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科学方案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8-21 14:35:4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幼儿园教育活动科学方案(精选12篇)

幼儿园教育活动科学方案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科学方案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幼儿园教育活动科学方案(精选12篇)】,供你选择借鉴。

幼儿园教育活动科学方案篇1

活动名称:动物睡觉

活动目标:

1、探索动物睡觉的秘密,并大胆尝试用动作表现不同动物的睡觉方式。

2、知道人睡觉的卫生常识,懂得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和家长收集有关动物睡觉的图片并和幼儿一起了解各种动物的名称。

2、《动物睡觉》课件。

3、游戏音乐。

4、幼儿午睡照片。

活动过程:

一、 图片导入,情境激趣。

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真好,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都出来玩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好不好?小朋友们看,都有哪些动物?

可是小动物们都玩累了,想睡觉了。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吗?

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睡眠方式?

老师这儿还有许多可爱有趣的动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是怎样睡觉的。

二、观看课件感知不同动物的睡姿,探索交流。

逐一出示动物主画面。

第一张:这是谁?是怎样睡觉的?

第二张:它是谁?是怎样睡觉的?

第三张:这是谁?是怎样睡觉的?

第四张:依次类推。

归纳总结:

哦,原来啊,动物都有自己的睡觉方式,因为它们要适应生活的环境,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

三、游戏活动巩固知识。

刚才小朋友了解了动物睡觉,现在咱们也来学一学小动物睡觉吧。

1、看谁学得像。

教师任意说出一种动物名称,请幼儿做出相应动物的睡姿。

2、游戏《睡觉了》。

游戏规则:听音乐,音乐一停,幼儿马上做睡觉的动作模仿动物睡觉的情景,不能动。

小动物为什么要睡觉?不睡觉行不行?

四、观看睡觉图片,结合生活经验。

1、小朋友要不要睡觉?

2、观看本班幼儿午睡图片。

3、图片中小朋友午睡做得对吗?为什么?

“睡觉时挖鼻孔、含着手指头、用被子蒙着头、趴着睡是不讲卫生、不安全的。趴着睡觉会不舒服,会打呼噜。”

4、出示正确睡姿的图片。

正确的睡姿应该是向右侧卧,头枕枕头,小手放好,腿微蜷……

5、别人睡觉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午睡时实在睡不着,也应该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午睡。

你们年龄小,每天需要睡眠的时间很多,只靠晚上的睡眠时间是不够的,所以中午要再睡一会儿,这样大脑才能休息好,小朋友就会少生病,身体更健康。

活动延伸:

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模仿动物睡觉的动作,比比看谁学得像。

活动反思:

通过学习动物睡觉的姿势,小朋友们的表现欲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我发现给孩子们布置课前准备任务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更加顺畅。

幼儿园教育活动科学方案篇2

一、设计意图

花生对幼儿来说是十分熟悉的,它通常是我们自然角中的常客。有时,“馋嘴”的孩子会忍不住偷偷地剥开它。同时,《纲要》中也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中班科学《花生》酝酿而成,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拓展延伸”的过程,帮助幼儿从外到里的认识花生,鼓励幼儿自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

二、活动目标

1、观察花生的主要特征,感知花生壳内花生米数量的异同。

2、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花生米的数量,检验自己的猜想。

三、活动准备

1、带壳生花生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附)

2、小碟子、小篮子每桌一个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初步感知花生的主要特征。

1、小朋友看,在你们桌子上有什么呀?这些花生是怎么样的呢?

2、那现在请你们用小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我们一起来摸摸,看看上面有什么呀?

原来花生壳上有许多小洞洞,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

3、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你们的花生有什么不同?

(评析:活动开始,调动幼儿的触觉和视觉神经参与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花生的形状、颜色等基本特征,并通过与旁边小朋友花生的对比,了解花生有长短、大小的异同,让幼儿对花生有一个初浅的认知。)

(二)记录花生壳中花生米的数量,检验自己的猜测

1、猜测活动

1) 那花生壳里面是什么呢?猜一猜,你拿的花生里面有多少颗花生米?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 请你们把猜的记录在这张表上吧,应该记录在哪个格子里呢?

