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弟子规读后感(精)(7篇)

读后感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1-24 12:34:2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推荐弟子规读后感(精)一

“入则孝,出则悌”告诉我们友爱兄弟,孝敬长辈,“孝”字也就从此铭刻于我们心间,使我们在关心长辈的同时也学会了尊重他人。

“谨而信”为我们谱写着一支思想升华的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伴随着我们进入更高的阶梯。

“泛爱众,而亲仁”的做人守则成为人生起步的扉页,也是一个转折点。更是那“有余力,则学文”的学习手册带领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走出迷津。

《弟子规》之所以被称为弟子规,想必是那些望子成龙的博士,有学问的人给后代留下的“字典”。正如诸葛亮为阿斗写的《出师表》一样。古中国之所以被称为古中国,也一定离不开好书的启蒙。

上千个春秋,一代又一代的学童在不停的翻着这本书,实践着这本书中的任何一个字。《弟子规》就是这么一本好书。

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孩子,还是儿童,少年,甚至壮年,老年都耳熟能详,熟读成诵。《弟子规》早已成为历史的篇章,成为华夏儿女成长的脚印。

的确如此,《弟子规》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它至真,至纯;《弟子规》是引领孩子步入规范殿堂的老师,它至善,至美!《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孝敬父母,让我懂得如何做人,也让我懂得了言而守信。

如果说《弟子规》是一本好书,我便是读书人;如果说《弟子规》是一条河流,我便是鱼儿;如果说《弟子规》是一片蓝天,我便是翱翔的雏鹰;《弟子规》熏陶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文明上,礼节中又跨出了一大步。

让《弟子规》点燃我们心灵的火把,在烈火的让少中点燃那盏不灭的灯。让《弟子规》永恒,让经典永恒,让爱永恒!

推荐弟子规读后感(精)二

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熏习我们的子弟,利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秉性淳良的儿童,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1、加强儿童的理解力与记忆力。

2、增强儿童的阅读及背诵能力,加强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对基本伦常应有的概念,知道孝顺父母的重要。

4、让孩子知道为人处事的一些正确态度,学会一些做事的方法。

5、帮助学生立下志向,做个人格好、有担当的好人。

6、熟读并背诵《弟子规》,逐步落实到生活中。

:人手一本《弟子规》

(一)对人、对事、对物应有的正确态度

1、对人:明白五伦的关系,知道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关怀体贴他人;教导互助合群的理念、培养宽厚待人的心性;晓喻见贤思齐、知恩报恩的道理。

2、对事:强调「事虽小,勿擅为」的重要;要求「事勿忙,忙多错」的做事方法;注重礼仪、讲求信用,建立威仪与守信的观念;教育「承担责任、知过必改」是善良的品行;培养「面对困难,能冷静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态度;教导是非判断的能力,并培养好学的精神。

3、对物:灌输日常生活必须「节用爱物」,还要晓喻物资来源的艰辛,感恩大自然的赐予。例如:长养慈爱心,爱护小动物和植物;物有定位,对物品也要有恭敬爱惜之心,这样才能用得久远,常保如新,而且使用方便。

(二)教导学生落实经典的教诲

1、要求学生必须做到:

四正:心正、身正、椅正、书正

精神抖擞,读诵要求吐字清楚、抑扬顿挫,声调不可太高

落实每天读诵

2、讲解做人的道理──与生活相结合

引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弟子规》。例如:对长辈礼敬的应对、与同学友爱的相处、公共场合的行仪,个人优秀品格的培养,这些在课堂上都要详细地教育。

3、游戏中学,引导孩子,发挥孩子想象力、创造力

(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四)帮助孩子立下志向

向孩子介绍古今中外圣贤之人,以他们奋斗的事迹和不畏艰难的感人历程,来激励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启发他们无尽的潜能。

每一周一课时

推荐弟子规读后感(精)三

前段时间我们学校让我们写《弟子规》。在姐姐的指导下,我渐渐体会到了《弟子规》的意义。我发现人生有很多规矩,“弟子”也有“规矩”。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定要有纪律,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来说说看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行时的孝顺,主要是教我们孝顺父母和亲人。《弟子规》里有这么一句话“亲爱的我,孝难,亲亲我,孝。”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孝,尊重父母亲人。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了我们养了我们。我们不能忘记养育我们的恩情。

第二部是《做兄弟》,教我们如何与人相处。比如“道友兄弟,道公兄弟,穆兄弟,中国孝道。”意思是:兄弟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如果他们不和谐,父母应该担心你。和谐了,就失去了父母的牵挂,相当于孝敬了父母。

我们应该永远小心我们的生活。俗话说:没有规则能造就方圆。穿衣服要扣好扣子,摆正位置,整齐,与自己的身份相符;适量饮酒,不要喝醉,不然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对了,一个故事:过去著名诗人王安石,当时是国家的重臣,但是他有个坏习惯:不爱洗澡。有一次,他参加了全国会议。就像国王在会上公然对王安石说话,一只虱子从他脖子爬到他脸上,会上的大臣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很快,就传遍了全世界,成了千古笑料。所以要吸取教训,不然可能会变成别人的笑话。

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要计较小事,这样你会很幸福。

仁,就是善良和仁。善待他人、亲人、朋友、同学……现在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但有多少是“仁者”?我自己做了一首小曲:“亲仁真好,好日子来了,坏日子少了。”我们要努力!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但不能光知道,要学会去做。怎么才能做到?学习知识。怎么学?学习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以向别人学习,别人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就学,不该学。

