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介绍作文(热门79篇)

400字作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1-22 18:43:4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论语介绍作文1

《论语》九则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的一部书,共20篇,是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是谓能养( )

②游必有方( )

③德不孤,必有邻( )

④君子喻于义( )

3.“父母在,不远游”,孔子提出这一行为准则是希望子女如何行孝?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儒

2.①奉养 ②去向 ③亲近,做伴 ④明白,懂得

3.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是希望子女能够尽量膝下承欢,床前尽孝,把行孝落实到日常的侍奉上,关心父母衣食冷暖,关注父母健康状况。这种观点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实社会依然可行。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子女远游可日行千里,但重要的是子女心中要有着对父母的牵挂和惦念。

4.君子以“义”行天下,心境*和而无限宽广;小人追逐私利,处心积虑,患得患失。

5.围绕现实生活,谈到推己及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即可。

(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论语介绍作文2

不得不承认,我对孔子的认识总是被历史强烈地影响着。只因为孔子先生真的应了那句话: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从秦到汉,他的主张被改造,被消灭,到最后成为统治*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期间儒学变化了多少,适应了多少;再到后来在新文化运动中“被打到”,历史不断强调着儒学对于政治的适应,一谈到儒学,也无非是两三句话带过:他的主张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孔子当年的“克己复礼”是多么的不符合时代潮流……历史会告诉我们时代,却从来不会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儒学。种种原因,孔子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么地模糊,是个恪守旧礼的老人?还是真正的圣人?直到读了谢然的书,我对孔子的看法才有了很大的改变。

对于孔子在历史中不断地被改造,以及现在国学热的浪潮,谢然用了“发烧”的说法,“新文化的影响也在病态地膨胀,发烧。”但只是发烧是不够的,谢然还说了“高烧后,发发汗,一定要给足够的时间来发发汗!”,用这样的一个角度说社会上由于文化断层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看完这篇,咂味许久,我禁不住地想再读下去。还有那“克己复礼”的古板,“因为周礼能使天下安定!”再在一篇篇中让人渐渐了解到孔子为什么如此崇尚周礼……

是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了。谢然提醒着我。

谢然并非在一个有多么高远的角度来对待孔子,她很真诚,真诚地就像把孔子把圣坛上请了下来,坐在你的旁边,但这样的孔子又不是浅薄的,他哪怕说一句话,也是一句有利的话,让你思索良久。又因为他坐在你的身边,所以他的话可以很贴近生活,又可以是“治国*天下”用的。在生活中,孔子可以是“天下第一情圣”,可以是“帅哥”,是个好学者,是个会火大骂人的老头,是那个不想见别人而耍小心思的人,但这小心思耍的,又是那么的有意思。而孔子关于社会、关于人际的大道理呢,谢然放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里,如孔子的“敬鬼神”,谢然不那么简单地看,她把孔子的“敬”和现代人的“敬”分开,孔子的“敬”是心中敬畏,不是历史讲的逃避、恐惧,相比起现代人的“敬”,那不是真正的“敬”,而是一种临时抱佛脚的心态。书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暗示着我们,孔子的话到今天依旧是格言,依旧有着它无穷大的作用。

也正是这种真诚,谢然在整本书中也并没有对一些正处于变化中的事物做很肯定的判断,她不强求你知道,她做的`只是引起你的思考,而这不也恰恰切合着孔子“中庸”的道理?正如谢然说的:“这一个‘中庸’之道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的行事和处世”。

孔子在论语中并没有告诉我们他的思想核心“仁”到底是什么,谢然也没有告诉我们,而只是用她的笔,让我们渐渐地接近答案,但与此同时,我们却更产生无穷尽的思考,就像一次次回到原点,却又是新的原点,每一个结束都像是开始。我对孔子的误解,对《论语》的不了解,像一条冰封的河,因为谢然的书而开始解冻,重新认识。这并不是结束,而是我对孔子理解的入门级,推着我去成为一个真正的少年,只因为《不读论语枉少年》。

论语介绍作文3

《论语》是我国经典读物,涵蕴了我国的文化经典。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和朋友交往、怎样孝敬父母、怎样解决事情、怎样……。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在说:“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这就是“仁”的根本。“义”是在仁的基础上理解的,即:一个人在社会中要做到为人所想,去帮助别人“礼”让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复礼”!大家要是都谦让一点,不就好了吗?“智”我觉得就是知人之言为智!也就是明白别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发展!其实,我们现在都是在学习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我们只有了解了其中的道理,才会明白自己在社会上的意义!当然对身边人的意见应该是选择好的,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接受!“信”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诚信。从我们的先祖开始就提倡“信”,而当今社会有时却缺失了传统文化的美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发扬《论语》中的道理。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少年君子”

我们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谐的社会,没有仁义礼智信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美好,社会越来越和谐!

论语介绍作文4

在我的书柜中,一本淡黄封面的书籍已经默默地躺在那里很久了。自从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后,我慢慢地了解了国学,爱上了国学,那本书——《论语》也就顺理成章地跳入我的眼眶,走进了我的生活。

翻开书页,第一页导读里写着“修身立命,治国安邦的经典”。以前,我对这本书的内容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以致冷落了它多年。那天,不知道为为什么,我竟然一页一页地认真阅读、体会、思考。也许我长大了,不再懵懂无知,一种和以前不一样的感觉涌上心头。

时间在流逝,思想在进步,书中智慧的火花启迪着我,指引着我。我感觉我和它的距离越来越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让我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学会取长补短,而“吾日三省吾身”让我重拾那份珍贵的友谊……

时间定格在那一刻,我和最要好的她闹矛盾,双方互不相让,争吵起来。一气之下,我摔了她的文具盒,各种各样的笔掉了一地,我的心似乎也跌落至谷底,我发誓永远不再理她。我把她送我的笔还给了她,她把我送她的毽子还给了我。从此,我们像仇人一样,即使见了面也从不正眼看对方一眼。可不知道为什么,过去的欢声笑语总无法忘记。我总记起我们在灯下一起看书、写字,课间一起踢毽子、跳皮筋的情景……我斜着眼偷偷地看她,她正在睫毛下悄悄地看我。我俩慌忙把脸转开。啊!那一刻时间对我来说竟是那么长,我如坐针毡,我多想和她和好。此时,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回荡:“吾日三省吾身。”是啊,古人尚知“三省”,而我也应该反省、检讨自己啊。于是,我仔细想想我们闹矛盾的原因,却只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难道仅仅为了这点小事就要葬送我们的友情?想到这里,我鼓足勇气要打破僵局。刚起身,就碰到了迎面而来的她,我和她异口同声地说:“对不起,是我错了。”霎时,阴沉沉的的乌云散开,露出灿烂的阳光,我俩会心地笑了。

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从书包里拿出《论语》,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一起感悟智慧的结晶,一种从未有过的充实与轻松涌遍全身。

相信,不远的将来,我能够读到更多的国学经典之作,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提升自我的境界。学习经典,其乐无穷啊!

