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读后感400字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7-19 10:57:4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中国通史读后感400字(精选10篇)

中国——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它拥有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读了《中国通史》,我深深感受到我美丽的祖国---中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深远与美丽,它让我感到了无比骄傲和自豪。下面给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通史读后感400字,方便大家学习。

中国通史读后感400字(篇1)

提到中国历史,许多人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中华上下五千年,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上千五千年是怎么组成的。对于此,有一本书在其开头就给出了答案,它引用了《汉书律历志》、《史记五帝本纪》来向读者详细地说明这一由来,它就是《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着实是一本耐读的书,毕竟其作者阵容也是三位史学大家。

比如书中讲到孝文帝的改革,介绍了历史大背景与个体人物事件交织的逻辑。讲了从拓跋鲜卑的改革努力,到首次尝试失败,到最后的孝文帝与冯太后的亲民之举,带出春耕传统、大同附近保存至今的黄糕习俗,投身其中,仿佛置身于当年之景,极大勾起人的求知欲。

其上部书,从“文明之初”讲述到了“楚汉之战”,下部书则从明清讲到了中国现代经济、社会、教育和学术的发展,这本书描述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学和学术领域的发展不同类别。

《中国通史》在秉承史书严谨的基础上也带有几分趣味。

首先,这本书到处到处都是新知,看了这本书你才知道,陪伴了我们大半个童年的还珠格格竟在这本书中找不到一点蛛丝马迹,并且司马懿不是一个法师,李白也不擅长打野,才知道“既生瑜何生亮”只是一个笑话。

其次,这本书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对社会分析极有自己的观点,可谓“成一家之言”。书中给出的几个观点颠覆了教科书所带给我们。

以汉武帝为例,教科书中的他是无比光辉。而作者在书中的观点大致是:汉武帝并没有大的谋略。汉武帝只是不喜欢多作为而已,不像那个始皇帝,横征暴敛,做的很多,给人民的负担加的很重。其实在私有财产制度之下,人人都要谋生,你只要不去扰累他,他自然会休养生息,日臻富厚。而在接下来一章里,他又说:“武帝生平溺于女色,他大约是个多血质的人,一生行事,全凭一时感情冲动,安能有深谋远虑?”

读到此,汉武帝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是否被颠覆了呢?

再者,读《中国通史》着实需要强大的历史功底,书中引用了大量史书原文,繁多的古代地名,制度,不了解历史背景看起来只能是一脸大写的迷茫。

比如在十一章《实业》中,讲到农业的时候,一段话里面就引用了《汉书艺文志》《管子》《齐民要术》《周官》《农桑辑要》《农书》《农政全书》这七本书的内容!为了读这一本书,我在百度中徘徊再徘徊,还是诸多不解。

老话说:读史使人明智。书中介绍了很多经验教训。

其中财产一章中,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的.叙述,着重说明了中国历代社会改革思超的主流。

西汉末年王莽结合儒、法两家思想进行改革却完全失败,根本原因是国家是阶级时代的产物,统治者总是要剥削人民,因而引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彻底完成有利于人民的社会改革。

读过《中国通史》后,再纵身于历史长河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那平静的溪流,而是新的波涛汹涌的壮阔。

中国通史读后感400字(篇2)

今年小女已上中学,中学已开设历史课程,小女很是喜欢,常在家中与我讨教历史问题,为了不至于尴尬,我又从新从书橱中翻出《中国通史》,粗略看了一遍。

《中国通史》上至唐尧,下至明清、民国,历经三千余年,这其中的朝代更迭,风云人物的兴衰,个中滋味谁能评说。泱泱大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演绎着一部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发展的恢宏诗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

两千多年前的先哲孔子是如此的感叹着时光易逝,如流水一般,一切都会成为过去;而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又一位哲人兼伟人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不过不是感慨着过去,而是想象着未来。

从过去到未来,流淌着历史的长河。一个人的一生,在这历史的长河中,至多像流水的一次涌动,当然也有的泛起一两朵浪花,甚而推起一片波澜,但随即与流水同去。可能是这个缘故吧,人们常常对着历史,抚今追昔,发出这样那样的感叹,这正是: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不过,历史的长河毕竟是向前流淌的,永远不可能倒流。人们读历史,凭吊历史,感慨之余,总会深化着对今天,对明天的思考,这也是我读《中国通史》最深的体会。

