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热门47篇)

小学作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0-26 14:33:0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1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2

开普勒是一位天才的几何学家,他把他的数学能力强化了人们对太阳系的认识。开普勒曾经是伟大的天文观测家的第谷·布拉赫助手,而布拉赫拥有一些在当时最细致的行星运动的.记录资料。通过分析这些资料,开普勒能够确定和改进哥白尼的太阳系观点:行星围着太阳转,而转动的时间是基于椭圆形状的行星轨道用并用精确定义的数学定律来描述的。

开普勒定律是一个伟大发现,因为它是对物理过程精确且简洁描述。像行星绕太阳的轨道这样,我们世界的事物遵循这各种各样的规律。20世纪的物理学家维格纳有一个优美的表述,“数学无理由的有效性”。开普勒定律就是这种无理由的有效性的早期例子。

开普勒定律也为牛顿发现他的牛顿运动律提供了条件,尤其是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对天体力学的贡献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将研究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的项目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开普勒任务。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3

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成功就得益于他的坎坷经历。少年时代的华罗庚家境贫寒,疾病缠身。18岁那年,华罗庚初中时代的王老师从外国学成归来,出任金坛中学校长。华罗庚是他得意的门生。他一心要接济华罗庚。不久,经王校长介绍,华罗庚到金坛中学做了个勤杂工,负责收发信件、报纸做杂务。华罗庚做勤杂工时,手脚勤快,每天忙忙碌碌地干完事就捧起数学课本学习。王校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为这位勤奋肯学的年轻人而感到骄傲。

真是天有不测风雨。华罗庚被一场伤寒病拖垮,医生作出无法医救的诊断。全家人悲痛万分,王校长更是觉得十分惋惜。但是死神终究没有把他拽走,他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只是左腿僵硬,落下了终身残疾。

华罗庚一瘸一跛地又去上工了,做的还是老本勤杂工。一天的劳累,双腿已疼痛难忍,但是他咬咬牙,仍然沉浸在数学王国的遨游中,把疼痛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对华罗庚来说,枯燥无味的阿拉伯数字就象一组奇妙无比的音符,草稿纸的运算符号好比音乐演奏一样,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他坚信,只要顽强地坚持下去,自学也能摘取数学王冠。由于他信心百倍地不懈努力,终于有一天,他的一篇数学论文发表了。机遇垂青这位下苦工夫的热心人。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熊庆来得知华罗庚的研究成果和不幸遭遇后,邀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工作,这就是为他成为数学家提供了广阔舞台。这就是至今成为人们美谈的熊庆来睿智识英才的故事。

1985年,75岁的华罗庚爷爷带着一丝微笑和欣慰离开了他追求了一生的数学事业。他曾叮嘱人们不要忘记他曾是一位勤杂工。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4

约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1736-1813),18世纪的伟大科学家。他在数学、力学和天文学三个学科中都有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但尤以数学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拿破仑曾称赞他是“一座高耸在数学界的金字塔”,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在把数学分析的基础脱离几何与力学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拉格朗日出生在意大利的都灵。由于是长子,父亲一心想让他学习法律,然而,拉格朗日对法律毫无兴趣,偏偏喜爱上文学。直到16岁时,拉格朗日仍十分偏爱文学,对数学尚未产生兴趣。16岁那年,他偶然读到一篇介绍牛顿微积分的文章《论分析方法的优点》,使他对牛顿产生了无限崇拜和敬仰之情,于是,他下决心要成为牛顿式的数学家。在进入都灵皇家炮兵学院学习后,拉格朗日开始有计划地自学数学。由于勤奋刻苦,他的进步很快,尚未毕业就担任了该校的数学教学工作。20岁时就被正式聘任为该校的数学副教授。从这一年起,拉格朗日开始研究“极大和极小”的问题。他采用的是纯分析的方法。1758年8月,他把自己的研究方法写信告诉了欧拉,欧拉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从此,两位大师开始频繁通信,就在这一来一往中,诞生了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变分法。1759年,在欧拉的推荐下,拉格朗日被提名为柏林科学院的通讯院士。接着,他又当选为该院的外国院士。在柏林科学院工作期间,拉格朗日对代数、数论、微分方程、变分法和力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1813年4月10日,拉格朗日因病逝世,走完了他光辉灿烂的科学旅程。他那严谨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影响着每一位科学家。而他的学术成果也为高斯、阿贝尔等世界著名数学家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可以说,在此后100多年的时间里,数学中的很多重大发现几乎都与他的研究有关。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5

我们班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留着平刘海·扎着马尾辫,脸上常挂着一丝丝微笑,还时不时会开个小玩笑。她是谁呢?她就是我们班的小数学家——杨婷婷。 初次见到杨婷婷,他给我的印象有些“奇怪”。她平时总是斯斯文文的,同时看起来有点“呆”。于是,我在心中悄悄地给她取了一个绰号——“杨呆呆”。别看她的样子有点“呆”,可是做起数学题来一点都不呆。她可认真了,学习时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一点也不粗心大意。 听说,曾经教她数学的陈老师给她出了一道十分难的推理题。那道题曾经是某个外国学院的竞赛题,100个学生中仅有8个人做出来。听他的同学说,杨婷婷拿道题后就在桌子上埋头钻研起来,只见她盯着那道题,拿着笔在纸上不停的写着,时而皱起眉头,时而摇摇头,时而点点头,仿佛整个人都置身于数学世界里,尽情的翱翔着·思考着。忽然,她眼睛一亮仿佛有什么灵感来了,立刻埋头在纸上写起来······我问她结果,她说:“你知道吗?老师说我写的完全正确。”这时我心想:真了不起,一道难题就这样被她解决了。 杨婷婷从小就这样刻苦钻研数学,将来,她一定会成为一名真正的数学家。我虽然比不上她,但是我要学习她的钻研精神,争取赶上她! 这就是我们班的小数学家——杨婷婷,一个既聪明,又可爱的小女孩。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6

关于数学_身边的数学

9月8日星期二晴

在日常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离不开数学,可见数学与我们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呀。

暑假里我跟爸妈到表姐家玩,路上口渴了,爸爸只好到附近杂货店买矿泉水喝。杂货店有个规定:买3瓶矿泉水可以换一瓶矿泉水,一瓶矿泉水卖价1元钱,爸爸见了掏出10元钱给杂货店老板,说:“老板买10瓶水”,水拿到了,我如饥似渴的喝了起来,一会儿就喝掉了二瓶。还没等我回过神,已经有好几个空瓶了。爸爸问我:“灵灵,我们用10元钱能换多少瓶矿泉水?”我想:10瓶水喝完,拿9个空瓶子换了3瓶矿泉水,3个空瓶又换了1瓶矿泉水……还剩下两个空瓶子。我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算出来了,是14瓶矿泉水,还余下2个空瓶子。”爸爸笑了,说:“你再想一想!”我若有所思:“我们可以再向杂货店老板借一个空瓶子,喝完后再把空瓶还给老板,噢!我们可以喝15瓶矿泉水。”爸爸点头称赞。

数学就是要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只有掌握了数学知识,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所以我们要学好数学,让数学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好帮手。

关于数学_数学题目

1月25日星期六有雨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寒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后。这道题是这样的: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的面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妈妈来了。妈妈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妈妈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另外一条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的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关于数学身边的数学

12月25日星期六有雨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

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

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

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关于数学_身边的数学

4月8日星期日晴

今天我闲着没事干,就想去帮阿姨买菜。我就想这样也好我也能完成数学日记了。

一来到菜市场,热闹非凡。喧闹声,让人感到好烦。我马上就去买我的最爱的鸡腿吃了,刚到那一股香气让我迫不及待的过去。我马上问老板几元一只,老板回答说:“4。5元一只:”我掏出10元钱给了他,他给了我钱我就走了。当时我没注意就跑了。我准备在去买东西时却发现少了5毛钱准备去换了,当时我真糊涂马上来到了当时来买鸡的地方去换。我真的很马虎怎么没注意看呢?那位老板也是个热心的人他没说什么就给了我钱我羞愧的低下头说了声:“谢谢”就走了。

我接着又去买了很多东西算也算不了我决定耐心的数,终于数出来了。结果算出了答案:45。3元。爸爸给了我50元怎么只剩下了4元了,怎么办呢?少了7毛钱怎么说呢?

