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给多尔衮提入关建议1
努尔哈赤在位期间,范文程没有得到重用,只是随军征战而已。直到皇太极即位,范文程才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范文程所承担的都是军国要务,皇太极每次召见,“必漏下数十刻始出”。有时候,范文程回到家中还没有吃饭、休息,皇太极就又召他入宫议事。每次决定大事的时候,皇太极都要问范文程是否同意此事。
那么范文程辅佐皇太极做了哪些事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君权,促进_的封建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时,这个_还带有浓厚的部落气息,在皇太极即位初期,他的权力也非常有限,不过是个旗主而已。在范文程的建议下,皇太极一方面加强君权,还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清。另外,皇太极还在范文程的帮助下,实现了清朝的封建化。
范文程给多尔衮提入关建议2
在处理具体政务上,范文程更是昼夜不歇,事无巨细,革除明朝弊政,与民谋利,范文程作为首席大学士,成为清政府的实际组织者。
很快在他的励精图治下,京城局势安定下来,政府运转走向正轨,清朝得以在中原站住脚跟。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多尔衮权力膨胀,进位皇父摄政王后,范文程依然竭力效忠朝廷,不依附多尔衮,即便被排挤出中枢核心。
1650年多尔衮病逝后,福临亲政,范文程重新获得重用,受封一等子爵,授议政大臣,1653年又加封少保兼太子太保。
不过范文程虽然是三朝元老,但却不贪恋权力,康熙继位后就不再过问朝政,1666年范文程因病去世,终年69岁,康熙帝知悉文程病故,亲自撰祭文,充分肯定范文程的一生功绩。
范文程给多尔衮提入关建议3
由于清初国家制度简陋,范文程作为汉臣,仿效明朝官制,建立六部,完善各项典章制度。
皇太极每次商议军国大事,都要听取他的意见,范文程俨然成为满清统治者最倚重的文臣宰辅。
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病逝,第九子福临继位为帝,是为顺治,由于福临年幼,朝政由睿亲王多尔衮把持,范文程由红旗属下人员,被抬拨入镶黄旗。
此时的大明王朝早已日薄西山,朝政腐败不堪,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多尔衮的想法是借助李自成等农民军之手消灭明朝军事力量,然后发兵山海关,攻克北京,占领中原。
1643年初,多尔衮给陕北李自成写信,信中说:
“大清国皇帝致书于西据明地之诸帅,兹者致书,欲与诸公协谋同力,并取中原,倘混一区宇,富贵共之矣。”
然而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李自成的大顺军就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连续攻克大同、宣府等军事重镇,声势十分浩大。
同时范文程上书多尔衮,指出明朝灭亡大势已定,并指出:
“盖以为明劲敌者,我国也,抑则流寇也。正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
即满洲的真正敌人是李自成的农民军,并奏请立即出兵入关,夺取天下。
果不其然,李自成于3月19日攻破北京,末代皇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上,明朝宣告灭亡,李自成成为北京城新的主人。
不久大顺_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关系破裂,吴三桂转而向多尔衮求兵示好,并告知北京已被李自成占领。
满清本已出发在即,但奈何局势突变,对手从明朝变成李自成,满清朝廷对是否出兵争论不已,毕竟过去清兵三逼明都,都未能得手,现在农民军能袭破其城,其战斗力必然很强,如与之交战,胜负难料。
多尔衮犹豫不决之下,急召在盖州汤泉养病的范文程来商大计。
范文程指出李自成入京后肆意刑讯拷问明朝大臣、强行向在京官僚商人追赃、贪图子女玉帛等一系列倒行逆施和不得人心的措施,断言“可一战破也”。
在范文程的力谏下,多尔衮决定收降吴三桂,迎战农民军。4月22日,两军大战于山海关,李自成败走,清兵入关。
沿途官民被大顺军吓怕了,畏清军如虎,大多选择逃走,范文程随驾出征,谏言严格约束军纪,务必做到与百姓秋毫无犯,多尔衮对此全部采纳。
按照范文程的建议,清廷做了以下两步,一是发布安民告示,向百姓宣谕:
“义兵之来,为尔等复君父仇,非杀百姓也,今所诛者惟闯贼。官来归者复其官,民来归者复其业。师律素严,必不汝害。”
这一宣谕相当有效,民心迅速安定下来,多尔衮顺利进京,实现了多年以来入主中原的夙愿。
二是为崇祯帝发丧,以帝王规格厚葬崇祯,允许城中士绅百姓祭奠先帝,对前明官员尽力安抚接纳,重用提拔一个不落,赢得了广大汉族地主阶级的好感。
范文程给多尔衮提入关建议4
1644年四月,范文程力劝多尔衮率兵入关,同时让他约束军队,“当申严纪律,秋毫无犯”。入关后,范文程亲自撰写檄文,“官来归者复其官,民来归者复其业”,安定北京地区的人心。此后,范文程佐理军国政务,一方面为崇祯帝发丧,另一方面革除了明朝的不少弊政,比如说取消厂卫、三饷等。另外,范文程还“蒐求隐逸,甄考文献,更定律令,广开言路”。
清朝的这些举措传到扬州,史可法叹息道:“以敌之安拾人心若彼,而我之渐失人心如此,臣恐恢复之无期,而偏安未可保也。”1645年,清军攻占南京。消息传来,范文程立即提出恢复科举制,来拉拢江南的士大夫,“士心得,_心得矣。请再行乡、会试,广其登进。”1666年,范文程病死。多年后,康熙帝评价道:“文程之策,可抵百万雄兵!”
