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志作文题目(热门3篇)

满分作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1-04 09:00:3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扶贫先扶志作文题目1

大好河山莺歌燕舞春风度,小康社会国泰民安喜气洋。

无论调到哪个频道,偌大的液晶电视呈现的都是一派欢腾热闹的景象。过年了,“中国红”是主色调,家家户户挂着红灯笼,贴着红对联,电视节目主持人穿着红装……家人吃过“满汉全席”般丰盛的年夜饭,就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唠家常。

“回一趟家,这么远,坐车很辛苦吧?”外公拉着我的手,关切地问。

“不辛苦不辛苦,坐高铁8个小时就可以从广东回到四川了!”我兴奋地告诉外公。

“唉,我年轻时坐绿皮火车要花30多个小时呢,高铁速度真快,时代变化真大呀!”

“爸,上次带您二老坐飞机到北京旅游,您不趁机向您外孙女显摆显摆?”妈妈接上了话。

“你还真别说,我在飞机上打了个盹,就说落地了,真快呀!”外婆听妈妈提起这事儿,显得很兴奋,没等外公开口,她就接上了话茬,“去北京旅游这一趟,真是开了眼界!我以前做梦也没想到啊!”

“‘中国梦’,老婆子,你知道这个词吗?刚才电视里不是说了,20_年我们国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这个目标,我们家早就达到了,我们家早就‘小康‘了!瞧,坐个飞机就把你激动的,你也太沉不住气了。”外公打趣道。

外婆有点窘,正想找什么话怼回去。

“外婆外婆,看这里,”我一看形势不太妙,赶紧拿出一盒护肤套装,“这是我给您的新年礼物,祝愿您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这是水乳,这是晚霜,这是……”

外婆顿时满眼笑意,到底骨子里还是爱美的,虽然年纪有点大,还是最爱护肤品。她接过礼品,有点羞涩:“我年轻的时候都是用雪花膏。”

外公笑着怼道:“老婆子,你哪里用得起雪花膏?你用的是蛤蜊油!”

外婆收到了称心的礼物,美滋滋的,也不想回怼了,反而温和地说:“你不要揭短,好不好?你当年不是连一辆自行车也买不起吗?你看现在,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共享单车,你想骑哪一辆就可以骑哪一辆!”

“安逸安逸,坐女婿的‘宝马’安逸,坐儿子的‘路虎’安逸,开自己的‘红旗’更安逸!哈哈哈……”哈哈哈……电视里的小品也恰好赶上这节点,大家和电视里的观众一同开心地大笑起来,左邻右舍也传来了开心的笑声,真可谓:大业初成,四海九州同乐;小康在望,千家万户齐欢。

此时此刻,我不禁感慨:国臻大治,民奔小康,20_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到了2035年,我刚过而立之年,我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什么?到了2050年,我已过不惑之年,中国又将何等的繁荣富强?

“十!九!八!……三!二!一!”家人与电视里的观众异口同声地高喊着数字,新年的钟声敲响了!电视画面上,缤纷璀璨的烟花升腾于浩瀚夜空,沸腾的欢声笑语洋溢于千家万户。我买的“小康”牌电子烟花,也在天幕上画出了一个个多彩的圆!

烟花的光芒映射到我的家门, “百姓欢歌庆小康,万管玉箫歌盛世”的对联也在闪光——那光芒是“中国梦”的色彩!

扶贫先扶志作文题目2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源自_总理,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流传至今,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教育口号,但当需要在教育与浅层利益中权衡时,这句话似乎就只停留在口号上,正如近日所曝光的云南一个贫困县即是负债累累也要斥巨资打造豪华高中的行为引发热议。

这种超出能力范围的奢侈遭受众多非议,也使更多人对于“教育扶贫”有了新的认识。

“教育以明理长智,实为人之根,国之本,此穷非彼穷,必先苦其心智。”豪华中学的意义在哪儿?在于留住生源,这是当地政府的回答。但是校园好就代表学校好、师资强吗?举债办校听起来是个好事,但又有多少资金是真的用在改善教学质量上呢?不过是一种歪曲的形式主义而已。同样是贫困县的宁陕县愿意拿出年收入四成供学子十五年免费教育;禄劝县利用互联网现代技术,将名校教师课程引入课堂,达到了两届100%的本科率。同样都是斥巨资,但后者是注重创造教育机会与提高教育质量,而前者却只注重了“霸气”“豪华”之风。

时代在快速发展,功利之风盛行,一国之本的教育也不免在世俗中沾染,“什么都可以浮躁功利,但是教育不可以。”学习犹如破土的小苗,需要阳光与雨露的滋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良好的学术氛围,可靠的社会保障,才是真正的阳光与与雨露,而不是金钱砌成的“豪华温室”。真正关心教育扶贫,应致力于营造浓厚的学术环境,而应摒弃功利与势利。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穷困不会限制人的一生,精神的穷苦才会。真正的扶贫不是物质扶贫,而是精神扶贫,是树立自强不息的人格与不同流俗的品质,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主动撕下贫困的标签。教育靠金钱,但教育不是只靠金钱。但愿几亿高价,不仅把豪华学校建撘,更把师资强化,结出更多桃李香天下。

扶贫先扶志作文题目3

按照单位的安排,今天到城固县北山区双溪镇扶贫。我们扶贫的这个村子,是地处秦岭主脉的南麓。沿着大山的峡沟,朔河而上,大约距离县城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了我们要扶贫的村子。看着两边的山脉,常青树夹杂着枯草,在大石山的身上,坚强地站在,我就想着这里的村民,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环境中和这些没有多少直接经济价值的杂灌共生?这里的生产条件太差了,大石山土壤贫瘠,不能生长可以换钱的经济作物,偏远和艰难的交通条件,贫困就是自然的事情。

走了一个多小时崎岖的山间羊场小道,进了一个大山沟,总算看到了几台狭小的畦田,带路的村民组长告诉我们,这个组现在就十一户人家,有几户已经搬走了。沿着山路继续,看到了在山坡上住着的人家,零散在各个稍有点平台的坡中,没有一户砖瓦房,全是土墙房,很旧,而且年代久远。贫困,单从一眼望去,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连续走访了多户人家,看到的是土墙屋黑暗的光线,床铺上很旧的衣被,没有几样像样家具。各户人家都有着不同的情况,但是贫困却是相同的。好几户都是光棍户,没有哪家的姑娘愿意嫁到这里。各家都没有多少经济作物,没有几颗果树,只有生长不大的山林树木,也都不是换钱的东西。土地面积人均也就几分地,而且产量不高,能填饱肚子也很不易了。

原来的小学也不存在了,这里没有学校、医疗、商店等等,社会化服务在这里没有任何踪迹。就是买一袋盐,到山下的河道路边商店去,来回几个小时。更别说有个什么急病,无从及时的救治了。

看着这样的贫困状态,怎么扶?这真是一个问题。

推荐阅读:

写金城江区天峨风景的作文(推荐6篇)

线上教学为啥好作文(合集50篇)

仿写借物喻人的作文(共20篇)

姐姐的二三事200字作文(推荐6篇)

与朋友一起的时光作文(热门31篇)

写妈妈用微笑鼓励我的作文(必备10篇)

标签: 题目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