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作文素材人物(优选5篇)

满分作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0-14 16:03:2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脱贫攻坚作文素材人物1

⒈毛相林:43年不改初心使命,不屈不挠、苦干实干,铸就“下庄精神”。

人物事迹:

1959年1月生,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他立志改变全村贫穷闭塞的“宿命”,1997年起带领乡亲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8千米长的“绝壁天路”。

⒉刘虎:身患重疾,也要让各族群众喝上“安全水”。

人物事迹:

1974年7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水利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在发现身患肺癌的情况下,仍坚持奋战在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一线。20_年5月,工程全面通水并投入使用,47万各族群众喝上了“安全水”“幸福水”,因耽误治疗及劳累过度,刘虎同志病情恶化,左眼失明、瘫痪在床。

⒊李玉:“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

人物事迹:

1944年1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他是“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是国内“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的首倡者。20_年以来,率团队深入全国 40多个深度贫困地区,帮扶800余个村、万余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年产值达350多亿元。”

⒋张桂梅:胸怀梦想、矢志不渝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

人物事迹:

1957年6月生,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她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建校12年来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工市学。她身患绝症,却拖着病体坚守三尺讲台。”

⒌赵亚夫:40年坚守科技兴农的情怀。

人物事迹:

1941年4月生,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他创造性提出“水田保粮、岗坡致富”的工作思路,发展高效农业。20_年退休后,他作为志愿者来到茅山老区戴庄村,坚持不收指导费用、不搞技术入股、不当技术顾问,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村民人均收入从20_年的2800元增长到20_年的34000元。

⒍夏森:累计捐出自己靠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万元。

人物事迹:

1923年9月生,夏森同志14岁开始投身革命,15岁加入中国_,多年来,她一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她离休后仍心系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累计捐出自己靠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万元,用于改善陕西省丹凤县、江西省上犹县贫困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其中100万元设立“夏森助学金”,目前已资助182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⒎黄文秀: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

人物事迹:

_年4月生,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妮村驻村第一书记。她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毅然回到家乡,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跑项目、找资金、请专家,带动全村实现整体脱贫。20_年6月,她在从百色市田阳区返回乐小红节业县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

⒏张小娟:事故发生前,她本计划连夜赶回县里加班。

人物事迹:她主动放弃北京工作,毅然回到深度贫困的家乡工作,遍全具208个村的所有贫困户,解决群众困难。20_年10月7日晚,小娟在下乡扶贫返回县城途中。因车辆坠河不幸殉职,年仅34岁。

⒐姜仕坤:解决贫团问题不能等靠要,只能闯干拼。

人物事迹:在晴隆工作的6年多时间里,他以近乎痴迷的状态探索晴隆精准脱贫道路,大力发展“羊、茶、果、蔬”等特色产业,山地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20_年4月,他在出差时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6岁。

脱贫攻坚作文素材人物2

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你愿意挥洒汗水,收获是必然的,果实的飘香也属于辛勤的劳动者。所以,纯朴的农民说:为了丰收,我愿意将汗水摔成八瓣。即便遇到天灾,他们也不会后悔自己的付出和选择,因为还有来年。”

⒉“回望脱贫攻坚的征程,有一批人,值得历史铭记:他们爬过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寨、住过最穷的人家,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他们以赤心诠释初心、以生命履行使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是时代先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脱贫干部!”

⒊“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可以战胜当下的一切挑战,迎来春暖花开的璀璨明天。”

⒋“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做下去,就没有翻不过的山,也没有迈不过的坎。要相信,寒冬虽然凛冽,但终会过去。坚持走下去,就必然会迎来艳阳高照的春天。”

⒌“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因为历史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历史也如清泉,洗涤心中之尘。所以丘吉尔会说,你向后看得越远,就向前看得更远。”

⒍“20_年,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多个落后区县,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从此,全面小康变成了现实。这种变化,是千年大跨越,日月换新天。”

7.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等同志,以及这次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⒏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我们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合作,履行减贫国际责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做世界减贫事业的有力推动者。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这个成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

⒐他们有的说:“脱贫攻坚路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我真的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石子。其实走到最后,走到今天,虽然有苦,还是甜多。”有的说:“不为钱来,不为利往,农民才能材书:,才能听你。”有的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真正来地里面写,那是真本事。”