论语介绍作文5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

2、掌握重点词句,理解十则语录的意思并背诵。

3、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古代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掌握实词意义。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宋代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引入《论语》(语录体散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和介绍孔子(配合出示孔子及“三孔”图片。)

二、正字音,朗读

论语说愠罔殆诲人不倦女识哉

三、理解文意(采用读读讲讲的方式,即每一则语录让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然后理解大致意思,朗读背诵。然后进行集中的字词训练和朗读背诵。)

第一则:掌握“时”(按时)“说”(通“悦”,愉快)“乐”(快乐)“知”(了解)“愠”(怨恨)“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

——讲学习方法与态度和个人修养,不断学习,方能牢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自求长进,不怨他人。

第二则:掌握“温故(温习旧知识)而知(领悟)新”和“可以”(可以凭)的含义。

讲学习方法:常复旧课,领悟新知。

第三则:掌握“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疲倦而无所得)的意义;

——讲学习方法:学思结合,方有所得

第四则:掌握“诲”(教导)“女”(通“汝”,你)“知”(明白,懂得)“是”(这)的意思。

——讲学习态度: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第五则:掌握“谓”(称)“耻”(以为耻)“是以”(因此)

——讲学习态度,要勤奋好学,谦虚好问。

四、讨论: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讨论从中受到什么教育或启示?

五、作业:朗读并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背诵

二、分析

第六则:掌握“识”(记)“厌”(满足)“倦”(疲倦)

——讲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默记成育,积累知识,好学不止,热情教导。

第七则:掌握“三”(虚数,几个)“从”(顺从,学习)“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讲学习方法: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第八则:掌握“知”(懂得)“好”(喜欢,爱好)“乐”(以之为乐)

——讲学习态度:唯会寻学习乐趣,方能学大成。

第九则:掌握“川”(河流)“斯”(这)

——讲学习态度:一寸光阴一寸金,要珍惜时间,勤学不辍。

第十则:掌握“尝”(曾经)“寝”(睡觉)“以”(用来)“益”(好处)

——讲学习方法:要学思结合,亲身实践胜于空想,意同第三则

三、小结:“而”的用法

——1、顺接(表修饰、表并列、表顺承);2转接

四、总结:有哪些是讲学习方法,哪些是讲学习态度的?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思无益,不如学也.

五、讨论:哪则《论语》令你的受益最大?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六小结本课成语。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七、练习

1见课后练习一、三,使用课件。

2写一段话,用上下面给出的短语中的三个以上

A、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C、温故而知新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F、敏而好学G、不耻下问H、默而识之I、学而不厌J、诲人不倦

K、三人行,必有我师焉L、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M、逝者如斯夫。

O、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八、背诵

九、总结古文翻译方法。

翻译原则: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翻译方法: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十、板书

一、要有好的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好学

不耻下问——肯问,善问

学而不厌——不满足,不骄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诚实勤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虚老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

二、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温故而知新——总结复习,发现新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默而识之——不断积累

以思,无益,不如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三、要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

论语介绍作文6

这个寒假,我拿出了妈妈给我买的“中*学经典”这套书。其中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六本书,每一本书都使我受益匪浅。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被称为*人的《圣经》。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论语》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这本《论语》也根据当中的典故和内容。选配了相应的故事、解释。使我更好地弄通《论语》的意思,懂得其中的道理。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生活中言行举止、学习态度要怎样做到最好。比如里面的“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意思是:孔子说:古人不轻易开口许诺,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言语不相符合是可耻的。又举了赵括“纸上谈兵”这个事例,使我懂得了言出必行的道理。以前我总是制定了计划而不切实实行,当我读了这句论语后,我改掉了这个坏习惯,做事也勤快起来了。还有一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懂得:不能死读书,也不能不读书而冥思苦想。意思是:只是读书,就会受蒙蔽;只是冥思苦想学从不读书,就会疑惑而一无所得。看了这句话,我读书时都会边思考边读,从中获得了不少知识。

《论语》这本书还给了我许多道理,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得更好了。

论语的作文10篇(扩展4)

——《论语》阅读答案10篇

论语介绍作文7

泡一杯香茗,手捧一卷论语,轻坐于窗前。悄然翻看,仿佛那哲理底蕴随热气在空中袅袅升腾,氤氲了空气,舒适了心灵。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意思是“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如意的事情,但为何总感觉童真和快乐离自己越来越远。一旦想起过去的种。种不愉快和遗憾悔恨便久久不能释怀,深陷在痛苦的泥沼中,总觉得内心压抑着觉得活得很累。但孔子老先生早在几千年前便看透了人生,留给了后世一条人生的真谛,他告诉了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正确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读完《论语》这部书,我从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论语介绍作文8

Confucius (Chinese: Pinyin: K ǒ ng f ū Z ǐ) WadeGiles:K 'ungfutzu Lit ^v^Confucius^v^ (September . - .) is a Chinese thinker and social philosopher. His theory and philosophy have deeply influenced the thought and life of China, South Korea, Japan, Taiwan and Vietnam.

His philosophy emphasizes the morality of individual and government, and the correctness, justice and sincerity of social relations. These values are more prominent in China than other theories, such as Han Dynasty BC During the period of legalism or Taoism, the thought of Confucius has developed into a philosophical system called Confucianism, which was established by Matteo, a Jesuit Ricci was the first person who introduced the name ^v^Confucius^v^ into Europe. His teaching can be found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Modern historians do not believe that any specific literature can be said to be written by Confucius.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he is regarded as the editor of five classic works, including the book of rites (editor and author of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Editor or author.

中文翻译:

论语介绍作文9

《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让我回味深刻。其中,我记忆最深的有这两句是:其中一句是,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孔子说,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地积累知识;勤奋学习,从不自满;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我是否都做到了呢?

我认为孔子这句话说得十分有道理,别人来请教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谦虚,要耐心的教给别人,不能厌烦,这一点,我觉得我做的不是很好,因为有时候朋友来问我问题时,我因为自己的一些私人的事情,会拒绝他们,我以后一定要改正。我们学习是永远不会学完的,所以我们不要对学习轻易满足,我觉着这一点,我做到了。我看到有的同学比我学习好,我会把他看做我的榜样,去追赶他。追上后,我还是不会满足,我会再去追赶更好的同学。

另一句话是: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思为下矣。”意思是: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人。

背过这句话以后,我想:我是第几等人呢?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人,也不是遇到困难才学习的人,更不是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人呀!那我应该就是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啦。这正像《论语》八则中孔子说的那样“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民以求之者也。”我想,我就是这样的人吧!

