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天祥宁死不屈的作文(汇总10篇)

600字作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9-30 11:51:4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关于文天祥宁死不屈的作文1

大家一定知道文天祥吧,就是那位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那位,大家也一定很佩服他,欣赏他吧。因为他在元军帐中誓死不降,可见他的赤胆忠心。可我却不欣赏他,因为他不识时务。

俗话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文天祥的赤胆忠心值得我们学习,但文天祥的赤胆忠心却用错了对象。当时南宋已经很腐败了,文天祥的勤王部队都遣散了,南宋已经主动向元军投降,这种朝政,已无需再去辅佐了。文天祥如果降了元军,励精图治,虽然会在历史上有点不好的名声,但也可以开创一个盛世,有何不好?但文天祥非要去做无谓的挣扎。南宋和元军实力悬殊太大了,文天祥这么做只会多上演几幕妻离子别的悲剧,并不能重新光复南宋,这简直是以卵击石,徒劳无益。我想,文天祥恐怕就是怕在历史的史册上留下骂名。相反,那些投降的人,说得难听点是因势利导,说得好听点,是识时务,顺就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类人才是真正有勇气的人。他投降后,帮助元朝天子治国,开创盛世,他的历史作用可能不大。一投降,这名气就大了,他本人不但要背上了骂名,就连他的子孙们也抬不起头。但他如果为了百姓,却甘心投降,无视骂名,这是勇气!

再看荆轲,这个在历史上有负盛名也有骂名的人。“他有勇气放弃生命,去剌秦王,却在关键时刻胆怯了。”这是许多人给他的评价。我却想说:“不,他没有胆怯,因为他在关键时刻,想起了天下苍生!”

荆轲抱着“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决心去剌秦王,却在关键时图穷匕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想起了天下苍生,想起了七国逐鹿中原,硝烟四起,无一日安宁,只有秦国最为强大,六国无与争锋,可谓萤光之火不可与日月同辉,在赢政的带领下,秦统一中原指日可待。荆轲只要杀了赢政,七国又开始新一轮的轮回,天下黎民百姓又开始了无休止的痛苦。但只要赢政统一了中原,百姓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不再受战火的折磨。我想,荆轲图穷匕现,环柱而追,却让赢政依柱而骂,正是因为他想到了天下苍生。这是理智!

做人便是这样,勇气要占用心中的惧怕,理智要战胜情感!

关于文天祥宁死不屈的作文2

我读了许多的名人传记,但是唯有文天祥的令我感动。

这作文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文天祥抗元入侵的故事。公元1275年,元军大举进攻,文天祥组织各地义军与元军进行激烈抵抗,无奈虽然义军英勇奋战,却仍然挡不住元军进攻的步伐。元军兵临临安时,谢太后派文天祥出城与元军主帅伯颜谈判,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投降。元军占领了临安时南宋还有部分区域未被元军控制,伯颜企图通过文天祥来收拾这个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送至北方。在押送途中,文天祥成功的逃回了南方,继续指挥各地义军收复失地,却在一次战斗中被元军主力打得妻离子散。文天祥没有气馁,重整旗鼓重新备战。1278年,文天祥被元军包围了起来,服毒未遂,被元军俘获。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押送至大都(北京),元朝宰相、宋恭帝、元朝皇帝先后前来_劝降,可是文天祥不为其所动摇,最终被杀害于1282年。

文天祥是我国著名的抗元英雄,我国气节的代表。他深陷敌营,却丝毫不胆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我最喜欢文天祥写的一句诗,它表明了文天祥在狱中视死如归、令死不屈的精神。

文天祥的故事感动着七百多年后的我们,你觉得他是什么样的呢?

