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读后感300字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7-23 14:45:2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白杨礼赞读后感300字通用9篇

《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讴歌了挺拔不屈的白杨树,同时,也表现了在抗日战争中,北方人民英勇奋战,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杨礼赞读后感3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杨礼赞读后感300字【篇1】

春日阳光炫目,我再次读到茅盾的《白杨礼赞》,听见树叶扶风的窸窣之声,又想起了中华民族的那一段峥嵘岁月。

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当这头雄狮千锤百炼后发出震耳的一吼时,山河变色,日月无光,这,就是抗日战争。

在抗战胜利后,谢觉哉老先生这样回忆道:伏尸流血五千里,卧薪尝胆一百年。如今,通过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文字,我们依稀可辨当年的腥风血雨,但却再也不想经历曾经的龙血玄黄。

今年是甲子年,是抗战胜利的75周年。75年,可以使一个豆蔻少女成为耄耋老人;可以将沧海变为桑田;可以将高山夷为平地;可以使卷帙变得发黄。但抗日健儿们如自杨树一样的挺直傲岸的身驱和意志,却令人难以忘怀。

忘不了,青纱帐里擦枪走火的凝重;忘不了芦花荡里声东击西的机警;忘不了南京城里惨绝人寰的扫荡;忘不了赵一曼的满腔热血;忘不了五壮士的声嘶力竭;忘不了杨靖宇的仰天长啸。

眼前依稀出现棵棵白杨,伸戟指天,不畏风霜狂沙,哪怕折枝损叶,哪怕最终只残存着那根挺直的脊梁,尽管已无苍翠的擎雨盖,那傲霜枝却与风沙战斗到底!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国,博大宽厚,仁慈广爱,但绝不是任人宰割的民族,我为鱼肉早已被尘封在了时代的洪流中,但历久弥新的痛却刻入了骨髓。

我们不喜记仇,但我们并不健忘;我们憧憬和平,但我们不畏战争;我们奔向未来,但我们不弃历史。中国人友好和善,自力更生,但犯我国土者,虽远必诛!宽容并不是一钟懦弱,而是在战争中历经苦难的人,仅仅想守护住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东亚病夫,中国人,也不是随便被称为支那的地位了。我们再也不想看见可怜半壁东南劫,十万青磷带血飞的.惨状,我们也不想听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剧。所以,能做的,只有铭记。铭记那弹痕斑驳的古城墙;铭记战机飞过的恐慌;铭记年年响在耳畔的警钟。

何时销戈铸甲?莫忘枕戈睡,休教鬼猖狂,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都要像那白杨,棵棵拔节,力争上游,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白杨礼赞读后感300字【篇2】

诸事繁华,如梦如幻,有时梦想跟现实总是想去甚远.人生道路坎坷,世人总是会在路途上迷失方向.

行走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望见大地上傲然挺立的一株株、一排排的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缺乏屈曲盘旋的虬干,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亦不乏温和、坚强和挺拔,使人牢牢记住了它的身影.这正是茅盾先生笔下的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树,却是极不平凡的树,它们靠着坚强的意志,仅仅凭借碗口粗细的枝干,聊胜于无的水源蓬勃地生长.此情此景,我不由地想起了一些人,一些事.

古往今来,总是不乏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志士.而辛弃疾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以武起事,而终以文为业,成为一代豪放派大家.人们常说,辛弃疾的词不是一支羊毫软笔写就,而是用刀和剑铸成的.力透纸背,时隔千年,翻开时却仿佛有千军万马之声.可掩藏在纸背后的却是无人能识的辛酸长叹.本想以身许国,马革裹尸,谁想到壮志难酬空余一腔凌云志.回首时“可怜白发生”,令人唏嘘不已.然而他并没有放弃,他在时代的背景之下,世俗的排挤之中,不屈不挠,涤去了青涩和浮躁,将一切都注入了诗词,化作诗句,留下一篇篇荡气回肠的史诗.

我们整天忙碌于无聊的琐事,像没有灵魂的苍蝇,喧闹,躁动.曾经舍我其谁的理想像打水漂沉入水底的石子,怎么也看不见.花开不是为了花败,而是为了绚丽世界;人生不是为了坐以待毙,而是为了实现价值.

