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立秋(合集13篇)

500字作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0-10 11:52:5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话题作文立秋1

在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时代,共同努力有效遏制疫情扩散,才能护佑各国共同的福祉,才能带来人类共同的安宁面对公共卫生危机,各国应当团结合作,共克时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社会日益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2月4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国际社会团结一致,对中国及其他可能受到疫情影响的国家表达强烈支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当天呼吁所有成员准确分享疫情相关信息,并连说3次“团结”,认为团结合作才能快速消除疫情。团结合作,首先要准确理解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含义。近年来,世卫组织曾多次宣布有关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种认定旨在动员更多国际资源应对疫情。同时,世卫组织通过发布临时建议,协调各国行动,避免有的国家采取不必要的过激措施。世卫组织认为,一些国家采取的贸易或旅行限制措施可能会增加恐惧感,对公共卫生几乎没有好处,将对有关国家采取限制措施的理由寻求澄清。国际社会应尊重世卫组织专业建议,致力于合作抗击疫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v^一直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了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很多举措远超出《国际卫生条例》要求,被世界卫生组织称赞为“设立了应对疫情暴发的新标杆”。根据媒体报道,20_年始于美国的甲型H1N1流感造成万人被感染,万人死亡,死亡率高达。此次在中方的不懈努力下,目前中国境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死亡率约,远低于以往其他疫情。2月1日起,治愈人数开始超过病死人数。根据世卫组织2月3日发布的疫情报告,全球除中国外共有153例确诊病例,不到中国境内病例的1%,并不构成“大流行”。中国所展示的,正是团结合作的力量。国际社会公认,正是由于中方的努力,才有效防止了疫情向其他国家蔓延。病毒感染没有国界,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正因为此,每当发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总能看到国际社会团结合作抗击疫情的感人场景。20_年非洲发生埃博拉疫情,国际社会紧急驰援,中国第一个派遣包机运送紧急救援物资,第一个派出医疗队赴当地抗击疫情,获得一致称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后,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以不同方式表达对中国抗击疫情的支持和帮助。国际友人道出“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的心声,无论是阿联酋迪拜塔等建筑点亮“中国红”,还是人口只有130万的赤道几内亚向^v^捐款200万美元,以及各国民众、企业积极捐赠、运送医疗防疫物资,都是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生动体现。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受病毒影响的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地的所有人,要知道世界和你们在一起。”世卫组织正在致力于推动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同舟共济。在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时代,共同努力有效遏制疫情扩散,才能护佑各国共同的福祉,才能带来人类共同的安宁。

话题作文立秋2

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了;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了。

到了七月七,天空总会开满斑斓的笑,每朵巧云都是一个斑斓的世界。奶奶说,七月七,是喜鹊上天河搭桥的日子。晚上,牛郎和织女就在鹊桥上相会。她说这是真的,年轻时,她曾在韭菜地偷听过牛郎织女的悄悄话!

最撩人的,是秋天的青纱帐:玉米忙着抽穗,水稻忙着授粉,大豆忙着结荚……它们飘动的时候,大地是一面旗帜!水乡的姑娘,用双手一拔,菱角儿忽东忽西,又鲜又嫩的。采菱曲唱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红红的灯笼椒和尖尖的羊角板同时上市了,甜而辣,莫非是生活的双胞胎?仔鸡也开始学着打鸣了,它们正期待着新的黎明……

话题作文立秋3

秋,或许没有春的百花盛开,鸟语花香;没有夏的绿树成荫,郁郁葱葱;也没有冬的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但秋,却拥有她的硕果累累与层林尽染,拥有只专属于她的那份独一无二的神韵。

爱秋,爱秋的风。秋天的风,带成成熟的果实的芳香,混着些稻谷的味,还夹杂着农民伯伯笑脸的甜蜜。微微启唇,一小缕淘气的秋风偷溜了进来,在口齿之间缠绕。那满口清凉的芬芳,扫起了之前那些莫名的哀伤,取而代之的,是万千朵争奇斗艳的鲜花。伸出手,秋风呼啸着从指间穿插而过,那残留的一丝清爽,从指间,蔓延到心头。

