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700字范文通用16篇

其他论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1-06 17:59:5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政治论文700字范文 第一篇

xxx后的中国政治

中国 xxx的代表大会,往往在中国未来的 经济 改革和 发展 上,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带来经济改革的开端,当时着重 农村 经济改革,后来改革扩大到城市,并延续到今日。

1992年,xxx南巡 讲话后召开的十四大,提出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这个观念的确认,为中国带来了时至今日的10年经济高速增长。

今天,人们亦寄望xxx能够为未来的中国改革拿出新的思路。

这是中国xxx在21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范围的代表大会。至此,xxx已拥有81年党史、53年执政史,以及从1979年算起的23年的改革史。这23年对xxx而言是“摸着石头过河”的 历史 ,没有任何先例可循,遭遇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xxx南巡后召开的十四大可以作为这段历史的分界线:之前的改革解决的主要是历史遗留 问题 ;之后的改革则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定为目标模式,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国际 环境,解决与 政治 体制相关的经济及政治的深层矛盾。

从十五大到xxx,xxx领导的这场改革,在许多中国人察觉或未察觉之间也让执政党自身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一切变化围绕着一个目的:尽快完成自身的 现代 化,牢牢把握执政基础。

从十五大到xxx 面向现代化的执政党

xxx中央党校:xxx政治民主的策源地

xxx中央党校,坐落在北京郊区昔日皇家园林颐和园畔。翠绿的草地、成排的树木、漂亮的 建筑,使这里看上去更像是一所知名的大学。但是,大门旁神情严肃的武警会提醒你,这里是xxx最高级别的人才培养基地、 理论 研究 中心,外界称之为“xxx高干摇篮”。

20_年7月的一个早上,有“xxx少壮派理论智囊”之称的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前往参加了一个以“中国的政治变化”为主题的研讨会。他讲述的是欧洲社会主义政党的“第三条道路”,以及墨西哥、韩国和新加坡的执政党是如何巩固xxx的。其它来自国内外的政治学者,亦将在此讨论曾被视为“禁忌”的民主、新闻自由以及领导层交接等问题。

此前更早,4月初,香港殖民地 时代 的最后一任港督、现在的欧盟外交专员彭定康,应邀到中央党校 发表演说。此举在海外反响颇大,中央党校被外报视作“中国研究政治改革的一个主要团体”。

海外媒体指出“最近几年,xxx中央党校确实非常活跃,几乎成了一个研究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的机构,包括对外关系的研究、让xxx美国所长王辑思到中央党校兼职,还请原香港总督彭定康到党校做 报告,以及最近同哈佛大学达成的合作协议”。中央党校校长xxx,被视为“如果没有其支持(这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xxx。

“过去控制非常严格,教师要集中备课,无论什么问题都要事先写好讲稿,集体讨论。讨论什么能讲,什么不能讲,要讲的东西应该怎么讲。但是1979年我到中央党校时,这个问题基本上没有了。” 1979年起就在中央党校任教的王贵秀,今已退休,回想起当初的中央党校,他颇有感慨。

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后,中央党校曾就其教学改革提出著名的“三不主义”: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揪辫子,后来xxx把“三不主义”改成了“四不主义”,加了个“不装袋子”——不装档案。

到今天,很多问题可以自由讨论,使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作教材,编写诸如《20世纪xxx执政的 经验教训》这类书籍,已经“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了” 。

另一个巨大的变化是老师和学生。

最早到中央党校培训的 “老革命”们, 文化功底差,在党校接受的第一阶段 教育 是文化补习。现在,党校的学生越来越年轻,学历越来越高,基本上都是本科以上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硕士、博士。王贵秀说:“现在上课难度比以前大多了,学生会经常找你讨论问题,你讲的东西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会被哄下台。”

更值得关注的是,20_年11月,100多名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私营 企业 老板踏进了这座执政党的最高学府,就如何应对入世等 热点问题接受培训。

中国人民银行、外经贸部、中国科协、军事 科学 院、国防大学、最高人民法院部门的高层领导,被邀至此开设系列讲座。一些外国教授也陆续被请进党校。英国议会的议员曾到此讲授工党如何成为政治主流,法兰西电力总裁应邀前来演讲,介绍法国的国营能源、动力企业如何与私有企业竞争。

最初被视作“红色摇篮”和“革命熔炉”的xxx中央党校,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度,悄然无声地成为xxx政治民主的策源地与理论创新的加速器。

xxx重头戏:修改党章

xxx自十二大以来,每次党代会都会修改党章,例如,十二大取消xxx改设;十三大修改十多处党章;十四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路线”;十五大则把xxx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xxx思想并列,确定为中国xxx的指导思想。

此次xxx,将加入xxx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代表”。

20_年2月25日,xxx在广东高州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但在很长时间内,其理论含金量并没有得到重视,很多人一时之间并未领会它的真实所指。

20_年10月,xxx提出“四个如何认识(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 实践过程对人们的思想 影响 、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与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这一理论以其导向之新在海外被称为“四个重新认识”。

20_年7月1日,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xxx再次阐释“三个代表”的理论,强调xxx要代表“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生产力”以及“广大的人民利益”。

20_年7月,在xxx召开前 学习 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 工作条例》电视电话会议中,xxx明确提出“要把那些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三个代表”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干部思想教育层面,而且涉及到了干部的去留。不少干部拿着《条例》,比照自己是否合格。

随着xxx“三个代表” 被写入党章,这个理论将被确立为xxx“第一政治”。

与此同时,xxx已开始改写自己的政治实践。

在新出炉的“20_年度福布斯中国100富豪排行榜”中,xxx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共计19人,约占二成,其中3人是xxx代表,一位甚至曾位至当地市委副书记。一项 统计表明,1994年中国县以上的人大代表私营主已达7200人,政协委员120_人,现在当然远不止这个数目。

20_年,在xxx庆祝她的第80个生日的时候,xxx在举世瞩目的“七一讲话”中明确宣布“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做的贡献”。讲话明确提出“要把社会其它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对以私人企业主为代表的中国有产阶层而言,这个讲话意味着他们被正式允许入党。

同期,北京市规定,只要任职满3年,股份制、“三资”和民营企业的 管理人员均可以参加副局级领导干部的公开竞聘。

xxx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吸引力。北京市的私营企业主90多人很快提出了入党 申请。深圳最大的台资公司、 台湾 鸿海集团投资兴办的高 科技 集团富士康,不但积极接受党进入公司(其企业员工中有144名xxx正式党员),还于去年组建了党支部。鉴于富士康是大陆最大的台商之一,此事一度引得台当局高度紧张,担心台商亦会加入xxx。

面对这些变化,海内外媒体的反应近似两个方向:海外概括为“老板入党”,而内地媒体的宣传中,更像是“党入老板”。南方某大报在报道一位民营企业家出身的某位xxx代表时,写道:“他的一个做法是:提出了‘企业一线在营销,党建阵地在前沿’,在营销公司中成立了8个党支部,发挥党 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并将特有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事实上,根据xxx中央xxx部和全国 工商联调查,私营企业主中xxx党员的比例,已经由1993年调查时的,至1995年提高为,加上近年来有一些国营、集体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使得私营企业家具党员身分者日增。据统计,全国通过各种形式入党和长期保留xxx党籍的民营企业家,至少有近万人,其中许多人还担任了民营企业的“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

近看中国的私企老板乃至豪富阶层,会发现他们早已不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现在中国至少有221万户私营经济、8000万户个体经济,他们每年上缴利税20_多个亿,并提供了2亿个就业机会,而所有国有企业的职工不到7000万。