一回家我来到爸爸面前说:“爸爸对不起我算错钱了,”爸爸笑了笑说:“没关系,在生活上肯定有马虎错误的。”这次我原谅下次不能犯了。我听见了说什么。所以说一般数学不能犯马虎错误,一犯马虎就吃亏了。后来我去买菜不会犯了。懂得上次的教训。

关于数学_身边的数学

7月25日星期六有雨

今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年轻人,买个五元的肉丸子串,那位卖肉丸子的叔叔的价钱定位0。5元一串,卖肉丸子一时急把题目算错了,价钱弄钱了,认为定位1元一串,只给年轻人5个,年轻人一算好声好气对那位卖肉丸子的人说:“你算错了应该10个肉丸子。”那个人不听回改,年轻人一劝在劝,后才答应,给他11串,年轻人说:“多一个我也不一样,你拿会去,人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多了一个我也不能要的,原来是数学帮了个忙。

我也有一回,今天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我外公带我到理发店去洗头,洗头价钱是5元一次,洗完后,那位理发店的老板因顾客太多,忙不过来,我外公给他10元,他却找我外公7元钱,我外公没看钱就走,走了一半,外公摸了摸口袋的钱多了2元,外公把我送回家后,就回去把那2元钱还了那位糊涂的老板,老板惭愧的摸了摸脑袋说:“都怪我粗心大意,人多我忙不过来。”“这两件事中给突出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老实的人给有上帝的保佑。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7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

那时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得抱着书不放。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8

他,长着一个胖胖的身子,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双锐利的耳朵,他就是我们班的小小数学家——汤益多。他是我很要好的伙伴,每天形影不离。他数学十分好,成绩名列前茅,在班里可是数一数二的呢!

记得有一次,数学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前几题都十分简单,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到了最后一题,大家都不会,没有一人举手,大家都瞪大眼睛死死地盯着黑板。在这个奄奄一息的情境中,唯有一双手举着。原来是汤益多。

他站了起来,娓娓而谈,把解题过程说得清楚明白,我怀疑他已经有做老师的资质了。我们都沉浸在他的思维当中,还没回过神来,只听老师高声地说道:“完全正确!”全班立即沸腾起来,热烈地掌声不绝于耳……

他乐于助人,别人问的问题他很快就答出来了,而且十分有道理。有一次,我请教他一个问题,他把解题过程完整地讲了一遍。这时,我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了,连忙道谢。他自豪地说“没关系,我们是朋友。”他真是我的益友啊!

他数学好,人缘好。我欣赏我们班的小小数学家!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9

我敬佩的数学家

我最崇拜的数学家是华。他聪明好学,勤奋爱国,是中国杰出的数学家。

华很聪明好学。华于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里很穷,他决心努力学习。我上中学的时候,一次数学课,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名堂题:“今天,有我不知道的事情,三三之后两个,五五之后三个,七七之后两个。请教一下事物的几何?”当大家都在思考的时候,华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让老师很吃惊,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从那以后,他迷上了数学。

华很勤奋。他读完初中一年级后,因为家境不好而辍学,不得不为父母站在柜台上,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并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受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华很爱国。1936年夏,杰出的数学家华,在英国剑桥大学做了两年的访问学者。这时,抗日战争的消息传遍了全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回到祖国,在西南联大讲学。

我必须努力学习。成为华那样的大数学家;像华一样为国争光。

(四年级,400字)

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数学家故事)

华出生于江苏省。他从小喜欢数学,很聪明。1931年,华赴清华大学学习。华在清华大学四年期间,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后来被送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到了著名的华氏定理。他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走访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发动群众将优化方法应用于农业生产。

有人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v^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直到最后一天都在为科学而努力,并且实现了他的诺言。

(一年级作文,)

我是小小数学家

我很喜欢数学。几乎每一次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我都能拿到前十的分数。在课外奥数课上,我以110分的高分拿到了超强班!同学们,你们觉得我是数学小专家吗?

我记得奥林匹克数学课上有一个非常难的题目,是这样的:

“a桶有25公斤油,b桶有45公斤油,从a桶倒一些油到b桶,这时b桶的油正好是a桶的4倍,从a桶倒多少公斤到b桶?”

我想了想,还是想不通怎么算出答案。于是,我抬头说:“呵呵,同学没算出来!”!我看到我的一些同学环顾四周,看看是否有人解决了这个问题;有的手捧着头,拿着笔,好像在想什么;有些人咬着嘴唇皱眉,好像在说:“我不能,你能吗?”……

突然灵机一动:和谐不可改变!算算总数,剩下的就好了。我赶紧举起左手,老师马上邀请我。我赶紧报了答案,结果真的很对。老师表扬了我,同学们也给了我一个赞许的眼神。我心里很高兴,更不用说我有多高兴了。

你说,我是不是有点数学家?

简评:学好数学是人生大事!加油!你将来会成为一名数学家!

(四年级作文,)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10

泰勒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泰勒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泰勒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泰勒斯的方法既巧妙又简单:选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在金字塔边竖立一根小木棍,然后观察木棍阴影的长度变化,等到阴影长度恰好等于木棍长度时,赶紧测量金字塔影的长度,因为在这一时刻,金字塔的高度也恰好与塔影长度相等。也有人说,泰勒斯是利用棍影与塔影长度的比等于棍高与塔高的比算出金字塔高度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要用到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这个数学定理。泰勒斯自夸,说是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古埃及人但事实可能正好相反,应该是埃及人早就知道了类似的方法,但他们只满足于知道怎样去计算,却没有思考为什么这样算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泰勒斯最先证明了如下的定理:

1。圆被任一直径二等分。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3。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

4。半圆的内接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5。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一条边以及这条边上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个定理也是塞乐斯最先发现并最先证明的,后人常称之为塞乐斯定理。相传泰勒斯证明这个定理后非常高兴,宰了一头公牛供奉神灵。后来,他还用这个定理算出了海上的船与陆地的距离。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11

贝叶斯提供了关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这个工具让我们对概率的研究能够进行更加艰巨的探索。

如果我们知道一个事件发生的内在机制,那么我们计算着事件的概率是非常简单的。用基本的计算,我们能算出打扑克梭哈时,得到同花顺的概率,或者扔硬币时,连续5次都是正面的概率,再或者彩票中奖的概率。

但更多时候,我们更关心把上述问题反过来的情况。我们不去计算基于知道发生机制的事件的概率,而是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想得到和了解不知道发生机制的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

我们需要了解在一些情况下基于观测现象背后的关联性。比如医学(如果检测为阳性,患病的可能有多大?)、比如社会科学(基于历史数据,最好的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模型是什么?)、比如日常生活(如果女孩同意和我去另外一家酒吧,他对我有意思的可能性有多大?)。

贝叶斯定理提供了一个形式化的工具,让我们能回答这些问题。当一种事情已经发生的条件下,定理让我们能计算这样的概率,当特定事件发生时,鉴于观测结果,基于我们把观测结果纳入特定事件看是否发生,这样能同时得到先前事件在特定事件下发生的可能性。

贝叶斯定理是一个分析信息缘由的强大工具,它还是整个统计学思想的底层框架。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12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1855年)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高斯不到20岁时,在许多学科上就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对于高斯接二连三的成功,邻居的几个小伙子很不服气,决心要为难他一下。

小伙子们聚到一起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道难题。他们用一根细棉线系上一块银*,然后再找来一个非常薄的玻璃瓶,把银*悬空垂放在瓶中,瓶口用瓶塞塞住,棉线的另一头也系在瓶塞上。准备好以后,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瓶子,在大街上拦住高斯,用挑衅的口吻说道:“你一天到晚捧着书本,拿着放大镜东游西逛,一副蛮有学问的样子,你那么有本事,能不打破瓶子,不去掉瓶塞,把瓶中的棉线弄断吗?”

