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民俗一
“泥塑”我们在平时只是随手玩一玩,并不了解它真正的内涵与文化底蕴。今天我们有幸来到了老城石板街文化大院,采访了做了一辈子泥塑的李正卿老爷爷。看到了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作品,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泥塑的魅力与感染力。
泥塑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距今已有6~7千年的历史,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唐朝是泥塑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像人人皆知的“唐三彩”与泥塑就有关系。
刚踏进文化大院,我便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民俗气息,寻着这气息,我们来到了李正卿爷爷的身旁。李爷爷已经有80岁的高龄了,可看上去精神还是那样的矍烁。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捏泥人、扎纸等民间传统实用艺术,这么多年从未间断对泥塑艺术的追求和探索,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啊!我们刚到时爷爷正在制做《三国演义》里一系列的英雄好汉。在爷爷手里,一尊刘备的塑像就要诞生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仿佛会讲话,会呼吸。两根上扬的粗眉,略显夸张的鼻子,还有那对显眼的大耳朵,甚至连“人中”与眼睑都一目了然。真像活了一般。
除了三国英雄,还有些让人过目不忘的泥塑:历史人物“孔子”、“李白”……神话人物“观世音菩萨”“弥勒佛”……历史典故“岳母刺字”和一系列的抗日战争 “支前”泥塑都让我们印象深刻。我最喜欢的就是色彩鲜明的“竹林七贤”:忘情弹奏古筝的嵇康、肆意酣畅的“阮籍”、随意拨弄琵琶的“阮咸”……一个个人物形神兼备,出神入化。
后来,在大哥哥和大姐姐的帮助下我们学习了简单的用模型制成泥人,让我们每个人都满足了心愿。最后我们恋恋不舍地与李爷爷告别,爷爷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愿意学,他以后都可以免费教我们,我们听了心里乐开了花。
这次的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更让我们学到了多少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啊!李爷爷的耐心、毅力以及那种为艺术献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这真是一个好课堂啊!
安徽民俗二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安徽的民风民俗范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元宝”放在门槛上
开门大发财,“元宝”滚进来,在肥西、六安一带被当地百姓演绎得活灵活现。
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后,“守岁”的人们都关上了大门。当地风俗是,关上大门后就不能再开了,即使外面有人敲门也不行,一直到年初一早上,烧上香,燃了烛,再开门放炮。在这段时间内,当地一些好事者将平时用黄土捏成的、与真元宝大小形状一样的`假元宝放到大门的门槛上。年初一早上,本站把门打开的一刹那,“元宝”骨碌碌地滚了进来,该户主人见到“元宝”心花怒放,将这个“元宝”恭恭敬敬地放到香案上,前来拜年的人都要说上几句吉祥祝福的话语。但是这个“元宝”也不是白送的,正月十五后,送“元宝”的人会挨家挨户讨“吉利钱”。
年饭是在中午吃
在定远县的很多农村,年的过法各不相同。在这里,人们常说的“年夜饭”却是大年三十中午吃。
在定远县很多农村,一直以来都是大年三十中午吃年饭。很多家庭为了“抢早”,有的上午11点不到,就开始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了。很多做生意的有时因为生意好,才很无奈地把“年夜饭”改在晚上吃。有些做生意的,为了赶在中午吃年夜饭,干脆在大年三十便把生意停了,一家人从早上便开始准备中午的“年夜饭”。
红蜡烛不许灭掉
