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补漏教案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7-21 09:17:2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三年级下册数学补漏教案4篇

在数学课中,三年级数学教师应该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允许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出现。所有的三年级数学教师都必须知道如何写三年级数学教案,你也来写一篇和我们分享吧。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年级下册数学补漏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三年级下册数学补漏教案篇1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倍的认识教案。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小学数学教案《倍的认识教案》。◆分享好文◆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原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同学上来。

师叫3名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学例2)

菲菲有三个好朋友,他们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摆的情况,用了多少根小棒。(课件演示例2中第一个小朋友,摆了一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摆了一个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

生:一个4根。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摆图形的时候用了几个几根。

出示例2中另外两个小朋友摆的两个和三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

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2个4根,3个4根

(板书:2个4根,3个4根)

揭示倍的含义,指出第三个学生摆的小棒说:第三个同学摆了3个4根,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

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生解答时,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3)教学例3。

①出示例3,问: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②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图片,应怎样列式?为什么?

③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拍手游戏。

师拍表示一倍的次数,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拍表示几倍的次数。

2、76页“做一做”。

3、78页第1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三年级下册数学补漏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出分数,会写分数,掌握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 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由平均分引出1/2。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前先来个比赛怎么样?那就请你们注意认真听,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1) 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

(2) 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

(3) 现在只有一个苹果了,还是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能得到几个呢?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半个,那半个该怎么表示呢?同学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苹果的一半吗? (画图、写汉字都可以 )

生:黑板板演,并简单介绍

师: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苹果的一半,你们的办法都很好。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

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

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体验感悟二分之一 的具体含义

1、师:(出示实物图形)你们看,现在我手中有个苹果,想想你可以怎样得到它的二分之一 呢?(切)

可现在老师手中拿的是苹果的图片,那你怎么才能得到他的二分之一(对折)

师:为什么对折?

师:是的,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说明是平均分。(不说对称)

(贴半个苹果图)

师:我们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 二分之一。

说一说。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 二分之一(找3、4个学生说说)

师:那另一半苹果呢?

它也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为什么?

小结:(我们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这是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这是其中的另一份,它也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这两份 合起来就是这个苹果。)小声说说。

2、再找人说说二分之一的涵义

3、师:我们刚才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得到它的 二分之一吗?要求: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二分之一 。

师:(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生说:怎么折的?怎么得到了长方形的 二分之一?

指板书说:你们看这些长方形的大小不同,折法也不同,这里还有苹果,为什么其中的一部分都可以用 二分之一来表示呢?

师:小结:看来不论是一个苹果还是一个长方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

4、验证比萨饼:为什么不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5、理解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出示圆课件)

6、理解形状不相同大小相同的图形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出示正方形课件)

7、判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三、在探索体验中理解认识其它分数并写出分数

1、我们一起研究了二分之一 ,现在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三分之一 。

出示课件: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边说边写先写分数线,在写分的分数分母,最后写取的份数分子。

2、现在静静地想想: 里面的“3”和“1”各表示什么意思?分数中间的横线,你知道它表示什么吗?(同桌讨论)3表示的平均分成3份,它叫分母,1表示的是这3份中的一份,它叫分子,中间的横线表示的是平均分,它叫做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3、书空:用手在桌子上写写三分之一

4、你能不能用正方形的纸折一折,用阴影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看看谁的方法多?

师:(收集不同的作品黑板展示)有反馈,谁是这样折的?统计

师:都能用四分之一 表示吗?(个别要验证,较难、没有折出来的老师出示一个)

师: 你们真棒,一张正方形的纸,有这么多不同的折法都得到了它的 四分之一。

5、其实,除了图形中有分数,在我们身边也到处都有。例如:咱们班有36人,你是咱班人数的几分之几?(1/36)

如果有个大蛋糕, 刘宇佳这一组来平均分这块蛋糕,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板书:1/6)

如果女生来平均分这块蛋糕,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板书:1/15)

如果全班来平均分这块,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板书:1/36)

想:这些分数,你有什么发现?(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越少)

6、大家还想认识那些分数?你能自己举个分数的例子吗?

师:这样说下去,说得完吗?

生:对了,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四、感受数学文化

1、分数发展史的介绍

同学们创造出了这么多的分数,真了不起。其实我们国家是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呢!

刚刚我们一起研究了分数,那现在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呢?

五、巩固练习

1、同学们真了不起,对分数有了这么多了解,那你们来看看这些图,你能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吗。(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2、看图估一估,阴影部分大约占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课件验证)

比较: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六分之一,你发现了什么?

3、 玲玲和丁丁在争论不休,看看为什么?

把一根火腿肠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一定是这根火腿肠的二分之一?

4、出示课件:形状不一样、大小看不出来的三角形,还是平均分吗?

思考题::我们班第一组有6个同学,把他们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分之几?每份是几人?

