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初一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7-19 09:01:4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有关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初一9篇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讲述的是美国著名记者在1936年来到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向全世界报道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你在看完后有什么感悟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初一,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初一篇1

合上书本,那“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令人激动的话语仍回荡在我的耳畔。读完《红星照耀中国》这本经典著作,我的心灵是震撼的,坚定的,沉重的,更是自豪的!

在书中,中国的革命已经被国民党反动派刻意曲解,这已经不是一段真正的历史,这段历史已经受到了扭曲,就像斯诺还没进入共产党根据地之前,他一直认为共产党就是所谓的“赤匪”,而领袖毛泽东就是“土匪头子”。但进入根据地后,他才认识到自己简直是大错特错:共产党是一支为百姓服务,为解放奴役中的中国而奋斗的英雄军队。毛泽东是一个博览群书、知识渊博的学者,更是一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对生活充满激情。除此之外,还有头脑冷静不屈不挠的周恩来,百战百胜的林彪,令地主乡绅闻之色变的贺龙。更有一大批为了革命可以抛头颅撒热血的英雄好汉。他们用火一般的热情、钢铁一般的意志,斩去了旧中国的毒瘤,建立起了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相反,国民党反而更像是一群土匪,他们对日本侵略者做出不抵抗政策,却对同是中国人的共产党赶尽杀绝,欺压百姓,搜刮民财,把中国社会搞得乌烟瘴气,却派人把自己美化成“抗日英雄”,而土匪般的过去,才是他们真正的历史。

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我体会到了许多红色世界的令我感人的红军事迹,我想,这便是这本作品想告诉我们的了。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初一篇2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名著,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型作品。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以及广大的红军战士、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到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知识、经济文化和生活的真实情况而写成的。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书中以毛泽东和周恩来为代表性人物,我最喜欢“在保安”这个章节,这章讲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留下的初次印象:健康、质朴、有幽默感、精力过人,是一个颇具天赋的军事家和政治思想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建,红军大学也开展了各项课程,红军剧社做了十足的宣传。书中我最喜欢毛泽东,因为他质朴纯真、博览群书,他不仅是天才型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同时他也是一个情感深邃、爱军爱民的人。

《红星照耀中国》通篇都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芒的革命精神,作者向我们传递着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历尽艰险的吃苦精神,无坚不摧的乐观主义。讲述着红军战士怀揣着这样的革命精神,百折不饶的去迎接敌人。

共产党人在历史赋予的重任面前,义无反顾、卧薪尝胆,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走完漫漫的长征路,在中国革命和社会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作者也想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像红军一样拥有进取精神自强不息的人,这对一个民族发展强盛是重要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来源。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初一篇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此乃红军气概。中国的天空上有一颗红星冉冉升起——《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一部采访记录,也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国红军和苏区以及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研究了红色中国的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本书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1936年6月,他只身前往陕北苏区,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导人的专访,首次向世界讲述了中国红军和苏区的真实情况,并由此创作了纪实文学经典《红星照耀中国》,成为世界报道中国红军的第一人。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160年前,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撞开了古老中国沉重的大门,我国财富任人掠夺,文化任人摧残,人民任人宰割,是无数共产党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新中国的诞生。“红小鬼”让我印象深刻,“他穿着网球鞋和黑色短裤,戴着一项褪色的灰帽子,帽子上有一颗模糊的红星,但帽子下面那为号兵丝毫没有褪色,他的脸红扑扑的,明亮的双眼炯炯有神。”这样的“红小鬼”已经是当了四年红军的老兵了,他们的精神让人敬佩。

在斯诺笔下,红军的精神更加班加点鲜明:红军长征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饿得不行就啃树皮,煮皮鞋,嚼石子,脚上惨不忍睹的血泡和老茧。路上倒下的红军越来越多,但是红军战士却以乐观坚定的态度精神面对,他们互相扶持,互相帮助,至死不愿拖累战友,正是这样长征才得继续和成功。

