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读后感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7-19 18:20:0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父与子》读后感5篇

《父与子》这本书是连环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作的,流泻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父与子》读后感,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父与子》读后感【篇1】

在翻开《父与子》第一页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一本漫画书能有如此的魔力,让我一个已过三十的成年人又哭又笑,欲罢不能。作者卜劳恩先生以幽默轻松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对父子的琐碎日常,初读令人捧腹,再读却别有一番风味。

毫无疑问,《父与子》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它所具有的“游戏精神”和“幽默效应”在儿童文学中是非常难得的。儿童文学首先是“人的文学”,我们要做的是通过作品保持和丰富人性中的可贵品质,让儿童在阅读中去发现、去感受,而不是按照我们成人的预设去教训儿童。《父与子》打破了儿童文学的说教藩篱,它无意要教育我们什么,而是简简单单地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风趣幽默的小故事。儿童文学研究者朱自强教授指出,“儿童读者从儿童文学中获得的快乐,是一份十分珍贵的心理体验”,这份由阅读引发的快乐能够帮助孩子从自身狭隘的世界中解放出来,主动探索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这份精神微火将烛照他们的一生。

当然,《父与子》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儿童文学这一单一维度,它更是一本值得我们每一位已为人父人母的成年人去细细品读的一本书。中国文化历来讲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我们默认父亲对子女有天然的话语权和无以回报的恩情,我们常说“父爱如山”,可是这“如山”的父爱加诸在子女身上,难免沉重了一些。早在上世纪,鲁迅先生就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大声疾呼父子之间“前前后后,都向生命的长途走去,仅有先后的不同,分不出谁受谁的恩典”。是呀,父子之间的关系有没有别的可能呢?《父与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在这本书里,父亲不再是高高在上、掌握一切的权威,他走下父权的神坛,成为一个充满童心童趣、有血有肉的百变老爸。

《父与子》打破了父与子之间沉重的道德枷锁,用轻盈的笔触绘制了一种轻松有趣的新型父子关系。我相信,每一个孩子读完此书,都会幻想自己如果能有一位书中这样的父亲该多好呀!而作为已为人父人母的我们,都应该停下来,想一想我们需要和孩子建立一个怎样的亲子关系呢?但愿我们都能俯下身子,在平等的目光里与孩子彼此心灵交汇,坚定且温柔地告诉孩子:我爱你,但不必如山般沉重。

《父与子》读后感【篇2】

20__年9月21日,在郴州福地广场举办“全民阅读活动”!我和爸爸下午去参加了活动,天气炎热也阻挡不了我对知识的渴望。

来到活动现场,我飞一般地寻找我喜欢的图书。听好朋友都在说《父与子》这本书好看,我第一时间便去寻找,很快便找到了这本书。

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翻看这本书。爸爸说看书先看前言介绍,我便按照爸爸说的一步一步的阅读这本书。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看的津津有味,连饭也忘记吃了,只用了2天时间就看完了整本书。

《父与子》这本书是儿童成长经典漫画题材,风靡全球80多年的经典畅销书籍。它是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创作,书中是由很多小故事组成。书中描写的是一名父亲和孩子的生活,通过漫画故事表达出来,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由于故事贴切生活,表达了无私的亲情,所以很快被人们接受。《父与子》中的生活是人们一直向往的,既平常又快乐,又温馨而奇妙。

读完这本书后我非常有感触,书中所写到的是生活之中的一些小故事、小插曲。但是故事的主人公不管生活中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都是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给我的感觉就只有一种——那就是快乐、简单的幸福感,也许这也是作者要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爸爸常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就像爱迪生画鸡蛋,同一个鸡蛋从不同的面去看去画,画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事情也是一样,遇到伤心或困难时,我们要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换个角度去看待,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最后的结果永远是最美好的。

在学习上也是一样,我们在学习上遇到了难题,有些同学可能选择逃避,有些学生选择询问知道的人,那么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所以这本书教会我们的是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任何事情。一个人之所以会强大,是因为他的内心强大。所以我决定好好像书中的主人公学习,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以后的学习以及自己的成长道路,克服以后的种种难题,做一个新时代的接班人。

《父与子》读后感【篇3】

这是一部风靡全球,销量过亿的书,也是一部漫画,读起来生动有趣。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就是:有天,一位绅士来到他们的家,他们居然继承了一笔巨大的财产和一座宫殿,于是他们被接到了宫殿里住,他们第一次见到这么宽阔,这么大的房屋,很是新奇,而且这座宫殿很大,玩儿上一天也要感觉没玩儿够,这一天晚上,父子俩在豪华的大床上蹦来蹦去,终于睡着了。第二天早上,父亲被儿子的恶作剧惊醒了,想要抽打他的屁屁,而儿子却说:“等一等,爸爸,你一会儿就可以打我啦!”过了一会儿,儿子回来了,身上穿着一身用铁做成的盔甲,他又说:“爸爸,现在你可以打我的屁屁啦!”父亲气的很是无奈,如果我有一个这么童真童趣的儿子,我会为他感到骄傲自豪。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还有一篇:自从他们继承了这座宫殿和一笔巨额,就是要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玩儿好的,这一天,他们父子俩和仆人一起坐着游轮去海上玩儿,这座游轮漂着漂着,突然父子俩看见,一只手在海上飘着,他们以为是一个人在求救,于是毫不顾忌地跳下海,想要去救那个人,可是一看这只是一个指示牌,上面写着前进两个字,根本不是什么人在求救,父子俩沮丧的回去了,可是一看游轮居然飘走了,不知去了哪里,他们不会把父子俩抛下了吧?没错。父子俩只好游到一个小岛上,自生自灭。有一天,父子俩看见了向这座岛飘来的一艘船,父子俩既高兴又兴奋,可是他们浑然不知。这坐船上全是海盗,还都把他们的身上的贵重物品全都抢走了。父子俩沮丧极了。