六、总结收获

这节课即将结束,能谈谈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吗?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补漏教案篇3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

三年级下册数学补漏教案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

教材分析:

这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还仅停留在其表面现象上,本节课的教学将有效组织和指导学生动手实际操作,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同时,本课也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演示、个体操作、集体交流、比较分析概括等,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及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把操作、思维和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手、脑、口结合的能力。

情感目标:创设学生操作与探究学习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学习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发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小组探究式学习.教师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白板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课件出示:教室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状。大家看屏幕,这是一间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2、(课件逐个点击这些物体的面)师小结:教室里视力表、国旗、黑板的面、粉笔盒的侧面、讲台的侧面、课桌面、电灯开关的面都是长方形的。广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实,何止是教室里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无处不在。那么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PPT板书课题))研究它们的特征。

(PPT出示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1、师:(由现场老师准备一个不透明纸盒,里面装有一些硬纸板做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老师为每一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纸盒子,里面放有一些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你不用眼睛看,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形吗?每小组的同学轮流试一试。(暂停)

2、师(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

3、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

4、师(出示一个梯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

5、师(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图形有四条边,四个叫都是直角,你们为什么不摸出呢?

6、师:(出示一个长方形)那你们摸出的一定是这个图形了,对吗?

6、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活动,你们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全班交流交流吧。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利用交互白板的拖拽功能展示校园图片,并将其中的平面图形逐步抽象出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长方形?

(2)质疑:有四条边和四个角的图形是否一定是长方形?长方形的边、角藏着哪些秘密呢?(白板演示:使用白板直线工具画出一个长方形)

(3)猜想: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室的黑板、课桌和白板上的长方形。猜想:长方形的边、角有什么特征?

生1:长方形有四条边,上下两条边相等……老师适时向学生介绍像这样相对的两条边称“对边”。白板演示:利用交互白板色彩功能将两组对边用不同颜色表示出)

生2:四个角也相等,并且是直角。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

师:刚刚得到的结论只是我们从直观上的感觉,那么小朋友猜测的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对不对呢?还需要我们去验证。下面请自己操作来验证,尽量想简单的方法。(生拿出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等材料)学生自行操作验证后上展示台集体交流验证方法。

师:怎样验证它的对边相等呢?(生1:用直尺量,可以看出它的对边相等。白板演示:让学生上台利用直尺工具分别量出长方形对边的长度,验证猜测。)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生2:可以通过对折。)

师:你又是怎样验证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生3: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测量出四个角都是直角。白板演示:让学生上台点击三角尺出示三角板,通过旋转、平移测量出每个角都为直角。)

师:有没有量的次数少一点的?(生4:对折两次后再量。只需量一次。白板演示:再让学生上台点击三角尺出示三角板进行测量。)

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4)利用电子白板出示一组图形,判断是不是长方形,并说明理由。

安排六个图形,请学生根据长方形的特征进行判断,后指明回答。(白板演示:利用放大镜将所有的长方形放大,并利用遮屏工具将其他图形遮住。)

2.自学正方形的特征

(1)利用交互白板的直线功能在方格图上画一个长方形,教师再利用交互白板的拖拽功能将长方形的长慢慢缩短,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折纸验证:每人拿一张长方形的纸片,你能把这张长方形的纸片变成正方形吗?

(2)分小组讨论:为什么折一折,剪一剪,这样做就可以得到正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征?(板书: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知识拓展: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都能用各自的方法验证并总结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让我们一起来把自己的发现大声地读一遍好吗?

追问: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3.介绍长、宽、边长

(1)介绍长方形的长、宽。

师: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你能给长方形的各部分起个名字吗?(白板演示:让学生上台利用交互白板单击“直线”按钮调出直线工具.围出一个长方形。)

师边指边解释通常将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生紧接着说)长,将长方形短边的长叫(生紧接着说)宽。(白板演示:利用交互白板批注功能将长与宽表示出来,并在上面写上长和宽。)

师出示一个长方形纸片,并边指边介绍这张长方形纸片:我的长方形纸片长20厘米、宽15厘米。

师:你能照老师的样子描述你手里的长方形纸片吗?

(2)介绍正方形的边长。

师:因为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都一样长,所以通常我们将它的每条边的长叫边长。(白板演示:利用交互白板使用直线工具画出一个正方形,并在其中一条边上写上边长。)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正方形。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闭上眼睛回忆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三、巩固深化,延伸拓展

1.猜一猜

我的背后躲着一个正方形,一条边是4厘米,另外三条边呢?

我的背后躲着一个长方形。一条边是2 O厘米,一条边是1 6厘米,另外两条呢?

让学生说理由。

2.画一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迅速地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白板演示:利用直线工具画方格,并指名学生上台单击“直线’’按钮,调出直线工具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全班交流。提问: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你能描述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的长和宽吗?(指名学生上台在白板上标出)同桌互相介绍自己的图形。

3.拼一拼

你能用6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吗?

请学生自主动手操作。(拿出6个小正方形)

追问:从6个小正方形中选出几个小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白板演示:指明学生上台利用交互白板的拖拽功能进行拼接。)

4.量一量

五个肘白了张照片,想塑封起来,该选多大的护卡膜:照片长30厘米,宽20厘米。

A.长3 O厘米,宽2 O厘米;B.长3 1厘米,宽21厘米。(白板演示:让学生利用交互白板的拖拽功能进行拼接。)

推荐阅读:

感恩父亲主题班会

2023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坐船时如何防溺水班会教案设计

防溺水班会教案5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1对1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分类教案优秀范文集锦

标签: 下册 教案 数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