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有关学习孙子兵法的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学习孙子兵法的心得1
我们知道,中国历来治国安邦有两条主线,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就是刚柔相济、恩威并用、宽严结合、文武双管齐下。文的方面,长期以来是儒家的经典,有十三经;武的方面,有以《孙子兵法》为领头的《武经七书》。在座的各位不管对《孙子兵法》是否了解,我觉得《孙子兵法》已经作为中国文化里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元素渗透到我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当中。
今天我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我们必须持严肃态度,站在学术的立场,对《孙子兵法》这本书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也就是要知道《孙子兵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第二,更为重要的,我们要知道《孙子兵法》究竟好在哪里,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借鉴《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的特点与地位
曹操对《孙子兵法》有很高的评价,他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这个“深”就是深刻、深邃、高明。唐太宗李世民对《孙子兵法》的评价也非常高,“朕观诸兵法,无出孙武”。在西方,《孙子兵法》不仅仅是军事教材,更是其他的竞争领域里包括商业运作、企业管理里面借鉴的图书。
我想《孙子兵法》有三个特点:
第一,《孙子兵法》是竞争之道。只要有竞争的地方,有博弈的地方,《孙子兵法》必定都能发挥作用,提供借鉴。也就是说,双方博弈的过程当中一定会有一胜一负,即使双赢、多赢,也有赢面大小的问题,也就是说赢所占的比例问题。《孙子兵法》的属性就是讲竞争,讲战前的战略预测、战略规划、战略分析,讲战争实践过程当中的基本手段与方法。总而言之,是要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这是《孙子兵法》最根本的属性。
第二,《孙子兵法》是战略之道。中国兵书非常多,为什么《孙子兵法》这么深入人心,成为所有军事家、政治家和一般普通人所尊重的经典,重要原因之一是讲战略。战略是宏观的,是掌握全局的,是跨越时空界限的。我们好多兵书是讲具体的战术问题的,比如说火攻、水攻,随着武器装备的变化,你感觉到它已明显过时,所谓时过境迁,现在谁也不会用马拉的战车到战场上去。而战略的本质是超越时空的,也就是说要解决的是一些战略筹划上的最核心的、最根本的问题。
战略,说白了就是在形势混沌复杂、扑朔迷离的情况下,在多种选择都存在的情况下,选择一种成本最小、效益最大,同时具有可操作性的最佳的应对方略。《孙子兵法》实际上要解决的就是战略之道,无论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还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不论是“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这种最佳方略的选择,还是“致人而不致于人”的那种主动权的把握问题都是战略性的问题,解决本质性关键问题的战略之道,这种东西永远不会过时,永远是超越时间长河的,也是超越单纯的军事领域的。
第三,《孙子兵法》是将帅之道。在中国古代,大家都学兵书,汉朝做了规定,普通的军官,也就是校级军官,包括下面的尉官和普通的军士,学《司马法》,就是一般的军人守则,什么时候该起床,怎么样站岗,怎么样出操,讲的是这些问题。将帅才学《孙子兵法》,这两者是要有区别的。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兵者诡道、兵不厌诈”之类的思想,道德就会没有底线,游戏就会失去规则,那将是一个恐怖的世界。因此,我认为《孙子兵法》是将帅之道,是大将的一种运用手段,“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东西。
学习孙子兵法的心得2
再读《孙子兵法》,我又一次被深深震撼。这本中国最古老的兵书将古代战争的基本原则阐述得淋漓尽致,对战前准备、用兵方法、策略应用、行军原理都进行了详细地说明。我曾三次品读《孙子兵法》,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第一次是我因为对兵法战略感兴趣。冲着《孙子兵法》“兵学圣典”的名头,我花了两天时间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站在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定义战争,事无巨细地描述出了战争的几个要素。书中最吸引我的是“诡道”。孙子所说的战争要“以实击虚”“正合奇胜”令我十分着迷。我甚至觉得只要计谋用得好,就能达到以少胜多、反败为胜的目的。
