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夕节演讲稿,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七夕节演讲稿1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们中国的情人节,又称乞巧节或女儿节,这一天是女儿最重要的日子。
七月初七被称为乞巧,因为民间相信这一天的牛郎织女会在天河重聚,女儿们在晚上去祭天,向女神乞巧,希望自己的心愿可以得到实现。
他们祈求的不仅是针线活的技艺,而且是婚姻的天造地设。因此,在这个夜晚,世界各地的许多情侣将在福建省、广东省和东南亚地区为幸福的婚姻祈祷。
这对我女儿一家来说真是个大日子。大多数省份都有七夕节来庆祝七夕,但大多是作为一种普通的庆祝活动来庆祝。福建、广东两省对此高度重视,特别是广东省。
说起七夕节,我们不得不提中国民间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七夕节,他们的年会,被多情的孩子视为爱的象征。
他们的爱情悲剧,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中国情人节的每个晚上,情侣们在黑暗中向星星祈求永恒的爱情。
关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有很多版本。
一天,织女和天上的仙女在银河里洗澡。正在为牛郎耕田的老牛劝牛郎把织女的衣服收起来。织女成了牛郎的妻子。
婚后男耕女织,他们生下了一男一女,过着幸福的生活。但好景不长。这件事很快就被天帝知道了,他派太后下凡把织女带回了天堂。
牛郎上不了天堂,于是老牛把自己的皮给了牛郎天堂。当牛郎飞上天空时,他发现自己快要追上织女了。然而,太后挥动着她的金色发夹,一条河流出现在天空中。
后来,他们的爱情感动了天帝,他们约定每年七月初七在喜鹊桥旁的天河上相会。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这个仪式起源于古代智奴桑神的原始信仰。这种信仰与牛郎织女每年7月7日相会的说法相结合,形成了今天七巧节的民间信仰。
关于七夕节演讲稿2
各位尊敬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每年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七夕节又名乞巧节。这个起源于汉代的节日,是我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有着“中国情人节”之美誉。不过我们对待七夕节,不应该将其与西方情人节简单类比,因为七夕和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每个佳节一样,包含着我们民族朴素的情感和集中体现了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和优美。此次由平阳戏剧协会和平阳诗词学会联合举办的“风雅兰夜守望传统”庆七夕晚会,正是对我们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
在我国古代,农历七月被称为“兰月”,七夕被称为“兰夜”,七月正是各类兰花生长的旺期,七夕赏兰,历来是文人墨客的雅事。而今夜,在兰花的氤氲中,诗词、书画、戏剧这些最为典型的中国元素都在这里汇聚。在座的老中青各位雅士济济一堂,真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在这里,我首先要向大家介绍到会的各位领导,他们是县政协副主席陈少越、县规划建设局局长李炜、县文联周立坦、周黎明两位主席。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对县规划建设局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晚到会的来宾除了县戏剧协会、县诗词学会、县兰花协会、县兰花学会、县南拳协会、魁峰书院这些以弘扬平阳传统文化为宗旨的各家协会外,我还要向大家特别介绍来自我县北港地区的集福诗书画社,这是一个两个月前刚刚成立的群众文化团体,他们今晚专程从北港赶来参加此次雅聚,让我们对这些远道客人的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让我们开始欣赏今晚的精彩演出。这里要说的是,此次活动筹备时间很短。为了能办好晚会,县戏剧协会的主席张艺牺牲了休息时间,奔赴各分会指导演出排练。他今晚还将担任主胡伴奏。让我们用掌声为他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
关于七夕节演讲稿3
七夕鹊桥会
追溯由牛郎织女传说形成七夕节的过程,时间当在战国,地点则在楚国。查经问典,《诗经·小雅·大东》中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葙”的诗句,这是有关牛郎织女传说最早的文字记录,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还有一首与织女有关的《周南·汉广》中所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据史料记载,诗中的“汉”即指汉水,又指天汉(银河),“游女”是指汉水女神或织女星神。楚人雄距江汉地区,甚重祠祀“汉之游女”。另外,在楚地民间,常将牵牛星与河鼓三星搞混淆了。南北朝时南阳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注文云:“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而在南阳汉画像石“牛郎织女星座”中,正是以河鼓为牵牛。居“汉水之北”的南阳,素有“枕伏牛而蹬江汉,襟三山而带群湖”之称。战国时,南阳属楚,楚始都于淅川丹阳,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积淀深厚。如此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是形成牛郎织女传说的重要条件之一。
民间传说中的南阳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在全国各地的民间流传相当广泛,版本较多,但核心内容是基本一致的。神话传说自产生到流传过程中形成定型故事。一般与产生
地区的地名风物相粘连,这是神话传说地方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由此致使人们从感情上或从直观的感受上认为这个故事更具可信的色彩而广为传播。根据现代诸多的民俗之类的出
版物,大都记载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南阳,如海燕出版社的1997年版程健君的《民间神话》中有“牛郎是南阳县桑林人”之说,宗教文化出版社的《节俗》和三峡出版社的《中华民俗艺术大全》中均记载“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在南阳桐柏县盘古开天发源地还流传着另一版本的牛郎织女传说:黄牛是在盘古开天辟地时,因为当时地上没有五谷,它将天仓中的五谷偷来撒向人间,因而被玉帝赐下天庭,摔断了腿。孙如意用百花露给黄牛治好了伤,黄牛帮助牛郎和织女成了家。后来,黄牛又不顾受罚,帮助织女和牛郎从天宫偷来蚕蓝、蚕种、织布机、织布梭等。自此,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生活幸福。故事中还描述了织女如何传授养蚕、缫丝、织绸缎技术。不同版本传说中的人物、地点都指向了南阳,完全符合神话传说地方化的特征。
关于七夕节演讲稿4
七夕节起源于我国汉代时期,最早的记载见于东晋时期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历史上认为“七夕”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和“时间”的崇拜。
在三四千年以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有关牛郎和织女的记载很早就有了。古代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牛郎和织女,认为东西南北方向都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星最亮,可在夜晚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还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关于七夕节演讲稿5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 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根据民间传说 ,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 ,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杀了。岂料竟被鳖鱼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牛郎织女的故事,七娘妈的故事,以及魁星的故事等等,这些都是七夕故事。当然,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流传的有关七夕故事远远不止这些。但在中国情人节 的七夕这天,所有的七夕故事都应该有爱情和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