《论语》八则,不仅让我吸收了许多的知识,也让我懂的了许多的道理,对我有很大的用处,在以后的日子中,我会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论语介绍作文10

这个寒假,我拿出了妈妈给我买的“中华国学经典”这套书。其中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六本书,每一本书都使我受益匪浅。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论语》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这本《论语》也根据当中的典故和内容。选配了相应的故事、解释。使我更好地弄通《论语》的意思,懂得其中的道理。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生活中言行举止、学习态度要怎样做到最好。比如里面的“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意思是:孔子说:古人不轻易开口许诺,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言语不相符合是可耻的。又举了赵括“纸上谈兵”这个事例,使我懂得了言出必行的道理。以前我总是制定了计划而不切实实行,当我读了这句论语后,我改掉了这个坏习惯,做事也勤快起来了。还有一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懂得:不能死读书,也不能不读书而冥思苦想。意思是:只是读书,就会受蒙蔽;只是冥思苦想学从不读书,就会疑惑而一无所得。看了这句话,我读书时都会边思考边读,从中获得了不少知识。

《论语》这本书还给了我许多道理,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得更好了。

论语介绍作文11

生活中,到处都有《论语》的存在。《论语》,如同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时时刻刻指导着我的言行,让我不断端正自己的品行。

刚上一年级的我,来到一个新班级,感到很陌生。面对这么多陌生的面孔,我不知所措。开始评选班长了,老师选了别人,并没有选中我。要知道,我在幼儿园期间,可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我的心里窝了一肚子气。

放学后,我向妈妈诉苦。妈妈却安慰我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什么意思?”我奇怪地问妈妈。“别人不了解你,不要生气。在集体中时间长了,大家了解你了,成绩更出色一些,你就有机会被选为。“哦!”我似懂非懂地说。果然,我在班上努力表现,端正行为,只用了一个月,就真的当上了班干部。古人说的话,实在是太对了!这是第一次,我受到了《论语》的启示。

现在,我已经上四年级了,很喜欢拉小提琴,但是有一些考级曲还是不太熟,想请教老师。但老师太忙了,只好自己想办法。妈妈看见焦急的我,就对我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妈妈,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妈妈意味深长地说:“那就是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你的老师。”对呀,我可以向别人请教!

于是,我请教了班上的一个女同学,她可是个“小提琴家”,她同意教我了。以后,我每天放学都跟着她回家,同她一起练习,两人互相请教、互相进步。最后,我成功地通过小提琴考级,还超常发挥,拿到了“优秀”呢!

从小到大,《论语》一直教我各种道理,让我懂得许多学习方法,不断提高个人素养。当我处理不好学习和认真思考两者关系时,我会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我在困难中坚持不住时,我会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有了《论语》的指点,原来,生活中的各种烦恼和困难,也都是可以面对的!

论语介绍作文12

不得不承认,我对孔子的认识总是被历史强烈地影响着。只因为孔子先生真的应了那句话: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从秦到汉,他的主张被改造,被消灭,到最后成为统治*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期间儒学变化了多少,适应了多少;再到后来在新文化运动中“被打到”,历史不断强调着儒学对于政治的适应,一谈到儒学,也无非是两三句话带过:他的主张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孔子当年的“克己复礼”是多么的不符合时代潮流……历史会告诉我们时代,却从来不会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儒学。种种原因,孔子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么地模糊,是个恪守旧礼的老人?还是真正的圣人?直到读了谢然的书,我对孔子的看法才有了很大的改变。

对于孔子在历史中不断地被改造,以及现在国学热的浪潮,谢然用了“发烧”的说法,“新文化的影响也在病态地膨胀,发烧。”但只是发烧是不够的,谢然还说了“高烧后,发发汗,一定要给足够的时间来发发汗!”,用这样的一个角度说社会上由于文化断层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看完这篇,咂味许久,我禁不住地想再读下去。还有那“克己复礼”的古板,“因为周礼能使天下安定!”再在一篇篇中让人渐渐了解到孔子为什么如此崇尚周礼……

是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了。谢然提醒着我。

谢然并非在一个有多么高远的角度来对待孔子,她很真诚,真诚地就像把孔子把圣坛上请了下来,坐在你的旁边,但这样的孔子又不是浅薄的,他哪怕说一句话,也是一句有利的话,让你思索良久。又因为他坐在你的身边,所以他的话可以很贴近生活,又可以是“治国*天下”用的。在生活中,孔子可以是“天下第一情圣”,可以是“帅哥”,是个好学者,是个会火大骂人的老头,是那个不想见别人而耍小心思的人,但这小心思耍的,又是那么的有意思。而孔子关于社会、关于人际的大道理呢,谢然放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里,如孔子的“敬鬼神”,谢然不那么简单地看,她把孔子的“敬”和现代人的“敬”分开,孔子的“敬”是心中敬畏,不是历史讲的逃避、恐惧,相比起现代人的“敬”,那不是真正的“敬”,而是一种临时抱佛脚的心态。书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暗示着我们,孔子的话到今天依旧是格言,依旧有着它无穷大的作用。

也正是这种真诚,谢然在整本书中也并没有对一些正处于变化中的事物做很肯定的判断,她不强求你知道,她做的只是引起你的思考,而这不也恰恰切合着孔子“中庸”的道理?正如谢然说的:“这一个‘中庸’之道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的行事和处世”。

孔子在论语中并没有告诉我们他的思想核心“仁”到底是什么,谢然也没有告诉我们,而只是用她的笔,让我们渐渐地接近答案,但与此同时,我们却更产生无穷尽的思考,就像一次次回到原点,却又是新的原点,每一个结束都像是开始。我对孔子的误解,对《论语》的不了解,像一条冰封的河,因为谢然的书而开始解冻,重新认识。这并不是结束,而是我对孔子理解的入门级,推着我去成为一个真正的少年,只因为《不读论语枉少年》。

论语介绍作文13

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脚之蹈之。令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的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朱熹

她,是一部美好的书;她,是一部仁爱的书;她,是一部智慧的书;她,是一部豁达的书;她,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不知陶冶多少人,惠及多少人;她,是人类精神的宝藏,是一部永不磨灭的经典。

翻开泛黄的扉页,墨香扑鼻,映入眼帘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看到了孔子的豁达、乐观,看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对朋友的热情。人生在世,不也应该这样吗?对知识,热爱、珍惜;对朋友,开朗、热情;对质疑,乐观、豁达。我也时时用这句鞭策自己,在学习上,要好好学习;对朋友要大方、热情;对质疑,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对的,豁达接受,错的,坚决反对。

孔子说过:“君子坦荡荡,小心长戚戚。”可见他襟怀坦白,心胸宽广,天天快乐。一个人要是心胸狭窄,不能容人,那就只能生活在无限的痛苦之中。当我对别人敞开胸怀时,便觉得一身轻松,不管被嘲笑是否。当我心中有事时,便会怕秘密被发现,被烦恼所困惑。这时的我想起了孔子的“君子坦荡荡”,心中便豁然开朗,抛开了一切的烦恼。

孔子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啊!世界之大,高手如云。即使你做得再好,也会有人比你更好,超过你。此时,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吸取他们的长处,争取向他们看齐同,超过他们。看到比你做得差的人,不能骄傲,而应该反思自己,让自己做得更好。在学习上何尝不是如此啊!

