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7-21 14:36:2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5篇

教案是老师在进行教学的重要参考材料,编写教案对教学进度和节奏的把控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识记本课8个生字,3个多音字。理解 “死而复生”“起死回生”“切 脉”“凝神”“厥症”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通过学习尝试复述扁鹊为太子医治的内容。

3、过学习,体会扁鹊是我国古代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学家。

教学过程:

一、 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师板书:起死回生)

1、这个词谁来读?(点名读)

2、谁能说说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

生:将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

生:就是死而复生的意思 (你是用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3、这是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谁能读好课题?

(注:若学生未说到“死而复生”,就让学生读读课文,试着从文中找出“起死回生”的近义词。)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文中究竟写了件什么事呢?轻声读读课文,读完后,请试着选择黑板上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

生: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生:扁鹊使太子死而复生。

生: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使太子死而复生。 (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起死回生”和“死而复生”,初步进行近义词的辨析。)

2、你们瞧,这就是扁鹊。(出示扁鹊的图片)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生: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候有名的医学家。因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就像传说中的神医扁鹊,后人就称他“扁鹊”。

三、 研读课文,加深理解

学习课文1—9小节 (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1、扁鹊医术高明,经常周游列国,四处行医。一天,他来到虢国都城,听见街上的'行人议论纷纷。原来(虢国太子不知什么原因,一向好好的,突然间就死了。)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读出惊奇、疑惑不解的语气。)

2、指导朗读扁鹊与侍卫官的对话。

(1)、扁鹊对于这件事也感到疑惑不解。(板书:纳闷,指导读准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2)于是,他忙赶到宫门口询问侍卫官。轻声读读扁鹊与侍卫官的这番对话。边读边思考,扁鹊询问了侍卫官哪些问题?

a交流找到的句子。

b指导学生读出着急的语气。

C师生分角色读,生读扁鹊说的话,师读侍卫官说的话。

(3)、扁鹊听了松了一口气,那是因为通过这三个问题他了解到哪些情况?

生:他知道太子是早晨鸡叫的时候死的。

生:他知道太子还未入棺。

生:他知道太子死前感到胸口闷。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早晨鸡叫的时候、胸口闷、未入棺)。 (a点名回答 b连起来说)

(3)、是啊,通过这番询问(师板书“问”),扁鹊知道了太子死时的症状是(胸口闷)、死亡时间是(早上鸡叫的时候)还了解到太子还没有(入棺)。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扁鹊觉得(太子可能没有死,太子也许得的是厥症,太子还有救)怪不得,他松了一口气说(烦你通报一声,就说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复生。)

(4)、根据与侍卫官的对话,扁鹊觉得太子可能没有死,但也有可能太子真的死了,可他为什么却说:“我能使太子死而复生呢?”

生1:他这样说,侍卫官才能让他进宫为太子医治。

师:有这样的可能。

生:根据多年的经验,他对自己的判断很有把握。

师:是啊,可见他十分自信。但若是太子真的死了,扁鹊就犯了欺君之罪,那可是要杀头的,他明知会有这样的后果,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生2:他是一位医生,只要病人有一丝生存的希望,也要去为病人医治。

师:是啊,医者父母心,扁鹊深知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只要病人还有一丝生存的希望,哪怕付出自己的性命,也要为病人医治!

(出示:扁鹊送了一口气说:“烦你通报一声,就说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复生。”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 (指导读出坚定、自信的语气)

学习课文10---14小节

师:那扁鹊进宫后又是怎样使太子死而复生的呢?轻声读读课文第11、12小节。

1、学习11、12小节,了解扁鹊如何为太子医治,并尝试复述扁鹊为太子治病的内容。

(1) 一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师:轻声读读这两段话,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2) 初步了解中医诊断的方法。

师:切脉,也称把脉,谁能做一个把脉的动作? 它是医生诊断疾病时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切诊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扁鹊在为太子诊断时就使用了切脉的方法,不仅如此,他还贴着太子的胸口凝神听了一会儿, (a理解“凝神”的意思 b扁鹊把耳朵贴在太子的胸口凝神听什么?)这种通过听病人的声息来了解病情的方法叫做“闻诊”。通过诊断,扁鹊断定太子得的是(厥症)c理解"厥症”