“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井冈山精神,不断形成延安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长征路上,红军不畏惧困难,勇敢冲锋,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红军给我们流下的坚定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一些未知的中国革命史,《红星照耀中国》是红色经典中的经典!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初一篇4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著作,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由弱小到强大和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发展历程。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历程。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开展革命武装斗争,并逐步建立起革命根据地。而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派却一心想要消灭红军。1930年5月开始对红军根据地展开围剿。在前四次反围剿中,红军都取得了胜利,但是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同志错误的思想和指导,把红军带入了绝境。关键时候,毛泽东等人在江西瑞金举行一次军事会议,决定进行撤退转移,建立新的根据地。红军队伍分成了西进、南下两个纵队,同时攻打国民党军队的防线,打通了向西和向南前进的道路,开始了举世震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途中,红军历经千辛万苦,遭受了非常惨重的损失,经历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等许多无数次激烈的战斗,走过了金沙江、雪山、草地等艰难困苦的地方,终于到达了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建立了陕北革命根据地。接下来,红军要面对的是如何建设好根据地,团结带领当地老百姓参加革命斗争的问题。他们对红军战士进行政治教育,创办红军剧社,开展大生产运动,建立苏维埃社会,不断发展壮大。

《红星照耀中国》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解放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他们乐观向上又甘于奉献,在艰苦卓绝的困境中奋力拼搏,勇敢探寻着中国前进的方向。这本书里记载的故事和人物所展现出的信念坚定、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自信乐观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要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本书,不仅照耀了中国,还照耀了世界,引领我们走向未来。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初一篇5

如果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看战争中的中国是怎么样的呢?美国记者,同时也是世界闻名的作家埃德加·斯诺就很好地为我们表现了出来。他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当时被刻意曲解的革命根据地,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然后运用平实、质朴的文字把一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了这本书上。

在书中,斯诺还对国民党进行了批判,驳斥他们一直对外宣称共产党为“狂热分子”、“无知土匪”的这种行为。他对毛泽东大加赞赏:毛泽东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还有头脑冷静不屈不挠的周恩来,战无不胜的林彪,令地主乡绅闻风丧胆的贺龙,彭德怀、朱德、洛浦、徐特立、左权等一批优秀的革命领袖,他们用那火一样的爱国情怀,燃起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他们用那铁一样的坚定意志,斩去了旧中国的病根肿瘤。这些革命先驱虽出身平凡,却有一股刻在骨子里的救国救民意识。身为领导人,却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不摆架子,他们那颗爱国爱民之心,不为功名,不为利禄,只为当时中国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作者在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通过这一段段铅字仿佛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看到了共产党员们流下的鲜血。读书让人了解了历史,更加让人学会了思考。前辈们经久不衰的一腔热血感染了我,我要学习他们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要学习他们为中华崛起而克己奉公的无私,我更要学习他们在强大敌人面前不服输、勇敢克服困难的难得精神。我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尽自己的一份力守护祖国,守护这一来之不易的和平。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初一篇6

是什么让在美国有着优越生活的斯诺冒着生命危险踏上这片土地?是什么让他返回故乡后写下了震惊世界的《西行漫记》?是什么让他爱上了在那个时代贫穷落后的国度?或许你翻开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就会找到答案。

在世界东方,有一个神奇又充满迷雾的国家——红色中国。国民党政府的种种封锁使得世人对这个红色中国聚讼纷纭,甚至好些人否定有苏维埃政府和中共红军的存在,认为中国共产党如同一章混乱的史诗。为了探寻真正的红色秘密,一个西方的记者,一个独胆英雄斯诺,踏上了这片贫瘠又充满希望的土地,《西行漫记》正式拉开了序幕……

书中的斯诺穿过了国民党布置的层层封锁线,来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陕北,并且在保安见到了。从斯诺采访时的笔录中,我对红色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927年,蒋介石撕破了“国共合作”的面具,开始大肆逮捕,枪杀共产党员,称之为“赤匪”,随着南京政府强力压迫,中国共产党不得不建设自己的军队,建设自己的政府。这时苏维埃政府与红军诞生了。南京政府五次“围剿”的失败,土地革命的实施,统一战线的实行,关爱穷苦百姓的行为,都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不断推广,不断收到拥护,逐渐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这伟大的胜利背后有正确决策的革命领导者,有舍生忘死、奋力拼搏的革命者们,有团结一致、拥护革命的百姓们……“一箪食,一瓢饮”,虽然条件艰苦,却不忘初心——“手握缨绳,欲缚苍龙”。有了这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概,“要扫除一切害人虫”的誓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实力,还有什么能拦住红军这只铁打的队伍呢?

闭上眼,我热血沸腾,红色战士们坚强不屈如钢铁一般的身躯屹立在东方神圣瑰丽的土地上,他们帽子上那闪闪的红星照耀着中国。“山川铸成丰碑,铭刻英雄传说;日月点燃烛火,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初一篇7

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每日和我们朝夕相处的红领巾是革命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我才知道,那不仅染红了我们的红领巾,也染红了整个中国,整个时代!

