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生一
;摘要:花生是东川区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花生产量随着花生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年限的增加而逐步下降。由于气候干燥、无灌溉条件,品种退化严重和经费不足,严重影响我区花生生产和发展。只有加大经费投入;通过试验、示范,选择高产、抗病的花生新品种,推广先进、实用的栽培技术;对花生良种、地膜采取补贴措施;增加对花生主产区基本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才能确保花生生产稳步提高。
关键词:花生生产;现状;对策
1 东川区花生生产现状
东川区境内花生种植历史悠久,是地方特产之一。主要栽培在海拔700-1800米的河谷区和半山区。1950年前,主要品种为蔓生型大花生、半匍匐型胭脂花生。1960年后,引进直立型花生新品种,扩大了种植面积。1980年后,经过1985-1987年,参加云南省花生品种区域性比较试验;选择出适合我区干旱气候条件下栽培的花生新品种“粤油187”,平均亩产200-350千克,产量比对照增产38.7%,此后全区开始推广种植。1990年后,全面推广“粤油187”,花生单产不断提高,1994年,经原东川市科委组织专家对花生新品种“粤油187”推广课题进行验收,平均亩产274千克。20_年后,由于没有花生新品种试验,花生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没有正常开展。“粤油187”退化严重,花生产量下降,20_年全区种植花生6556亩,平均亩产112千克,总产734.2吨。
东川区花生产量随着花生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年限的增加而逐步下降。
2 有利因素与制约因素
2.1 有利因素
(1)花生具有单位面积产量高,价格比较高,所以具有单位规模的效率优势。相同条件下大豆和绿豆等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花生相对较高。花生的平均含油量为51.3%,已培育出含油量超过62%的体系,潜力较大。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3倍或者油菜籽的2倍。那么以大豆油和棕榈油等大宗油脂相比,花生油的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较高,富含维生素,营养保健价值高。(2)花生也是一个特色的食品和重要的蛋白质来源。(3)花生的适应范围比较广,耐旱、耐瘠,对于改良土壤有促进的作用。(4)具有适合的土壤条件。按照东川区经济作物区划和土壤普查资料,我区花生主产区铜都镇的块河、龙洞、梨坪等村委会具有最适宜种花生的微偏酸性沙壤土,ph6.3,有机质2.27%,碱解氮123.2ppm,速效磷5.3ppm,速效钾235.4ppm,属氮、钾丰富,严重缺磷的土地。这种土壤通透性好,花生根系发达,结瘤多;土壤松紧适宜,有利于荚果发育,花生果壳光洁,果形大,质量好,商品价值高。适宜花生根瘤菌繁育的ph为5.8至6.2,适于花生对磷肥吸收利用的ph为5.5至7.0,6.5时最为有效。(5)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花生是我区特产之一,具有固定的种植区域和较高的消费群体。从种植方面来讲,目前的种植区域是花生种植的最佳区域,无论是产量和农户的种植方式都是东川区条件最好的。从花生的固定消费人群对花生的需求来看,20_年需求量增加20%以上才能满足基本需求,所以增长的空间应该是比较大的。
2.2 制约因素
(1)气候干燥、无灌溉条件。据东川区气象资料:东川年平均降雨700.5mm,干燥度2.52,平均气温20.2℃。花生种植在基本无灌水条件的山坡地,工程型缺水和气象型干旱是严重影响我区花生生产的主要因素。(2)品种退化严重,产量下降。东川区大面积种植的“粤油187”是1985年参加云南省花生区域性品种比较试验时引进的,25年来,其高产特性退化严重,产量下降。(3)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花生生产的发展。由于经费投入不足,25年来,东川区没有进行花生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大规模的新品种引进工作基本停止,严重制约了花生生产和发展。
3 对策
(1)按照东川经济作物区划,针对铜都镇的花生生产中心面积规模大、经济效益较高、生产分布区域较集中的情况,建议加大花生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经费的支持力度。通过试验选择增产10%以上,抗病抗逆性强,的花生新品种。(2)通过先进、实用的栽培技术的应用,使花生的单产水平提高20%。(3)对花生良种、地膜采取补贴措施,以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步伐。(4)重点增加对花生主产区基本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在条件较好的花生主产区:铜都镇块河、龙洞、梨坪三个村委会,完善兴利水沟配套工程建设,使兴利水沟充分发挥作用;在没有灌溉沟渠的地区修建小型水窖,储水抗旱。同时,做好坡改台工作。
4 结论
花生是我区具有较好种植效益的经济作物。针对花生生产发展中的问题,要重点支持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建设力度;实施花生良种补贴扶持和坡改台,是促进我区花生生产快速发展的关键政策与技术措施。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增加科技推广力度,确保花生生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3]廖伯寿.中国花生现状与对策[ol]..cn,农博网.