爱秋,爱秋的雨,秋天的雨,不似春天那般潮湿,不似夏天般猛烈,更不似冬天那般刺骨。秋天的雨,是凉爽的,是缠绵的。秋雨,冲刷走了最后一丝残留的炎热,使人感到无比舒适。呵,秋雨可是位霸道的主儿,怎能容许自己的舞台有别的家伙掺合呢?夏,可不许留在她的地盘!当夏终于无奈投降时,那些宅了整个夏天的人们欢喜雀跃。撑着伞慢慢地在雨中漫步,或是冲进细雨中欢呼:“爱死秋啦!”

爱秋,爱秋的这晓风残阳,和喜欢的人一起看着远处似火一般的红霞,肩并着肩,手牵着手,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对方的一个睛神一个微笑,便能读懂他(她)的心。在那习习的凉风中,看着那轮红日缓缓消失的天际……

爱秋,爱秋一切的一切。秋的那份神韵呀,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是呀,秋天就是秋天,不会像春,不会像夏,不会像冬,因为秋的神韵是它们都读不懂、学不会的,更是谁也模仿不来的。爱秋,爱秋,爱秋独有的神韵。

话题作文立秋4

撕下一页日历,两个大字出现在我的眼前——立秋!妈妈告诉我,今天是“立秋”,也就是秋天的开始。

秋天到了?我看了看外面,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一丝风都没有。树上的知了还扯着嗓子不停地喊着“知了——知了——”。为什么都到秋天了,天还这么热?我的脑袋里出现了一个大大的疑问。妈妈看我一脸疑惑,笑着说:“你是不是觉得秋天就应该很凉爽了呀,现在天气之所以还这么热,是因为夏天还没有真正远离我们,人们俗称的“秋老虎”来啦,它还要在我们这里待一阵子才肯走呢!”“秋老虎?!”我一听这个词就乐了,人们把初秋的炎热天气比作“秋老虎”可真形象啊!

就在这时,奶奶从厨房里抱出一个大西瓜,笑盈盈地对大家说:“来来来,今天立秋,快过来‘咬秋'啦!”只见那西瓜又大又圆,穿着墨绿条纹的衣服。切开它,红红的瓜瓤、黑黑的种子就露了出来,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垂涎三尺。爸爸连忙起身,拿起一块西瓜说:“入秋了,西瓜少了,能咬一口是一口。”我心想:原来“咬秋”是这个意思呀。但是在我看来,“咬秋”是要咬住这凉爽的秋天。想到这里,我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爸爸手上的西瓜,并嚷起来:“看看看,我把秋天咬住啦!”大家看我溅得一脸的西瓜汁,都哈哈大笑起来!

话题作文立秋5

立秋具体时间:

208月7日 15:39:58,农历 年六月(小)十六 星期一。

立秋节气的由来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的意义

立秋预示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暑气一时难消,并且会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为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起来。

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预防“秋老虎”措施有哪些

立秋的常识介绍 立秋的意义是什么 1、安情志

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时,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神清气和,胸怀宽阔,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始终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境。

2、祛暑热

仍须加强防暑降温,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外出应带上遮阳伞、帽,并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淡盐开水、绿茶、绿豆汤以及酸梅汤、菊花茶、银花露、芦根水等各种清凉饮料。

3、保睡眠

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尤其是午睡,保护好心脏,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

4、调饮食

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不宜大量摄入各种肉食以补充夏日的消耗,可多食豆类以及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但要注意“秋瓜坏肚”,对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损伤脾胃。

[20_年几点立秋]

话题作文立秋6

今天,虽然是立秋,但是天气却像盛夏那样热。我真希望老天爷能够立刻下一场倾盆大雨,给大地、让庄稼喝个痛快。可是,老天爷却板着脸。

唉,天气如果能够按照季节来执行,那该多好!

