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陈嘉庚扫墓作文1
1.早期活动
陈嘉庚虽身处南洋,但一直心系中国,积极支持中国国内的革命活动。他结识了^v^,在19加入同盟会并积极支持^v^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陈嘉庚担任福建“保安会”会长,筹款支援福建,稳定了当地局势。
陈嘉庚对于文化事业,也是积极支持。他支援了范长江、夏衍等人主办的“国际新闻社”和《华商报》等,还汇款支持邹韬奋复办《大众生活》周刊。
1928年中国济南惨案发生后,南洋华侨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声援运动,陈嘉庚担任“山东惨祸筹赈会”主席,积极筹款救济难民,还发起^v^运动。
2.坚决抗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在新加坡成立,陈嘉庚被推选为主席。他自己带头捐款,还组织各类活动。近1939年一年,南洋华侨就向祖国汇款亿多元,从卢沟桥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4年半期间,共计捐款约15亿元,极大地支援了中国国内的抗日力量。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后,我国对外交通濒于瘫痪。新修建的滇缅公路成为最主要的军运大动脑。不但需要大批军运汽车,而且急需大批熟练的司机和汽车修理工。^v^^v^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总经理处商请陈嘉庚先生在南洋代招募司机和修理工(通称“南侨机工”或“华侨机工”)。陈嘉庚领导的南侨总会遂于1939年2月迅速发出《征募汽车修机、驶机人员回国服务》的第六号通告。陈嘉庚一方面号召华侨捐款捐物,购买大量汽车和军需物品,另一方面还亲自到南洋各埠演说动员,广大华侨青年热烈响应、纷纷报名参加。白清泉等在新加坡首先报名,当即批准30名;廖国雄、赖玉光等在巴株、巴峇带头报名,当即批准50名。同年2月18日,首批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成员80名在新加坡集中出发,南侨总会举行盛大欢送会。陈嘉庚勉励大家:“你们是代表千万华侨回国服务的,一定要坚持到底”。新加坡报纸出版欢送专刊,把首批回国机工赞颂为“八十先锋队”。
3.反对^v^
陈嘉庚坚持抗日到底,针对汪精卫等人的妥协方案,在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上提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v^”的著名提案。电文提案经5次删改,原意被歪曲,锋芒被砍掉,尽管如此,仍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振奋了全国人民和广大海外侨胞的人心,对于当时重庆的主战派亦起着很大的鼓舞作用。
(按:上述“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v^”是盛传的十一字之提案,和事实有出入。提案原文不止11字,而是三条、100多字。汪精卫一伙删去其第二、三条提案,对第一条则几经修改,想模糊提案的针对性,删改为“公务员不得谈和平案”。后经大会成员激烈讨论,认为9个字的修改案含糊不清,不伦不类,形同儿戏,表示反对。最终定下的则是19个字,即“在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公务员不得言和案”,成为国民参政会正式文献记录在案,在1938年11月2日重庆《中央日报》上公诸于众。由于这是陈嘉庚提出的震动中外的坚决反对^v^^v^、妥协分子投降^v^的著名提案,因此特摘录原文如下:
陈嘉庚反对汪精卫投降^v^的著名提案
议长、秘书(长)公鉴:
东电悉。庚因事未能赴会,甚歉。
兹有提案二宗,乞代征求参政员足数同意并提请公决。
一、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凡公务员对任何人谈和平条件,概以^v^^v^论。
二、大中学校、在^v^期间,禁放暑假。
三、长衣马褂限期废除,以振我民族雄武精神。
陈嘉庚 叩首(10月26日)
4.访问延安
