听话,唯有当你年老体衰之时的旅游是无拘无束、心无旁骛的旅游。

有些人之间千言万语仍然咫尺天涯,而父子之间其实无声胜有声。老葛和儿子间没有好好交流解释,当他们彼此想说话之时,往往会被对方误解,可是当他们真正的远程电话时,无用说什么比说什么都强。

追梦,向来是没有年龄的限制,只不过对于年轻人而言,梦想显得豪华奢侈;而对于老年人而言,追显得弥足珍贵。年轻人没有老过,老年人是从年轻过来的,注定了老年人的睿智和敏锐,但同时他们的躯体是笨拙和脆弱,有些老人的子女恨不得变成一台榨汁机,将本已干瘪的水果榨尽最后的点滴,有的老人默默承受,他们自己说服自己,这是为儿女最后的奉献,如果他们的梦仅仅是儿女们靠着自己这棵苍老的柏树好乘凉,那我无话可说,倘若你的梦不仅限于此,那就用自己不多的水分去滋润自己。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600字(精选篇3)

《飞越老人院》,这是我今年看的为数不多的几部好电影之一。没想到我们的导演居然能关注现实,更没想到关注的还是老年人这一容易被人忽视的群体。说实话,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老年人的生活以及老年人的心态并不了解,以为人到老年就心如止水,除了整天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就没别的事可做了。这部电影让我知道,看来我虽置身现实,但却并不了解现实。

如果除去各种意外疾病事故,每个人都会毫无例外地步入老年。现在朝气蓬勃的我们都不想过多想象自己年老时候的样子,也许因为人就是一种总是喜欢往好处想的动物。尽管我们在心里深深明白:自己迟早也会有衰老的那么一天。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震惊,同时也很快惊醒:我的父母,也将很快步入老年。作为他们唯一的儿子,我想平时对他们的关心真是太少了。这种惊醒让我重新回到当年创业的欲望中,我想,也许只有我的成功才是给他们的最大慰藉。我不想因为我的失败而让他们在步入老年后依旧对我的前程每日牵肠挂肚。

想起老人院那些孤寂中颤巍巍的老人们,有的甚至生活已经不能自理,有的已经陷入老年痴呆,甚至还有被用绳子日日绑在床上的……回想起这些画面,我有一种难以说明的情感。__的老人也许是世界上最悲催的,他们为子女奋斗一生,但到最后,子女继承他们全部所得后,未必会如愿孝顺。__人一向说自己是孝行当先的,但我们也许是世界上最不孝的一个民族。上世纪美国作家亚瑟·亨·史密斯在《__人的德行》中就有这样的观点。我不知道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否也有几千年封建体制的原因。但另一种事实却是这样的:我们通常向世界所宣扬的东西,大多都是我们根本不具备的东西,恰恰是自己最欠缺的。

人老万事休,这是__老年人最真实的呼声和写照。我们也会有颤巍巍的一天,没人会想自己的老年将在无尽的孤寂中渡过。我想凡事都是因果的,要想自己的老年获得安稳境遇,自己就要为子女们做出表率,别让自己的父母的余生在孤寂中度过。人老之后,因为心境以及精力的原因,很多愿望靠自己已然无法实现,我们做子女的,除了在物质上给他们的关心外,最好就是想方设法帮助完成他们的愿望。也许忙碌的生活会让我们无暇顾及这些,甚至会漠然视之,但相对于双亲为我们付出的所有,繁忙的生活不应该成为我们孝行的羁绊。自私一点来讲,孝顺双亲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样做你会在一定程度上称为子女们的表率。要相信,你怎么对待双亲,子女们将来也会这么对待你,你父母的今天,也许就是你的明天。

关于这部电影的情节以及其它细节,在最近__的电影中是比较出__的,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反映的现实。如韩寒所说,只要是表现现实的电影都不会太烂,谁让现实那么烂。但请看到这篇博文的人一定去看看。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600字(精选篇4)

老人都是容易感动的。老人都是脆弱的。或许武断,但是大多如此。

这个时候的他们是七零后,是八零后,是九零后。他们声音听不见,他们口齿不清话说不明,他们腿脚不麻利走不快,他们老年痴呆卧床不起。他们有自己的儿子,他们的儿子是某某集团ceo,是大律师,是大医生,是学校教授,但是他们依然在疯人院一样的老人院里面"安享晚年"。并不是一定要描绘一个病态的老年人还有树立一个不孝的后代给大家看,只是事实上的确有很多的子女在口口声声吼着责任的时候却把老去的父母当成是一个负担。

在电影进行到大概三分之二的时候老周和自己的孙子在夜晚的河边聊天,老周讲了一个麻雀的故事给他的孙子听。麻雀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年迈的父亲在和儿子聊天时候像是假装痴呆一样问儿子站在树上的鸟儿是什么,连续问了三次。儿子不耐烦的告诉说是麻雀,最后一次回答甚至吼起来了。这个时候老父亲眼里面噙着泪,从自己的荷包里面拿出一本日记本,上面记录着这个年轻的儿子小时候刚刚学会说话不久父亲带他出去郊游的事情,那个时候,儿子天真的问着父亲树上的鸟儿是什么,父亲高兴的说那是麻雀,儿子每问一次父亲就欣喜的回答一次,说不出有多幸福。讲完故事之后老周的孙子给了老周一个拥抱,爷孙俩都哭了。

全社会,都应该为我们的老人们做点事情。每个人都会老去,我们不能不顾一切的等到我们老了的时候再去哀叹,人老了不中用了。而是需要每一个儿子,每一位女儿,莫要觉得给了自己的老父母每个月六百块就以为是尽到了孝道,莫要觉得把自己的老父母送去了老人院,就是尽到你们的责任了。他们要的不是六百块,要的只是你在身边,哪怕只是一年短暂的一两次,他们都心满意足了。

