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范文申论(推荐14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1-11 09:27:4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短评范文申论1

(一)

今天我读完了郭沫若的《女神》,也想起了早些时候,我到郭沫若故居的情景,乐山沙湾古镇沉浸在一片寥峭寒雨之中,我对郭沫若仿佛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对他的作品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遥想当年领军创造社的辉煌,《女神》《星空》的灿烂,《屈原》与《棠棣之花》的朗声高调……如今全部成为了《天上的街市》里《沙上脚印》,最终淹没在《黄海中的哀歌》,一切的一切都为商业社会的《天狗》所吞噬,在《辍了课的第一点钟里》的那一刻,怕死的,饱受屈辱的诗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死》,《死的诱惑》啊,《火葬场》!在这《洪水时代》,《太阳没了》,只剩下《月下的司芬克司》,在《黑的文字窟中》到处都是《如火如荼的恐怖》,《金钱的魔力》控制了整个世界,《朋友们怆聚在囚牢里》,《血的幻影》《歌笑在富儿们的园里》……

当下,我为一个笃信文学的迷茫人,独自徘徊在沫若故居后花园里,在灰蒙蒙天空之下,望不见远处的美人山,仅有冬树的寂寞,屋檐水的滴落,沫若儿时读书的绥山山馆毫无声息地旧,好衰时哟。

“鲁、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这位在旧版《现代中国文学》上声名赫赫的中国现代文人,此时此地,在自己的故乡连同自己的故居,都成了历史的一颗琥珀,一颗栩栩如生而被尘封遗忘的文物。

当我跨出沫若故居门槛后,蓦然回顾,惊讶这故居竟然为这乐山沙湾古镇最后的瓦房民居了,那个旧时代最后的残梦了。

远山无影,寒气笼罩着沫若故居老屋,真个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叫人也无从寻寻觅觅了……

多读读这些文人的作品,多走走这些文人走过的地方,感受一个文学的世界。感谢郭沫若让我对文学燃气热血。

(二)

今天,我读了郭沫若繁荣作品《女神》,这本书是19才结集出版的,诗的格式的新颖到现在都另我惊叹,虽说郭沫若先生已经与我们隔世了。你可能说他的诗太过重复,你可能会说他的诗一短两句话,一长四五页,你还可能会说他的诗多是像说、不美。可能吧,你读诗追求的是那些,但你读女神,你也许会改变自己的追求了,也不说改变,算是对那些情感炙热的诗有了另一种看法了。

《女神》就是郭沫若先生那炙热的情感、炙热的血写成的。《女神》是一本不错的书,是一本可以改变你品味的书,可以让你的思想升华到另一个阶段。

(三)

读郭沫若之诗集《女神》,想其在1949年之后的一举一动,《女神》时的浪漫大胆、热烈与自由在其身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堕落之快,如乘神七。

短评范文申论2

这种电影已经不能从艺术角度给分了,开片就有民区爆炸场面这一点很容易抓住观众的眼球和情绪,虽然后续高潮迭起但节奏不够合理,个别煽情段落显得刻意突兀(不过不耽误让你落泪),虽然影评给减一星,但精神属性肯定是满分,我还是要说我此前一直说的一句话,消防员是我唯一敬重的中_种,就因为人世间这最美的逆行。作为这部电影原型事件发生地大连的市民之一,观影体验也是比较特别的,听说本片映前路演城市中唯独没有大连,当年确实是全辽宁省的消防车都在往大连开,当年也确实听说罐体爆炸会危及全市人的生命,但并没有电影情节这么恐慌夸张。关于消防员的电影此前还有一个_云和古天乐主演的《逃出生天》,格局要小很多,但我想说的是这类电影总能催人泪下,另外其实真的期待片方能拍一部天津港爆炸的电影,但不知道会不会过审。