这是我看完的感觉。我觉得《弟子规》会对我们的一生有帮助,我想以此作为行为准则。

推荐弟子规读后感(精)四

一、活动目的:

1、通过诵读《弟子规》,让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班风。

2、通过诵读《弟子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识字量、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诵读《弟子规》,让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增长见识、增加涵养、吸取智慧,培养学生优雅性情和敦厚人格。

4、通过诵读《弟子规》,用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

二、教学理念: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弟子规》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记忆的黄金年龄,在这一时期让学生诵读记忆《弟子规》的精华内容,他们将会终生受益。因此,应让学生诵读中直面经典,与课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教师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有效发挥诵读的功能。读法要多样:齐读、个别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对读……

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富有情趣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喜闻乐见的表演活动,从而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情境与韵律中,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让学生在书声、音乐与表演中,入其境悟其理,享受诵读的快乐。

3、故事化。故事化的教学方法就是用经典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弟子规》读本所选故事,是历代名人故事,基本吻合《弟子规》相应的内容。教学时可把故事引入课堂,用小故事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含义,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深入浅出地设计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

4、生活化。是指《弟子规》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处事,学会思考运用。为了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教学中可以设计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这样,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离,使遥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学生的生活。在生活化的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批判性学习。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观点了解古训要求人们做什么,如果是不符合现代道德文化要求的内容,我们就引导学生去批判,培养他们不迷信书本,不拘泥古训条文,弘扬人文个性,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5、课程化。就是要求教师们重视《弟子规》的诵读教学,要保证诵读时间、诵读效果,切实完成各年段的诵读目标。

三、具体措施:

1、遵循“五化”教学理念: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课程化。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精心设计好“五分钟读案”,让学生在愉悦的具有挑战性的氛围中诵读。

2、以“读”为主,将“诵读”作为教与学的第一手段。

3、以“讲”为辅,意思的疏通是必要的。

4、重视对学生进行阶段评价,开展班级评比活动,设计《弟子规》诵读攻关表等形式多样的评价表,促进学生跟上队伍,成功闯关,确保学生百分百过关。

推荐弟子规读后感(精)五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耳边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听着这亲切的声音,我不禁停下脚步,轻声跟着读起来。这是我已熟读的《弟子规》的总叙。

我喜欢读《弟子规》。“弟子规”,顾名思义,就是学生的规范。它是中华民族几百年来的礼仪精髓,是文明的灵魂,是学生文化的瑰宝。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把一千多字的文明礼仪略成了24个字,虽然短短24字,却也已经树立了我文明的态度。

弟子规,是圣人对我们的教诲,它让我明白了做文明人的道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接着要小心谨慎,诚实守信。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物,如果有剩余的时间与精力,要向多方面学习。

以前的我从不懂什么是文明,学了《弟子规》。我知道文明就是:孝——首孝弟。

百善孝为先。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父母对我百依百顺,凡是我提出的比较合理的要求,都会想方设法满足我。我总是认为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甚至,有时父母关心我,多叮嘱几句,我反而嫌父母啰嗦。有时父母要我做些事,我总是拖拖拉拉,尽量避过,即使做,也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为人子女最痛苦的事。我们至少要做到《弟子规》所说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才能不辜负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父母。这就是文明。

推荐弟子规读后感(精)六

学校的读书节让我有了一次机会接触《弟子规》。品读后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来,竟能编出如此圣明的书来。原本一些同学还说是因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学校才会要求我们朗诵。其实不然,学校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许就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做的。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们应当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或许此刻的儿女早已无法做到像古人说的那样“出必告,反必面。”但我们能够为父母做一些自我能够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当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要我们去做事,我们应当赶快行动,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为父母效力;父母教导我们时,应当恭敬地听而不能够随意打断他们,要将话听进心里;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备,应当顺从他们并且承担过失,不能顶撞他们,让他们悲痛。

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能够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

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向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要做孝顺父母的人!

推荐弟子规读后感(精)七

《弟子规》是一本教人怎样做人、学习、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书。近学期,我校掀起了学习诵读《弟子规》的热潮,关于《弟子规》的各种活动也广泛开来。

我在开始时觉得学习《弟子规》枯燥无味,我想:难道我们还学习古代人跪来跪去吗?但是,经过后来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热情,我被感染了,也加入了学习诵读《弟子规》的行列中。在《弟子规》中,我最为喜爱的是“信”这一内容,讲述了作为一个人应该怎样诚实守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思是:凡是说出去的话,诚信为先;欺诈别人或胡言乱语,那怎么可以呢?诚信是一种美德,只有拥有想、诚信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还有一句是“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不好的朋友就会接近你,而真正的良朋益友逐渐疏远退却了。相反,那些正直诚实的有德之士,就会逐渐成为好朋友与你亲近起来。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着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同学们,晏殊的这则故事不就是大家应当学习的典范吗?我们缺失的不也就是这种精神吗?

同学们,诚信是金,它是一艘能够驶向希望与快乐的航船,它是一个能扇动我们伟大理想的风筝与翅膀,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的珍惜它呢?同学,不要犹豫,拿起《弟子规》,跟着我一起去享受诚实守信带给我们的宝藏吧!

推荐阅读:

西游记第七回读后感(优秀10篇)

2024年乌合之众读后感(精)(九篇)

推荐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心得简短(五篇)

2024年读后感400字昆虫记 读后感400字三国演义(八篇)

最新五年级草船借箭读后感[样例5]范本(八篇)

如何写《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汇总

标签: 读后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