作者简介:王凤明(1963-),就职于昆明市东川区铜都镇农科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相关热词搜索:;花生生二
;摘要:将1986-20_年春花生单产分解为趋势产量和气候产量,各生育期气象因子用适宜度函数进行处理,对各生育期气象因子与气候产量所做的相关与通径分析发现,随着生育期气象条件的改变,春花生产量亦有较大变幅,与春花生产量密切相关的气象因子有出苗-三真叶期日照时数、有效积温,分枝-开花期土壤相对湿度以及下针-成熟期的平均气温。因子间存在明显共线性,经逐步回归筛选出对春花生产量起主要作用的六个因子:出苗-三真叶期日照时数是最主要影响因子,分枝-开花期土壤相对湿度次之,对产量正贡献;
三真叶-分枝期平均气温对产量负贡献,但如果分枝-开花期土壤水分适宜会部分抵消这种不利,其影响列第三;
三真叶-分枝期充足的光照利于产量,如果同期平均气温适宜效果更明显;
分枝-开花期光照过多、下针-成熟期≥15℃有效积温充分常常与年度缺水有联系,对产量提高不利,两者影响力分列第五、六。造成春花生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为旱灾、渍涝和苗期与收获期阴雨。适时播种,确保苗期生长所需的光照,并控制好春花生生长期水分供应可作为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来源
气象资料和地段产量资料取自肥城国家气象观测站,肥城国家气象观测站属于山东省农业气象观测基本站,承担了春花生生育期观测的任务,是山东省中西部地区唯一一家承担该作物气象观测项目的台站。观测品种选用海花1号,观测地段沙壤土,无灌溉条件,ph值6.5-7.3,肥力一般,地段产量水平中等,具备较好的代表性。
(二)资料处理
1.气候产量
y(t)= yw(t)+yt(t)+ yω(t)(1)
yti=(yi-2+yi-1+yi+yi+1+yi+2)/5(2)
对于n 年资料的初始值:
yt1=(3y1+ 2y2+ y3-y5)/5(3)
n 年资料的第二个值:
yt2=(4y1+ 3y2+ 2y3+ y4)/10(4)
n 年资料的倒数第二个值:
yt(n-1)=(yn-3+ 2yn-2+ 3yn-1+ 4yn)/10(5)
n 年资料的末值:
ytn=(-yn-4+ yn-2+ 2yn-1+ 3yn)/5(6)
从1986-20_年地段产量资料分析,春花生平均每公顷产量3080.6kg,但产量年际变化大,20_年达到历史最高值4682.0kg/hm2,1989年1335.0kg/hm2为历史最低值,用滑动平均法分离,可以看到气象因子对产量影响明显:气候产量年际波动较大,20_年达到气候最高值,20_年达到气候最低值。
2.气候产量的正态性检验
杜家菊等指出,对数据进行通径分析前,需先对因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如果服从正态分布则说明适用通径分析,如果不服从则需进行非参数性检验。
对样本数为26的气候产量进行正态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shapiro-wilk test统计量0.949,显著性水平0.226大于0.05,服从正态分布。
3.气象因子
环境条件对产量的影响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导致产量年际波动的气象原因是光、热、水等條件存在差异。春花生全生育期包括播种-出苗、出苗-三真叶、三真叶-分枝、分枝-开花、开花-下针和下针-成熟六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生长特点不同,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也不同。整理这些时期的气象因子,并用相应的适宜度函数对这些因子进行定量化处理。
二、结果分析
(一)偏相关分析
选取1986-20_年春花生各生育期≥15℃有效积温、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土壤相对湿度及气候产量共25个因子,根据样本数据作数据拟合,求得偏相关系数矩阵。
(二)回归方程