1940年3月,陈嘉庚率领南侨总会组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慰劳抗日前线的将士与后方的军民,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从1927年到1940年回重庆之前,他是坚决的“拥蒋派”,称“蒋委员长乃中国国内外四万万七千万同胞共同拥戴之唯一领袖”,“蒋委员长的意志,即中国全国国民的意志”。^v^义捐款项悉数汇交^v^行政院。访问重庆与延安之后,他了解了中国^v^的真相,分清了是非,思想认识产生了飞跃,断定“^v^必胜,^v^必败”。
陈嘉庚访问延安是他政治生活的一个里程碑。他说,这次来延安慰问不容易,^v^造谣言破坏^v^的名声,处处设障碍阻挠我们到延安。^v^捧他、拉拢他,并干扰他和中国^v^领导人接触。陈嘉庚为了弄清国共摩擦的真相,劝说国共两党团结^v^,于1940年5月31日抵达延安。他原定在延安停留三天,恰巧因随行的李铁民车祸住院,这样陈嘉庚在延安多住了四天, 6月8日清晨,离开延安东行,前往山西战区慰问考察。
“陈嘉庚当时访问延安是需要一定的胆略的。当时延安临近前方,经常受到空袭。延安城已被日机炸平,新建的窖洞也有被炸塌的,空袭警报的枪声不时破空而起。就在陈嘉庚先生访问延安之前的4、5月份,^v^将军刚率领三五九旅粉碎了日寇对晋西北河防的六路进攻,山西全境的八路军配合晋西北战场,大破日军,歼敌5万余名。在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的战备大演习刚刚结束,留延安的200多名华侨青年,也在各自的学校、机关参加了演习,随时准备行军打仗。”
在访问延安期间,陈嘉庚先生参加了四次群众性集会,同^v^、^v^和其他党政领导人多次会晤,深入交谈;参观了中国女子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市容和安塞钢铁厂、印刷厂;与财政、公安、司法负责人谈话;广泛接触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校友;并同延安各界人士和归国华侨青年进行了多次接触和座谈;出席延安各界的欢迎会和欢送会。
陈嘉庚这次访问延安,经过实地考察,亲眼看到边区军民一致,官兵一致,认为这是“克敌制胜之本”。反观^v^“大后方”官员腐败,坐待外援,民众疾苦无人过问,军事节节失利。对比之下,感到中国^v^深知民心侨心,^v^无视民心侨心。陈嘉庚说,这次访问延安最感满意的是,真正看到^v^坚持国共团结、坚持^v^到底,立场坚定,态度诚恳;对边区各界艰苦奋斗的精神尤为感动。通过这次访问坚定了他对^v^胜利的信心。他心中的“疑团”也解开了,破坏^v^、投降^v^、贪污、祸国殃民的是^v^,真正抗日救国、维护团结统一、廉洁奉公的是中国^v^,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内战时期活动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后,陈嘉庚反对美国援助^v^,以南侨总会主席名义致电美国总统和国会表示抗议。并且抵制^v^召开的国民大会,指出^v^“一夫独裁,遂不惜媚外^v^以巩固地位,消灭异己,较之石敬瑭、秦桧、吴三桂、汪精卫诸贼,有过而无不及。”1947年,又组织“新加坡华侨各界促进祖国和平民主联合会”(简称“民联社”),积极声援^v^关于制止内战的斗争。
1940年^v^对陈嘉庚描绘未来的国家:一没贪官污吏;二没土豪劣绅;三没赌博;四没^v^;五没小老婆;六没叫化子;七没结党营私之徒;八没萎靡不振之气;九没人吃摩擦饭;十没人发国难财。
5.晚年活动
1949年5月,陈嘉庚应^v^的邀请,回国参加中国人民^v^筹备会议,当年9月,以华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中国人民^v^。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了^v^开国大典。
此后,陈嘉庚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v^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第一届^v^会委员,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病逝于北京,享年87岁。后安葬于福建集美鳌园。
春游陈嘉庚扫墓作文2
陈嘉庚从小就是妈妈的好帮手,帮妈妈拾螺、抓虾、捉蟹……想想我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来没有帮奶奶爷爷煮过饭,洗过袜子,还吵着要名牌的运动鞋穿,从来不自己洗鞋洗脚,脚臭连天!