面对这种变化,xxx不能不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并且以渐进的方式在政治实践中一步步跟进。

“我们正在期待下一个阶段的到来——立法保护私有财产。”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说,全国工商联已经连续多年在两会期间提交关于立法保护私有财产的提案了,媒体称之为“第一提案”。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的康晓光更习惯用自己的“精英划分”来 分析 近几年来的变化。他说:“任何一个执政党都要解决执政基础的问题,只有建立了一定的联盟,才能实现有效的治理。”

康晓光说:“改革开放带来的最大的变化就是经济精英的崛起和知识精英社会地位的上升,而且它们在今天的社会中影响越来越大,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xxx调整原来的联盟策略,把他们吸收进来,正是一个非常大的重要举措。” 政治 体制改革: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外界观察家认为,自xxx南巡十年来,xxx逐渐建立了自己作为 中国 最高领导人的形象后,还是致力于政治改革这一重要领域改革的推进的。事实上,一段时间来,xxx从提出“三个代表”开始,一直到提出允许私营 企业 主入党,均被解读为谨慎启动政治改革的信号。

据透露,xxx北戴河会议重点讨论并确定的议题,将成为xxxxxx在xxx所作的政治 报告的一部分,这项报告中三项重点之一即是:探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执政党改革政治体制的可行性。

其实,无论政治体制改革会否成为xxx的主题选择,为适应中国政治、 经济 、 社会 环境的迅速变化,xxx的政治体制改革不可避免地将被提上xxx领导层的议事日程。虽然xxx强调中国绝不可能走西方多党制,但xxx自身如何在新 时代 继续保持政治活力同时为绝大多数民众所认同,却是xxx领导层必须面对的挑战。

xxx也为此做出各种努力和尝试,但不能不说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中国的改革中最重要也最慎重的一部分。

在去年下半年xxx厦门市委选举中,一位官员在差额选举中落选,中组部辖下的《党建 研究 》杂志 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呼吁xxx官员面对差额选举,要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不要因为落选就“感到脸上无光,压力很大”。

相关报道说,在省委的选举中正式引入差额选举已成既定事实。

20_年7月22日上午,xxx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 工作条例》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了选拔干部的4条标准:一、注重看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注重看干部的作风;三、注重看干部的政绩;四、注重看干部的群众公认度。

其中,公开提出“群众公认度”被香港《大公报》称为“昭示着内地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改革正在向纵深 发展 ”。

腐败,与其说是推动这场改革的动力,不如说是迫使它前进的压力。无论从 历史 还是现实看,最引民怨的非腐败莫属。

当初震惊全国的厦门远华案,使得xxx在厦门的整个党政系统受挫。xxx创造了贪官的最高纪录——他曾任xxx会副委员长。xxx党 组织部门 统计显示,xxx年至今13年间,共30多万名不合格党员被清除出党

前不久,大陆某市的一个xxx里,狱警要提升,去找被关押的某个有关系的犯人帮忙疏通关节。

政治论文700字范文 第二篇

1.认真复习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政治的考题从大体上可分为基础知识题和应用题。不论是哪一种题,都要求考生对基础知识十分熟悉。因此,在高考复习中,必须进一步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首先,要认真、仔细、深入地读书。课本的前言、后记、正文、注解都要读。全面掌握知识点,切不可留有知识死角。

其次,要下工夫将未理解、未掌握或不甚理解掌握的内容弄清楚,求得明确要领原理的准确含义、适用范围以及在现实中的表现和意义。

第四,将教材中一些相近、相似、相关的概念、原理,即容易混淆的问题列出来,加以比较、澄清,从而在头脑中留下清查看、准确的xxx图景xxx。相近的例如: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与社会产品两大类;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直接经验与感性认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事物的肯定方面等等。相似的例如:价格与交换价值;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特征;意识与认识;辩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等等。相关的例如:价值、使用价格和商品;雇佣工人的劳动、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联系、发展和矛盾;物质、运动和规律等等。

2.抓住重点和关键,突破难点教材的重点是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主要矛盾,是知识结构的枢纽,是学生认识中的转折。唯物论的重点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辩证法的重点是对立统一规律;认识论的重点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政治经济学》(上册)的重点是资本和剩余价值理论。对于这些内容,老生必须融会贯通,深刻理解。教材的关键是对考生掌握某一部分知识,解决某一类问题起决定作用的知识点。例如,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理解和掌握的,或是最易引起混淆和产生错误的内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对于考生全面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没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是不可能的。因为练习是沟通知识和能力的桥梁。练习时要注意练习的典型性、针对性、系统性、层次性、应用性,要在练习中总结各种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规律。

4.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政治试题,有相当一部分材料来源于xxx我国四化建设xxx、xxx经济体制改革xxx、xxx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xxx和xxx社会主义市场经济xxx等领域,并且客中趋势还在加强。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收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材料,关注时事,提高自己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政治论文700字范文 第三篇

1、幸福理念下的政治如何实施互动性教学

传统课堂中的老师,常常居于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以督查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各种提问,不但会让学生惧怕课堂学习,甚至有的学生直接公开反对课堂学习,造成一系列的教学开展问题,致使最后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扑灭、学习动机被毁坏,连带老师的教学计划也遭到了阻碍。针对这种问题,老师就应该适时地加强自己与学生的沟通频率,不断互动不断为课堂添加新鲜的课堂活力,这样才能保证政治课堂常保鲜活,而且在激发学生创造力、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会更好的为互助性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达到一种双赢的状态。教师放低自我姿态,在课堂上、课堂外与学生交朋友,于互相倾听、互相倾诉的过程中不断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给学生足够的赏识目光与呵护程度,自然而然的就会爱上学生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教师也就更加有信心去提高课堂效率,与此同时,教师给予学生的关心与爱护之后,相应的会收获到来自学生的爱戴与喜欢,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学生“学”的能力,而且帮助学生克服了胆怯、自卑等作怪心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利用温和的语言问句,比如“哪位同学需要补充内容啊?哪位同学站起来发表一下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等等,也同样有助于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2、幸福理念下的政治互动性教学应该注意的要点

不可忽视基本理论知识的教授

在政治课堂之上实行互助性教学,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掌握有利有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则必然会忽视其自身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所以在此过程中老师也应该注重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教授,但绝对不是回归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巧妙地进行基础知识的传输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互动性教学过程需选定合适的题目

互助性教学的开展,必须要有合适的教学环境,更需要合适的教学题目,这才能保证互助性教学方法真正开展的起来,真正达到一定的效果,所以就需要老师在选择课堂教授题目时,综合考虑题目的合理、良好、恰当等具体内容,切合一定的生活经验与生活事实,最好具有可辨性、启发性与思虑性。

互动性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原则

在开展互助性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事先制定好固定的评价标准,而不是在教学进行后进行主观臆断,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同时老师对于评价的内容必须公正、公开,不可一味夸奖学生的优点而不指出学生的缺点,这是对教学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教师必须把握好一定的原则与尺度。

3、结语

总的来说,在政治课堂中实行互助性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利大于弊,但是也应该注重原则的把握,切不可将互助性教学方式流于形式,丧失了其自身应该具有的价值,真正做到种“互助”之花、结“有效”之果的美丽结果。