关于文天祥宁死不屈的作文3

今天,我们学完了四单元所有的课文,他们都是在给我们讲述一个个英雄的故事,回过头来想想最令我感动的还是《文天祥》那一课。

课文讲述了文天祥当了官后,朝廷开始抗元,可是文天祥为了国家一不小心被元军捕住,元军能见他才智过人就用高功厚禄来诱惑他让他为元军的一员,可他宁死不屈,无论如何也不可答应。再后来,朝廷灭亡了,可文天祥依然不投降,只求一死。元军无可奈何,只好把他杀了。

文天祥那种爱国热忱让我感动,他自己正如他的诗中所说的那句诗一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留下了他那颗赤诚的心来报效祖国。有句名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的死重于泰山,因为他为了祖国而死,他死的光荣;他为了人民而死,他死的伟大;他为了朝廷而死,他死的无私。

文天祥是个爱国又无私的人。而我们呢?爱国暂且不说。就说无私吧!我们在家在学校简直就是一个个小霸王,还哪里来的无私呢?

一次,我和许多朋友一起出去玩,有一个人带了许多糖,分给我们一人一块,可有个人抢了5块就飞奔而去。结果,周一去了我们谁都不理她了。唉,你说为了5糖就这样自私自利,更何况其他东西呢?

所以,我们要学会变得无私,变得爱国。学习文天祥为国捐躯、宁死不屈的精神!

关于文天祥宁死不屈的作文4

《古人已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文天祥》每次怀古,都有一种令人钦佩的感情涌上心头。江山如画,多少英雄豪杰留名青史却有几人。英雄不计其数,可我认为英雄文天祥一人尔。想起文天祥那句光照千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才明白我面对的是一位“威武不能屈”的真英雄。

人生在世几十载,能留名青史的有几人?能真正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又有几人?我叹息自己无法回到那个战火弥漫的乱世之秋,无法真正体验“悲予志焉”是一种何等的气概,无法看到文天祥于百万军中痛斥元军主帅是何等的气魄,我所能做的只是提笔将一腔热血挥洒之上,让世人真切地记起七百年前那位忠肝义胆、顶天立地的真英雄!经过对文天祥更近一步的了解,才明白文天祥真正的可贵之处并不在于将生死置之度外,而在于他能忍辱负重不轻生!自尽在那时反而是最简单的选择了。

只要头一歪,剑一抹,便可解脱。不再理会这凡尘俗世,不再继续每天都经受心惊胆战。文天祥知道“将以有为也!”完全可以这样理解:并非是他不想死,而是为了天下黎庶百姓。他对他们是负责任的!忍辱负重,隐忍偷生,又何尝不需要勇气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天祥不顾个人之辱而谋大局,后世是否会误解他“贪生怕死”,这,已不再重要了。这也许是英雄的悲哀,却正是英雄最伟大的地方呀!做人当求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人。

文天祥并不是真的不怕死,但他却知道这世界上还有许多事情是比死更加重要的。国家的安危,百姓的疾苦,哪一样不比他个人的生命更加重要呢?于是,他只能舍弃自己的利益,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尽管这也许是一份微不足道的力量。他深知:他个人的作为对于整个局势于事无补,但只有这样做,自己才能真正问心无愧,才能含笑九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一份慷慨,一份英雄的慷慨!人生天地间,惟浩然正气得以永存。文天祥的英雄事迹必会光照古今,一曲英雄的赞歌将永不停歇!

关于文天祥宁死不屈的作文5

提起文天祥让我想起清朝的一个总督,名字叫叶名琛,说起来叶名琛好像骨气更硬一点,因为他连洋人的粮食都不吃,结果自己饿死了,但是如果我们综合看起来就会发现,文天祥比他要伟岸得多。