(3)二读:通过边做动作边读句子的形式了解我国中医的诊断过程。

师:了解了扁鹊诊断的方法,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读描写扁鹊为太子治病的句子。

(4)初步了解针灸。

师:刚才老师发现个别同学在扎针时嘻嘻哈哈觉得很有趣。 你们知道吗?这种通过扎针医治病人的方法叫做针灸。要知道,不同的病所扎的穴位也不同,一旦有所闪失,病人也许性命不保。 我们一起再来边读句子边做动作,比比谁最像小中医。

(5)现在你能试着用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来说说扁鹊是如何为太子医治的吗?可以用书上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出示:安、切、贴、听、取、扎、捡扁鹊走到太子的病榻前

a自由轻声说

b同桌互说

c师点名说

2、进一步体会扁鹊医术的高明。

(1)引读太子在扁鹊的医治下变得怎么样的句子。

出示:不多一会儿,太子的鼻翼开始扇动,眼皮也慢慢睁开了。太子喝了药,没多久,就恢复了健康。

(2)“不多一会儿”、“没多久”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生:扁鹊医术十分了不起,在短短的时间内治好了太子。

师:扁鹊医术的确高明,他真是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啊!怪不得国王竖起大拇指称赞扁鹊(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

a点名读

b齐读

学习 14小节,体会扁鹊的谦虚

1、读扁鹊说的话,指导读出谦虚的语气。

2、理解“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这句话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3课(起死回生)。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到扁鹊行医来到(虢国),听见路上行人议论纷纷,原来(虢国太子不知什么原因,一向好好的,突然就死了。)这使扁鹊十分(纳闷)。于是,他连忙询问侍卫官。通 一番询问,他了解到,太子死的时间是(早晨鸡叫的时候 ,死亡症状是(胸口闷),还了解到太子(未入棺)。扁鹊决定进宫为太子医治。经过治疗,太子很快(恢复健康)。国王见了,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学了课文,你想如何称赞扁鹊?

师:扁鹊是我国古代了不起的医学家,早在两千多年前,他就用望、闻、问、切的中医治疗法使虢国的太子死而复生。要知道,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与中华文化相等的悠久历史,经过千年承传已成为中国文化中瑰丽宝藏。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四字词语感受大象的勇猛、温和、聪明而有灵气。

2、了解泰国独特的风情与文化,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着写一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感受人象之间的和谐融洽。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

1、显示大象图片,这是什么动物?板书象,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看到它,你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庞然大物,巨大无比,力大无穷等)

2、板书与象共舞,谁与象共舞?一看到这四个字时,你有什么感觉?

可是,真的就有这样的事情,它就发生在我国南面的泰国。

3、简介泰国。问:你对泰国了解多少?

师补充:泰国是一个风光美丽、文化独特的国家。它素有“万象之国”的美称!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末,都要在产象最多的素辇市举行盛大的象节。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泰国,“与象共舞”!

二、词语引路,初步感知

1、以课件展示如下词语

(1)朗读这些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们发现了什么?

(3)咱们给这些词语归归类?

大象勇猛的词语:冲锋陷阵、攻城守垒、以一当十、以一抵百;

大象神态的词语:熟视无睹、 不慌不忙、悠闲沉着、 晶莹温和;

大象动作的词语:小心翼翼、悠然而去、屈膝点头、彬彬有礼、

翩翩起舞、舞之蹈之、摇头晃脑、踮脚抬腿;

词语朗读指导。第一组:读出大象的勇猛来。指读,齐读。

第二组:这样的大象你还害怕吗?读出大象的种种神态,仿佛大象就在眼前。

第三组:读到这些词语,你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词语里面隐含着一幅幅画面,一边读词语,一边想象画面,你就会读出词语含着的意思与感情,现在我们试试,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

现在叫你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大象,你脑中积累的词语是否比刚才更多了。

2、读了这些词语,大家又读了五遍书,说说你对泰国的大象留下什么印象?

3、老师有个问题:在泰国,人和大象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这也是导读中的问题。板书:人 象 (和谐,亲密)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吗?你有什么理由来证明?