3) 幼儿记录自己猜测的结果。

4) 你猜了几颗?你是怎么记录的?

2、验证活动

1) 那怎样知道自己猜的对不对呢?

2) 你来说说怎么剥? (幼儿说到的动作,教师学一学)

3) 小朋友刚才说的方法都很不错,可以捏、拧……那就用你们的方法去试一试吧,看看到底有几颗花生米,并把它记录下来。

4) 幼儿记录数到的花生米的数量。

(评析: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请幼儿先后进行两次记录。教师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让他们自由猜测花生壳内花生米的数量,但相信有经验的幼儿便会发现花生壳上凸起的地方能帮助我们进行猜测,无意中幼儿自己解决了困难,这时再引导全班幼儿用此方法有目的有根据的进行猜测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猜测结果。随后再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剥开花生,验证猜测的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三)幼儿展示、介绍自己的记录

1、你们猜的和数到的花生米一样多吗? 这样吧,请你们把记录表给旁边的小朋友看看。

2、谁是不一样多的?

猜了几颗?数到的是几颗?那你问什么要猜_颗呢?

3、师幼共同小结:你们都知道,猜的和剥出来数到的有的是“一样多的”,可有的是“不一样多的”,但是只有剥开来数到的才是最准确的哦。

(四)拓展经验

1、那花生米有什么用呢?

2、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知道的还真不少,花生米不但用处多,而且营养还很丰富,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长生果。

(评析: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说说花生米的用处,不但再次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最后再此基础上让幼儿了解花生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长生果。)

五、反思

幼儿园教育活动科学方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肥皂。

2、体验吹泡泡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提供形状、颜色、气味不同的肥皂;装有水的脸盆。

2、一次性杯子、吸管、硬卡片。

3、《吹泡泡》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吹泡泡导入(出示一杯无色的水)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什么颜色的?请你猜猜看,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吹泡泡(幼儿讨论回答)

2、师:那你们再猜猜看老师究竟放了什么神奇的东西在里面,它才能吹出这么漂亮的泡泡?

二、观察肥皂

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桌上有好多的肥皂,请你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然后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肥皂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圆的、方的)、他们的颜色也很多(红的、黄的……五颜六色的)、味道也不一样。

3、大家一起来洗手(发现肥皂的用途)

1)师:现在请你们用肥皂来洗手,洗完之后请你告诉我,你的手有什么变化,脸盆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2)师:肥皂还有什么用处呢?

三、制作泡泡水

师: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材料来制作泡泡,好吗?

1、教师示范制作,强调要求。

2、幼儿探索操作。

教师及时观察孩子们的制作情况,并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

四、结束活动——吹泡泡

(播放背景音乐)我们一起去草地上吹泡泡吧。

幼儿园教育活动科学方案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食物加工的过程,知道鸡蛋是有营养的,吃鸡蛋对身体有帮助。

2.乐意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生鸡蛋,电暖锅、棉花糖、巧克力、鸡蛋饼干等食品。

活动过程:

1、出示鸡蛋

让幼儿预测鸡蛋剥去壳以后是什么样子的?

打开鸡蛋,看看鸡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2、共同讨论

什么时候鸡蛋才会变成我们平时吃的样子?

3、师生一起煮鸡蛋,分享煮熟的鸡蛋,自己动手剥鸡蛋,选择自己爱吃的调料。

4、出示几种食品,请幼儿帮助辨别哪种食品中有鸡蛋的成分。

5、表现表达,生活中的各种蛋制品。

6、延伸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科学方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探索、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征。

2、尝试制作水泥沙,初步了解沙子的功用。

3、喜欢科学探索活动,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盆沙子,人手两个杯子、搅拌棒,沙画图片、水泥、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沙、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沙)这是什么?你以前见过吗?请你去轻轻地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玩一玩这些沙长的什么样?(幼儿操作)

教师通过幼儿的回答小结:沙子是细细的、一粒一粒的,摸在手里软软的……

二、进一步探索沙子的特征

刚才,有的小朋友说沙子会流的,请你来演示给小朋友看看(一个幼儿操作)教师操作:原来沙子会流动的,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也会想沙子一样流动的?(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述)