在阜阳地区的乡村,人们过农历新年时有一个自古沿袭下来的传统民俗,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直到新年的第一天,堂屋(客厅)中点燃两支红蜡烛,红蜡烛的中间摆上一些贡品,像鸡、鱼、肉等。在这段时间中红蜡烛绝对不许灭掉。
凌晨四点就“完年”
在宿松,腊月中下旬,年味就渐渐浓了。
宿松有段民谣,孩子们很小就会唱。“天哪天,莫起风,二十四里接祖宗;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剁年肉;二十七,做粑吃;二十八,杀鸡又杀鸭;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讲好话,初一初二不挨骂。”宿松做的粑是用米粉和成的,用蒸笼蒸熟,凉了干了,就用水浸着,可以吃到春耕插秧。粑用桃木雕花造型,有万字印,有喜字印,有寿字印,还有春字、福字等印。孩子多的人家还雕桃子印。
在吃年饭的时间上,宿松大多数地方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但宿松湖区,靠东洪、下仓一带却有些特别:大年三十早上,天刚破晓,就有人家炸起了鞭炮“过年”,一家人围桌吃起了“年早饭”。性急的人家甚至四点多钟就“完年”了。
宿松人的“小年”在正月初七过。小年过得很随便,往往是在黄昏放一挂鞭炮就算过了小年。而元宵节却很隆重。过去有“吃了元宵肉,农夫脱赤足”,即意味着春耕生产又开始了。
安徽民俗三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民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将“福”字倒着贴,焦急地喊起来。“没贴错!”爸爸不紧不慢地回答。“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民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是这样!那过年还有什么民俗和规矩呢?”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解起来。
原来,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民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我又发问:“那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的晦气!这是好兆头!”“那为什么送礼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这是因为啊,橘子的‘橘’字与‘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节用橘子相互馈赠求个大吉大利!”“原来如此!”爸爸又说:“还有‘接财神’这一民俗。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户办酒席,为财神爷过生日。”我这才全明白。
同学们,我对“年”的民俗收获很大,可我不知你们的收获,若有更新奇的,快来告诉我吧!我先在这里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安徽民俗四
客家人,又称河洛郎,是一个有着显著特征并且历史悠久的民族。客家的风俗习惯繁多而独特,身为一名客家人,我还是觉得客家的春节最有趣了。
那是三年级的一个寒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五华过春节。客家春节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的,那一天到正月十五日就算客家春节。我们到五华的时候,刚好是除夕,时间大概是下午5点。我下了车,走到奶奶家门前,敲起了门,叫了一声:奶奶,我们来了!奶奶笑着给我开了门,说:快进来吧!我进了门,只见爷爷、姑爷、大姑、表哥、大嫂正在屋子里到处忙活着:桌子上堆满了结米糖和桔子、柚子;到处都是年画和对联;窗户、大门、桌椅都被擦拭的干干净净,厨房里还传出一阵阵剁菜的声音,一副大大的年画挂在客厅的中央,旁边还有两只金元宝,很有过年的气氛。
我跟大家打了个招呼,就跑进厨房里帮忙去了。一进厨房,一阵香味就扑面而来,差点没让我滴出口水来。奶奶见我进来,说:"来得正好,快过来帮忙!我就跑过去帮手了,一会儿端端那个,一会儿切切这个,忙得不亦乐乎。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晚上。经过了一天的忙碌,桌子上白上了许多菜肴:炒粉皮、炸豆腐、让香菇和让豆腐,鸡鸭鱼肉到处都是,按照习俗,今天还要用大木盆蒸隔年饭。先用一个大木盆蒸一锅饭,饭盆里面要插上12根筷子和12根大蒜(如果每逢闰年还要各多插一根。木盆还要摆放银元,寓意有富有食。大家一边看电视一边大吃特吃,除夕夜就在这浓浓的年味中悄悄溜掉了。