高斯对他们这种无聊的挑衅很生气,本不想理他们,可当他看了瓶子后,又觉得这道难题还的确有些意思,于是认真地想起解题的办法来。

繁华的大街商店林立,人流如织。在小伙子们为能难倒高斯而得意之时,大街上的围观者也越来越多。大家兴趣甚浓,都在想着法子,但无济于事,只好把希冀的目光投向高斯。高斯呢,眉头紧皱,一声不吭不受围观者嘈杂吵嚷的影响而冷静思考。

他无意地看了看明媚的阳光,又望了望那个瓶子,忽然高兴地叫道:“有办法了。”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一面放大镜,对着瓶子里的棉线照着,一分钟、两分钟……人们好奇地睁大了眼,随着钱*“当”的一声掉落瓶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13

多布林随身携带着他的研究论文和即将完成的定理上了前线,驻守马其诺防线。在战争最初的几个月中,上司特许他利用一切空闲时间继续数学研究。1940年夏,德军粉碎了法军的抵抗,多布林所在的步兵团也面临着灭顶之灾。当其他士兵纷纷后撤时,多布林自愿与两名战友留下,抵抗即将到来的德军。6月21日,当德军马上就要占领阵地时,多布林开枪自杀,宁死不当俘虏,年仅25岁。他弟弟克劳德回忆道:“幸运的是,多布林在德军攻占阵地之前,焚烧了身上所有的研究论文,以免落入德军之手。他不能容忍德国人剽窃他的思想。”

于是,多布林在阿登省作战时所写下的数学手稿,就此重见天日。这确立了这位年轻士兵作为现代数学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和当代概率理论的创始人的地位。这在法国知识界引起了一场轰动。法国科学院为此出了一期特刊,刊载了多布林手稿的全文,“以示对天才的敬意”。

据法国杰出的数学历史学家伯纳德·布鲁说,多布林的论文弥补了二战前的《数学分析》和日本人20世纪50年代在概率理论方面的进展所留下的空白。多布林的研究涉及到应用数学最重要的一个领域,他预见到那些易受无规律干扰的事物的运动规律,例如粒子在诸如水这样的流体中的运动等。

约尔教授是第一个见到多布林手稿的人。他说;“我相信多布林知道,他在这场战争中将在劫难逃。你会注意到,他尽可能少地留下书面的东西。他清楚地知道,他所从事的是那个时代最有前景的数学研究工作,但可惜来日无多,但他记下了自己所思索的尚未完全成形的数学方面的成果。”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14

1785年,8岁的小高斯在德国农村的一所小学里念一年级。

数学老师是城里来的。他有一个偏见,总觉得农村孩子不如城里孩子聪明。不过,他对孩子们的学习,还是严格要求的。他最讨厌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爱做小动作的学生,常常用鞭子敲打他们。孩子们到爱听他的课,因为他经常讲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

有一天,他出了一道算术题。他说:你们算一算,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等于多少?谁算不出来,就不准回家吃饭。 说完,他就坐在椅子上,用目光巡视着趴在桌上演算的学生。

不到一分钟的工夫,小高斯站了起来,手里举着小石板,说:老师,我算出来了......

没等小高斯说完,老师就不耐烦的说:不对!重新再算!

小高斯很快的检查了一遍,高声说:老师,没错!说着走下座位,把小石板伸到老师面前。

老师低头一看,只见上面端端正正的写着5050,不禁大吃一惊。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样复杂的数学题,一个8岁的孩子,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算出了正确的得数。要知道,他自己算了一个多小时,算了三遍才把这道题算对的。他怀疑以前别人让小高斯算过这道题。就问小高斯:你是怎么算的?小高斯回答说:我不是按照1、2、3的次序一个一个往上加的。老师,你看,一头一尾的两个数的和都是一样的:1加100是101,2加99时101,3加98也是101......一前一后的数相加,一共有50个101,101乘50,得到5050。

小高斯的回答使老师感到吃惊。因为他还是第一次知道有这种算法。他惊喜的看着小高斯,好像刚刚才认识这个穿着破烂不堪的,砌转工人的儿子。

不久,老师专门买了一本数学书送给小高斯,鼓励他继续努力,还把小高斯推荐给当地教育局,使他得到免费教育的待遇。后来,小高斯成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的这种计算方法称为高斯定理。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15

我是一个小数学家

我是一个小数学家。黑色短发;红着脸;一双像黑色宝石一样的眼睛;一张平静的嘴,这是平静而英俊的我。

有一次数学老师给我们出了八道数学题。前五题对我来说易如反掌,但说到六题,就难倒我了。我仔细想了想。不,还没有.答案是什么?我小心地摸索着.

“你想想!”一个声音在我心里叫道。我马上写了竖排和答案。

然而好景不长,第五个问题又难倒我了。我绞尽脑汁想,想…

离下课只有两分钟了,我还是没有答案。时间快到了,我的心怦怦直跳。还剩一分钟,我终于想到了答案,马上回答。

最后一个问题又难倒我了。我不怕。我按照刚才的方法和步骤算出了答案。

这就是我,一个喜欢思考的男生。希望你喜欢和我一样思考和思考!

三年级:李佳明

(三年级,350字)

我是数学家

这么多学科中,要说我学的最好的,就是数学。

自从我第一次上学以来,我就喜欢数学。每次听数学课,自然数学考试成绩优异。基本上每次期末期中考试我都是满分。所以我也被称为“数学家”,我特别喜欢。

不仅在学校,而且我可以把我的数学知识带入我的生活。在家里,每次买东西都会帮忙结账。我会在父母存钱的时候帮他们算利息。家里有富余钱的时候,我会帮父母算算什么样的投资回报最高。所以,大家在家里都叫我“小数学家”。

在我看来,只有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才是最好的学生。至少,我在数学上做过。

(六年级,200字)

“数学家”徐振

他戴着一副眼镜,高鼻梁,大嘴巴,还有一个医生。他就是我们班的“数学家”徐震。他不仅聪明而且勤奋。什么?如果你不相信我,我就告诉你。

一天中午,我来到学校,看见许真在他的书桌上画画。我走过去,看见他在纸上写着20元等于多少,21元等于多少。其他学生在他周围玩钥匙和跳绳。他都没看。我走过去问:“你在干什么?”他还在计算和写作。我在他耳边叫道:“你在干什么?”?这次他慢慢抬起头问:“什么”?我晕!

