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作文5篇范文

观后感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9-11 18:30:0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影片中,十年后的三傻都做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心想事成,因为他们对生命的内在诉求的不同,最终都实实在在的呈现了各自不同的生活,小编特地准备了20_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作文,欢迎借鉴学习!

20_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作文1

这应该是我第三次看这个电影了。

影片讲述的三位主人公成长的经历每次都会感动到我,不单单是因为他们最后都走向了成功的结果,而是他们在阴云密布的重压下如何突破阻碍,破茧重生。

其中最耀眼的那个人,叫兰彻。他似乎什么都不怕,所有的规则对他来说都无关紧要。在大家都在不择手段追求成功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沉浸所爱,活得逍遥自在,一边做自己喜爱的事,一边静静等待成功走上门。从第一次看开始,我就对有一幕印象很深刻:兰彻瞎编了两个词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寻找定义。显然这是不可能找到的,在大家灰心丧气的时候,兰彻却反问:“你们在知道要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有过那种兴奋、激动的感觉吗?”

每次我自己都会被这个问题带入沉思。

整个电影有好几个巨大的转折,第一个是他的两个朋友发现兰彻当初是在代替一个富家子弟学习。大家上学都是为了学历为了学历背后的辉煌人生,而只有兰彻是单纯想学习,简单的就想要那些知识。第二次,是在十年后发现兰彻原来是一个蜗居乡村学校的伟大科学家,他的经典名言“追求卓越,成功自会找上门”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但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兰彻,不会在人生路上那么早就发现自己的特长,可他身边的两个伙伴改变,也许是我们大部分人会面临的。

毕竟兰彻从头到尾都没有变,真正在成长的,是他的那两个朋友。

在他们两人中,有一个人是有自己很突出的特长,但被规则和期待压的喘不过气;另一个是其实很有能力,但是身上担负了太多的恐惧。他们在兰彻的帮助下,终于鼓起勇气,直面内心的恐惧,越过规则的束缚,走向适合自己的人生。

20_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作文2

可以说,不一样的世界,一样的父母,每个国家的父母,都不遗余力的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如影片中法罕的父亲,唯一的空调也要装在儿子的房间,拉贾的家庭,即使一贫如洗,也要让儿子读最好的大学;买学区房,如北京海淀,如上一篇推文介绍的《起跑线》;请家校;上补习班……可是,家长们付出了这么多,有没有想过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我们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子?孩子真正喜欢什么?

国内情况也差不多:我们随波逐流的跟着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脚步,上学、工作、结婚、生子、升职加薪,从没有走进过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导致很多毕业生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毕业后想做什么?该做什么?因为我们所谓的教育,只是和大家一起读书而已,既然大家都说上大学好好,那我也上大学,仅此而已。

学习是手段,不是目的,教育的本质,是利用国家和社会资源,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吸取足够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能从中体验成就感和幸福感。(笔者定义,不喜勿喷)就如同影片的中的兰彻,对机械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热爱和天赋,学以致用,幸福异常。

影片中最大的转折恐怕就是法罕和拉贾在查尔图的带领下,千辛万苦找到兰彻后,却发现眼前人“改头换面”了:真正的兰彻出身于名门望族,他想要的只是一个学历而已,周围的人关注的也只是墙上挂着的那张毕业照而已,至于是谁读的书,读了多少,读的怎样,没有人关注;影片中除了“冒名兰彻”,以查尔图为首的其他人读书的目的也是一样:上好学校,找好工作,买豪宅名车,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在这里,笔者不是完全批判学习功利性,因为从另一个方面讲,功利心可以督促你更加发奋和上进,取得更好的成就,但是如果既有功利心,又有喜爱之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要什么,不是更好吗?

20_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作文3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拍摄于十几年前的印度电影,如今看来却仍是深有感触。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三兄弟:兰彻,法涵,拉朱在印度的最高学府发生的一系列的事。

兰彻是这部电影的男一号,他出生于园丁之家,然而他的父母却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成为孤儿的他只能寄居在其主人的家,后来又阴差相错地成为了代替主人儿子上学的人偶,主人需要一张证书,而兰彻热爱上学。在印度,最重要的就是文凭,而最受欢迎的职业就是工程师。因此在孩子刚出生时父母便会对孩子予下成为工程师的期望。兰彻是一个天才,他反对这种死板的理念,于是他在大学里经常不按套路出牌,同老师对着干是常事,于是也就引发了一系列的“笑话”。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老师在问机械是什么的那一段,兰彻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得到了教授的批评,而“消音器”用极为官方极为啰嗦的语言来回答却得到了教授的赞赏,理由为后者可以得分……就这样一个“调皮”的人在最终的考试里得了第一名,十年后他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有着四百多项发明专利!

