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老人院观后感800字

观后感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8-13 14:41:1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800字优秀5篇

人生短暂,数数也不过只有几十个春秋;时光匆匆,晃眼间已是蹒跚漫步的银发老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飞越老人院观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飞越老人院观后感800字

在第15周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观看了一部影片名叫《飞跃老人院》,通过片名我们就能知道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在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部影片更是具有现实的意义。影片讲述了一所民营的老人院里,一群平均年龄达到八十岁以上高龄的老人们,为了实践人生的理想,登上梦想的舞台,他们联合起来,再次点燃激情,施计驾车飞越老人院,在追寻梦想的途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故事!

影片开头就上演了一位名叫老葛(许还山饰演)的老人因儿女需要房子被迫离家的情景,紧紧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当他去了一所老人院时,老人院的围墙上刷着一行大字:“有一天我们都会老”更是让观看的人置身其中,是的,我们都会老,我们会长满皱纹,牙齿稀落,丧失记忆,步履蹒跚,疾病缠身,无法自理。老人院中的情景也许有天就会在我们身上上演。每个住进老人院的老人都有不同的故事与悲哀,有的是因为无儿无女,有的是因为子女远离,有的是因为家庭矛盾,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孝。当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垂着头坐在老人院院子里晒着太阳的时候,他们该有多么孤独。影片中更是将这样的无奈的体现的淋漓尽致。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相互说着自己的儿女,说是相互劝慰,到不如说这是一种无可奈何和深深的痛心。但片中也不乏温情的部分,老人们之间的互帮互助,老葛和孙子最后的谈心和孙子的理解都为这部影片增加的亮点。但这些都不是影片的重点,影片的主线是一群老人为追求心中的梦想而努力的过程。

其实每个老年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未尽的梦,影片中吴天明饰演的身患膀胱癌晚期的老周,他隐瞒病情带领老人院的老人们,排练节目,苦中求乐,他们排练的“打麻将”的节目让人看了忍俊不禁,使一群长满皱纹的老人也是如此的可爱。他们梦想能去参加比赛,但是受到多方阻止,老人院和家庭的反对并没有阻止这群热血沸腾人们,他们冲破家庭和老人院的反对,巧妙地躲过大众的视线,开着一辆破旧的大巴车穿越草原、沙漠前往北京参加文艺节目比赛。最后他们的行动感动了,寻衅打架的年轻人、百般阻止他们行动的院长和家属。

梦想显得豪华奢侈;而对于老年人而言,更显得弥足珍贵。他们怀着一颗热血沸腾的心,前进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他们向往青春年华,他们永不服老。他们可爱他们感人,他们更让我们敬佩。

影片最后的情景是海边的日出,金色的阳光洒过海面,洒过孤帆,洒过老周安静闭上的双眼,洒过那一群含泪微笑着的老人,使这部颇有喜剧元素的电影在暖暖的阳光下结束。

看完整部影片感动很多,但最强烈的想法就是我一定不会让我的父母老无所养住进养老院。也许这是个人对养老院的偏见。这里也呼吁大家多关心下老年人的感想。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去后悔,才去羡慕,才去遗憾。

2飞越老人院观后感800字

张杨导演的这部《飞越老人院》,在题材上和许鞍华导演的《桃姐》撞车,两者遭遇,比较也就难免。有趣的是这两部关注老人的作品在人物设定上似乎有意区分,张杨的作品中虽然有老葛、老周两位主人翁,故事的主题更像是一出老人群戏,老葛、老周只是拎出来单独表现家庭关系的;许鞍华的作品是可以说是桃姐一个人的独角戏,在许鞍华的镜头里以女性角度居多,而张杨导演选择了以男性老人角度为主,这或许是导演本身的性别差异的缘故。两者不变的都是对老人充满关爱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年老的思考。相比于《桃姐》的细腻情感和隐忍克制,张杨导演的《飞越老人院》动静则要大得多,情感表达也更为张杨。

片头字幕时的一通老人院中老人群像画面,就直勾勾的把年老景象塞到观众的意识中,年迈体老,形容枯槁,导演对于老年的生理展示毫不避讳。然后不无恐吓意味的将一句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标语既隐约又大大咧咧的亮出来。在未讲故事之前就已经给观众来了个下马威,以此来强制观众入戏。与年老这一主题摆脱不掉的家庭伦理关系也直接登场,结婚买房、子女不赡养、觊觎老人财产等等,各种社会问题轮番登场,只要能挂的上边的都拿来批判,不过这些批判通过人物对话而非真实的戏剧冲突来展现,那批判的力度以及对观众的影响都会弱化很多。虽然故事主打飞跃跳出老人院的束缚,追寻老年的梦想。看似动作戏,语言说教却占了很大篇幅。院长找到河边的老人们,导演也无法用行动来感化院长,转而求助于老人的眼泪,语言表达只有麻雀的故事能说动观众,其余语言不配上眼泪都略显枯燥。老葛的祖孙三代冲突本是件可以大加利用的设定,父子仇恨铺叙时埋的太深,总不至于电视上老人泪流满面就立马怨恨消散了。导演对有些转变处理的太粗糙,就像老人在超级变变变上三面镜子的创意表演,并不能看得出有多么的精彩。故事的本意是老人热情参与,重点不在节目质量如何,而在精神可嘉。但是对于导演来说对影片每一个细节进行打磨将理由说充分才更能服众。