过去的历史是今天的镜子,但_,并不是一览无遗地折射历史之光的,这是由于,往事如烟,越远越不真切,再加之写史之人的个人观念,几千几百年后,就不免镜面如雾了。对此,现代大文豪,爱国主义战士鲁讯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未来的命运,只是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故很不易察出些底细来。”这就是说,历史是面好镜子,只是使用时,需擦去镜面上的雾气。

中国的历史,悠远漫长,有五千年之久。中国的历史看上去风云变幻,其实它总是在昭示着一种必然性,那就是社会在不断进步,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至现在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在不断进步发展,刀耕火种,驾辕铁犁,火箭卫星等等,这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中国的历史,到现在廿一世纪,这其中的荣辱心衰,又有谁能诉说的尽。中国历史的发展常常是流血来推动,来验证的,特别是近现代,我们仍记忆犹新。历史的血迹,展示着历史发展的残酷性,我们能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只有吸取血的教训,在前人的基础上,加倍的建设我们的国家,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这样才能无愧于我们的祖先,无愧于我们的后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现在读历史,就是要记住历史的教训,让我们变得更聪明。要知道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的经济现在是上去了,可在某些国际问题争端上,还显得太软弱,像现在的南海争端,与我们的大国身份不相符。经济上去了,我们可不能就只顾享乐,要知道这样下去,是要挨打的,会给后人留下骂名的。

因此,我们只有以史为鉴,努力自省,发扬中华民族的韧性精神和进取精神,加快国家的建设,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世界民族的强者。

历史的脚步,尽管有些沉重,但终究是向前的。唐代诗人刘禹锡说得好“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我们应当记住历史,面向未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国通史读后感400字(篇3)

我喜欢历史,书成了的了解历史的方法。《中国通史》是我很喜欢看的一本书,它讲述了从史前文明到武昌起义__清朝,从仓颉造出了最原始的.字到詹天佑开发了第一条铁路,从夏朝以前的禅让制到后来的世袭制……

在中国历,大的有两个时期: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

在汉文帝时期,那时国家富裕,人民安乐,没有贪污、腐败现象。外国都不敢来侵略,只是偶尔小小地打扰一下我国的边界,他们是怕了我们这个强大的国家了,统统俯首称臣,而且还每年都送一些他们的特产进贡给我们的皇帝。在汉朝时候的中国,可是已经达到了封建社会很发达的一个阶段,那时的外国还都是落后的奴隶社会呢!

我非常喜欢《中国通史》这本书,它记载了中国千年的文化历史发展,自古至今的智慧结晶,还把历史长河中一件件不起眼但奇妙的事也告诉了我,让我不能不去喜欢。

中国通史读后感400字(篇4)

通史,就是贯通的历史;中国通史,就是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书中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故事曾经令万人空巷,让我知道了许多中国历史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大事。此书主要分十一个部分,分别是:史前神话传说、夏商与西周、春秋战国、秦汉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代、两宋时代、元朝时代、明朝时代、清朝时代与近现代。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隋唐时代的《杨坚建立隋王朝》,因为文中的隋文帝勤俭节约,把国家治理的.仅仅有条,当时他们储存的粮食一直到隋王朝灭亡20年还没有用完。我也要学习他的这种勤俭节约精神,虽然不用像他一样功成名就,但是要努力不要花不必要的钱。

读完了这本书,我了解到了许多历史故事,如:《楚庄王一鸣惊人》、《秦始皇统一中国》、《昭君出塞》等。知道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名人,如:狄青、李清照和李自成。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我非常喜爱这本书,希望大家也可以去读一读。

中国通史读后感400字(篇5)

看完了《中国通史》,给我六下印象最深的3个朝代已说了2个,最后一个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朝代就是秦朝了。

清朝之所以给我留下的印象深,是因为秦朝是第一个统一全中国的朝代,秦始皇的脑子聪明的难以想象,竟然能统一全中国,可见他的头脑有多聪明。可是,秦始皇也有有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过于使用民力,做什么事情都要大量使用自己的人民,所以,秦朝还是没有度过被灭亡的厄运,可是,虽然秦朝灭亡了,但秦始皇陵是非常宏伟的,并且,秦朝还有世界上非常著名的`秦兵马俑,可见当时秦朝的发达与鼎盛。秦朝急政暴虐,从而导致了迅速的灭亡,着也让人感到有积分可惜。不过,秦始皇统一中国着一汗马功劳是不可磨灭的,如过我门没有统一,现在的我们就回是一盘散沙,俗话说的好,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我门在一起,才可一抵挡住外面的攻击。

着就是我读过中国通史的读后感,建议大家看完上下五千年后来看看中国通史,你就会对没个朝代更加的了解!