10.再望一眼茫茫太行山,再凝视一次农民脸上的渴望,你真的会感觉到,能在这样的时代付出,是一种幸运;能在这样的时代被需要,是一种真正的人生价值。

脱贫攻坚作文素材人物3

(题目即论点,使用比喻修辞,表达对“捐书爷爷”的高度赞美之情。)

①10月17日是第七个国家扶贫日,被称为“捐书爷爷”的宁波市镇海扶贫明星陈伟高讲述了他半生的扶贫故事。自1988年以来,陈伟高将满腔热忱奉献给了扶贫工作。20_年退休后,他也从未停下扶贫的脚步,他开启了长达12年的“书知天下”公益捐书活动。截至20_年年底,共捐书41500册,受益人超过4万人。

②从茅草棚到砖瓦房、从下山背水到山上直接取水、从衣不蔽体到服饰亮丽……看着自己精心挑选的照片被整理成一幅幅图文故事,年过七旬的老党员,“捐书爷爷”陈伟高欣慰不已。“捐书爷爷”是当之无愧的。他用长达12年的时间,节衣缩食地购买书籍,捐给贫困地区的学生,学生则带进了贫困地区的家庭。这些书籍里,有励志的故事,也有致富的知识。(节衣缩食,坚持捐书,指出意义:帮助学生,帮助家庭,因为书里有故事,也有知识。)

③有人觉得,扶贫应该是“实打实的金钱投资”。“捐书扶贫”不如“资金扶贫”“项目扶贫”实在。“捐书爷爷”倒不如把购买书籍的钱款,直接投入到对扶贫的资金投入上。而实际上,“捐书爷爷”才是一本丰富而生动的“扶贫故事”“扶贫书籍”。(面对质疑,引发思考,即要采用何种方式扶贫,进一步肯定“捐书扶贫”的意义,点明主题。)

④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未来。这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资金扶贫”“项目扶贫”是扶贫,而“书籍扶贫”也是一种扶贫。相较于“资金扶贫”和“项目扶贫”而言,“知识扶贫”有“知识扶贫”的好处。比如,这些书籍可以改变孩子的认知,而孩子才是未来的希望,当孩子掌握了知识之后,长大后就能成为创作幸福的力量。而孩子将书籍带回家,将知识带回家也能改变家庭的认知,从而有利于贫困家庭的脱贫。(现实性分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扶贫”可以改变孩子,改变家庭的命运,再次肯定“捐书扶贫”的现实意义。)

⑤扶贫需要扶志。这就是一个人的“志气”。一些人之所以不能脱贫,不是只因为没有脱贫资金,没有脱贫项目,而是没有脱贫志气,有的人没有脱贫的勇气,有的人没有脱贫的努力,就是因为少了脱贫的志气,“捐书爷爷”提供的书籍里,有很多励志故事,这些故事能催生前行力量。(具体阐述“捐书扶贫”的意义一:励志故事可以扶“志”,能催生前行力量。)

⑥扶贫需要扶智。这里说的就是创造价值的“智慧”。正所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鱼”确实是美味的,但吃完了也就没有了,而“渔”是一种技能,掌握了这个技能就能有源源不断的“鱼”。“捐书爷爷”捐出的是“智慧”,如此扶贫才有脱贫致富的恒久力量。(具体阐述“捐书扶贫”的意义二:书中智慧可以扶“智”,提供脱贫致富的恒久力量。)

⑦12年的时间里,“捐书爷爷”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颗心,为脱贫攻坚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用“书香天下”的方式,践行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知识扶贫”是一部生动的“扶贫书籍”。(首尾呼应,照应标题,卒章显志。“扶贫书籍”改变贫困命运,书香天下必将书写精彩的“扶贫故事”。)

【时代警语】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未来。扶贫需要扶志。扶贫需要扶智。12年的时间里,“捐书爷爷”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颗心,为脱贫攻坚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用“书香天下”的方式,践行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知识扶贫”是一部生动的“扶贫书籍”。