我们以前做过糖和盐的小实验,还记得糖和盐放在水里会怎样吗?如果沙子放了水会不会溶解呢?(幼儿猜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三、了解沙子的功用

小朋友,你们知道沙子有什么用吗?(可以玩、画画(出示沙画)

出示水泥沙,这是什么?(幼儿猜测)老师告诉你们这是用沙子做的,请你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沙子是软软的,而这个确实硬硬的。原来软软的沙加了水泥和水,太阳一晒就会变成硬硬的水泥沙,沙子是造房子必不可少的材料。

小猪想要请我们小朋友为他做一间坚硬、牢固的房子,你们想帮他吗?(交代方法、要求)

活动延伸:

你们的水泥沙做好了吗?现在把他放到太阳下晒一晒,就会变的坚硬,可以给小猪造房子了。

幼儿园教育活动科学方案篇6

【活动目标】

1、喜欢探索和动手操作。

2、在游戏中获得关于影子现象产生和变化的感性经验。

【活动准备】

1、白色幕布、提线木偶、灯、音乐课件。

2、小玩具、手电筒若干个。

3、和幼儿一起做定位测量记录(量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在早、中、傍晚的长短和方向)。

【活动过程】

一、游戏活动:大家一起来跳舞。

1、引起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教师操纵提线木偶在有灯光的白色幕布后面表演,幼儿观看木偶的影子跳舞。

2、幼儿分批尝试,观察自己和小朋友的影子,体验有影子的乐趣。

二、观察活动:为什么有影子?

1、小朋友站在幕布后,把灯关掉,看看幕布上有没有影子?为什么影子不见了?

2、把灯打开,看看幕布上有没有影子?想一想、说一说怎样幕布上才能有影子?

3、小结:物体挡住了光就有影子。老师刚才就是利用影子表演了木偶跳舞。

三、实验活动:影子会变吗?

幼儿操作实验:每个幼儿拿一把手电筒和一个小玩具,玩找影子的游戏。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位置不同时,影子有没有变化,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讨论活动:有趣的影子。

1、讲一讲:刚才发现了什么?

2、想一想:早上和傍晚人的`影子是怎样的?为什么?中午影子又是怎样的?为什么?什么时候的影子最长?什么时候的影子最短?

3、观看课件,小结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4、想一想,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什么影子?

【活动延伸】

与幼儿一起到室外玩踩影子和藏影子(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影子藏起来)的游戏。

幼儿园教育活动科学方案篇7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了解人体主要关节的名称,感知关节与人体活动的关系。

2、初步懂得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3、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各关节所在的位置。

活动难点:了解人体主要关节的名称及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活动方法:

1.通过游戏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发现关节,并认识各关节,知道关节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各关节所在的位置,巩固关节的名称。

2.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知道关节对人体活动和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并结合图片的演示,让幼儿懂得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沙包、毽子、皮球等运动器具,糖果,不同形状的标记

2、人体关节课件,保护关节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手指操

1、师:请小朋友先和老师一起做个手指操,活动活动我们的手,好吗?

(师幼一起做手指操)

2、师提问:刚才我们做手指操的时候,身体的哪个部位在动呢?(引出指关节)

3、出示指关节的图片,教师介绍,让幼儿认识关节

师:我们身体上骨骼与骨骼相连接的部位,我们叫它关节。关节在我们的身体里起着很大的作用,它能让我们做各种弯曲和伸直的动作。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它。

二、游戏:动起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发现关节)

1、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在游戏的时候,找出自己身上的关节,并在关节的位置上贴上喜欢的标记。

2、幼儿分组游戏,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幼儿在寻找关节的情况。(准备不同的运动器械:沙包、毽子、皮球)

3、游戏结束,师幼互动,找出不同的关节,教师加以小结,引导幼儿认识身体的各个关节(结合人体关节课件进行小结)

三、游戏:拍手歌(师幼一起做,巩固各关节的名称)

你拍一,我拍一,转转你的肩关节,

你拍二,我拍二,弯弯你的肘关节,

你拍三,我拍三,转转你的腕关节,

你拍四,我拍四,扭扭你的髋关节,

你拍五,我拍五,拍拍你的膝关节,

你拍六,我拍六,转转你的踝关节,

你拍七,我拍七,玩玩你的指关节。

四、感知关节与人体活动的关系,认识关节的重要性

1、实践活动:不弯曲手指关节,你能拿到老师手里的东西吗?(让幼儿尝试在老师的手里拿糖果,实在拿不到时就让幼儿两个人合作拿)

2、师提问:小朋友的指关节不弯曲就很难拿到糖果,想一想:“人为什么要有关节?没有关节我们会怎么样?”

