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明天》观后感400字

观后感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8-14 16:19:4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守护明天》观后感400字(精选7篇)

一听到“保护”两个字,便理解为只要让孩子不受到伤害,让孩子过得舒适,事事顺着孩子就行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守护明天》观后感4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守护明天》观后感400字

“这个小女孩好可怜,我们发起一个捐款吧……”

《守护明天》第五季播出后,《摔伤孩子谁之过》的主讲检察官、北京市门头沟区检察院检察官孟婕一直密切关注着网友的留言,当看到大家为小女孩雯雯(化名)的未来出谋划策,孟婕的心里很是欣慰。

孟婕讲述了一起由家庭矛盾引发监护侵害、导致幼童重伤的案件。3岁时,一直随爷爷奶奶生活的雯雯被接回父母身边,母女矛盾日渐加剧。为了吓唬妻子,雯雯的父亲重重地将雯雯摔在地上。10天后,雯雯出现抽搐昏厥的症状,被送到医院急救。

谈起雯雯,孟婕鼻子又酸了。家访时,调皮捣蛋的哥哥遭到母亲斥责,一脸无所谓,而雯雯说话时,老是瞟向母亲,在孟婕看来,“那种小心翼翼不是这个年龄的孩子该有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雯雯和母亲的关系还是不够融洽,孟婕无奈地说:“为雯雯庆生,我们张罗着切蛋糕,她母亲却木然地站在旁边,像一个‘局外人’。”

裂隙的亲情,需要时间慢慢弥合。让孟婕放不下心的,还有雯雯的生活环境。“她家家徒四壁,房间凌乱,床是用木板临时搭的……”孟婕说,案件发生后,检察机关发动司法资源和社会力量,对这个家庭展开了救助,“我们还在持续跟踪,帮助雯雯家庭内在转变”。

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作为节目的讲述者,‘度’很难把握。”孟婕回忆,刚开始练习讲述时,她总是以泣不成声收尾,后来经过努力,克制住了内心复杂的情绪。

如何在节目中呈现“真情讲述,平等交流”的效果,也困扰着《黑培训班里的噩梦》的主讲检察官、江苏省江阴市检察院检察官王威野,她负责讲述一起培训班老师猥亵女童案。“案件办理时,还没有相关法律依据,我们探索推行入职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来保护更多的孩子不受侵害。”王威野告诉记者,“我想把自己由内而外的真情流露呈现给观众”。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检察官吴文迪讲述了一个“网络大灰狼”通过短视频平台诱骗10岁女孩,“隔空猥亵”得逞后,又约其线下见面的案件。

吴文迪介绍,在对涉案App长达三个月的取证中,他们发现很多不特定的儿童群体也面临着同样被侵害的风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也是一位父亲,看到那么多的照片和视频,特别痛心。”吴文迪提到,检察机关依法对违规的互联网企业提起公益诉讼并要求赔偿,过程很艰难,也很曲折,“当时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们就是要把这个事情办成、办好,还要联动各方力量,保护孩子们的网络安全”。

2《守护明天》观后感400字

20_年,是未成年人保护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颁布实施。

“往年都是先有案例,后定主题,今年我们打破常规,主题先行,10集节目紧紧围绕‘两法’修订的核心内容进行制作。”节目总制片人苏大为表示,《守护明天》第五季聚焦了强制报告、入职查询、网络保护、文身治理、分级干预等立法亮点,从全国各地的未检案件中筛选出136件,精挑细选后,确定了12个案例。

“我们今年优先选择了承办检察官或参与案件程度较深的检察官亲自讲述案件情况,更加注重亲历性,也让讲述越发地打动人心,更能引起共鸣。《守护明天》第五季的节目录制,部委参与范围更广、‘外脑’专业领域更全面,节目权威性也更强了。”苏大为介绍道。

“我很反感有些人把矛头对准未成年被害人,苛责她们自我保护意识差……”

“我们千万不要作出未成年人完全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假定,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必要……”

在《宾馆里的侵害》这一集中,两位受邀专家对案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此案中,两男子带着两名醉酒的未成年女孩入住宾馆时,前台未按照规定询问核对入住人员信息,酿成悲剧。该集中还增加了一起辅助案例,男子开房企图失败后,将女孩带至点播影院,侵害多名未成年人。

“新未保法关于住宿经营者的安全保护规定堵住了犯罪分子的‘开房路’,他们又把目光转向了点播影院等场所。上海检察机关抓早掐小,把这些不良苗头扼杀在了摇篮里。”谈起这起辅助案例,节目总导演李燕佳感触良多。