用一颗坚强的心,承载童年的梦和期望,纵容会被现实撕扯的支离破碎,依然坚定地走在自己的路上,像白杨树一样不惧艰险地笑对人生风云.

梦里,望见一片幽幽的白杨树,屹立于西边的寒风中,不弯不折……

白杨礼赞读后感300字【篇3】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我们能生在一个安居乐业的世界里又是何等的幸运呢?

古人用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让后人铭记着和平安定的可贵,中国人民如同白杨树般默默地守卫这得来不易的和平,中国人攒足了一口气,用无数前辈的汗水甚至生命拼命赶超,他们是立在戈壁上静静守卫的白杨树!

不论是战乱还是和平,由古到今,一些品质被人们赞扬着,也总有一些人在默默地坚持着。他们如同这白杨树一般,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即使是困难,不能摧毁他们这如宝石般可贵的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这矗立在苍茫的戈壁滩上那一排排笔直挺立的白杨树,让我想到那些为了祖国无私奉献自己的人。

这世上总有这样的人,他们坚韧不屈,伟岸正直,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即使环境艰难,旁人冷眼,亦无法动摇他们心中的坚持。他们是电视里有着感人事迹的英雄,也是默默无闻在我们身边的凡人。

正是有了这些善良朴实的人们,我们的祖国才能如此安定,和平和安定不仅仅是依靠边疆的战士去维护,我们也可以!

那些或精彩或平凡的最质朴的中国人就是伟大中华人民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一代代血脉相传的最珍贵的财富。一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白杨礼赞读后感300字【篇4】

今天的语文阅读课上,我读了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写的《白杨礼赞》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是茅盾先生赞扬白杨树时而写下的文章。茅盾先生出生于187月,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出生,他们一家人的思想观念都很新颖,所以茅盾从小就接受了新式的教育。

茅盾先生的这篇文章,让我读完之后不禁想起了小时候,我们一家人去濮上园游玩时,经过了一片树林,其中有一列种植的全部都是白杨树。那些树个个都很挺拔,如果你单看一棵,你会觉得并不怎么好看呀!既没有柳树那么婀娜多姿,又没有松树那么高大挺拔。但是我却觉得白杨树并不是一棵普通的树,就像茅盾先生也认为白杨树并不仅仅是一棵普通的树,它代表着一种精神。这精神是正直、朴实、严肃、坚强与挺拔。

我看着白杨树虽外表不太漂亮,但是白杨树内在的骨气远远高于外表,白杨树有时就像那些为了祖国无私奉献自己的人们。他们默默无闻,为祖国奉献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而今天的我们也要踏着他们的足迹,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像白杨树,无论面对多么恶劣的天气或环境,都毅然的挺起脊梁。

读了这篇文章我突然觉得,我们也应该成为一个身上带有白杨树精神的人,这样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才能不屈服,就如白杨那面对多恶劣的环境都能挺起脊梁的精神。

白杨礼赞读后感300字【篇5】

书是我的最爱,我看过的书犹如满天的星星,一颗一颗地闪烁在我的眼前;书是我的知己,我看过的书像一股潺潺的溪流,叮咚,叮咚地流进我的心田。

《白杨》这一篇不起眼的文章,让我由感而发, 让我想起了在浑黄一体的戈壁滩上,那一棵棵白杨用它们顽强的毅力去适应那里的生活。白杨,它是一种令人钦佩的植物,它原本生活在那充满活力,充满快乐的绿色家园。可惜,它没有选择的余地,被迫离开自己的家,自己的朋友,默默无闻地为富绕的祖国作奉献,为西部的人民作奉献。然而,许多人忽略白杨的存在,处处损坏它,让它留下一条条伤痕,使它痛苦不堪。

白杨树,它也代表着扎根边疆的战士们服从祖国的需要,以白杨树勉励自己扎根边疆,保卫边疆,像白杨一样坚强不动摇。白杨树,让我想起了那首军旅歌曲《小白杨》,“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想起了祖国保家卫国的'人民军人,也让我感觉在赞美千千万万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尽职尽责地工作,他不仅要把自己奉献给祖国,还要把自己的孩子也奉献给祖国,建设者们希望祖国的西部更加繁荣富强。

