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精选26篇)

600字作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0-21 09:48:1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1

花开,蝉鸣,叶落,雪飘。

不知不觉来到了这所学校已经三年了,当初的新鲜感,早已被那大量的强化训练题所吞噬。虽然减负的声音已经响彻云霄,但他以名存实亡了。

爷爷奶奶们常说我们这一代是生活在糖水、蜜罐里,其实,我们每天都要承受着分数、名次的压力,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之中。我们不停的往书山上爬,在题海里游,当我们爬累了,又累了的时候,却找不到歇脚的地方。

我记得老舍下生说过“考而不死岂为神”,现在细细向来的确有道理。

但我们还在幼稚园时,就已经拿到“一只猫+一只猫=二只猫”这样的题目交给老师换分数额。当小学生告诉你,这次考试些什么样的开头和结尾可以拿到高分的时候;当中学生告诉你,这次考试写那些古文时;当高中生告诉你,要背多少万的复习提纲,你才可以挤过万人近军的独木桥,而顺利到达象牙塔时……中国的教育家,看看你们的学生不是已被考成“神”了吗?

最近,我经历了一次卷子的“覆盖式轰炸”之后,才发现觉得老师们用粉笔在黑板上发出的“吱吱呀呀”的声音,比舒伯特的小夜曲,更有催眠的作用。但是,下课后很多同学还是为在我班那个“标准答案”身边,你不能不说,这就是“考”出来的气势。

中国的教育家,您听见吾辈的“狂言”,应该不发现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了吧。

当前,摆在莘莘学子面前的数、理、化大山仍在与日俱增,现代的学子们虽然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的信念,但是现代的“愚公”们已不像当年的老愚公那样幸运了,老愚公至少有子孙后代的帮助,而现在的“愚公”们呢?

中国的莘莘学子们,何时才能“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呢?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2

中国式家长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中国家长的愿望出奇的一致。围绕共同的目标,中国式家长俨然也分出了几大类型。快来看看,您属于哪种类型呢?(一)模具铸造型这是中国家长的主流之一。他们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都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是为了孩子好。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极严,从行为举止、生活习惯、活动范围,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专业选择、毕业工作安排,都予以强制性指导。 当然,这种模式之下不乏成功的例子,但是大多数孩子成为模具制造的产品、家长愿望的延伸,孩子自身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被限制和压抑了。(二)温室培育型经济条件改善了,家长有更多的能力和精力来关照家里的独苗。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与成长条件,弥补自己少时的缺憾,是生在艰苦年代家长的普遍做法。 衣食住行无不操心,吃东西怕缺锌少钙,出行活动,父母请假奉陪;交朋友,父母严格把关DD只能与“优秀”者(大多以学习成绩为准)交往。一切只选好的,不怕贵的,所有的事情一律大包大揽,无需孩子自己操心,一枝温室花朵由此诞生。可是,他们没有想过,出了温室,怎么办呢?难道父母可以与天地同寿,陪孩子一生一世?(三)高压逼迫型在目前形势下,高等教育没有普及,大学入学考试和毕业就业都不易,迫使家长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激励”孩子能考上名校,进而有个光明的前程。所以,“减负”啦,“素质”啦,都无法撼动他们“冷酷”的心,今天给你报名补习班,明天买一大堆参考书、习题集,后天就督促你学点独门绝技,考级证书,缺一不可,只要你有口气,就不让你闲着,不榨到灯枯油尽誓不罢休!这还是亲爹亲妈不?(四)经济刺激型考第一,奖励多少,考前十名,奖励多少,在不少家庭都成为制度,同学之间竟然也有人以此攀比,搞不好还造成家庭矛盾呢!很多家长工作忙,或者没精力辅导监督,或者学识不够,干脆用钱来弥补、刺激。让孩子从小把学习和钱挂上钩,而对钱的使用没有合理的指导,自然会误导孩子。(五)原始放牧型这类模式多出现在一些打工者家庭或者问题家庭,父母忙于打工挣钱,无暇关注孩子,或者婚姻破裂,根本就不顾及孩子。当然也有现实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孩子未必能考上大学,毕业未必能找到工作,不读书也同样挣大钱,甚至在社会上混,哪怕当个“老大”也一样“出人头地”!这样一来,学校和老师除了教育管理外,还要充当家长、保姆、教管员……虽然有“教育万能”的理论,可这世界上有万能的'教师吗?(六)崇尚暴力型“棍棒下出孝子”的老话到现在仍受部分家长追捧,特别是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在气头上,干脆暴打一顿,以为问题就没有了。殊不知这给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很难消除。暴力调教的孩子,要么逆反心理特别强,要么特别懦弱,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少不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七)《大话西游》唐僧型有些家长相对比较温和,但又失之偏颇,说服能力不强,就难免絮絮叨叨,靠软磨硬泡来感化孩子,好比是《大话西游》的唐僧念经,两个小鬼实在受不了,只好上吊自杀。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虽然没小鬼那么极端,但是男孩多少对别人的?嗦比较敏感,女孩则很有可能变成爱搬弄是非的“长舌妇”。(八)百依百顺奴才型经济条件改善,孩子数目在减少,一个孩子,可能是祖父祖母的期望所在,外公外婆的期望所在,叔叔阿姨的期望所在,父亲母亲的期望所在。全家一致娇惯,这样,就造就了一大批“小皇帝”,自私自利,没有爱心,唯我独尊。家长大多也就低眉顺眼地依从他们,怕对抗起来,没法向众位大人交代。可是,小皇帝出了自家大门还是皇帝么?(九)综合理想型理想的家长,应该在儿童时期开发智力。先天智力毕竟无法更改,后天智力却有极大的潜力,更要重视优良人格的塑造。爱孩子,重视孩子,但不溺爱:满足合理要求,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哪些不受鼓励:多交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但也要注意度;严格要求孩子,但应给予适度的活动空间;提早教育,在决定孩子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重要阶段,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基础,让孩子终生受益。这将决定孩子未来的成就!理想的家长,不会只盯着眼前的目标,初中高中升学固然重要,但是,一切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小学养成的习惯与逐渐形成的性格。可以这么说,性格与习惯决定命运! 这个理想是不是太远呢?其实不远,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借口,如果你爱你的孩子,愿意帮助他、扶持他,那一切就不再困难!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3

近来看了一本书,让我感触极深,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中国的希望在哪里》。书名很好听,主要讲述的是中国的基础教育的落后,今后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讲述了当今社会需要人才,中国的希望在于对人才的培养。

自从科举制度发明以来我国教育呈现出日趋完善的境况。科考也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因此,教育制度的完善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素质,更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人才。

的科学家钱学森也说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兴国安邦的基础,是文明传承的纽带,是塑造灵魂的沃土。古往今来,“教育为民,教学为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中国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要发展强大,必须要有“具备创新思想的新型人才”人才从哪里来?当然是教育出来的,这是教育的第一要务,时代需要更新的人才,时代需要创新的教育。

中国的教育日趋完善,那为什么我们的学校老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呢?

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教去学,都是一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这是难以出现人才的主要问题。

在近代欧洲,规模并不大的社会经济转型,产生了包括马克思的一个又一个大家,当代中国的转型规模还是速度都是世界罕见的,去尚未能看到大师产生的踪影,屹今已有八位华人获得诺贝尔奖,但是十三亿人口的大陆,人才济济却无一人获奖,中国的希望在哪里,没有人才,哪来的希望。

至此我们因该明白,光是“教”或是“育”都是行不通的,只有两者结合,这样才有用。我们来看看现在的教育,许多青少年感叹压力太大,可是,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导,国家的重担,统统被冠以“教育”之名压在原本一群活泼的有朝气的青少年肩上殊不知他们已经喘不过气来了,我不经要想像鲁迅先生那样发出呐喊:“救救孩子!”试想这样的教育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吗?

中国需要发展,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离不开教育,如果把“教”和“育”割裂开来,我们将永远都不能解开的“钱学森之问”了。

教育由“教”和“育”组成,“教”是言传身教,授业,解惑“育”是培养,养成人格之事业也,这两个字必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若,”教”与“育”分开,那教与育的含义就会混淆不清,因为教育的意义为“教授知识,培养人才”,人才造就中国的未来,教育成就希望。

中国需要发展,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离不开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是中国的希望,只有教育,成才,希望三者互相协调,互相结合起来,才会有中国教育的美好未来,我们的美好未来!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4

一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大国;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一个经济实力非常雄厚的大国。居然教育如此落后,我苦笑,我茫然,我发自内心的呼喊:中国的教育落后了,中国的教育需要创新!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早已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这很不错,中国的每个城市都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学校,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甚至幼儿园,这一切的一切都很不错,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因此而感到自豪。但是在每个人生的关键之时,是否又做好了呢?好的教育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但中考;高考有时也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例如每年中考,高考不知有多少人拼命学习,拼命努力,为了人生能够更加辉煌,付出了所有精力。也许,一部分人能够在自己拼搏之后看到成就,看到希望,看到未来。但另一些人呢?他们同样是那样的努力,那样的顽强拼搏,那样的奋发向上,付出的并不比成功的人少啊,但一次考试失误,让他们终生后悔,有的甚至流尽了眼泪。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那种滋味,让他们心都碎了,多么的后悔当初没有细心,当时的头脑没有清醒!!!许多地方中考成绩优异可以上好高中,与更强的朋友互相竞争,鼓励。

交往,学到更好的品格更多的知识。然而当你失误了呢?有些有钱的人可以给高价上好高中,用那一张张纸去填满自己还差得分数,但是贫困一点的家庭呢?他们就真的能够支付那高昂的费用吗?不能,就只能上差的高中,那里面垃圾遍地都是,酒鬼烟鬼非常多。古人虽说: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但也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虽然他们都有道理,但贫困生中自制力差的人才,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啊。这只是对于中考,高考更是如此当然那就不一定能够用钱去填了!