春天,暖风吹来,万物开始生长,人们来到各地旅游,小孩子放起了风筝,桃红柳绿,万紫千红,美丽的景色胜过图画,多好的季节呀!

而且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人们抓紧时间做好一年的起始工作。夏天,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庄稼旺盛地生长,荷花开满了池塘。一到晚上,人们来到路边、树下、竹林,聊天、说故事、吃西瓜、下棋,那又是多么让人高兴的季节呀!

秋天,天气凉爽,田野里一片金黄色,瓜果成熟了,让人品尝,那又是让人多么舒服的季节呀!

冬天,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天气虽然冷,但是我们不怕!

我们勇敢地走出屋子,来到田野玩雪,打雪仗,堆雪人,做雪桥……这又是一个多么让人羡慕的季节呀!

真是每个季节都让人感到满意。可是,超常,就会走向反面。我们要是能够控制季节,那该多好呀!

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更丰富的知识,为将来控制季节变化,让它听从人类的安排。我对自己非常有信心。将来,我一定要让立秋不像今年那样炎热!

话题作文立秋7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秋天,是个凉爽的季节;秋天,也是个落叶的季节。无数片金黄的秋叶,如随“波”荡漾的小船,摇摇摆摆、飘飘停停…把灰白色的水泥路面点缀得如天空一般,星星点点。渐渐地,金色的树叶越来越多,慢慢……慢慢……盖住了道路。 在一棵玉兰树旁,我拾起一片枯黄的叶子。

树叶很大,却非常芳香和清新。叶脉有规律、整齐;再仔细看看,叶脉中还会夹杂几个虫留下的痕迹。

在玉兰树边拾起这片枯黄的落叶,我曾想过这片落叶还有生命时,是多么地美,它的生命是多么地辉煌。它所发出的气息是那么的沁人心脾,那么的芬芳迷人。在看一下它呈褐色椭圆的身躯,听一下清脆悦耳的声音。一整片叶子由一根叶柄和叶脉练成,失去了某一个部分,这片叶子将直不起来;就像我们人一样,五官,少了一部分都不行。比起树叶的生命来说,我们在这人世间停留的时间更多更长一些,我们应该和落叶一样做一个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的人。

玉兰树的味道,让我回想到了小时候那个天真无暇的样子,回想到了逝去的年少更疯狂的样子。秋天的深圳,树上依旧挂着碧绿的叶子,丝毫没有秋天的意思。秋天不像春天那样百花争艳,芳香怡人;也不像夏天那样有那么多的小生灵在歌唱;也没有冬天那么美丽。枯黄的树叶装饰了秋天的美,人的美在于心,秋的美,在于秋天的树叶。

我喜欢秋天。是因为它没有病菌,害虫的侵袭;是因为它没有暴风骤雨,没有雷电的打击;是因为它没有烈日和酷暑的炼狱;是因为它没有冰冻和寒冷的冷酷。我喜欢秋天的秋高气爽,喜欢秋天的硕果累累。秋天给我的印象,一幕,一幕,明朗,清晰…… 最重要的是,我喜欢秋天,因为它有枯黄的树叶代表它曾经拥有的繁华时光。

话题作文立秋8

听到今天立秋,我特别惊讶。贵州铜仁的天气热极了,穿上水母衣站在太阳底下晒一分钟就会出一身汗,根本没有要入秋的感觉。

树叶没有一点变黄的迹象。小土路两边的草几乎到腰,我走在里面就像在草海里游泳。唯一秋天来临的线索只有成熟的果实。稻田里的稻子谷穗变黄了一点,起风的时候摇曳着,像黄绿色的浪花。草丛里藏着橘色,红色的小灯笼——野生的小番茄。它们的汁水非常丰富,摘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爆开,溅一身洗不掉的汁。这种番茄味道很浓,比一般的大番茄不知道好吃到哪里去了。