中国通史读后感400字(篇6)

《中国通史》是一部详细记载了华夏文明发展进程的历史类书籍。从盘古开天地的时代一直到民国的'历史,这本书都有记载。暑假期间我读了《中国通史III》。

我认为最精彩的还是唐朝。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最鼎盛的时期,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再到安史之乱,到最后王朝的灭亡,这一段漫长的时间中,有多少的起起伏伏啊!

在开元盛世时,整个唐王朝是盛况空前,很多微小的细节中都能有所体现,从老百姓的穿着打扮到一斗米的价格,处处都体现出来唐王朝的繁荣。可是,在那时,谁又会想到后面的安史之乱呢?

755年,安史之乱全面爆发。以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领头发生叛变,它是唐朝从繁盛走向衰败的重要转折点,真是令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在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宛如一堵破墙,只要有人再踢一脚就会倒塌。最终,那个最后补上一脚的人来了,于是建立了宋朝。

中国通史读后感400字(篇7)

台海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通史》,作者是张荫麟、吕思勉和蒋廷黻三人。张荫麟是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著有《中国史纲》。吕思勉是中国近代四大史学家之一,著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先秦学术概论》。蒋廷黻是中国著名史学家、外交家,著有《中国近代史》。从作者阵容看,对于喜欢历史的读者而言,就有很大的吸引力。这本将三位史学大师的代表作编辑整理后,集合在一起的《中国通史》,即使不能将五千年发生的种种叙述得十分详细,但该有的内容丝毫不少,就算不尽详细,却也算得上全面。所以,对于读者而言,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刻而愉快的体验。

《中国的通史》的上部,从“文明之初”讲述到了“楚汉之战”,在这本书中,不得不说,作为一名史书的读者,还是需要有些文学功底的。因为这部分引用的史料非常多,“前四史”的《汉书》、《史记》、《后汉书》、《三国志》一本都不少,还有古代各种诗歌集等,包括《诗经》、《楚辞》等等。所以看着看着,就会有一种不仅仅只是在看史书,还有看文言文文学的感觉。或许会觉得理解文言文会有点困难,但面对作者们如此信手拈来的资料,而且运用得如此出神入化,你会感叹他们绝对不仅仅只是史学家而已!光是这种感觉的产生,就会让你带着更多的感动和震撼继续阅读下去。一提起中国的历史,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我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可是这五千年是怎么来的,却并不了解。

这本书开始之初,就给出了答案:我国历史,确实的纪年起于共和。共和元年,在民国纪元前二千七百五十二年,公元前八百四十一年。自此以上,据《汉书•律历志》所推,周代尚有一百九十二年,殷代六百二十九年,夏代四百三十二年。尧、舜两代,据《史记•五帝本纪》,尧九十八年,舜三十九年。如此,唐尧元年,在民国纪元前四千一百四十二年,公元前二千二百三十一年;三皇之世,距今当在五千年左右。

如此详尽,想必解决了很多人关于这“五千年”由来的困惑。

当书一页一页翻过去,历史也渐渐朝着我们熟悉的方向前行。《中国通史》的下部,已经从明清讲到了中国现代经济、社会、教育和学术的发展。

面对着这条历史的长河,在河水的流逝中,我们真的会不禁感叹自己的渺小。但那些或熟悉的或陌生的历史事件,再次因为这本书印入我们脑海的时候;当那些熟悉的久违的名字再次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真心让人觉得,读这么一本史书,真好!那些有关历史的答案,你终究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或许没有那么深入,却也可以给你指引方向。

当然,作为一个中国人,了解自己国家的发展历史,还是很有必要的。虽然有些知识在生活中不一定会用得着,但这些却会融入你的血液,让你变得有所不同。正如英国作家弗郎西斯•培根在他的《论读书》一书中写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中国通史读后感400字(篇8)

利用了假期的时间,我阅读了《中国通史》这本书记载了从史前前史到战争前的清朝。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在中国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探索的历程。地球已有46亿年的历史,可原始生物出现在地球已有33亿年之久是由黄帝统治的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火是由北京猿人发现的。由西侯度村发明的西侯度文化。

