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作文课教学设计(热门8篇)

满分作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0-03 19:49:1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绘本作文课教学设计1

轻松快乐而又有序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的大胆表达。一上课我就很神秘的说:“今天老师要跟大家做一个游戏,你们猜猜是什么游戏?”学生一听让他们猜,可来劲了,有的说是画鬼脸,有的说是木头人,有的说是词语接龙……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了,我用课件出示游戏的题目。学生看了题目兴致更高了,因为这个游戏他们没玩过。游戏开始了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一只天蓝色的塑料球在传递,孩子们屏息凝视,拿到球的孩子急促的抛了出去,有个孩子没拿稳,球滚到了地上,教室里发出几声叫声。音乐听了,又是一阵欢笑声。拿球的孩子上台抽签了,大家瞪大了眼睛想知道签中的题目。抽了签的孩子表演了,又是一阵欢声笑语。球在每个孩子的手中传递,孩子们时而紧张,时而倾听,时而凝视,在欢快有序的氛围中感受着,倾听着,表达着。

二、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引导学生表达。

这节课是一堂作文课,游戏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表达情绪,提供写作的内容。在游戏前我让学生读游戏的要求,让他们知道要在游戏中仔细观察,用心感受。仔细观察活动中学生老师的神态语言动作,用心体验自己在活动中的内心感受。当第一次传球结束了,我说:“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孩子们都把手举得高高,有一种不吐不为快的感觉,有的说当音乐一响我的心跳到了嗓子眼;有的说我的心怦怦只直跳只怕球到了我手上音乐停了;有的说我看到郭林峰同学拿着球像拿着一颗炸弹,赶快抛了出去,可球飞了,他又只好去捡回来……当上台抽签的同学抽完签后,我又引导学生猜猜那位同学抽的签是难是易?学生的话匣子又打开了,把自己观察到那位同学的神态作为了自己猜测的依据,头头是道地猜测起来。在第三轮游戏后,拿着球的杨灵杰上台了,我采访了他左右两边的同学问他们的心情怎样?这两位同学都庆幸自己没拿到球,而问到杨灵杰时他却唉声叹气。当他看到最后的签是让他左右两边的同学上台表演时他乐开了怀。这些都被学生看到了,听到了,大家都争着要表达,这时孩子们的语言是那样流畅,词汇是那样丰富。整节课我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孩子们快乐游戏,尽情地表达。

绘本作文课教学设计2

附:学生优秀习作

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

“爸!妈!”“爸──妈──”傍晚我放学回到家里,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发现爸爸妈妈的影子。“噢!老爸老妈不在家,我自由啦,没有人管我喽!咚咚其锵其,……”

我以最快的速度写完了作业,又煮了一包方便面当晚饭吃。

吃完晚饭,又玩玩具,几个拼装玩具被我拆了装,装了拆,折腾了两个小时。没意思了,一看表,都快九点钟了,爸爸妈妈还没回来。我顺手抽了本作文书瞎翻。突然间,一个题目印入眼帘──《我的恶作剧》。对呀,我灵机一动,也来搞个恶作剧,算是对老爸老妈晚回家的惩罚。

说干就干。我先找了一袋茶叶,剪开口,小心地放在虚掩着的门沿上。安顿好茶叶,我又在门沿上轻轻地摆了四个玻璃球。门上布置好了,该地下了。我接了一点水在盆里,为了保证滑度,又滴了几滴润滑油,然后均匀地抹在地上。用手试试,嗯,够滑。

搞定了门厅,该来点身体上的了。我在喝水的杯子里倒上了捣碎的“抗菌优”粉末。干完这些,我长出了一口气,刚坐到沙发上就跳了起来,心想,不行,还要带点味觉的。我又煮了两包方便面,不过,里面倒了大量的胡椒粉和芥茉油。一切工作准备就绪,我便躺在沙发上等着看好戏。

大约半小时的光景,门缝里传来爸爸妈妈的说话声。“吱”一声,爸爸妈妈推门而入,茶叶“哗”地撒了俩人一脸,玻璃球紧随其后,砸在老爸老妈的头上脚上。他俩一愣,被这从天而降的“灾祸”吓了一跳。“好小子,你等……”他俩一边换拖鞋一边训我,滑腻的地板又让他们打了两个趔趄,险些摔倒。我赶紧装出一副孝敬的样子:“爸爸妈妈,锅里有饭。”俩人喜出望外,急忙去品尝我的“佳肴”,可是吃了一口,就又呛了出来。我及时递上水杯,爸爸妈妈疑惑地看看我,还是喝了一大口,太辣了,急忙去漱口。

我早已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爸爸妈妈忍无可忍,我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下次,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该干些什么呢?

