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作文安徽(合集4篇)

600字作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0-04 11:38:1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家乡的味道作文安徽1

每当回到老家,总会有一阵海风扑面而来,风中夹着海鲜的气味,这味道在苍南县城里是闻不到的。

我的老家在石砰,那是一个小渔村,我的大姑二姑常年住在那里。

我常常去钓蟹,一根2米长的钓线在我手里生龙活虎地上下移动,仿佛一条大蛇在挣扎。新鲜的螃蟹捉上来,什么都不用放,直接扔水里煮,煮上来后,掰开,黄黄的液体流了出来,那是最好吃,也最有营养的东西。切开螃蟹,白白的,晶莹的肉弹了出来,放在阳光下,仿佛它是世间最好的玉。

虽然这只是家常小吃,可对在苍南县城吃不到这么新鲜的东西的我来说,它们已经是人间佳品了。海鲜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螃蟹,不但是因为它好吃,因为它能让我想起家乡。

每当吃到螃蟹,我总会想起家乡,想起海风吹过脸的感觉,这是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作文安徽2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岐山人,我始终无法忘记的,是家乡臊子面的味道了。

做臊子面第一步是做臊子。做臊子的肉必须是肥廋搭配的,不然,出来的臊子不好吃。把肉洗净,切成小块,倒上自己榨的菜籽油,温火炒,等炒的半熟了,再加上盐,醋,辣面,五香粉等调味料,等一会儿,臊子就做好了。第二步,呛汤。即让醋走油锅。先在锅里烧油,并放少许姜末,在此之前,根据人的多少确定醋的多少。等油熟了,把醋倒进油锅里,等一会儿,满屋子都是熟了的醋的香味。然后加水,加盐,加辣子,再加上提前准备好的黄花和木耳,温火熬制几分钟,然后加入底汤菜(以红萝卜为最佳)这样,汤就做好了。但是火不能停。最后一步,煮面,煮好的面过一下凉水,为了面吃起来劲道。

一切都做好了,下面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把面直接捞出在一个大碗里,端上桌,把刚才做好的汤用小碗乘好,让人们自己根据饭量挑。俗称“另汁”另一种,直接把面放在小碗里,浇上刚做好的汤,在敬完神(把做好面的汤用勺子舀一小勺,洒在家里贴神像的地方)后就可以上桌了。俗称“泼碗”

臊子面在岐山的地位很高,婚丧嫁娶早上的第一顿饭就是臊子面。尤其是在冬天,吃一碗真的是享受。记得那时候还小,每每要求奶奶做臊子面时,奶奶总是嫌麻烦,很少做给我吃。所以,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村子里有人过事。一旦有人,奶奶必带我。每每这个时候,吃货的本性就暴露无疑了。我对中午的大鱼大肉不感兴趣,反倒是早上的这一顿,往往是我吃的最开心的一顿。我小时候吃过好多家的臊子面。每一家的味道都大同小异。可以这样说,我对小时候记忆最深的莫过于奶奶牵着我的手去坐席的画面和奶奶给我端汤的动作。每每回忆,都会笑出声来。

渐渐的我也长大了,家庭条件也好了,臊子面也常吃,对臊子面也逐渐没有兴趣了,奶奶也不带我去坐席了。记得有一次,做好的一盘子臊子面因为吃不完也没人吃,倒了。从此,家里只要不来人,从不吃臊子面。有时候我常常在想:或许,是现在人生活节奏太快,臊子市场上有现成的,挂面也是,甚至,市场上就有卖的现成的速食型的面,只要有开水,一切都好办,又或许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已经不屑于吃这个东西了?还是吃的次数太多,厌倦了?本地人不喜欢吃,反倒是外地人慕名而来,一切都在变,臊子面也不例外吧。

我决定了,下次回家,一定让妈妈做一顿臊子面给我,这次,我一定要吃个够,因为,它,是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作文安徽3

正月初一,我们一家三口去看望爷爷奶奶,我们驱车来到了家乡——塘栖古镇。

春节的镇上张灯结彩,红彤彤的灯笼把街道两旁装饰得焕然一新、年味十足。我们随着喜庆的人流跨越广济桥,便来到热闹非凡的“水北一条街”。

各色各样的店铺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勤劳的家乡人春节里也不休息,他们都忙着张罗着生意,在店铺里热情好客地招待着慕名而来的远方客人。家乡人个个心灵手巧,做出了各种美味,有传统的名小吃也有本地的特色美食,像甜甜的糖人,又香又糯的粢毛肉圆,脆脆的松饼,香甜可口的绿豆糕,香烘烘的细沙羊尾……简直是应有尽有。其中最吸引我们眼球的还是那手工糯米锅糍,记得妈妈生下我后,奶奶为了让妈妈能帮我多生产“口粮”,买了一大袋又一大袋的糯米锅糍给妈妈吃,喝多了由糯米锅糍做原材料的奶水,我对这一美食也情有独钟起来。

