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读后感欧洲中世纪史读后感(实用8篇)

读后感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1-23 19:58:0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读后感欧洲中世纪史读后感一

如果你是一个半吊子文科生,对欧洲历史的了解仅仅局限于高中历史课本,平日还算爱读书,但阅读范围多为社科和文学类,那么,这本书是你打开视角了解欧洲的不二之选。

首先,文字通俗易懂,绝不枯燥,讲述方式简单随意,但并不失严谨。很多处作者的幽默感都传神到你好似在大学课堂中听他娓娓道来并会心一笑,比如在阐述教皇和皇帝之间权利斗争和互相牵制角逐的复杂关系,作者将教会比喻为一个国际组织,如果日本丰田总部需要任命一个澳大利亚分公司的负责人,这个任命需要得到澳大利亚总理的许可,厂长需要当地市长指派,那么虽然这位负责人必须听从东京总公司的指令,但对地方力量也得有所顾忌。就很形象的帮助我们理解这种关系。

其次,与编年史不同,这本书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谋篇布局的,而是通过8个不同的主题将欧洲历史顺了8遍,虽然每个都有侧重点,但细节相互的补充,会让我们大脑中有一个更为立体的欧洲景象。

对于接受民族主义和丛林法则教育长大的我们,不免对于战争、进攻、侵占这些字眼多加关注,迫切想知道谁是赢的那一方,又不免要关注革命、改革、起义等标志性的事件,期待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本书更多的着眼于这事件的发展过程,聚焦于原因、环境、各种有利不利条件所造成的影响,这影响甚至是生活化的,比如欧洲语言体系的演变等,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可读性,更会教给我们一种更为灵活而全面的思维方式。

最后要提我自己很有感触的一点,即欧洲人民对于制度的信仰。从罗马式民主到法国三级会议,争取同等投票权的平民,通过不断的抗争,用持续完善的制度来保证自身的合法权益,拿破仑对于《拿破仑法典》的自豪都源自于他们坚信制度的合法性和巨大的力量,用规则来改变8和2的比例,逐渐固定为无限接近5和5的现状。反观中国历史,数次朝代更迭,付出惨烈代价,却大多都是阶级重新洗牌,争夺8的主人之战。

本书文末提出一个问题:欧洲为什么可以抢第一?在作者分析的各种原因中,我想,权力永远受限制所造就的多元化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阅读本书是愉快的体验,我时时惊叹于古希腊罗马人的聪慧,也被后来人孜孜不倦求知的精神所感动,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等等几千年的淬炼,以及自始至终对于自由人权的向往和守护,欧洲文明最终演变成了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读后感欧洲中世纪史读后感二

近日,我通过阅读《极简欧洲史》一书的几个章节,了解了欧洲大陆几千年的发展和变迁。从古代的爱琴海文明,到希腊城邦的创建和扩张,再到一系列的战争、制度、民主、科技等,这些都书写着欧洲的历史。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欧洲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和许多大陆一样,战争的发展、朝代的更替、人口的增长、制度的演变、科技的发展、一个个国家的建立、一个个英雄的涌现推动着历史、种族、宗教的发展。

从一开始,爱琴海人生活在克里特岛等小岛上,他们既是坚固的城堡和辉煌王宫的建造者,也是普通的水手和工商业者。爱琴海在这些人勤劳和智慧的经营下,变成了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中心。

到后来,希腊的各个城邦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各地之间的战争不断,战胜者不计后果地荼毒战败者,摧毁农作物,夷平城市,屠杀人民或将其卖为奴隶,古希腊的城邦在内斗中耗尽了力量。这是无法战胜来自外部的威胁的重要原因。同时也给社会提了个醒,要避免内耗,团结一致。但是,古希腊为欧洲和全人类留下了很多宝贵财富。例如,古希腊创造了好几门学科,如数学、自然科学、逻辑学、社会科学等,这些学科都是欧洲课程体系的起始。

古希腊也涌现出很多著名的大家以及着作,在世界各个领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如“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文学上著名的《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着作。

古希腊开创了欧洲的历史,也从思想上摆脱了过去以神话解释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力求用已知事物和逻辑来推理解释未知事物,成为后来西方发展实验科学的创始者,也为后来社会发展奠定了科学和人文基础。

读后感欧洲中世纪史读后感三

最近一直在琢磨着把我们这次外出经历记录下来,今天终于可以坐下来理理思绪,记录一下我们这次可谓是浪漫、又带点悬疑的欧洲自由行,经历了这个过程,我感觉自由行真的是最佳选择,主要是灵活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量身制作,还能锻炼自己的语言沟通与独立判断能力,而且时间完全由自己把握,不必太赶,体力上不会太疲惫。

坦白说我们这次自由行准备的很不充分,或者说根本没有准备,因为我们唯一准备做的工作就是定了两张北京往返巴黎的机票和买了一本《巴黎自由行》,根本原因是签证日期悬着,因为定的出发日期9月20日,能否在这天前拿到已签证的护照还是未知的,所以建议大家若有国外游计划的至少应提前2个月准备,以免像我们一样仓促、紧张。

9月20日早上朦朦胧胧醒来后,我对老公说我要做一次赌注,去法国大使馆呆着等护照,这时还得有一半的行李未收拾,应该说老天还是眷恋我们这对新人的,上午10点我幸运的拿到了已签证的护照,下午1点半的机票,时间很紧张了,老公在家中开始往行李箱中扔另一半行李(以至于我很多生活用品都没带上),到机场打开一看,箱中一片狼藉。。但正是因为我们为这次旅行做了最后一搏,至少节省了rmb8000块吧,长舒一口气窃喜一下:),幸运中的插曲就是临近登机还有半小时的时候发现我的登机牌丢了,急的满头大汗,恨不得把所有的行李都扬开了找。。哈,原来是好心人把你送到服务台了!

