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对道德绑架说不作文(汇总3篇)

满分作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0-04 10:52:4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学会对道德绑架说不作文1

道德在生活中可以起到约束自我而使这个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作用。可是也有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有部分人会以道德的名义去胁迫或攻击他人,左右他人的行为,被称作“道德绑架”。

道德是用来约束自我的,绝不是用来“绑架”的工具。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道德绑架的例子,比如之前的老人子女没有买到全程的高铁坐票,中途被座位的`主人请起来,老人女儿想挤着坐被拒,之后一位中年男子给老人让位,老人女儿却指责道:“年轻人应该多学学。”座位主人表示很委屈。在高铁上的座位都是大家花钱买的,让座是一个人道德高尚,有爱心的一种表现,但座位主人没有一定要让座的义务。她完全有自我选择让或不让的权益。而老人的子女既然是带老人去看病,买票的时候就应该注意一下这一点。高铁上是对号入座的,这与公交车是不一样的。如果对方让座就应该诚心感谢,对方若是不愿意,也不应该去指责对方,咄咄逼人。

公交车上让座的例子也不少,想一想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给需要的人让座,这是美德的宣扬,是传统美德的延续,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愿意让座。我也是,在我小的时候别人给我让座,现在我长大了,我也常常给别人让座。可我们现在也听到过一些老人要求年轻人给自己让座的新闻。事件中有些年轻人确实是因为身体上的不适,而拒绝了让座。我认为这是可以被认同的,如果老人真的需要位子坐,也可以问问旁边其他的乘客愿不愿意让座。真的没有必要出现对方拒绝让座而扇对方耳光的事件。道德可以让社会更美好,但它若是成为了“绑架”的工具,就只会宣传负能量,还把“道德”这个美好的词和“绑架”给绑在了一起,道德绑架若是盛行,只会让人心愈发愈冷,消耗他人的善良,最后只会让善良的人心被掩埋。所以我们要坚决拒绝道德绑架,要维护好自己的权益。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楚什么是道德绑架,什么不是道德绑架。我们还在让位这个事情上说说吧,我们不能够因为有关让位的道德绑架事件听多了,而觉得让位就是道德绑架,而再也不去让位,认为凡是告诉我要让位的人都是在道德绑架。那我便在这说,当你见到有需要座位的人时,而你又正好可以让位时,请你不要吝啬你的善良。因为这个世界的黑暗永远不占主流,你若把爱心善良带给他人,你也会被他人以善良对待。就像我之前说的,小时候我被别人让位,现在我让位给别人,我相信未来我老了的那一天,在公交车上,一样会有年轻人像从前那样给我让位。当然,我们也不能认为所有老人都会要求年轻人给自己让位,这样的老人还是占少数的。记得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给一位老奶奶让位,虽然我离目的地很远。谁知我却遭到了老奶奶的拒绝,她告诉我:“我没两站就下车了,你们学生学习也辛苦,坐着休息会吧!”我本来就是脑子反应慢的人,奶奶的这句话我也是好久才回味过来,记得当时我执意要给奶奶让位,因为看她真的提了不少菜,有些重量。奶奶见我坚持让座,便坐下了。没两站奶奶就要下车了,同时又有一大波人上车,我想等等还会有很多人上车吧,算了,不坐了,多站一会也无妨。谁知奶奶刚站起来就拉着我,要我在原来的位置上坐下,她不想让我一直站着,同时她还表示感谢我的好心。她笑着,提着她的菜下车了。我愣愣的坐在位置上,仿佛刚才发生的一切与我无关一样。遇到这么好的一个奶奶,心里是暖的,也让我坚定善良是正确的。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所传递的温暖,足以抵御未来的每一场风雪。道德不一定要有多高尚,但若是努力无限去靠近,你会变得更好。而道德绑架只会让那些在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人在路上就心灰意冷,在路上就被击败。不是他们的内心不够强大,而是社会的舆论若不辨清明时特别可怕。

道德,约束自己,让自己更优秀,让温暖在社会上传递。道德不是绑架的工具,拒绝道德绑架,保护自己,守护道德的一篇纯净。

学会对道德绑架说不作文2

中华民族亘有华夏民族、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源远流长。在千百年前,《世说新语笺疏》中就早有记载:“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于是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发展过程中,谦让的意识也渐入人心,仿若每一个人必须遵守的规范,但是如今,谦让似乎成为了我们的一种负担。

在儿时的记忆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景:“妈妈,表弟翻我的玩具,弄坏了小汽车,我抢回来它还打我!”面对弟弟的胡闹,满地的狼藉,心中难免充斥着委屈。我们渴望着公平的对待,期待着有个人能站出来说出我们作为长者的心声。而等来的却是家长口中“你比他大…他弄坏就弄坏…你应该让着他”这样类似的言语,于是,“谦让”便衍生成为我们肩上不得不担负起的使命。其实,在我们在严格死守道德底线的同时,已然被安排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我们做了正确的.事情,却遭到了那些以道德为名的约束或阻挡,最后被颠倒了黑白。于是我们大胆发问,何错之有?真相便是我们都盲目于“道德”的旗号,而被进行了行为上的“绑架”!