只见很多不规则形状的米黄色锅糍装在透明的塑料袋子里,鼓鼓囊囊的,用手一捏一眨眼就碎了,可见这食物非常的松脆。我们买来店家新做的锅糍,一行三口来到了爷爷奶奶位于水北的老宅子里,奶奶帮我们将糯米锅糍装了满满一大碗,加入适量的红糖,倒入滚烫的开水,用筷子不停地搅拌,刚才还松脆饱满的锅糍就软软地浸入了水中。我迫不及待地品尝了一口,一股甜甜的、糯糯的、香香的味道在舌间来回蠕动着,我一口将他吞到了胃里,只觉得一股温暖的气息舒舒服服地进入了身体。我和妈妈你一口,我一勺,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一会儿工夫满满的一大碗锅糍就被我们吃光了。奶奶笑着嗔怪道:“慢点吃,慢点吃,想当初吃那么多还没吃厌啊!”我和妈妈相视一笑,异口同声地和奶奶说:“家乡的味道,奶奶的味道吃不厌!”奶奶一听乐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忙不迭地拉着妈妈的手,到阳台上给妈妈看奶奶年前亲手做的五香火腿、盐津五花肉……奶奶这地道的塘栖人儿的手艺可不是盖的,她选材考究,工艺精巧,想当初可也是水北一条街特色小店铺的老板娘呢!

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家乡的老宅子里,吃着奶奶亲手做的美食,品着家乡特有的风味,满口的年味在齿间、舌尖流连,弥漫在新春的老宅子里。

家乡的味道作文安徽4

放眼望去,在这片热土上即将开始的是恢弘盛大的鼓子秧歌,他们将带给我们一段气势磅礴、热血沸腾而富有家乡味的历史回眸。

鼓子秧歌是一种最初起源于商河的民间舞蹈。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说起源于民间的抗洪斗争,黄河支流流经商河县,到了雨季黄河决堤,洪水泛滥,黄河岸边的百姓为了生存,群起抗击洪险。情不自禁地拿起锅、碗、瓢、勺、棍棒等随手用具,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祈求上苍能够赐福,这便是鼓子秧歌的雏形。

今年春节,我在老家便看了场鼓子秧歌表演。“咚咚-——咚咚”,耳边传来阵阵铿锵有力的鼓声,一位老者,虽年过花甲,须发皆白,可依旧精神矍铄,神情坚定。你看他手执鼓槌有节奏地敲击着大鼓,沉浸在密密麻麻的鼓声中。很快,演员们正式登场,打头的是“丁伞”,他头戴老生帽,一袭白衣,白须飘飘,左手执伞,右手握牛胯骨。看似笨重的伞在他手里上下翻飞,轻盈无比。只见他们弓着腿,脚下踏着鼓点,按照有规律的路线舞动,脚下扬起的尘土,使他们象是一位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在万军中厮杀。我还沉浸在其中,唰的一个转身,丁伞闪进了队尾。一排排小鼓队员排山倒海般涌来。他们一身红装,手持小鼓,脚步轻巧,飒爽英姿。一排排、一列列,整齐划一,时而一字长蛇阵、时而铁桶阵,训练有素,喊着口号,声震四方。我仔细看去,这其中有不少五六十岁的老人,还有年轻的小媳妇、大姑娘,其中还有带着眼镜的少年,都是土生土长的家乡人!

看着这一场气势磅礴的鼓子秧歌,仿佛把我带到了鼓子秧歌诞生的那个遥远的时代。如今的鼓子秧歌是家乡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项民间文化活动,是商河的一个靓丽的文化名片,存放在每一个家乡人的心中。看着鼓子秧歌,我深深感受到了浓浓的家乡味,那是一种质朴、豪放、乐观的精神。我爱家乡,我爱这一片洋溢着浓浓家乡味的土地!

推荐阅读:

交流600字作文(热门46篇)

我的小幸福作文600字以上(汇总41篇)

写人故事作文600字(热门9篇)

选择正确的方向作文题目(共9篇)

作文我欣赏你的什么450字(必备3篇)

有你真好班集体作文600字(必备39篇)

标签: 合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