对于此现象,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教育需要创新,需要更多地投资在创新教育方面,而不是创办学校方面,建造那么多的学校用处不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拥有一座创新的学校一定会胜过造十做学校,当然也同时不能忽视创办学校。中考应创新,高考更应创新,我认为中考高考都应该三次左右,取平均分或其他,或许那样更公平吧!

唉!大概因为我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思想范围有限,想的太少,太窄,没有考虑到其他因素,但我的的确确认为中国的教育需要创新。我坚信创新教育就是创造财富,就是创造中国美好的未来。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5

近来读到了《国家的未来》中的一篇文章《最重要的人才教育问题》一文。文章介绍了国家的一些特征,从“中国式”的教育,到“国家”的教育问题,都可以看出,中国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工作,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一个重要的行为艺术,一个重要的教育手段……

我们要把教育和国家、教育和自己紧密相连,把教育和国家、教育和教师紧密结合,共同推进“五大”发展战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推动构建教育的“中国梦”。

在我们的学校里有一个特有的规矩:每一个人都必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一旦学生犯了过错,不仅要严厉打,而且一旦学生犯了过错,要严厉地批评、惩罚,使学生产生恐惧感,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感想。

在教学工作中,我认为教育必须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培养学生,而仅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我们应该把教育和国家、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让教育和国家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国家和教师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了国家的明天共同发展。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6

苦者,乃五味之一,引申为劳苦。最早约见于《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亚圣此言自古以来被作为修身的金玉良言。

如今时兴“苦难教育”(一说“挫折教育”,义同),其施教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大力倡导的做法之一是创设挫折情景,让他(她)们经历一番“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锻炼。还有一个与“苦难教育”殊途同归的活动叫作“忆苦思甜”,大人们用他们的苦难观教育我们,说他们那个时代是如何苦难,缺吃少穿,没钱读书,云云。

其实,每一时代都会有各自的苦难,只不过不同时代对苦难的感受不相同罢了。父辈们认为挖野菜、捡煤渣是苦难,有书念才是幸福。但现在的孩子却觉得只要能不被考试所累,宁愿去捡煤渣、挖野菜。大人们觉得现在的孩子生在好时代,长在蜜糖罐里,因而,总想让他们也体验一下自己儿时的苦难,诸如吃窝窝头,喝黑面粥,咽菜糊糊……然而,在孩子眼里,这些都不算苦难,反而从“忆苦饭”中尝到了刺激和新鲜感。如果可以交换,让大人们去体验现在孩子们学习的重压,对他们来说,重温童年,弥补学识的不足,何尝不是一大快事。

可见,苦难有它的时代性。这个时代是苦难的东西,下个时代或许成了游戏;上个时代的苦难,放在今天不一定是不幸;下个时代的幸福,放在上个时代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好运。每个时代的人都在体验着各自的苦难,完全没有必要用自己时代的苦难去磨砺别人。因为他们都有各自的苦楚。

对父辈那个时代所经历的苦难,只要知道就够了,不需要重复。苦难对每个人来说,既不是生命的运气,也不是生命的不幸,它只是一个事实。人生在世,他的任务仅仅是在体验自己的那一份并在忍耐中清除它,而不应人为去制造它。倘若把孟老夫子《告子下》的话引向极端,进而视“苦难教育”为万能,其结果便是给下一代人增加了双重苦难。

我们应当走出这一误区。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7

论中国教育

中国的教育总能用死板来形容。

为什么说是死板呢?

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在中国教育制度的实施中来寻找答案。

从古时科举到近代应试教育再到现在的素质教育,中国的教育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化,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却是一成不变的,都是一纸定人生。

古时的八股文,形式固定,内容僵硬,造出来的一批一批的所谓的人才,其实都是书呆子。仿佛这是自古天成的一样,中国的教育无论如何风风火火的改革,都只能造出纸上的皇帝,没有一点实际才干!可悲的中国教育…

再来说中国近代的应试教育,这是古科举发展到现代的辉煌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所有国民都在灵魂深处烙下了应试教育;这个时期,所有的国民都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练就了一身的非凡本领。这一身非凡的本领是什么呢?是用一刻钟背下一本书,是千千万万份试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无论什么知识都是死记硬背,从来不会去消化,只是单一的储存在脑中;天下万般事,唯有老师的指令是真理,即使老师是错的,大家都还是惟命是从。从来不会去思考什么对与错,只是一味的接受。

在这种教育制度下,即使你有再出众的才华,也只能被这种教育将才华点点抹平,让你成为一个大众化的人。

应试教育影响了很多代人,直到现在应试教育的概念都还在人门脑中安家,真是根深蒂固在我们的灵魂深处。

接下来谈的是素质教育。何为素质?以培养学生德、志、体、美、劳为重点,全面发展学生潜能,以实践与理论并重的理念来指导教育学生。这概念说得美仑美奂,但实际呢?

在学生中最流行这样一句话,‘减负课本少,教辅资料多。减负不减重,背上大山多。嘴上说素质,笔下是应试。’这句话真是形象啊!

应试教育,学生负担过重,到了素质教育,就马上提出“减负”这个概念。刚开始,学生们还欢喜了一阵,可到后来,大家却发现减负其实是形势上的减,实际是在加大我们的负担。课本上的知识变少了,课本变薄了,但是我们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老师要求买的资料越来越多,课桌里早已被书塞满了,课桌上仍是山一般高的资料。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减负吗?

素质教育到底是何种教育啊?有人说这是变了称号的应试教育,对啊,打从一开始那些个教育专家就在那儿挂羊头卖狗肉,说的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他们简直把我们当猴耍。

我们这一代人,科举早已离我们远去,所以我们无法知道科举到底怎么样,但是我们却是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一批先者,我们明白中国的教育制度。

在这个所谓的精英云集的时代,国家提出教育革新,教育多元化,于是便引进了所谓的精英人才教育,在这些这样那样的教育背后,其实还不是那一纸定人生。

我们还是学生,看着中国的教育之路,虽不如那些老师学者看得透彻明了,但我们作为中国教育的一份子,也深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学海路一走就是十七、八年,人生的四分之一都用在了学习上,学习先贤圣明,学习科学计算,为人生后面的四分之三打基础。

但中国的教育现状着实让我们心忧。我们需要的是一条出路,是一种能走向成功的教育模式,不是这个时代下教育的牺牲品。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8

《中国教育会好吗》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的专访,从他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他的“教育理论”。从“教育”这一话题出发,从教育的重点、目标,从教育的理想到自然,从教育观念到行动,从课程理念与方法到教育观,从课程方法到教育策略、教育策略等,他对“教育”有了全新的理解,对“教师的理想”有了新的追求。他的文字朴实,却又不失生活的真实感。他的文字是那样的优美,让人读起来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他的文字是那样的清新,让人感觉到一种和谐的幸福,这种幸福来自他对教育事业的深厚的爱。我认为,他的文字中,所蕴含的对学生教育真谛的深刻思考,对教育的思考,更是令人感动。

在他的文字中,不仅饱对教育事业和教师的敬业精神,还蕴藏着对教育对象的真挚热爱,对教育对象的真挚爱。他对中小学生的爱,更是渗透于他的理智、情感、道义的精神世界中,充满着对民族、对教育、对学生的挚爱。

我读过后,深受感动,李镇西老师写的这本书,让我深受教育。这本书不仅让我深受感动,也引发我深思。

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理念

我想,教师的职业就是教育自己的学生,我们要把学生教好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而不是把他们的分数当成学生的分数。

2、教育理想

我认为教师职业要做好,就一定要坚守理想信念,要有“爱”。我们要把对祖国对的爱化成自己的一种情感,用爱去关怀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

3、教育责任

我想教师的职业的特点就是要爱学生。我认为,作为教师,教师首先应该把学生教好。教师不是教书育人,而是教育学生。作为教师,一定要爱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对你的爱。只有对他们有着爱,他们才会对你另眼相看。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有一次,我在一所学校门口遇见一位清洁工,他的右手上缠绕了一根红色的管子,右手是白色的管子,两脚是黑色的管子,一个手上还有一根白色管子,那根管子里的红是白色,另一个手上也有两根,我就对他说:“你怎么还没穿呢?”他说:“我不想戴这个管子,我就了。”这样,就把他的黑帮子都给缠上了,我就让他戴上了,谁知他戴了一天,两天,xx年,二十五天。我就说:“你不戴了,我不戴了,你也不戴了啊!”我就把他的黑帮子都给缠上了,可这个管子的黑是白的,一天下来,一个月也没穿过,我就对他说:“你看,你不戴也就不戴了,我还要穿什么呢?”我就对他说:“不戴了,我不戴。”后来,我们一起上课了,他的黑帮子都是白的,而他的白是白的。我们又给他戴上了,一直到我们把他的黑帮子都给戴完,我们都对他刮目相看。

我希望我们都能做到爱学生,我们的教育也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9

浅谈中国式作文

近日,“中国式”似是成为了不良现象的代名词,中国式相亲,中国式接送孩子,中国式教育……形形色色的“中国式”表面上凝聚了中国民众对不良习惯和行为的抱怨,调侃和讽刺,但深入一层,却能发现经济腾飞的影子,正所谓:“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被批判的“中国式”正是中国发展的可能性。