陈嘉庚从小就爱听郑成功故事,从小就看到她的妈妈为了平息争斗,献出自己所有的积蓄。使我知道什么事情都有从小开始,只有从小就有了一颗爱国的心,奉献的心,长大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我佩服陈嘉庚的眼光,他在办罐头厂时,已经知道会竞争不过欧美,他在办中国航运时,就知道为货轮保险,他在地产最便宜的时候购下了500 英亩土地,花费1800 元买下18 万粒橡胶的种子,这18 万颗的橡胶树成为他以后的财富的主要来源之一。
我更尊敬的他的为人,他有了钱后不是追求享受,而是把所有的不动产投在了一所所的学校上去,创办的厦门大学成为了南方着名的大学,为中国输送出了航运、渔业、船舶、海事方面的人才。
陈嘉庚的父亲和我的爸爸一样,长期在外面办企业,当他对着海螺喊爸爸时,他妈妈会对他说:“爸爸很辛苦,别打扰他了! ”当我想爸爸的时候,爷爷会对我说:“你替爸爸祷告吧,他在外面工作的很苦。”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像陈嘉庚一样的接过爸爸的担子,我要学陈嘉庚一样把厂办好,要像陈嘉庚一样地为祖国多做贡献。
春游陈嘉庚扫墓作文3
“陈嘉庚是我国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课文一开头便写了这句话。当看到这句话时,我开始对陈嘉庚爷爷的好奇已变为了敬佩。
紧接着,我又读到一句“但是,远在异乡的他,却时时想念着自己的故乡-----福建省同安县集美镇。”这句话写出了陈嘉庚爷爷对故乡的思念,虽然他身在异乡,却时刻挂念着自己的家乡。而当他知道镇里的孩子念不成书,上不成学时,他的心里又在着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当我读到下面时,不禁被这位爱国领袖震憾了,陈嘉庚爷爷不停地打拼挣钱,寄钱给家乡,自己却吃穿俭用。在家乡他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水产学校、航海学校、农业学校、商科学校等多所学校。19的时候,他又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陈嘉庚爷爷的这个伟大举动,不知为祖国培育了多少栋梁之材。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使我牢记:“要想让祖国立足世界,不受外国欺侮,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充分表达了陈嘉庚爷爷的爱国之情。
读完这篇课文,我对陈嘉庚爷爷有了深深地敬佩之情,他在异乡打拼时还时刻挂念着自己的故乡。回家后,还处处想办法弥补家乡贫困的不足。哪怕把他所有的积蓄用光,自己俭吃俭穿,他也要让孩子们读成书,上成学。陈嘉庚爷爷的努力,全都是为祖国做贡献,为故乡做贡献,让孩子们上成学,让故乡更美好,让祖国更富强!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前辈对我们的希望,做一个热爱祖国的好学生。
春游陈嘉庚扫墓作文4
1.早期活动
陈嘉庚虽身处南洋,但一直心系中国,积极支持中国国内的革命活动。他结识了^v^,在19加入同盟会并积极支持^v^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陈嘉庚担任福建“保安会”会长,筹款支援福建,稳定了当地局势。
陈嘉庚对于文化事业,也是积极支持。他支援了范长江、夏衍等人主办的“国际新闻社”和《华商报》等,还汇款支持邹韬奋复办《大众生活》周刊。
1928年中国济南惨案发生后,南洋华侨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声援运动,陈嘉庚担任“山东惨祸筹赈会”主席,积极筹款救济难民,还发起^v^运动。
2.坚决抗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在新加坡成立,陈嘉庚被推选为主席。他自己带头捐款,还组织各类活动。近1939年一年,南洋华侨就向祖国汇款亿多元,从卢沟桥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4年半期间,共计捐款约15亿元,极大地支援了中国国内的抗日力量。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后,我国对外交通濒于瘫痪。新修建的滇缅公路成为最主要的军运大动脑。不但需要大批军运汽车,而且急需大批熟练的司机和汽车修理工。^v^^v^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总经理处商请陈嘉庚先生在南洋代招募司机和修理工(通称“南侨机工”或“华侨机工”)。陈嘉庚领导的南侨总会遂于1939年2月迅速发出《征募汽车修机、驶机人员回国服务》的第六号通告。陈嘉庚一方面号召华侨捐款捐物,购买大量汽车和军需物品,另一方面还亲自到南洋各埠演说动员,广大华侨青年热烈响应、纷纷报名参加。白清泉等在新加坡首先报名,当即批准30名;廖国雄、赖玉光等在巴株、巴峇带头报名,当即批准50名。同年2月18日,首批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成员80名在新加坡集中出发,南侨总会举行盛大欢送会。陈嘉庚勉励大家:“你们是代表千万华侨回国服务的,一定要坚持到底”。新加坡报纸出版欢送专刊,把首批回国机工赞颂为“八十先锋队”。