小路变坦途,扶贫先修路

“要致富,先修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从修建成渝铁路、川藏公路到如今公路村村通、高铁四通八达,新时代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如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等,都成为享誉世界的建筑奇迹。公路通,百业兴。翻峰越壑的高速路、串寨连户的乡村路,是小康生活的幸福路、脱贫攻坚的希望路。各地要认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大道小路连着幸福生活

(题目即论点,表达美好与希望。)

①贵州的路,可谓千姿百态:晴隆_公路,4公里内连拐24道弯;汕昆高速贵州段,凌空跨越马岭河大峡谷;赤水河旅游公路,山地自行车赛道与机动车道并肩……从贵阳到遵义再到毕节,笔者看到了翻峰越壑的高速路、串寨连户的乡村路。在当地人眼中,这些路也是小康生活的幸福路、脱贫攻坚的希望路。(开篇点题。以千姿百态的贵州路引出小康生活的幸福路和脱贫攻坚的希望路的话题。)

②车行贵遵高速,山间雨势渐收,雾中峰峦隐约,村居零星散布,约140公里的路程在不知不觉间驶完。大客车司机孙大慰是家在遵义的贵阳人,从23岁开始开客运车,至今已有26年。据他介绍,“老路盘山,不堵车也要两三个小时。跑高速,逢山钻洞、遇水过桥,就一个半小时”。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来说,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加速度,很多人都有着幸福感与日俱增的切身感受。(高速公路飞速发展的意义一: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速度,使人民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③阻则穷,通则富,一条路足以穿越贫穷通向富裕。赤水市黎明村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村民种的漫山遍野的竹子无法运出大山,曾是全市最贫穷的山村之一。“以前一条泥石路,守着金山饿肚皮”。村支书王廷科带着乡亲拉项目、筹资金、定路线,10多年修成26条村组路。如今,楠竹做家具、杂竹造纸张,踏着脚下的路,摸着鼓鼓的腰包,老百姓的生活有滋有味。黎明村山幽谷深、竹海郁郁、飞瀑流泻、云雾悠悠,生态资源丰富,依托赤水大瀑布,生态旅游也开了张。(高速公路飞速发展的意义二:穿越贫穷通向富裕。)

④修路难,敢于攻坚就不难。致富奔小康的劲头和决心,让“青山连绵、山外有山”的生态美景,成为脱贫致富的聚宝盆,成为美好生活的奠基石。贵州虽然山地丘陵占比,但截至20_年底,省内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7000公里,并且在“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基础上建成近8万公里的“组组通硬化路”,各式桥梁总数超过万座。曾经交通闭塞,一座大山、一条大河足以隔断致富可能;如今路桥相连,能送各类产品出山,能引英才归巢,也能助产业发展、谋绿色赶超。可以说,贵州善于发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创业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奋力攀登,越高山、谋幸福。(脱贫致富措施一:敢于攻坚,发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创业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奋力攀登,越高山、谋幸福。)

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彩贵州虽然山水秀美,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欲求金山银山,必须守好绿水青山。贵州发展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要看生态保护得好不好,能不能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修路而言,本身就是在为绿色发展做示范。遵义一位老交通人感慨说,修好一条路不容易,测定路线翻山越岭,工程实施如履薄冰,要修成通产路、便民路,还得框定环评、水保、占补,平衡好每一条生态红线,修成环保路、绿色路。的确,修路与致富一体,发展与生态融合,用生态公路扮靓生态风景,脱贫致富就能行稳致远。(脱贫致富措施二:守住绿水青山。要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⑥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到了冲刺时刻、最后关头,我们必须一鼓作气、响鼓重锤,甩开膀子干、挥洒汗水拼。“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守好发展和生态的底线,铺好连通生态之美、民生之惠的大道小路,幸福生活就在我们眼前。(总结全文,勉励号召。)

脱贫攻坚作文素材人物4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_同志在改革之初曾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四川省理塘县濯桑乡汉戈村驻村第一书记文雪松在推进扶贫事业的过程中,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年仅37岁的他竟一头白发,由此可见扶贫干部的艰辛。他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深入群众,一步一个脚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用劳动为人民创造幸福,用实干为民族铸就伟业,即使青丝变白发,亦是岁月最好的馈赠。