在此过程中,首要的就是减少“中国式”行为发生的条件。生活中,许多人通过“中国式”将矛头直接指我国国民素质,但他们没有发现,某些“高国民素质国家的优质公民”到了中国竟也将素质弃之如敝屣,与我国民众一起闯红灯,面对中国不合理的基础设施,他们真正记起了入乡随俗的祖训。《论衡》有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失政者在草野”,“中国式”现象正通过自己的方式展现我国管理上的缺陷,呼吁我国补齐制度上的短板。

如此说来,所谓“中国式”也只是部分人的不良习惯,不良思想、不良风气,并不能代表中国的全貌,如此“中国式”也不能代表整个社会。

利比亚战争爆发,在欧美轰炸利比亚时,中国派出的军舰和飞机在几天内将三万侨民撤回;三月底,也门内战爆发,沙特轰炸也门,中国第一个完成撤侨;同年4月,尼泊尔级地震,发生不足48小时,已有上千名中国乘客搭机回国脱离险境,中国式撤侨让外国人羡慕不已。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成功提取出的青蒿素,是人类对抗病疾的最后防线之一,被誉为“拯救2亿人口”的发现,值得注意的是,青蒿素的研究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医学,正是古人的智慧和屠呦呦的中国式创新为人类带来了健康的福祉。

这些中国式不是个体行为引发的舆论热点,不是令国人无奈的人文素养,而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形象,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体现。

中国的历史像是茶,受得了岁月蹉跎战乱纷争的高温煎熬,叶片从卷至舒,艰辛多少,现如今成为如茶般留香于世界的唇齿之间的大国,正是有了发展,中国开眼看世界,才发现了井底之蛙的局限与荒谬,而中国式速度、中国式制造,一个个足以让华夏子孙自豪的“中国式”正带领着中华民族迈向新的时代大门。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10

好象有一个电视剧叫《中国式离婚》,挺火的,偶不看肥皂剧,因此不知火在哪里,IT职场也是一个离离合合的舞台,而且也颇有中国特色,因此此文就叫:中国式离职,

年已过了,各地的人才市场开始变得热火朝天,这是一个容易蠢蠢欲动的时期,许许多多的程序员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与追求后,对现在所服务的企业与BOSS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基本上看到了自已在这里的前景与希望,情况不妙的,是时候离开了,以便寻找一个新的开始,情况良好的,就要静下心来思考与计划。

IT是一个莫明其妙的行业,其人才流动率之高令人惊讶与反思,究竟问题出在企业还是个人?似乎很难下定论。阿蒙向来是个传统的MAN,小时候听妈妈与老师的话,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呵呵,中国式英文),工作了,也颇具职业道德,总是认认真真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尽管具有如此理念,但毕业后的六年期间,还是换了三四家公司,与同行的部分朋友相比,还算不错,挺稳挺能呆的,有些朋友一年至少换一家公司,大家都觉得累,但依然乐此不疲,原因也乱七八糟的:公司管理混乱、BOSS变态、同事排斥、工作太多太忙太累、工作太少过于轻松没前途。。。。。。年轻真好,压力小,理想大,本领低,心气高,想干嘛就干嘛。

其实有时与若干热衷于换槽的朋友聊天,他们实际上很后悔,跳了几年,到头来都不知自已在干什么能干什么,这城市也小,换来换去的,周围大部分都是熟人,搞得大家都不好意思,呵呵,或许有点夸张,但在我们这一行,确确实实存在不少这样的哥们,我们提倡“理解万岁”!

两年前,有机会与朋友合作成立了FasterSoft,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归宿感,人生好象就是一个不断寻找归宿感的过程,生活上,努力地寻找爱人,于是拍拖,热恋,买房,结婚,生BABY,我们的归宿感就是那个温暖的家以及老婆孩子;事业上也一样,我们总在努力地寻找与追求,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然后努力认真地将它做好,打工也好,创业也好,都是为了体现自已的价值,实现个人的成就,获得社会的认可,我们才会甘心,才会有归宿感……话说回来,尽管目前FasterSoft仍处于发展阶段,但作为小公司的小BOSS,想的是如何将它做好好大?不再有以前那种飘荡的欲望,开始害怕员工离职,过年后,最不想看到的是:员工主动找偶谈话,当然除了拜年。特别是表现优秀的员工,失去他们,公司真的损失惨重,因此偶总是真心实意地对他们好,虽然我们暂时不能在金钱与物质方面给予满足,但是我们会在精神方面力求做到更好,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有远大的理想,有高度的责任心,我们坚信,公司将越来越好!

本文的目的主要在于奉劝同行的朋友们,在你想离开的时候,请找个安静的地方思考思考,我们真的怀才不遇吗?或者我们压根儿还不是才,

我们在埋怨环境埋怨公司的同时,也要估量一下自已,从自已的角度多想问题,跳槽本身并不是谁对谁错的事情,而是应不应该值不值得的事情。阿蒙祝愿每一位朋友好运相随!

#wxxzf 发表于-03-11 20:17:51  IP: .*

阿蒙,您好!

我是年底看到您的blog的,之后,算是您的半个Fans了。

现在就遇到您说的这种情况了

我是一个朋友介绍进现在这家公司开始程式员生涯的(以前做了近2年的老师)。当时,我想,起码要做M三年,才对得起朋友。到如今刚好2年了。

可现在问题复杂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发工资就开始拖了。最恐怖是的台北总公司一个最资深的SA也走了。我都不知道公司现在是什么意思了。想走,觉得有点对不起朋友,对自己信心也不足,哎。。。。。

如今,正向阿蒙当年学习,努力看书。戒游戏戒小说,已经二个星期了。

希望我能坚持下去,也希望阿蒙的公司越开越好!

#harrymeng 发表于20_-03-12 11:00:44  IP: .*

谢谢WXXZF, 或者你可以与你的朋友沟通一下, 看看他的意见, 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有许多问题发生,最关键的是看你在公司的作用与前景,有时间问题也意味着机会,祝你好运。阿蒙

#hasephy 发表于20_-03-13 13:36:30  IP: .*

其实钱是跳槽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目前状态下!

#iTopBoy 发表于20_-06-18 16:32:20  IP: .*

其实 没有哪个员工会工作的好好的,会跳槽玩玩的!人与身据来的本性是追求稳定的生活!

但 当目前的工作,不能维持他稳定的生活(物质和精神2方面),他肯定会离职去继续奔波.

当然 有人会自己定位不够准确.当受到多次,相同的结果,他也会稳定.毕竟越战越勇的人不占多数!

来自: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11

中国式“结婚”

京东方拥有国内外5个研发中心,6个制造基地,营销和服务体系覆盖全球各主要地区的跨国高科技企业集团。下属几十家独立核算企业,此次实施ERP的分别是京东方现代和京东方电子材料。

关于需求

主持人:很多时候,企业最重要的是弄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这也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你们双方当初是怎么确定需求的?

甲方:京东方集团下属几十家子公司,其中大部分独立核算。在这些分公司中,大型企业的销售额能达到几十亿,中型企业的销售额在5亿左右,最小的企业一年的销售额也能达到1000多万。总部对分公司的控制主要靠派财务人员、总经理、人事主管驻扎在下面,扮演总部代表的角色。我们公司希望能够找到适合这种管理模式的信息系统,真正地提高企业效率,踏踏实实地提高整个集团的信息化管理水准。

乙方:根据我们的调研,京东方一方面要集中式管理,一方面要分布式经营。由于下面各自分公司都是独立的,因此ERP第一要解决分公司自己经营管理问题,第二是解决母公司对子公司管理的问题。

主持人:从行业划分的角度来看,京东方属于制造型企业,为什么不选择MRP II做得比较好的ERP软件,反而选择了侧重于物流和财务的SAP Business One?

甲方:坦白地说,我认为中国的很多制造企业不适合用MRP II。大多数制造企业不注重制造管理水平的提高,他们不愿意花钱提升工人的素质,企业唯一的竞争力就是尽量把工人的工资压低。由于员工工资低,因此员工个人也没钱去自我培训,很难掌握信息化的应用。同时,中国的大部分制造类企业制造过程比较简单,产品却多变,用MRP II来管理生产项目实施变数极大,风险无法控制。

关于投入

主持人:选型与企业准备的投入是息息相关的,不能否认的是,很多时候双方最后关注的焦点总会落到价格上,京东方当时在投入上是怎么权衡的?

