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本书一定要用心,只有用心,才能体会到作者讲的是什么意思,才能把文章中所有的内容都表达清楚。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人文类经典必读书籍,希望大家喜欢!
人文类经典必读书籍
1、《医学人文与临床实践 》
作者 张兴儒,石晓兰 科学出版社 20_-1-1
现代医学模式发展要求医学科学与人文和社会科学相融合。反观我国医疗及医学教育现状,医学人文教育亟待加强,尤其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医学人文。《医学人文与临床实践》汇集了临床、医院管理、社科专业的专家,在该方面进行了大胆地探索。
2、《医事 》
作者 讴歌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_-5-1
作者在协和医科大学毕业获医学博士,并在国外著名大学医学院从事过医学科研。由于专业背景,她懂得并熟悉医院的事物和医生的工作、生活,对于医学现阶段的状况和医生的精神状态非常了解。针对成为目前一大社会问题的医患矛盾,讴歌借助自身的优势,从医学的发展脉络、特点、面临的问题等方面,以及中西医不同的发展过程和特质,中国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模式,深入剖析了医患矛盾问题,为医患交流提供了科学、合理、有效的建议。
3、《医之心——好医生执业志 》
作者 张抒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_-2-1
医之心,是医生对患者的理解所体现的心性,是从医者对专业的不懈追求,又是对患者疾苦的感同身受。医之专,医之难,医之疼,医之美,构成了医之心。来自11家著名医院的29位医学专家们发自心底的文字,是千万个好医生执业感悟的一部分。如果,你能静下心听他们平实讲述职业生涯中对患者的感念之情,以及有痛更有欣慰的医之心感悟,作为医生,你会对怎样才是一个好医生,怎样做个好医生,何为仁心,何以信守仁心,有新的解读;作为患者,当你生病就诊时,会因为对医生的更理解和信任,得到更科学、更有效的健康服务。
4、《医学人文演讲录》
陈晓红等主编 商务印书馆 20_-3-1
本书是一本演讲录,所收文章全部选自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人文博士论坛”的演讲,内容重在讨论医学与人文的内在关联。演讲人包括王蒙、周国平、李强、厉以宁社会科学和文学界名家,论题涉及医学与科学技术、医学与哲学、医学与文学艺术、医学与社会、医学与经济、医学与法治、医学与军事、医学与历史、医学与政治等问题。对于培养富有人文情感和精湛医术的医学研究型人才以及扭转我国医学人文缺失的现状,本书具有特殊的意义。
5、《医道》
作者 郎景和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_-6-1
《医道》是一位著名医生积近五十年行医生涯的深厚沉淀,集思索反刍、领悟锤炼的精粹结晶,展现其从医之道、治学之道和为人之道。书中侧重医生的人文思想和哲学理念的树立,对医学、医疗、病患的认识和态度,对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解和应用,对同道、学生、团队的合作和相处等均有深刻的见地和感人的论述。作者系医学家、作家和科普作家三栖于一身,说理道白,文字讲究,不乏箴言妙句,令人耳目一新;善于“解剖”别人,也善于“解剖”自己,耐人寻味沉思。
五种提升读书效率的小技巧
没必要逐行逐字的读完全书
很多朋友读书,习惯从书的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包括推荐语、作者介绍,到书的后记,都平均分配精力的读完,这种方式是不对的,也没必要。
书中的重点部分要认真读、反复读几次,非核心内容看情况可以一带而过。有些案例可能不容易看懂,比如有技术专业词汇或者需要了解背景信息,这样的内容不看也没关系,只要了解这部分的论点就可以。
总之,看似很认真的逐字逐句「傻读」,这样的习惯并不合理。
读书时不要让自己太舒服
朋友圈里描述读书的场景,往往还要听音乐和喝咖啡,还得懒懒的躺在沙发上晒着太阳。我想说,真摆出这样架势的人就不是为了认真看书,只是为了发朋友圈。即使真在看书,也看不了几页就会睡着,或者跑去玩手机。
想要提升读书的效率,就应该像上学时那种状态,要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保持一个相对规范的坐姿,千万别摆出容易睡着的姿势,否则很快就闭眼了。
也不要听音乐,或者只听纯音乐,歌词对读书多少是有干扰的。反正我看书时从不听音乐,也把手机扔的远远的。
可以同时读几本书
不用非得死磕一本书直到读完,建议同时读2本或者更多的书。因为不同类型的书,读起来的感觉不同,涉及的领域不同,换着读也就相当于换脑子了。
比如,你可以将《人类简史》和《牛奶可乐经济学》在同一时间段阅读。其实这和你读报纸杂志一样,不存在什么忠诚度的问题,多看几本反而对提升效率是有帮助的。
养成固定时间读书的习惯
试想一下,「每晚读书半小时」和「什么时候想起来就读一个小时」相比,哪个效率更高?肯定是前者,因为后者太不可靠了。
所以,一定要养成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读书。比如我一般在周末会有大块的读书时间,两天内至少会有6-8个小时,这就是我的习惯。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比如地铁里读kindle、早起的晨读等等,都可以,只要养成了习惯,就可以很容易的持续下去,如果那个时间不读书,可能都会觉得难受。
区分精读和略读的书
在读一本书之前,通过主题、作者、榜单、豆瓣评星、社交口碑就可以了解这本书好不好,就好像我们对待电影也是一样的,不用进电影院就知道哪些是大片,哪些是小众电影,哪些是骗钱的。
根据这样的判断,去区分精读和略读的书。我每个月都会略读2-3本书,比如讲微信公众号运营的、讲团队管理的这类。我判断这样的书会很水,但想了解书里面有什么内容,所以就拿来略读,翻翻即可。
五种读书方法
联系实际读书的方法
读书不要书呆子读书,纸上谈兵,而要灵活的读书,将书本与实际结合。“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通游四宇尚已”。联系实际的读书方法,是最核心的读书方法。
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读书方法
读书先是粗读,有个大概的印象,然后是复读,重温一下重要的章节叫精读。在这个基础上再写点读书笔记,问几个为什么,联系实际思考下周围的事情。
有系统的读书方法
读书应该有系统,系统的读读好书,阅读力就提高了,如要读懂老子庄子孔子等,先读读张祥龙先生的《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先站在绝高的高度;然后静下心来读。现在的读书,有揠苗助长之嫌,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会出现缺乏系统性的现象。而且现在的读书功利性太强了,忘记了欲速则不达的古训。
读书要心静、要能排除干扰
读书必须具备的条件:心要静。怀着愉悦的心情,用欣赏的目光去研读;要能排除干扰。心绪稳定,集中精力,不为其它事务所羁绊,不为其它事情所分神。具备了这两点,就是做好了读书的心理、环境的准备,然后才能研究读书方法的问题。
精读
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