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围城》读后感1000字作文5篇范文

读后感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9-18 16:37:3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围城》一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_《围城》读后感1000字作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_《围城》读后感1000字作文1

每个人都想获得自己人生的自主权,想掐住命运的咽喉,去击败自己的宿命,但是大文学家钱钟书笔下的方鸿渐在自己的人生里,却仿佛走入了一座又一座围城之中,在城中渐渐扭曲了自己,变成了一个悲哀的存在。从“克莱登大学”到苏文纨、唐晓芙,再到“情敌”赵辛楣、妻子孙柔嘉,这一座座“围城”使他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最终也不知自己应该走向何方。“没有梦,也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时也是死的样品。”在失去柔嘉之后,万念俱灰的他走向麻木,丧失了生命最基础的感觉,更不用说对未来的憧憬。读完《围城》,我进入了作者作品内部,试着去体味那一种深沉的悲哀。

从全书第一章,主人公坐船回到家乡江南某镇的1937年开始,《围城》主人公方鸿渐做的事几乎没有一件是成功的。可以说,他不过是个一个庸常的读书人。他的特点是平庸,而他的悲剧也来源于他自身的平庸。鸿渐软弱,被动而无能。他的“软弱”体现在在他放弃了爱慕自己的苏文纨,却没有也不会勇敢地追求自己深爱的唐晓芙,“被动”表现在在当他去三闾大学教书却在“信任危机”出现后没有坚持自我,而是被动挨打,最终遭到众人排挤,含恨离去。至于“无能”,最好的体现就是他在香港成婚后没能“镇住”自己的妻子,柔嘉不满意方家的“古板”,最终一气之下选择独自离开。他的性格弱点,为最终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在生活的围城里,方鸿渐的无助和凄惶,和贾宝玉简直如出一辙。“世上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贾宝玉在大观园里也是这般的软弱。他爱着黛玉,又不能与她长相厮守;他不爱官场,最终又和贾兰一起“金榜题名”。这两人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又在现实的阻力之下选择了屈服。他们的经历虽不甚相似,但他们的性格却同样令人感叹。大观园固然是围城,《围城》里的世界又何尝不是围城呢?

当然,《围城》毕竟是一部小说。方鸿渐的软弱、被动无疑是作者在文中努力刻画的,但作者写作本书的本意是批驳一种异化人性的状态,而不是这个时代这种状态下具体的几个人。全文主要讲述一种在生活的特殊情况下人性的扭曲,和这种扭曲之下每一个人内心的悲哀。不论是苏小姐的“冷艳”,孙小姐的极具心机,李梅亭等人的狡诈阴险,唐晓芙接近完美却没能与鸿渐走到一起,还是鸿渐自身的软弱无能,都是作者内心想表达的“悲哀的世界”的一部分。

人说《围城》是新版《儒林外史》,我不反对,或许这就是这个“围城世界”的真正悲哀吧。

作为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薄薄的《围城》描绘了一个真实、扭曲而悲哀的世界。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感叹,一种奇想。它与其说是一篇爱情小说,不如说是一篇讲述伦理,哲学,世界观的巨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20_《围城》读后感1000字作文2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一句简单的法国谚语就说出了钱钟书想要表达的主题。

在高中的时候我就看过《围城》,但是当时也仅仅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情节就放下不看了。记得那个时候语文课本上有一段《边城》的选段,讲边城的时候老师说了一句话我记忆犹新。他说:“在20_年左右的一年,《边城》被评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汉语小说,《围城》排名第二;而在亚洲,《围城》被评为最受欢迎的汉语小说,《边城》排名第二。”当时我一下子想到了这其中的简单原因——《围城》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要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有时候我觉得我不是很喜欢看钱钟书的文章,尤其不喜欢长时间看。因为总觉得看看的书特别地耗费脑力!就像《围城》,很多时候我得在他那巧妙的比喻中先停顿一下才能够继续前行。于是,断断续续地不知道花了多少时间才第二次把这本书给看完。

《围城》的爱好者应该不止是一类人吧!我觉得从青年到中年甚至老年都有其爱好的理由。青年嘛,正值恋爱的时节,正好有着看这书中曲折的爱情故事的心态。中年人嘛,自己的家庭刚刚运营没有多么长的时间,有时候看看这书中的家庭中曲折逗人又有点合乎情理的故事还是很值得他们深思一下,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的。至于老年人嘛,老夫老妻们似乎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就是这年轻一代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了,他们是资格最老的观众。

看书的时候有时候也能够看得我有点纠结。为什么纠结呢?很简单,一个围城的故事似乎又让我觉得爱情与婚姻是一个不好接触的区域。尽管,中国的几千年历史以及国外那些童话传达给我们很多令人向往的爱情故事,可是,这些美好的故事比起那种《围城》中的纠结故事来说的话又似乎是地税之余沧海了。有时候真害怕自己将来会成为那大海中悲催的一滴苦水。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而我,暂时站在城门口观看。

20_《围城》读后感1000字作文3

《围城》是钱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现代文学经典。小说内涵充盈,兼以理胜于情,是小说中的宋诗。