也许是想更为直观的表现夕阳无限好的主题,影片的画面风格充满美感。金黄草原群马奔腾的场景和大海边太阳初升的画面,都像油画般充满质感。相比于老人院水泥建筑的枯燥单调、四周杂物的乱糟糟,这些室外美景无疑也成为老人们飞跃老人院的一个理由。老人在草原上开车的一幕确实唯美,也确实似曾相识。翻开张杨导演的履历,不难发现本山大叔曾经也行走在张杨导演规划的公路上。对于公路电影,在《落叶归根》中张扬导演已经玩的很熟练了,依靠公路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遭遇,或批判或赞扬,可以把若干不相干的事情以公路为线搭配到一起,顾及到的面积会很大。而这个故事公路并非重点,导演把有限的遭遇都服务于对老人的尊敬的主题上了。老人们开着公交飞驰在田郊野外的公路上,与越野车廖凡斗车,与拉草老农挥手,这些公路奇遇配上一路美景用来表现飞跃的过程也再好不过了。

3飞越老人院观后感800字

《飞越老人院》这个电影讲述了老人们在老人院里的孤单生活。

在老人院里,老人们被儿女抛弃,孤单极了。后来,由癌症患者“老周”组织起来的“表演团”想到天津演出,因在演出中出了差错而没有让院长准许。在一天,老周犯了病,疼痛难忍,不得已下告诉了老葛。老葛凭着这个信念在一天夜晚组织“麻将”演员们逃跑,但在逃跑的途中,遇到飞驰追赶的院长,最后感化了她。到了天津,他们以本场最高分而闯入决赛。在海边,老周眼含泪水望了望日本——他唯一的女儿在哪里,安心地走了。

观看后,我已是眼含泪水:这在老人院里孤独地老人不就是想演个出吗?为什么一波三折呢?我马上想到了答案。

同学们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在一颗大树下,父亲问已长大的儿子:“那是什么?”“那是麻雀。”父亲一遍一遍地问,儿子不耐烦了:“麻雀!还得告诉你多少遍!”父亲拿出日记本告诉儿子,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样的问题,一样的反复问,父亲都是耐心地回答。

现在的儿女们有的却“恩将仇报”:有的搜刮父母的财产,有的嫌父母拖后腿,把父母送到敬老院……他们也不想想:是谁带他们来到世界?是谁给予了他们幸福?是谁抚养了他们十几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现在,“常回家看看”已经正式写入法律,导致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飞越老人院》教给我太多太多的道理,希望天下儿女都能记住父母的爱,多看望孤单的父母。如果我们的父母七十岁了,我们每年真正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也就两三个小时,再过二十年,父母去世了,回头再算算,这二十年只与父母在一起十几天!

同学们,珍惜好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4飞越老人院观后感800字

当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想到的是美国的一部电影《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讲述了正常人迈克·墨菲为了逃避监狱的强制劳动,装作精神异常,被送到疯人院的故事,迈克的到来,为死气沉沉的疯人院带来了不一样的气息,使得那些精神失常的人也能够过上他们所认为的愉快刺激的生活。同样,《飞越老人院》中的故事也发生在一家暮气沉沉的老人院中,这里住着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有的被子女抛弃,有的没儿没女,有的人精神失常;因为这些原因,他们住到了养老院。

影片刚开始的时候,看到这里的老人们的遭遇,我是非常痛心的。百行孝为先,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这里我却看到了美德的缺失。因为到了他们这个年纪,本应是儿孙绕膝、坐享天伦,然而他们确被子女送到了养老院,过着浑浑噩噩等死的日子,这是非常悲哀的。接着我想到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多年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老龄人口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同时又不得不面临这些老人们的养老问题,让老人们能够在晚年的时候过上幸福快乐生活,是我们做子女的义务和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这不影片让我思考更多的还是如何让老年人能够幸福快乐生活的问题,电影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老周,他的乐观开朗、幽默大方深深吸引着我。为了让老人院中的老人们能够生活的快乐些,他变着法的组织大家排练节目,甚至设计带领大家逃离老人院,驾车“飞越”驰骋公路。当看到了老人们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并且在活动中“耍宝卖萌”,相互逗趣,像小孩一样快乐的时候,我又感到特别的欣慰。我们做子女的,所希望的不就是我们的父辈们能够过上快乐的生活吗?