3、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我们如果没有关节行动起来会很困难,有了关节活动起来很灵活方便,所以关节对人体活动和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要让关节受伤。关节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部位,我们要把它保护好。

五、看图片,使幼儿懂得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1、教师播放图片,请幼儿判断,哪些图片是保护关节的行为?(幼儿从图片中知道怎样保护关节)

2、关节能帮助我们做很多运动,我们要好好爱护,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的关节,避免受到伤害好吗?

六、延伸活动:

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一些幼儿生活和游戏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护的现象,引起幼儿对这些现象和活动的重视,一起收集自我保护的资料,帮助幼儿提升自我保护方面的经验,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幼儿园教育活动科学方案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探索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容易塑造的特性。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玩沙工具、水若干桶、纱布、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1、运用沙子宝宝的秘密这个话题引起幼儿活动的愿望。

师:我们今天要和沙子宝宝交朋友。沙子宝宝呀,最喜欢和知道它秘密的小朋友玩。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找一找沙子宝宝的秘密吧。

2、运用各种工具,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感官感知沙的特性。

(1)用纱布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水桶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3、组织幼儿积极讨论玩沙活动中的发现。

小结:所以我们小朋友在玩沙的时候不要把沙子拿来扔,避免沙子飞到眼睛里。

4、再次玩沙,引导幼儿用水把沙浇湿,观察沙子遇水后结块的变化。

往沙箱中倒入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的区别,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小结:沙子可以和水一起玩,那么我们小朋友也可以利用水和沙子一起做游戏。

5、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小组造型,体验干沙和湿沙的任意造型。

幼儿自由分组玩沙,教师适当引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共同完成作品。

6、评价幼儿的表现。

你们今天表现都很棒,都找到了沙子宝宝的秘密。沙子宝宝说下次还想和你们做游戏呢!

活动反思:

联系生活揭示科学知识的意义。要做到科学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相结合,不仅是学习课题来自生活,还应该引导幼儿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了科学知识可以为生活服务。这样做,可以拉近幼儿与科学的距离,使幼儿对科学产生一种亲切感。

幼儿园教育活动科学方案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多种色彩。

2、通过看图形推理颜色的方式,大胆尝试探索涂色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色彩的组成。

3、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激发幼儿对色彩认知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多种色彩。

活动难点:通过看图形推理颜色的方式,大胆尝试探索涂色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色彩的组成。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一份,调色盘人手一份,颜料若干(红、黄、蓝),城堡图一份。

教学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活动中,我为了让幼儿更形象、更直观的了解颜色的变化,我将在活动中采用观察法、讲解法、示范法、操作法的形式进行,使整个过程环环紧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中获得有关颜色变化的知识经验。本次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支持者和合作者,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使他们懂得遇到问题时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在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颜色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你们知道吗?红黄蓝三种颜色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三原色)

评析:导入比较自然,提问比较自然轻松,孩子没有压力。

(二)、活动过程

1、出示彩色城堡图,如果想进城堡必须打开城门。

今天,三个颜色宝宝想要去“彩色城”玩,可是,想要进去,必须要打开城门才行,怎么才能打开城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欢迎你们来彩色城,如果要打开这扇门,必须要6种颜色填满锁上的6个扇形才行。红娃娃说:“我有红颜色我先来”,“来看我的,我有黄颜色”,“还有我,我有蓝颜色”。

评析:以PPT课件的形式展示了“彩色城主人”与三位颜色宝宝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的交代了此次活动的目标:找到6种颜色填满锁上的6个扇形,幼儿对此十分感兴趣,必定会好好思考,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一些。

2、教师提问:

(1)现在有几种颜色啦?(3种)

(2)城门能打开吗?为什么呀?