紧接着就安检、登机了,因为没有特别贵重且数量较多的物品,报关就可以略掉了。因为弦一直紧绷着,坐在机舱中仍久久不能平静,不能置信我们及时赶上了这趟欧洲之行。历经11个小时,当地时间9月20日18:40(巴黎比北京晚6个小时整,所以我们抵达时间那天仍是9月20日,感觉好像赚了一天的时间哈)我们抵达了法国戴高乐机场,取行李后乘地铁通往巴黎市内,因为太匆忙我们没来得及预订酒店,但看到眼前的这一座座欧式洋房,心里既兴奋又忐忑,我俩拖着行李盲目的在街区中寻找属于我们的那间小屋,幸亏他们的hotel标牌不是法文,否则更是两眼一抹黑了,市中心的hotel非常多,老板们也非常nice,但都告诉我们已经full了,我们寻寻觅觅了3个小时终无果,最后我们猛然想起还有一根救命稻草----我在国内打印的一份巴黎攻略上有个可以代订酒店的电话,虽然这一晚的代价是昂贵的,但我们一致认为值得!(住的是中国大使馆,接我们的是宝马车)后来才得知巴黎近期一直在搞糖酒丝绸会展,加上9月份的巴黎仍算是旅游旺季,市内的宾馆一般都是爆满的。建议想自由行但准备又不是很充分的驴友们带一台电脑,即使有些酒店没有免费得网络可用,随处都能看到麦当劳或星巴克之类的店面,在里面喝点东西就享用网络了,我们就是这样一路走下来的,订宾馆、定机票、安排行程路线等。

我们的行程路线是巴黎—日内瓦—卢塞恩—日内瓦—巴黎,前后共14天。

下面就不再记录流水账了,简单描述一下自由行经验感悟以及奇闻趣事:

1、欧洲极少有高楼大厦(走的这几个国家,仅在巴黎见过几栋高一点的建筑物),基本都在5层左右,很舒适。

2、欧洲的整体感觉是绿化环境非常好,空气质量特别好。从空中俯瞰时,能清晰看到一簇簇绿油油中裹着一栋栋小楼。巴黎部分街道的有轨电车都是在草坪上行使的,可见他们的环保意识,当然也就没见过任何草坪上标识着“小草也有生命”之类的话语,不知道是人家草的质量抗糟蹋还是人口不够多的原因。

3、水质很好,无论是饮用水还是湖水。欧洲的自来水管拧开即可饮用,我们喝了好多天肠胃完全没问题,但说实话那水不太好喝,购买的矿泉水的味道也是一样的,包括卖2.2欧的依云牌(来自于阿尔卑斯山,国内也有卖),当然口渴的时候一切都能接受了。日内瓦湖、卢塞恩湖的水非常清澈,2米多深能一眼见底,特别有捧一把水到嘴边的冲动,只碍于天鹅和飞鸟的鸣叫,那是你们的地盘哈。

4、欧洲的阳光很温和,像卢森堡公园里,日内瓦湖边等,大家都在非常放松的聊天看

报等,感觉很温馨。有mm甚至穿泳装在进行阳光浴呐。。有冲动嘛,呵呵,往下看吧:)

5、应该说世界上只有法餐可以和中餐相媲美,但不幸在这点上我们没有完全体味到。

由于这是次匆忙又冒险的旅行,我们看不懂法文,也没有提前准备词典,以至于我们每次坐到餐馆的时候都有点难为情(他们的菜单上既没图片也没英文对照,就是薄薄的一行行法文),最后只能用我的绝招,导向性原则,看看大家吃的都是什么,然后照此点菜,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大的出入的,但我老公就用这招时就有点走火入魔了,报一下糗事:老公去自动售货机买饮料,看旁边的帅哥刚买了一个不知道名字的饮料,拧开一仰头就咚咚咚见底了,看似极爽得样子,他也效仿买了那饮料,一大口下去,差点全喷出来,碍于面子就勉强一点点顺了下去。。我偿了一点,那玩意确实是怪味,后来他只认准可乐了,哈。。人的口味相差还是蛮大的。

吃的方面国人去那边可能会很不适应。毕竟西餐的种类相对较少,不像中餐那样五花八门,他们以牛排、面包、沙拉为主,我们这十几天的日子里就吃过的蔬菜只有西红柿和生菜叶吧,最后都有些内分泌失调了,那叫个痛啊,你懂的哈。。