政治论文700字范文 第四篇

一、“政”的比较

二、人物的比较

主要人物方面。《长生殿》中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贯穿始终,洪昇在刻画这两个主要人物时,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尤其是杨玉环。杨作为后宫宠妃,集帝王的宠爱于一身,然而,她又害怕失去一切,对于唐明皇对其他妃子的好感更是丝毫不能容忍,为了巩固自己的专宠地位,极力讨好君王,既可怜又可悲。同样写“女人”,《桃花扇》中对李香君的描写也是很精彩,在她得知侯方域收受阮大铖的妆奁后,毅然拒绝收下,并激励侯方域保住名节,她的骄风傲骨,立然纸上。她与恋人经历了离别之苦,终于在栖霞山不期而遇时,经张瑶星的指点,终于领悟出“梦空劳,情无了,出来路儿越迢遥”的真谛。正面人物方面。《长生殿》剧本还塑造了郭子仪、雷海青这些忧国忧民的正面人物形象,与《桃花扇》中的史可法这个民族英雄人物较为相似,但不同的是,郭子仪的一腔正义得到了伸张,挽回了大唐江山,打击了势力强大的安禄山,收复长安;而大义凛然的史可法在经过一番斗争之后,却无力回天、孤掌难鸣,不得不投江自尽,一腔报国之心付之东流,呼出“皇天列圣,高高呼不省。阑珊残局,剩俺支撑,奈人心俱瓦崩”的悲愤之情。反面人物方面。《长生殿》描绘了安禄山、杨国忠这样的外戚藩镇给政治带来的危害,一个是贿通权臣、巧邀君宠而得到加封的藩王,一个是凭借杨玉环的关系而位极人臣的当朝宰相,这两股政治势力相互勾结,同时又尔虞我诈,洪昇对他们丑恶的面目、无耻的谋权进行了深入的鞭挞。《桃花扇》也同样有阮大铖、马士英这样为权利不择手段的无耻奸臣,他们在明王朝覆灭之际,为个人利益拥立弘光帝,并对他极尽谄媚之能事,打击东林、复社文人。

三、主题的比较综合“情”与“政”的比较结果

我们可以看出,《长生殿》运用了大量的篇幅,描绘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前的生死至情,用洪昇自己的话来说,《长生殿》是“专写钗盒情缘”(所谓“钗盒”,是指《长生殿》剧中的两件道具———金钗和钿盒),因此,唐明皇与杨玉环二人得以在仙境重圆。帝妃的情爱发展到极致,导致的后果便直接影响到江山的安危与政治的兴衰,因此,洪昇同时又描绘了这种“情”对江山社稷带来的严重后果。《桃花扇》是一部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历史悲剧———它是江山易主、朝代的更替给一对恋人所带来的创伤。全剧以史可法的壮烈牺牲作为结局,更激起一种庄严肃穆的感情。孔尚任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突破了以往中国戏曲常有的爱情剧传统模式:团圆之趣,它以李香君和侯方域的分离、入道作为结束,实现了由儒至道的转变,政治意味更加浓厚。由此,《桃》散发出了卓越的理性光辉,卓尔不群。两个戏都是政治与爱情互为因果,并把二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得十分深刻、富含哲理。但相比,因果正好相反,即,《长》是由“情爱”的极致导致了“政治”的衰落;《桃》是由“政治”的变迁造成了“情爱”的破碎。由此,不难看出,《长生殿》的主题更多的是描绘爱情,而《桃花扇》的主题则偏向于对政治兴亡的感慨。洪昇在《〈长生殿〉例言》中提到:他创作此剧的“主脑”是“专写钗盒情缘”,xxx一在《寄情》一出批道:“剧中钗盒定情,长生盟誓,是两大关节。”但实际上,《长生殿》的“情”是在不断修改和探索中日益显现出来的,他的《长生殿自序》表明了自己的创作主旨,他说:“余读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杂剧,辄作数日恶。”“辄作数日恶”,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恶”是指很伤感,情绪极坏。洪昇说这段话的意思表明,他深为两篇作品所感动,又不满意作品写得过于感伤。所以后文说明他作《长生殿》,是写唐明皇杨贵妃之情事,而命意在于显示“乐极哀来”的道理,以“垂戒来世”。就这一点说,与白居易诗、白朴剧的意蕴是一致的,但他要改变故事的悲剧结局,让唐明皇杨贵妃“败而能悔”,“死生仙鬼都经遍,直做天宫幷蒂莲”。这种创作思想,也就决定了《长生殿》上下两卷作法和风格的不尽一致。洪昇在《〈长生殿〉例言》中说,他作此剧曾三易其稿。初稿名《沉香亭》,因“排场近熟”,作了情节改动增删,二稿更名为《舞霓裳》。“后又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马嵬之变,已违夙誓,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用之,专写钗盒情缘,以《长生殿》题名。”洪昇的作品以政治写爱情,而孔尚任的剧作以爱情写政治。他们都是用历史题材,描绘至高无上的爱情,总结历史兴旺的教训,成为清代传奇的压卷之作。

政治论文700字范文 第五篇

〔摘要〕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校园欺凌现象迫切需要得到关注与改善。在社交媒体被青少年广泛和大量使用的新环境下,社交媒体也不可避免地渗入校园欺凌现象中,一方面,社交媒体可作为校园欺凌的传播渠道;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也是校园欺凌的实施工具。本文在分析社交媒体兴起对校园欺凌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社交媒体背景下校园欺凌的应对策略,以期为防治校园欺凌现象提供一定的启发和指导。

〔关键词〕社交媒体;校园欺凌;对策

一、社交媒体对校园欺凌产生的影响

校园欺凌是一个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校园欺凌的方式多种多样,发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也很多,在社交媒体环境下,校园欺凌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社交媒体的匿名性使校园欺凌更具隐蔽性

(二)社交媒体的便利性使校园欺凌更具随意性

(三)社交媒体的快捷性使校园欺凌被更迅速广泛地传播

政治论文700字范文 第六篇

中国有政治思想,那是很早的事,二千多年前就有,而且比较系统;中国有政治学,那是很晚的事,19世纪末才有,而且是从西方引入,与西方相比,晚了二千多年。这里的反差说明了两点:第一,中国和西方一样,对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政治问题,早有思考,并形成比较系统的思想,但与西方不同,没有将政治思考发展为一种学术,因而,中国历史上没有形成将政治作为一种学术来研究的传统;第二,今天的中国政治学是在引进西方政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作为一种学术或学科,中国政治学发展深受西方政治学的影响。第二点是第一点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此,我们不难看到,对中国政治学发展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在中国为政治学确立起有效的学术支撑。