这父子俩的关系就像一对好朋友,关系非常融洽,这就像我的父亲和我一样,虽然我们十多天才见一次面,等大多数的时候我们还是像他们一样。他们还非常的单纯。他们身上还有舍己救人的优秀品质。所以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也喜欢这对父子。所以这本书也推荐给大家。

《父与子》读后感【篇4】

12岁生日时,姐姐把她的语文书送给了我。第二天,我便拿起书看了起来,当我看完《地震中的父子》时,泪水早已爬满我的眼眶。

事情发生在1944年洛杉矶的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妻子,变直奔儿子的学校,父亲看了看已是一片废墟的学校,并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而是走到儿子教室的地方开始挖开那些石头,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五个小时过去了,来来往往的人都劝这位年轻的父亲:“放弃吧!”可这位父亲如同没有听见一般,一直挖,一直挖,一直挖。十个小时、十二个小时、十九个小时、二十五个小时……直到第三十八个小时,从一块大石头下面传来了这位父亲期待已久的声音——儿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孩子,是我!”“你那儿还有几个人?”“8个。”父亲连忙叫来路过的人,合力推开了那块大石头。孩子最后得救了。看完这篇课文,我不禁陷入沉思,如果文中的父亲就这么轻易放弃了救援,他的孩子和其他八名孩子就有可能遇难。这就是父爱的力量!文中的父亲坚信自己的儿子一定在等待着自己!这种强大的力量催使他一直坚持着,坚持就是胜利。

文中父子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我,这不禁让我回忆起我和爸爸之间的那些往事。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父亲背着生病的我去医院。我看到父亲脸上淌下了一滴又一滴汗水,我的金豆豆不争气地掉了下来。爸爸轻轻为我抹去泪水,掖了掖我的衣服,继续前行。到了医院,护士姐姐给我打点滴,老爸还没闭眼,一直注视着点滴瓶,来回穿梭于医生的值班室和门诊之间。过了半小时,父亲脸上的愁云终于烟消云散,继而又把我背回了家。一路上,父亲终于露出了安心的笑容。至始至终,父亲并没有对我讲一句话,可是我却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内心的温暖,那种对我不予言表的深深的爱。

母爱如水,父爱似山!爸爸妈妈,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我终身难忘。

《父与子》读后感【篇5】

在漫画《父与子》中,虽然父亲和儿子的生活和平常人一样,但是每一个平凡之处都充满欢乐,包含温情。

卜劳恩的漫画热爱生活,天性乐观。《父与子》的幽默情节时时让人忍俊不禁,父子的感情是美好的,掩卷深思,常常令人回味无穷。而且耐人寻味。

虽然父子俩性格有许多差异,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乐观与爱。

比如: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儿子悄悄地把锯拿走了,为了给父亲一份秘密的圣诞礼物,不让父亲知道。还有在圣诞节,父亲送给儿子礼物,儿子也送给父亲礼物,父亲抱起儿子哭起来,这就是父子之间浓厚的爱。他们之间除了爱,还有积极乐观的精神。比如:儿子的雪人被别人推倒了,父亲看见儿子哭了,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自己假扮雪人,待那个人拥自己的时候,趁他不注意踢了那人一脚,父亲和儿子都忍不住笑了,而且笑得变了个样子,把那个人吓了一大跳,帽子都掉了,还坐在了地上。

父子并不完美,肥胖的父亲有很多缺点,偶尔会误解儿子,有时还会耍家长威风,但他善良有童心,乐于助人,充满正义和幽默,体贴孩子,在儿子受委屈时,他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为儿子出气。

比如:一次父子与一位男人坐在一起,首先把父亲的帽子拿下来捅了个窟窿,父亲心疼极了,只见那个人又把儿子的气球用烟头给触破了,儿子受了委屈哭了起来,父亲看不惯,直接往那个人的下巴狠狠打了一拳,然后父子又安心地看报,那个人边走边哭边瞟父子俩一眼。儿子有着所有小孩共有的天性聪明善良,有时会调皮恶作剧。比如:一次父亲在看报,儿子在后面用一个跷板往上面放了一个苹果,只见儿子一拍跷板,正中靶心,打在了父亲秃秃的头上。

而且,这个漫画还暗暗揭示着另外一样东西――这个漫画的作者叫埃奥·卜劳恩,在卜劳思生活的那个年代德国正处于纳粹时代,那时德国报刊极力严格,内容枯燥无味,毫无生气,而且它使人们在纳粹恐怖的阴影下看到了一个明亮清澈的世界:没有政治,也没有战争,只有享受美好的生活。而且让德国人民看到了曙光和光明。

无论在哪里都要有快乐,快乐从容是一种幸福,所以每个家庭都要有温馨与幸福!

推荐阅读:

小学生的《小王子》读后感600字5篇

西游记小学生读后感10篇

骆驼祥子初中生读后感11篇

小学运动会加油稿12篇

高一《红楼梦》读后感600字范文

《西游记》读后感600字中小学通用版10篇

标签: 读后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