6、欧洲的旅馆是很经济型的,但是对国人来说是比较昂贵的。我们基本上都住的是雅

高accords集团下属连锁经济型酒店,如:formule 1,etap,ibis等,平均每天的住宿费是1000rmb,但房内空间估计都不到20平米,物件排放的很紧凑,千万不要以为这就是国内的小招待所了,因为室内的物品质量都是很可靠的,譬如那床非常舒适,电梯全都是ots的,连那螺丝帽都是品牌(老公说的,偶是不认识)。我们去参观的凡尔赛宫(路易十四、十五的皇宫)中的建筑摆设,他们更讲求精美,每个角落都精心布满了各种装饰物,这点跟故宫的大气磅礴大相径庭。

7、巴黎的交通非常方便,虽然相对贵了些,出租车就更是天价了,当然随处可见奔驰、宝马牌的出租车。巴黎的地铁估计得有百岁老龄了,因此上下车是需要自己动手开门的,千万不要傻等着它自动敞开在你面前呐;还有这地铁的车轮竟然是汽车轮,现在没弄清楚利弊在哪里。到瑞士,首先让我们非常振奋的是交通工具,他们的公交、有轨电车、甚至部分火车都是free的。。就这福利政策,估计全球都没几个国家敢施行。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据说人均收入在4-5千欧,怪不得街上拎lv的mm比比皆是呢,甚至有人乘飞机时把lv托运,让我大受刺激,真想跑过去对他们说“你们怎么这么不懂得不怜香惜玉啊。。”街上的小跑,比比皆是,让我这酷爱车的老公来说大受刺激啊。

8、如果是自由行,尽量选择多一点交通工具,可以感受不同的风情。我们是飞去的日

内瓦,做火车去的卢塞恩。飞机就不多介绍了,和国内没什么区别。坐着火车看风景还是很惬意的,一路飞驰而过的几乎全部都是绿草和别墅的建筑,视觉上是很美的享受了。欧洲的火车站都是自助式的,好像没见到人工售票的地方,不必担心不会操作买票流程,因为肯定有nice的人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教你一步步操作的,这个可以是切换英文显示屏的喔;他们的火车有点像国内的流水发车,无需确定是哪班火车或是哪个座位,只要在火车票的日期之前乘坐就可以。很多人是一个人占了四个人的座啦,因为欧洲确实是人少啦,他们都是随走随买票,不会出现票量紧张或黄牛党一族的状况,而且旅游团绝不会选择这种交通工具的,相比大巴来说,火车还是贵了好多。

体会最为深刻,想想北京的交通压力,真有哭的冲动了,也对,国情不同嘛;我们去饭店吃饭,还会碰到老板给我们打折,甚至送我们牛排和那叫不出名字,说不出味道的酒品尝,还友善的跟我们合影;看到我们手中的地图,会主动问我们要去哪里,需不需要帮助,然后耐心的告诉我们路线等等。but有点接受不了的就是他们身上的气味太重了,再浓郁的香味都无法掩盖,刚去的两天我恶心的想吐。

10、我们在巴黎的具体游玩行程,全部都是参照那本《巴黎自由行》和一个叫吴睿

写的攻略进行的,内容还算可以吧,对于我们这种只认识字母的人来说还是很有用的,但有些东西还是有差距的,譬如上面标示的门票价格实际上已经上涨一大节了。我们在巴黎参观的主要景点有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凡尔赛宫等等。可惜参观卢浮宫的那天是比较没感觉的,因为我们没做功课,里面也没有中文讲解,对我们这种既没艺术细胞也没艺术细菌的人来说,除了镇宫三宝:蒙娜丽莎,自由女神和维纳斯之外,其他基本上只能靠想象力了。都知道巴黎的雕塑是很有名的,而且大尺度雕塑很多呐,你明白哈。。唯一让我困惑的是所有雕塑都是没有点睛之笔的,虽然面部以及衣着都栩栩如生,但都是没有眼珠?凡尔赛宫中的有些油画是和卢浮宫重叠的,不知道熟真熟赝啦,凡尔赛宫中是含中文讲解的,走过一遍觉得这路易十四也挺奢华的,但还是挺有品味的那种,生活也有滋有味的。夜间的埃菲尔铁塔有种别样的美,有人竟然在夜光下照婚纱照。。而且就在我们的三脚架后面,真是会选地方刺激我呐。。还好我也拥有很多了,知足啦。。

瑞士的国家都比较小,基本徒步就能把有名的景点都遍了,倘若条件具备,能租辆车游玩就会更加惬意了。因为瑞士多山多水,所以称的上世界最美的地方,近距离的去接触它,感受它,它绝对会让你回味无穷,感慨万千,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任谁都不会吝啬对它的赞美!对了,瑞士有很多无人理睬的板栗树,坐在树下的躺椅上,经常能听到爆炸出来的板栗落地,而且个头很大吆,对我这种爱吃板栗的人是极大的诱惑,要在国内我肯定拿着麻袋去捡了,他们怎么没人吃呢,真是暴殄天物啊,我的流水吆,嗖嗖的。。