读《论语》,我站在历史大门前,慢慢地敞开心扉,我看到了孔夫子慈祥而平和的脸,他如一个近在咫尺的好老师,把真、善、美注入我的心灵。我要把《论语》装在内心的最深处,让她永远陪伴我快乐成长。

论语介绍作文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3)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26)

小题1:根据上述内容,概括“仁”跟“礼乐”“志”的关系。(2分)

小题2:朱熹引程颐的话:“夫子安仁,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志有大小之分,请对三人的“志”作简要评析。(3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仁”是“礼乐”的内核(本质),“志”是“仁”的外在表现(体现)。

小题2:子路愿将车马轻裘与朋友共享,轻财重义,有爱人之心,表现了对仁的追求;颜渊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是心中有仁而不违仁,其境界是子路无法相比的;孔子要让老人安逸,对朋友信任,关心年轻人,以人为本,心怀天下,境界最高。

论语介绍作文15

我小时候是个有梦想的人,保持着浪漫心态直到二十弱冠,总归是个有梦的人,而我有梦敢想,便也不失为一个有梦想的人。我幻想过去许多好看养眼的地方,然而我更多的是常常在万卷书中寻幽。

是的,我还是比较喜爱看书的,我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早已记不清楚,然而我知道肯定是杂书,那时候家里书很少,能给我看的,是一种叫做《故事会》的书。实质上,比起那些学究书做学问的书的枯燥,故事更合我的味道,更何况,我那时还是个不懂看书有何用只是觉得有趣的毛孩而已。后来我逐渐看过了《成语故事》、《十万个为什么》以及我的母亲送我的第一份生日礼物《脑筋急转弯》,这本书倒是我自己要求的,看到同学中间有人拥有,自己便也单纯的想要拥有,仅此而已。

实在话,我是个比较喜欢有样学样的人,但是真让我学到手,我会变个法演出于你看。我通常把我学习过的人当做我的良师益友,这样的人很少,在我这二十自述中能够让我回顾起来的,仅有那么个把,或许是我记性差的缘故吧。这个二十自述也是我从别人那里乔迁过来的,直接的是我最认可的一位良师益友,追根溯源,恐怕是胡适先生了,胡适先生是一位新思想者了,我看他的《四十自述》颇有感悟,顿觉得小时候的光景是一种消遣了,也确实是一种奢侈了。

我何以将这半自述的不伦不类的文章叫做“子说”呢?胡适先生小时候受母亲影响极大,曾经有过一段日头诚心礼佛,然而新思想广布的时代给了这位小先生一点点的叛骨,便说了把佛像都丢到厕所缸里去的话。孔教是从儒家这个当时的新思想大家中渐渐变态而沿袭下来的,说的好听或是难听点,*自古便有了自己的教会。这是后来人的事,孔老夫子怎么样?至少不是这个孔教的始作俑者。孔老夫子的头衔很多,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至圣”、“素王”,这些都能沾上边,也算是个比较优秀的人了。我一直认为事出必有因,所以我一直对历史上青史留名的人怀有敬畏之心,无论功名与骂名,既能诧叱风云,便有万般神通。说夫子是个思想家,我想便也唯有《论语》一书可算佐证。大宋宰相赵普也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我这般庸人读完整本恐也没有这样的一半水*了,但是读书为往圣继绝学,可谓大道无形,大音希声,确也!

论语介绍作文16

当然,沙漠区自然少不了仙人掌,那些仙人掌个个挺起叶子上的刺,像一头头好斗的公牛,好像在警告我们:“离我远点儿,否则别怪我不客气;”大人继续喝酒,我继续吃菜。刚回到我的位置,ZCY就捅,我一下叫我雅猪大妈,我刚准备和他骂个‘昏天黑地,日月无光’就有两个字在我头上飘——淑女,我立刻换了个嘴脸。

一、 朋友的作用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外部看,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属于哪种类型。从内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还有天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朋友圈则不同,友情不仅可以满足情感表达交流的需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纯粹的友情总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维系的。一方面,我们通过朋友这面镜子,了解自己是谁;另一方面,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产生共鸣。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季氏)纯粹的友情带来的是超脱功利的快乐。

论语介绍作文17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bring others into practice: if a person's words do not have much chance to blame and his behavior has little chance to repent, then he is on the way to get reward, ^v^asked Duke AI, and Confucius replied,^v^ what should be done to make the people obey? ^v^ Confucius replied, ^v^if we advance or retreat from the upright and abandon the upright, then the people will not yield.^v^ Chi an asked how to make the people respect their ruler, be loyal to him, and continue. Someone said to Confucius, ^v^let him govern them solemnly. They will respect him.

Let him be final and kind to all people. Then they will be loyal to him, let him promote the good, teach the incompetent, and they will pursue virtue eagerly.^v^ Some people said to Confucius, ^v^Sir,^v^ why don't you participate in the government? ^v^The said,^v^ what does Shu Jing say about filial piety: ^v^you are the last, you perform your brother's duties, and these qualities are manifested in the government.^v^ this also constitutes the exercise of the government. Why must there be people in the government? ^v^The said,^v^ I don't know how a man who is not honest gets on a big carriage How can a pony cart go without a crossbar to tie an ox or a pony cart to tie a horse? ^v^ When Zichang asked about the matter ten years later, Confucius said: ^v^the Yin Dynasty followed the rules of Xia Dynasty: where to take them or add them to them, we can know that Zhou Dynasty followed the rules of Yin: if you take or add to them, you can know that other people can follow Zhou, but although it should be a hundred years ago, its affairs can be known,^v^ said the The soul that doesn't belong to him is flattery to him, ^v^it is lack of courage to act bravely for justice^v^.

中文翻译:

同时也要把其他人带去实践:如果一个人的言语中没有多少责备的机会,他的行为也很少有悔改的机会,那他是在获取报酬的路上,”艾公爵问道,孔子回答说:“要使服从,应该做些什么呢?”孔子回答说,“进退正派,弃绝正派,那么就不会屈服了。”池安问如何使尊敬他们的统治者,忠诚于他,并继续下去有人对孔子说:“让他庄重地管理他们,他们会尊敬他,让他对所有人都是最终的和仁慈的,然后他们会忠诚于他,让他提升善,教导无能的人,他们会热切地追求美德。”有人对孔子说:“先生,“你为什么不参与”大师说,“淑经说什么孝道‘你是最后的,你履行你兄弟的职责这些品质在中表现出来’,这也构成了的行使为什么一定要有使人在中”大师说,“我不知道一个没有诚实的人是怎么上的,一辆大马车没有拴牛的横杆,一辆小马车没有拴安排,怎么能使它走呢?”茨昌问xx年以后的事情,孔子说:“殷朝遵循夏朝的规定:从哪里取的或加在他们身上,可以知道是洲王朝遵循了阴的规定:从中取的或加上的,可以知道其他人也可以遵循周,但虽然它应该是在一百年前的距离,它的事务可以被知道“大师说,”一个人祭祀一个不属于的灵魂对他来说是奉承,“见义勇为是缺乏勇气的”。

论语介绍作文18

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不知道《论语》是不是有这么厉害,但是我却知道,从牙牙学语一直到今天,我一直在接受着《论语》的熏陶,而且我还坚信,我一辈子都将蒙受《论语》的阳光雨露滋润。

从小,妈妈就告诉我说,做人要懂得“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所以从妈妈那里,我知道了做人要谦虚,要谦让,要与人为善,要有所敬畏,凡事都要不急不躁。

爸爸也告诫我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我一直都知道,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能送给别人;送给别人的东西,一定是自己喜欢的;如果是我和别人都同时喜欢的东西,就先让给别人。

上学了,老师又教导我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老师的讲解中,我逐渐认识到“义”对一个人立于天地之间的重要性:追求大富大贵,固然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如果到手的“富贵”是偷来的,是抢来的,是不择手段巧取而来的,那么这样的“富贵”就是不“义”的,我宁愿不要这样的“富贵”。

后来,学习课文《论语十则》我才知道,妈妈爸爸,还有老师讲的这些大道理,原来都来自《论语》!