5飞越老人院观后感800字

刚看《飞越老人院》便想到了《飞越疯人院》,两者虽一名词之差,内容很大程度上有些许雷同,但表达的意思在我看来是迥然不同。

《飞越疯人院》大概是一两年前看的片子,它被拍的很早,印象之所以很深刻倒不是因为它获得了很多奖项,而是里面自我,本我,超我的一种精神让我费解,我时刻被困惑,于是便牢牢记住了。

今天看的《飞越老人院》最大的特点就是里面都是些老艺术家,如电影宣传所说,里面老艺术家的年龄加起来达3000多岁,我想这是任何一部电影也不能所比拟的吧。《飞越老人院》的导演说他所拍摄的电影是追求励志,青春,疯狂的。并没有刻意反应现在老人在老人院的生活,实际上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我也看到电影上的标签,有写喜剧。看完电影,我觉得确实也达到了导演所说的追求了,励志,青春,疯狂。

励志

在关山养老院里,老人们过着都是一潭死水般的生活,定时吃饭,吃药,由护士陪着,喂着等等。但片中的老周一直娱乐大众,变魔术,鼓励大家也参与世人都觉得老人在做一些不可能做的事:超级变变变。自己掏钱买材料制作麻将道具,其中“演员”的选定,麻将的排练,充满各种嘻哈,逗人发笑。经过一点时间的排练众人都觉得自己可以去天津参加比赛了,于是向院长提出了这个请求。院长本着医院要注意老人的安全,要对老人负责,对他们的家人负责,不同意。于是说老人们的孩子都同意的话,养老院也不会有什么意见。老人在孩子们面前的麻将表演,也确实逗乐了他们,但最后结尾,有两个老人脖子扭到了,正好给了一个不能出去的理由,太不安全了!众人陷入低谷,这样闲下来的几天,老周的病情也恶化了,被老葛发现了,老葛决定一定要完成老周的生前的愿望,去天津表演。养老院的老人们于是偷偷背着院长练习新的活动。这让人觉得这些老人就是老顽童啊。为了自己的愿望不愿意坐以待毙,积极进取,失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生活在一潭死水之中,在老人院等死。

青春

我们经常感叹时间是把杀猪刀,感叹青春在流逝,不再回来,青春在我们眼中就是年龄,二十一过,我们在奔三......但青春在这部影片里让我们看到了它的另一个新的含义,青春不再是年龄,是一种心态,做着年轻的事,影片中老人们的青春,让人羡慕,可敬可叹。

影片一开始就是老葛没地方住,孙子结婚,儿子不让他参加,来到老人院后,院长又说满了,根本没床位再给他,于是他和老周是共挤一张床位,房间的另一个老人老金又总是发“人来疯”,老葛老伴给他留下的一盆植物也摔坏了,一切的不如意让老葛有了自杀的年头,最后被老周发现了,劝了下来。老人心情郁闷,伤心啊,到头来混的如此凄凉。老周也没再说什么,接下来的几天里,养老院的老人们忙活了,推拉木头,做床,手工刺绣,做枕头,完工之后,大家齐齐来到老葛房间,搬进床,送上绣有一朵花和“葛”字的枕头,植物重新找了个铁盆种下了,这样就像有了根,同样也收获了友情,大家互帮互助,温暖人心,日子有了盼头。这种没有利益的友情我们曾经拥有,在青春不谙世事的时候,大家交心互助。当生活的种种关乎生计小事,渐渐迷惑心智,疏离朋友,给自己的内心筑上一道墙壁,自认为有了避风港,但从此孤独着,我们有时会想这是成长需要的代价,其实这些都是借口吧,其实这会青春是真正的再离去......

疯狂

养老院就是给老人家养养老,晒晒太阳,和护工聊聊天,准时吃饭吃药睡觉。这是在常人眼里老人院的作用。而老人们在老人院里自己排练活动,想出去参加比赛,这些都是疯狂的事,应该被遏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人们只能决定偷偷溜出去,在新的节目练好之时,运用聪明才智想出偷溜的法子,借助老人们大家的配合,成功飞出了老人院。到之时,老人院外的风景真的好美,蒙古草原的辽阔,有草有河流,有羊有马,这也是一种青春,老人们年轻的时候都是一匹匹骏马在生活中不讲驰骋天涯,那也应该是自由自在的吧。疯狂的外出,被院长得知之后就是加急寻找啦。老周在途中病情明显的恶化的更厉害了,但他们依然是在车中歌唱,去河边郊游野餐,生命的最后,纵死又何妨?当然不能死,还没有到天津,还没完成愿望。院长他们当然找到了老人们,但是被老人们感动了,我想这就是戏剧性吧,当然是真的很感人,让人心酸,老人们生命的尽头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外面连这个还不能满足他们的,又是何其的残忍。最终参加了比赛,老周也满足了最后个愿望,到了海边,虽然没看到海上日出,那种新生。但他应该也满足了吧。尽管影片后文也有老葛的提议,大家的帮忙合作,一起在老周的遗像面前以生前表演活动的形式表演了海上日出,这也是种升华,影片嬉笑的背后还是让人有丝丝感叹。生命的终结其实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推荐阅读:

红色学校电影观后感800字

齐鲁最美青年观后感心得体会

五四特别节目奔跑的青春观后感500字

“奔跑的青春”五四晚会心得观后感

2023五四特别节目《奔跑的青春》观后感悟

小兵张嘎观后感450个字

标签: 老人 观后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