提起文天祥你先想到了什么?我想到了两首诗,一首是文天祥的《正气歌》和于谦的《石灰吟》,因为老觉得石灰吟就是文天祥的真实写照。当然他的《过零丁洋》也很有名,那首诗也成了他命运的最终注脚。文天祥自己出钱组织了一万多人抗击元朝,为了江山社稷跟元朝交手无数,做了南宋的丞相,当发现朝廷昏暗后离开,倾全力抗元,终因兵败被俘。他的可敬在于在被俘后甚至整个南宋都已经灭亡的情况下,都坚决不投降,坚守了自己的信念,或许有人会觉得他这是愚忠,不过他的确是令人敬佩的,读他的《正气歌》,当真感觉浩浩荡荡、冲彻天地间、而留余韵于千年。能写出这样东西的人,他的内心得信念该是何等的坚定呀。有时候就想如果清朝时能出来几个文天祥,大清何以能江山稳固四百年,由此也可以看出南宋时虽然政府昏庸,但是国家文明的程度非常高,人民对国家得认同度高,思想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出来那么多_贼,也出来了巍巍得文天祥。南宋是个弱势政府,但“中华文明造极于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出来一个民族灵魂人物文天祥。

文天祥最后被元军杀害,可是更像是成全了文天祥,在受刑前,他朝南跪拜,称自己该做的都做了,从容受死。兵荒马乱之际,国邦危难之时,出来一个文天祥。他具有我们民族得一个特质,古代讲究“修身治国齐天下”,他也这么做了。他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民族精神。我可能说的很肤浅。理解也不深,但每每想到文天祥,总觉得我中华有此人物,就觉得万分自豪,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有在我泱泱中华上才可能出一个文天祥,自豪无以复加。所以他是我最感动的历史人物。

关于文天祥宁死不屈的作文6

文天祥纪念馆真是一个美丽的公园。一进入文天祥纪念馆的大门,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文天祥的雕像,他出生于1236年至1283。我走过临安桥,来到正气广场,抬头一看?正气浩然?四个大字,两旁有一副对联0人找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我立刻走进正气堂,正气堂的大门两旁画着八副壁画,分别是竹居苦读、大魁天下、痛陈时弊、起兵勤王、镇江脱险、开府南剑、过零丁洋、时穷节见。看过一展厅,引我注意的是一块石头,一块石头有什么好奇的。可上面刻了?终南?二字。我疑惑不解及看了上面的意思原来?终南?文天祥在朝阳莲花峰以剑刻石,?终南?是他南行的终结?。

从一展厅走过就是二展厅,《永镇江南》这本书放在展厅的正中央,文天祥所书旁边军了?不指南方不肯休,臣心一片磁针石?这幅对联。

花园的右边就是三展厅,文天祥还说过这幅对联:孤臣腔血满,死不愧庐陵。展厅中心有个黑方块,我走过去一看,上面写着舌战群酋。忽然舌战群酋亮了,吓我一跳,原来这和一个大电视一样,是说文天祥被金国抓走当俘虏时的情景。

走进四展厅,文天祥死前说过?孤臣腔血满,死不愧庐陵?。

绕过四个展厅就来到纪念馆的后园,最引人注意的是仿古船。我站在船上,踏着木板,扶着栏杆,很自然就想起当年文天祥当天南征北战的战船,向右看最引人注目的金碧辉煌的一座金庐阁耸立在半山腰上,低头看湖水上长满了青飘,向左看就是一片树木,仿佛每一片树叶上都有生命在颤动,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向后看就是田园幽居。

文天祥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清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四年级:zengzhengx

关于文天祥宁死不屈的作文7

冉冉红阳在东方升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那是一面飘扬了五千年的旗帜,任凭风吹浪打,它从未倒下;那是一面用勇士的血肉编制的旗帜,多少夜里,它闪烁着血红的泪光……

铁马冰河,锣鼓喧扬,中华民族历经了多少沧桑?时光匆匆,念念不忘的,激励我们的,还是那句被后人诵读了无数遍的诗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后,曾做了三年土牢,这是怎样一段时光啊,而他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女,却多次严辞拒绝了仇敌的劝告。当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告他投降时,他只有一句话,从来只有一句话:“唯有以死为国效力,我毫无所求!”

文天祥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句号,或许他的肉体不在了,而他却留给了世人一个完整的叹号,他的灵魂萦绕在千千万万爱国子民的心中,从不消失!