紧跟着就是家天下时代的夏朝,在公元前21世纪,大禹治水有功,被推举为首领大禹死后由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建立了夏朝。夏朝是中国最早有奴隶制的社会。夏朝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前后经历了471年,可以说如果没有夏朝就没有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光辉的文明历史。然后夏朝被商朝所灭,商人传说是帝尧之子的后代。

由汤建立的商朝经历了317代31王直至被周所灭,商出现了刑罚、监狱、农业、手工业,还有大量的青铜器物和早期货币,还发现了甲骨文,商在世界文明史上有重要的位置。我知道后面就是周朝,周朝分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大变各时代和战国时期。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他历经了八百多年。而后东周六国涌现了很多人才,给中国史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大文学家教育家孔子,老子等都给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还有秦国、汉朝、东汉、三国时期、晋朝等历朝历代都有在推动着中华民族前进。

我知道了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修建了万里长城、知道了刘邦建立了汉朝,还有杰出人才司马迁写的《史记》,东汉时期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三国时期,也有许多杰出人才比如诸葛亮、司马懿、曹植、孔融等。还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宋朝诗人王安石、司马光、朱熹,书籍《宋词》。画家李松年。元朝是由蒙古人统治的吴承恩的《西游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清朝英雄郑成功,蒲松年的《聊斋志异》,曹雪芹的《红楼梦》慈禧太后与洋人签的那些不平等条约,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城,硕大的北京城留给了外国人、洋鬼子还有战争,都是我们中国人民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的耻辱。从历史文明萌生的`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八国、宋、元、明、清,我们的祖先以亚洲东部这块神奇的土地为舞台,演绎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我作为新中国的少年儿童,一定好好学习,把五千年的文明发扬光大。

中国通史读后感400字(篇9)

看了《中国通史》这一部百集纪录片,我感觉中华民族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啊!泱泱华夏,5000年文明史,是一部血泪史,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奋发图强史。

在每一个历史截点,总会有仁人志士站出来,站在历史大潮的洪流当中,奋不顾身,博击风浪,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有那么多英雄豪杰,大家鸿儒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舍身取义,正是他们铸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使中华民族屹立数千年而不倒!

通过看这100集的《中国通史》我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使我对祖国的感情又加深了一层。我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不过,我有些地方理解的还不太透彻,还需要去重看,这真是一件值得我们钻研的事呀!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真的是非常有道理呀!想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学习知识,增长学问,一定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去努力,去钻研,长大以后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中国通史读后感400字(篇10)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史神话传说、古史传说、汉后神话传说等到近代1949年,作者从部族领袖、图腾祭祀、宗教神话、朝代更迭、帝位变动、农牧发展为纲,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演变进行了详细全面的阐述。中国的历史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中唯一没有历史断代的国家,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绝,这是值得骄傲自豪的。追溯三皇五帝的古史神话传说,着笔于伟大无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中国通史》语言生动流畅,旁征博引皆为历史大家巨匠所著,详实有据,读之如六月怡冰、冬月抱炉,心旷神怡、九天之翔非不读者所能体会。不读史不如案牍白丁、不通史不知国家兴衰,古语《旧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史书重要可见一斑。

全书其实是在一个一个的故事、战争、历史人物中展开的,这不由的让我想起了朝代更迭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其实这和中国的另一部史书《二十四史及清史稿》,(附二十四史书名《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和《明史》、《清史稿》.)有异曲同工之妙。皆为史书,,侧重不同。《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是官方语言的历史纪录.为上位者讳是《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特点之一,好多不是当时历史的真实记录,不然史官是要掉脑袋的,但也有例外,孔门72贤中的颜回子孙大多为后世史官,其性格古板,不趋迂回,正直刚阿,是为正史史官一股清流。而《中国通史》则是突破了以往的史书模式,叙述的重点已发生转变,不仅仅是政治、制度,而是扩展至这一时期的文化、经济、社会活动、宗教等,不再是单纯的以帝王将相为中心。

在读了少部分《中国通史》我感觉,锐气于胸,和气于心,义气与人,才气于事方为道。

推荐阅读:

《朝花夕拾》读书感想与收获300字

2023低碳环保宣传稿

红星闪耀中国读后感500字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500字一年级

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初中

淘气包马小跳读后感500字

标签: 读后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