还有一次数学课,老师布置了几道奥数题,却看到一些同学东张西望,想从别人那里得到答案,有的盯着黑板,皱着眉头,有的看着老师,希望老师能提示一下,却看到许真紧锁眉头,不停地写计算。老师在同学中走来走去,几个答案都没能让老师满意。这时,许真举起了手。老师走过去笑了笑,因为许真做的不仅正确而且很简单。老师当场表扬了他,但他埋头于计算。过了一会儿,许真站起来说:“老师,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老师让他大声说出来。听到老师点头,喜上眉梢。

这次你信了!称他为数学家名副其实。他很聪明,有时也很勤奋。

(五年级,500字)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16

张衡是我国汉朝时期一位非常出名的大文豪,与司马相如、杨雄和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张衡的《二京赋》、《思玄赋》和《归田赋》等都是流传千年的文学佳品,至今仍被无数的文人墨客把玩赏析。

有的人觉得,文科和理科往往难以并重,那么张衡可能会打破这些人的固有印象。张衡不仅在文学上展现了非凡的成就,天文学、地理学和数学上,张衡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一代数学家。

张衡自小兴趣广泛,自学《五经》,贯通六艺,而且喜欢研究算学、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等。在青年时期,他的志趣大半在诗歌、辞赋、散文上,他才高于世,却没有骄傲之情。

《后汉书》提到,张衡曾写过一部《算罔论》,可惜这本书在唐代失传了。我们从《九章算术·少广》章第二十四题的刘徽注文中得知有所谓“张衡算”。

从刘徽的这篇注文中知道,张衡给立方体定名为质,给球体定名为浑。张衡研究过球的外切立方体积和内接立方体积,研究过球的体积,其中还确定了圆周率值为10的开方,虽然这个值比较粗略,但却是中国第一个理论求得π的值。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17

很开心我又有机会讲故事了,这次我要讲的是数学家的故事。

虽然是需要通个比赛的方式来决定是否能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但我依然认真准备着。

“今天的月亮比昨天的圆了一点儿。”祖冲之望着夜空,自言自语。这个孩子,特别喜欢看月亮,每天晚上,他都会搬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看。

月亮每天都不一样,小祖冲之每天都看得兴致勃勃,之前,他去乡下亲戚家,还学了一首非常有趣的歌谣呢。里面说的就是月亮的变化。初一看不见,初二一根线。初三初四镰刀月。初七初八月半边。一天更比一天胖,直到十五月圆圆。十七十八月迟出二十二半夜见半圆一天更比一天瘦二十九三十月难见。小祖冲之听啊,念啊。很快就把歌谣记到了脑子里。从月初看到月底。反反复复的看他发现月亮真的像歌谣里讲的那样,变来变去。可是,祖冲之怎么都想不明白。“唉,月亮变来变去的为什么每到十五就会圆呢”?

带着疑问他去找爷爷,爷爷捋了捋胡子笑着说“嗯,月亮有它的运行规律,这呀是个很深的学问。你要好好学习,等你长大之后,就知道答案了。小祖冲之还是每天看月亮。他细心观察,勤看书,勤动脑思考。长大以后成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18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v^径一周三^v^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

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

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

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19

星期六,妈妈送我去上补习班。到补习班之后,就看见了我们的数学老师,李艳莉老师。

她长着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嘴巴小小的,红嘟嘟的。可爱极了。她喜欢穿暖*的衣服,背浅粉*的书包。*格有时严厉,有时温柔。我喜欢听这个老师讲课,因为在她的课堂里,总是充满无穷无尽的乐趣!

李老师不仅*格温柔,而且对我们也非常关心。我记得有一次,我发烧请假了。我和窦蕾去补课的时候,看见李老师笑着对我们说:“你们身体怎么样了,还有没有不舒服?”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老师竟然先关心我们的身体,再谈学习的事。开始补课的时候,李老师耐心,仔细的给我们讲着。就这样讲了一个小时,我们该走的时候,李老师对我们说:“你们回家注意安全,如果有什么没听懂的,下节课再来问我。今天太晚了。”我们点了点头。虽然这件事很平常,但是我们能从中感受到老师对我们的关心。

还有一次,那时候是我和一个同学在玩户外游戏,但是我不小心摔倒了,李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我本来担心李老师会吵我,心里七上八下的。谁知道,再我进办公室的那一刻,我看到李老师拿着医务箱,一双大眼睛望着我,说:“以后一定要小心,可不能再摔着了,万一摔坏骨头怎么办啊?”李老师一边说一边拿出*伏和棉签,小心翼翼的抹在我的腿上,最后再拿出棉布包扎一下。李老师叹了一口气又说:“好了包扎完了,快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20

这个榜单的其他数学家在各个数学分支都有大量的贡献,而纳皮尔只有一个发明,但这个发明极为重要:对数。简单的说,一个数的对数让我们知道了这个数额数量级。

用现在的话来说,对数有一个“底数”,一个数的对数就是得到一个数,使得这个底数的那么多次方等于这个数。比如,以10为底数,10的对数是1,100的对数是2。因为10的1次方等于10,10的平方,就是2次方等于100。

对数之所以这么有用,是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它的一些性质:对数能把乘法变成加法,把除法变成减法。更确切的讲,两个数乘积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取对数在加起来。同样,两数商的对数等于两数对数的差。

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这个性质打打降低计算的难度。对两个非常大或者非常精细的小数做乘除法要比做加减法的时间长得多。所以,如果有人要对两个大数做乘法,他可以先查对数表的得到两个数的对数,在加起来,然后再用对数表返查得到结果。

一些计算工具,比如说计算尺,利用对数来做快速计算。这种快速计算器在科学和航海中派上了打用场,我们可以非常快得做一些大数的计算。

很多用数量级来衡量计量单位也是用对数来衡量的。比如地震中的里氏震级,以及衡量声音大小的分贝。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21

在阳光明媚的十一月,磻溪小学一年一度的数学节开幕了。同学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数学王国之中。我在这次数学节中,知道了很多数学家的故事,陈景润就是其中的一个。

陈景润,195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市。他从小是个瘦弱、内向的孩子,却独独爱上了数学。演算数学题占去了他学习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枯燥无味的代数方程式使他充满了幸福感。1953年,21岁的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数论中一系列问题的出色研究,受到华罗庚教授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就知道了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均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数学猜想。哥德巴赫一生都没有证明这个猜想,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成为了世界数学界的“一座高峰”。“哥德巴赫猜想”像一块磁石吸引了陈景润。他以惊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1973年,陈景润终于找到了一条简明的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成功摘取了这颗世界瞩目的数学明珠。

从陈爷爷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坚持不懈地攀登数学高峰的努力,看到了他为了科学研究而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也看到了他辛勤汗水浇开的成就之花。

在本次数学节中,我的同学们也在积极寻觅着一个个数学家的故事,努力地解决一个个数学难题,摘取着一顶顶数学竞赛桂冠。我们一起在快乐的数学王国中嬉戏、遨游。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22

从文明之火初燃的那一刻起,数学就与人类相伴。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出了88位古今数学伟人,华罗庚就位列其中。

初露锋芒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他刚入校的时候,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平庸、低能”,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击这种偏见!从此,华罗庚全身心地钻到数学里,如同着了魔似的。他的脑袋里装满了数学公式,攻克数学难题成了他最大的乐趣。白天,他连走路时都在思索着解题方法;夜里,他守着小油灯不知疲倦地演算着……就这样,华罗庚攻下了一道道难题,并从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

勤奋成才

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他已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辍学之后,更懂得用功读书。可怜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从老师那儿借来摘抄的50页的微积分。

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他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阻力愈大,反阻力也愈大;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没有时间,他养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没有书,也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身残志坚