秋天的凉爽还没到来,为了解暑我们就进溶洞。溶洞里很冷,甚至洞口外十余米的地方就像开了空调一样。洞里的水简直冰冷刺骨!我蹚十分钟脚就麻了。

贵州还有一种特殊的解暑方式,就是做“神仙豆腐”。这种豆腐不是用豆子做的,而是一种叫“斑鸠”的叶子。斑鸠的汁水很粘,还有一股浓浓的香味。用水洗干净再用力揉搓,它的汁水就流出来了。加入草木灰,在水里冰镇一会,就可以吃啦。

不知道北京的立秋,天气怎么样呢?

话题作文立秋9

丰子恺说,人过了三十,就如节气过了立秋。

可是现在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八十不稀奇,九十多来兮,百岁笑眯眯,茶寿(108岁)乐滋滋,七十小弟弟,六十睡在摇篮里。”

听听,六十还睡在摇篮里呢。108岁还乐滋滋呢。

也不怪丰子恺,他的人生,几乎都在兵荒马乱之中度过,那时候人的平均寿命也就三四十岁。

好在丰子恺自己有着乐观、豁达、恬淡的心境,与同时代人相比,他77岁离世,绝对算是高寿了。

老杜杜甫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在老杜那时的社会大环境里,七十岁,是绝对的高龄了,七十岁,稀少得如同六月雪腊月花。

可而今的七十岁呢?

那天带着女儿芮芮去社区图书馆去读书,图书馆附近就是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刚到图书馆,我们就被一阵阵悠扬悦耳的乐器合奏声吸引了过去,嗬,真热闹啊,一大屋子满面笑容的老人围在一起快乐地弹唱呢。

旁边的一个大厅是舞蹈厅,一群神采奕奕的伯伯阿姨们正在跳着热辣的拉丁舞,那一举手,一投足,一扭腰,一昂头,哪里与“老态龙钟”这几个字沾得上边儿?铿锵激越的鼓点声让人忍不住兴起一种对生活的热望。

楼下就是一个规模不小的活动中心饭厅,老人们中午可以方便地在里面用午餐,非常实惠又好吃。

再往前一点,是社区医院,老人有个小头疼脑热的,几步路就能看得上病。

经常晚上出去散步,经过那个广场舞池的时候,我都会停下来驻足一会儿。那个舞池里每天晚上六点半时,准时响起音乐,慢慢地跳舞的人越聚越多,人头攒动。

慢三、快三、慢四、快四、伦巴、恰恰……舞者之中,老年人居多。男士女士都衣着得体,有些男士还身着燕尾服,有些女士还高高挽起发髻。随着音乐的节奏,他们翩翩起舞,脸上一脸幸福的陶醉。

我不禁感叹,如今的老人,真是幸福啊。

那天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听朋友说,这里已经有好几位老人快跨过百岁门槛了,依然个个耳聪目明!老人们对自己的身体也格外注意保养,老人们说,乱世人命贱如草,年轻时吃过许多苦,挨过饿受过冻,现在日子过得这样舒坦,谁不愿多活呢!

有老人笑言,我们现在活得比过去的皇帝都好啊,不说那些几岁或十来岁就没命的皇帝了,单说超过七十岁的就极少,最长寿的乾隆也只不过活了89岁,还顶了个史上皇帝“长寿之最”!