12、相比之下选择巴黎购物的人群比较多,一是以为巴黎的物价比瑞士相对便宜一

点,二是巴黎的免税店和购物商场都很多,是黄种人集中淘宝的地方,几乎每家店都会有几个国人在做导购员。建议有需要购物的朋友擦亮双眼,最好在国内踩过点,有目的性的购买比较合适,因为店与店的定价和品质差别还是挺大的。可能国外人讲究生活品质吧,95%以上的店家在周日是不会开门迎客的,卢塞恩的周六下午很早就会结束营业的,365天都营业的店家boss大都是中国人啦,如果自由行一定要安排好这个时间呐,以免像我们只能在机场做最后的扫荡。。

13、欧洲的治安还是不错的,但据说巴黎的小偷是非常多的,我们有幸没有在这方

面感受到。有次在凡尔赛宫碰到了几个中国留学生,她说一天下来包被拉开了三次,还好里面确实没什么可取之处啦。

14、语言也不会有什么障碍,比照地图,能认识字母就行。简单的英文大家都懂得,肢体图文都可以用的上,再大不了就是我来比划你来猜了,相信自己可以的!

15、坦白说,对于自由行得我们来说,挺怕碰到黄种人的团啦,可能他们的时间都

是掐死的,无论是购物还是景点拍照,他们都会匆忙的血拼,总是视若无人,唯我独行的感觉,绝对不会表现出任何谦让的行为,这样匆忙的游玩心会有多大程度的放松只有自己知道吧。

差不多就这些吧,总之我们是很享受这趟旅行了,虽然我很爱国,但是做梦都有回去的冲动,呵呵,你呢,是否也在向往着呢。。祝福,祈祷,努力!

因为图片太多,没办法与文字相环绕,只能单独放置在相册唠。

读后感欧洲中世纪史读后感四

这本书的是讲述从希腊文明到罗马文明再到蛮族入侵,进入中世纪,再开始新教革命,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工业革命的一段发展史。 整个文明的进程层层递进, 希腊文明奠基了哲学、科学,罗马文明保存了希腊文明并举国支持基督教成为国教,而北方蛮族与东方伊斯兰的入侵让罗马帝国名存实亡,罗马帝国从此以宗教权威延续,进入长达一千年的中世纪。

中世纪主要分为农民、贵族、国王、教皇,国王与教皇不断争夺权力,如果国王胆敢公开反对教皇,教皇开除国王的宗教籍,国王的统治合法性降低,贵族就有不听命国王的可能,教皇本身没有真正的统治权,所以最终教皇与国王没有哪一家可以独大。

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新教开始独立,新教主张上帝在自己的心中,每个人都可以自己解读圣经,虽然同样信奉上帝,但是教皇、主教的地位高速降低,以英国为主开始真正宗教独立,此时浪漫主义开始开始拥有了自己的雏形。

不知道是宗教改革的原因,还是日心说的普世,宗教开始逐渐不再成为人们的核心,像希腊科学,以及很多古典的东西变成主流,文艺复兴兴起。

而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牛顿的万有引力,直接打开了科学革命的魔盒,从此主流观开始从,古典是最好的到未来是最好的。

间接推动了人权主义,从而有了英国的光荣革命,法国的法国大革命(我的理解是,由于宗教的削弱,导致了王权的不稳定,所以推翻王权成为了合理的借口)

而经过一系列的改革过程,英国率先工业革命,带领欧洲成为世界的先驱。

我在阅读全书读到的主流内容如上,在此还是需要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如果我是一个生活在中世纪的农民,我除了信仰上帝,每天种田缴税,几乎无事可做。 而其实大部分人现在的生活与中世纪的农民并无区别, 我们在一个黄金的时代,万类霜天竞自由,有很多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想法抱负,有很多的爱好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明朝那些事》在结尾的时候说: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希望大家能真正去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式,在目标与体验的人生中快乐的生活下去。

读后感欧洲中世纪史读后感五

甲方:

乙方:

甲方委托乙方预订赴欧洲自由行旅游,甲乙双方于年月日签订了《单项委托/组合服务合同》(以下简称“原合同”),原合同编号为。甲方在选择购买了乙方提供的附加签证服务项目(此附加项目为非必选项目)后,就原合同的未尽事宜,双方达成如下补充协议:

1,乙方提供为甲方整理签证所需各项材料的服务并收取相应服务费,服务仅包括:

a)

b)

c)

d)

e)

f)约签(仅限法国,西班牙,德国,奥地利); 所需材料审核,申请表填写; 必要的材料翻译:乙方不会对使馆未要求提供的材料或未要求翻译的材料进行翻译工作; 提供酒店确认单,机票确认单,行程以供申请签证使用; 为甲方购买申根签证规定的意外伤害救援保险; 将所有材料整理归纳为使馆要求的样式,并提供面试指南。