三、整体研读,感受和谐

1、默读课文,在每段中找到能说明人象和谐亲密关系的句子,画上波浪线。等下把理由说给同学和老师听。

2、交流句子。

预设

①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板书:熟视无睹

点拨:(熟视无睹)什么意思?熟视无睹到何种程度?为什么这样熟视无睹。(不再害怕,戒备,而是对人产生了信任的感情)

②象是泰国的国宝。

点拨: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一点儿也不奇怪,为什么不奇怪?大象为这个国家,为人民做了哪些事情?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象是泰国的国宝从国宝这个词,就可以知道泰国人对大象的喜欢,尊重。 板书:国宝

③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点拨:没有距离到何种程度?这个人包括哪些人?

泰国人对于大象是

板书:平静坦然

④大象为游客表演,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作按摩,(信任大象。)

有趣的是,它偶尔也会和人开开玩笑。(多么可爱顽皮的大象,给游客带来多大的快乐呀,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人和大象是多么亲密和谐)

板书:(表演、按摩、开玩笑)

⑤表演的尾声,也是最……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四、重点研读,“与象共舞”

1、课文写了这么多内容,为什么题目单单叫做“与象共舞”?(因为与象共舞最能体现人和象的和谐与亲密关系。)在板书中做上箭头。

2、好,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一段。课件出示这一段句子:最使人难以忘怀的……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如果大象会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们独特的笑颜。

3、哪一句最能体现人和象之间的亲密,和谐?(指一生朗读,用黄色字样标出)

说说你的感受。(随即点拨)

人群和象群,这个人群包括哪些人?为什么大家都要上去和象一起跳舞?

(被欢乐的气氛感染,看到翩翩起舞的大象,产生对大象由衷的喜爱,情不自禁想亲近大象,远远看着不过瘾,只有和它一起跳舞才能充分表达对它的喜爱)

此时,在游客的眼中,一只只大象就像( )

4、指导朗读: 把你的感受带进去,再读这个句子。

而翩翩起舞的大象,有了人群的加入,显得更加的——兴奋、高兴。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象的眼中,舞动着的人们就像( )

5、让我们走进人和象的内心,出示填空题,训练说话。

此刻,如果你就是与象共舞的游客,你会激动地想

如果你就是在舞动的大象,你可能会想

师:这一舞,舞出了快乐,舞出了信任,舞出了和谐,舞出了融洽。

6、带着各种感受,有滋有味地再读这一段。

7、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哪一句话概括了主要意思?课件显示句子。你发现这个段落的结构特点了吗?先概括再具体。(板书)先概括地写最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再具体地写大象怎样跳舞,人和大象怎样共舞。这就是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我们回到上文看看哪些段落也是这样的结构?找出来

课件一句一句出示概括的句子:象是泰国的国宝。

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有四段都是采用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使条理非常清楚。

五、总结课文,迁移写法

1、老师小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细细研读了课文,深深感受到了泰国独特的风情:人象共舞,和谐融洽的场面。想看看这些画面吗?老师找了几张,让我们细细地欣赏,静静地感受着。可能你对人和大象的和谐亲密会有更深的感受。

2、这节课我们还学到了一种写法:先概括介绍后具体描写。如课文的2-5小节。

3、课堂练习

人和大象的关系是多么和谐融洽啊!

板书设计:

与象共舞

和谐亲密

人←———→象

平静坦然 熟视无睹

国宝 表演、按摩、开玩笑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程序 教与学 意图

教学过程:

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 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

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会认6个生字;

(2)会读课文;

(3)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谁读得最棒?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提问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1)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2)是否会提问?

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

讨论:

(1)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2)练习朗读:

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

讨论:

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

过渡:

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

(1)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

(2)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

(3)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

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

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

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学生能流利地读课文,能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学习课文中的6个生字,会正确地读与写;

3、学习写伞花的两个句子,理解句子从几方面来写;

4、初步体会句子所蕴含的师生情谊。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写伞花的两个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写伞花的两个句子所蕴含的师生情。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的幻灯片;

2、写伞花的两个句子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花

谈话: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什么花吗?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花——加上板书“伞”成课题。

你能说说“伞花”指的是什么吗?