3.反对^v^
陈嘉庚坚持抗日到底,针对汪精卫等人的妥协方案,在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上提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v^”的著名提案。电文提案经5次删改,原意被歪曲,锋芒被砍掉,尽管如此,仍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振奋了全国人民和广大海外侨胞的人心,对于当时重庆的主战派亦起着很大的鼓舞作用。
(按:上述“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v^”是盛传的十一字之提案,和事实有出入。提案原文不止11字,而是三条、100多字。汪精卫一伙删去其第二、三条提案,对第一条则几经修改,想模糊提案的针对性,删改为“公务员不得谈和平案”。后经大会成员激烈讨论,认为9个字的修改案含糊不清,不伦不类,形同儿戏,表示反对。最终定下的则是19个字,即“在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公务员不得言和案”,成为国民参政会正式文献记录在案,在1938年11月2日重庆《中央日报》上公诸于众。由于这是陈嘉庚提出的震动中外的坚决反对^v^^v^、妥协分子投降^v^的著名提案,因此特摘录原文如下:
陈嘉庚反对汪精卫投降^v^的著名提案
议长、秘书(长)公鉴:
东电悉。庚因事未能赴会,甚歉。
兹有提案二宗,乞代征求参政员足数同意并提请公决。
一、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凡公务员对任何人谈和平条件,概以^v^^v^论。
二、大中学校、在^v^期间,禁放暑假。
三、长衣马褂限期废除,以振我民族雄武精神。
4.访问延安
1940年3月,陈嘉庚率领南侨总会组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慰劳抗日前线的将士与后方的军民,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从1927年到1940年回重庆之前,他是坚决的“拥蒋派”,称“蒋委员长乃中国国内外四万万七千万同胞共同拥戴之唯一领袖”,“蒋委员长的意志,即中国全国国民的意志”。^v^义捐款项悉数汇交^v^行政院。访问重庆与延安之后,他了解了中国^v^的真相,分清了是非,思想认识产生了飞跃,断定“^v^必胜,^v^必败”。
陈嘉庚访问延安是他政治生活的一个里程碑。他说,这次来延安慰问不容易,^v^造谣言破坏^v^的名声,处处设障碍阻挠我们到延安。^v^捧他、拉拢他,并干扰他和中国^v^领导人接触。陈嘉庚为了弄清国共摩擦的真相,劝说国共两党团结^v^,于1940年5月31日抵达延安。他原定在延安停留三天,恰巧因随行的李铁民车祸住院,这样陈嘉庚在延安多住了四天, 6月8日清晨,离开延安东行,前往山西战区慰问考察。
“陈嘉庚当时访问延安是需要一定的胆略的。当时延安临近前方,经常受到空袭。延安城已被日机炸平,新建的窖洞也有被炸塌的,空袭警报的枪声不时破空而起。就在陈嘉庚先生访问延安之前的4、5月份,^v^将军刚率领三五九旅粉碎了日寇对晋西北河防的六路进攻,山西全境的八路军配合晋西北战场,大破日军,歼敌5万余名。在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的战备大演习刚刚结束,留延安的200多名华侨青年,也在各自的学校、机关参加了演习,随时准备行军打仗。”
在访问延安期间,陈嘉庚先生参加了四次群众性集会,同^v^、^v^和其他党政领导人多次会晤,深入交谈;参观了中国女子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市容和安塞钢铁厂、印刷厂;与财政、公安、司法负责人谈话;广泛接触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校友;并同延安各界人士和归国华侨青年进行了多次接触和座谈;出席延安各界的欢迎会和欢送会。