想想也是,89岁,在现在算什么?看看大街上有些健步如飞的老者,说不定就超过89岁了。

丰子恺有三十“立秋”之感叹,而我周围这些幸福的老人们,当七十、八十才“立秋”吧。

这些幸福的老人们,他们秋心老练,参透生死荣辱,颇得刘梦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真义。

秋,本是感伤的,但在如今那些快乐、达观的老人眼中,看到的不是感伤,而是幸福、豁达、成熟与洞察。

话题作文立秋10

听我举了这么多例子,知道我想说什么了吧。

没错,就是——求新。

求新,是人类的本能。创新地推动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创新的脚步就从未停止过。历史从古埃及的纸草文字中走过,从中华的四大发明中走过。从牛顿的三大定律中走过,从克隆绵羊“多利”中走过。一串串创新的成果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试想远古的蛮荒原野中,我们的老祖先没有敢第一次捡起石块和树枝,今天的苍穹下还会有满目的繁荣文明吗?

为什么要创新?古人说得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求新求变,事物才会有生命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于是我们不能抱死昨天的眼光来看待今天和明天。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抱残守缺就意味着失败。只有不断采用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地有新发明、新创造,不断地产生新成果,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然而创新也是不易的。每一个新事物要得到人们的理解、肯定与支持,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90年代初期,内地开始出现了咨询顾问业,个人办的“点子公司”、“调查公司”应运而生,但许多人笑他们是不务正业,靠动歪脑筋要嘴皮子骗钱的小混混,时至今日,咨询顾问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再没有人把他们看做“三流九教”了。但是,最初的创业者往往很容易被流言蜚语吓倒。倘若他们没有敢于坚持的勇气,能有今天的业绩吗?当然不。

因此我们要说,在创新过程中,“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是最重要的。固然,我们也需要卓越的想像力,兢兢业业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冷静的头脑,但王二麻子敢举第一面大旗,我们首先要为他喝彩,于是面对从未有人穿越,而今终于被抛在身后的大西洋,哥伦布能感慨地说:我敢做了,去做了,终于做到了。

鲁迅先生说:我们要感谢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的,如果你是歌手,去唱新歌吧!如果你是运动员,去做新的腾越吧!我们大家将为你喝彩!

话题作文立秋11

时事评论背景: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去年第一季,节目一经推出就收获好评如潮,如今第二季的节目“观众缘”更强,“诗词力”更猛。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能够以如此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时事评论观点:

“腹有诗书气自华”,用来形容《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再合适不过。观众为武亦姝、陈更、彭敏等选手的才华所折服,也为白茹云等普通参赛者的励志故事所感动。古诗词虽然“曲高”,但“和者众”,从50后、60后到00后,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正是这共同的文化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所以《中国诗词大会》能够靠着“熟悉的陌生题”,大面积地唤起观众的参与感。尤其是在春节这个全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团圆的节日里,跟随节目一起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让团聚别增了思接千载的文化韵味。

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灿若星汉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哪个国度,能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典诗词。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以其纵横捭阖的集纳,让观众不禁发出对传统文化的由衷钦佩。“铜雀台”是谁修的?“谢公屐”的“谢公”是谁?“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看”怎么读?类似“日用而不知”的知识,在丰富观众眼界学识的同时,也激发起不少人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既有丰富多彩的内涵,也注重切身感、共同性,正是《中国诗词大会》触发“传统文化热”带给我们的启示。

“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一位观众的感触,引来许多人同声感慨。农民大姐白茹云曾患淋巴癌,诗词给了她用朴实乐观直面清贫家境和病痛煎熬的力量,也让人看到了文化滋养如何对抗命途多舛。65岁农民王海军,一边摆着修车摊,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如果有人帮他改一个字,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生活的平凡,挡不住内心里对诗意远方的向往。而古典诗词的力量,正在于穿越千年而与普通个体的人生和命运发生关联,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惊涛骇浪时给予他们平静的力量。诗心是个人的,而诗意是共同的,诗歌里有的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有的是慰藉人生的精神给养,有的是耐人寻味的审美趣味。正像一位参赛者所说,热爱古诗词,只因其中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你的这种感觉”。