中国政治学的学术支撑从何而来?首先是在研究的学术定位上超越传统,即超越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不将政治作为一种学术来研究的传统。这个传统的形成,从深层次上讲,是中国文化的理性结构和中国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方式所决定的;从浅层次上讲,是中国传统的政治统治方式所决定的。深层次的决定,使得中国的学人缺乏把对政治思考发展为一种学术的思想和文化基础;而浅层次的决定,使得中国的学人,缺乏把对政治的思考发展为一种学术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基础。因此,中国历史上能产生丰富的政治思想,但不能建立政治学说体系的事实,是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所决定的。应该肯定的是,尽管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没有像亚里士多德那样,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政治学学说体系,但他们对中国政治的思考和所提出的思想,还是为中国传统社会形成一套历史上比较完善的政治制度和比较有效的政治治理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历史的合理性决定了它现实的局限性。进入近代社会,传统政治被现代政治所代替,在新的政治生活条件下,政治的发展在对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提出要求的背后,实际上就是系统、全面地对政治进行研究的政治学本身的要求。如果参考现代政治是从西方社会中发展出来的背景,那我们就会认识到现代政治对政治学的要求,是现代政治所具有的内在规定性。同时,就中国社会与政治来说,现代政治的确立,实际上为中国的政治研究者超越这种传统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条件。因此,在现代政治下,我们必须而且也有条件超越中国的历史和政治文化传统,把政治真正作为一种学术来研究。新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表明,政治学的发展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xxx同志从“”的教训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在强调了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后指出说:“不过我不认为政治方面已经没有问题需要研究,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10]这就为新中国政治学的完全确立和在这十几年有效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次是在研究的价值关怀上超越政治。政治学是一门科学,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范畴和体系。虽然在政治学范畴中,各种政治问题都可以上升为学术问题来研究,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的政治性决定了不论我们如何把政治问题上升为学术问题,我们都无法使政治学的研究完全脱离开政治。事实上,如果我们完全脱离了政治,政治学研究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是,政治学研究不能脱离政治并不意味着政治学研究也不能超越政治。超越政治,不是从政治学的具体研究而言的,而是从政治学研究所追求的价值而言的。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学术研究的生命力,与该学科所追求的终极价值密切相关。关于这个问题,在二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已说得非常明确:“世上一切学问(知识)和技术,其终极(目的)各有一善;政治学术本来是一切学术中最重要的学术,其终极(目的)正是为大家所最重视的善德,也就是人间的至善。”[11]那么,在现代社会,政治学研究所追求的人间至善是什么呢?亚里士多德在创立政治学时,给出了一个十分基本的命题,即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马克思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这个命题。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命题实际上表明了人类生活和发展的一个基本道理:人的存在决定了政治存在,政治是人的内在要求,政治发展最终是基于人的发展。政治与人的这一基本关系,决定了我们的政治研究的最终目标不是政治本身,而是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只有基于这样的终极关怀,政治学研究才能始终保持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从而能真正有效地推动政治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只有在这种终极关怀下,政治学研究才能在不脱离政治的同时,超越政治,从而获得应有的生命力。

再次是在研究的学术体系上超越西方。中国政治学是在引进西方政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我们现在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但是从整个学术体系来说,我们的基础还是西方政治学。因此,中国政治学天生具有两大特性:一是在有意无意中,总是跟在西方政治学后面跑;二是在有意无意中,总是习惯性地以西方政治学理论作为中国政治学研究的理论背景。在一定条件下,这两大特性对中国政治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使中国的政治学在近现代得到确立和发展;其次使中国政治学在推动中国政治文明形态从传统走向现代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现代政治实践的逐渐成熟,中国政治学天生具有的这两个特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国政治学的发展:首先是一定程度上使中国政治学对中国政治的研究脱离中国实际,在西方的概念或理论下,把复杂的中国政治发展概念化、公式化;其次是使中国政治学本身无法十分自觉、有效地发展自己的理论、思想体系和研究方法。西方政治学在世界上的地位,决定了非西方国家政治学发展都普遍跟在西方政治学后面,并深受其影响。发端于古希腊的西方政治学发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讲,西方政治学中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参考和借鉴的。但是,西方政治学毕竟是随西方政治的发展而发展的,而西方的政治发展有其自身特殊的逻辑和过程,因而,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历史和社会基础决定了西方政治学在世界政治学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其思想、观念、结论和方法,由于有比较强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背景,并非都具有普遍意义,因而,也并非都适用于非西方国家。美国在60年代搞的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民主的政治试验的失败已充分说明了这一事实。因此,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就有一个如何对待西方政治学的问题。从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来看,首先是努力学习、参考和借鉴西方政治学,其次就是要超越西方政治学。中国引进、学习、参考和借鉴西方政治学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发展中国的政治学,推动中国政治发展,因而,对于中国政治学发展来说,学习、参考和借鉴西方政治学,只是一种发展的手段,而不是发展的目的。如果真正认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们从推动中国政治学发展的目的出发,就能在学习、参考和借鉴西方政治学的同时超越西方政治学。中国独特而漫长的政治文明发展史和丰富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为中国政治学进行这种超越,并实现自身独立发展和独特研究体系的创立提供了厚实的基础。中?伪旧砦泄窝Х⒄顾峁┑姆岣坏乃枷胱试春途槎韵螅龆酥泄窝耆芄辉谘拔鞣降耐保远灾泄缁岷驼稳妗⑸钊氲难芯课。轿鞣秸窝В迪肿陨淼亩懒⒎⒄梗佣钪辗⒄钩瞿鼙泶镏泄壑怠⑻逑种泄幕褚约敖沂局泄缁岷驼畏⒄鼓谠诼呒闹泄窝А?/P>

最后是在研究的学术水准上超越中国。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的任何一种学术所具有的地位和生命力,不是从国家的范围来评价的,而是从国际的范围来评价的。因而,学术本身是否具有国际性,对当今的学术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国各学科中,政治学在这方面面临的问题比较大。这一方面与我们政治学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有关,同时与政治学研究对象(即政治问题有诸多的敏感性)有关。学术的国际性,并不在于学术思想和观点的国际性,重要的在于学术本身研究价值的国际性,具体讲,就是在于学术研究本身所达到的水准是否具有国际水准。中国政治学要超越中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的。学术研究本身的水准,主要取决于研究领域、研究思想、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而这其中,研究者的研究思想、态度和方法最为重要。因为,有什么样的研究思想、态度和方法,不仅决定我们对政治学研究领域的确定和开拓,而且决定中国政治学研究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国际性。新中国的政治学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发展的,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的政治学发展已经基本确立了自己比较成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中国政治学发展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提供的是一种分析政治现象,思考和判断政治问题的哲学背景和思维方法。这种哲学背景和思维方法,对我们在从事具体的政治学问题研究时所持的研究思想、态度和方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高于后者,但不能完全包含后者。实际上,马克思和xxx的学术研究在创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时,也确立了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科学的研究思想、态度和方法。遗憾的是,我们长期以来把研究的思想、态度和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简单地等同起来,忽视了研究思想、态度和方法本身的发展与创新,把许多问题简单化、形而上学化,从而限制了政治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学术水准。因此,中国政治学要超越中国,具体来讲,就是中国的政治学研究应充分应用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并以科学精神为统帅,从而实实在在地提高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为中国政治学寻求学术支撑是中国政治学者的共同责任和奋斗目标,为此,正如上面所分析的,我们应通过自身脚踏实地的学术努力,使中国政治学在研究的学术定位上超越传统,在研究的价值关怀上超越政治,在研究的目标追求上超越西方,以及在研究的思想、态度和方法上超越中国。中国的文明与历史、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中国有一门成熟的政治学学科在推动中国社会全面发展中起积极的作用。

注释:

[1]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4页。

[2]《xxx文选》第3卷,第176页。

[3]《xxx文选》(1975—1982年),第125—126页。

[4]同上书,第140页。

[5]同上书,第281—282页。

[6]《xxx文选》第3卷,第178页。

[7]《马克思xxx选集》第4卷,第506页。

[8]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第418页。

[9]《xxx文选》(1975—1982年),第293页。

[10]《xxx文选》第2卷,第180—181页。

[1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48页。

政治论文700字范文 第七篇

政治是一门重要课程,学好政治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直以来政治都被认为是一门副科,没有受到重视。高中是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高。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单纯的说教使得原本就枯燥乏味的政治知识更加失去了吸引力,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厌烦,在说教式的课堂上,自然不会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

政治是一门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的课程,作为一名高中的政治教师,要让学生对政治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使理论性较强的政治内容也具有吸引力,从而促使学生投入到政治学习过程当中,发挥出政治学科在学生发展中应有的作用。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政治教师,要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选好教学方法。政治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进行政治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把政治理论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政治、探究政治、领悟政治,进而用所学的政治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服好务。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笔者在政治教学之路上对生活化政治课堂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在生活化的政治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对生活化政治课堂构建的认识。