按照习俗,正月初一这一天是要早起的。我和爸爸早早起来,洗漱干净,接着来到家门外点香烛、放鞭炮。放完鞭炮,要吃长寿面,寓意健康长寿。我和爸爸吃过早餐,就和往常一样到处串门、拜年。叔叔阿姨们按照规矩在这一天给我了许多桔子、糖,爷爷奶奶们则要给我红包挂在我的脖子上面,俗称挂颈。就这样走街串巷的走了一天,我累极了,一回到家里匆匆洗漱干净,到头就睡。
一转眼就到了正月初二,奶奶一大早就杀了一只阉鸡,把鸡血淋在一个装满了纸钱的铁盆里,谓之血钱,是祭拜祖先前的一个重要习俗。这一天,是一定要在家的人全部去祭拜祖先的。吃过早餐,大家把门锁上,就拿着纸钱、贡品和香烛一起开车上了山。到了祖先墓前,扫墓,祭祖,烧钱,这些都是叫祖先在新的一年里面保佑后代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这一天也叫做拜祖日。
安徽民俗五
开门大发财,“元宝”滚进来,在肥西、六安一带被当地百姓演绎得活灵活现。
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后,“守岁”的人们都关上了大门。当地风俗是,关上大门后就不能再开了,即使外面有人敲门也不行,一直到年初一早上,烧上香,燃了烛,再开门放炮。在这段时间内,当地一些好事者将平时用黄土捏成的、与真元宝大小形状一样的假元宝放到大门的门槛上。年初一早上,把门打开的一刹那,“元宝”骨碌碌地滚了进来,该户主人见到“元宝”心花怒放,将这个“元宝”恭恭敬敬地放到香案上,前来拜年的人都要说上几句吉祥祝福的话语。但是这个“元宝”也不是白送的,正月十五后,送“元宝”的人会挨家挨户讨“吉利钱”。
年饭是在中午吃
在定远县的很多农村,年的过法各不相同。在这里,人们常说的“年夜饭”却是大年三十中午吃。
在定远县很多农村,一直以来都是大年三十中午吃年饭。很多家庭为了“抢早”,有的上午11点不到,就开始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了。很多做生意的有时因为生意好,才很无奈地把“年夜饭”改在晚上吃。有些做生意的,为了赶在中午吃年夜饭,干脆在大年三十便把生意停了,一家人从早上便开始准备中午的“年夜饭”。
安徽民俗六
中国的节日有很多,而且,每一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的动人传说。从各种节日的由来与风俗中,我们不难看出,贯穿这些节日的正是:树正气,扬美德,显智慧,惩邪恶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的内容。而其中最热闹、隆重的怕要数春节和元宵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苏轼的《守岁》中的诗句。谈起这首诗,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必定是春节那喜气洋洋的幸福场景。春节,是我国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春节要贴春联、贴年画和窗花,放爆竹烟花,拜年祝贺,拿压岁钱,还有吃饺子、吃年糕等,这些时刻都很有趣。在春节的前一天晚上,也就是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其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有时还会进行各种游戏,然后一起看春晚、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时,烟花爆竹便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声声炮鸣久久荡漾于空中,不绝于耳,无数烟花竞相绽放于空中。
在春节,家家户户都会置办年货,准备一大堆好吃的。在摆放节日的供品中,必须准备一大盘苹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平平安安”。还有些地方准备的糕点食品富有讨吉利的谐音:吃枣子表示春来的早,吃柿饼表事事如意,吃杏仁表示幸福人生,吃长生果表示长生不老,吃年糕表示一年比一年高等等。所有的这一切是多么有趣而又富有意义。这些习俗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代表着我们渊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我也为这些习俗的诞生而自豪,我特喜爱我们中国的春节。