有人疑问,古诗文默写在高考语文中占比不多,为什么要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去背?以“应试心态”对待传统文化,难免会产生“划不划算”的困惑。一位大学生如此回应:“背诵的许多内容已经忘记,但在诵读经典时,心灵受到的触动、激发的思考和从中汲取的养分,将受益终身”。我们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文本,不是因为它们行将消失、即将毁灭,也不是因为我们忧思古人、恋旧复古,而是因为它们记述着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在今天这个文化多元、选择多样的时代,我们应有视通万里、贯通中西的容纳胸怀,也要激发返本开新、别开生面的时代创新力,但决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根脉。说到底,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仍然渴望着古典诗词的甘霖,恰如现代中国的前行,同样需要从传统的文化原乡汲取精神力量。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文化是流动的历史,让古代的精粹流入今天的生活,让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我们才能怀着自信从容前行。

话题作文立秋12

我爱读古诗。在诗中,秋常与思相连,与心相关。不需浓妆艳抹,几许忧愁便能平添无限秋色。而秋的思念,常让秋月更圆,使秋夜更清。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诗中,以秋代思,或借秋抒思乡之情,或借秋解忧愁之心,秋,总与忧伤在一处。那些落叶、归雁、枯树、落日根植在诗里,成了几代人心中抹不去的伤怀。落叶归根时,游子的心也随之归乡;当归雁成群迁徙时,形单影只的自己该何去何从?枯树,在满含忧伤的季节里,挂满了萧瑟;落日归西时,家乡的景象又不期然映于脑海,荡上心间……

中国的文化里,秋有她独特的涩味,她不与春争艳,不与夏比茂,不与冬齐寒。秋凭她独特的魅力,住进了每一个国人的心里。

可是,我不独爱这样的秋。

从小,我就在书里发现:秋是个明媚的季节,她代表着收获,张扬着喜悦。你在春天努力耕种,洒下汗水,历经夏天,迎来秋天的收获;我们在学习、工作、事业上努力,耕耘,坚持,在“秋天”时,必会有累累的硕果,收获满满的快乐与成就。多美啊,收获!多美啊,秋天!

这样的秋,怎么舍得不爱她呢?

而立秋,作为秋天的开始,代表着时间从充满激情的夏天迈向了略带凉意的秋天,代表着思念的秋到了,收获的秋近了。

立秋了,站在时间轮回节点上,谁也阻止不了秋的步伐:诗里的秋早已过去,伴着最后一阵秋风与第一片雪花;而跟随雷雨的脚步,在金灿灿的阳光中,秋又有了新的意义。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欣赏杜牧的秋颜色如火般热烈,我欣赏杜牧的秋静待人赏时的包容。在飘零的秋叶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呢?

拾起一片秋叶,深藏一个季节的情怀。传承古时的情思,张扬今日的明媚。我爱秋,当然!

话题作文立秋13

立秋时,我独自一人站在院子里的梧桐树下,周围的一些叫不出名的野花盛开着,秋风习习,一片枯黄的梧桐树叶在我眼前翩翩落下。这是我今年秋天见到的第一片落叶,我弯腰捡起了它,望着它,我想了许多:

在过几天,我就要踏入中学的大门,成为一名初中生了。我和培养我六年的母校离别了,与朝夕相处六年的同学门分别了!就像这片落叶一样,离开了它赖以生存的“母亲”,化作养料,开始新的生活。树叶,黄了;花儿,谢了;同学,别了;班级,散了;我何曾不想再和同学聚一聚,再去母校学习,玩耍。秋天的第一片落叶唤起了我对母校怀念,引起

了我对同学的思念。不知不觉我的双眼湿润了,我小心地拿着这片落叶,把它拿回了家。

夜晚,我借着柔和的月光,望着这片树叶,看了很久,很久……

推荐阅读:

屁股吃了一顿竹笋炒肉作文(精选5篇)

暑期打排球的作文(通用10篇)

冬天的江边小作文(优选41篇)

仿写落花生500字写竹子的作文(3篇)

我得到了教育作文500字以上(通用17篇)

猜猜他是谁五十个字写作文(合集5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