所谓“围城”,如书中人物所说,是脱胎于两句欧洲成语。英国人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人的说法是:结婚犹如“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本书的主人公方鸿渐本来不知道有“围城”之说,然而,当他听人说到“围城”,并且经过后来的坎坷,便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想法。”“围城”是对一种人生情境的形象概括,也是对一种心理意态的巧妙把捉。“围城”所描绘的,乃是人类理想主义和幻想破灭的永恒循环。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是从自以为天佑神助开始,而从意识到造化弄人结束。《围城》中时起时伏,处处申说的,都是理想的不断升腾和一再破灭。经常是事将成矣而毁即随之,浪抛心力而已。许多人终身处于“围城”境遇而不察,因此,“围城”完全可以作为人类身处困境、屡遭挫折的象征。钱锺书先生旁观浮生,思虑沉潜;指点世态,寄慨遥深,以形而下示形而上,使读者对人生恍然如有所知。本书风格幽默,妙譬可人,读之颇可领略汉语文字的丰赡粹美。

《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钟书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围城》一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就一般而言,情节琐碎的书必然要有绝佳的言语表达才能成为一本成功的作品。钱钟书的《围城》果真是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因此,读《围城》不能像读一般小说那样只注重情节而忽视语言了,如果那样的话(忽略其言语),《围城》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围城》里面的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

20_《围城》读后感1000字作文4

起初读起钱老先生的《围城》这部著作的时候,对我来说还是懵懵懂懂的,但是细细的去品嚼的时候才会慢慢的去理解其中的一些人生道理。对于其中的一些人物情节和故事,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像电视剧一样演述着一幕幕婚姻生活,在婚姻现实与理想虚幻两者之间飘忽不定的穿梭着。

方鸿渐这个人物钱老对他的形象刻画以及性格表现可谓是淋漓精致。他是一个无能的、意志不坚定的、经不住诱惑的人。对于整篇文章来说更是一个失败的人,他的失败是因为他缺乏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以及精神上破缺的抵抗精神。他就是钱老笔中围城当中的.一类人,平庸且徒劳的只会找寻解脱,思想上有了些许解放,但是行动上却跟不上,最终只会是徒劳无功,在可悲的围城之中永远地绝望下去,得不到解脱。

围城用的是一个比喻,喻的是婚姻,所以常说婚姻就像是围城。方鸿渐等人就是困在这"围城当中的人,对于钱老的《围城》有许许多多的经典语句,譬如:一个人,到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象它酸,有很可能想象它是分外的甜。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些等等语句,有的是对于人性的批判,有的就像鲁迅先生所写的阿Q一样,用所谓的精神胜利法以此来满足自己所达不到的欲望,也表达了作者对于那种实现不了愿望,却在精神上使自己满足的一种讽刺。对于婚姻来讲,没有用好的态度去看待它,只是好奇的拼命想要进入这围城之中,最后千疮百孔也逃脱不了。

最后《围城》写的是不断追求与追求后所带来的不满足和厌烦,用围城来比喻人类的围城困境,两者之间在我们的生活中相互交融,相互排斥。其中有欢乐,也有痛苦,

有希望,也有失望,这所有的一切就像是在比喻于我们的人生所事一样。对于人生上的困境来说,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要以乐观的、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去面对,我想这就是钱老给我们的启示吧。

20_《围城》读后感1000字作文5

《围城》是钱钟书所着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人公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方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到达上海后,在准岳父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但最终与此二人感情破裂,并由此结识了苏的同学赵辛楣。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围城》主要有两大看点,一个是幽默的语言讽刺,一个是深沉的生活阅历。不得不佩服钱老的文字功底与创造力和对生活深刻的观察与剖析。文中那些深沉的思想在幽默的语言下显得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那句被人用滥的“婚姻就像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围城》里说的不仅仅是婚姻和爱情,更说的是人生。

《围城》里的故事看似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遥远,可真正仔细思索过后,才发现那就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每个人哪一个不是生活在自己的围城呢?身边存在着各种诱惑与向往,树立着一道道未知的门,我们不知道门后的东西是什么,是好是坏,只能等待着好奇驱使我们去开启,接着通过一座又一座围城,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欲望、人心、利益,共同筑起那一道道坚实的不透明的围墙,我们无法窥探到里面任何东西,一切都是未知。生活就是这样,你不可能预测到一切,不可能百分百命中好球,不可能事事顺心,唯有自己去亲身经历感受那是什么,就像一样。

老一辈的人们总是用他们的经验教训下一代,要他们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可是三言两语对这些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的年轻人又有多大影响呢?你不去亲口品尝永远不知道下一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你不去亲自体验永远没有自己的感受,即便那是苦的。还是那句话,外面的人一心想进去,里面的人一心想出来,人生的无奈大概便在于此吧。

20_《围城》读后感1000字作文

推荐阅读:

小学生《丑小鸭》读后感300字范文

2023斑羚飞渡的读后感作文范文

红楼梦5到8回读后感100字5篇范文

你很重要的读后感作文1000字5篇范文

名著阅读读后感1000字5篇范文

神笔马良400字的读后感5篇范文

标签: 范文 读后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