她表示,点播影院、KTV等娱乐场所私密性强且监管难度大,家长、孩子不设防,侵害发生更隐秘也更容易。将此案作为辅助案例进行补充说明,既丰富了节目内容,更为各地办理类似案件、完善相关机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11岁的小安(化名)无人监管、流浪街头,因盗窃反复进出派出所,他未来的路在哪儿?”对于节目中小安的遭遇,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宁宁很感慨,“检察机关做了大量工作,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帮助小安这样的困境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举步维艰,却从未止步”。

“未检检察官是一支有情怀、有温度、有担当、专业性强的队伍。”在节目中,苑宁宁看到了他们不放弃每一个未成年人的决心和行动,“为了推动案例中的问题得到根治,10部委相关负责同志也被邀请到现场共同探讨,真正形成了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

“纯粹、用心、专业。”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姚建龙用三个词概括了《守护明天》吸引他的地方,“检察官说案、专家点评、相关部门探讨,大家发挥所长,共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作为《守护明天》的常驻嘉宾,姚建龙参与了每一季的策划与录制,也见证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逐渐变强,由单打独斗到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合力。

“每一季节目都是由点成线,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展开。从第五季回头望,就能看到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长足发展的这条主线。”姚建龙举例,从第一季到第五季,校园欺凌案件从聚焦是什么、怎么办、如何防治,变为对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校园安全与欺凌相关规定的理解与落实,“这也是对前四季司法执法困惑的一个回应。《守护明天》要一直守护下去”。

3《守护明天》观后感400字

首先,我想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你们心中什么是法律?

有人说,法律是明媚的阳光。阳光照耀之处,耕地、河流、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物等等都有相应的法律保护着,法律的保护使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大自然更加和谐。

有人说,法律是一件安全的外套。人从一生下来开始,法律就对幼儿、小孩受教育、婚姻、生命财产不受侵害、社会医疗保障、老年抚养等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法律的保护让我们快乐地成长,安全地拥有,幸福地生活。

还有人说,法律是行动的指针。像我们开口不能骂人,伸手不能打人一样,我们的言行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同时也受到法律的保护。大人们每做一项工作,每签订一个合约,都要涉及到很多法律条款,法律使我们的社会运行有序,和谐相处,健康发展。

哦,原来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像空气、水、或面包一样,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须臾不曾离开。当有人故意毁坏公共场所的座椅,打碎路灯时;当有人骗取他人财物,甚至偷窃时;当有人走路不靠右侧通行,随意破坏交通规则时;当有人破坏草坪、花卉,随意污染环境时;当有人私自拆毁他人信件,污蔑他人时;当有人携带易爆品乘车坐船时……这些不都是我们身边的违法行为吗?这其中有你吗?有你的家人吗?

法律对于我们青少年而言,还只是一只模糊的蝴蝶,有时候违犯法律了还毫不知情。那些犯罪的人为什么犯了罪,罪在哪里都不知道,这是缺乏法律意识的一种表现。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如果我们不从小培养法律意识,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好习惯,那么依法治国将永远是一句空话!

古人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我们心中有法,你就会明白:什么事情可做,什么事情不可做,什么样的行为是受法律保护的,什么样的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

亲爱的同学们,法律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惩治坏人,也约束自己,它既赋予你权利,也让你肩负责任,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身边,它就在我们心中。

4《守护明天》观后感400字

这天我们看了《守护明天》这个节目,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小西的16岁少年加入一个机动车盗窃团伙并成为技术骨干,不过好景不长最终被警方抓获。可是在检察官看来,小西承担法律责任固然必要,但更需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他的问题。所以节目了解分析这个16岁的男孩子为什么会走向这条路的原因,通过检察院对小西的父母的“强制亲职教育”,小西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亲近,慢慢的生活也走向了正轨。

故事中这个叫小西的男孩子8岁时爸爸就因为贩毒入狱,小西母亲选择对小西隐瞒是对的,母亲还特地嘱咐小西的老师要关照这个孩子,可是谁知道小西的老师转身把小西爸爸是毒贩这件事情告诉了全班同学,同学集体嘲笑奚落他,导致小西精神、人格、尊严上受创,出于自我保护才不得不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痞里痞气的样子,因为这样让自己看起来不好惹,才不会受欺负,心里才会得到宽慰。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故事中老师的作为,我认为不仅没有尽到教师的义务还严重侵犯了的学生的人格权隐私权,因此我特地查《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故事中小西会向这个方向转变其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为教师是一定会接触到获得学生隐私信息,如果与教育教学权无关就应当保密,只在必要的范围内公布,使隐私权与知情权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总之,尊重学生的隐私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意义非同小可。当学生的权利开始苏醒时。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给学生留一点私密空间。