第二次读《孙子兵法》是在大学的选修课上。教员用了15个课时来讲解《孙子兵法》。听完他的讲解,我忽然有了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原来《孙子兵法》说的是战争境界、战争艺术等大道,而不仅仅是表面上写的计谋;计篇的“计”字也不是计谋而是计算。战争最重要的前提是“知己知彼”,通过计算双方的优势劣势,确保不打无把握之仗。战争的最高目标是“全胜”。对于一支军队或一名军人来说,胜利是最高追求。孙子所说的“全胜”,不是所谓的“大获全胜”,也不是“百战百胜”,而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最近我整理书架,突然发现《孙子兵法》上已经积了一层薄灰。我突然来了兴趣,从书堆里把它抽出来,随手翻了两页。不承想,一打开便一发不可收拾。整整两个月,我每天都会认真品读,仔细体会其中道理。我突然发现,《孙子兵法》其实还有一层更高的境界,它是一本讲述“不战之法”和“不败之法”的书。为什么说它是“不战之法”?书中多处提到战争不利的一面:国用不足、诸侯乘其弊而起……其实,这本指导战争的书并不建议轻易发动战争。为什么又说它是“不败之法”?孙子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就是说我们追求的应该是不败。为此,我们需要努力发展自己,打牢自身根基,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一本好书总是经得起人推敲和琢磨。在一遍又一遍反复研读中,我的认识在不断加深。我想,这正是阅读的乐趣所在。
学习孙子兵法的心得3
《孙子兵法》经典语录: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之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孙子关于“五事”的说法,虽然是那个历史条件下对战争的一个宏观认识,但是到了现在仍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想这就是《孙子兵法》历久弥新的魅力所在。
“道”可以理解为,战争的道义、立场。说的就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个意思,一场正义的战争,必将赢得人民的拥护,也必将取得胜利。这里给我的启示就是,提高官兵战斗意识,不仅需要用当前紧张形势来刺激大家,更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来武装官兵,让大家在大是大非面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家的“战斗队”意识。
“天”和“地”比较好理解了。无论哪一个时代,打仗就要讲究天时和地利。在现代战争中虽然武器装备可以实现全天候、全时段、全地域作战,但是占据有利的天候和地理条件,在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就会掌握战争主动权。
这个“将”说的就是指挥员。孙子对“将”的要求是:智、信、仁、勇、严。这5个字,对于现代的指挥员而言有了更深一层的意义。智,应该是一种开放的、发散的思维状态,不能固步自封简单的学那些固定的内容。信,从指挥角度来看就是命令不能反复更改,否则严肃性就会打折扣,官兵自然不信服。仁,将的仁慈应该体现在大度、豁达上,历史上的很多名将,虽然纪律严明,但都是以理服人,这就是将最大的仁慈。勇,战争到最后是人与人的较量,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力,如果将不勇,那么兵必溃败。严,就是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无论训练还是管理,都要按照打仗的标准来抓。
“法”应该是一支部队最基本的东西,也是大家感受最直观的东西。也是目前基层部队最难抓的内容,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坚持到底、一以贯之。军队任何事物,都要形成制度规范,用统一的尺度去衡量,才能做到步调一致。
学习孙子兵法的心得4
《孙子兵法》经典语录: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关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谓是《孙子兵法》里被人们最广为熟知的几句话之一。理解起来并不难,那就是对敌我双方情况的理解和认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胜负。那么在我们这一代军人身上,对于我们这个军种而言,到底应该怎样运用这句话呢?我想可以反问自己几个问题:你知道我们主要对手都有哪些制胜的武器吗?如果知道,那么你知道他们如何制胜吗?你知道我们主要作战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吗?如果你知道,那么你知道我军的其他军兵种有哪些作战特点吗?整个联合作战中我们所处的位置是什么?
提这些问题,并不是无中生有,这是一个军人应该有的忧患意识。作为当代军人来讲,我们在自己的份内应该掌握哪些东西呢?