而元宵节,是我国另一个民间传统节日。正月十五闹元宵,把从除夕开始的庆祝活动延续一个又一个高潮。元宵节要吃元宵,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因此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买元宵,有的人家则是自己做的。今年的元宵,我就过了一把做元宵的瘾。元宵看起来蛮好做的,似乎只要把陷放进去,然后搓圆即可,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先要将元宵皮搓圆并“挖洞”那“小洞”是放馅用的,然后放馅,最后搓圆,虽是简简单单三步骤,但要往那小小的“洞”里放馅,还得搓圆可真不是易事。元宵节除了吃元宵外,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会、猜灯谜,好不热闹!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悠久历史、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他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
一个节日就像一故事,情节美妙动人;一个节日就像一种文化,内容绚丽多彩。在当今很多洋化了的节日文化当中,愿我们更多的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欢度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节日。
安徽民俗七
盼望已久的国庆节到了,姑姑带着弟弟小安竹从加拿大回来了,小姨和姨夫也从北京回来了,这个国庆节我们就和他们一起在济南享受快乐的假期了。
天公做美,这个假期每天都是晴空万里,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让人感觉秋高气爽。大街小巷挂满了飘扬的五星红旗,还有一串串红红的灯笼,大街上车水马龙,公园里人山人海,每个人看起来都那么轻松快乐,到处是一片欢腾气象。
这一天,我们一家来到了千佛山,从远处看,蓝天下的千佛山郁郁葱葱,巍峨耸立,象一个身着绿色衣服的大巨人。 我们从万佛道走向上山阶梯, 在万佛道我们看见了很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佛像。走在山路上,许多不知名的树木身着深深浅浅绿色的袍子,随风舞动,好象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在满山的绿色中,偶尔还发现了几簇红叶,秋天还没有把整座山的树叶染红,我想这一天也快来了吧。
一路走一路看,很到了半山腰,我们可以看到低处的济南城,整个城市在这样的好天气里看起来特别清晰,象一幅立体的大照片。 拿出望远镜,看到了黄河,它象一条金黄色的缎子。可是我们怎么也看不见大明湖。茶馆的小伙计告诉我们,因为大明湖离山比较近,所以到山顶才能看见,我想济南可真小啊! 于是我们又向山顶前进, 在去山顶的路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小的瀑布,瀑布的水流进了一个小池子。池子里清澈见底,小鱼有的在水中游来游去,有的在吐泡泡,非常可爱。
好不容易到了山顶,我们果然看见了大明湖。大明湖被高楼大厦包围着,看不到它的真面目。 从山上下来,我们来到了金佛广场,这里很热闹,人们在这里运动和游戏。 我们也骑了多人自行车, 我们骑自行车的时候,发现有个人骑的太猛了,摔倒了, 旁边的好心人把他扶了起来。 我看着看着, 差点自己也出了“交通事故”,幸好我反应及时,给避开了,心想,以后骑车的时候不能再三心二意了。
骑完自行车,我们就要回家了 ,美丽的千佛山真让人留恋忘返啊 。
安徽民俗八
快乐的事情就像一颗颗珍珠,今天我就要挑最美丽、最有光泽的一颗展示给大家。
那天是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民俗节。我早早的起床穿上妈妈给我准备的汉服,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
我刚走进教室就发现平常安静的教室今天却像炸开了锅一样,大家嘻笑着、谈论着。所有人都对今天的民俗节充满了期待。