生活中,有很多人就像白杨那样,就像清洁工阿姨,她们像白杨那样不起眼,但又像白杨那样“直”。如果没有她们,我们就不会有这样干净美丽的家园了;就像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敬爱的老师,老师那熟悉而又令人敬佩的称号,他们总是对我们细雨润物般的教导。每天晚上,老师在微暗的灯光下,认真地批改作业,精心备课,为我们默默奉献着。是您,敬爱的老师,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点燃了灯光;是您,敬爱的老师,虽然您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您把您的所有交给了我们。

啊!奉献的白杨!你永远是西部人民的榜样!你永远是人们所钦佩的白杨!

白杨礼赞读后感300字【篇6】

金秋十月,虽然秋风带来些许的凉意,但丝毫掩盖不了收获季节的喜悦。我们在喜悦中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盼来了第一届读书节。一时间,同学们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掀起的读书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看课间的台阶上,操场旁,走廊边,或站,或蹲,或坐,两两成双,三五成群,书声琅琅,讨论激烈。

经一位学长举荐,我有幸读到《白杨礼赞》这篇文章,读茅盾先生的文章,总会让人有种昂扬向上的激情。这篇散文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息的革命精神。以直抒胸臆的抒情性语言贯穿全文,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让你流连于字里行间,无意往返。读完全文,不由你不由衷的赞叹。

三月的白杨,娇柔可爱,白青色的树干滑滑的,枝头新绽的嫩叶,绿中透着紫红,似襁褓中的婴儿,撩人一缕温柔。

嫩杨一日一样,嫩绿的叶芽瞬间变成金绿色的阔叶,在风中扭着欢快的迪斯科。枝叶摇出的笑声“唰 唰 ……” 引人以无限的遐思。哦,嫩杨。你头顶有喷火的红日,根部植扎在肥沃的土壤,雨露为你洒下乳汁,大地为你更换时装。

你怎能不无忧无虑的成长呢?可你毕竟太脆弱。我想大自然应该赋予你怒吼的狂飙,滂沱的大雨,划破长空的电闪,震耳欲聋的雷鸣。你应该向枣树那样坚硬,松柏那样耐寒,柳树那样婀娜。脆中有硬,硬中有情。这应该是你全部的性格。

正如老先生在《茅盾后记》这样写道:“祝福这些纯洁而勇敢的祖国儿女,我相信他们不久就可以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而他们的英姿也将在文坛上有更完整而伟大的表现。”由此可见,老先生不仅是在赞叹,而且在我们身上看到祖国的未来。并寄予无限的希望。

白杨礼赞读后感300字【篇7】

蒲公英,一个让人忽视但又不能忽视的小小植物,我赞美它!

在自己居住的小区,草木繁盛的地方,都有着蒲公英的影子,你拨开旁边的那些个小草,就会看见它,个子不高,所以才会被这些掩盖。仔细看,它有着绿色的茎,直直的树立在那里,风一吹,小草被吹得低下了头,但蒲公英却依旧挺立。

春天,蒲公英会开出橙黄色的小花,好似是在庆祝严冬已过,初春降临,有着新的开始。蒲公英开出的`小黄花为数不多,甚至有些稀少的可怜,但是给那千篇 一律的绿色中增添了闪光点,让路过的人忍不住去看看,看看那个可爱的小黄花。它们就这样,生长着、生长着…蒲公英开出的小黄花的样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团雪白的,绒毛一般的球体。当你认真的看才会知道,那是由七八十个,甚至是上百、上千个细碎的绒毛组成的,看一看,竟然会觉得美丽。只有风拂过,它们才会去散开,将自身上的“种子”传播到各地。

这就是蒲公英,一个看似平凡但又不平凡的植物。

它没有松树那般的高大,也没有梅花的清雅高贵,没有柳树的潇洒脱俗。它不是竹子一般的谦谦君子之风范,也没有兰花的清雅廉洁之气概。它不是最好的,但它是最朴质、不屈又坚强的。若把它比作女子,它的不屈和坚强则是花中木兰,若是把它比作男子,它的质朴无华便是草中的苏东坡。当你路过时,风一吹,它便散了,散到了各地来播种它的种子。这里所描述的一点一滴,难道蒲公英的质朴不就是我们的民族特点吗?难道你想不到日本和各国列强要侵占我们土地时我们的拼死抵抗,就如蒲公英就算被风吹袭也依旧挺立的不屈的精神吗?风一吹,那不是飘散,而是向世界各地传播着这种精神和意识,只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和意识!