评语:

这篇习作风趣,令人忍俊不禁,把一个调皮淘气的男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语句流畅,生动形象。

绘本作文课教学设计3

本节课的目的就是想在绘本阅读,语言表达训练和低年级写作之间找到一条有机整合的方法。

绘本,原意图画书。但事实上,绘本与广泛意义上的图画书不能混为一谈,它是一种*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图画不再仅仅是辅助文字的作用,而是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绘本对儿童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极大的价值,而且益于孩子注意、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孩子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儿童来说,在大量识字后,应广泛阅读适合于儿童接受的文学*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了解个*化的语言,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重要意义。我一直在思考怎样的语文课才是成功的语文课。我认为,只要是你触动了孩子的心灵,孩子们可以在这堂课上尽情的想、尽情的说、尽情的写,然后思想得到升华,那么这堂课就是一堂成功的课。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能够走出常规,真正的用心去设计每堂课,用心去上好每堂课。

故此,教师在学生阅读中应成为阅读环境的创设者,阅读过程的观察者,阅读进展的支持者,以及阅读过程的参与者。

儿童喜欢阅读,但儿童不喜欢为了考试而阅读。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积极行动起来,改变自己的观念,改变语文课的形式,让它活起来,

进行语文创意教学。

《蚯蚓日记》是一本带有深厚的生活气息的童话书。它以画面与自白结合的形式描绘了蚯蚓的生活和情感。童话书又充满了自然科学知识。它讲述了蚯蚓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观察这个世界,并用乐观的心态融入到这个丰富的世界中去。蚯蚓的生活就是孩子生活,蚯蚓的成长就是孩子的成长。

二年级的孩子刚刚开始学看图写话,能够用文字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情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内容。本绘本情节简单,但是蕴含的东西很多,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去想象。因此在导读时,放手让让孩子尽情的想、尽情的说、尽情的画、尽情的写。

学习目标:

1认识绘本,产生读绘本的兴趣,掌握简单的阅读方法。2图文结合,发挥想象,感受爸爸的特点。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父子之爱。

学习重难点:

充满想象地有序表达,抓住爸爸的特点,会用“像??一样”的句式表达。

准备:

课件,纸条,爱心卡片,水*笔

学习过程:

一、了解绘本,激发读书欲望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名字叫《我爸爸》,看看封面,还看到了什么?

绘本作文课教学设计4

幼儿园树叶绘本课件

幼儿园树叶绘本课件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内容,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理解散文内容,产生联想,促进想象能力的发展。

3.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风中的树叶”,舒缓的音乐。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秋天到了,秋风起了,小树叶会怎样呢?

幼:会变黄、变红、会飘落下来、会在空中跳舞……

绘本作文课教学设计5

一、前题诊测

教师提问。生答引入本节。板书课题。

二、导语设计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方式,它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由于半命题作文让人觉得言之有物,许多考生随意下笔,结果作文并没有获得意料之中的成功,综观那些失败的考场作文,要么泛泛议论,要么写的形神皆散,既无悬念,又无波澜,读来味同嚼蜡。

三、内容研习

(一)多媒体显示:半命题作文有以下几种形式。

(1)命前半题,补后半题。如“感受”

(2)命后半题,补前半题。如“的喜悦”

(3)命首尾,补中间。如“一份的答卷”

(4)命中间,补首尾。如“的”

(二)半命题填题。如何填好作文题目,注意哪几点?教师点拨学生回答。

1、化大为小

2、避生就熟

3、推陈出新

4、运用修辞

5、巧于组合

(三)教师讲解,图片展示。学生回答。

半命题作文填题看似简单,但中颇有奥妙,是作文构思的预热和启动,还有哪些突破方法呢?