活动开始了,同学们被分成五组,由老师和志愿者阿姨们带领着去各个班级闯关盖雏鹰章。不一会儿大家都分散开来。我们小组先去了三(10)班。在那里我们进行了托乒乓球大闯关,所有同学用乒乓球板托着乒乓球保持平衡,大家都卯足了劲不让球从板上滚下来。很快大家都挑战成功了。接下来我们又进行了口诀背诵大闯关和绘画、猜歌名等十几种大闯关。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立硬币大闯关,进教室之前,我从窗户把头伸进去左看看右瞧瞧,想从前面挑战的同学手中学习一些立硬币的技巧。只见大家都慢慢地、轻轻地把硬币书在桌子上,可是硬币一点也不听话。一下子往左歪一下子向右倒。很快就轮到我了,我坐下来仔细观察了桌面和硬币,然后调整了硬币的方向,手一松,哇!我竟然第一次就成功了,我激动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半天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我们都顺利敲得了19个雏鹰章,每个人拿到了19个民俗币。
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中午的动活动。我们先是看了电影、画了年画,接下来就是猜灯谜活动。现场的灯谜实在是太多了,我和几个同学相约到不同的地方去猜不同的灯谜,然后在一起分享自己的答案。很快我们就轻松猜出56条灯谜,高高兴兴地回到教室。
下午就是期待已久的换小吃环节了。现场一排排的小吃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美食。我们带着闯关得来的民俗币,来到各自喜欢的摊位前。我一下子就被一个川剧变脸的玩具吸引了,立刻换了一个。随后我又换了两个零食和一小桶鸡米花。可是怎么越吃越饿了呢?肯定是还没有吃主食。于是我又换了一份泡面,上面还有大大的丸子!总算有点饱了,这时我的好朋友告诉我前面还有更好吃的火腿肠裹蛋。我毫不犹豫一下子换了两根。吃完火腿肠,猛然发现我只剩下两个民俗币了。没办法我只能再换一杯可乐了。换好可乐,我学着李白饮酒的样子一边喝着我的可乐一边走回了教室。
愉快的民俗节就这样接近尾声了,我们不仅玩到了非常有趣的闯关活动,还吃到了美味可口的各式美食。我已经开始期待明年的民俗节了。
安徽民俗九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命姑孰才子周兴嗣集王(羲之)字1000个,在马鞍山采石矶一夜编撰蒙学第一教材、中华文化之经典《千字文》。在《千字文》的流传过程中,历代名家多有染翰,如智永、怀素、宋徽宗、赵孟頫、文征明等。他们的作品流传广泛,书体和风格各异,可谓千字千姿,既留下了墨宝,也传播了《千字文》。今天,马鞍山人将以古为新,古为今用,以千字文书法艺术节的形式谱写新的诗篇。为弘扬国学文化,中共马鞍山市委宣传部与书法报社将于20_年3月~20_年8月隆重举办“首届中国千字文书法艺术节”。本届艺术节有一项重大活动——全国千字文书法大展。为此特向全国书法艺术家及广大书法爱好者征集书法作品。
二、大展组委会组委会由主、承办方相关领导组成,组委会主任由马鞍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盛厚林和书法报社社长、总编辑舟恒划担任。
三、大展评委会评委会由组委会聘请全国著名书法家组成,评委会主任由一位中国书协副主席担任。
四、征稿对象全国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
五、征稿要求
(1)作品内容为千字文或千字文节选或李白描写马鞍山的诗词。
(2)征稿作品为毛笔书法,书体不限,作品尺寸横竖不超过6尺,以竖式为宜。草书、篆书须附释文。
(3)作品勿装裱。请用铅笔在作品背面右下角工整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年龄、性别、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
(4)每位作者限投稿2件以内,以挂号或特快专递方式寄出(注明“千字文大展作品”),请勿重复投稿。
(5)所有作品均不退稿。
(6)征稿时间:自本公告见报见网之日起,至20_年6月10日截止,以当地邮戳为准。
六、作品评审
七、奖项设置
三等奖10名,各奖人民币20_元(税前);入展作品200件。入选作品300件。
八、展览及颁奖
与千字文书法艺术节同步举行首届全国千字文书法大展展览及颁奖仪式。
九、编辑出版
编辑出版《首届全国千字文书法大展作品集》,收入特邀、获奖、入展、入选作品,与千字文书法艺术节同步发行。
十、作者待遇
(2)向获奖、入展、入选作者颁发证书,并赠送本次大赛作品集1册;
(4)特邀大展评委及获奖作者参加千字文书法艺术节;
(5)获奖证书、作品集、奖金除在展览现场颁发外,其余未到场者将在开幕式后2个月内寄达作者。
十一、收稿地址
首届中国千字文书法艺术节组委会
20_年3月
全国中小学生千字文书法大赛征稿启事
冯金城安徽千字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熊飞书法报社
三、评委会将由组委会聘请全国著名书法家担任评委。
四、参赛对象全国所有在校中小学生
六、大赛奖项设置
七、奖品设置
3.所有参加现场书法表演者均可获赠印有“千字文”字样的文化衫一件;
4.获奖者可获组委会颁发的获奖证书;