甲方:我想问问,如果一个病人要上手术台,他会与医生砍价吗?就一个项目而言,如果企业已经投了1000万,就不会再与对方就10万讨价还价。这是一个价值对比的问题。如果甲方一定要砍到990万,那对方顾问没准就少来5天,甲方不是一样要受损失?项目的过程是一个博弈的过程,谁也骗不了谁。

乙方:有些时候,项目额太少会导致企业领导不重视,失败的可能性也可能增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事实上,如果把信息化的投入看成是费用,实际上不花钱最佳,如果把它看成是投资的话,那就要看你的企业要多少回报了。所以不应该单纯地看价格因素,应考虑性价比才对。

甲方:当然,也不能说为了引起领导的重视甲方自己抬高价钱,这是绝对不行的。不过,为了顺利地完成项目,甲方需要理智地算一个动态的价格。比如我这个项目,咨询公司派5个顾问在我这里做了5个半月,如果一个顾问的月薪7000元,算上呆滞成本和交通费用、劳保等等,一个人一个月要14000元,5个顾问5个半月就需要万的费用。乙方要付出这么多成本,我不可能把项目投入压得太低。

主持人:事实上我觉得像你这么理智的甲方并不多见,没有人会不喜欢“便宜”。

甲方:有的时候贵与便宜是相对的。比方说,我虽然在前期投入上多投了几十万,但是优秀的实施顾问使我的项目早上线了一个月,早一个月使库存下降50%,就能降低库存占用资金1000万。你说我是买贵了还是买便宜了呢?如果重新做这个项目,我会多给他增加10万到20万。那样他就会派更有经验的顾问来,多呆一段时间,把前期的培训做得更好。要知道,实施是有风险的。

乙方:站在甲方的角度看,如果乙方说自己不要服务费,我都不敢让他做。你想,如果他自己不要服务费,这个公司一定会做死的,你会和一个快死了的公司合作吗?

甲方:企业之间的关系与生态系统是一样的,大家需要互助。

乙方:因此企业要理性地善待乙方,善待乙方就是善待自己。去看医生的时候,你不会去招标,看谁便宜谁做吧……(笑)如果乙方出的价格太低,甲方就应该果断地拒绝。

主持人:那么从乙方的角度讲,应该如何对待甲方呢?

乙方 :一个合格的乙方是要选择甲方的,有的时候,不该你赚的钱你就别赚,也就是说,应该有选择地做客户,这和结婚一样,不是一方同意就可以的。

主持人:我觉得这和结婚不太一样,因为结婚有排他性,可是做ERP应该是客户越多越好,如果甲方已经开始考虑我,我为什么要放弃跟进?

乙方:首先,甲方对信息化的理解应该和乙方差不多。也就是说,这个客户是可以沟通的。如果由于甲方的不成熟造成项目失败,前面所有投入的时间、人力都是成本。而如果耗了很长时间没签下来,也是一种成本上的浪费。

关于信任

主持人:能谈谈你们具体的合作吗?董博士对刘总有什么不满的地方?

甲方:在具体的实施中,说服工作很重要。因为要改变人的观念本来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有些时候,我出面说服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这个时候就需要乙方出面。我觉得他们说服力不够。(笑)当然我知道这也不能怪他们,人的观念是最难改的。实施过程中,阻力确实很大。

乙方:事实上使用ERP的都是部门的骨干,过去部门之间靠人来协同,如今过去的上下级都变成了系统中的角色,他会觉得以前都到我这来签字,但是现在不来了,他会感到比较失落,“权力感”下降。

主持人:技术上实施最难的时候是哪个阶段?

&nbs

p;  甲方:系统刚上线,由于统计口径不一样,很多数据就对不上了。那个时候我会怀疑系统,怀疑乙方项目经理说的不对,怀疑服务能力有问题,怀疑指导思路有问题。我想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所有甲方的脑海里都会闪现这些念头。

主持人:那刘总当时是怎么解决的?

乙方:人都会首先怀疑别人,这在我的意料之中。他们说出了一堆问题,我一点也不担心,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怀疑过这个系统,因为这个系统在欧洲有多家用户在用,如果真有毛病,不会只在这里出现问题。ERP的实施有一个幸福曲线,出现问题是必然的。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当时我就跟他们讲,查找问题,最后发现哪里都没问题,只是统计口径不一致或是某个地方设的参数后来变了。事实证明我们的服务能力没有问题。

甲方:(笑)从我的角度讲,有的时候我虽然知道问题可以解决,但我要与乙方保持相当的联系,我要让这些问题引起他们的注意。不过,从另一方面看,管理者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怀疑随意地表现出来,影响到下面的执行者。因为执行者千万不能怀疑系统,再好的东西,军心散了,也不会实施成功。所以,项目管理者在项目推进中也要有策略才行。

关于如何成功

主持人:如果再做一次,你们觉得哪些方面还能做得更好呢?

甲方:我觉得事前培训第一重要,我们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笑)属于初次结婚,没经验。应该在实施以前先给使用者做2~3个星期的培训,告诉大家怎么操作这个项目,告诉他们自己在项目中扮演什么角色。先把这些人的观念统一起来,这样实施阻力就能小很多。

主持人:这个培训应该由哪方来做呢?

甲方:这个培训两方谁做都行。目的并不是让他多熟悉这个软件,而是让他明白公司没有这个系统不行,不是可有可无。

主持人:刘总的看法呢?

乙方:培训确实很重要,但我觉得项目管理更重要。乙方项目经理不是被动地接受甲方的意见,而是要影响甲方按照一个正确的流程走,这是一个沟通、博弈的过程。如果再做一次,我想我们不会用这么长的时间(5个半月)。在实施中,我们确实走了一些弯路。

甲方:刘总说的没错,这个项目流程组织得还应该更科学。我们当时是先调研、制定方案然后实施,如果再做就可以在做方案的时候进行培训。

主持人:在你们刚才的`言论中,都在用婚姻比喻ERP实施,我想知道的是,你们认为“婚姻”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乙方 :成功的婚姻就是两个人都成功了,不可能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很多人都认为ERP是否成功在乙方,所以大家在选型的时候会那么慎重。实际上,ERP是否成功有80%在甲方。

甲方:刘总说的有一定道理,因为最后很多准备都需要甲方做。但是婚姻里也有主动和被动,我更愿意认为项目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大家其实都没有功利色彩。从更高的层次看,甲方乙方是应该门当户对的。如果与我合作的不是刘总,而是一个能力比较弱的人,我一定会不自觉地鄙视他,并且过多地发表意见,而乙方过分地依附。事实上,我的意见不可能完全对,这对项目的实施是很不利的。相反,甲方也要具有一定的水平。

所以我认为企业培训很重要,因为乙方相对来说已经专业化了。甲方在水平上也要与乙方基本差不多,不能被乙方牵着走。ERP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双方的不均衡。在博弈的过程中,如果一方非要强压另一方,项目一定会失败。因为甲方对很多系统知识不了解,而乙方虽然是专家,但对企业不了解。

主持人:如果产品确实选错了呢?双方要怎么解决?

甲方:如果确实产品有问题,我觉得双方都应该承担责任。

乙方:其实一个产品不可能100%地满足你的要求,就和结婚一样,当你决定结婚的时候就一定要开始面对包容。如果对方有缺点你一定就会离婚吗?你是不是因为ERP有某个缺点就不用了呢?如果这个软件实现不了,别的软件也可能实现不了,也有可能所有的ERP都不能实现。也就是说,如果你要挑的缺点天下所有的男人都有,那你显然就是不想过了。(笑)曾经有一个客户问我,上了ERP以后还用Excel表吗?我说为什么上ERP之后就不用EXCEL表了呢?可能会用得更多了呢!这是两个互相补充的系统。我觉得系统上线以后只要能满足企业60%的管理需求就行,然后把省下来的时间解决剩下40%中的60%,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12

中国式教育的失败读书笔记

文章中的“我”与张二狗虽是两个极端,但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它折射出中国式教育的种种弊端,值得我们深思。

文章中的“我”是一个循规蹈矩,踏踏实实读书的典型,从小受到父母、老师的喜爱,但却是一个高分低能的典型。这种循规蹈矩,踏踏实实读书的人照理说也是应该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才,应该是一个高分高能的人,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办不到?国外都夸中国的基础教育搞得扎实,可我们的教育就是培养不出顶尖级的科学家,原因何在?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已经够多的了,不过,我还是想在这里谈谈我的不成熟的看法。

一、我国的教育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结果是泯灭了他们聪慧的天资。

二、我国的教育重知识的记忆,轻智力的开发,又特别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开发,自然培养不出顶尖级的人才来。

三、教育与实践的脱节。人的所有学习都是为了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在学习的时候参加实践,在实践的时候深化学习内容,相得益彰,互相促进。这样,才能培养出高分高能的人才来。而我们的教育脱离社会实际,读死书,死读书,为了安全,义务教育阶段几乎不参加任何的社会实践活动,高中阶段由于高考的压力,除了做点实验外,也几乎不参加任何实践活动。大学也有很多由于认识的原因,亦或条件的原因,不能让学生充分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这种现象不纠正,中国的教育就难以走出低谷,走向辉煌。

张二狗该不该受到称赞,该!他确实是个人才,他的成就就是证明。他为什么在童年、青年时不好好读书?原因不在他,而在于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不尊重个体差异,千篇 一律,千人一面的死板的传教式的教育方式,任何一个有智慧的学生都难以接受。他们老听教师讲感到厌烦,自然就思想开小差,搞小动作。教师自然不喜欢,讨厌,直到拒之于校门外。他们被踢出学校后,进入了社会这所大学校,在社会实践中学习。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再加改革开放给了他们展示自己的大舞台,他们自然会获得很大的成就。

那么书是不是可以不读呢?当然不是。知识和智力是一个人腾飞的一对翅膀,缺一不可。张二狗在有了很大的成就后,不是也还要进大学去进修吗?显然,他也感到了知识对他事业发展的重要了。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13

中国式“请假条”

今天上午我给大一的学生上刑法学的时候,考察了一下同学们阅读课外法律书的情况,结果很不理想,阅读教材之外的法学著作的同学很少,这让我很郁闷。我多次强调阅读法学名著的重要意义,多次谈到局限于法学教材会导致的问题,但现在的学生爱学习的似乎不多。不知道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有问题,还是同学们有问题,反正中国的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没有优良的法律教育,何来一个充满正义的法治国家?