脱贫攻坚作文素材人物5

二、脱贫攻坚金句名言

1.一砖一瓦都需要在实践中垒砌,一墨一线都需要在创新中规范,一梁一柱都需要在探索中搭建。

2.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的团结精神,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创造精神,吃苦不言苦、处难不畏难的担当精神,甘为孺子牛、造福千万家的奉献精神。

3.在围绕中心、推动发展上特别拼,在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上很给力,在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上真用心。

4.全面小康的夙愿,即将在砥砺前行中实现;强国强军的梦想,终将在接力奋斗中成就。

5.再滂沱的风雨,在浩瀚的天空下终将放晴;再泥泞的征途,在奋力的前行中必能抵达。

6.风云交汇,成就万千气象;江河交汇,常睹惊人奇观;历史交汇,最是波澜壮阔。

7.回望走过的路,成绩满满而无比自豪;眺望未来的路,充满挑战但前景光明。

8.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

9.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打好攻坚战、持久战,强化执行力、凝聚力。

10.坚定决战决胜的信心,保持决战决胜的定力,提振决战决胜的斗志。

11.勇立时代发展“潮头”,瞄准人民群众“盼头”,凝聚党员干部“劲头”。

12.岁月如歌,高唱着豪迈与光荣;征途如虹,镌刻着探索与奋斗。

13.拧紧责任“螺丝扣”,牵住产业“牛鼻子”,激活振兴“加速器”。

14.鼓足“黄土变金”的坚定信心,聚起“百川成海”的群众力量。

15.政治站位有高度,工作推进有力度,扶贫成效有温度。

16.全面胜利,已经触手可及;千年追寻,圆梦就在今朝。

17.我们胜利在望、倍加自豪,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18.凌空蹈虚,难成千秋之业;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

19.在千头万绪中善作善成,在点滴变化中为民造福。

20.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闯过隘口才能一马平川。

21.抢的劲头一丝也不能松,攻的态势一毫也不得减。

22.感情要再倾注,政策要再倾斜,扶志要再倾力。

23.摘掉“穷帽子”,栽下“摇钱树”,捧上“金饭碗”。

24.唱响“主旋律”,把握“主动权”,抓住“主战场”。

25.兜起“防护网”,拎稳“菜篮子”,疏通“致富路”。

26.警惕“松口气”的心态,克服“差不多”的情绪。

27.闯关夺隘的“行动力”,攻坚克难的“精气神”。

28.攻坚的决心,攻坚的态度,攻坚的办法。

29.信心不垮希望就在,斗志坚毅胜利可期。

30.决胜阶段最为关键,冲锋时刻愈需奋勇。

31.“督”的是虚假脱贫,“战”的是作风顽疾。

32.大战彰显制度优势,大考提升治理能力。

33.没有翻不过的峰峦,没有涉不过的险滩。

34.个个都是答卷人,人人都是受益者。

35.拉紧责任“链条”,拧紧“责任”阀门。

36.收官必须完美,大考必须满分。

37.把群众当家人,视民生为家事。

38.抓好重点任务,打好重要战役。

39.迎着困难前行,顶着压力奋进。

40.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

41.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42.仓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43.民亦劳止,汽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经》这句话的意思是:民众也劳累了,要好好休息;爱护城中的民众,来安抚四方。)

44.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45.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

46.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管子)

47.河北的山山岭岭都绿起来,父老乡亲都富起来,我的事业才算成功。(李保国)

48.常言道:创业难,守业更难。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只有不返贫才是真脱贫。

49.回望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从孔子的富民思想、屈原的“美政”理念,到朱熹的“足食为先”、康有为的大同之道,历代先贤对富民裕民的追求从未停止。无论是“民亦劳止,沱可小康”的美好憧憬,还是“五谷丰登,物阜民康”的热切企望,无论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深沉情怀,还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政治理想,无数先民对殷实生活的呼唤响彻历史的天空。

50.扶贫“扶”是手段“富”是目的,重在“扶”不是突出“救”。

推荐阅读:

写夕阳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实用25篇)

我的妈妈像一只百灵鸟作文(热门3篇)

你在日常生活中作文60O(必备33篇)

进一步70O字作文(必备10篇)

白雪公主的故事作文三百字(必备14篇)

赞美对方的作文(必备10篇)

标签: 人物 素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