短评范文申论3

苏幕遮范仲淹短评

这首《苏幕遮》,《全宋词》题为“怀旧”,可以窥见词的命意。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上片诗词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诗词片诗词枯萎的黄叶。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诗词空蒙,一派青翠。山峰,映照着落日的余辉;天宇,连接着大江的流水。无情的芳草啊,无边无际,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辉都照射不到的遥遥无际的远方。

这幅巨景,物象典型,境界宏大,空灵气象,画笔难描,因而不同凡响。更妙在内蕴个性,中藏巧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晞文《对床夜语》)。眼前的秋景触发心中的忧思,于是“物皆动我之情怀”;同时,心中的忧思情化眼前的秋景,于是,“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此内外交感,始能物我相谐。秋景之凄清衰飒,与忧思的寥落悲怆完全合拍;秋景之寥廓苍茫,则与忧思的怅惆无际若合符节;而秋景之绵延不绝,又与忧思之悠悠无穷息息相通。所以“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宋邵雍《诗画吟》)。这里,明明从天、地、江、山层层铺写,暗暗为思乡怀旧步步垫底,直到把“芳草无情”推向极顶高峰,形成情感聚焦之点。芳草怀远,兴寄离愁,本已司空见惯,但本词凭词人内在的“丹诚”,借“无情”衬出有情,“化景物为情思”,因而“别有一番滋味”。

下片诗词直抒离愁:望家乡,渺不可见;怀故旧,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离乡愈久,乡思愈深。除非每天晚上,作看回乡好梦,才可以得到安慰,睡得安稳。但这却不可能,愁思难解,企盼更切,从夕阳西下一直望到明月当空,望来望去,依然形单影只,莫要再倚楼眺望。忧从中来,更增惆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愁情之浓岂是杜康所能排解。“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意新语工,设想奇特,比“愁更愁”更为形象生动。

如此抒情,妙在跳掷腾挪,跌宕多变。望而思,思而梦,梦无寐,寐而倚,倚而独,独而愁,愁而酒,酒而泪。一步一个转折,一转一次深化;虽然多方,终于无法排解。愁思之浓,跃然纸上。其连绵不绝、充盈天地之状,与景物描写融洽无间,构成深邃沉挚、完美融彻的艺术境界。

短评范文申论4

短评与读后感(语文观摩课.)..

课题:短评与读后感(语文观摩课教案)

吴静 河南省唐河县第二高中 473400

目的:1、什么是议论 2、短评与读后感

重点:短评与读后感的区别

难点:如何有深度,有创新

教法:讨论与例证相结合

课时:一课时

讲授内容:

一、什么是议论

举例:“听课的人真多,我不喜欢老师听课,耽误我们。”

分析:这句话就是一个判断,是对听课的一种认识和看法,这就是议论。换句话说,议论就是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反映一个人的看法、认识与见解。

二、讨论本次作文

1、短评:就是对人和事物进行简短的评论。

我们常写的是文艺短评。那么,文艺短评怎样写呢?

第一部分 先对所评作品作必要的概括介绍。

短评范文申论5

(1)开头:简单叙述评论对象+阐明观点。

“简单叙述评论对象”:包括给评论对象下定义、阐述观点或社会现状等,如果评论对象是专有名词、抽象词汇时,可对其概念进行解释。

“阐明观点”:是对所评论对象进行表态,表达出观点,一般放在开头部分的最后一句。一般有三种情况:支持、反对和辩证看待。

①支持的表述有:“合理的”“正确的”“科学的”“具有意义重大的”等;

②反对的表述有:“错误的”“不科学的”“不合理的”“不可取的”“不理性的”等;

③辩证看待的表述有:“有利有弊”“全面看待”“理性看待”“一分为二”等。

注意:表态并不是真正地说明自己的态度,应根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材料的态度观点,因此如果材料中已经有表达观点态度的原词、原句、原意,可以摘抄或概括材料观点。