5.获奖作品将在《书法报·少儿书画》上选登;
八、截稿日期20_年6月10日
九、来稿须知a、统一毛笔书写、五尺以内、以竖幅为主,所有来稿不需装裱。
b、书写内容“千字文”或“千字文”节选,来稿应注明作者姓名、所在学校、联系地址、联系方式及辅导老师。
c、免收参赛费,所有来稿无论获奖与否均不退稿。
d、组委会将编辑出版大赛作品集。
十、收稿地址
安徽马鞍山市雨山路雨山区文体局千字文书法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
收稿人:芮立甜邮编:24300
首届中国千字文书法艺术节组委会
20_年3月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职工书法作品展征稿启事
一、主办单位: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书法家协会
二、承办单位: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河南省职工书画院
三、征稿范围
全国各级工会干部、工会工作者,广大企业职工。欢迎社会各界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应征投稿。
四、征稿要求
1.作品内容:以歌颂党的丰功伟绩为主题,内容健康向上,古今诗词、联、赋、格言均可。
2.作品规格及要求:作品须为毛笔书法,书体不限(草书、篆书需附释文);作品规格以竖式为主,尺幅最大不超过八尺宣纸,手卷、册页均可;作品无须装裱(特殊装裱请附设计稿或自我托裱)。
3.作品背后右下角请用铅笔楷书标注作者姓名、性别、年龄、地址、邮编、电话,附百字内简介一份;投稿时请用挂号或快递邮寄(信封上注明作者姓名、电话)。
4.每位作者投稿数量不限,每件作品须通过邮局汇参赛费30元,没收到参赛费的作品不予评审。
5.限于人力,所有来稿一律不退。
五、评选原则及办法
1.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组织评委进行评审。
2.中国书协会员(附复印件)、中国职工书协会员免初评。
3.既定展出作品300件,评出优秀作品16件。
六、待遇
优秀作品每件奖金3000元,入展作者赠送
作品集1册,所有入展和入选作者均颁发证书。入展作者可作为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条件之一。入选作者可作为加入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的条件之一。
七、展览时间、地点1.时间:20_年6月。2.地点: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八、征稿日期: 自见报之日起,截至20_年4月3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九、其他
1.证书、作品集将在展览闭幕后3个月内寄出。
2.本次大展作品的所有权、出版权等均归承办单位所有。
3.有关大赛活动的解释权归主办单位。4.所有参赛者,均视为同意以上各条款。
十、投稿、汇款地址及联系方式
投稿及汇款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6号河南工会大厦407室,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
邮编:45000
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
20_年2月22日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征稿启事
**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广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二、组织机构
1、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组委会由中国书协和承办方有关领导组成。
评审委员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依据《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产生暂行办法》,组成评委会,负责评审工作。
三、书法作品投稿与评审
2、书法作品投稿要求
(1)内容:健康向上的古今诗词、联、赋、格言等均可,提倡自作诗词。
(2)规格:书体不限,书法作品尺寸横竖不超过八尺,以竖式为宜。草书、篆书、须另附释文,篆刻需先行邮寄原石,内容及尺寸不限!