华罗庚十九岁那年,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病。这场大病,几乎毁了他的一生。从旧历腊月廿四日开始,他足足病了半年,从此因病左腿残疾,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

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经过了几年的自学,华罗庚开始在杂志上投稿。一开始,他的稿件不断被拒绝。原因是他写的问题已被国外某个专家给证明过了。这反而使华罗庚增添了信心,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并没有看过别人的解题方法。

1930年,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让熊庆来惊奇不已,迅即作出决定:“这个年轻人应该请他到清华来!”这时华罗庚只有21岁,他终于离开了杂货店的“暗室”,来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

天才出于勤奋

来到清华工作,是华罗庚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他的数学生涯也真正从这儿开始。

从初中毕业生到一个大学教师,华罗庚只花了六年半时间。他后来对友人说:“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须用加倍的时间以补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安心。”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4年中,在数论方面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修了英、法、德语。25岁时他已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华罗庚迅速由助理提升为助教、教员,以后又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为研究员。

华罗庚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

不慕虚名求真学

1936年,华罗庚26岁,由清华保送到英国留学,就读的是最著名的剑桥大学。数学首席教授哈代托人告诉华罗庚,他只要一年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需要一年专心研究一个问题,但华罗庚说:“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他放弃了博士学位,作为访问学者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在剑桥的两年时间写了20篇论文。论水准,每一篇论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他提出的一个理论被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改进了哈代的结论,哈代说:“太好了,我的著作把它写成是无法改进的,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华罗庚被认为是“剑桥的光荣”!

在剑桥大学的两年中,华罗庚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的哥德巴赫问题”写了18篇论文,先后发表在英、苏、印度、法、德等国的杂志上,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这篇有名的论文。按其成就,已经越过了每一条院士的要求,但在剑桥他从未正式申请过学位。他拥有的唯一一张文凭,就是初中毕业文凭。

爱国情深

1938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人要华罗庚留下来教书,他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一切回到祖国,到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清华大学的资格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让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晋升为大学教授。

1946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华罗庚再次出国,美国伊利诺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1950年,祖国解放的消息传到美国,华罗庚毅然放弃优厚的条件,举家回国。

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10余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23

上完了身心疲倦的体育课,我们迈着缓慢的步伐走回教室。凉风轻轻吹过我们的脸颊,洗刷着我们的疲惫。我贪婪的享受着这一短暂的惬意,因为我们接下来将要迎接十分恐怖的--数学考试。

回到教室,我准备好一切,静静地等待监考老师的到来。不一会儿,监考老师便拿着试卷走了进来,同学们早已知道了这一切,可脸上还是露出了苦闷的表情,有的同学还发出了“哀号”。不管怎么样,试卷还是要考的,同学们还是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拿到试卷后,我把名字、班级、座号填上去,便开始整体阅览考卷。“也不是很难嘛。”我在心里想着。根据我以往考试的经验,题目字比较大、排版不怎么挤、空白处比较多的这一类考卷,一般只是“花瓶”,并没有什么难度。

于是我开始做试卷了,果然不出我所料,前面的选择题啊,填空题啊,根本难不倒我,我一下子就做出来了。就这样,我还产生了“抱怨试卷太简单”的心理。或许是老天听到了我的心声,到应用题时,难度提高了一个档次。于是,我做题也不敢再“行云流水”了,只好小心谨慎的答题。

到了最后一面,乍一看,只有两大题,可是第一题就把我难住了。这题是让我们根据规律来填空,前面我还能想出来,可最后一小题,是一个算式,一个括号中包含了好几个未知数,一看我就懵了。像以往我碰到这种题,一般都是“走为上”,先不做,把其他题做完了再想。

可是第二题又把我难住了。我在心中暗自叫苦:老天啊,你这是故意和我作对吗?看看我周围的同学,他们似乎比我好不到哪去,一个个正抓耳挠腮呢,有的还把头靠在手上,正做着安静的沉思者。看来不得不使用我的“大绝招”了!从小学到现在,几乎没什么数学题需要我花这么多心思,看来这次真的要使用洪荒之力了!

我先分析题意,找出各种解决方法:画图、举例、实践(用手上的纸和笔还原题意)等等。我仿佛看到了无数脑细胞被送往绞刑场,但这依然阻止不了我!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就在我“能量”耗尽之前,我解出了这题。那种感觉,没有任何负担的感觉,真好!再看看周围的同学,有的和我一样,一脸如释重负的表情;有的依旧在奋斗着;有的好像已经放弃了希望,但又不时看看考卷。

解完这一题,我又顺势把所有题都做完和检查了一遍,然后,我就一直坐在那儿恢复“能量”知道老师收卷。

这次考试让我感触颇多,面对困难时,不仅要有勇于破解的勇气,更要有科学的方法。希望我能考一个好成绩,也希望大家能考一个好成绩。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24

蜚声国际数坛的老辈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百岁时还精神矍铄,思维清晰。

苏老九十岁高龄时,还着书立说,带研究生、每天工作约十小时左右,精力何等充沛!那么,当有人问他健康长寿之道,他总笑呵呵地回答说:“我不懂什么养生之道,只是平素生活有规律,并注意体育锻炼而已……”

苏老的生活习惯,大致是这样的:

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每晚睡眠六小时,白天午睡一小时。早晨起身后,先在门前院子里,做一遍健身操———练功十八法,约一刻钟;然后学习一小时,就进早膳。下午工作完毕,坚持步行二至三公里———雨天以上下楼梯替代。数十年如一日,天天如此。

数十年来,由于坚持体育锻炼,苏步青身体素质极好。就是到了耄耋之年,上五、六层楼梯,依然不甚气喘,嘴里的牙齿,也与壮年时相仿。九十岁那年的夏秋之际,他还蛮轻松地登上安徽黄山,游览休养。一路足力之健,令人羡慕与钦佩。

人,总希望自己能健康长寿的。但是,如何才能达到此目的呢?苏老认为,除上述体育锻炼外,精神保健也是至关重要的。苏老性格开朗,说话幽默,不管是与人谈话还是作报告,常常可以听到他的笑声,他经常讲:“少积忧虑的人,才能健康长寿。”他还讲:为人在世,应该豁达大度,胸怀坦荡,凡事想得开,放得下。再者,人要多动,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要多找事情做。如果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或者一味贪图安逸、享受,对健康也绝无好处。一九八五年,苏步青退居二线,相对而言,时间比以前多了些。他马上觉察到,人闲着很容易懒散,精神空虚对身体健康不利,于是,便主动找事情做———连续办了三届中学教师(数学)培训班。

至于饮食,苏老的见解是,自己喜欢吃的,尽量少吃点,不喜欢吃的则要多吃点,荤素皆然。酒可以饮点,但绝不能过量。

苏老的夫人米子松本,是日本仙台市人,出身书香,精于茶道。所以,苏老有饮茶的习惯,他特别好饮上等绿茶。苏老讲:茶是我国人民最常用的饮料,对老年人来讲,饮茶利多弊少,既能生津止渴,利尿消食;还能去除油腻,使口内感到清新舒适。同时,茶还具有抗痢疾杆菌的功能。

苏老古稀之年以后,激烈运动是不做了,但上述的练功十八法,工作完毕后的漫步行走,九十五岁前依然坚持。每晚睡觉前半小时,或听听音乐、或读读唐诗、轻松之后,很快进入梦境。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25

法国数学家格罗腾迪克,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但他基本上属于另类,与学术界的数学家距离很远。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也没有按部就班地在学术阶梯上晋升,而且在1970年以后完全脱离学术界。