选择1986-20_年春花生气候产量为因变量,各生育期≥15℃有效积温、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土壤相对湿度为自变量,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最优回归方程。
剩余因子值不大,说明模型有较好的代表性。
三、主要气象灾害
普查历史资料,造成山东中西部地区春花生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旱灾、渍涝、春秋连阴雨等,天气对病虫害有杨抑作用,进而影响产量,如:8-9月的阴雨很容易诱导、加剧花生锈病、叶斑病及青枯病的发生。
(一)干旱:干旱对春花生不同生育期均有影响,早期干旱会导致花生发芽出苗困难,缺苗多,直接影响产量;
秋旱主要影响花生荚果发育和成熟,因而影响产量,并降低种子质量[29]。
(二)渍涝:春花生荚果成熟阶段发生的渍涝对产量有大的影响,渍涝发生时土壤积水,造成花生荚果成熟慢、秕果多;
已成熟的荚果容易掉荚发芽,且常引起锈病大发生,导致产量下降[30]。
(三)春秋连阴雨:播种期出现低温阴雨天气会影响春花生的适时播种和出苗,导致烂种、死苗,而收获期阴雨天气会造成秧苗陡长,烂秧烂果,不利于果实成熟,影响产量[31]。
春花生各生育期光、热、水气象因子较好的涵盖了这些灾害。
四、结论与讨论
春花生产量随气候变化而波动,与生育期气象条件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光、热、水这些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要保持春花生高产,必须考虑这些因子。
春花生在不同生育期对气象条件要求的重点不同,从播种、出苗到三真叶期是以苗全苗壮为重点,在三真叶、分枝、开花到下针期是以提高开花和结荚率为目标,从下针到成熟期则是以荚果充实、减少秕果为重点,因此根据春花生不同生育期对气象条件的不同要求,分别考虑各个时期气象条件对产量的影响,既能使问题简化又能揭示问题的实质。
春花生每年进入各生育期的时间不同,生育期长短不一,固定从历年相同时段考虑气象条件的方法不能较好的代表生育期气象条件,本文从每年生育期考虑,用生育期土壤相对湿度评价作物水分条件可以涵盖旱、涝灾害,比降水量代表性更好。为了更好地反映气象条件与产量的关系,本文对光、热、水因子用适宜度函数进行了处理。
通过对春花生生育期气象因子与气候产量所作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出苗-三真叶期日照时数、分枝-开花期土壤相对湿度、三真叶-分枝期≥15℃有效积温与下针-成熟期平均气温因子与产量线性相关显著。经逐步回归筛选出对春花生产量起主要作用的六个因子,包括:出苗-三真叶期光照、分枝-开花期水分条件、三真叶-分枝期气温,三真叶-分枝期光照以及下针-成熟期有效积温,这些因子既直接作用于产量,又通过其他因子间接对产量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花生生三
;广南县冬春干旱、夏秋多雨,最高海拔2035米(珠街)、最低海拔420米(板蚌)。平均海拔高1240米,年均气温17.9℃,年均总降雨量为1091.4毫米,全年无霜期351天。
广南县属云南滇东南花生主产区,花生是广南县大春生产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4万余亩,多数种植于旱地。面积占全州30万亩的15%,占全省100万亩的4.5%。占全县大春经济作物(烤烟除外)的8~10%,平均单产150~200公斤,总产量达6000余吨。本县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落后,对花生生产管理认识不足,也不重视病虫害对花生的危害,往往种下去以后就不再做过多管理。农户在生产管理方面,随意性较大。同时,田间管理粗放也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造成部分地区产量很低。在農药和肥料的施用方面,缺乏完善的科学指导,且较随意。
2、主要花生品种