而且,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我还明白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其中所包含的道理。知道要想让自己过得去,就要先让别人过得去,凡事要留有余地。知道在义与利面前,君子与小人的选择是截然不同的,君子在“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时候,宁愿舍弃利益也要保持自己的气节;而见利忘义的小人,为了一点蝇头微利,为了一丁点儿的蜗角虚名,竟然弯腰折节,甚至不惜为鹰犬为爪牙,甘愿受人驱使。

我虽然不能被名缰利锁束缚,不会为了一点虚名微利而出卖灵魂,但是很多时候,凡夫俗子一个的我,也仍然不能摆脱汲汲于功名利禄,羡慕有钱人,崇拜明星大腕,希冀一夜暴富、一步登天的烦恼。每每到了这个时候,我就去读《论语》,而《论语》总能给我提供“方法论”,帮我调准人生的航向。

可以这么说吧,《论语》对我的意义重大。它一直在影响着我的“三观”,一直在指导着我的人生选择。我还坚信,《论语》对于我的未来,也必将是一盏指路明灯!

我是要做君子不做小人的,虽然我是一介女生。——这是《论语》告诉我的!

论语介绍作文19

在我初中学习生涯里,我常常急于求成,却忽略了学习的过程,这些致使我学得不扎实,另外再加上各种教辅书籍上的学习方法更是让我眼花缭乱,满头都是星星在转。后来,我反复回味那《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话都令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以前,我有做事冲动,有不经过大脑的过滤就忙着做事的坏习惯,自从读了《论语》后,我总结出了——三思为妙,怒上心头,忍让最妙。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快乐任逍遥。哈哈!怎么样,我这么长时间的努力没白费吧!

《论语》中倡导的是老实、严谨的学习态度,一定要反复学习旧的知识,从中就会学到新的知识!如同在炎热下品尝那苦中略带一丝清凉的槟榔!虽苦,但却可以从中回味出没有苦就没有甜的道理!所有人都是从苦中走出来的,苦代表着成长!

还记得,小学刚毕业,心里还有着对过往生活的一丝留恋,也曾因此流过泪。是《论语》把我从阴霾中拉出来,带到一个光明的世界。我回味着《论语》给予我的所有。悟出了毕业就像一窗玻璃,我们迟早要撞碎它,擦着锋利的碎片走过去,血肉模糊后,开始一个不同的生活!从此走向另外一个光明的世界!

相信我,走过悲伤吧!

回味那些曾经因为悲伤而打破的梦,从中品出本应散发着浓郁清香的欢乐语录!你会走向一个不同于寻常的'人生,慢慢成长起来!

走过通往成功的途中,手中捧着一本千万*人心中的圣经——《论语》。

论语介绍作文20

从上一学期开始,我们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读《论语》。

首先,从内容上,《论语》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第一篇中的“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把孝道具体化了。讲了如何孝敬自己的父亲。孝道往往体现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例如:给父母端上一杯热腾腾的茶水,帮父母洗脚,替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甚至是扶素不相识的老奶奶过马路等等。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深刻地体现了孔子所讲的“孝”。

《论语》不仅教会我如何做人做事,还教会我许多的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对于这段话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字面含义一般人认为是“学到的东西有机会付诸于实践,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但也有人认为,上面这段话应该理解为“自己的学说被社会采用了,自己肯定会很高兴。退一步说,即使没有被社会采用,但是很多朋友都来赞扬我的学说,我也是很高兴的呀。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和朋友都不赞同我的观点,我也不怨恨,自己也可称得上君子。”从这一段话具有的不同解释这件事上,我明白了读书不仅要细细地研读,分析问题还应该从多个方面去考虑,不能只盯着一个角度。

《论语》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我会细细研读,从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并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人。

论语介绍作文21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中国的水墨山水画世界独一无二,墨色与宣纸的幻化中千山万壑一笔呼出。蒋勋对这一门黑白的艺术说过这样的话:“全世界都在用颜色画画,我想中国人有一天一定要解答,为什么我们大胆到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来画。我想其原因在于:彩色的东西比如彩色的照片常常是当下的,黑白的照片给人的感觉是回忆的。因为繁华去尽之后,在回忆中,生命有一个安静下来的力量来看山、看水、看自己……”这种安静的力量只有智者与仁者才能拥有,他们懂得:万物静观皆自得,他们懂得在万籁俱寂之中修炼儒雅、修炼智慧、修炼仁德,因而他们才能在一动一静中拥有乐于寿。

对于“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们既可以分开来解释,也可以理解为“智者”与“仁者”是同爱山水的。我更认同第二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有如此深重浓厚的山水情怀呢?我想,最直白的原因是华夏大地山河壮丽,山川秀美,大河滔滔,峰峦迤逦,无论古人走到哪里,俯仰之间尽是碧水黛山,诗意的情怀便喷薄而出。再者,山水附着着中国人太多敏感的心灵和微妙的哲学:深山中的寺庙满院禅意芬芳;竹篁中的陋室主^v^琴长啸;仁人智者“于土山营墅,楼馆竹林甚盛”。山水与仁人智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仁人智者也在山水之间悠然闲适地享受生活,释放着生命最沉静的光芒。

论语介绍作文22

二年级时,学校就让我们开始学《论语》了。开始时,也不太明白,慢慢的我也喜欢学《论语》了。因为里面不仅有“大道理”,而且还有许多既生动又有意义的小故事。

我喜欢里面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让我明白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所以,我们做学生的就更不能做这样的人。我们不仅要学会读书,而且更要学会思考。

它还连着一个故事——《凿壁偷光》。讲的是匡衡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但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到晚上没法看书。一次,他偶然发现邻居家的烛光从墙壁的裂缝中透了过来。他立刻用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他便利用小孔中透过来的烛光,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后来成了西汉时著名的学者。和他比起来,我们有多幸福啊!那么我们要不要象他那样勤奋好学呢?我想不用我说,答案也是肯定的。

我喜欢书,更喜欢《论语》!

