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托尔斯泰的作文1
1、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教学课时:3课时
4、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1、导入
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
2、整体感知
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
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
3、精读文本
赞美托尔斯泰的作文2
那身影远远看起来矮小而瘦削,寒颤颤的,身板看起来却硬朗,走起来精精神神、踏踏实实,最有特点的还是那黑漆漆的脑袋,整个都被包在蓬乱的毛发里,瞧过去,全然见不到了五官。
走进来看,那粗糙的皮肤包裹了整个身板,像树皮一般难看与粗俗,脸上爬满了毛发,蓬松且长,犹如灰白的瀑布自脸部倾泻,毛发盘曲着占领了粗陋的脸部,隐约还瞧得见五官。厚厚的嘴唇鲜红地镶在胡须之间;扁塌的鼻子宽大,两孔朝天,赫然是把两个洞口暴露无疑;而那对招风耳也甚是难看,大概与常年在外的游浪很有关系。
那对眼睛灰蒙蒙的,而且时常眯成线一样的缝隙,但却常常充满神韵,投射黑豹一样的尖锐目光,好像刺刀一样穿透视界,犀利地洞察周围的一切,他会去留意别人的言行举止,仪态神情,他会留意身边的一切,为自己的写作丰富素材,他用自己的慧眼剖析了世间一切的一切,用文字倾诉着自己对社会的看法,诠释了当今种种问题。
他的面貌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俗,但他得心却是高洁纯净的。他有渊博的学识,把它们酝酿成千古流传的精品文艺;他有高尚的人格,对待普通的人民就像自己的亲人,从中体味着最基层的酸甜苦辣;他有坚毅的精神,不怕在人群里逆流,不怕在人们的鄙夷中失去自信,所以,他成功了,他让无数人相信,崇敬,为之而努力。 这就是托尔斯泰,有着纯净心灵的伟大灵魂,屹立于茫茫文学历史的顶端。
赞美托尔斯泰的作文3
什么是幸福?如果问出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不相同,因为他们追求的目标有所不同。它是祖特尔开发旧金山时蕴藏在心底的骄傲;是陀斯托耶夫斯基写下人间苦难,替穷人发声的激昂;是居鲁士弗菲尔德连通欧洲和美洲时,心中燃起的希望;是亨德尔创作《弥赛亚》时的容光焕发……这是我在读《人类群星闪耀时》中感受到的幸福,书中还有一些令我难忘的幸福。
列夫托尔斯泰的幸福令我感受颇深。托尔斯泰长期过着贵族生活,享受荣华富贵,却一直对压迫穷苦人民的贵族们心怀不满。在社会上,他主张的“用爱感化压迫者”被激进份子所反对;在家中,他忍受着妻子的猜忌和束缚。在一天夜里,他出逃了,他走上了追随幸福的道路,他的幸福是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信任,是一个没有仇恨没有欺骗的世界。在他的有生之年里,他也一直渴求这样的幸福,并为之努力着。他牺牲了他所享受的贵族生活等表面的幸福,用自己的笔批判着社会的丑陋面,不断的进行反思、调整,努力寻找着消灭罪恶的途径。他的著作和他的思想影响了几代革命青年,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斯科特队长的幸福,也同样震撼人心。他带领探险队去探索南极,期待为国家占领南极点,可终究迟了一步,最终同他的队友们牺牲在暴风雪中。南极点一直是他前进时的旗帜,而为祖国争得荣耀,也一直是他心中最终的幸福。在风雪中,他为他的亲友和祖国写信,信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单从我个人来说,我并不后悔这次征程,他展示出英国人可以承受苦难,能够互相帮助,即使在面对死亡时,也可以一如既往的保持坚韧和刚毅。”他心中始终维持着英国人的尊严,这便是他的追求和幸福。他的幸福,让英国多了一群能为之骄傲的英雄。
我心中的幸福,会是愿望被满足时的喜悦,是努力达成目标的自豪。而在疫情期间,我对幸福又有了不同的理解。幸福就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幸福是能正常地回学校上课,是与朋友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是沉浸自然中享受美景、自由呼吸。平时比比皆是的事物,在疫情期间,变得格外弥足珍贵。
对于普普通通的人们来说,幸福也许只是满足愿望和为梦想奋斗而付出的努力,而对于伟人和英雄来讲,却不止于此,他们的幸福是立足于国家世界和人类的,他们为国家和世界的欣欣向荣而奋斗,并从中收获幸福,他们的幸福带来了更多的幸福,影响了整个世界。
赞美托尔斯泰的作文4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古时的这句话竟与罗曼罗兰笔下的《名人传》三大名人的经历不相而谋。
在没有读《名人传》之前,只是知道:米开朗琪罗是雕塑大师,他的雕塑作品闻名于世;贝多芬无数音乐作品流传世间,更是以《欢乐颂》而著称于世;托尔斯泰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但是接触之后,我发现这是伟人的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生活困苦,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都不能得到安慰。