2,选择此服务后,甲方需严格按照乙方提供的《签证须知》来准备并提交材料,乙方将对签证材料进行审核,由于欧洲个人旅游签证材料复杂性,在乙方认为已提供材料不合格的前提下,甲方可能会被要求不止一次的补充或重新出具材料,直到材料合格为止。甲方需要依照乙方提供的指南亲自前往使领馆或使领馆设立的签证中心进行面试并亲自缴纳签证费(此费用并不包含在甲方支付给乙方的签证服务费中)。根据欧洲使馆规定,欧洲个人旅游签证申请属申请人个人行为,无法由任何机构或其他个人干涉,因此签证审理时间及结果完全由使馆决定,与乙方无任何关系。特别是在旺季期间,使馆的签证审理时间将无固定规律可循。由于拒签或未能按时出签所造成的损失,需按照所签订合同的取消政策由甲方承担。

本补充协议是原合同的补充组成部分,如本补充协议与原合同相关约定有不一致之处的,以本补充协议为准。本补充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乙方签章:

日期:日期:

欧洲自由行产品附加取消政策补充协议

甲方:

乙方:

甲方委托乙方预订赴欧洲自由行旅游,甲乙双方于年月日签订了《单项委托/组合服务合同》(以下简称“原合同”),原合同编号为。甲方在选择购买了乙方提供的附加签证服务项目(此附加项目为非必选项目)后,就原合同的标准取消政策未尽事宜,双方达成如下补充协议:

取消政策a:在满足以下所有条件的前提下,如果乙方因为拒签原因取消订单,将不会被收取任何损失费。

乙方提供签证材料的详细要求清单,如有疑问乙方可提前告知,甲方将给予解答,之后乙方可直接报名并提交完整签证材料,并配合甲方的材料审核工作及材料补充要求等,直至甲方认可材料并将整理完毕的递签材料交到乙方手里。(以上过程中,如果乙方的材料有任何与使馆要求明显不符之处,甲方均将以邮件等形式通知乙方补充或修改该材料,如果乙方无法按照甲方的要求对材料进行完整的补充,乙方将不再享受此拒签全免政策,由于拒签所产生的损失将由取消政策b(即原合同标准取消政策)进行核算,并由乙方本人承担)。

3,如果乙方被拒签,乙方需要至少提前出发日期7个工作日取消,并提交拒签证明原

本产品预订生效后,距出发日15个工作日以上取消,收取订单总费用的20%;距出发日10至15个工作日取消,收取订单总费用的30%;距出发日5至10个工作日取消,收取订单总费用的50%;距出发日5个工作日内取消,收取订单总费用的100%。

本补充协议是原合同的补充组成部分,如本补充协议与原合同相关约定有不一致之处的,以本补充协议为准。本补充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乙方签章:

日期:日期:

读后感欧洲中世纪史读后感六

《极简欧洲史》将欧洲定义为一个“怪物”,一个包含并且能坚持强多元的文化混合体,全文反复阐释、证明着这一点。而这个多元的混合体,大致发轫于爱琴海沿岸的希腊雅典,文中第一章就如此说到。欧洲拥有10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然而该书却仅以爱琴海沿岸地图为封面,这也能从侧面说明作者认为希腊思想指引了欧洲千年历史的奔流。

通览该书之后,我的心中也久久萦绕着这样一个想法,欧洲为何无可争议地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为何弥漫上下5000年历史智慧光辉,经济文化发展同样繁茂的泱泱中华一直只得望其项背。其原因或许并不在教徒的控制蔓延,并不在无休止的战争及其带来的文化冲击,甚至也不在思想多元化。而在千百年来欧洲人民脑中无法磨灭的古希腊思想印记。 我认为,古希腊思想大概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古希腊思想是对民主的.不屈坚守。这体现在很多方面,无论对于国王,还是教皇;无论面对暴君还是“第一公民”,王权始终受到较大的限制。无论是雅典民主,还是罗马共和,无论是君主立宪,还是“权利法案”也都体现出人民对民主的忠诚。“不是所有东西都是国王的”成为一种永恒的主流思想,相对应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也是一种连统治阶级都认可或者必须认可的概念。

这种对封建体系的限制应该说对经济文化发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物权私有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而民主带来的民智则为文化的进步输送活跃的思想火花。

反观中国,自嬴政扫六合,称皇帝起,尽管此后天下分分合合,在或大或小或统一或分裂的国家领域内,王权始终是至高无上的。《诗经》中普遍流传的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以说明这一点。共产主义革命之前的所有革命,仅仅是革除某人的天命,鼓吹缔造另一个人的天命而已,农民起义之后后继的是则是另一个拥有绝对统治力的君主,本质并没有任何改变。明代的中国,出现了纸币,出现了银行的雏形“钱庄”,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也止于此,究其原因,就是无法确切保障物权私有。 并且,这样过度集权的封建体系下,民智确实很难有所发展有所作为。譬如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十分接地气的俚语,“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甚至到现在还偶尔在官民出现分歧时被引用。然而这却实实在在是非常十分可悲的,因为不应当是“当官为民做主”而应当是“当官为民办事”,为民做主,做主人的,只能是人民自己。华夏子孙已经习惯了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统治阶级身上,而不是自己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华不可能出现民主,“民智未开”也是必然的,进一步说,文化发展的脚步也必将受到桎梏。