纵横君点评:范文程是清朝入关、定鼎天下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清朝之所以能够迅速汉化、封建化,与此人有着直接的关系。反观元朝,虽然也任过一些汉臣,但自始至终,元朝的皇帝都不会说汉语。而清朝则不同,从努尔哈赤开始就会说汉语,熟悉《三国演义》等著作,到了皇太极时期,在范文程的辅佐下,整个_能够全面汉化,甚至连典章制度都全部采用明朝的。
参考资料:1.《清史稿》;2.《清实录》;3.《东华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范文程给多尔衮提入关建议5
据《清史稿》记载,范文程是主动叛逃出大明,而主动想为努尔哈赤效力的。不过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虽然后来努尔哈赤的子孙对中原人比较重用,但是努尔哈赤本人对中原人并不友好。
所以范文程最初在女真混得并不好,但是随着女真的壮大,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再适合,这时范文程就开始慢慢出头了。
那么当年不管是主动投靠女真的,还是被女真强抓回去俘虏的,女真那边的中原人都很多,为啥范文程可以脱颖而出呢?
这一方面是他的天分和努力,但更多的是他的家世。范文程的祖上曾在大明做过高级官员,他的曾祖父还曾是大明的兵部尚书。纵观我国的古代历史,凡是能给国君一直当谋士的主,很少有白手起家的。
诸葛亮虽然号称躬耕于陇亩,但是人家也是官宦世家。如果没有家族的熏陶,诸葛亮一个修理地球的,光凭从书本上学,他是很难有“三分天下”的大局观,以及能“足兵足食”的统筹能力的。
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人家为什么能篡权,光靠他自己老谋深算吗?不是,人家的兄弟子侄、亲朋故旧,在司马懿常年装病的时候,依然能让司马一族的名头不被淹没,如果当年的司马懿光靠他自己......
范文程在努尔哈赤时代,只获得了初步的重用,真正让他崛起的,是女真的第二任话事人皇太极。皇太极是努尔哈赤众多儿子中,最喜欢看书的一个,也是非常有深谋远虑的一个人。他深刻地认识到,光靠女真人自己,绝对不可能真正意义上的做大做强,而女真人要想发展,就必须重视中原人的任用。
于是在皇太极的重视之下,范文程的地位与日俱增,在一些记载中,皇太极甚至养成了“凡事不决问范文程”的习惯。而且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范文程不光在文事谋略上有一手,人家动手能力也非常强,据史书记载,在皇太极时期,范文程曾多次身临一线亲自骑马砍杀。
等到皇太极建立清朝之后,范文程因为熟悉大明的组织架构,又成了皇太极身边的重要谋臣,当时皇太极设有大学士,范文程位居首位。不过真正让范文程的声望达到顶点,以至于康熙夸他胜过百万雄兵的,还是他在顺治,确切地说是多尔衮掌权时,他所表现出来的谋略。
公元1644年,皇太极已经离世,继位的是小顺治,掌权的是多尔衮,此时女真内部的气氛比较暧昧。如果此时没有什么意外,那么女真内部势必会有一定的权利角斗,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范文程立刻提出女真应该抓紧时间入关。
这种战略上的大动作,不能光靠利益驱动,一定要有详细的作战规划。史书中虽然没有细写,但是当年范文程的谋划之功,应该不亚于诸葛亮的隆中对。因为在接到范文程的意见以后多尔衮第五天就带兵南征了。
如果范文程只是提了个建议,多尔衮不会放着唾手可得的东西不争,而跑去冒险玩一出“蛇吞象”。在清军入侵中原的时候,范文程的表现似乎有文字记载的不多,好像也没有什么奇谋妙计,但在不多的记录中,却有这么一条。
清军入关以后,范文程带病在一线工作,并亲手编纂了很多的安民告示,在这些告示中,范文程重点提出三件事:
范文程给多尔衮提入关建议6
军队是维系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我们都知道,清朝的军队,分为八旗和绿营。这是怎么产生的呢?
八旗军是清军的根本,是拱卫大清安危的核心力量。八旗军队的职责是拱卫京师、守护疆域安定。顺治年间,北京八旗设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官职设有都统、护军统领、前锋统领及步军统领,都统等官以下又分设参领、佐领等职位,约有十万人。这些军队,除了保卫京师之外,如果有重大征战,顺治皇帝、摄政王会派遣满洲王公大臣统领他们出征。另有侍卫军、亲军,由侍卫内大臣统辖。除了北京之外,各地重要城市,也分别派遣八旗将士驻守,称为驻防八旗,每处官兵大约数万人。
但是,清军入关之后,由于满族人口少,八旗兵员人数严重不足,要保卫如此庞大的国家,显得捉襟见肘。于是,为了弥补八旗的不足,多尔衮下令设立绿营。
从顺治元年起,清政府就陆续在各省设立绿营。绿营的营制也是参照明朝,以营为单位,采用绿色旗帜,故称为“绿营”。绿营的将士主要是汉人,也有少数满、蒙、回等人员。绿营由所在省的总督节制。但是,总督虽然节制绿营,但是编制却是属于文官系列,并非军人。绿营的最高将领,是提督,官阶为从一品。提督之下是总兵,再下则是副将、参将等。顺治年间,各省绿营兵约有七十万人,后减少至六十万。
清军占领北京之后,经过多尔衮的努力,清朝的制度逐渐完备,行政体系不断健全、军队建设也得到极大加强,内部矛盾渐渐缓和,统一战争有序推进。为大清百年基业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