一是学习外军作战的基本知识。关于外军作战知识很多同志感到是“老虎吃刺猬无从下口”,其实不然,我在刚学这部分东西的时候也很难,但慢慢掌握了一些窍门。在学习的时候,一定不能孤立学。在军事上,无论学什么,一定不能脱离地图,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军事知识的学习,你都可以结合着地图学习。这方面很多的军事资料上都有,不脱离地图的学习可以有效减少单纯的理论学习,这对于提升效果有很多帮助。第二个在学习时候一定要结合战例学习,譬如,现在很多理论都提到了“制信息权”这一概念,刚了解的时候,我觉得很深奥,但后来对科索沃、阿富汗、两次车臣战争的学习后,对于制信息权这一基本作战思路就非常清楚了。
二是学习导弹武器的运用。关于导弹武器在实战中的运用,在90年代末20世纪初几场高技术战争中也有一些涉及。事实上,我们的导弹作战模式有一些渊源,值得我们进行学习。特别是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导弹发挥作用并不大,核心的原因就是精度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反思,在我们运用导弹火力突击、隐蔽伪装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三是学习其他军兵种的知识。封闭必然的结果就是落后。晚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伤害还在阵痛。因此,在学习上必须要走出去,学习其他军兵种知识也是未来适应联合作战的基本需要,无论是指挥员还是战斗员,单纯掌握一门技能或者是一个岗位,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而且会阻碍作战的行动。
学习孙子兵法的心得5
《孙子兵法》不仅是最早的一部兵书,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中国兵学的最高成就。中国历史上战争发生的次数之多、频率之高,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据学者一些不完全的统计,在有文字记载的3000年中,发生的战争有3000多次,平均就是一年一次以上,兵书多就是因为战争多而附带出来的,但是在这么多兵书里,《孙子兵法》是最好的。
《孙子兵法》是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一本书,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最重视的三本书是《易经》、《老子》、《孙子兵法》,《论语》还不在里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孙子兵法》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国外对它的重视甚至超过我们自己。把《孙子兵法》用于企业管理,也不是中国人先搞起来的,是日本的大桥武夫,当然这跟当时日本的环境有关系,二战结束以后,大量的军人复员了,重新进入社会,投入经济复苏的阶段,这些军人对兵法最熟悉,所以用兵法的原则指导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这是很正常的,然后被我们出口转内销。西方的重要军事学校有两部书是一定要学的,一本是《孙子兵法》,一本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这是基本的课程。他们在战争行动当中,也是经常借鉴《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讲战略思路,它对我们做任何的工作,其他各个领域都会起到作用。不说其他的,只说一条,《孙子兵法》里有一条原则,说军队在兵力的投入和使用过程当中要避免犯一个错误,就是“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到处要防备,就是兵力永远不够,所以孙子是关照全局的,更重要的是强调突出重点。不分主次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西瓜芝麻随地捡,那肯定完蛋。历史上有一个政治家,大家都对他非常推崇,但是我认为他是有问题的,可以说是失败的政治家,就是诸葛亮。他最大的问题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一杆子插到底,连一个士兵犯错误打军棍,50军棍还是100军棍还得自己过问,很显然,诸葛亮有个毛病就是“签字狂”,什么事情都要过问。原来应该是连长做的事情、营长做的事情,最多到团长这一级做的事情,结果这个总司令、丞相亲力亲为。54岁就挂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他自己找的,累死的。
当丞相要向谁学习?必须向陈平学习,他在汉惠帝的时候当丞相,当了丞相以后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样子,让皇帝看了很不爽,就问他,丞相,好像你什么事情都不干。他说我什么也不干,等于什么都在干,无为才能无不为,我这个丞相就有两件事情要做的,一是辅佐你陛下,调理阴阳,二是教化万民,也就是说建邦立国,教化为先。也就是说,这个丞相最多的事情也就是把司局级干部、部级干部召集起来,两个月做一次辅导报告就完了,再讲形势,再讲天上地下就可以了。他事情就做完了,他不管就是最大的管。后来我就想,为什么有的人当领导很潇洒,有的领导当得疲于奔命、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就是工作思路的问题。所以,孙子说“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就是要抓大放小,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