格罗腾迪克于1928年3月24日生于柏林,13岁(1941年)作为难民来到法国。他父亲是俄国人,在二战中被^v^杀害,母亲是德国人。格罗腾迪克在难民营中长大,受到一些初等教育,战后他到法国高等师范学校和法兰西学院听课。1949年起,他开始研究泛函分析,并取得突出结果。1953年,开始转向同调代数学,1957年转向代数几何学,14年间,完全改变代数几何学的面貌。1960—1970年,格罗腾迪克任法国高等科学研究院教授,1970年以后回家务农。

格罗腾迪克在代数几何学方面的贡献博大精深,大致可以分为10个方面。他和其他人合作出版十几部巨著,共1万页以上,成为代数几何学的圣经。

迄今为止,格罗腾迪克的著述中还有很多思想未被完全了解,但已经产生许多大结果。1984年,格罗腾迪克的手稿《纲领草案》在部分数学家中流传,1994年正式发表,其内容尚有待发掘,1988年瑞典科学院授予他克拉福德奖,他拒绝领取,并痛斥当前的学术界腐败。不过,现在仍有许多同事和学生继续他的工作。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26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等几何知识,那大家知道几何学之父是谁吗?他的名字叫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出生于公元前287年,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工程师、天文学家,阿基米德对物理学和数学的影响极其深远,是古希腊最杰出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最伟大的数学成绩之一是他证明了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他在球体和圆柱的相关研究中也颇有一番成就。

在有关阿基米德的故事中,最有趣的是他发现阿基米德定律的故事了。一天,国王要参加庆典,并要求工匠做一定顶金王冠,他掂了掂工匠做的王冠,觉得轻了些,便质问工匠是否和了银子。于是国王请阿基米德鉴定这顶王冠是否是纯金制的,这下阿基米德可犯难了,他苦苦思索着答案。有一天,阿基米德在澡盆里洗澡时,发现当他的身体入盆时,一部分水就会溢出来。阿基米德发疯似的呼喊着:“发现了!发现了!”连衣服都没有穿,就跑向了宫殿。阿基米德先拿了与王冠重量相等的金块,放入盛满水的盆子里,测出排水量。然后他又把王冠放入盆子里,测出排水量。经过对比,他发现两次排出的水量不一样。由此他得出了这个王冠掺了假的结论。

人们说起这个故事时大为惊叹,既为阿基米德的发现佩服得五体投地,又为他执着的科学精神所折服。阿基米德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发现看似偶然,但其实偶然背后是科学家们一颗颗执着的心,他们也许经历过了成千上万次的挫折和失败,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排除一切干扰执着地进行着自己的研究,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27

我们班的数学家

——杨婷婷

我们班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留着平刘海·扎着马尾辫,脸上常挂着一丝丝微笑,还时不时会开个小玩笑。她是谁呢?她就是我们班的小数学家——杨婷婷。

初次见到杨婷婷,他给我的印象有些“奇怪”。她平时总是斯斯文文的,同时看起来有点“呆”。于是,我在心中悄悄地给她取了一个绰号——“杨呆呆”。别看她的样子有点“呆”,可是做起数学题来一点都不呆。她可认真了,学习时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一点也不粗心大意。

听说,曾经教她数学的陈老师给她出了一道十分难的推理题。那道题曾经是某个外国学院的竞赛题,100个学生中仅有8个人做出来。听他的同学说,杨婷婷拿道题后就在桌子上埋头钻研起来,只见她盯着那道题,拿着笔在纸上不停的写着,时而皱起眉头,时而摇*,时而点点头,仿佛整个人都置身于数学世界里,尽情的翱翔着·思考着。忽然,她眼睛一亮仿佛有什么灵感来了,立刻埋头在纸上写起来······我问她结果,她说:“你知道吗?老师说我写的完全正确。”这时我心想:真了不起,一道难题就这样被她解决了。

杨婷婷从小就这样刻苦钻研数学,将来,她一定会成为一名真正的数学家。我虽然比不上她,但是我要学习她的钻研精神,争取赶上她!

这就是我们班的小数学家——杨婷婷,一个既聪明,又可爱的小女孩。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28

高斯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小学时计算1+2+3++100的值。当时高斯上小学,老师在班上出了这样一道题,叫大家算。那个老师以为至少要20分钟以后才会有答案,正想休息一下,谁知屁股还没坐稳高斯就说算出来了。老师很惊讶,问他怎么算的,他就说先算1+100=101,2+99=101,这样一共有50个101,因此结果是5050。

还有一个故事,是高斯19岁的时候,本来他打算学法律的,结果不经意间解决了一个2000年的数学难题,那就是只用直尺和圆规17等分圆周。高斯还证明了当且仅当N=2^(2^n)+1时,能够用尺规N等分圆周。从此高斯对数学的兴趣大增,并走上了数学研究的道路,成了一名伟大的数学家。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29

在数学界当中,你们认识有哪些数学家呢?下面为你们献上数学家名人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希望采纳。

高斯(1777~1855)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高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

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研究》,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

同时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并发明了电极。为了进行实验,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高斯30岁时担任了德国着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他平生还喜欢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着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发明。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出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为了纪念他发现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世人公认他是一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30

扫去柜子上的灰尘,我拿起尘封的相册,看到了我小时候的照片,那时候的我圆头圆脑的,像个“小肉球”,妈妈总是说那时候我可爱极了,今天她忍不住又翻起我小时候的照片,一个人看的哈哈大笑。现在我长大了,个子高了,人却越来越瘦了,只有眼睛还像小时候那样又大又圆。

我现在是一个“小书虫”,爱看书,尤其是爱看一些科幻小说,因为我自己就特爱幻想。平时只要一有时间我多数是在看书。我还喜欢画画,最爱的的天马行空的想象画,有时候画得我自己也看不懂,哈哈!我喜欢!

我的学习成绩还不错,生病了也要坚持到学校上课,每次考试我都认真答题,但就是做的比较慢,经常来不及检查考试就结束了。

我还有一些优点,比如:乐于助人、富有爱心、喜欢动手等,对了,还有爱交朋友,小朋友,你想和我交朋友吗?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31

诺伊曼(1903—1957),美籍匈牙利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诺伊曼出生在一个犹太银行家的家庭,是位罕见的神童。他8岁掌握微积分,12岁读懂《函数论》。

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曾有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1913年夏天,银行家马克斯先生登出一则启示,愿以10倍于一般教师的聘金,为11岁的长子诺伊曼聘请一位家庭教师。尽管这诱人的启示,曾使许多人怦然心动,但终没有人敢去教导这样倾城皆知的神童……

他在21岁获得物理—数学博士之后,开始了多学科的研究,先是数学、力学、物理学,又转到经济学、气象学,而后转向^v^工程,最后,又致力于电子计算机的研究。这一切,使他成为不折不扣的科学全才。

他的主要成就是数学研究。他在高等数学的许多分支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最卓越的工作是开辟了数学的一个新分支———对策论。

1944年出版了他的杰出着作《对策论与经济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第一颗^v^的研制作出重要贡献。战后,运用他的数学才能指导制造大型电子计算机,被人们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32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v^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v^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v^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v^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33

欧几里德生于雅典,接受了希腊古典数学及各种科学文化,30岁就成了有名的学者。应当时埃及国王的邀请,他客居^v^城,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研究。

古希腊的数学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曾经出过一些几何学着作,但都是讨论某一方面的问题,内容不够系统。欧几里德汇集了前人的成果,采用前所未有的独特编写方式,先提出定义、公理、公设,然后由简到繁地证明了一系列定理,讨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还讨论了整数、分数、比例等等,终于完成了《几何原本》这部巨著。

《原本》问世后,它的手抄本流传了1800多年。1482年印刷发行以后,重版了大约一千版次,还被译为世界各主要语种。13世纪时曾传入中国,不久就失传了,1607年我国又重新翻译了前六卷,1857年又翻译了后九卷。

欧几里德是位温良敦厚的教育家,也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他反对在做学问时投机取巧和追求名利,反对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作风。

那时候,人们建造了高大的金字塔,可是谁也不知道金字塔究竟有多高。有人这么说:“要想测量金字塔有多高,比登天还难!”