广南县主要以种植当地小粒花生(地方原有品种占90%)为主,近年来从省、州农科院云花生系列品种和从广西引进的桂花17号等品种进行推广种植。当地种植户对自己种植花生品种的信息了解甚少,种子多是自留互换或从本地市场购买,也有部分从县外购买的,但也不清楚相关品种信息,总体性状均差异不大。由于当地农技推广部门没有专门的花生生产科研推广经费,也没有花生生产专业技术人员,对花生新品种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还相对滞后。当地农技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人员少,基层工作繁杂,经费缺乏,对花生生产的培训及指导不到位,严重影响了花生产业的发展。
3、主要生产方式以及花生生育期信息
当地花生种植主要以人工为主。多采用露地种植方式,甚少采用覆膜种植,种植方式受当地的种植习惯所主导。
花生生育期:3月中下旬~4月中下旬~7月底~9月初(110~125天左右)150~250kg/亩。
花生种植方式主要存在以下2种:
70~80cm人工起垄双行点播(5%),250~300kg/亩120_~15000株/亩。
4、主要病虫害
病虫害主要为:叶斑病、根茎腐病、锈病、青枯病、斜纹夜蛾、蛴螬、地老虎、花生小菜蛾、蚜虫等。其中以叶斑病和斜纹夜蛾最为突出。
叶斑病主要以褐斑病、黑斑病和枯斑病为主网斑病为辅,生长后期花生叶斑病随处可见,同时花生病虫害的严重程度与生产过程中的气候、人工管理、作物轮作换茬及间套种有很大关系。
5、生产管理
当地花生生产管理的流程:耕地→施底肥→耕牛拉沟或人工打塘→播种→喷施除草剂(芽前除草)→中耕松土(结合第一次人工除草)→团棵期施追肥、中耕培土(结合第一次人工除草)→针对病虫害发生情况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收获。
本县中十八个乡镇均有花生种植,种植面积较多的乡镇大多以种植旱地作物为主。由于户均旱地在15~20亩,同时部分农户还承包其他外出务工人员的田地,轻壮劳动力不足,前期投入精力较多一点,后期劳力投入不足;再是种植花生,前期杂草的防除是大事,所以多数采用“芽前除草”的方法节省劳动力(但也加大了农药的使用量),后期由于兼顾其它农事活动往往对花生生长就疏于管理,导致病、虫、草的危害较重,损失较大。
主要使用的农药:精喹禾灵、乙草胺、扑草净、多菌灵、代森锰锌、吡虫啉、百克威、辛硫磷、毒死蜱、菊酯类等。
主要使用肥料:npk复合肥、钙镁磷肥、尿素、生物有机肥、农家肥等。
6、花生收获后储藏与销售
可以采取边收获边摘果的方式,收获后在田间或悬挂于房屋内外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后。摘取后的花生荚果则主要在农户家中堆放或出售鲜食花生,天气晴朗的时晾晒,待完全晾晒干后直接运到市场上出售。一部分由当地人购买食用或加工花生油食用;一部分由经销商收购销往外地或经脱壳加工后压榨花生油出售;再是由土榨油坊收购加工花生油销售,也存在从外地购买花生的情况,一般而言,当地花生油土榨坊榨油时间段为10月中旬至次年1~2月。因此,花生收获后至榨油期间存在1~3个月的储藏期,在此期间农户依次排队在榨油坊榨油,同时,在花生收获前期雨水较少会影响收获进度,而在收获后期阵雨天气情况较多而影响花生的晾晒。因此花生在储藏期内存在发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风险。
当地土榨油坊的榨油流程:晒干花生→人工粗略筛选→烘焙→碾磨→上甑→过蒸→抟饼→榨油。
土榨油坊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土榨油坊分为传统的机械榨油和高压榨油机器,后者仅仅只是配备有过滤装置,两者的生产环境均十分恶劣,榨油机器、榨油场地环境卫生均十分脏。
7、主要存在的问题
①优良品种种植面积较小
②科技投入不足,种植方式不合理
③田间管理和储藏管理粗放
④肥料使用不科学
⑤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⑥加工方式原始
当地花生榨油坊的加工工艺粗糙以及恶劣的卫生条件,易造成黄曲霉毒素污染和病原微生物的交叉污染风险。
(作者单位:663300云南省广南县经济作物工作站)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