是啊,从不消失。

当镜头转移到几百年前,那个喊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岳飞,也是给予我们满腔热血,喊起爱国的口号。

当母亲一笔一划的在年幼的岳飞背上刻下“精忠报国”四个字时,小小的岳飞就懂得自己的使命。当命运把他逼向绝路时,他也懂得,怎样精忠报国……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岳飞生在乱世,在爱与恨中成长,不惜一切代价收拾山河,在一腔爱国之心中,澎湃成长,勇往直前!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息更无语血泪满眶

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岳飞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究竟激励了多少沉睡的双眼?而90后的我们,追求的已经不是这样的一种精神,花花绿绿的shopping,热热闹闹的party。是不是在世俗的熏陶中,我们淡忘了血与泪的历史?幸福的生活是否让我们忘记了祖国的伤痛?

飞翔的白鸽告诉我们已经远离了战争,而下一个迎来的将是更加可怕的精神大战。

愿和平鸽飞入我们心中,愿鲜红的旗帜永开不败,愿血泪激励我们的灵魂走向辉煌!

潍坊日向友好学校六年级:窦一诺

关于文天祥宁死不屈的作文8

说到梁鸿志,脑子里便被“_”二字塞满,仔细琢磨,一个油光满面、肥大臃肿的形象立即在脑海中清晰呈现而文天祥作为一个抵抗入侵的将士,凭借这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他的名字深深刻在史书的扉页。

这二人虽不出同时。却在我脑海中的一小茶馆中邂逅了。

梁弘志正沐浴着午后温暖的阳光,旁边一盏刚沏好的的龙井,闭目聆听身旁歌姬的歌曲,惬意非常啊。文天祥疾步来到小茶馆,讨了杯开水,正欲离开,却听身旁梁鸿志道:“兄台欲往何处,竟如此匆忙,若不嫌弃不如来共饮一杯,聆听几首小曲,岂不快哉!”文天祥也真好敢了一天一夜的路了,在这儿小憩一会,不然还未办来救兵,自己倒先累垮了。于是在梁鸿志对面入座。“兄台欲往何处啊!梁鸿志笑脸相问。

“文某念国家衰微,欲散尽家财以助国家,来发扬百姓的民族正气,鼓舞人民的爱国精神。”

“你莫不是那毁家纾难的文天祥,久闻事迹,你的爱国之情实为一段佳话,如此爱国将领却为当政者所不能容,实在令人愤慨。”

“我主实不昏庸,只被奸佞小人蒙蔽了双眼,若圣上左右都为一些贤能之辈,我朝定当能延续千年。”文天祥早已热泪盈眶,“想我童年时,读忠臣传,仰慕那些为国为民的人物,发誓一定以他们为榜样,受人敬重,现如今才知晓做一个对得起人民、对得起社稷的好官是多么的艰难啊!”

“哎,你主不是投降了大元了吗?南宋灭,大元兴是历史的趋势,为何逆天而行。”

“受君之恩,食君之禄,应该以死报国,现如今只自卖家产,组织义军,这点绵薄之力也算我对南宋的一点回报。”

“回报?哼!说得真好,15年的宦海沉浮如何回报。以德报怨?你就不能学机灵点,灵活变通才是求生之道,想我梁鸿志也为__出力。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年,何必与自己过不去!”

“原来你就是梁鸿志,久闻大名,也为难您能把_这个职位担当的如此问心无愧,蹂躏、践踏自己的同胞兄弟的本事,那些外国畜生都望尘莫及。以后世的幸福作为自己享受的资本,让后世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难道明知这些,你们还恬不知耻地乐此不疲吗?”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刚刚温暖的太阳躲进云朵,或许它知道有一个更耀眼的“太阳”正放射光芒。狂风呼地卷起,夹杂着雨滴拼命地坠地。

文天祥急忙起身:“要务在身,不便久留,望兄台多多思量。”说完奔向雨里,消失在朦胧雾气之中。

唯留下梁鸿志孤立在雨中,任雨水洗涤全身。

其后不久,文天祥在南剑洲招募了一支规模、声势浩大的勤王军。八路某团在一封匿名信的帮助下,成功歼灭敌军在某区的主力……

关于文天祥宁死不屈的作文9

手执笔纸,站在元军的战船上,那飘在空中的“元”字的大旗,望着南宋肥沃的土地,在风中发出冷冷的笑声。广阔的江面随着风咆哮着,望江流泪的文天祥,他也在咆哮!