论语介绍作文23

我们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在健全文化的长河中,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论语》在0+传递着和谐、宽容、善良、孝顺、友谊和学习的声音到现在和未来。

在《论语》一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人们没有信仰,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没有手推车和没有手推车的手推车怎么能成功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不遵守诺言,他真的不知道如何做事。这就像一辆没有大车的大车和一辆没有大车的马车。这辆车怎么走?”《论语》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人类的基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是指忠诚和诚实,言行一致,内外一致;信守承诺是指说话、做事、谈论信用,同意别人的事情,并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信守诺言是诚实的表现。每个人都看过狼来了的故事。故事中的孩子欺骗了别人两次,失去了他们对他的信任,最终导致了被狼吃掉的悲剧。读完这个故事后,我们必须从中吸取教训,否则我们会犯一个大错误。我犯了一个错误,因为我没有从这个故事中吸取教训。

我记得我在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中午我吃了一顿好饭,一些同学来看我。我非常高兴,不假思索就同意了。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同学来找我,说老师让我修改作业。我赶紧忘记了我想和我的同学玩什么,甚至没有和她说话。当我完成时,时间一个接一个地过去了。丁;午休的铃声响了。我看到了她愤怒的脸。我一定等了很久了。下课后,我像她一样道歉,但她不理我。我只是想:“如果你不注意它,你就不会和你一起玩。有必要这么生气吗?”直到毕业,她才开始重视我。我很后悔。如果当时我向她说清楚了,那就不会发生了。

论语介绍作文24

每一样物品都拥有自己所神秘的一面,但是,论语之中所包含的神秘,是与其他东西所大不相同的。

说到论语,它仿佛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来到你的身边,阐述他所经历的世间万物。

他的言语是:“巧言令色鲜矣仁。”的提醒,是“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还是“三思而后行”的提示。都让我对他无比着迷。

初次结识论语是在四年级时,我无意中在论语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思是:子贡问孔子怎样才算君子,孔子说:“在说之前,先去实行,然后再按做了的去说。”我这才明白,嘴皮子上的逞强是根本没用的,只有凭借着自己的行动,才有足够的资格来证明且来展示自己。从那以后,我不仅先做后说,并且还做到了“三思而后行”。

从此,我爱上了论语,它既是与我亲密无间的伙伴,而且还是我的良师。

大电影《20_》上映了,有些人沉浸在一片担心之中:如果20_是真实的话,那我们又何去何从?我也是其中一个。一天到晚的心慌意乱。而当风顽皮的吹开了《论语》,我眼睛一瞥,见到了孔子说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己。”它为我解答了所有,它告诉了我:“去攻读和钻研邪说,那就有害了。”没错,现在科学那么发达,可是我却去一味的相信那一些无凭无据的邪说,是否有一些太愚蠢了呢?多谢了!论语,你又让我认清了一切。

论语是一位老师,他所给予我们的不是如课堂上的智慧,也不是那满嘴空话的大道理,而是在人生的舞台上,如何证明自我的“金玉良言”。总之论语的神秘是要你自己去品味和发掘的,加油吧!

论语介绍作文25

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的经典。今天,我就来向大家推荐一本书《论语》。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根据老师的言行编写的。这本书中有很多名章名句值得一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些名言警句,直到现在还在鞭策着我们。

孔子有个故事:孔子的学生颜回给大伙儿煮粥。颜回煮好了粥,揭开锅盖,有粒灰尘掉进了锅里。他想:扔了灰尘会扔掉很多米。而这粒灰尘,谁吃都不好,便自己吃了灰尘和米。孔子看见了,心想:平日里我教他的礼节他都忘了!不知情的颜回盛好了粥,第一碗给老师。孔子说:“我刚梦见了神灵,第一碗粥,要先给神。”颜回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孔子也像颜回道了歉。孔子这种知错就改的态度,我们应当学习。

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在《论语》里有一句话“言必行,行必果。”现在这句话用于表扬。但是如果背了后面的话,你就懂了。这句话连起来是“言必行,行必果,铿铿然小人哉。”这其实是一句批评的话。孔子的意思是:只知道听信,一定去做,没有正义感,不区分正义和邪恶的人,真是个小人。

最后我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经典瑰宝成为每一位中国人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把它放在心灵房间最显眼的地方时常拿来擦拭。这样,中华经典才会世代传承,中华民族昌盛久远。

论语介绍作文26

教材分析: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选文中的十则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读字词、积累文言词汇。

2、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3、整理、积累成语、短语等语言材料。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诵读2、合作探讨3、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态度人生修养

教学重、难点:

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浅谈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学情分析:

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因学生出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授课过程中老师要精讲,学生要熟记深思牢记。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孔子的有关资料。

教具准备:

朗读磁带、幻灯片

教学过程:

论语介绍作文27

暑假里的一天,妈妈带我去武进图书馆看书,我读到了《论语》这本书。

我知道了孔子是古时候著名的大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论语》记录了很多孔子说的话,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帮助,其中有几句印象最深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讲的是: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的体会和见解,就可以当老师了。孔子的这种学习方法很好,我们要在课后或回家以后复习一下当天学习的内容。通过复习可以让我们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会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以后我要天天复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谈到学习,小朋友们只认为向老师学、向书本学,这样我们学到的东西就非常有限。其实只要我们用心,随时随地都能学到东西,这样我们学到的东西都大为增加,就如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人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要引以为鉴,以利于自己改正。”这句话告诉我们:朋友或同学之间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句话写的真好,我们要好好读读。

学到了学习方法和态度,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一种促人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现实的历史责任感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生无尽的思考。“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是最珍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的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我相信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通过学习论语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很多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真是受益匪浅。

论语介绍作文28

论语是古时候孔子的徒弟为了纪念孔子,把孔子的言行记录下来总结出的系列著作。

其中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学过了的东西或知识,经常温习和练习,不是非常愉快吗?”就是这一句话令我感触非常非常的深。因为孔子说的话很对,学过的东西不经常练习和温习就不会记得更牢固、更扎实了!有的时候你复习一个知识的时候,就有可能举一反三发现更多的知识,或会有种成就感!这就是里面的“说。”

古人的境界非常高,这就是为什么孔子的徒弟把孔子的言行记录下来做成论语的原因了!

既然说到了论语,也就自然少不了关于孔子的知识了!孔子,名丘。当然,学习也要像孔子说的一样:“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哦。

在这里我先给你透露一个小秘密:这一句话不仅仅是论语中我最最喜欢的一句话,我还颇有感受呢!

暑假的时候,我和哥哥邢延森比背小九九,比赛规则是:看谁背得既流利又清楚。裁判是奶奶,第一名将获得去文化广场的资格。只见奶奶和蔼地对邢延森说:“准备好了吗?我要开始了!3、2、1、开始!”“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口流利的话语出现在我的哥哥邢延森的口中,“九九八十一。”最后一句小九九被我的哥哥邢延森说了出来。“四十六秒九二。”奶奶大声喊道!轮到我了,其实我一点都不紧张。因为奶奶早就把要和邢延森哥哥比赛的事情告诉了我,可奶奶并没有告诉我比赛的时间,我只好天天早上在公园里暗暗地背这个小九九。只听奶奶手中的秒表“滴”的一声响。我就飞快的背了起来:“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我飞快的背了起来,“九九八十一。”最后一句小九九被我说了出来。“三十秒九七!”从奶奶的嘴中喊出兴奋的声音。哥哥疑惑问我:“你为什么背的这么快?”我笑着回答说:“你也可以!只要你肯吃苦、并且愿意勤学苦练。”哥哥这时才恍然大悟。

这就是论语中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吧!