一、对生活化政治课堂的理解

在新课改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在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就要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转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了必然选择。

所谓的“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就是把政治理论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让政治理论学习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和感知政治知识、获取政治知识。当然,教师所创设的生活化情境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生活情境,更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人类要生存、要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社会生活对人们有着重要的影响。课堂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社会生活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懂得如何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二、如何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

1、教学理念生活化,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师生以及生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构建过程中,教师要把生活化教学落到实处首先要在教学理念上有所转变,做到教学理念的生活化,是成功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自己正确定位,要认识到自己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之上,从而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理念,能够放下身段多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能够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的心声,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从而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向教师进行倾诉,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只有在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之下,才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师生互重互信的基础之上,生活化政治课堂教学工作才能够得以顺利开展。

2、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融入到生活情境

政治是一门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课程,在进行政治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政治教材中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因素,并且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生的生活阅历等情况了如指掌。只有做到教材和学生的充分研究,才能够把二者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出有利于他们参与的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发现,单一教学模式下“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对课堂教学造成影响,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把政治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学习《股票、债券和保险》的教学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保险的知识,教师可以把本部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每位学生在入学时都入有保险,大部分学生的家长还给他们入了各种各样的保险。在班级上,有些学生还从保险中受过益,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保单了解保单的相关内容,还可以让从保险中受益的学生谈谈自己的经历以及从中得到的认识和感受。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得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他们都对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投入其中,课堂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教学方法生活化,让学生回归生活

方法的选择对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教学时,教师只有选好方法才能够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生活化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进行知识的探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的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和课堂,融入到社会中进行实地考察,搜集资料等,从正在发生的生活实例中去感受政治知识,学会运用政治知识。

政治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的政治教师,一定要在政治教学之路上做好创新,通过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创新,激活政治课堂,在提高政治教学效率的同时,发挥政治学科在学生发展中的优势。

政治论文700字范文 第八篇

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对xxx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一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民主法制的社会。

民主法制首先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就意味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独立人格和民主权利,尊重并维护公众的社会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和民主监督权;二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二是社会公平与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话题。

我们讲公平正义,就是要针对当前多元交织、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

三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

诚信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美德之一,现代社会的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厦的重要支柱。

强调诚信友爱就是要求全社会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四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

活力是社会前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强化创新意识,发展先进生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都是为社会充满活力提供条件支撑。

要使社会充分释放活力,必须强调“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五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

社会的安定有序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秩序。

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解决和处置突发性事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安定团结,都是政法机关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

六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平衡,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发展循环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都是我们近期的奋斗目标。

我认为,稳定是和谐的基础,和谐是稳定的延伸,没有稳定就谈不上和谐。

因此,只有社会稳定才能创建社会和谐。

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在一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安康使我们把前辈们的努力只是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历史,去善待并铭记呢?我想真正值得记忆的,能矢志不忘的都已经融汇在我们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之中,通过我们的基因遗传代代相延。

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纯朴敦厚……,“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部分吗?或者说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呢?直接查证“长征精神“是不是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组成部份,

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是找出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其他组成部分的联系确是现在就可以作的工作。

惠于中华文明熏陶的华夏儿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等为基础的民族精神,除了作为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外,还作为一种传统、一种信念存在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

在某些情况下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这种精神的力量。

国民旅游素质

近日,中国有关部门出台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提出了一些有关国民在旅游时应该遵守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报道称,出台“指南”和“公约”,是为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塑造中国公民良好的国际形象.

这几年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少数中国公民在旅游时由于种种不文明的举动与行为,受到各方的侧目和批评,也是不争的事实。

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中国人的整体形象。

中国人自己都说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一些国人的生活陋习与文明和礼仪相去又何其远也。

“指南”和“公约”中列举的一些比较典型的、国人又常常会不经意“露一手”的坏习惯,无意中让外国人留下了对中国人的不良印象。

现在中国大陆高层提倡建筑“和谐社会”,是十分及时的。

只有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人们才能自觉地讲礼仪,讲文明。

而要做好这一点,当政者注重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是一项重要的工程,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

这中间包括建立健全的社会体制、用人制度,消灭权钱勾结,缩小贫富差距,等等。

让广大的老百姓心中少点“气”,多点心情舒畅,社会就会多点“和谐”。

在这样的社会大氛围中,国民的文明和礼仪更容易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动。

一个国家的强大和进步,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的实力上,同时也体现在公民的文明、礼仪程度上。

且让世界先从中国公民的旅游文明上看到泱泱中华的大国风范和国民的良好素质吧

政治论文700字范文 第九篇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活动有显著的改进,但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存在参与不平衡、非制度化参与、参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从从观念、体制、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制约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因并提出推进和完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措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增强公民参与意识;提高党的民主执政意识,高度重视公民参与;加强公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

关键词:公民政治参与 现状 措施

政治参与其概念来自西方政治学,就其广义而言是指公民为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而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政治体系施加影响的活动,是政治关系中公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切实加强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活动的研究,对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政治参与的现状

从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政治参与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治民主化,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强化自己的功用与效能。追求普遍而平等的政治参与,不仅是民主政治的精神显示,也是一个社会的政治发展所趋向的核心内容。根据国情的发展,适度的政治参与是必要的,这是保障社会发展有序化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相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化,公民参与的总体水平显然滞后,尚有极大的拓展空间。从实践中看,公民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部分政治参与的动机表现为政治取向和利益取向并存的状态

改革开放后利益原则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从而演变为某些人参与政治的一个主要驱动力,也就是说政治参与成为人们利益实现的重要途径。现代公民政治文化下,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是一种自觉意识,而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动机还缺乏由利益取向到政治文化的进一步深化。

(二)不同地域、不同阶层,政治参与程度和质量不平衡

我国经济发展区域的不平衡和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以及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不同阶层的人们,由于职业、社会地位、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别,也导致他们的政治参与状况表现各异。xxx处于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参与政治的比例必然要比处于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高些,这种差别确实可以反映出那些较低社会地位的成员在各方面的不利条件,诸如仅享有较低级别的信息和较少的闲暇时间。xxx

(三)我国公民对政治参与认知度相对较低,不利于人们的政治参与

我党一直重视国人的主人翁教育,但是对如何进行政治参与的规则、方式、效用等方面的宣传比较缺乏。加之激励机制不完备,很多人处于政治冷漠之中,故而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偏颇。

(四)健全的政治参与程序和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我国虽然在公民政治参与上建立了诸如xxx制度、xxx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舆论信访制度等,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执行这些制度的具体措施及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在个别地方,选举走过场,不是真正反映民意或代表民意等,从而阻碍了公民有效地进入国家政治生活过程,最终影响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二、制约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因

公民参与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一)观念滞后是阻碍公民参与拓展的最大桎梏

首先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漫长的封建社会既创造了璀灿的文化,同时也在人们的心里深深地打上了封建政策思想的烙印。在这种思想驱使下,部分官员不尊重公民应有的政治权力,仅把公民当作政策被动的接受者,认为公民理应绝对地接受和服从;或者害怕公民参与过多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不敢为积极广泛地推进公民参与的进一步开展。

(二)市场经济环境的客观制约

我国经济发展明显呈现出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不平衡状态,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公民参与就更为积极主动,而广大的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公民的参与力度就明显弱化。市场经济对公民参与具有二重性,一方面,经济发展增强了人们的参与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导致利益分化,扩大利益差距,一部分人被边缘化,经济条件恶化,失去了参与的机会与条件,例如下岗失业工人、农民及城市农民工等。