(3)请你猜猜看,剩下的3个地方,有可能是什么颜色呢?

3、幼儿回答:绿色、粉色、紫色。

4、到底是什么颜色,我们来听听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好不好?(彩色城主人:“剩下的这3个地方,可不是随便什么颜色都能填的,一定要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相加后出现的颜色才行,小朋友们,快点帮帮颜色娃娃吧。”)

师: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每个小朋友的前面都有一个调色盘,桌子的中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根据彩色城主人的要求,你们一定要两种颜色的颜料调在一起才行。

(1)那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看,比如说黄色可以和什么颜色调在一起呢?它们会变出什么颜色呢?

(2)红色还可以跟什么颜色调在一起啊?

(3)那最后还有哪两种颜色没调在一起啊?

(4)那么我们等一会在操作的时候,每次取颜料时都要取的一样多,不然调出来的颜色会有偏差的,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好吗?那我们开始吧!

5、播放音乐,让幼儿进行调色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评析:教师不用太多的要求,可放开手脚让幼儿尽兴操作,使平时担小、不太爱动手的幼儿也全身心地投入到调色中去了,真正体现以幼儿为主的原则。

6、小结、讲解:

师:“哪个小朋友先来说一说,你选的是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后变出了什么颜色,好吗?”

(1)红+蓝=紫,你们的红色加蓝色也是这样的吗?那我们来问一问彩色城的主人,红色加上蓝色是不是紫色,好不好?

(彩色城主人:“红色加蓝色是紫色。”)

(2)红+黄=橙,你们的红色加黄色也是橙色吗?问彩色城的主人,红色加黄色也是橙色吗?

(彩色城主人:“红色加黄色是橙色。)

(3)谁来介绍一下最后两种颜色?黄+蓝=绿色,你们同意吗?

(彩色城主人:“黄色加蓝色是绿色。)

(4)当幼儿发现颜色量多或少,配出来的颜色也会尽然不同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的新发现,同时做进一步的规律总结。如:“红色+蓝色”,当蓝色配多时,会变成紫红色等。

评析:引导幼儿积极思考积极猜测,教师不作答,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寻求答案,既增强幼儿的探索意识,又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尝试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大胆,自由认真,对变出来的颜色发出感叹,原来两种颜色合在一起是那么奇妙,说变就变,幼儿又兴奋又惊奇。

7、介绍“三间色”。

师:太厉害了,我们三种颜色全都找到了,你们知道吗?橙色、绿色,还有紫色,这三种颜色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三间色”。原来,这些三原色(红黄蓝)两两相加后还可以变出绿橙紫这些三间色呢,真神奇呀!

8、现在,6种颜色全都找到了,那我们可以进去了吗?问问彩色城的主人。

(彩色城主人:“你们可真厉害,6种颜色全找齐了,请进来吧。”)

师:彩色城里好漂亮啊,今天,彩色城里大丰收了,里面收获了许许多多的蔬菜水果,我们分别来看下有什么?(西瓜、葡萄、橙子、黄瓜、茄子......)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绿色、橙色、紫色)

9、幼儿作画,并要求幼儿用三间色来画蔬菜水果。

(1)师:你刚刚调出的是什么颜色的?与你的颜色相对应的蔬菜水果有哪些呢?现在,就用你调出的颜色来画画它们,好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活动结束介绍,讲评。

师:“现在,请你们把画好的蔬菜水果送到彩色城里来吧,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谁画的最漂亮。”

(四)、活动延伸:了解其他颜色的变化。

师:“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结合在一起会变成绿、橙、紫的三间色,那么,其他颜色组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幼儿园教育活动科学方案篇10

活动目标

1.收集生活中的各种饮料并能大胆地介绍自己的“产品”。

2.尝试自制饮料并记录操作中饮料的量,知道适当的果汁才能冲出好喝的饮料。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饮料包装盒

2.果汁、小勺、纯净水、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1.介绍、交流

师:你带的什么饮料?什么味道?它是怎样制成的?