80年前,红色的中国布满层层迷雾。思诺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来到革命战争根据地,闯过一道又一道的难关,访问红色中国。读着它朴实无华的语言,我内心澎湃!

长城万里古代劳动人民用血肉筑成!中国今日,何尝不是?战场上,红军战士们不畏不惧,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

毛泽东曾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那一个又一个感人的事迹,我们怎能忘记?记得在泸定桥那时,狡猾的敌人把桥摧毁,只剩下几根绳索,孤零零的在空中晃荡。走?不走?敌人简直是把红军逼上粱山。时间紧迫,红军只好硬上。此时,有数多名红军战士站了出来,抓紧两旁的绳索,用自己强壮的身躯筑起一座通往前方的桥。要知道底下可是波涛汹涌,惊涛骇浪!一个不小心定会掉下去,那后果,谁都明白。但不这样做又能怎样?更加残酷的是,这时敌人正在桥那方不断的朝红军们开枪。前面的红军就像几只弱小又无助的小绵羊,毫无还手之力,必死无疑。“砰砰呯”敌人的枪声震耳欲聋,射入了红军们的胸膛……数多名战士掉了下去,随着那滚滚河水付之东流。为了使红军的伤亡人员变少,红军们肩并着肩穿过枪林弹雨,就像雄鹰展翅高飞,飞向对岸与敌人殊死搏斗!

看到这里,我不仅热泪盈眶,紧握双拳,放声在内心呐喊:“你们是英雄!”

忆古思今,中国站起来了!中国人再也不会任人宰割,我们要做东方雄狮!用实力维护我们的利益,维护世界的和平!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愿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愿我们的祖国美丽富强!

红星不仅照耀了中国,也照耀了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初一篇8

近日,我读了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一本书——《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里面记录着的那些可敬的红军战士们和我党中央负责人的“赤色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令我心潮澎湃。

这本书讲的是美国记者斯诺在中国做采访的各种所见所闻“用事实说话”,记录了1936年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当时的真实情况,介绍了红军将领们的趣事,以及斯诺自己对红军的看法和客观评价。让西方人第一次了解“红色中国”。

其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红军战士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新中国,一次次地拼搏、奋斗,甚至献出他们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这时,我又想起20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的党,我们的先烈们经过艰苦卓绝作文的斗争,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新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让我们的祖国得以重新焕发活力,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发展成如今这样一个安宁、祥和、强盛而自豪的中国,这不正是靠红军战士们英勇爱国、永不言败的精神和出生入死大无畏的战斗换来的吗?这不正是靠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舍生忘死拼搏而来的吗?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是为我们的党和我们的红军先烈顽强拼搏的精神,更是为现在繁荣昌盛的中国!

作为新时代“赤色少年”,我们更应该向革命先烈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一定要把先辈们的“赤色精神”继往开来,并发扬光大。我们必须发愤图强,让“赤色中国”更加繁荣昌盛,更加美丽,更加辉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初一篇9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出自美国的埃德加·斯诺,他把来到中国后的所见所闻和切身经历写成一本不朽的著作,让我们年青一代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和伟大征程。

书中提到对的印象:面容削瘦,有些驼背却双眼炯炯有神,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份子面孔。虽然是红军领导人,但却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有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朴素外表,又有机智幽默,喜欢憨笑的内在涵养。

埃加·斯诺把天真质朴的优良品质同锐利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起来,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的形象。

热爱学习,对工作一细不苟,对斯诺提出的如何对待侵略者问题,主席有着独到的见解,并提出了一些创造性意见。他是一个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感情的人,有几次他回忆起战死的同志和由于自然灾害而死去的劳苦大众,他的双眼都湿润了,在谈论抗日战争时,他认为中国的主要问题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并且能得到国际社会的帮助,但不意味着没有别人的帮助中国人就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统一。毛泽东表明,中国人只有团结一致,抵抗侵略,停止内战,才能将侵略者赶出中国。

谈工作时他事无巨细,一丝不苟,有一次和斯诺谈话时,心不在焉的解下腰带,搜寻寄生虫,看到此处,我忍俊不禁,他有非凡的头脑,也有农民的个人习惯。

他是伟大的人民领袖,他又是平易近人的农民朋友,他是中国危急时刻的救星,毛泽东给外国友人留下了神秘又伟大的印象。

推荐阅读:

小学生爱的教育读后感400字

校园早晨广播稿范文11篇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400字

读《城南旧事》小学生读后感300字

夏季运动会加油稿简短12篇

最新《海底两万里》读后感400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