(2) 主体:主体内容部分就是对观点进行充分的论证,因此是评论类的重点,论证时要紧扣观点,立足于材料所体现的内容进行论证,一般有意义、危害、原因、事例等内容,具体写什么要素根据材料提到什么要素来确定。

(3) 结尾:对策或升华。如果材料中给出“对策或升华的句子”,归纳摘抄即可;如果材料中没有给出,结合总体内容总结即可。

短评范文申论6

材料的第一段统领全局,围绕着“运河兴,则城市兴”的核心话题,进行基本信息介绍:大运河流域居住着我国近八分之一的人口,它滋养着两岸城市走向未来,而两岸城市要做到与运河和谐相处。

第二段到第八段为具体展开。第二段将扬州开展综合整治,启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重现清水碧波。

第三段讲枣庄加大对船舶治污的监督检查,并支持配套治理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污染治理。第四段讲台儿庄利用运河历史肌理,重建北方水城,走文化旅游业发展之路。

第五段讲通州结合毗邻庙宇打造的文化景区,开通京杭运河。第六段讲淮安市通过推进运河文化博物馆群建设、实施运河解读工程、挖掘整理运河史料等,为游客搭建了解运河历史的文化平台。

第七段讲杭州塑造的旅游名片、建立的“拥江发展”综合体,运河的建设利用让产城融合成为现实。第八段讲杭州诗人出于对大运河文化的热爱举办的诗歌节,汇成保护传承运河文化基因的民间力量,也为运河提供了更多的文化符号。

短评范文申论7

对策在最后成文时,必须要有内在的逻辑体系,按照一个什么样的逻辑顺序提出并实施对策,在国家与各地方公务员考试中我们所见的对策逻辑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紧急重要,轻微次要。避免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其次,按照观念——制度——操作的顺序。从观念到制度(机制、体制)再到执行与操作层面,这是提出对策所惯常采用的逻辑思路。第三,秉承直接——间接——根本的顺序。第四,从材料宏观处着手,于微观处把握。

考前辅导:四大注意事项助您攻下申论堡垒

时至今日,20_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备考已进入了最后的备考冲刺阶段。对于现阶段的复习,考生首先要分析、总结近期以来的复习情况,合理安排行测和申论的复习时间,抓住复习的主次,查补缺漏,调节心态,沉着地应对即将到来的考试。考生的备考重心要放在心理的调节、考前准备和各类解题技巧的回顾上。在申论备考的最后关键时刻,中公教育专家提

醒广大考生应注意以下四大方面:

短评范文申论8

贾平凹短评

贾平凹写作风格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浩瀚,五彩缤纷,从抒写的内容和笔调去看,可以归成五类:第一类是情绪小品,以抒写某种特定的情绪为主,如《大洼地一夜》就是代表;第二类是场景小品,以写各类场景为主,如《静虚村记》、《黄土高原》等;第三类是人物小品,粗线条勾画人物为主,如《摸鱼捉鳖的人》、《在米脂》等;第四类是随笔,综论人生,针砭世情,如《人病》、《牌玩》等;最后一类是风物小品,描摹风俗,记述玩物,如《陕西小吃小识录》、《玩物铭》等。

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那份坦诚、不摆架子、不高调等性格,亦是他赢得读者的方法之一。在他文中,不难发现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他不单只在乎自我领略,亦愿把这审美路径向读者介绍及实践。

短评范文申论9

本文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看人影、画人影这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吧人影头上的缕缕细烟比作成漫画所写的动怒的人,是全文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活泼、诙谐。“华明从身边摸出一支半寸长的铅笔”、“大家蹲在地上争论”、“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的特点。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的游戏和文中的介绍是一样的。孩子们对我们的认识和理解儿童艺术活动非常有用。他们的游戏之中蕴藏着他们独特的艺术和对艺术的独特的见解。

初一:陈思敏

短评范文申论10

20_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习题及范文点评(1)

背景材料:

近来,由于国内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煤矿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智利通过长期细致的工作、凭借完善的井下避险系统和技术设备对33名遇险矿工进行了成功营救,煤矿井下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加强安全生产的技术和制度保障再次被摆上台面。为此,从_到安监部门,分别做出部署,采取多种措施,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_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_〕23号)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必须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安全避险系统,简称 “六大系统”,并限期3年完成。据_报道,目前山西已开始在全省五大煤矿集团推广井下救生舱,其中7个试点矿井中有的已建成井下避难室和救生舱,有的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河南省政府要求严格执行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江苏、湖南等省要求所有矿井在3年内建成紧急避险系统。

作答要求:

请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1000~1200字的文章。

要求:紧扣材料和客观实际,观点深刻,语言流畅。

短评范文申论11

20xx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写作评论文答题技巧详细剖析 时至7月,虽为盛夏,但对于很多有志成为公务员的考生来说已经进入了备战20xx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最佳时间。公考中申论的考试必不可少,而申论考生中考生最担心、最头痛的文章恐怕就是最后一道分值最高的大作文题目了。

大作业相较于前面的四道小题而言,考生得分普遍偏低,一般较难拉开分数档次。但这绝不等于考生可以不重视大作文的写作,最起码的要求考生要能写出文体符合要求、足够字数的文章,保证不在作文中丢分。申论的大作文只有一种文体即议论文,而议论文中常见的写作体例包括一政论文、评论文和策论文三种形式。今天我们重点来分享一下评论文的写作方式。

首先,任何一篇议论文的内在逻辑结构都应包含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评论文是以分析为主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写作形式的存在并非老师刻意杜撰,而是由考试中特定的题目要求决定的。我们来通过需要写成评论文样式的历年真题来认识一下此类文章。20xx年国考:请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20xx年国考:请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20xx年国考: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短评范文申论12

时文短评(人教版高三教案设计)

周爱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09高考新增题型--时文短评的特点与类型

2、把握概括与短评的一般要求

能力目标:

1、掌握一句话概括的主要写法与答题规范

2、掌握短评的主要写法与答题规范

【教学重、难点】

掌握短评的主要写法与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讨论法、分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印发课堂要做的练习给学生

2、上课前播放歌曲--化学版的《青花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刚大家所听的歌曲是广东的一位化学教师为方便学生记忆而改版的《青花瓷》,大家对他这种做法有什么看法吗?(学生回答后展示《新民晚报》 、08、08上刊登的一些学生和老师对这件事发表的评论)

像这种对最近发生的新闻或现象进行评论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时文评论》。

课件投影:

时文:时效性比较强的网络、报刊文摘。(捕捉社会热点)

短评:“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评”评说,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二、介绍高考对时文短评的要求及其题型

这道题是09年1月份的省质检才出现的新题型,它的题型设置一般是:

提供两则简短时文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准确捕捉基本信息

(2)对材料所阐述的内容(现象、观点)有何看法?请阐述。--做出自己的评判

今天我们主要就是针对这两种题型来学习时文短评主要的写法和答题规范。现在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道题--一句话概括。

三、一句话概括

1、师生一起做示例:《09龙岩质检卷》

材料一   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贫困生小方在入学的第二个月,意外发现自己的就餐卡上多了一笔钱。原来,科大采用“校园一卡通”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就餐情况进行监控,若学生在食堂月均用餐60次以上,消费总额却在150元以下者,则无需申请,其就餐卡上就会多出一笔由学校“隐形”提供的补助。

材料二   “这房子能住吗?”“饭能吃吗?”2月10日,30多名小学生寒假期间在老师的带领下慰问贫困生,当他们走进一名叫关鹤琳的学生家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现场捐助770余元的爱心款能解决关鹤琳半个学期的费用,但是                          参观式的慰问却让关鹤琳很受伤。