5《守护明天》观后感400字

《守护明天》这个教育节目对青少年有着很大的益处,教我们学会了更多的法治与道理。在连续播出这几天,我收看了这个节目,很多案件都发生在中学生身上,令我感触很深,也多了许多思考。

其中一个案件是一个初中毕业的女生,毕业后没有上高中,而是上了一所职业学校,也是曾经的好人家的孩子,在家庭疏于管理的情况下,走上了犯罪道路。有一次遇到以前同学,聊天期间疏于防范,在初中同学的引诱下,她第一次沾惹到了。后来为了能有钱买更多,甚至不惜让其他同学也深陷其中。这些同学们都被美丽的外表迷惑了,没有自制力,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直到他们触犯了法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有的人看了这些节目会有疑问,吃怎么会上瘾呢?是的,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它能带来暂时的麻痹,带来短暂的`刺激,但是过后它带来的是消磨人的意志,直至把整个人吞噬,所以有些人铤而走险。一触不可收拾。

我们从小要遵纪守法,要有一定的自制力,做事也要经过大脑,认真谨慎的思考。另外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了交友的重要性,不能意气用事,不能有帮派概念,帮助同学打架不是光荣的,也不是讲义气。谢老师也曾多次说过,交友要交有正气的朋友。若交了一个一身正气的朋友,他会影响你走向成功的道路,若交了一个品德差的朋友,他会带给你许多坏毛病。后来在监狱里,这些中学生为自己当初做的事感到追悔莫及,心中惭愧不已。《守护明天》教给了我们课堂学不到的知识,让我们认知了法律的底线不可触碰,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6《守护明天》观后感400字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法制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都要知法、懂法、守法。也许个别同学会讲:我还小呢,法律会保护我!是的,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而不是保护我们违法犯罪的!由于一些未成年人没有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不知法、不懂法,导致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

同学们,大家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时期,可以说美好的前程就是在这一时期奠基,因此,不但要学好文化课,还必须要有法律知识,做到心中常有法,大事想到法,小事也要想到法,平静时想到法,激动时更不能忘记法,必须时时处处用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要想一想,这样做合不合规定,这样做违不违法。

生活中许多细小的事情,也会酿成大错,一失足就会铸成千古恨,要紧的是大家平心静气地认真思考一下,有些事情该不该去做,该怎样去做,这也是对每个人的文化涵养、道德水平以及法律意识的考验。当你无意中碰了别人一下时,一声“对不起”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当别人妨碍了你的时候,一句“没有关系”就可以成为友谊的纽带。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太多的割不断的联系,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让一分则会豁然开朗。

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同学们还没有走上社会,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一定要走好每一步,学会分析,学会辩别,学会拒绝,才能学会自我保护,否则一旦触犯法律,法律是无情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会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遗憾,后悔莫及。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我们常常讲要遵纪守法,可见,遵纪是守法的基础。每位同学从认真听课做起,从保证每一节课纪律开始,从杜绝抄袭作业开始,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与不良风气作斗争。

同学们,让我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学法、知法、守法,依靠法律这把双刃剑,在淦中美丽校园内平安、健康、茁壮的成长……

下面,我倡议,我们所有的老师和所有的同学一起宣誓,请举起我们的右手、握紧我们的右拳,开始:“我宣誓:忠于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刻苦学习、奋发图强、报效国家、做遵纪守法好公民,为我的梦中国梦而奋斗!”宣誓完毕!

7《守护明天》观后感400字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事业的接班人。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能力、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民群众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对付犯罪未成年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和控告。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加社会责任感。

保护未成年,应当遵循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原则,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原则,适应未成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的原则。坚持教育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保护未成年人的方式主要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种。

未成年人发现任何人或者对其他未成年人和其他未成年实施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可以通过所在学校、其父母或者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诉机关报告。未成年人要自觉守法。依法维己。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要增自我防范,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杜绝不良行为、促进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是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危机守法和防止违法犯罪的意识。

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的法律意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和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未成年人犯罪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未成年犯罪的原因除了受家庭、学校、社会等主观原因来说。主要是青少年法律意识单薄,子宫里查,认知能力、价值观念扭曲。缺乏正确交友观等。所以未成年人自觉预防犯罪主要做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充分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推荐阅读:

《生命至上安全发展》观后感

2023年儿童节关爱儿童活动观后感

儿童节学龄前儿童重要的事节目观后感

六一儿童节观后感活动梦想在当下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500字

2023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直播观后感悟

标签: 观后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