论语介绍作文29

《论语》这本书汇聚了春秋时期的大儒学家孔子云游四海、辅佐君王、教育弟子时曾经说过的话,读《论语》有感作文400字。聚集了孔子毕生的心血,处处展现了儒家“仁”的思想结晶。

此书总共有十三篇。自古以来都是用于教学和治理国家的。常言道:“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它的作用是如此之大呀!

读完此书后,我印象最深、感觉也是最有用的一句话是“三思而后行,行而再思也”。在如今的法治社会里,做任何事不仅要有实力,最关键是要有智慧的,在任何情况下,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再三思考,做到沉着冷静,不能鲁莽,这样才能做出一番事业,读后感《读《论语》有感作文400字》。同样,我们在学习中,每件事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开动我们的脑筋、丰富我们的知识;在平时考试中,每一道题解答前一定要审清题目的意思,经过全面的思考后再下笔解答,力争做到做一题对一题,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功”,省去了做完考卷后再重新思考重新答题的时间。

可见,孔子的知识渊博,《论语》的博大精深,他所宣扬的儒家思想,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论语介绍作文30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题目:

1.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②由,诲女知之乎! ( )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2.按照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的句子填在横线上。

①举一反三是智慧的摇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习与思考应有机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学用结合,乐趣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课文中的成语(至少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提示摘录出语段中的名言警句。

①谈求知态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谈学习方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谈修身做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说”通“悦”,愉快。

②“女”通“汝”,你。

③最后一个“知”通“智”,聪明。

2.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学而习之,不亦乐乎。

3.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

4.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③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介绍作文31

孔子,春秋鲁人,闻名思想家,教育家,其品行善慈不阿,言行发人深省,诲人不倦,将己知所闻皆留授于众好学之子弟矣。

后子逝,众子弟集其名言,正所谓《论语》。

吾初阅《论语》,觉其枯燥无味,遂弃之。忽念转:此书乃母于书店精择之良册。今吾弃而止读,乃不孝也,且虽初阅觉乏味,可否深阅而下,味渐现乎?因此念,吾乃每日皆一读此书也。

阅久之,果此书意味尽现矣,吾与其形影不离,好读已至废寝忘食。

内记:为邦之门,为人之礼,为学之道;用兵之策,君子之义,小人之恶,尽教之学,贤明之本;导众仁义之事,万不得使恶污自身,有过则切勿惮改焉。亦教之曰:“君子成人之美,为善事,小人则反之,应防之小人。

书内有故事焉。一日,子同其众生绝食于卫,三日众生皆重病在身,面苍,发白,不能兴也,众生俱怨子,子路愤云:“君子亦有穷尽之时乎?”子坦对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路含惭而退。

子至楚赴会,楚王问于子曰:“先生众子弟,孰为最好学、清高者?”子对曰:“回也,其家境贫困,回仍日夜苦读,且其不同于小人,大义凛然,安贫乐道。可惜断命矣。后吾犹未见似其好学者也。”

子之道流传至今,犹盛也,众应扬善绝恶,不染污,仁义为人,共力于世。

论语介绍作文32

《论语》是一本妇孺皆知的书,它是儒家经典之一。《论语》言简意深,富有哲理,每当我打开《论语》,我心中有莫名的感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孔子的话,这句话告诉我对待志同道合的朋友,应该是很快乐的。大家应该知道高山流水的故事。他们二人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都很快乐,最后还留下了一段美史。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对于学过的知识,要不断的复习,从中寻找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就要思考,只学不动脑永远只会停留在表面,不能真正通汇贯通,只空想,不学习,不努力是不可能的。这是我们记住天上没有白掉馅饼的事。这就拿我自身来说,数学老师教我做一道应用题,他说一步,我做一步,碰到类似问题该不会还是不会,有些题知道做题方法,却不动手实践,还是做错,相信你也有这种情况,那是就要想着这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地凋也。”这句话说明,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显示真本事。一块金子,只有在烈火中千锤百炼才能成为精美的装饰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令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我曾有一个好朋友,我们一起去买东西。店主向我们介绍一种产品,我不是很喜欢我看店主给我们介绍了这么长时间,不好意思不买,我就让她去买,当时我能清楚地记住她满脸的委屈,后来,我后悔极了,每次见了她,我都绕着走。所以自己不喜欢的,千万不要施加给别人。

读《论语》,学做人,走天下,畅天下。

论语介绍作文33

《论语》乃修身阳性,人生之道,必读之本。

学,是孔子教书的首要。每一个人不论他是职位高低贵贱,只要他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就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如今成为一种摆设。不懂得你问了吗?如果你觉得像别人请教问题就低人一等,那你这样的学习态度永远也学不好。真正的学习是用自己的主动,不卑不亢的态度去请教,达到学习的态目的。

学会了学习,学到了知识,接下来就是学以致用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落到实处,正处。不要让知识去支配你!不要做一个被动者,同时也要学会权变,让学习的知识,智慧,品德融为一体!

还要善于反省自己,该说的话该做的事,说了没有做了没有;不该说的,不该做的是不是也去说了也去做了!要以一个正确的态度衡量自己,看清自己。我觉得这点对我影响很大!

孔子还有最重要的思想,那就是分享。雨果也说过,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种思想。新东方总裁于洪敏的成就得益于他的众多朋友的支持,而知些朋友的支持就来自于洪敏在大学时期的乐于分享,所以他需要的时候他的朋友就从世界各处纷至沓来,成就了新东方,成就了俞洪敏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粗浅的阅读可能都不能体会其精神的九牛一毛但是《论语》告诉我要做一个有理想有智慧,有诚信的`人,一个守恒的,内心忠诚的人,这样才能安安心心,堂堂正正的行走于人世间!

论语介绍作文34

5岁时,妈妈就教我学经典。那时侯,每天晚上我都会听着经典入睡。渐渐地,我不仅能熟读经典,并且喜欢上了经典。我曾经读过的经典的有:《三字经》、《弟子规》、《论语》……

我学经典的过程是快乐的。《论语》是我最喜欢读的经典,每次读《论语》时,我都会一边读,一边悟,从中领悟每一句的道理。有时候,妈妈还会提出问题让我解答,如有答不上来的,我就会反复的读,直到理解为止。

我还把从《论语》中学到的知识,用到了学习和生活中。比如学习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后,我看到,我们班的班长学习非常好,而且身上的优点也多,上课坐的端正,积极发言,爱动脑

这些优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有的同学上课爱做小动作,不听讲,不思考……这些毛病,我都要查看自己身上有没有,如果有,我就会好好的反省自己,并改正。子曰:“过则勿惮改”。

经典告诉我们的都是最简单的道理,经典能让我们过上心灵所需要的快乐生活。

我喜欢读经典,我不仅要把《论语》读完、读懂,还要读更多的经典来提高自己,将来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论语介绍作文35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①,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②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②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注] 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淇澳》。切磋琢磨,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 ②赐:子贡名。