这话传到欧几里德的耳朵里。他笑着告诉别人:“这有什么难的呢?当你的影子跟你的身体一样长的时候,你去量一下金字塔的影子多长,那长度便等于金字塔的高度!”

欧几里德的名声越来越大,以致连^v^国王也想赶时髦,学点几何学。于是,国王便把欧几里德请进王宫,讲授几何学。谁知刚学了一点,国王就显得很不耐烦,觉得太吃力了。国王问欧几里德:“学习几何学,有没有便当一点的途径。一学就会?”

欧几里德笑道:“陛下,很抱歉,在学习科学的时候,国王与普通百姓是一样的。科学上没有专供国王行走的捷径。学习几何,人人都要独立思考。就像种庄稼一样,不耕耘,就不会有收获。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34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v^割圆术^v^,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v^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v^,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

《海岛算经》一书中,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

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35

温州的浙江省立第10中学的一堂数学课,把苏步青引向通往数学王国的路。从日本留学回温州的杨老师在上数学课时,带着忧国忧民的真情:“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仰仗船坚炮利,对我国豆剖瓜分,鲸吞蚕食。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习好数学。”杨老师的话,打动了苏步青的心。从此,他的兴趣从文学向数学转移。有一次,苏步青用20种不同的方法证明了一条几何定理。校长洪泯初得知后,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好学习,将来送你留学。”到苏步青中学毕业时,洪校长已调到北京教育部任职,但他仍关心苏步青的学习,寄来了200元资助苏步青留学。

1919年,17岁的苏步青买了一张去日本的船票,余170元钱要维持3个月的生活,实在很艰难。他每天只能吃两餐饭,无钱请日语老师,只好拜房东大娘为师。最后他用流利的日语回答了主考官的提问,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名牌学校——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1924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师从著名几何学家洼田忠彦教授。1927年,大学毕业后,他又在课余卖报、送牛奶、当杂志校对和家庭老师,用所挣得的钱做学费,免试升入该校研究生院做研究生。并以坚强的意志,刻苦攻读,接连发表了41篇仿射微分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方面的研究论文,开辟了微分几何研究的新领域,被数学界称作“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1931年3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荣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成了继陈建功之后获得本学位的第二个外国人。此后,国内外的聘书像雪片似的飞来,苏步青一一谢绝。因为两年前陈建功获理学博士位时,曾约苏步青到条件较差的浙大去。苏步青说:“你先去,我毕业后再来。让我们花上20年时间,把浙大数学系办成世界第一流的数学系……”这兴许就是苏步青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不愿离开浙大的情缘。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36

我国数学家吴文俊教授六十寿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浸沉在运算和公式中。

有人特地选定这一天的晚间登门拜门拜访,寒暄之后,说明来意:“听您夫人说,今天是您六十大寿,特来表示祝贺。”吴文俊仿佛听了一件新闻,恍然大悟地说:“噢,是吗?我倒忘了。”来人暗暗吃惊,心想:数学家的脑子里装满了数字,怎么连自己的生日也记不住?

其实,吴文俊对日期的记忆力是很强的。他在将近花甲之年的时候,又先攻了一个难题——“机器证明”。这是为了改变了数学家“一支笔、一张纸、一个脑袋”的劳动方式,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数学证明,以便数学家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他在进行这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于电子计算机安装的日期、为计算机最后编成三百多道“指令”程序的日期,都记得一清二楚。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37

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从小就对数学怀有特殊的感情,并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她8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波里宾诺田庄。由于带去的糊墙纸不够用,父母就在她的房间里用著名的数学家奥斯特洛格拉得斯基所著的微积分讲义来裱糊墙壁。那时,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常常独自坐在卧室的墙前,望着糊墙纸上奇妙的数字和神秘的符号出神,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后来,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在自传中写道:“我常常坐在那神秘的墙前,企图解释某些词句,找出这些书页的正确次序。通过反复阅读,书页上那些奇怪的公式,甚至有些文字的表述,都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当时我对它们还是一窍不通。”

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出色的数学家,这或许有助于形成她的数学天赋,但她的成功主要还是源于她不懈的努力。她在学习数学时,注意力总是非常集中,能很快理解和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一次,数学老师让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重复上次课上所讲的内容,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没有按老师讲的方法去讲,而是换成了自己的思路方法。当她讲完后,老师立即竖起大拇指夸她了不起。由此可见,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善于积极寻找自己的思路方法,使自己的思维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方式,这对她日后的数学研究非常重要。

高中毕业之后,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想继续学习高深的数学知识,但当时俄国有一种普遍轻视妇女的风气,妇女无权接受高等教育。对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来说,继续深造只有出国求学了。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把想要出国求学的愿望告诉家人,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为了争取上大学的权利,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冲破了种.种阻力,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德国的海德堡大学求学,在陌生的异国城市过起了紧张而简朴的学习生活。

在海德堡大学求学的过程中,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为了取得更大的进步,到被誉为“现代分析之父”的数学大师魏尔斯特拉斯教授家中拜师求教。这位数学大师被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的诚恳态度打动,经过多次测试,满意地收下了这位勤奋好学的女学生。在魏尔斯特拉斯的悉心指导下,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更加刻苦地钻研数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写就了三篇重要的数学学术论文,不久,又成功地解决了困扰数学家们一百多年的“数学水妖”问题,并因此获得了著名的“鲍廷奖金”。

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一生获得了很多荣誉,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她从没有自满过。不幸的是,她在一次旅途中染上了风寒,由于没能及时休息,以致卧床不起,不久便与世长辞,终年只有41岁。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38

中国留学生报考了著名的仙台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帝国大学是日本知名的大学,苏步青年年拿第一名,自己还有一些研究课题在进行,自然成了学校的名人。

这时,他对学校的另一位名人松本米子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关注。米子是帝国大学松本教授的女儿,她不仅相貌才华出众,而且精通插花、书法与茶道,还爱好音乐,尤其是弹得一手好古筝。在一次晚会结束后,苏步青与米子认识了。米子对苏步青其实一直是很仰慕的,他的睿智与赤诚尤其让她感动。后来两个人经常花前月下携手而行。

1927年,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聘请正在攻读研究生的苏步青担任代数课讲师,这使他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个兼任过讲师的外国留学生。两个人的恋情成了学校里公开的秘密,不少人为他们祝福;而那些平素追求米子的人则怀有一种嫉妒心理,对米子说:“苏步青是个中国乡巴佬,家里很穷,再说学习好的人不一定将来就会有出息。你跟了他是不会有好日子过的。”但米子不为所动。苏步青受不了一些男生的敌意,他也不想让米子再被别人纠缠,经过商量,他们决定尽快结婚。

米子的母亲是一位善良的日本家庭主妇,她认为苏步青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松本教授虽然也很喜欢苏步青,却觉得他毕竟是中国人,出身又低微,所以对这段婚姻一直很不赞同。在米子的坚持下,最终松本教授还是妥协了。1928年,这对异国青年终于走到了一起,在仙台市喜结连理。松本米子自此改从夫姓成为苏米子。