(3)要求:所有作品勿装裱。请用铅笔在作品背面右下角工整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年龄、性别、所在单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为便于准确登记,及时联系作者,请另打印填写《第十届国展投稿登记表》,附在作品右下角。
(4)每件作品须从银行或邮局汇参评费30元(勿在信封中夹寄,海外汇30美元),没收到参评费的作品不予评审。
(5)投稿作品数量不限,禁止化名重复投稿。
(6)投稿时需附身份证复印件。中国书协会员免交参赛费且免初评,但需另附会员证复印件。中国书协各团体会员组织的作品稿件免初评(含香港书协)。
3、展览规模,展出作品20_件左右,其中入展作品1800件左右,特邀作品200件左右。
(2)评审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初评、复评和终评,从来稿中评出入展作品1000件。而后通过投票选出获奖作品50件,获奖提名作品35件;第二阶段,获奖作者现场创作测试,如发现与投稿原作明显不符的,取消获奖、入展资格;未到现场测试者,视为自动放弃获奖、入展资格。
(3)评奖引进投票和打分程序软件,现场公开评审结果,当天上网公示获奖、入展名单,公示10天后由组委会正式公布名单。
四、中国书法大讲堂与国展论坛为了探讨和研究当代书法创作的特点和趋势,促进书法理论研究对创作实践的关注、介入,推动十届国展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中国书协决定举行中国书法大讲堂,邀请权威专家举行四场学术报告,同时举办“国展论坛”活动。国展论坛除了邀请部分书法理论、评论专家撰文外,还将面向书法界广泛征稿。
(1)关于当前书法创作和实践的研究及评论文章,包括对书坛大势、风格流派、创作修养、代表书家、书体形式、技巧探索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论。文章要求选题正确,观点鲜明,论述清晰,语言平实,提倡学术性和学理化的研究评论,反对浮夸吹捧、恶意中伤、借机炒作和抄袭剽窃行为。
(2)来稿必须是未经发表的文章,每篇不超过20_0字,引文注释要标明出处。
(3)投稿须提供打印文本及计算机软盘各一份,论文后面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年龄、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话。
五、出版 第十届国展开幕式之前出版《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览作品集》、《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览论坛文集》。
六、作者待遇和相关责任、获奖作者颁发奖金、证书,获奖提名、入展作者颁发收藏费、证书;并分别赠送本次活动展览作品集、论文集各两本。
书法作者一等奖奖金每人100000元,二等奖奖金每人80000元,三等奖奖金每人50000元,获奖提名奖金每人20_0元,入展作品收藏费每人5000元;论文获奖作者奖金每人8000元(奖金均为税前)。获一等奖作者直接推荐担任所在省书协副主席,非会员书法作品入展、论文入选,作者具备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条件。
本次活动获奖作者奖金和入展作品收藏费,除在现场颁发外,其余未到场者将在开幕式以后两个月内寄达作者,由中国书协负责。
获奖、入选证书、作品集以及退稿作品须在展览开幕后两个月之内寄出,由承办方负责。l6、凡是要求退稿的作者,如未能入展,由承办方负责退稿。如出现问题,主办方可帮助作者予以协调。
八、征稿日期自见报之日起,截至20_年8月31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九、收稿和汇款地址:(请一律邮寄单位,勿寄个人)
1、书法作品稿(款)件寄:广西南宁市建政路28号广西书法家协会
邮政编码:20_40电话:021-***8
十、凡参赛作者,应视为已确认并遵守征稿启事各项规定。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_年3月14日
首届“沈尹默杯”青少年书法大赛
沈尹默先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书法家、诗人、学者。沈先生的一生,在深入书法实践的同时,还对书法理论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书坛产生了巨大影响。
今年是由沈尹默先生创导的、原上海市市长陈毅请示××主席批准的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五十周年,也是沈尹默先生逝世四十周年,为了缅怀和纪念这位卓越的书法大师,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和各省市书法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特举办首届“沈尹默杯”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旨在普及和推动祖国传统艺术的蓬勃发展,让传统书法艺术代代相传。