米开朗琪罗因生活压力被迫为教皇服务,同行嫉妒他的天赋,他屡屡遭到陷害。别人只看到他的风光,就连亲人也在剥削他,他的生活充满痛苦。
与他相反,托尔斯泰出生于名门世家,自己是吃穿不愁,但他有一颗慈爱之心,为那些贫苦的人的生活感到悲痛。为此,他为贫苦人民立传,却受到家族的排挤,就连妻子也不理解他,在最后这位伟人死在荒野上。
而贝多芬的母亲是个女仆,父亲是个不聪明但爱酗酒的男高音歌唱家,在他出生后,父亲就利用他的音乐才华,逼他练习小提琴,在少年时代就得担心经济问题。在贝多芬二十六岁的时候,耳疾找上了他,这个可怜的人,却没有办法去医治自己,直到最后失去了音乐家宝贵的听力。
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放弃,但是他们没有:米开朗琪罗一直坚持雕塑,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也还在完成雕塑;贝多芬在丧失听力后,单单靠着感受钢琴的震动,著就了《欢乐颂》;而托尔斯泰在最后一刻仍坚持自己的真正想法。
在他们风光的背后,是无数的苦痛和折磨,他们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是他们的毅力成就了他们。想想现在,我们的学习是不是太简单了?我以后都不会抱怨学习太累了,和他们所受的苦相比,这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总之,生活带给我们的无论是痛苦还是希望,都是宝贵的。
赞美托尔斯泰的作文5
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他的目光是那么特别,以至于他这种无法抵御的目光,让别人根本不敢在他的面前撒谎。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活得非常长久,而且对死亡是那么畏惧。但是最终,他还是*静的看待了死亡。但是,他却对所有事物都冷淡了。托尔斯泰从五十岁开始一直到去世这段时间,他完全是为了生活的意义和对生活的悟解而生活的。他为了真理而进行的斗争不是为了拯救自己,而是为了拯救全人类!他为这一项任务付出了生命,这一切使他成为了英雄!
托尔斯泰去世了,但是他与世界的关系继续对人类产生着作用。他的作用凭着他的理智和爱心增强,而且会像一切生物那样没有停顿,也没有终结地生长。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里感慨万分。正如托尔斯泰所说:“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我认为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生命的意义只是在于助长人生的爱。”我们应该好好生活,每天都要活得有价值,不能只知道享受,。我们要这样过一天你或许会觉得很容易,但是过一生就不会那么简单了。我们还应该有爱,因为爱是可以包容一切的!
所以,我们要向托尔斯泰学习,做一个坚强、执著,有爱心,对社会,对国家都有用的'栋梁之才,就像托尔斯泰一样!
赞美托尔斯泰的作文6
《列夫 托尔斯泰》是一篇较难的文章,想理解透彻有很大难度,因为这需要结合当时俄国的现实状况以及托尔斯泰的生平来理解。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也尽量降低了难度,点到为止,尽可能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讲解。而且,学生的发言并不多,多数由我来讲,这也是由本篇课文特殊情况而定的。谈谈我做的不太好的地方。
一、对课文的阅读不够,更多地是联系实际来学习,而不是从课文中去挖掘,有点脱离课本。实际上,本文由大量的语言是需要细细评析的,但由于时间关系,都未能实现。
二、少部分理解能力差的同学肯定没有学好,需要课下再辅导。
三、联系实际不多,仅完成了课内内容,却忽视了课内外相结合。
四、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未能考虑到更多的课堂实际问题。
我准备再花一节晚自习来弥补一下,再通过基础训练来强化。
赞美托尔斯泰的作文7
同样的教学设计,在一、二两班,效果不尽相同。主要反思如下:
1、学情有别,注意因材施教。对二班学生,教学到第一部分结束即可。因内容偏多,导致拖堂。
2、小老师的设置,有问题。因其不能随课堂情境,相机引导点拨,故起不到应有作用。小老师,还是在原组,担任组长为好。因为小老师本身也是学习者。
3、分析结构,还是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给人印象更清晰。本课,小组研讨后,应先明确问题——全文从哪些方面刻画托翁肖像的,然后再逐段体会肖像特征和怎么写,再小结,会更好。
4、展示的序,应该和学案一致。本节课,为了小老师便于组织,又另设了主问题,主问题虽和学案本质上一脉相承,但学生不善变通,理解机械。
5、教学贵在化繁为简,本节课第一课时研读“丑”,带出比喻夸张的修辞;第二课时研读“美”,带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这样安排会更集中、更轻省。
6、旁观者清,要多听他人意见,忌固执。
7、值得一提的是——越难的课文,越要深入研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