⑴下列对选段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

B.孔子对子贡所说的贫穷能保持骨气,富贵能不骄横的人,持否定态度。

C.子贡的回答说明他悟到人要由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上升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理想境界像加工象牙和骨等材料要精益求精一样。

D.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贡能告诸往而知来者,做到举一反三,这体现了孔子启发诱导式的教育。

⑵结合①②选段,谈谈孔子对贫富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9.(6分)

⑴(3分)B(没有持否定态度)

⑵(3分)示例:孔子认为贫穷是人人厌恶的,贫者追求富贵无可厚非,但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而富者,不可因为拥有财富便目空一切,要努力当个富而好礼者。

【参考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论语介绍作文36

《论语》—一部孔子智慧的凝集,一颗中华传统美德的结晶。“宏若天宇,微若流水”这是我对这部书的概括。它就是一个会说话的老师,规范你一生的品德。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富有哲学的箴言,不但阐述了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是现代文明的需要。古人一向把弘毅看作男子应有的良行。而现在这种良行正一点点绝迹,许多人都急功近利,所以我们应当做一个刚毅之士。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歉言代表了孔夫子“活到老学到老”的治学思想,也是一种美德。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善若圣人的,这谁都知道,但可贵的是,应当学习他人身上的一些优良的品德,来更好地完善自己,改进自己,甚至超越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在求学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是自己的惰性、满足性和傲性。真正地每天检点自己得不到之处,又有谁能做到呢?这难道不是我们必需的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话强调一个真实性,人生在世,最紧要的是活个踏实,你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何必要故装声势呢?白天不做亏心事,黑夜不怕鬼敲门,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做了,又何必在意他人是怎么看的呢?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错,生活就像一面大镜子,你对它嘻嘻笑,它绝不会向你哭;相反,你对它嚎啕大哭,它也不会给你一丝笑意。生活最重要的是心态,我们*时就应当对事情看的开一些,养成乐观豁达的心理素养,不要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恼怒,如果真是那样,那我们不早被气死了吗?

啊!《论语》!你体内的道理说不尽、道不完,你就是一座知识的黄金宫殿。你宏若天宇,廖阔无垠;你细如流水,无孔不入,渗入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你就是一个会说话的严师!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你体内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

《论语》!我爱你!你内蕴的真理纯洁了我们的心灵。祖国!我爱你!你的智慧贯彻了我们的灵魂!!!

论语介绍作文37

每一样物品都拥有自己所神秘的一面,但是,论语之中所包含的神秘,是与其他东西所大不相同的。

说到论语,它仿佛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来到你的身边,阐述他所经历的世间万物。

他的言语是:“巧言令色鲜矣仁。”的提醒,是“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还是“三思而后行”的提示。都让我对他无比着迷。

初次结识论语是在四年级时,我无意中在论语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思是:子贡问孔子怎样才算君子,孔子说:“在说之前,先去实行,然后再按做了的去说。”我这才明白,嘴皮子上的逞强是根本没用的,只有凭借着自己的行动,才有足够的资格来证明且来展示自己。从那以后,我不仅先做后说,并且还做到了“三思而后行”。

从此,我爱上了论语,它既是与我亲密无间的伙伴,而且还是我的良师。

大电影《20xx》上映了,有些人沉浸在一片担心之中:如果20xx是真实的话,那我们又何去何从?我也是其中一个。一天到晚的心慌意乱。而当风顽皮的吹开了《论语》,我眼睛一瞥,见到了孔子说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己。”它为我解答了所有,它告诉了我:“去攻读和钻研邪说,那就有害了。”没错,现在科学那么发达,可是我却去一味的相信那一些无凭无据的邪说,是否有一些太愚蠢了呢?多谢了!论语,你又让我认清了一切。

论语是一位老师,他所给予我们的不是如课堂上的智慧,也不是那满嘴空话的大道理,而是在人生的舞台上,如何证明自我的“金玉良言”。总之论语的神秘是要你自己去品味和发掘的,加油吧!

论语介绍作文38

我从小就爱读书,尤其喜欢看漫画书和经典古诗文。因为漫画书有各式各样的插图,配上精彩的文字,通俗易懂;而古诗文的词句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认识了很多朝代的大文学家。

今年暑假,我读了《经典诵读国学课本2》,里面有诗歌和《论语》选读,比如《别董大》、《望庐山瀑布》、《枫桥夜泊》、《弟子入则孝》、《知之为知之》等。这些古诗文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更教会了我做人做事和学习的许多道理,其中《温故而知新》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古代大思想家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我觉得,孔子说的实在是太对了。记得那是二年级下学期的一次语文单元考试前,妈妈叫我认真地复习一下,我因为平时生字注音都全对,就骄傲地认为不需要再复习,结果第二天考试,我的一个生字注音就错了,被扣了2分,真是太可惜了。

这不就是没有做到“温故而知新”而吃了大亏吗?我还读过宋朝的大学者苏轼读书能“过目成诵”的故事,也是和他勤学苦练,坚持“温故而知新”分不开的。

学习贵在坚持。我以后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一直学习新的知识,但是仍旧要温习之前学过的内容,不断地积累知识,这样才能把知识掌握的更扎实。

论语介绍作文39

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儒家的创始人之一,他所坚持的儒家不仅仅在春秋战国时期广为流传,孔子的言行更是被其弟子们编成一部书,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流传至今。

记得多年前,我曾经读过《论语》,那时只是作为消遣而已。

现在,我又重新拾起了《论语》,以全新的心态细细品读,把自己的心贴进去里面感受孔子的思想。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明白了并不是只是在学校里做教育工作的人才能被称为老师,在家,在社会上,甚至于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清洁工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不能够瞧不起别人,一座宏伟的大桥只要缺少根小小的钉子就能让它崩塌。而学习也是要有选择性的,必须选择别人身上的良好品质加以学习。别人身上的缺点,假如自己也有就应该要改正。

孔子教学不分贵贱,广纳学生,从而打破了古时候只有官侯权贵的富家子弟才能够学习的权利。把思想传给广大人民,为那些有广大的报复的贫苦青年找到出路。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他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教育。孔子也有着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也曾经想要为国家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是在当时战乱频繁的年代他的学说并不能满足国君的需要。因此也就没有什么作为,只能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儒家思想。

读了《论语》后,我明白了:只有拥有博大的心胸才能受人尊重。

论语介绍作文40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贪图舒适,工作勤劳而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从而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学好了。我读了这段论语,懂得了我们做事不要太在意客观条件,而要看重自己的努力。接下来,我就来说说发生在我身上的两件小事。

记得有一次,我在写作业。那项作业本来是用铅笔做的,可是

推荐阅读:

禁鞭倡议书作文400字(优选18篇)

校园风貌作文400字(必备31篇)

与照相机同行这样作文(热门54篇)

废张利用的作文(必备38篇)

烦人的大课间作文(推荐87篇)

音响世界大自然作文700字(合集73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