(1)填题,要研究原题,全面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半命题作文题,要研究原题的语法结构、语意指向,从中获得补题的暗示。如“走近”,半命题中“走近”二字,暗示我们行文必须由远至近,要体现的是我们对某一对象渐渐熟悉、认识的过程。如果了解了这一点,那么再去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吸引着我去揭开它的面纱?我是怎么一步步走近它的?走近的过程中我有哪些得失感受?”并填题,即是有的放矢了。

(2)填题,要审视生活,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填题作文,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给了我们自由,我们要选自己熟悉的素材。补题内容要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能产生“共鸣”,即能有与之相匹配的“生活素材”。如“我读懂了”,若有考生不假思索地填写“挫折”二字,而平时的经历中对挫折并没有十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文中的矫揉造作肯定难免,因为与生活不一致,很难使文章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如“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题旨空白处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

(3)填题,要关注趋势,揣摩命题者的出题意图,正确定向下笔。

限于认知水平与年龄特点,我们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处在萌芽、初步形成阶段,所以努力让考生表达健康的思想情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感受真善美的人生哲理。

如《在面前》

(4)填题,要切中题旨,符合情理,逻辑。

填题要切中题旨,如“我学会了”。填题要有“度",过;"度"不真,违反逻辑。如“我第一次”。

(5)填题,转换角度,要力求创意新颖。

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解读后为之一震,试比较“我生活在之中”生研讨。师明确。

四、审题训练

分发打印好的文字资料。学生四人一小组研讨,教师巡视,各组推举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五、教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二选一)

1、请以“为了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2、《这事真让我________》,有这样的提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让你高兴、欣慰,或让你伤心、沮丧,或让你失望、后悔

要求:

①把文题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七、反思

我是一名有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在听完范老师的这一节作文辅导课后,却令我耳目一新,感慨很多。

首先,这节课表现出来的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在填题技法和审题训练中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师技法点拨简洁易懂,讲解有激情。激情是快乐作文的助燃剂,学生要从生活中寻找激情,教师能善于点燃学生的激情;成果展示是快乐的奥秘,教师因势利导,学生自然水到渠成答出。

其次,这节课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思维活跃,积极热烈的讨论,各小组发言踊跃,令我感动。

最后,范老师这节课,培养了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培养学生半命题审题的技巧,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并对学生进行了多角度地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思想教育。

绘本作文课教学设计6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渗透绘本阅读的一般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激发学生想像,引导学生看图说话,领悟比喻、对比、夸张的表达手法。

3、结合绘本和低年级学生特点,进行图文并茂的创作。

教学重难点:学习布朗抓住妈妈特点,并能通过恰当的方式突出妈妈的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绘本《我妈妈》整本书做成ppt、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谁为你做饭、洗衣服、陪你学习?(板书:妈妈)

说说妈妈在你眼里的是什么样?

(提示抓住特点,用一个词语概括,为写妈妈铺垫)

2、揭示课题,突出重点:板书(我)

二、读文赏图,体会主旨

1、读文赏图,理解内容

预设重难点点拨:

l 我妈妈是什么样的?

l 我的妈妈棒在哪里?

l 你从哪里看出妈妈是个大厨师?

l 你看到的杂耍演员都在干什么?妈妈和真正的杂耍演员有什么不同?

l 你从哪里看出妈妈是个神奇的画家?(体会语言的幽默)

绘本作文课教学设计7

1、回顾本学期看过的绘本。

(这学期,我们几乎每周都上一节绘本课,看看这些图片,还记得它和哪本绘本有关吗?)ppt

《我爱你,妈妈》、《带来幸福的酢浆草》、《流浪狗之歌》、《爱心树》、《雪人》、《花婆婆》、《鸭子骑车记》

2、引出《团圆》。

(这些都是外国的绘本,今天,我们来读一本中国绘本,中国绘本比外国绘本多了很多我们熟悉的中国味道。看看老师今天的穿着,你觉得哪些是有中国味道的?待会读的时候请你留意一下这些中国味道。)

绘本作文课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我永远爱你》是英国*画家牡丹·刘易斯创作的一本图画书。本图画书想我们讲述了一只小熊阿力不小心打破了妈妈最心爱的碗!他担心妈妈会责怪他,不爱他了,于是他做了一场“爱的测试”假设各种不乖的可能,试探妈妈对自己的爱。妈妈不厌其烦的保*“我永远爱你”又不忘提醒阿力要对自己的错误、过失行为负责。他利用假设试探的口吻让幼儿感受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母爱的伟大以及母爱也是有原则的,绝不是溺爱。同时温馨的画面、幽默有趣的故事情节使幼儿尝试大胆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教学目标:

1.大胆猜测并讲述故事情节内

推荐阅读:

蔡徐坤作文素材励志100字(推荐28篇)

特点鲜明的人物作文写姐姐(合集7篇)

关于成长的话题作文的开头结尾(优选23篇)

本周见闻作文200字(优选15篇)

有趣的童话剧作文(实用17篇)

开学了题目作文(优选42篇)

标签: 课教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