我看着他们表演都不自觉的笑了。是真心的笑,幸福的笑。我赞同他们的生活方式,我觉得他们可以飞跃老人院,不光是老人这样,任何时段的人都不能过得太安稳把梦想搁浅,尤其是这个年龄阶段的我们更应该是这样。他们告诉我要跟着自己的心走,要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要去迈开第一步。走着走着。我也会在者不自觉中,找到我们自己了。

再多的误解都会化解的。搞不懂为什么有的子女荣华富贵而自己的老父母却没有落脚之地。这是一种变态畸形的社会发展形态,应该要改善而且必须要改善。

愿他们就像奔驰的骏马一样,老骥伏枥,却志在千里。拥抱生活去,在阳光下,在河流边。放声大吼放声大叫,该忘得都忘掉,这才叫幸福。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600字(精选篇5)

同学推荐我看的《飞越老人院》,看完之后,深受感动。它借着一群老年人来讲述了一个本应该是属于年轻人的故事。用最青春烂漫、最动感欢乐的方式向现实社会发出嘹亮的呐喊。这群生活在老人院里面的“高龄团体”天天面临着让人心__心寒的生老病死,不过他们积极乐观、顽强勇敢,捍卫着残存的点点尊严,自娱自乐向着梦……

时长一个小时44分的《飞越老人院》,看似很长,但是就像是一位长者给我们诉说他那个年代关于时光的过往故事,这部电影让我看的从头哭到尾,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亲人,想起了已故的爷爷,想起了太多需要关爱的老一辈,想到自己的家。影片的整个剧情结构完全迎合着观众,在该煽情的地方也使劲煽情。影片开始十多分钟之后,我几乎可以把后来的所有剧情全猜到。但是就是这样的俗套和预想之下,影片的后半段还是让我几度忍不住哭了起来。不管烂俗不烂俗,能让我专心致志看下来,又能感到我的影片,我就是喜欢的。如果观影的时时刻刻都要想着艺术价值或者直指现实什么的,这样也真心太累了。

大多数的__人不懂得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很少对父母说出类似“我爱你,你们__苦了”之类的话,也很少给父母一个拥抱、一束鲜花等,我所见过的最多是打个电话,聊一些家常,或者亲自下厨给父母做一顿丰盛可口的菜肴,抑或是买件衣服等相对来说比较含蓄的表达方式。我们总说要及时珍惜身边的人,及时孝顺他们,不要等来“风雨静而风不止、人欲孝而亲不在”的悲惨境地,我们可以不懂得表达,可以不会煽情,可以不买任何礼物,但是对待老人的孝心一定要有,打个电话,听听他们的唠叨,其实是一种很大的幸福。父母并不希望我们大富大贵,真正希望的是我们能过的好,以后有个好的归宿,平平安安的也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600字(精选篇6)

关山老人院门口,硕大的几个粗体大字: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街市,让老人院的外墙,少了些宁静,多了些喧嚣;少了些亲情,多了些孤独。

老葛是老周的好友,他们曾在一起工作几十年。彼此之间,感情很深。这次,由于老葛家里出了些变故,没有留居之所,他只好登门拜访老周,看能否留住几宿。幸好,有老友的慷慨之举。最终,虽在养老院,却有一席之地用于安身,也就知足了。

生活中的满足,往往并不能抚平内心深处久藏的波澜。与儿子,孙子之间的矛盾,始终是老葛心中的死结,二十年来,重未解开。还好,在养老院里,乐活一族的老人不在少数,给这个原本死气沉沉的地方增添了不少新鲜劲儿。

这群“70”“80”“90”后可有__精神了,他们总想着法儿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充实而不那么单调乏味。原因很简单,只想让欢乐带走寂寞和孤独。因为子女的工作繁忙,这群乐活族们少了他们的陪伴,也只好自我武装,装得开心快乐些。

说也奇怪,当我们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父母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我们问过上百次的问题;可当父母老了,我们却离之远远,只是一味的责怪父母们记忆不好,老是问一些重复的问题。

当我老了,

我要牵着你的手海边踏浪,

看日出日落,听潮涨潮汐;

当我老了,

我要开着车与草原的野马驰骋,

听风声,听马鸣,

当我老了,

我要给你一个拥抱,一句祝福

当我老了,

我要面朝大海,唱年轻时的歌谣

这都是父母的心愿吧!在年轻时,他们完全放下自己的梦想,为了子女而劳碌奔波;在年老之时,还有所剩无几的一点时间可以追寻最开始的梦想,却得不到子女们的支持。

在电影《飞越老人院》里,有这么一句台词:在我活着的时候,我就想走出老人院,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就算死了也无怨了!(一个经历过世事沧桑的老者,对于生命终结时所抱有的最后期盼。)

看到这句话,是不是很像你当年离家出走,开始自己人生之旅时所大放的厥词:我就是要出看一看世界,就算我身无分文,我也要出圆自己的梦!(一个初出茅庐,未经世事的毛头小子,对于开启崭新生活的励志宣言。)

是啊!其实他们的愿望很简单:有个亲人陪伴,哪怕在公园边坐着数落秋天的落叶;哪怕在湖边,看水中的倒影;哪怕就你我之间,诉说那小城的故事。

不要当我老了,就当你我同在之时:可否与你相拥,我们一起看日出,我的父亲母亲!

20__年5月29日星期二

推荐阅读:

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的观后感

读红色经典故事观后感300字

看战狼2观后感1000字

2023最美铁路人事迹直播观后感

国家记忆第四集红色堡垒观后感

贵州遵义红色基因代代传观后感

标签: 老人 观后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