观来说也成为了局限人民思想爆发力的枷锁,遮蔽了无数先贤探索的眼睛。明代“片板不得下海”的海禁则加剧了浮云遮望眼的病症,直到战争的硝烟刺痛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我们才发现我们的思想究竟落后了西方人几百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人民当家作主,让思想兼容并包,只有做到这两件事,才能真正让中华民族由“后进生”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读后感欧洲中世纪史读后感七

音乐教学法学习情况报告

2月6日至16日,由程雯青处长带队、各县区有关分管领导及部分学校相关教师、行政人员共17人组成vok学习小组,赴欧洲参加了为期10天的学习培训活动。主办方安排了5天的时间,带领大家先后参加了中奥音乐教育峰会,观摩了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教学,接受了奥尔夫和柯达伊教学法的培训。组员们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在学习培训活动中,始终做到遵纪守规,端正态度,积极配合,踊跃发言,给专家、教授和工作人员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回国后,大家又自发地建立了qq群,对培训体会和所拍摄资料进行了及时的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活动虽然结束多日,但感慨颇多,收获颇丰,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习感受

1、汲取了先进理念,找到了差距和不足。教授们以生动活泼的启发式的而不是填、灌、塞的教学形式,让我们在体验世界顶级音乐教学的方法过程中,深深地为西方音乐的魅力所征服。他们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我们真正理解了“音乐是最高级生命的反映,是人类情感生活的符号性表现”。学习时间虽然很短,但大家一致感到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见识比知识更重要,正如若只见过大蜀山,就无法想象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此次学习,为我们打开了通向世界顶级音乐教育的窗户。通过这扇窗户,我们仰望到了音乐教育的高山,激起了我们攀登高山、征服高山的勇气和信心。因此,我们认为,此次活动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认识到了差距和不足,找准了奋斗的方向,确立了更高的目标。

2、真实的体验胜过十年苦读。此次活动让大家面对面真 切地领略到了欧洲悠久历史的沧桑美,感受到了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艺术气息,见识了具有强烈欧洲特色的人文景观。这些综合历史的、艺术的、人文的欧洲形象,以前只靠想象,现在却触手可及,大家看在眼里,也刻在心里。在这里,大家用自己的眼睛探寻到了西方音乐发展的源头,用自己的双手触摸到了西方音乐发展的脉搏。同时,东西方的音乐素材在我们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交汇了。我们惊奇地发现,她们不是同源的,却是异曲同工的。语言的障碍阻挡不了我们中西方音乐人对音乐的共同理解。在音乐中,我们不需要更多的语言去交流„„这些切身的感受,对于从事音乐教育的老师是何等的奇妙而又富有启发性啊!

3、良好文化的熏陶提升了人员的素质。尽管在上课和活动中大家异常兴奋,但在兴奋的同时,大家仍牢记着出国前领导关于遵纪守规的嘱咐。同时,在西方良好文化氛围的影响和熏陶下,大家都自觉、主动地做到了时时刻刻表现出一个中国人的良好素养和文明形象。在公共场合,大家姿态优雅,举止文明,轻声细语,不随意抽烟;行程中,大家遵纪守时,团结互助,克服身体的不适,时时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大巴车上,大家不失时机地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在整个学习培训过程中,领队、翻译细心周到,团员密切配合,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展示了良好的团队形象。

二、几种音乐教学法的特点及思考

1、奥尔夫教学法

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与我们原先对音乐教育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中国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被激励,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因而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就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从而使得“愉悦身心”和“学习艺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我国音乐教育原先的模式是单纯地教唱歌 —— 教材也主要是以一首一首的歌曲出现的,后来有了少量变化,少数学校也学一点器乐技巧。学生主要是模仿着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很被动。教师呢,也是认真地追求着“出成果”的目标,严厉地对待学生,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自然会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由于在音乐方面人的先天素质客观上有着很大差异,就我国原有的课程要求来说,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离教学要求甚远,于是他们自然对音乐“敬而远之”,教师也束手无策。对此,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和体系应该能使我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同时,该教学法还强调创造精神的塑造,在课堂上,孩子用蛙鸣筒摩仿秋夜的蛙声,用腕铃描绘春江细雨,用语言与拍打肢体来演绎节奏,尤其一群孩子一起表演不同声部时,一部悦耳动人的交响乐就在孩子们中诞生了。奥尔夫音乐给孩子发展个性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在集体表演中给了孩子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2、柯达伊教学法

我们对柯达伊的主要教学理念总结如下:(1)音乐教育是完整的人所需要的发展;

(2)音乐是每一个小孩与生俱来的权利,而不是某些音乐天才的特权;

(3)人声是最好的教学工具,因为它是自由而且可以接近的;

(4)小孩子从他们的经验中理解是最好的,因此,参与是学习音乐最好的途径;

(9)去开启千万人的耳朵和心灵接触庄严的音乐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10)孩子们在这里所学的(学校),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将成为他们生命中的光和血。

匈牙利音乐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根据柯达伊的教育理念发展起来的。

3、维也纳童声合唱团

维尔特是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和萨尔茨堡歌剧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指挥。1991年,他应邀担纲加拿大卡尔加里童声 合唱团艺术总监。在卡尔加里他还担任了城市交响乐团和圣基塔合唱团的艺术总监。此外,他还担任了卡尔加里爱乐乐团的副指挥。他在很多国家进行过合唱和管弦乐团的指挥实践,自己也在一些乐团里演唱和演奏。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指挥家,维尔特经常被邀请到世界各地举办合唱教学以及合唱表演的大师班。