(伞像花,伞撑开像花,很多伞像花……)

二、通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给你们三分钟,请同学们读课文,你们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是有一个要求,就是要读得流利,做到不多一字,也不少一个字,注意读好生字。

2、检查读课文

一节一节读(如:你认为自己第一节读得较好的请站起来读。)

3、检查生字(略)

4、再读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次课文,这次可是比上一次要求要高一点了,要求有滋有味地读,让老师一看你的表情就知道你读出了感情。

5、品读句子

师: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句话,你认为自己哪一句读得最有感情,请你来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写“伞花”的两个句子

(一)找句子

1、师:请快速读课文,把写伞花的句子用“~~~~~”划出来。

2、同学回答(略)

(二)学习第一句

1、幻灯出示,请同学们自读,

问:你读懂了什么?或这句话写出了伞花的什么?

(地点、数量、颜色)

2、伞花的颜色只有这些吗?

从哪里看出还有很多?(省略号)

你想象一下,可能还有哪些颜色?

3、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伞花的'颜色吗?

4、有感情地读一下这个句子

你觉得伞花怎么样?

板书:美

出示课文插图的幻灯片

5、再次有感情地读这句子,读出伞花的美。

(三)学习第二句

1、出示第二句,齐读

2、这一句与第一句有什么相同的?

(数量、颜色)

3、这一句与第一句有什么不同的?

(地点不同,第二句多了一个“又”)

“又”字说明了什么?

4、有感情读这一句

(四)初步体会含意

1、齐读两句话

你们都说这两句话把伞花写得很美是吗,其实这两句话里还藏着更深的意思,但是要读出这藏着的意思就要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联系上下文读书法。联系上下文就是读一读这句话上面的句子和下面的句子。明白了吗?

下面请你们读一读这两句话的上下文,看谁能把藏着的意思读出来。

2、学生表达,教师点拨。

(学生爱老师,老师爱学生。师生情,板书)

3、延伸引导

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两句话写出了师生情,其实这篇课文还有很多地方也写出了师生情,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好好学习。

四、生字书写指导(略)

1、学生到黑板上写自己认为最难写的字;

2、师生评议,随机指导。

五、课堂作业

1、作业本第1题,每个生字写3个;

2、作业本第2、4题。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蚂蚁、啄木鸟、黄莺、燕子。青蛙等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识青字旁,理解:“四周、静悄悄、忽然、声音、消灭、青蛙、冬眠、准备、粮食”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招呼、发问、回答的不同语气。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静悄悄的”句式写话。知道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难点:说说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能够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静悄悄的”句式写话。“忽、悄”是字音难点,正确理解“冬眠”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课文磁带、录音机、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动物的过冬方式。

2、初步学会12个生字,做到能读能写,认识青字旁,理解“四周、静悄悄、害虫、声音、消灭”等词的意思。

3、初步了解冬天的特征,能用“冬天到了,树林里变了样(  )(  )。”来写话。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生活有什么变化?(可以引导学生说衣服增多了,睡觉时间变长等。)

我们人类都穿上了保暖的棉衣,那么森林里的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知识童话故事第33课(动物过冬),它将告诉我们动物是怎么过冬的。(齐读课文)

2.初读__文,自学生字

(1)听录音,边听边思考:课文中讲了哪些小动物的过冬方式?用“——”划出来。

指名:先按句式分别说说:课文讲到了(  )过冬的故事。”再概括他说:“课文主要讲(  )、(  )、(  )和(  )过冬的故事。

(2)自学课文、生字。

①轻声读一读课文,碰到生字多读几遍。

②划出带生字的词语,想一想在课文中的意思。

③记一记生字的字形。

④数一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2)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加偏旁、换偏旁……)

重点指导识记:“周”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和“口”。

“静”认识“青”字旁。

(3)抽读词语。

重点理解:“害虫”指的是对人类、树木有害的昆虫,与它相反的词语是益虫。

“声音”:课文中指什么声音?是怎么样的?(指啄木鸟发出“笃、笃。笃”的声音。)

联系上下文理解“消灭”。课文中消灭什么?“忽然”

(4)分段指名读课文,及时正音。

4、学习第一节。

(1)从课文题目我们就可以知道文章是写冬天。自由读第1段,用“~~”划出写冬天气候特征的句子。

指名读,思考,从这句话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冬天?理解“四周”“静悄悄”、“满地”这三个词。

(2)学习用“冬天到了,树林变了样,……”的说法,说说冬天的其他景物。

(3)冬天到了,四周静悄悄的,森林为什么会那么安静,齐读第3句。朋友们指的是谁?