问题: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1)、请大家拿出红笔,先通读材料,后画出材料的关键词语与关键句子,共同点与不同点。最后整理归纳出一句话。

关键词:材料一:贫困生、补助、“隐形”提供

材料二:贫困生、捐助、参观式的慰问

共同点:陈述对象都是贫困学生的扶助

不同点:材料一:“隐形”提供补助

材料二:参观式的慰问

(2)、概括答案: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存在不同的观念和做法

2、强调:

(1)、概括要注意整体性原则,概括出来的内容要涵盖整体,避免过窄或过宽的错误。

(2)、概括材料必须是一个句子,而且要用陈述句。

区别句子与短语:

例如: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存在的不同观念和做法

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存在不同的观念和做法

我写的作业。

我写了作业。

(3)、概括的句子不需要加入自己的主观评价,只需客观概括材料事实即可 。

3、概括两则材料的关系

这两则材料陈述对象相同,都是讲对贫困学生的扶助,但方法不同,所以我们说它们是相对型的材料关系,概括时要着眼于他们的不同点。

4、练习1:《三明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材料一:一天,甲乙相逢,甲说:“你很靓很精神,一定做俯卧撑了,又腰肌挺好,比猪坚强多了。是股奴,还是车奴、房奴?打酱油吗?”乙回答道:“我什么奴也不是,也不打酱油。--你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听不明白。”

材料二:调查发现,经常使“顶”“濉薄袄住薄胺鬯俊钡韧络语言的人群中,20岁以上的超过90%,30岁以上的也达到了37.66%。

问题: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参考答案:网络语言“疾风扑面”。(网络语言悄然兴起。网络语言成为时尚。)(2分)

这两则材料与上一题不同,陈述对象相同,内容是互为补充的。所以我们说它们是互补型的材料关系,概括时要着眼于相同点

5、总结:

A、如何概括 材料

抽出新闻材料五要素(时,地,人或物,事,因,果)中的核心二要素人或物及事展开信息重组,形成“何人或物做何事”的概括模式。“重组”方式依材料则数、性质而定:单则的直接进行;两则及以上的,按材料“似”或“异” 的组合展开同或异向合并。

B、概括材料主要信息的答题思路:

第一步: 通读材料

第二步:分析关系(相对型、互补型)

第三步:提炼筛选(异同点)

第四步:整合表达

四、短   评

1、师生一起做示例:《09龙岩质检卷》

材料一   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贫困生小方在入学的第二个月,意外发现自己的就餐卡上多了一笔钱。原来,科大采用“校园一卡通”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就餐情况进行监控,若学生在食堂月均用餐60次以上,消费总额却在150元以下者,则无需申请,其就餐卡上就会多出一笔由学校“隐形”提供的补助。

材料二   “这房子能住吗?”“饭能吃吗?”2月10日,30多名小学生寒假期间在老师的带领下慰问贫困生,当他们走进一名叫关鹤琳的学生家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现场捐助770余元的爱心款能解决关鹤琳半个学期的费用,但是                          参观式的慰问却让关鹤琳很受伤。

针对上面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100字左右,至少两个理由) (4分)

提示:(1)、短评的主要写法有:

A、从正面肯定。

简明扼要亮出观点。再用简单论据进行论证。

B、从反面否定。

简明扼要亮出观点。可以直接反驳错误的见解,也可以间接反驳错误的见解。

C、可以采用多分法进行分析,既肯定正面,又否定反面。要注意不要自相矛盾。

(2)、时文短评的答题步骤

1、亮观点(旗帜鲜明)

2、讲道理(两点为宜)

3、总述(或重申观点或提出建议)

(3)、评说的对象可以从捐助者或贫困生两个角度。

答案示例①资助贫困生要顾及他们的自尊心。(从“施事”角度总说作肯定观)O因果  如果在给贫困生资助的同时却在客观上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那么,这样的资助会给其内心留下阴影。(从事件结果角度分说理由)O因果  科大的做法不仅是一种关爱,更体现了一份尊重(从事件做法角度回应总说再作肯定观)。