组委会: 名誉主任:杨振武、张海、赵长青
主任委员:陈东、杨益萍、陈洪武、戴志祺、言恭达、林岫、旭宇、吴善璋、吴东民、张改琴、、周志高、唐云来、刘庆渝、鲍贤伦、张学群、石跃峰、王丹、祝新穗、陈奋武、雷珍民、宋华平、孟世强、于小山、周维杰、何奇耶徒、张桂光、韦克义、包俊宜、张业法。
副主任委员:迟志刚、沈文忠、戴小京、宣家鑫、田伯平、赵雁君、张建会、张明明、张戈、顾亚龙、朱兴贤、戴跃、李运熙、纪光明、王亚洲、陈羲明、陈加林、云平、柯云瀚、林涛、胡崇炜、漆刚、李洪义、谢安钧、韩清波。
三、征稿对象:
青少年组:18岁以下(1993年6月1日以后出生)青年组:45岁以下(1965年6月1日以后出生附身份证复印件)全国青少年书法爱好者可团体投稿。
四:征稿要求:
1、尺寸:135*67cm之内,竖幅,不收装裱件。
2、书体不限,内容健康向上。
3、请在作品背面右下角用铅笔注明省市、姓名、性别、年龄、通讯地址、电话、邮编。
五、展览和奖项
1、本展览共入展400件,其中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40名。
2、印制作品集,在开幕式上首发。
3、获奖作者颁发奖金、证书,入展作者颁发证书,并分别赠送作品集。
4、青少年组:凡获一、二、三等奖上海青少年作者,可直接申请加入上海青少年书法专业委员会,优秀奖作为申请资格二次,入展作者为资格一次。
青年组:凡获一、二、三等奖作者,作为申请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资格一次。
5、一等奖3000元人民币、二等奖20_元人民币、三等奖1000元人民币(奖金均为税前)。
六、征稿日期即日起至20_年4月30日,以邮戳为准。
七、展览日期20_年6月中旬。
八、收稿费用、地址
1、每件作品收评审费40元,来稿作品一律不退。
2、上海作者请于4月22日至28日直接交到收稿地点(不收邮件),外省市作者一律邮寄,报名费请邮汇(不要夹在作品内),并将邮汇单复印件附在作品内。
3、地址:上海市延安西路200号3号楼201室。(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大赛办公室)
入展获奖名单可登录查询()
安徽民俗篇十
民俗是文化的原生态,是生活中最真的底片;民风是未飘散的诗歌,是人心中最甜的方糖;民族文化是越放越香醇的美酒,是全世界不可多得的瑰宝。什么时候,底片消失了?什么时候,方糖融化了?什么时候,瑰宝也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民族的民俗、民风成了全世界遗失的瑰宝,却不去寻找?不!底片依旧在,方糖仍旧甜,瑰宝也会失而复得。随我们去,找寻民俗,找寻生活,也去找寻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文化!
中国古代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它有五彩的瓷瓶,有传统的美食,更有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的端午节、中秋吃月饼、赏月的美说,还有特有的新年。
不妨谈谈端午。它因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人们在汩罗江疯狂地寻找他,驾着船向河里投洒米饭,因为害怕米饭散而包成三角状,用艾叶及绳索绑起来,从而才形成了划龙舟、吃粽子的传统,传承了屈原投河的故事。
说起中秋节,许多地方还保留着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中秋是因为嫦娥而产生的。嫦娥因为吃了仙丹而飞上寒冰宫,终日守着寒冷的宫殿,思念着地下的亲人。而丈夫也思念着妻子,终日望着天空,望着月亮。因为嫦娥与丈夫未能相聚,为了象征团团圆圆,所以制出月饼,它是圆形的,刚好象征了团团圆圆的寓意,听说就连那天的月亮也是格外的圆。所以吃月饼、赏月就成了团圆的象征。
中国民俗的精粹我想必定属于新年了。据说以前有个年的怪物,在大年三十常常进入村庄伤害村民,村民年年上山逃难,回来后一切总是要从头再来。突然有一年来了一位老人,他告诉人们不必害怕。人们见他穿红大褂,手上拿一串鞭炮,半信半疑地留下来了。“年”来时,老人点燃鞭炮,开亮家家户户的灯,人人穿红衣,果真“年”再也没有来过了。后来一年接一年放鞭炮,穿红衣也成了大年三十的习俗,寓意为红红火火。后来又有了发压岁钱的习俗,意为压“年”之意。
或许这些民俗渐渐被人们淡忘,让我们重拾历史,融入生活,挑起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担吧!民俗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国人的瑰宝,让我们拥有最淳朴的民风,找回那些珍贵的民族文化吧!中国的历史文化永远不能忘记,它必须深深印入我们的心里,记住这些灿烂的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应尽的义务。
请牢记:雅语雅思雅行,俗语俗思俗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