20_年维尔特成为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艺术总监。在充分了解该团丰富的历史传统的同时,维尔特不断地探索音乐创作的新方法。他发起了许多涉及世界音乐、流行音乐和电影音乐的研究课题。

声乐是维尔特的最爱。这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彰显无遗。他写了很多儿童歌剧、宗教剧、圣歌和无数的合唱改编曲。他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表演呈现。他在很大程度上从神话和哲学书卷里寻找灵感,并且很喜欢将罗马教皇的圣歌和民族音乐的韵律成分融合起来。

我们认为,维尔特特别注意启发他的学生们开发自己的潜力,他的观念是充分地与音乐接触对人们性格等各个方面大有裨益。多年来,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这个方法主要是通过训练人们的发声、韵律感、听力和读谱能力,使得不同年龄层的人们善于用音乐表达自己。虽然没有充足的时间深入地学习维尔特的教学法,但他的理念对我们也极具启发性。

三、几点建议

1、积极借鉴欧洲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结合合肥市的实际情况,加强交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

2、组建报告团,分赴各县(市)区开展培训活动。

3、希望市局今后多开展类似活动,推动我市学生活动和音乐教育健康快速发展。20_年,柯达伊研究院将分赴云南、河南等省份组织一次中国巡回讲座,希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市局能够邀其赴合肥市进行一次授课活动,使柯达伊教学法的先进理念在我市学校中得以普及。

此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推进我市音乐教育科学发展的使命才刚刚开始。我们以为,这是一次欧洲音乐教育的朝圣之旅,是一次艺术之旅,是一次友爱之旅,是一次完美之旅。

犹如天籁的维童歌声,仍然回荡在耳畔;梵蒂冈大教堂的合唱弥撒,持续震颤着心灵;忘不了夜色下泛舟多瑙河,聆听《蓝色多瑙河》经典的旋律;忘不了威尼斯渡船上我们齐声高唱威尼斯船歌《桑塔露琪亚》;忘不了莫扎特故居前那虔诚的凝望;忘不了在柯达伊手稿前那无限的冥想;忘不了音乐之都维也纳飘荡着音符的空气;忘不了古城布达佩斯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城堡......我们终于明白了这片土地上为什么会诞生出那么多美妙的音乐,因为那美轮美奂的风景和隽永的旋律是如此的浑然天成!愿这段美好的记忆伴随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去探索音乐教育的珠穆朗玛峰!

谢谢大家!

vok学习小组全体成员

20_年3月

读后感欧洲中世纪史读后感八

一位当代的智者说,对于传统人们至少应该怀有一种温情的敬意,《欧洲中世纪史》读后感。在我看来,由朱迪斯·m·本内特和c·沃伦·霍里斯特所著的《欧洲中世纪史》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作者在书中对历史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但对中世纪的喜爱之情还是跃然于纸上的。这固然和作者对中世纪过于正面的评价有关--虽然作者也不时提中世纪的缺陷--更因为道德的原因,以及作者对历史宽容的态度,使读者在书中很容易领会到作者对历史抱有的那种温情的敬意。尽管作者对中世纪的一些评价我不以为然,但作者对历史的这一态度让我感动。现代人总是太自以为是,这使我们很容易蔑视我们的过去,失去了起码的尊重。而这样的一本书,教给我们的不只是一些历史的知识和视角,更重要的正是这种对传统的敬意之情,让我们明白历史的进程不是跳跃式,我们和古人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我们和他们之间存在着一根纽带。当我们明白文明的传承是怎样顺着这根纽带缓慢前行的时候,对传统怀有一种温情的敬意,这话就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还成为了我们精神上的慰藉,让我们不再是漂泊的浪子,不再孤独徘徊。西语说,忘记自己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在我看来,之所以没有未来,不正是因为现实的迷惘吗?而历史,正是治疗这种病症的良药。

每天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看上十几页,厚厚的《欧洲中世纪史》我花了四周才看完。对这一段西方的历史知识我是欠缺的,因为如此我以前发过不少谬论,一位网友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向我推荐了这本书。感谢这位网友。匆匆读完,很难说从中收获到了什么或者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但在读书过程中,我也不断地思索,这些思索大多是和中国有关的--中西的对比一直是吸引我的话题。

比如书中谈到欧洲的统一之难,自古罗马一分为二后,欧洲就不再统一过,最多只存在名义上的统一,而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内众多小的公国并列。即使是在一个小地方比如如今的法国境内,统一也是短暂的,更多的时候是公国之间的战争。他们虽然承认国王的存在,自己只是国王的臣子,但国王对他们的约束很小很小,有时候他们甚至想取而代之。国王只是一个大点的领主,或者基于血缘的关系而被承认而已,在大多数时候它都不是一个政权的首领。读到这些,我自然想到我们的中国。小小的欧洲(不包括现在的东欧和苏联)统一尚且如此之难,地质差异十分明显的大中国的统一该是多么困难啊。但中国做到了,在很早的时候就做到了,这绝对是个奇迹。当然中西差别也就突显出来了。一方面,一种文官的治理代替了领土分封、科举考试代替了世袭、职业分工代替等级之别;另一方面,皇权得到了加强,而在欧洲只有少数时候国王才具有这样的权威,能让全国政令通行,而一旦这位强人去世,国家又将恢复到各自为政的局面中。