答案示例②贫困生接受资助应有平常心。(从“受事”角度总说作肯定观)O因果  经济上的贫穷并不等于地位的低贱。OO递进  再说,他人对你的资助是出于真诚的。(从事件起因做法角度分说理由)O因果  对此不应有自卑心理(回应总说再作肯定观)。

2、练习1:《三明市20_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材料一:一天,甲乙相逢,甲说:“你很靓很精神,一定做俯卧撑了,又腰肌挺好,比猪坚强多了。是股奴,还是车奴、房奴?打酱油吗?”乙回答道:“我什么奴也不是,也不打酱油。--你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听不明白。”

材料二:调查发现,经常使“顶”“濉薄袄住薄胺鬯俊钡韧络语言的人群中,20岁以上的超过90%,30岁以上的也达到了37.66%。

问题:你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有何看法?请简述。(5分)

参考答案:(5分) ①使用网络语言无可非议。网络新词语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丰富了汉语词汇。如果往前看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曾经陌生的网络语言现在已经非常熟悉,如“下载” “链接”“复制”等等,早已被我们接受。

②我不赞成使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规范性差。它是对传统语言的破坏、颠覆,汉语的纯洁性也会因之受到影响。

3、总结:

注意几个禁忌问题:

(1)没有观点或者观点含糊其辞。

(2)大量转引原材料,没有分析,说理不透。

(3)条理不清,语无伦次。

(4)字数严重超标。

(5)观点偏激,强词夺理,令人无法接受。

五、课堂练兵

自设题:10月23号《厦门商报》上有一则关于学校如何处理学生仪容仪表的新闻,就将之整理为两则相对型的材料。

材料一:为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一学校不允许学生留长发,老师甚至校长在门口站岗,一发现不规范的,就用剪刀剪掉,一时间不少学生为飘落的头发伤心至泣;佛山一所中学要求女生不得留长发,否则不得进学校。

材料二:厦门某学校在全校集会时,校长发布新规---凡是期末各科成绩进入年段前20名的学生都允许漂染头发。全校哗然的同时,染发的学生都乖乖地“返彩归黑”。因为成绩好的学生不会漂染头发,而他们也禁不起舆论压力。因为同学看到了会说,“几日不见,学业大长,进入年段前20名,可喜可贺啊!”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对学生染发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5分)

(1)答案示例: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不同学校有不同做法。

(2)答案示例1:中小学生染发存在很多不好的问题。①因为染发剂是化学用品,对身体发育可能会有负面影响。 ②且有些学生因为过分追求打扮、穿着,而产生攀比心理,增加心理压力,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中学生不要染发。

答案示例2:学生染发是时代潮流发展带来的结果。 ①染发的学生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学生染发只是“求异”心理起作用,只是想体现自己的个性而已。 ②染发只是学生爱美心理在作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中学生染发并不是需要一味制止的。

六、强调:写作中有几点须注意

1、先吃准现象;

2、注意报道者对新闻现象的评价有褒有贬,这给观点提炼暗示正反等方向。不过,仍应“开放性”地牢固树立正、反、正反结合等多向酝酿观点的写作意识。

3、以直接亮出观点的总D分、总-分D总两种结构为宜。

4、 结构以直接亮出观点的总D分、总-分D总两种结构为宜。语法层次是因果关系。

亮出观点应旗帜鲜明,决不含糊。可“开放性”地作肯定观、否定观、肯定否定兼及的辨证观;应单刀直入,一针见血,不能有废话和太多的曲折。在分说部分,强调富有逻辑自圆其说地说理,不作事例列举;强调发散思维,联系事件的起因、结果、做法等对事理多从横向及纵深“探究性”地挖掘,铺排语法层次以句群和复句中的并列、递进等关系为主。