上课之初,坐在教室第一排的一个同学替他人交给我一张请假条。这是一张普通的请假条,上面是这样写的:

请假条

尊敬的×老师:

学生×××因家里有事,故请假两天回家。希望老师批准。

请假人:×××

辅导员:×××

这样的请假条,老师们司空见惯。因为我曾经强调请假条必须要辅导员签字,在这张请假条上还有辅导员的亲笔签名,似乎算比较规范的假条了。但我认为,这张假条是一张典型的“中国式假条”。该学生的请假行为隐含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方式和法治的精神是不相容的。

因为今天考察同学们的课外读书情况,觉得很不满意,我就借这张请假条谈起了法治问题。我和同学们说:最近中国媒体在讨论“中国式过马路”,其实,何止过马路存在“中国式”,今天一位同学交给我的请假条就是一种“中国式假条”。一张短短的普通假条,里面存在的问题很多。我向同学们解释说,至少有四个问题。

第一,假条里写“家里有事”,但是他不写明家里有什么事。难道家里不管有什么事都可以请假吗?这个同学不写明具体是什么事,是为了不让老师知道他为什么请假,从而使老师无法否定他的请假理由,变相地扩张自己请假的权利。这种写法类似于中国刑法里大量存在的模糊语言:“情节严重”,“情节恶劣”,“数额较大”,“后果严重”。中国官方之所以这么写,是为了灵活地打击犯罪。不仅中国刑法里有这样大量的模糊语言,中国的宪法,民法,行政法等等都有大量这样的问题,

第二,请假条中有这样的话:“希望老师批准”。但在请假条转交给老师的时候,这位同学已经提前走了。而“批准”一词的含义是:老师有权不同意。可见这位同学虽然是法律专业的学生,但实际上并不尊重程序规则。请假前要报请老师批准,老师是可能不批准的,他就不能提前走。但他这么写,并不是真的要老师批准,而不过是把这句话当作一句套话,把老师的批准当成一个形式罢了。这样的思维不正是我们国家的诉讼法不过是一个形式,一个摆设,包括一些法官都不尊重程序法的基础吗?我们的宪法不过是一个摆设,我们的^v^批准法律不过是一个手续,我们的法院开庭往往不过是把早已内定的判决结果合法化而已。所谓的“希望老师批准”,不过是该学生把自己擅自旷课行为合法化的一个托词而已。

第三,该同学的假条中有一句这样的表达:“请假两天”,但他没有表明到底是哪两天。他请假条的落款日期是20_年4月24日,据我推测,请假的时间应该是4月25日和26日。因为4月24日他写了请假条,还让辅导员签了字,表明他还在学校,还没有回家。但这仅仅是我的推测,我刚才问了替他转交请假条的同学,他说该同学请假的时间是4月24日和25日,不包括26日。法律人在表达想法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用语的明确性。刑法的明确性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法律规则的明确性则是法治的要求。我们中国法律的.一大特色就是完全无视这一点。我们的宪法语法极其模糊,也没有任何法律解释,所以它毫无生命力。我们的刑法用词极其模糊,完全达不到罪行法定的标准,没有两高的司法解释,我们的刑法几乎寸步难行。我国最高法院对《民法通则》的解释文字比《民法通则》本身长很多,是法院判案的真正依据。有的法官在离婚案件的判决中不写明探视子女的具体时间,而写上“本案的被告有权利每月探视两次”等这样不明确的话,会为以后的纠纷埋下伏笔。法律用语的明确就是对权力或权利滥用的限制,不是无聊的咬文嚼字游戏,同学们难道不懂得这一点吗?

第四,该同学的请假条中体现了对权力的服从,而不是对规则的服从。该同学在请假的时候,从未思考过请假的行为规范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向老师请假是同学们的权利,还是同学们的义务?它应不应该有相应的法律依据或学校规章?我们国家和学校现在已经有了规范学生请假的法律和校规吗?不管怎么样,这样的思考似乎根本就没有进入同学们的头脑。而对权力的服从,不管这种权力来自何方,都只能是人治的意识,而不是法治的智慧。对权力的盲从,对规则的漠视,正是中国人的致命伤。

法治的根基在于民众的智慧和勇气。法治,说到底是人民对科学精神的尊重,对权力的高度警惕,也是人民自觉成长为公民的一个艰难历程。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14

论中国式教育

中国给外国人的感觉是高科技大国,民主也不含任何偏见的好国家,可中国的教育却并非如此,这种教育令中国学生抓狂不已。我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位美国人写的,她的文中有这样的话:“我真正惊讶的,不是那些可怕的战争,而是中国的教育。我不敢想象,中国人是在比谁的孩子最先被逼疯!我的妻子是中国人,她天天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我不大理解,毕竟我们美国的教育是让孩子有个美好的童年,但是她咄咄逼人:‘那孩子未来怎么办?我想让他出人头地啊!照你们那种做法,孩子以后能有用才怪!’我没想到,中国的孩子居然有这么痛苦的童年回忆。”

我读到这里有些心酸,猛然想起我妈^v^着我写的英语阅读里有这样一句话“A recent report from Jiefang daily says about 18% of Shanghai teenagers have mental problems.”仔细想想,上海是大城市,学业相比江苏省要轻松得多,可是呢?却也有18%的青少年有精神问题。那么江苏省有精神问题的青少年岂不是更多?好像是的,光我们班就绝不止一两个。

记得我以前的一个前桌,下课时他突然转过身,朝我鬼魅地一笑,说道:“哥们,你想过自残或者自杀吗?”

我呵呵一笑:“废话,当然有过!自残不止一次,自杀也想过,毕竟啊,才活了十几年却像个一百多岁的人般,日子一尘不变,天天逼着学习,写作业,呵呵,想想都嫌烦。”

他缓缓将右手举起,手臂上正滴着血。

“你……”我吃惊地望着他正在流着血的手臂,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嗯,我用刀刚才划的。”他说的那么轻描淡写。我忙找出纸巾递给他让他止血,他接过去了,但没有立刻用,而是笑着对我说:“哥们,我有抑郁症。”

我沉默了,因为其实我也有。

中国式教育给学生的压力太大了,如山的作业,如潮水般源源不断的来自家长的,老师的,学校的乃至社会的,国家的期待。压力是动力,可是有没有想过,压力过大会是什么?会使人崩溃!学生还小,心理承受还没有那么大,所以很多学生就会选择逃避。逃避的方法就是,自杀。

中国式教育,我已然不知该怎么说了,因为,答案都是一样的,其余一切和标准答案不同的,全盘否认。我一直不解的,就是题目说:“按照自己的想法作答。”我当时就兴高采烈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了,写的那叫个洋洋洒洒。不过呢,得了0分。然后再一瞅别人的答案,都是和标准答案一样的。于是,他们满分。

再一瞅作文,大家都一样的——写的自己生病,父母咋地照顾的。

我就纳闷了,为什么我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为什么我们就要都一样?为什么标准答案只有一个?为什么要按照出题老师的想法来?

现在再想想,我们也只能这样,中国的教育再怎么令学生不满又怎样?我们生在江苏省,我们就要适应这里,我们不能改变出生,也不能改变教育,我们不能改变这一切,就只能改变自己。记住,要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你。学习的路很长也很艰辛。我们也不能抱怨“地区偏见,北京录取线那么低,凭什么我们这儿这么高!”没有凭什么,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有人抱怨作业多,没有时间看书,没有时间玩乐,但是大家都这样,我们只有提高效率才有时间挤出来玩,挤出来看书,挤出来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不然,只会被淘汰,成为这个社会竞争的牺牲品。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如果你不学习,你不努力,你怎么在这14亿人口中脱颖而出?现在的社会已经机械化,科技化,如果你不努力,那么你的职业迟早一天会被人工智能代替。

也有人和我说:“现在学的,以后基本用不到,那学了有什么用?”这句话确实,我们所学的,将来确实几乎用不到,但是,艺多不压身,说不定有朝一日会用到呢。

不要总提倡外国式教育,其实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一切都有利有弊,就是看弊端多与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15

中国式教育高二作文1350字

小学老师:“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初中。”

初中老师:“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高中。”

高中老师:“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大学。”

大学老师:“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着工作。”

老板:“你在学校的时候是不是光顾着学习了?^v^

简简单单的对话却很能反映现实,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其背后隐藏的是一个重大的话题——教育。中国所采取的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何为“应试教育”?从字面上理解:“应试教育”就是应对考试的教育。它对课本非常注重,还有考试大纲、考点等。我们也可以将“应试教育”理解成“硬试教育”刻板、强硬的教育模式,将所有不同形状的物体强硬地变成一样的形状。非常可悲的是将此运用于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上,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国家的损失?就我个人而言,已学习了很长时间,骨子里也已经渗透了中国“应试教育”的制度。考试是家常便饭、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但我觉得从小学到如今的大学,我应对考试的能力虽然有所提高,但学习知识的渴望度在逐渐降低。学习本该是件快乐的事,但却经常成为让人头疼的事。我们人生中都经历了几次非同寻常意义的大考:“小升初”、“中考”“高考”。刚进入学堂的我们并没有高低之分,可经历了这三道筛选慢慢地也就被等级化了。考得好的同学被称为“精英”“重点培养的学生”“尖子生”,进入了重点学校的“重点班”。看似前途一片光明,我想其实他们也不好受吧。削尖了脑袋进入“重点班”,整天处于竞争的状态中,成绩一有下降趋势就有被踢出的危险。反而一般普通的学生倒乐得清闲。大家同为“应试教育”的受害者。回想起如今高考前的段时间,看着学长学姐就能感受到紧张的气氛。堆得老高的书本、奋笔疾书、埋头书海的同学们。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笔墨的味道,看到黑板上倒计时由3位数慢慢变成了2位数,1位数。同学们的心也都揪得越来越紧了。仿佛大灾难即将来临。记得班上有一位很努力的同学对我说他天天晚上睡不着,白天吃不下的。家里人也天天陪着睡不好,吃不下。顿时觉得心里一阵悲凉。难道这就是十几岁的我们该过的生活吗?可是我们无力改变,只能硬着头皮挺过这一关。