(三)现行体制的困扰

公民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现实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从我国目前来看,社会主义制度的阶级本质决定了我国的政治机制对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影响必然是积极的,但问题在于传统体制下行之有效的政治体制在目前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革后仍然运行于我们的工作机制之中。这是制约当前全国很多地区公民参与机制创新的一个深层次问题:本身规范合理且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和长期在实际运行中不合理不规范的潜规则之间的矛盾。

(四)参与形式与渠道问题

政治论文700字范文 第十篇

摘要:初中政治课程承担着指导学生思想的重要任务,然而从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应试模式下的政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对当前初中政治教学作出剖析的基础上,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对教学方式予以多元化创新,以通过启发型、互动式教学,发挥政治学科的应有的作用。

关键字:初中政治;教学;创新

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下,政治课程教学成为了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且作为小学与高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逐步形成。而在当下自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庞大且复杂,极易受到外界影响。在此重要时期,政治教学承担起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予以正确引导的主要任务,若政治教学无法紧跟时代步伐,不寻求多元化、创新化的教学路径,则很难适应并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一、当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反思

同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课程相比,政治课程在整个初中课程的权重方面较低,课程排比方面的比例也无法同主要科目相比,相对弱化的政治学科地位,也使得其在发挥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引导方面比较有限,被压缩了的有限课时被主要用于课程内容的教学,能用以培养与提高学生政治素养方面的时间与资源被大大压缩。而这一学科现状也造成了学生在学习政治课程时,也会不由自主减少对其投入度,很大比例的学生认为政治学科考前硬性背诵便可应付考试,部分立志于高中选择理科的同学更是将政治考试蒙混过关,这一对学科较为轻视的态度也会降低课堂参与度,使得政治课堂往往活跃度不高,学生难以意识到政治学科对其思想方面的重大引导意义,政治教学所担负的引导内容也便更加无可奈何。另一方面,从教学的角度,在应试教育制度下,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

这也导致了当下较为普遍的初中政治教学课堂多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并不罕见,教师将提高学生成绩作为主要教学任务,不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与突破,在课堂教学上侧重于讲授考试重点内容,学生也是抱着应试的态度听课,即便涉及到对其思想教育方面引导的内容,也可能仅仅记下了问题的答案,而教师对于学生是否理解与吸收答案背后的更深层意义也不做深究。单一的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产生,也令教师不再积极寻求创新教学模式打破相对沉闷的政治教学课堂,反过来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们投身于政治课堂、积极学习的热情。总体而言,当下的政治教学依然体现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应试为指导,进而仅关注了与考试相关的教学内容,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均忽略了政治教学在指导与培养政治素养与政治思维方面本应发挥的重要角色,政治教学路径亟待创新与改革。

二、改进与完善: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之路

(一)观念转变: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

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主体、学生参与的模式过于强化教师在政治课堂上的作用,这种突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会使学生成为被动接收知识的主体。从这一意义上,初中政治教学创新路径的根本之处在于首先应当积极调整当下的教学观念,即将固有的被动输入型教学,逐步转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模式,强调学生自身能力发展为本,即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主体意识和并提升主体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号召学生们积极主动予以思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以发现问题为出发点,指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逐步形成独立自主的思维方式,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同时,也要加强课堂互动环节,打破曾经的单一听讲式课堂,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尽量多向老师提出问题,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以在答疑解惑之中增强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更深层次认知。对于教师而言,也需要正视政治学科在培养学生价值观方面的重要角色,摆脱固有的应试思维下对教学目的的单一追求,而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为主要目标。可以说,以突出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转变是实现政治教学创新的最关键要素。

(二)寓教于乐: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应当意识到缺乏实践应用的知识最终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政治学科本身的特征就在于同实践的结合与运用。在这一理念之下,教师应注重运用更为丰富、多元化的手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将知识点不再拘泥于课本,而是带入到学生的实践生活中,在课堂教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鼓励学生用所学政治内容来分析实践中的问题,以真正实现知行合一,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更加明晰,同时培养学生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价值观导向:强化时事政治在课堂教学的运用

从内容来看,时事政治本身就可以运用政治学科知识予以分析,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当下的政治教学中,教师们主要以课本教学为主,往往忽视了对时事热点问题的关注,或者仅仅是随口带过,或带有较为主观的个人色彩,难以结合时事政治的内容作出更为深入的教学与分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与正确的价值观。结语诚如上文所述,当下初中政治教学如今面临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陈旧、学生积极性较低等困境,如何实现教学的创新,应当首先需要形成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进而采用多元化、创新化的教学手段,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进而实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积极转型。

政治论文700字范文 第十一篇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活动有显著的改进,但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存在参与不平衡、非制度化参与、参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从从观念、体制、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制约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因并提出推进和完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措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增强公民参与意识;提高党的民主执政意识,高度重视公民参与;加强公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

关键词:公民政治参与 现状 措施

政治参与其概念来自西方政治学,就其广义而言是指公民为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而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政治体系施加影响的活动,是政治关系中公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切实加强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活动的研究,对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政治参与的现状

从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政治参与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治民主化,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强化自己的功用与效能。追求普遍而平等的政治参与,不仅是民主政治的精神显示,也是一个社会的政治发展所趋向的核心内容。根据国情的发展,适度的政治参与是必要的,这是保障社会发展有序化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相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化,公民参与的总体水平显然滞后,尚有极大的拓展空间。从实践中看,公民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部分政治参与的动机表现为政治取向和利益取向并存的状态

改革开放后利益原则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从而演变为某些人参与政治的一个主要驱动力,也就是说政治参与成为人们利益实现的重要途径。现代公民政治文化下,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是一种自觉意识,而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动机还缺乏由利益取向到政治文化的进一步深化。

(二)不同地域、不同阶层,政治参与程度和质量不平衡

我国经济发展区域的不平衡和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以及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不同阶层的人们,由于职业、社会地位、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别,也导致他们的政治参与状况表现各异。xxx处于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参与政治的比例必然要比处于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高些,这种差别确实可以反映出那些较低社会地位的成员在各方面的不利条件,诸如仅享有较低级别的信息和较少的闲暇时间。xxx

(三)我国公民对政治参与认知度相对较低,不利于人们的政治参与

我党一直重视国人的主人翁教育,但是对如何进行政治参与的规则、方式、效用等方面的宣传比较缺乏。加之激励机制不完备,很多人处于政治冷漠之中,故而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偏颇。

(四)健全的政治参与程序和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我国虽然在公民政治参与上建立了诸如xxx制度、xxx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舆论信访制度等,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执行这些制度的具体措施及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在个别地方,选举走过场,不是真正反映民意或代表民意等,从而阻碍了公民有效地进入国家政治生活过程,最终影响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二、制约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因

公民参与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一)观念滞后是阻碍公民参与拓展的最大桎梏

首先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漫长的封建社会既创造了璀灿的文化,同时也在人们的心里深深地打上了封建政策思想的烙印。在这种思想驱使下,部分官员不尊重公民应有的政治权力,仅把公民当作政策被动的接受者,认为公民理应绝对地接受和服从;或者害怕公民参与过多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不敢为积极广泛地推进公民参与的进一步开展。

(二)市场经济环境的客观制约

我国经济发展明显呈现出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不平衡状态,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公民参与就更为积极主动,而广大的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公民的参与力度就明显弱化。市场经济对公民参与具有二重性,一方面,经济发展增强了人们的参与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导致利益分化,扩大利益差距,一部分人被边缘化,经济条件恶化,失去了参与的机会与条件,例如下岗失业工人、农民及城市农民工等。