像是去年的天津塘沽爆炸事件,在各界人士伸出援助之手组织天津重建之时,马云的微博却被清一色的“逼捐款”留言所覆盖。不少网友指责马云“你不捐款,我也不淘宝了”“首富就应该捐1个亿”……好在逼捐的网友声势浩大,反对逼捐的人也不在少数,“你有钱就得多捐”,在逻辑上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慈善的首要原则就是自愿,哪怕他是中国的首富,他也有权力决定捐与不捐、捐多少,无人可以强迫,更没必要挥舞道德的“凶器”,去胁迫其他人要怎么样去做。就像韩愈在《原毁》中言:“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也。”道德是一种修养,不是一种义务,我们应该去呼吁人们去做,而不是由此化为了利器,去责备他们为什么不做;我们做好事,也不应该勉强别人也照着我们的样子去做。道德最适合来约束自己,而不适合拿来压制别人。

人们推崇道德大抵也是因为它的无害,能够逐渐增进社会的安宁和谐,平息纠纷与风波。可如果道德成为人人手中强制他人的利器,就必然会成为每个人毡上的针、背上的刺,设法拔去。

毋庸讳言,在五千年地域文化的光辉下,道德已然深入人心。现实中我们最爱拿道德说事,道德是砝码,道德是武器,挥舞道德的“利器”,习惯于道德绑架,这种做法显然不合适,反而会煽起群众的躁动,舆论下的风波;反而违背了遵守道德的初衷。莫不如理性的面对,去还原事情的本真,也是时候将道德放回它原本的位置,在运用中以事论事,这样在许多问题上也会少些偏颇。

学会对道德绑架说不作文3

子贡赎人而不取其金,在多数人眼中看来这是圣人之举,是行善的标杆。可孔子却不加赞赏反而批评他的所作所为。诚然,子贡的行善本意十分纯粹,但他的一个自以为更加高尚的举动却无形中提升了道德的准则,纵然人人都渴望向子贡学习,但是世人对于行善之后是否该领取奖金的态度已然悄悄发生了转变。

一笔赎金对于子贡这样的大户人家来说或许并不算什么,然而对于辛苦躬耕一辈子的农户人家来说将是不菲的巨款。未听闻子贡之事时,他们遇见鲁人会毫不犹豫的赎回,而后坦然接受应得的嘉奖。如若鲁国君主将子贡事迹大肆宣扬,人尽皆知之后,我们不妨假设,普通农户再次遇到鲁人时定会有所犹豫,他们会想到,从国家拿回先垫付下的赎金可能都会遭到世人的非议,甚至纠结之下他们选择了漠视需要帮助的人。子贡一举,已为当时之人造成了无形的道德绑架。

如今,世界的经济巨头颇多,他们在为个人谋取利益的背后仍然保有一颗行善济世之心,实在值得我们的称赞。比尔盖茨宣布过世之后捐出全部敌国的财富,巴菲特拍卖个人午餐所获金额如数捐出,索罗斯、戈登摩尔也都捐献了过半的资产。然而巨头行善的背后却无形中带来了道德绑架,在大多数普通人眼中捐款似乎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那些富可敌国的商业大亨来说。天津爆炸案之后,千万网友竟在马云微博评论中纷纷留言逼捐。“你这么有钱,为什么不捐一个亿?”“你不捐款,我们就抵制淘宝!”......这样的言论一番番地攻击着马云,万千网友躲在电脑屏幕之后握紧了腰包,暗喜自己的“高尚”。

行善本为一件好事,然而在太多人潜意识之中却还只是一个标榜自己的工具。他们在有意无意之中,炫耀着自己的高尚之举,他们将向善的道德起点一步步哄抬着,渐渐“取不取”“捐不捐”并不再可以由一个个体所能决定了,平凡的百姓开始选择漠视,占据较高社会地位的人们被推上了道德的邢台。无形的道德绑架就此形成,道德观发生了质的偏差,行善不再来自于我们一颗崇高的济世之心,开始成为了社会人物维护个人形象的无奈之举、被迫之举。

这样的绑架实在可怕,麻痹了普通人的善良之心,挟持着社会人物的选择权利,这样的行善早已成为压在心中的负担。如若当打破无形的道德绑架,每一位行善之人实属关键,他们应当有一颗纯粹之心,应当低调而行之,更应当时刻注意而非肆意抬高着行善的门槛。

推荐阅读:

按自己的节奏努力的作文(精选8篇)

用语文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精选14篇)

脱贫攻坚与学生作文(合集6篇)

我的心爱之物风铃作文怎么写(共20篇)

写人的五篇作文(实用14篇)

党脱贫攻坚感受作文(实用8篇)

标签: 道德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