2.制作饮料

(1)讨论怎么制作饮料。

要求:可以先放水再加果汁,每加一勺尝尝味道,觉得什么时候味道最好,就把你加的量记录下来。

(2)尝试制作并记录。

3.共同分享

用吸管尝尝谁制作的饮料最成功,得出最好喝的饮料用了多少水加了多少勺果汁。

活动生成及建议

活动可以继续延伸到让幼儿自制果汁,尝试榨果汁,了解果汁不但可以泡制还可以鲜榨,鲜榨的更有营养。

幼儿园教育活动科学方案篇11

设计意图:

水的特性是一种物理知识,幼儿掌握物理知识依靠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因此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玩水的活动中充分感受水的特性,再此基础上再让幼儿带着问题边玩边思考,提高幼儿感受的有意性。激发幼儿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了解水的特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物的兴趣。

2、了解水的特性,知道要节约用水。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水的特性,知道节约用水的方法和重要性。

2、难点: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

三、活动准备:

1、材料:

各种玩水的容器。(塑料瓶子,盖子,勺子等)

2、环境创设:

来园或者自由活动时让幼儿玩水。

四、活动过程:

(1)自由玩水:为幼儿提供各种玩水的容器和会沉入水底的材料,如石头,弹珠铁块,让幼儿在来园或自由活动时玩水。

(2)玩玩想想:自由玩水后让幼儿带着问题在玩水。

问题:一直往瓶子里灌水会怎么样?水能不能抓住?水底的东西能看见吗?为什么?

(3) 教师小结水的特性:水的流动性。

2、通过小实验归纳理解水的特性。

(1)灌水比赛:两个幼儿各自往漏的杯子里灌水,然后说说水到那里去了?还从那里看到水是流动的?

(2)抓水比赛:让幼儿用抓水的办法往瓶子里灌水,然后讨论这种方法行不行?为什么?

(3)在透明的两个杯子里一个灌水一个灌豆浆,然后同时放入弹珠,数一数放了几个,理解水的透明性。

3.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水的各种用途。

(1)让幼儿说说水的用途,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2)让幼儿回家与父母讨论,水的用途,以及怎样节约用水。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用杯子装水然后放入冰箱后观察变化。

幼儿园教育活动科学方案篇12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天气冷暖情况,自己增减衣物。

2、了解让身体变暖和的方法,照顾自己。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热豆浆一杯。

2、手偶一个。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手偶表演引出活动。

1、幼儿观看老师进行的手偶表演:天凉了,一个小朋友对自己说:“到户外活动一会就会暖和的。”于是这个小朋友在户外跳绳,踢毽子,不一会感到有点热了,将外套脱下,拿出手帕擦擦汗。休息一会说:“赶快穿上衣服吧,当心受凉。”最后他开开心心的去好朋友家做客。

2、教师:刚才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到户外活动?感到热的时候他是怎样做的?感到凉的时候他是怎样做的?

二、天气变了,提醒幼儿要随时增减衣服。

1、教师: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深秋的天气和夏天比感觉有什么不同?

2、教师:我们感到冷,该怎么办?(让幼儿知道,天气冷了要多穿衣服,可以戴手套,围围巾等。)

3、教师:天气凉了我们还可以做什么让自己变暖和呢

三、请幼儿到户外活动后进教室谈谈感受。

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教师提出户外活动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教师:去户外户外活动有什么感觉?

3、教师:如果感觉热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请幼儿喝热豆浆,感受天气冷了喝豆浆也会变暖和。

教师:喝了热豆浆有什么感觉?

五、结合幼儿用书,总结热和冷时该怎么办。

1、教师:看第10页的图,操场上的小朋友在干吗?活动后身体有什么感觉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教师:感觉热了小朋友该怎么做的?

3、教师:看第11页的图,小朋友感觉怎么样了?可以怎样做就变暖和了。

师生共同总结:感觉冷和热时应该做防御和调节措施。

推荐阅读:

幼儿园亲子好活动方案

幼儿园游戏工作实施方案

幼儿园方案教学怎么写

幼儿园母亲节感动活动方案

学校经典征文活动方案范文

酒店个人营销方案范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