(三)现行体制的困扰

公民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现实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从我国目前来看,社会主义制度的阶级本质决定了我国的政治机制对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影响必然是积极的,但问题在于传统体制下行之有效的政治体制在目前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革后仍然运行于我们的工作机制之中。这是制约当前全国很多地区公民参与机制创新的一个深层次问题:本身规范合理且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和长期在实际运行中不合理不规范的潜规则之间的矛盾。

(四)参与形式与渠道问题

政治论文700字范文 第十二篇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学思想其特征可归纳为几个方面:个人主义、普遍主义和改良主义等。其中个人主义可以被视为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灵魂,其它特征都要以维护个人主义这一思想作为其主旨。个人主义意味着:(1)个人是道德价值的最终单位;(2)社会拥有作为恰当目标的对于个人的益处,不存在超越或凌驾于个人益品之上的社会益品;(3)个人的福利需要人们尽可能地作出自己的选择。简言之,自由主义认为只有在对个人充分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真正的关于社会集体事务的公共理性,个人拥有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权利。要实现这一目标个人首先必须是平等的单元和价值的终极。所以对“平等”的诉求是实现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前提。虽然自由主义的思想具有某些极端性色彩,并遭到其它政治理论的批判,但自由主义思想传统内部在不断变革创新,企图将其思想日臻完善。尤其是20世纪末兴起的新自由主义理论使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又以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一、“正义”成为自由主义的新主题

以罗尔斯正义论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兴起为古典自由主义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新自由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的区别在于:古典自由主义关注的主题是自由,而新自由主义关注的主题是正义。罗尔斯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同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3罗尔斯认为正义是评价现代社会制度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罗尔斯认为正义的内涵首先就是平等。

在古典自由主义时期就已经提出平等的政治概念。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古典自由主义者认为,平等也是一种权利,即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权利。资产阶级尤其强调“天赋人权”,“天赋人权”是指国家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名义剥夺公民的权利。在强烈的权利意识下,自由也被纳入权利范畴之中。由于基本权利为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每个人都要求一种权利上的平等。因此,古典自由主义的自由原则,又是权利原则,同时也是平等原则。

古典自由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竞争时期。古典自由主义所处的历史时代决定了它对平等的理解仅限于形式。因为古典自由主义虽然提出了平等的理念,但只是抽象的、形式的平等,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并没有使平等的理念真正实现。罗尔斯赋予平等更加丰富的内涵。罗尔斯认为平等有形式的平等与实质平等之分。一种是政治上的平等;一种是经济上的平等。古典自由主义关注前者,新自由主义关注后者。

形式平等的理念同制度相关联。平等的权利原则归根到底是一种制度原则,这种制度就是法律制度。形式平等就其实质而言就是权利平等,权利平等是由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来保障确立的,法律规定的权利为每个人平等的享有。因此,真正支撑形式平等理念的是现代民主法律制度。

启蒙思想在反抗宗教的思想禁锢和神权统治的运动中产生,当神权统治被推翻了之后,人在上帝面前的神恩平等变成世俗的法权平等。资产阶级革命打碎了几千年的特权等级制度,每个人在政治上的平等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予以确认,人们享有平等的自由权。古典自由主义所理解的平等也就仅限于此。这种形式的平等是远远不够的,人类的不平等更多地体现为经济的不平等,特别是在启蒙哲学之后的历史时期。工业革命创造和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许多人并没有因此而摆脱贫困,相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弱势群体更加边缘化。罗尔斯认为这些所有的不平等在于整个社会基本结构和社会分配政策的不公平。因此,只具有形式平等是不够的,必须实现实质的平等。所以他对平等的概念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二、平等的三种样式

在罗尔斯看来认为平等具有三种样式。它们是自然的自由、自由的平等和民主的平等。

罗尔斯认为历史上前两种平等观念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中曾经有着重要影响,即自然的自由和自由的平等。自然的自由是一种基本自由市场制度的平等,它可以被认为是早期自由主义者所坚持的平等。这种平等取消了封建等级制度的阶级差别和固定特权地位,将人看作是完全自由平等的个体。它要求一种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制度,每个人都能有同等的权利进入市场参加竞争,并在市场中尽其所能地获得相应回报。但自由竞争的市场体制下的平等只局限于形式的平等,因为在看似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人们往往在两方面是不平等的:一方面进入市场的前提和基础是不平等;另一方面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不平等,前者的不平等导致了后者的不平等。在自然的自由体系中,个人的前途(收入、财富和机会等)总是受到自然偶然性和社会任意性的影响,如天赋能力的高低、家庭出身和社会环境的好坏等。罗尔斯由此认为:自然的自由体系最明显的不正义之处就是它允许分配的份额受到这些从道德观点看是非常任性专横的因素的不恰当影响。72自由的平等力图解决由社会和文化环境给人造成的不利影响,它通过增加教育机会、实行再分配政策和其他社会改革措施,为所有人提供一种平等的出发点。自由的平等可以被看作是18世纪自由主义的平等观念,是对“放任自由主义”的超越,也是对靠纯粹“市场”调节分配收入地反省。自由的平等应该说比自然的自由体系更可取,但罗尔斯认为它同样有不完善的地方。原因在于即使它完善地排除了社会偶然因素的影响,但它还是允许财富和收入的分配受能力和天赋的自然分配的影响。这从道德的观点上看是不合理的。就像通过历史和社会的机会来确定收入和财富的分配是不合理的一样,让天资的自然分配来确定这种分配也同样是不合理的。一般来说,造成人们之间不平等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社会和文化的,人们在出身、环境、教育、家庭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别,有些人比其他的人更为“幸运”;另一种是自然的,人们生来就具有不同的天赋,有些人高一些,有些人低一些。人们通常认为,产生不平等的社会文化因素经过努力是可以消解的,但自然的因素却无法消除。如果人们的自然天赋(智力、体力、理性和想象力等)方面存在着消灭不了的差别,那么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就永远存在不平等。罗尔斯认为,仅仅消除由社会文化因素产生的不平等是不够的,还应该消除由自然因素产生的不平等。在此意义上,罗尔斯认为自然的自由与自由的平等都是不可取的。自然的自由只是形式的平等,没有触及实质平等。自由的平等虽然有向实质平等迈进的趋势,但并不全面。以一种深切的道德关怀来讲,人类社会应该解决一切不平等,不论是社会因素造成的不平等还是自然因素造成的不平等。由此,罗尔斯提出了自己解决不平等的理论范式,即民主的平等。罗尔斯认为民主的平等相对于自然的自由和自由的平等而言是最理想的平等观念。

对于民主的平等,罗尔斯认为最好通过结合机会公平的原则与差别原则来达到。差别原则的核心观念:所有的社会基本善——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及自尊的基础——都应该被平等地分配,除非对一些或左右社会基本的一种不平等分配有利于最不利者。差别原则体现了一种不平等社会下的最大平等理想和观念。

罗尔斯认为,一个理想社会的分配方式应该是完全平等的,但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任何社会都无法做到完全平等,那么就应该争取达到相对而言最大的平等。社会中最需要帮助的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他们拥有最少的权力、机会、财富和收入,社会不平等最强烈地体现在他们身上。这些人被罗尔斯称为“最少受惠者”。一种正义的制度应该通过各种社会安排来改善这些最少受惠者的处境,增加他们的希望,缩小他们与其他人之间的分配差距。这样,如果一种社会安排出于某种原因不得不产生某种不平等,那么它只有最大程度地增加最少受惠者的利益他才是正义的。

差别原则构成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思想。从平等角度而言,差别原则体现了实质平等的观念,表明了罗尔斯想解决一切不平等的政治理想。