法涵是一个十分热爱拍摄野生动物的人,但是他的父亲却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于是他不得不放弃拍摄而去学工程。当兰彻看到法涵那优秀的作品时便鼓励他去向父亲真诚地谈一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法涵那样做了。十年后,他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摄影师,出了好几本书!

两人看起来像极了坏孩子,然而一个成为了科学家,一个成为了摄影师。这正应了兰彻说的一句话“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靠近你!”

或许很多同学会想,那我是不是逆流就能成功呢,不是的。这两人是有着特殊的才能,并且在那一方面是精英,而像我们这种普通的人,顺流是最好的选择,就像“消音器”那样,那样努力,那样要强,成功也会靠近你!

加油!追求卓越,不负此生!

20_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作文4

这是一所高压锅似的“帝国工程学院”。每年从四万考生中录取二百名优秀学生,二百里挑一啊。它的教育理念是:生命就是赛跑,不快跑,就会被踩过去。很多人,刚一出生,就被家长盖上命运之戳。然后,就按照家长意愿,开启自己的生命之旅。到了学校,就像机器人一样,老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不敢去做新的尝试,他们无法承受失败。新的尝试,在真实世界,是行不通的。他们坚信:读大学,就是为了证书。没有证书,就没有金饭碗、没有娇妻、没有信用卡、没有地位。为了能在每学期42次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顺利毕业,他们宁愿放弃自我,戴上桎梏,哪怕失去灵性。

影片中,某生因为沉迷于飞机研究而耽搁学业,被校长在无引导的情况下嘲笑、通告家长甚至处罚,最终精神崩溃乃至上吊自杀。

更为可悲的是,校长的儿子就在这种重成绩的教育环境下,因成绩不理想而郁郁自杀。

谁是两条鲜活生命的凶手?仅仅是片中的校长?

当然,如果以此来一味斥责考试的罪恶,一味贬低校规对人性的压制,那是偏颇的,甚至是愚昧的。

谁也不能否认:考试,是学生发展的一种动力;规矩,是学校稳定的基石。但考试不能单一,成绩不能至上,学生兴趣不能被扼杀;规矩不能教条不化,规矩不能压制人性,规矩不能阻碍发展。

由此看来,如何理顺学生学业考试、兴趣培养、能力提升,顺从人性,又遵从规矩,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大课题。

无论怎样,我们庆幸的是,我们教育人正在反省的路上,这便是教育的大进步!

20_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作文5

影片中查图尔把学习作为获得生存空间的方法,那他必然是在一种竞争机制里边。因为我们人类给自己所建构的生存空间,是以人类的知识作为基础的,在这种建构的复杂的生存空间里边,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等等,和对相对固化的事物的追逐,成为了一般人内在生命巨大的障碍,所以他们很少能够拥有真正的创造性。

而兰彻最大的不一样,是他内在的自由度,他非常的能够驾驭自己的这种内在能量和外部时空之间的关系,所以他经常能够别出心裁,或者能够超越现有的一些局限或外部规则的局限。

我们都知道,在篮球场上从来不犯规的球员绝对不是好球员,但是,这个在犯规和失误之中,他的起心动念变得非常的重要,所以兰彻,在他对所有的事物的起心动念中,他都是一个相对正向的起心动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违反了规矩,最终的结果,也都是有意义的,如果他的起心动念是低层次的,维度很低,那它受到的惩罚也将是严峻。

查图尔之所以想成为一个所谓的战胜者,是他把自己当成一个竞争者,他就会紧张,会有冲突。如果像兰彻一样把自己当成一个创造者,一个不断体验更高境界生命状态的,或者突破现有局限的一个角色的话,那么他根本不是在战斗,他真正超越的是自己认知局限,超越自己投影出来这个世界设定的这种局限。

而这世界所有设定的局限全部取决于自己内在,就像他随时可以挑战自己,他在向女友求爱的这件事情上,他说干就干,当朋友提醒他这一点的时候,他马上进行自我突破。



20_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作文

推荐阅读:

参观军事博物馆观后感作文5篇范文

长征观后感作文450字4篇范文

高二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优秀作文5篇范文

收看开学第一课篇人观后感5篇范文

大年初一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心得10篇范文

2023釜山行电影的观后感范文

标签: 观后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