还有这样一个事例。在外留学的中国学生在考试中绝对是强者,但在创新能力上、动手能力上却不行。有一次老师提问大家,问钟表表针要绕几圈之后才到几点的问题。中国学生立刻就用公式埋头算了起来,而美国的学生则拿出钟表转起来。这就是教育上的差异。学再多的理论也要付诸于实践,没有强的动手能力,试问空谈知识有何用处。所谓的素质教育无非是纸上谈兵。我们只能希望未来的这种局面会慢慢的改变过来。而受益者则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应试教育不能全面发挥个人的天赋和才能,对个人的成长也不好,对社会的发展不利,更重要的问题是:在应试教育下?培养出的孩子缺乏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和能力。每个人都有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只有朝着擅长的方面发展,任由其创造才是培养人才的目的和宗旨。人才并非全能,而是在一个领域内有较强能力的人。这才是当代世界需要的人才,才是中国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只有在健全人格上的知识和能力才有价值,才能发挥价值。

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中国式教育,为中国未来而不懈奋斗。未来的我们有可能从事教育工作,有可能为人师表,有可能为人父母。对待下一代来说。我们更不能让他们再受到中国式教育的更多影响,而应该注意培养他们的能力等。只有大家同心协力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不抛弃不放弃才有可能让中国的未来更加美好。我们有义务为之作出不懈努力。每一个制度都是在黑暗中摸索而走向光明的。我们总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教育发展模式的新出路。我们始终要坚信未来的中国将无可限量。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16

我心中的中国式教育优秀作文

假如中国式教育,没有那么多虚华的旖旎,没有那么多浮夸的高昂,亦没有那么多你死我活的竞比,它将是平静到可以用来慢慢享受的,慢慢地品,一如同往常明媚午后的暖茶,缓缓沁入莘莘学子的心脾,书香之气溢满大地。

为考而学,本质上就已发生了错误。

我在这迄今为止漫长的八年学校生涯里,究竟获得了什么呢?是感动?温馨?成长?像场梦,喜忧参半的那种。

还隐隐的记着那个明媚的午后,四年级的盛夏,空气闷热的躁动,还有蝉的聒噪。记忆中老师说完“再见”之后,感觉就像是一个生了锈的齿轮发出一声“吱—呀—”的悲鸣,永久的停在了那里。“等我回来,会给你们带礼物的哦。”老师强笑着说完最后一句话,然后拖着艰难的脚步走出教室。

后来,从她的堂弟口中偶然得知,原来老师因为长期加班,没好好休息,不好好吃饭,患了阑尾炎,那几日其实是去做手术……她是我们最爱的老师。那几天的日子是相当难过的,可心中也隐隐抱着希望。

再后来,发生了什么已经记不太清了,像是记忆要故意抹去这一段似的。只是当初老师那个硬塞给我的本子依旧还珍藏在家中,珍藏在心中,深埋于记忆。此后她所教授的每一节课我都会仔细认真去听。

现在的教育,是否忽略了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那是在一些琐碎的小事上能给学子以被人关心,被人体贴,被人照顾的温馨之情。并且再加以用自己的行为感化学子,进而转化为鼓励、激发,教会学子如何待人接物,而不是一味的训斥、责骂。这是我心中的教育最起码要具备的一点。

还记得有一次,我问同学:“中国教育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呢?”她期期艾艾了半天也回答不上来,遗憾的是,我也没有这把密钥。但是她却转而坚定的告诉我:“你看,我们学这么多学科,如此杂,如此乱,但我们学的这些,长大后又有什么用呢?怕是早已忘得干净。我们长大后,工作真正用的到的东西其实也只有小学和大学所得到的.吧。”像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我恍然大悟。不过,现在想想这个说法也总有些弊端。现在正值素质教育兴起时期,只就一方面发展,只怕会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我心中的教育,是能给学子生命中最需要的知识财富,能帮助他们铺好以后的路,照亮他们的前行。

我心中的教育至少不应是死板、苛刻的,它近于人情,它讲求公平,它待人平等。至少不会像现在的“白纸式”家长塑造型教育那样苛求成功,也不会像“排名制”教育那么“一将功成万骨枯”,它将归于宁静,它在最安逸的生活中给予学子以知识和收获。它将如水,也似火,填满季节的夹隙,使书香之气漫延大地。

如果一个人孤独的泊舟,轻渡在书海之上,那么那抹撕破沉寂黑暗的灯塔之光就是教育。如果还有什么比灯塔更光亮,那当然是天空那轮皎洁的月亮。以月为喻,中国新式教育的未来无疑是明亮的。关键在于实施,在于态度,在于我们的信仰。何不给教育这样一个契机?在岁月的惊鸿一瞥中反思教育,理解教育,改善教育。

我心中的中国式教育,它像是被哪路神祗注进了蓬勃的生命。仅仅是轻轻的一个瞥见,关于它,我就有许多许多的话儿要诉说,还有很多,更多……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17

唯先有平等,才能有分享,然后才有其他, 如果单纯以商业成功作为唯一标准,我们无法决断地说原始组织和初级组织就是“不好”的组织形态。但,如果从企业在变动的环境中如何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角度来看,似乎谁也无法否认现阶段和未来的商业成功越来越依赖于组织智慧。

个体中国人的“聪明”能从各个角度、多个层面得到印证;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成功地走到了“智慧型组织”阶段的企业却是凤毛麟角。很多人会将此归咎于“体制”,但如果对照上面这个模型来看智慧型组织形成的基石――价值观的分享、能力的分享和财富的分享,再对照中国的文化基因,颇能引人深思。

“……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重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王,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西人众评议。其于财政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其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了简易。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其于祸灾也,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这是率先将西方的文化和政治思想介绍到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严复对中西文化的比较(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上海书店,)。

这一段话可能是国人首度以中西对照的方式,公开地颂扬西方环绕着“自由”的价值观念,认为因为自由观念的有无,使中西双方在思想与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的面貌。

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为了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包括“正规约束”和“非正规约束”以及这些约束的“实施特征”,即制度主要是由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它们的实施方式构成。其中,正式制度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则,包括法律、政治规则等;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并构成历代相传的文化中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性、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的形成时间比较长,对正式制度的选择会有影响。

严复在100多年前所做的中西比较涉及了中国的非正式制度的特点,正是因为这些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无论是以自由、民主为终极“目的”还是强国“手段”的思想启蒙和道路选择都没有成为中国的选择。时过境迁,但1前中国的选择依然影响着人们今天的选择和选择成本。

中国人讲求师承道法,所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真的能用?好用?管用吗?管理学习的三个层次:器具/制度/精神,一个很好的解构,有助于我们理解什么可用,什么不可用,

举凡可用者,多为“器具”。守纲常、亲亲、尊权贵的制度(伦理)环境下的中国古代统御之器真的可以应用在现代商业组织管理中吗?以首重平等、尚贤、求公益为精神核心的西方管理之器真的能在中国的企业组织中管用吗?答案不是绝对的。真正能不能用,要看组织的文化根基中是怎样的制度渊源,特别是那些“非正式制度”――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能够感知的公司政治中的潜规则。

凭借私人关系结构的原始组织不是只在中国出现,这种组织形式并不必然带来“亲亲”的弊端,绝大多数创业者都是由“志同道合”的私人关系开始的,关键是其后选择的成长之路――初期的私人关系是如何随着组织的发展而适当地调适成为怎样的同事关系,以及选择通过怎样的标准和手段来吸纳和评估以后不断加入组织的其他人的。

军事化管理也绝非中国企业家独创,令行禁止,上司让做什么就没有借口地去做,像机器一样追求高效率运作也并非就一定是落后的组织管理形式,关键的问题是“为谁打仗”和“为什么打仗”。中国很多企业昙花一现的转折发生在从“跟我拼”到“给我拼”的不经意之间,但是把破坏企业文化的“黑锅”扣到了“空降的职业经理人”头上――很是耐人寻味。

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越来越多的钱花在建立和改善组织管理流程上,但是有很多企业在推进这些工作的时候,都选择了一些本末倒置的方法。有很多高级经理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处理跨部门的协调问题,总是摁下葫芦起了瓢,于是又有一大批人被送去培训如何组织有效的会议、如何有效沟通、如何进行项目管理等等实用技能,结果是受培训的人越多,大家越掌握了“有技巧”的对立和不合作方法,照样是无法实现跨部门的知识、技能、资源共享。难道真的是这些洋器具不好用?