三、正义原则

在对平等的概念的全新的认识的基础上,罗尔斯提出了正义理论。

罗尔斯首先提出正义一般的直觉性的观念,即所有的社会基本善——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及自尊的基础——都应被平等地分配,除非对一些或所有社会基本善的一种不平等分配有利于最不利者。这个一般的正义观体现为两个正义原则。

第一个原则:每个人都拥有与其他所有人同样的自由体系相容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的平等的权利。

第二个原则: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1)在与正义的储蓄原则相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2)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

如果说第一个正义原则体现了形式正义的观念,那么差别原则则体现了实质正义的观念。正义的一般观念是阐明什么样的平等观是符合正义的,罗尔斯在此是要表明:不正义就仅是那种不能使所有人得益的不平等。两个正义原则是对这一观念的具体原则支撑并作为社会基本制度的分配原则。

罗尔斯认为,这两个正义原则主要适用于社会的基本结构。他将社会大体上分为两个部门,即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第一个正义原则适用于政治领域,它用以确保公民的平等的自由。对于罗尔斯来说,平等虽然非常重要,但自由同样不能忽视,否则将会同古典自由主义一样犯简单化的毛病。罗尔斯在自己的正义中给自由一个价值定位,或者说在正义的框架中给自由以相应的理论位置。在启蒙的价值谱系中,自由位于首位。罗尔斯在自己的理论体系中,同样接受了这一价值谱系的安排。

第二个正义原则适用于社会经济领域。罗尔斯把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作为第二个正义原则的第一部分,而将差别原则作为第二部分。可以说,最能代表罗尔斯平等观念的就是差别原则。罗尔斯指出如果存在满足上述两原则的制度结构,它只有在达到下述目的时才是公正的,即当且仅当境遇较好者的较高期望是作为提高最少获利者的期望计划的一部分而发挥作用时。差别原则最简单直接的观念,社会结构并不确立和保障那些状况较好的人的较好前景,除非这样做适合于那些较不幸运的人的利益。

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实际上体现的都是平等的政治价值,第一个原则用来处理平等的自由,第二个原则用来处理平等的分配。自启蒙时代以来,自由、平等和博爱就成为现代社会追求的重大价值目标,但在实际上,人们只能很好的解决自由(古典自由主义的贡献),而对于平等和博爱却无能为力(古典自由主义的局限)。罗尔斯认为自己的“正义论”能够很好的把三者统一起来:第一个原则确保了平等的“自由”,第二个原则的第一部分(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确保了“平等”,第二个原则的第二部分(差别原则)确保了“博爱”。

经济平等不能在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中出现,在于古典自由主义把“自由”作为市场经济的最好理解。市场经济让人们在其中自由选择,尽最大努力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由于市场和放任主义政策在产生赢家的同时也产生了输家,如果不考虑到经济上的平等,不以差别原则作为补充原则,弱势群体将得到不公平待遇。而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真正的机会平等的效果将是采取某种福利主义的、再分配的税收政策,以帮助那些受到不公平待遇的的劣势群体。

新自由主义则希望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以防止市场的任意性对社会造成极大的不平等。古典自由主义坚持市场下的自发分配,人们凭借自己的才能智力在市场中获得相应的回报并作为自己的财富和私有财产而不可侵犯,因此那些天生有残障或缺陷者沦为贫穷者也是应该的。新自由主义力图纠正这种自发的市场分配,以国家的名义实行再分配以实现社会的正义。新自由主义强调正义总意味着平等,因此,它必须解决市场经济下的不公正,调整经济上的不平等,最终实现政治平等和经济平等的内在统一。

总之,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超越了古典自由主义对正义的理解。古典自由主义过于强调个体权利,包括政治参与的权力、言论集会的权利和私人财产的所有权的。尤其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表达了对君主专制时期对个性压制的一种反抗。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社会财富急剧集中,虽然生产力大大提高了,但并未使普通社会成员过上幸福的生活。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处于贫困状态。正如马克思所说,工人只有出卖劳动力的自由。工人阶级为改变自身的生存状态掀起了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这些革命运动迫使资本主义社会实行一些内部改良。即便如此,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民权运动,如反歧视运动、反贫穷运动、反战运动等仍然此起彼伏,从未间歇。

罗尔斯试图确立一套适用于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原则,来重新调整基本善的分配,最终实现最大程度的平等。

罗尔斯的平等思想并非平均主义,他仍然保留古典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契约论等特征,只是在坚持自由的基本立场上,使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从而保障他们拥有自由的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生活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使个人主义这一自由主义的根本特征发挥,所以不得不承认,罗尔斯的政治哲学思想是自由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巨大进步。

政治论文700字范文 第十三篇

一、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巧妙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高度集中的政治理论也是课本上的泛泛之谈,没有真实存在的实感。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是没有好处的。因此,在政治教育教学的应用课堂上,就课本上的知识和内容不能只是简单地陈述和解答,更需要的是将课本知识适时地找到与政治生活中的切合点,应用于政治生活中,以此来形成影响。利用这种在课堂上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上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自己探讨和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做自尊自信的人”一节时,“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这样的语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显得很古板,因此教师就应将其应用于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相互尊重的现象,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二、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见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思考能力

提出问题是一切学习及求知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保证。在政治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就应从政治教育课堂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的提问题开始,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对其产生疑惑并提出问题,从而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这一简单过程的反复和连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奠定了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帮助。例如: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在讲“学会拒绝”一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应该拒绝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举出实例,让学生自主的思考事情发生的相联度,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上所述,无论是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初中学生知识及内容的教授,还是对初中学生自身素质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都是必须加强和不容忽视的。在政治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适时地与学生一起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表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自主的思考和讨论。相信在以后政治教育教学课堂的不断完善和整合下,课堂氛围及教育教学环境会有所变化,相应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思考能力也会进一步的培养和晋升,从而实现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

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完善脚步一直向前不曾迟疑,学校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及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就政治教育教学的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就尤为重视。在政治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应积极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及思考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发表出来。这种激发学生潜在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教学措施的真正实施和落实,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上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

政治论文700字范文 第十四篇

一、主体性原则确立的依据

1.是由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及其根本要求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点,也是其观察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原则和要求。从唯物主义发展形态的进程来看,经历了由客体的唯物主义、直观的唯物主义到实践的唯物主义的不同阶段。在费尔巴哈哲学产生前,人们仅仅从客体形式来把握对象的唯物主义,坚持自然本体论的唯物主义,是客体的唯物主义即“纯粹的”唯物主义、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这一唯物主义形态的缺陷是“仇视人”、“使自然和人服从同样的规律”。

2.它是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确立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从主体出发来理解对象、现实、感性,就会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就能从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一切理论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并受实践的检验,只有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证实的理论认识才能是正确的,此外别无他法。可见,主体性原则对人的一切认识也是适用的,人的一切认识都是有主体性的。所以,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内在尺度出发来规范和建构其理论体系和内容。

3.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决定的马克思认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列宁认为:“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而主体性原则正是改变世界、使世界满足人的需要的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从自己主体的需要出发,制订教育计划、方案并实施,使之满足教育者的需要,而且教育对象也要从自己的主体需要出发,通过受教育来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所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满足了教育者的主体需要,还满足了教育对象的主体需要,它是指导二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协调行动、共同发展的行动准则。

二、主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推荐阅读:

老师论文初稿范文怎么写推荐18篇

中职美术教学论文题目范文共21篇

国学与书法论文范文14篇

毕业论文发表的范文精选36篇

心理感情健康论文范文(合集22篇)

生活水排污论文范文推荐7篇

标签: 范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