陈嘉庚这次访问延安,经过实地考察,亲眼看到边区军民一致,官兵一致,认为这是“克敌制胜之本”。反观^v^“大后方”官员腐败,坐待外援,民众疾苦无人过问,军事节节失利。对比之下,感到中国^v^深知民心侨心,^v^无视民心侨心。陈嘉庚说,这次访问延安最感满意的是,真正看到^v^坚持国共团结、坚持^v^到底,立场坚定,态度诚恳;对边区各界艰苦奋斗的精神尤为感动。通过这次访问坚定了他对^v^胜利的信心。他心中的“疑团”也解开了,破坏^v^、投降^v^、祸国殃民的是^v^,真正抗日救国、维护团结统一、廉洁奉公的是中国^v^,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内战时期活动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后,陈嘉庚反对美国援助^v^,以南侨总会主席名义致电美国总统和国会表示抗议。并且抵制^v^召开的国民大会,指出^v^“一夫独裁,遂不惜媚外^v^以巩固地位,消灭异己,较之石敬瑭、秦桧、吴三桂、汪精卫诸贼,有过而无不及。”1947年,又组织“新加坡华侨各界促进祖国和平民主联合会”(简称“民联社”),积极声援^v^关于制止内战的斗争。
1940年^v^对陈嘉庚描绘未来的国家:一没贪官污吏;二没土豪劣绅;三没赌博;四没^v^;五没小老婆;六没叫化子;七没结党营私之徒;八没萎靡不振之气;九没人吃摩擦饭;十没人发国难财。
5.晚年活动
1949年5月,陈嘉庚应^v^的邀请,回国参加中国人民^v^筹备会议,当年9月,以华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中国人民^v^。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了^v^开国大典。
此后,陈嘉庚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v^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第一届^v^会委员,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病逝于北京,享年87岁。后安葬于福建集美鳌园。
春游陈嘉庚扫墓作文5
今天,我津津有味地读完了《陈嘉庚的故事》,深有感触。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陈嘉庚年轻时跟着父亲到国外做生意,生意越做越大,陈嘉庚便开始资助办学,在资金周转困难时,他宁可停掉自己的企业,甚至卖掉别墅,也要按时资助办学。陈嘉庚先生傾资办学,硕果累累,为祖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陈嘉庚就是这样热爱祖国。
其实,像陈嘉庚先生这样热爱祖国的人还有许许多多,如,精忠报国的岳飞,抗击倭寇的戚继光,七下西洋的郑和,把鬼子带进八路军包围圈的王二小……
林则徐为了不让^v^流入中国,残害中国人,就顶着莫大的压力向皇帝请求销毁^v^。你可知道,当时的英国人的势力有多么强大,林则徐冒着多大的风险,为了祖国,为了同胞,毅然收缴了洋人的^v^。销毁^v^的那天,围观的群众数不胜数。官兵们把^v^倒进了一个大池里,人们见了无不拍手叫好。
我也应该向陈嘉庚学习,好好学习,争取优异成绩,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春游陈嘉庚扫墓作文6
星期五,我们六年级参观了陈嘉庚先生的故居。
首先,我们来到了遗物室,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陈嘉庚先生的鞋子,我惊呆了,这是一个富翁所穿的鞋子吗?那鞋子的款式非常的普通,不仅如此,鞋子的面有好几条划痕,而且皮都翘了起来,还打了补丁,十分难看。一个富翁,怎么会穿如此破的鞋子?在想想平时的我们,鞋子的款式五花八门,有很多人穿的都是名牌,而且根本不可能穿到鞋子的皮都翘起来了还在穿。我们恐怕没有陈嘉庚先生那样富有,可穿鞋子却比他还要浪费,实在很不应该。此时,我突然对陈嘉庚先生的勤俭肃然起敬。
接着,我们又来到他的餐厅,我又一次愣住了。他餐厅的桌子是普通的圆木头桌,椅子也是,而且桌子和椅子有些褪*。如果不告诉我是陈嘉庚先生的餐厅,我可能会以为那时普通人家的。奇怪,陈嘉庚先生那么有钱,餐厅怎么会是这样呢?
这时我突然想起他曾说过的一句话:“我的钱是取之于社会,所以也要用之于社会。”陈嘉庚先生对一生社会奉献了不少,据资料介绍,他钱财虽多,自奉甚俭,多用于办学,先后在家乡集美办有男子小学、女子小学、男子师范学校、男子中学、水产航海学校、商业学校等。合称集美学校,又独资创办了厦门大学。他为改变家乡教育贫困落后的面貌付出了不少心血。他自己不但不挥霍钱财,还很节省,他尽量不买衣服,他随身带着针线包,哪件衣服破了就脱下来自己补,从不麻烦人。他一生累计为文化教育事业捐款**亿元,临终又把银行存款300多万元捐献,未给子孙留一分钱。
陈嘉庚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对自己小气,对社会却很大方。他拿钱出来建学校,却导致了企业经营失败,他一点都不抱怨。可儿子多用了10银元,他却气得不得了。甚至可以说,他只为社会考虑,却很少为自己考虑。
我们应该向陈嘉庚先生学习,要多为社会考虑,多为他人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