有人特别推崇“无为而治”式管理,我不认为“无为”是在企业中担当特定职责和使命的管理者应该存有的思想。有不少津津乐道于宣扬自己“无为”的“企业领袖”,从其言谈话语中,你时时可以感觉到――他是把自己当作帝王。

在中欧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交流时,经常能够谈及真正有效的管理结果往往来自对每一个员工以同等的尊重,帮助并促使企业中的每个员工作出符合自己意愿的选择,并能够获得与其选择相应的回报这个话题。我想,这其实就是构建智慧型组织的重要的一个价值核心:平等。

唯先有平等,才能有分享,然后才有其他。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18

记得曾经看到两幅画,它们身上所包含的有很多很多,当今大学生就业难,从小的`娇生惯养等问题,都与中国的教育有关,它们有可能还会影响到中国的兴衰盛亡。

那两幅画是什么呢?第一幅是被人们养在温室里的花朵,它不需要自己干任何事,连最基本的拼命吸收养料都不需要,当它们需要的时候,随随便便就是一大把营养,它们只需要茁壮成长,开出最艳丽的花朵就可以了。而另一幅呢?在这盆花开的最灿烂时将它放置在个毫不起眼的小山坡上,不久就因为没有养料而焉黄。( )

这让我联想到了当今中国教育所培养成的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为什么就业难呢?先看看程绩好的经历吧。

程绩好是家里的宝贝,从小到大都过着饭来张嘴,衣来伸手的日子。列如呢?早上起床,衣服就递了过来,穿好衣服,坐着头发就梳好了,出房间,水杯和挤好牙膏的牙刷就递了过来,紧接着是帕子,那后就是准备好的早餐,鸡蛋也是剥好的,就放在旁边。吃完饭后,袜子和鞋子又递了过来,父母赶忙去收拾课桌上的散乱的作业,整整齐齐的放入书包,跨在自己肩上,送他去上学。程绩好人如其名在班上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一直都是父母的骄傲。随着年龄的增长,十年后,他就大学毕业了,他以优越的成绩毕业于名牌大学。他自信满满的走入一家颇有口碑的公司应聘。在笔试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使得他更自豪了。但进入面试后,他只是一味的夸赞自己的学历,像一只骄傲的孔雀,颇有一种你不应聘我是你的损失的架势,就这样他的第一次面试宣告失败。后来,他又多次去面试,第二次、第三次、第三次......第N次后,都没有被一家公司录取。他想不通,明明自己是这样的优秀,为什么还找不着工作呢?他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耷拉着脸,像个打了霜的茄子似的回了家。父母的安慰让他好受了些:“儿子,他们不是才,没录用你,是他们的损失。”“就是,妈妈也是这意思,儿子,别灰心。”这一回家就是一年,他眼看着同学们都找了份好工作,一天比一天颓废,直到同学们问起他这个高材生的时候,大家才知道他的情况,在大家的帮助下,他才意识到是自己太过娇惯,没有社会经验。他从此出去闯荡、他搬过砖、扫过街、卖过房,就这样过了三年,他改掉了娇生惯养的毛病,真正的融入了社会,也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程绩好就是“中国式”教育的典型产物,毫无社会经验,他就像那画中的温室娇花一样禁不起风雨的摧残。“中国式”教育就是以父母过于溺爱孩子的弱点,一次又一次的将孩子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父母孩子固然没错,但也要适可而止,孩子也不能就此沉浸在父母的溺爱中,所以,谁都有责任,为了中华民族的兴盛,我们必须一起努力,为东方雄狮的雄姿锦上添花。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19

现在的社会,可谓是:大人不明白小孩的想法,小孩不理解大人的心思。而这两者间的问题之所以存在,原因就是在教育上的纷争。

如今的中国已不再是从前那个任人宰割的国家了,可在军事上我们强化了,但是中国现在的教育还停留在那个任人宰割的阶段!详看当今的教育事业,国家并不缺乏创新的理念,但是却缺乏实施的动力。举个例子吧,如今正是改革的时期,但是改革似乎只有书本,其教育方法一点也没有改变,真是所谓的“治标不治本”。

为什么如今拥有高学历的人也找不到工作呢?归根究底地说,还是得“归功”于中国的传统教育。现在社会的标准是“以成绩证明一切”,可书面上的成绩又对社会的现状有何帮助?那一群群的“高学子”如今是遍捞一大把。虽然嘴上说改革创新,可大多数地方还是偏向于中国传统的“乖宝宝”教育方式。说得好听是“乖宝宝”,实际上那就是一群木头!古代有人“头悬梁,锥刺骨”,现代则有人效仿前人,殊不知那是迂腐的、是不可取的。

一代代的人有着不同的思想,同学们,你们是否曾有过想干家务却被家长推去读书的经验?你们是否被永远读不完的书压得喘不过气来呢?你们的父母是否时刻以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来鞭策你们呢?如果是,那么你们是甘屈于传统现状或是创造更新的未来呢?我们必须以自己的判断力与意志力去学习,去分析如何去学,什么才值得学?

如今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就是“木头”式教育以及“捆绑”式教育。孩子们的想象力都被束缚住了,他们不懂得怎么样去融入社会与构建社会。这难道就是教育者的本意?或许正如歌词中唱的:“让我们自己创造也许会更好,不知不觉就会超过你们的想象。”会更好。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20

在中国的家庭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再常不见的啦。我们国家在早几十年代里因为才成立没多久,而国家资金全用来在建设上了,当时的六七十年代用一句话来形容“穷的人家是真穷,富的人家是富得流油”那时的人真的是穷怕了,就认为只有读书才有更好的出路,而他们也想到了读书也需要大笔钱但是一想到以后的美好生活就忍了,砸锅卖铁都要孩子去上学。他们就把自己的梦想和希望一起寄托在孩子身上。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学习,家长们把所有的活揽了下来,所有好吃的有营养的都就给孩子就望着他有一天光宗耀祖了。殊不知他们犯了一大错,他们都没想过孩子的感受,全家人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还有同龄人的竞争加上日日夜夜的学习,无非就是给他们巨大的压力。有些孩子懂事即使压力再大也好好学下去而有些孩子承受不了就直接辍学不读了,又因为长期的不干活那些辍学的孩子打工打不了,读书又没那个天赋,可真是两极分化太严重了!

现在的21世纪,中国越来越强大,西方国家也渐渐和我国交好,人们开始学习西方的文化与习俗,可还是有很多人没将这个习惯给改过来!在一些普通的小家庭里这种现象是最多的!

这种家庭往往是拿着普通工资,每天过着平淡的生活,就这样家长们就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当上大官带他们摆脱这种生活。于是家长们就让孩子刻苦学习,什么活都不需要他们做,他们在这个年龄唯一要自己做的是就是读书。饭有人喂,衣有人穿,脸有人洗……什么事都有人做。20xx的《变形记》中,第二期城市主人公有一个女孩,她的父母都希望她好好学习,答应她的条件就是她想什么都可以。当时我在电视里看到的她就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她的衣服由小姑帮她穿,她的姨妈喂饭给她吃,她的亲叔叔每天上下学包括去玩都会接送她的……得知她要去山里,她妈妈还担心她不知道怎么吃饭,我发自内心的不喜欢她,可能是她那种大小姐作风。因为我认为即使是读书全家人的希望都在她身上有人帮她做事也不应该如此的心安理得吧,认为他们就是应该帮我做这种事。至少有一些小事是不应该不需要别人来做的呀!再说一个例子,我们在读书是宠惯了,等你读不下去了,该怎么办?是打工好呢?还是?你说打工他一个从小到现在都没干过一点活的小孩子会吗?然后就只能在家里啃老了。

中国的有些教育真的是失败!希望一些家长能明白,也希望一些孩子能明白家长的苦心。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21

学习之余,看看新闻时事,翻翻QQ看点,除了文章,最大的看点便是评论。

1、发些无聊的“沙发”之类的内容;

2、吐槽国家发展中的缺点;

3、为国骄傲的话语。

第一种便是最无聊的,在此也不多提了。第二种,多是吐槽国家不足,但是这多是出于一种爱国情――认为国家发展至今仍然不够完美,仍旧不够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

关于第三种评论,有件事令我记忆犹新:

曾在QQ上看到过一篇关于^v^总理病重前坚持主持国家的会议,为^v^的健康担忧的文章。文章还讲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关于^v^的故事,就例如^v^关心的矽肺工人的事情。

“中国式评论”,其实多是出于爱国,是赞扬国家的优点也好,是评论国家的缺点也罢,这都无妨,这在古代和近代的历史上都不多见,只有到了现代,人民完成了大团结后才有现在如此之大的凝聚力,足以把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22

教育是人一生中必不可缺的。好的教育能使人一生幸福,并活得有所成就。如果说成就是鱼,那么教育就是水;如果成就是鸟,那么教育就是天空;如果成就是奔马,那么教育是广阔的大地。所以说好的成就源于教育。因此人人都想寻找那的教育,我想说:不用找了,其实它就一直在我们的生命之中,的教育就是磨难!