不只是要崇尚那些个大众化的树木花草,用另一双眼睛去看,看见那些不知名的小草小树小花中所隐含的精神品质,我赞美蒲公英!

白杨礼赞读后感300字【篇8】

柳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柳树!

柳树确是一种很常见的树,我在河畔的公园处时常见到。那秀丽的枝干,妩媚的身姿,好似江南水乡女子般的温柔和婉约。翠绿的嫩叶,被醉人的春风吹拂着,随风跳动着优美的舞姿。这时不禁让人联想起“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的诗句了。这,也许就是我对柳树最初的印象了。

后来在偶然的机会下,我来到甘肃游玩。汽车在一望无际的大漠上行驶,四周的景色可是一成不变,除了黄沙,还是黄沙,直到我们来到了月牙泉。在月牙泉的四周,还有着几株翠绿的垂柳。它们也许曾经是被风沙裹挟的一颗颗种子,随风飘到此处,借着附近的水源滋养,在此地生根发芽,长成这样的大树。想到此处,我不禁感叹起柳树的生命力,想来古人所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正是想要赞美柳树这顽强的生命力吧!一阵大漠的炙风自西北方吹来,势如沧海横流一般,令人感到窒息。想来过去的多少个春秋里,这些柳树独自地面对着西风与黄沙,但仍然毫无怨言,坚强不屈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我走上前去,用手轻轻抚摸着树干,西北风在它的身上残酷地刻下岁月的年轴,似乎在诉说着它所经历的磨难。此时的柳树,决不像我在河畔公园所看到的那样,少了几分多姿,多了几分挺拔。此时在我眼前的柳树,不再像那温柔婉约的江南女子,而是像一位坚忍不拔的伟丈夫,令我赞叹。

我赞美柳,赞美它那顽强的生命力,赞美它那如同伟丈夫一般的胸怀和品性,赞美它那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坚强不屈、百折不挠。中国的人民们忍受了近百年的屈辱,英勇地抵抗着外来侵略者,最终在一穷二白且百孔千疮的基础上用血写出新中国的那种精神和意志,正是这大漠中的柳树所代表的。

所以,我要高声赞美这柳树!

白杨礼赞读后感300字【篇9】

读完这篇课文,我感到这位边疆建设者有着博大的胸怀,非常伟大。那些边疆建设者们也同这位父亲一样,有着远大的志向,相信通过自己的子子孙孙边疆,可以让变成美丽的地方,自己默默的奉献着,我们也要学这些边疆建设者们。读完这篇课文,我想到了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也是个默默奉献的人,她不仅很关心我,也很关心自己的学生。有一次妈妈在家两眼瞪着电视,但却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我问:“妈妈,什么事情。”妈妈说:“我在想我的那些学生的英语成绩提高不上去呢?”她又说:“你帮我问一问你的英语老师吧!”“我才不问,要问你自己去问。”我说。接着,随着一声“吃饭了”,我们的谈话结束了。由此可见,妈妈是非常关心自己的学生的,希望天下的.学生们能够体谅老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杨树它只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一种平凡的一种树。

它没有美丽的外表,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但是它有一种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虽然只有碗来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开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茅盾先生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他在延安生活了五个月,他耳闻目睹在中国下的人民的沸腾生活,他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远大的前途,而我们,应该去学习白杨树的精神,用行动去证明中华民族的远大的前途。

推荐阅读:

小学三年级体育年度工作计划

中班幼儿园十二月家长工作计划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一周工作计划

2023儿童节促销实施方案

2023学生会户外扩展活动方案

西游记第一回读后感300字

标签: 白杨 读后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