我本是一文官,两袖清风。但是世道叫我披甲腰剑,弃文从武,我做到了,因为我有一颗赤火火的心在烧,在蒸发,在升腾。风流在江南,快活在江南的百姓的父母官们,你们用西湖的水好好洗洗吧!醒过来闻一闻身上的酒味,醒过来看一看天下的儿女。醒过来听一听,长江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民族在咆哮。

啊!那咆哮的不是桌前的琵琶,不是窗边的古筝。是剑,是刀在战场上相撞的声音。你们都给我睁大眼睛看看,看看那元贼的马刀已经指向我们。醒醒吧!醒醒吧!江南的风只会吹混了天下人,只有那大江的浪才是我们大宋国人的意志。放下酒杯吧!望一望那些被敌人蹂躏在马蹄下的大宋子民们,想一想那些报国无门的志士,不要让他们相我一样对天长叹!

我敬重岳飞,因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他抗金英勇,严明军纪,为宋国收复了大片土地,为反抗外敌带来了高潮,但是可恶的宋高宗,可恶的秦桧。就让滚滚的长江来收拾你们吧!倒下一个文天祥何忧,糊涂几个狗官何忧。

大宋的江山还是靠子民们自己打下来的。大宋子民们听啊!江河在为你们击鼓,闪电在为你们吹号,是你们冲锋的时候了,不要让那沾满鲜血的马蹄进入我们的土地,玷污了大宋的清白!不要再作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不要再作不不闻不问的禽兽!抡起大刀,舞起长剑,那元军的头在黄河的另一边放着,让我们和着黄河的风,和着黄河的浪,把他们拿下来。放心吧兄弟,不要担忧,来吧兄弟,一起奋斗,让我们共同举起着世上最烈的酒,他会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坚强!

我们不求名垂千古,不求人人传颂,只求在抗元的死亡名单上有我“文天祥”三个字,一生足以!风你叫吧!雨你哭吧!在这暗无天日的世上,让那赤火火的电最后一次把我点燃!啊,燃烧吧我的身,燃烧吧我的心,让我的一切再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瞬间的光和热。

关于文天祥宁死不屈的作文1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铮铮铁骨的诗句正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他那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使我深受震撼。

当我读到文天祥为了招兵抗元,卖了自己的家产做为军饷时,我有些疑惑不解,为什么他不和一些人一样去投降呢?那样既可以每天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又可以做更大的官,那样不是更好吗?哦!当我读到文天祥被俘后所说的话:“国家虽亡,也不能有二心。时,我才明白了。文天祥面对劝降,却用了《过零丁洋》里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做为答复。这句诗的意思是:“人生自古在世,谁没有一死?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的心关照青史吧!文天祥对元朝的花言巧语,更是无比蔑视。元朝统治者见他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给他戴上满身刑具,还把他关押在牢狱中。三年的牢狱啊!也没使文天祥他屈服,他们担心日久生变,就把文天祥杀害了。但文天祥虽然死了,但他的爱国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我们应当学习文天祥的那种宁死不屈,忠诚爱国的精神!

六年级:吴伊妮

推荐阅读:

一场难忘的旅行作文开头(优选21篇)

用竹子写一篇100字的作文(实用48篇)

在交友的路上作文(精选13篇)

我心灵深处的一件事作文(优选52篇)

致 的你作文600字(汇总49篇)

我在幸福中成长600字作文(必备19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