米子全身心地当起了家庭主妇。为了不影响苏步青,她甚至把自己的古筝、书法等特长都荒废了,只留下了茶道和插花,因为这两种爱好有益苏步青的身体和精神。婚后一年,即1929年,米子生了个女孩。1931年初苏步青已有41篇仿射微分几何和有关方面的研究论文出现在日本、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的数学刊物上,成了日本乃至国际数学界榜上有名的人物。松本一家都希望苏步青留在日本工作,东北帝国大学也向他发出聘书。苏步青有自己的难处。出国之前,他曾与学长陈建功相约,学成归国,在故乡建设一流的数学系。现在陈建功已先期学成回国,自己是去是留,成了困扰他心灵的难题。

细心的米子早就发现他整天唉声叹气,茶饭不思。一天吃过晚饭,从不吸烟的苏步青在抽闷烟,米子便问他有什么心事。苏步青把心里话和盘托出,他不想因一己之私,留在东瀛。令他想不到的是,米子听到了他的打算,并没有阻止,反而鼓励说:“青,我支持你的决定。首先我是爱你的,而你是爱中国的,所以我也爱中国。我支持你回到我们都爱的地方去,不论你到哪我都会跟着你的。”短短数语,使苏步青格外感动:米子是一个识大体的女人!有了妻子的支持,苏步青一人先回杭州。浙江大学的条件远比他想象的差,不但聘书上写明的月薪比燕京大学聘任他为教授的待遇相去甚远,而且由于学校经费紧张,他虽然名为副教授,却连续四个月没有拿到一分钱。幸亏还有在上海兵工厂当工程师的哥哥及时帮助,否则苏步青就要靠当东西维持生计了。为了养家,苏步青打算再回到日本去。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39

公元1902年9月23日,那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祖辈从福建同安逃荒到浙江平阳带溪村的苏祖善家来说,那是一件难得的大喜、大吉的日子。真是老天有眼,天官赐福。苏祖善家添了一丁,夫妻俩笑得合不拢嘴,终于有了世代务农的“接班人”。可苏祖善夫妻俩从未上过学,尝够没有文化的苦,望子成龙心切,于是给儿子选取“步青”为名,算命先生还说上一番好话,以“步青”为名,将来定可“平步青云,光宗耀祖”。

名字毕竟不是“功名利禄”的天梯。正当同龄人纷纷背起书包上学的时候,苏祖善交给儿子的却是一条牛鞭。从此,苏步青头戴一顶父亲编的大竹笠,身穿一套母亲手缝的粗布衣,赤脚骑上牛背,鞭子一挥,来到卧牛山下,带溪溪边。苏步青家养的是头大水牛,膘壮力大,从不把又矮又小的牧牛娃放在眼里。有一次,水牛脾气一上来,又奔又跳,把苏步青摔在刚刚砍过竹的竹园里。真是老天庇佑,他跌在几根竹根中间,未有皮肉之苦,逃过一劫。

放牛回家,苏步青走过村私塾门口,常被琅琅的书声所吸引。有一次,老师正大声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他听后,就跟着念了几遍。此后,他竟记住了顺口溜,放牛时当山歌唱。

苏祖善常听儿子背《三字经》、《百家姓》,心存疑惑。有一次,正好看见儿子在私塾门口“偷听”,为父的心终于动了,夫妻一合计,决定勒紧裤带,把苏步青送进了私塾。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40

我和书的故事,多如天上的繁星,多如沙漠里的沙子。

记的小时候,我非常爱看书,4岁时就开始看连环画:《葫芦娃》、《舒克和贝塔》、《白雪公主》……从这个时候起,我小小的心里就埋下了喜欢读书的种子。

小时候不懂事,有一次,我想买一本连环画,妈妈不让买,我就玩起了“绝食游戏”。最后,妈妈迫不得已给我买了那本连环画。

上了小学一年级,我认识了许多字,体会到了爸爸妈妈挣钱的辛苦,便到书店去看有拼音的书。这时,我心里爱读书的种子发芽了。

上二、三年级的时候,我脱离拼音,开始看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当孙悟空一次又一次打败了妖魔,我快乐无比;当诸葛亮临终的时候,我惋惜不已;当宋江被毒死的时候,我悲痛万分。这时,我心里那个爱读书的绿苗已经长成了小树。

上了四、五年级,我便什么书都接受了:《悲惨世界》、《双面猎犬》、《哈利波特》……什么书都看。这时,我心里那棵小树已长成了参天大树。

书店的工作人员已经认识我,三年级的时候,他们驱赶我。可是现在,我即使在他们眼皮子底下看书也不会有事,因为他们懒得管我。我借同学一本书,第二天就要还,我硬是熬夜把书看完。

我的读书故事数都数不清,等我回来一一讲给你们听。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41

书中描写的是高斯在数学领域杰出的表现,并介绍了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生平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读后让人崇拜向往不已。

高斯很早就展现过人才华,三岁时就能指出父亲帐册上的错误。高斯七岁时进了小学,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高斯十岁时,老师考了那道著名的从一加到一百,终于发现了高斯的才华,老师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从汉堡买了一本较深的数学书给高斯读。

高斯曾说过:“数学是科学的女皇。”而在数学上取得崇高成就的他则被称为“数学王子”。未满十九岁他,利用一个晚上,就解决一椿两千多年的数学悬案----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二十二岁便获得博士学位,成为各国争相邀请的学者。

就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也要利用整整一个通宵,他一边思索一边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才解决一椿两千多年的数学悬案。

除了数学外,高斯曾先后从事天文字研究、大地测量工作以及物理的钻研,并在各领域中获致非常高的成就。虽说高斯不喜欢浮华荣耀,但在他成名后,各界加诸于他的荣耀,就像雨点般纷纷落在身上,肯定他的贡献。高斯一生始终保持着勤奋刻苦的态度,使人难以想象他是一位大教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

写数学家的作文小学三年级42

读科学家的故事有感

我读了一本书叫《科学家的故事》的书,其中的天文家张衡令我记忆犹新。

他除了观察天象,还要记载各种灾象。当时交通不便,往往错过了组织抢救的最快时机。因此,张衡就像办法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这台地动仪给中国带来了许多便利。

他给了中华儿女一个伟大的故事。他为我们的祖国做了许多事,除了他,我们的祖国里还有许多英雄豪杰。他们让中国人感到自豪。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了中国的大好山河和中国人的英雄事迹。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做祖国的小主人。

读科学家的故事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名为《中外科学家的故事》,里面有许多科学家的介绍。

我读的是约翰。潘伯顿的故事,故事内容是:“可口可乐”是世人皆知的美味饮料,大家对它都不会感到陌生,它大有成为“地球人的标志”的趋势。而说起“可口可乐”的诞生。真有点近乎荒诞不经。尤其是它的命名经过,更使人觉得滑稽可笑……

看了这故事,我觉得约翰。潘伯顿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

读科学家的故事有感

读了这本《科学家的故事》,我知道了学习知识需要不断的积累,才能攀上高峰。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不妨在课余的零散时间里复习一下学过的功课,或者看一看相关的学习资料。

我还知道了一个人想要在有生之年做点

推荐阅读:

描写植物的小学三年级作文(共25篇)

小学三年级作文喇叭花300个字(实用15篇)

小学生作文三年级美丽的秋天(推荐22篇)

小学三年级作文暑假最难忘的一件事(优选78篇)

小学三年级描写鸟300字作文(实用22篇)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猫(汇总25篇)

标签: 小学三年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