每当我听着第九交响曲那激昂富有节奏的旋律,我就会想起那个在磨难中尽情挥洒自己才华的音乐巨人——贝多芬。年少的贝多芬当时已成名,此时他应满足于自己的生活。可接连的灾难打破了他看似完美的一切:他的耳朵聋了,与他相恋的女友也走了。面对这双重打击,贝多芬没有退缩,他张开双臂,充分地接受着这次磨难的洗礼。这次磨难,使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多变无常与人生的价值,从此他并不满足于自己先前所得到的荣誉与鲜花,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作事业中去。他要用辛勤的汗水来填满那磨难所教给他的生命的价值。磨难——的教育,使他成为了最伟大的音乐家。

还记得那饱含硝烟与屈辱的年代吗?1900年的火烧圆明园、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南京大屠杀、《马关》《北京》《南京》那一个个不平等的条约……还能想起那些悲惨的画面吗?一处处房屋被焚烧、一座座设施被轰炸,那些贪婪的强盗门举起手中的刀向苦难的人们砍去。天上飞机一颗颗炮弹扔下,地上坦克将一座座房屋推倒……硝烟散后,街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无家可归的人们。侵略者们认为中国人民从此倒下了,但令他们想不到的是,他们恰恰给了中国人民的教育——磨难。

磨难中,人们学会了怎么跌倒后再爬起;磨难中,人们学会了怎样自强;磨难中,人们学会了怎样反抗;磨难中,人们学会了要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磨难中,人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磨难中,人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从此以后,侵略都们就再也没有占到过一一丝一毫的便宜,而我们的人民经过磨难的洗礼后愈战愈勇,最终将侵略者赶回了自己的老家。虽然这样,人们也没有忘记这个“的教育”,而是朝着目标坚定地向前踏步,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超级大国,这难道不要归功于的教育——磨难吗?

放眼望去,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再次诠释了磨难是的教育:姚明成名前身体的缺陷、海伦成为名作家之前的黑暗、朱元璋称帝前的悲惨不都是的事例吗?所以说,让我们用一颗学子之心来面对磨难——这的教育的洗礼吧!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23

《中国教育史》是一本史书,其中有几处是我们熟悉的,其一是《大禹治水》:“禹在大禹治水的时期,他一心一意治理国家,百姓一心一意治理黄河,他治水经xx年,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人们欢迎他。”其二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制度已经被修改过了,但是秦始皇的修政不能修改,所以,秦始皇的修政方法不能修改。”这几处让我感觉到秦始皇的无能,也让我感觉到秦始皇的伟大,让我们知道秦始皇的爱惜生命。

其三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焚书和坑儒”这个词语是秦始皇废寝忘食的制度,他为了防止书生们被书生们抓住,就把书放置在焚书坑儒之中。我想,这样的制度是为了防止书生们被书生们抓住,就不能防止书生们被书生们抓住,就不能防止书生们被书生们抓住。

读完《中国教育史》这本书后,我的感觉是: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24

中国式教育初中生说明文

中国式教育创造出来的‘’完美人才‘’,也可能只是一副华丽的躯壳。一些人有所欠缺的思想统一的形成了一种教育方式。一种有所欠缺的,中国式教育方式。

中国与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式有着根本性质上的不同。西方大部分国家在幼儿接受学前教育,也就是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会让她们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有绝对的自由。他们只在学校上半天课,课程进度缓慢,但学校每天都会用那半天时间来组织各种活动和去各种纪念馆之类的旅游,校内或是校外,让孩子有机会接触新事物,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这会让他们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学校一律采用小班制,每个班只有不到二十五名学生,但每个班却会配有两三个老师。

老师们会在离孩子们不远不近的地方,看护着他们,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自由去与人交谈。有孩子在玩闹时跌倒,只要摔的不重,老师和家长们不会去扶,会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而在中国,这一切都会变得更加人性化,摔了有人扶,哭了有人哄,与西方教育方式大相径庭。

在美国,孩子在六周岁以后就要在家做家务来用劳动赚取零用钱。除了必须共给孩子的吃穿用度以外,孩子从不会从大人那里,白白拿到零花钱。自己赚来的钱大多都由自己支配,而大人也不会过多干涉。这种方式给予了他们百分百的信任,让他们感到自信,从而独立自主,自给自足,也让他们初步的适应社会。

而在中国,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中国孩子的物质生活都在父母那里得到了保障,久而久之这会变成理所应当,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深根蒂固,也必然养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

幼时不同的教育,令孩子的世界里分出了两条路,选择和被选择的道路。这,就是中国式教育。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25

关于中国式教育的思考

话虽然名过其实,有点耸人听闻,但却是一定会有的实情。到底是什么赋予期末考如此巨大的魔力,能将万千高素质学子卷入这场洪流,无一幸免?我曾在《我的军训感受之中国式军训》一文中说过:中国式教育素来急于求成,讲究立竿见影,一劳永逸。习惯养成所产生的惯性力是无法想象的,填鸭式的应试教育遽然进入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大学殿堂,不免无所适从,进而迷茫,颓落!自主的学习变成了自由的娱乐,平时无考试的规定成了本就薄弱的自制力最佳的杀手。于是,被窝理所当然地埋葬了青春,吃喝肆无忌惮地玩弄了年华,高素质的学府里圈养了一大群精神世界尚未断奶的乳儿。

平时不加重视所导致知识的空缺,挂科危机所带来的利益纠葛,让期末考成了众多学子的梦魇。只是这老天,是从不绝人之路的,我们自古就有一句话叫临阵磨枪,不亮也光。于是,临时抱佛脚成了过关的'良方,复习周成了救命的稻草。宅男宅女,蜗居浪子,倾巢而出,学风为之一振,面目为之一新,可谓壮观!

图书管,自习室连环抢座扔书时,我们也会鄙夷自己的修养;宿舍走廊里深夜狂背单词时,我们也会为打搅他人酣梦而倍感自责;通宵亮灯,黑眼圈如影随形时,我们也会想起那按时作息合理安排时间的科学规划。只是,只是这期末考来的实在让我们无法淡定;只是,只是心里那下一学年定要充实有序的决心总是拒绝不了舒适诱惑的贿赂。只好循环往复,年年有今朝。

我们知道,伤疤一旦烙上,便很难复原;习惯一旦养成,便难以改变。十二年寒窗,十二年棋子,早已习惯在别人的安排下前行,早已习惯在固定程序指令里活动,茫茫然进入大学,安排不再,程序立改,便只能依靠记忆力在以往的经验里翻捡生存的技能,在逝去的画面里默哀终于站起来了当家做主的悲凉。无极的无所适从让我们有了强烈的回归原点的冲动,再一次牵手那黑色的高三;丧心病狂的心灵折腾让我们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呐喊:期末了,我们怎么活!

然而生存环境的顿改能够激活优胜劣汰的法则,从而刺激物种的进化;学习氛围的物是人非相信也能够复生你争我赶的激情,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佳境。纠正不合理的学习习惯,摒弃依赖于人管制的思维,树立自我意识,增强自主能力,重视功夫在平时的积累,加强人生目的的科学规划,让每一天充实,让每一分灿烂。期末了,我们便会潇洒地活,浪漫地过。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作文26

中国式教育作文

诸多的学者,或报刊评论员,乃至微信朋友圈的那些写手,如今都不约而同地产生了一个爱好。这个爱好持续了很久,却仍不见兴致有所消减,反倒有成为风向的趋向了。大家都十分爱将中国与外国作比,从鸡毛蒜皮比至国家大事,且无论从哪个角度,总是外国更胜。其中以中国教育和外国教育的对比尤为激烈,甚至我有一个好友就此感叹道:“中国学生做什么都会被评成错的。”

对于我来说,中国式教育是大势所趋。它甚至更加公平公正,更有激人上进的作风。反而对于大体上的教育来说,中国的家庭教育正处在一个十分偏执的阶段。

自古以来,一个观点的提出往往就会引起争议,一小拨人支持它,另一小拨人反对它。如同争论了几千年的“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又或者宋时期无硝烟但极其血淋淋的变法问题。中国式家庭教育则是这样一个矛盾体的结合。一拨人将孩子宠溺至极致,另一拨人打着中国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旗号力求孩子独立,双方互不相让,各执一词。最后两家却共同成为了现今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代表。

电视中常常有主张“严行家教”的父母高谈阔论,面露得意之色,大有汝等凡人之气势。他们被冠以“虎妈”“狼爸”等名号,媒体大肆宣扬,报刊大加评论。他们的孩子或被勒令在极严寒的天气在大街上裸跑,或要学习诸多课程,一旦有错便加以打骂。他们的孩子惧怕他们,他们却因此而得意非常,似乎是得到国外自主教育的真传。在电视镜头里,那些小朋友的眼里却尽是迷惘之色,毫无天真无邪的可爱风范了。我常常对母亲说:“小朋友的眼睛都是黑圆黑圆的。”尤出生婴孩的瞳孔最为黑亮,愈大愈失去光亮。我常欣羡这样有神的眼睛。可这些小朋友的眼睛不是这样了,他们的眼睛甚至和他们的父母一样了,没有神色和情意的了。

我往往因此惋惜。又想知道这些小朋友的后续――他们在不太适合的年纪被强行训练意志,失去了童趣,他们会和呼兰河传里的团圆媳妇一样吗?――可是团圆媳妇还是有些天真的,她“黑亮亮”的,而他们已“成熟沉重”了,他们会怎么样呢?

可是电视报道就这样断尾了,我没有能看到结局。或者说电视不太想报道这样的结局。

这样的家长自恃“外国宝典”或“古代案例”,却忽略了两者本来的用意。凡事适度,明明能做别的事来培养同样的能力,为什么非要冬日裸跑呢?墨子中说:“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这是基本的行事判断。

又想起那些所谓古代案例来。司马家家教甚严,若父亲司马防不坐,孩子们都不敢坐下。于是后有“司马八达”之称。这样的一种教育,是教育礼数。等

推荐阅读:

含有对比手法的作文三处(必备7篇)

扬起奋斗的风帆作文的提纲(优选26篇)

自我认知的作文议论文(通用89篇)

昙花美作文(推荐22篇)

珍爱生命与心理健康作文(56篇)

黄冈赤壁作文(合集67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