(4)齐读全段,学习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段落大意:这一节只要写了小蚂蚁看见冬天___。

(5)小节过渡:朋友们到底去哪儿了呢,他们干什么去了,这个问题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

5.巩固练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齐读词语卡片。

(3)完成书上练习2比一比,再组词。

6.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周:注意“横折钩”的折要写直,里面“上”和“口”不宜大小。与“同”比较

忽:上下要相差不多。勿取之于“物”

挖:注意最后一笔”横折弯钩“横短,弯长。

7.作业:生字各写3个。

第2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了解小蚂蚁。啄木鸟、黄莺。燕子。青蛙等小动物的过冬方式。

2、理解”忽然、冬眠、准备、粮食”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完成课堂作业第2题。

(3)抽读词语卡片,完成《课堂作业》第2题。

(4)指名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段。

(1)我们通过第1段的学习知道冬天到了,树林里变了样,四周静悄悄的。那么小动物都到哪儿去了呢?他们又是怎样过冬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抽动复合投影片,图上画了什么?

(小蚂蚁看到一只啄木鸟在捉虫。)

书上哪一段是写这部分内容的,指名读第2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忽然”。小蚂蚁遇见了谁?数一数他们进行了几次对话?

(两次)

(3)自由读第2段,想一想:每次对话都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冬天,燕子、黄莺到南方去过冬,明年春天再回来。啄木鸟不怕冷,留下来消灭害虫。)

教师解释“候鸟”留鸟”

板书:黄瑛、燕子飞到南方过冬

啄木鸟不怕冷留下来工作

看板书指名连起来说一说

(4)指导朗读:读出小蚂蚁有礼貌地问的口气;啄木鸟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

3.学习第3段。

(1)指名读课文。

(2)引导学生仿照第2段学法来学会第3段。(看图——找相应的段落一读课文一想问题。)

(3)看图说话:(抽拉投影片)小蚂蚁来到哪里?碰到谁?通过谈话知道了什么?(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连起来说一说)

联系上下文理解冬眠:睡在洞里不吃不动。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冬眠的。

板书:青蛙冬眠

(4)指导朗读。

4、学习第4段。

(1)自己读第4段,用一句话说说小蚂蚁是怎么过冬的。

(2)比较小蚂蚁与青蛙的过冬方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朗读第4段。

5、总结谈话。

今天,我们运用“看图、读课文、想问题”的方法学习了课文第1一4段,你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看板书,连起来说说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冬天到了,黄莺、燕子飞到南方去过冬;啄木鸟留下来工作,青蛙冬眠了,在洞里不吃不动,小蚂蚁准备粮食过冬。)

6、齐读全文。

7、作业:完成(课堂作业)第6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板书:动物过冬

动物过冬方式

黄莺、燕子飞到南方去

啄木鸟不怕冷,留下来工作

第3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了解其他动物过冬的方式。

2、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够仿照“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静悄悄”的例句说话,并能把句子补充完整。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1)认读并听写词语:四周、静悄悄。忽然。声音、抬头、害虫。树木、消灭、挖洞、冬眠、准备、粮食。

(2)指名读第一节。

①想一想第一节讲了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么样?(冬天树林里静悄悄的。)

②指名说。

③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么样”句式自由说话。

④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

⑤完成课后第3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

(1)小蚂蚁和啄木鸟的对话:要读出小蚂蚁有礼貌、询问的语气;要读出啄木鸟讲道理的语气。

(2)小蚂蚁和青蛙的对话:要读出小蚂蚁疑问的语气,读出青蛙有礼貌的语气。

(3)练习指名读~自由读。

(4)同桌分角色读一指名分角色读一男女生分角色读。

3.复习课文内容,进行课外延伸。

(1)完成课后第4题。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动物?他们是怎样过冬?

(2)你还能说说其他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蛇是冬眠,大雁是飞到南方过冬的。)

推荐阅读:

2023年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最新范文

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0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搭配教案

二年级数学添括号教案

小数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