七、复习建议

1、多关注

2、多思考

3、多训练

八:推荐

新闻节目:《焦点访谈》、《今日关注》、《时事辩论会》等有新闻评论的;

报刊 :《杂文报》、《杂文选刊》、《讽刺与幽默》等;

时评:

人民时评:

西岸时评:

南方时评:

大河网评:

大江时评:

新华时评:

九:作业--20_年4月省质检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俄新社报道,塔吉克斯坦3月10日推出了一个措施:所有中小学师生今后在学校禁用手机,目的在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材料二    一位中学教师在他的博客中写道:我在上课时总是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不接电话也不打电话,没课时还真离不开手机;家长为学生配手机,是为了方便联系。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对上述材料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5分)

参考答案:

(1) 对中小学校园里使用手机有不同看(做)法。

(2)示例一:用行政手段禁止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决定太过僵化。(观点)有违资讯时代人们及时沟通、及时获取信息的需要,只要能够协调好学习工作与资讯沟通的关系,(分析)手机进校园也不是不可以的。(总述)

示例二、中小学校园内不应该使用手机。(观点)校园内师生因为工作学习的特性,对资讯获取的及时性要求并不太高。随身带着手机进入校园,会让师生在工作学习中分心,降低工作学习效率。(分析)所以校园内应该明令禁止使用手机。(总述)

十、补充练习:

1、20_年福建高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5分)

(1)答案示例: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或,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体现了不同的观念。)

(2)答案示例:赞同网祭,摒弃陋习。通过网站祭奠已逝的亲友,既便于表达哀思,又省时省力,减少环境污染,值得提倡。对于烧冥钞、纸汽车、纸别墅等陋习,则要加以正面引导。

(可侧重某一方面阐述,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2、20_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

16。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材料一: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不超过25字)(2分)

(2)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5分)

(1)答案示例:中学老师推荐的书目和中学生喜欢的存在较大差异。

(2)答案示例1: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陶冶情操,磨砺意志,传承文化;但老师在推荐书目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

答案示例2:中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阅读书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读一些书;但只凭兴趣爱好阅读,不利全面发展,所以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外,还要扩大阅读面,加强对经典的阅读。

短评范文申论13

告别跟风,走向成熟

时下,相亲、选秀、养生、课辅等五花八门的潮流令人目不暇接,“跟风”现象愈演愈烈。“跟风”现象本质上是羊群效应,反映了社会转型期大众心理的浮躁和焦虑。

“跟风”源于“预先失败”。当前社会高速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以大众媒体为代表的“权威”发挥“专家指引”的作用,成为大众行为的价值参照,最终导致人们对媒体的过度依赖。有研究者用“预先失败”揭示这一现象,强调其本质在于丧失独立思考。

“跟风”泯灭个体价值。在媒体引导、炒作和从众心理的裹挟下,人们时时担心落伍和被边缘化,疲于应付形形色色的潮流,不知不觉失去理性、自信、个性和创造力,“跟风”不但泯灭个体价值,也使社会普遍陷于焦虑和浮躁,引发种种心理亚健康问题。

“跟风”的危害显而易见,故应大力加以遏制。首先,应加强对媒体的引导和监督,营造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和健康的舆论环境;其次,应加强对文化自信的培育,告别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最后,还应倡导独立思考、鼓励个性和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告别跟风、走向成熟。

短评范文申论14

A Few Remarks on Competition

Write a passage with the words and phrases given:

Common phenomenon, play, study, constant, so forth, to some extent, motive force, cooperation, a baseball game, in most cases, equally, carry sth. to extremes, pure and exclusive, failure, obtain one's goals.

推荐阅读:

说明报告的范文大全(热门9篇)

护士周记500字范文(3篇)

业务培训通知模板范文(热门16篇)

welcome speech范文(实用11篇)

讲座的格式及范文(精选32篇)

我的脱贫攻坚故事范文(通用9篇)

标签: 范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