下一个问题就是战争的差别。欧洲是连绵不断领主或贵族之间的战争,而在中国是反复的改朝换代的战争,谁更让人难以忍受一点呢?同时欧洲存在一个骑士阶层,他们是为战争而生的人,他们只听命于自己的主人,因为他们不用工作而靠自己的领主养活,其责任就是保护他们和为他们打仗,读后感《《欧洲中世纪史》读后感》。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阶级划分的设想在中世纪得以实现。在治人者(国王和贵族)和治于人者(劳动者)中间,另外还有一个战士阶层,他们的美德是忠心和勇敢。而在中国,战士听令于国王而不是贵族、他们的任务是保卫国家而不是保卫自己领主的土地、它也不是个阶层而只是个职业。中世纪的骑士不用耕种土地,农民和农奴不仅要养活国王和贵族,还要养活骑士。而在中国当国家不需要那么多军队的时候,一部分战士就离开军队谋求另一种职业。在很久以前我读到柏杨的书说中国战争之多,以至于中国人养成不会笑的传统,因为中国人始终生活在苦难之中。但当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想欧洲的战争只怕比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领主和领主之间的战争,公国和公国的战争,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战争,再加上后来宗教组织发动战争,只怕欧洲人比中国人更少享有和平的机会。

提到宗教,不能不谈,中世纪也离不开宗教,没有基督教会就没有中世纪。《欧洲中世纪史》谈到了宗教的影响,包括哲学、艺术、建筑、文学等等方面直到人的精神层面。作者对教会作用的肯定,如前面提到,不单因为它承接着现代西方文明,也因为道德的原因。关于前者,作者也毫不掩饰提到中世纪未期伊斯兰文化对西方的启蒙,包括哲学、科学、医学、天文等等方面,但教会人士自己对伊斯兰文明的吸收和发挥也是至关重要的。而关于后者,也是我十分看重的一点。理性的康德说,我们无法从理性去判断上帝到底存在不存在,但为了道德的原因我们必须假定上帝的存在。对于这点,《欧洲中世纪史》的作者大概也没有异义,所以即使教会在道德上不总是那么光彩甚至让欧洲陷入到了黑暗之中,但作者还是持宽容的态度,总体上肯定了教会在道德层面上对社会所起的作用。在我看来这也是作者最看重的一点。而关于那些野蛮的行为,作者只是把它看成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一个过程--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但对于非西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我来说,事实就并非如此了。道德不应该来自于上帝的谕意,而是来自于人内心的感情。我们完全可以抛开宗教谈论道德。后来欧洲的启蒙时代的一些思想家也持这样的观点,因此在他们看来中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之国,而欧洲的思想是贫瘠的。如果我们不是一个西方中心论者的话,那么对这样的观点就不会感到诧异了。

总的来说,《欧洲中世纪史》一书口味是适合于西方文化保守派的(在中国则反过来了,合适于中国的激进派),即使是中国文化的保守派的我来说,虽然对作者的一些历史解读不以为然,但对作者对历史总的态度我还是欣赏甚至是感动的。当然这只一本单纯地介绍欧洲历史的书籍,作者没把欧洲和中国拿来对比,虽然在写中世纪时作者不可避免地提到了伊斯兰文明,也只是客观的介绍而无主观的比较。光看这本书的名字,我也不应该期望找到关于不同文化对比的论述,但对于这方面有着强烈欲望的我来说,看完此书不免有些遗憾。如果有人只是想单纯地了解欧洲的那段历史,那么这本书无疑是个很好的读本--尽管在我看来它对自己的评价有些过于正面了,但不也至于偏颇得让人反感。

正是因为欧洲的战争,其实就是中东,还有印度,这些三大宗教发源地,在这些地方,战争和生活的苦难都要超过中国,也正是因为这个重要的因素,产生了三大宗教,而中国却没有;宗教就是为了约束现世的苦难制造者而产生的!

是的,苦难时人们更向往这个精神的寄托--宗教。

但是,中国也正是在最苦最乱的时候,即春秋战国完成了去宗教化,用世俗伦理代替了宗教说教,使之后的中国不同于世界上的其它地方,在其它地区,宗教和政治是合而为一,自然宗教自由就没有了。而中国宗教和政治是分开的,中国人就多了许多别的地区没有的宗教自由。

面对苦难,中国人作了一个十分特殊的选择,它把人们的目光从天上拉到了地上,从脱离现实到更关心现实。

推荐阅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500字左右(10篇)

推荐骆驼祥子读后感精彩(精)

有关呼兰河传的读后感通用(四篇)

精选无声的告白读后感(推荐)(七篇)

最新团队精神读后感汇总(七篇)

推荐云边有个小卖部读后感通用(二篇)

标签: 读后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