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影评范文(45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1-20 12:52:3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纪录片影评范文1

一部冷静,相对客观,肩负着使命的纪录片。最后一集后半部分,从航拍镜头到各个家庭越过生门之后的生活,让片子整体得到升华。前集仿佛都在为最后的集进行铺垫:生命的长河,双脚跨在生门的那几十个小时,身体和心理的痛苦、人性的折射、社会与个人的矛盾等等,这些转瞬即逝的东西算得了什么呢?但是,它又是那么地重,可以把你甩向生命的闪光之处,也可以把你拖向黑色深渊,击垮、吞噬一切。

影片记录了某省重点医院妇产科一年的工作内容,科室主任李家福团队,在面对(特别是)高危产妇及其家庭的故事。

这些人在鬼门关徘徊,在生孩子面前,自尊是奢侈品,只有选择和被选择。有全身相当于换了2次血鬼门关来回徘徊好几次但丈夫始终不曾出现她依然对生活积极乐观,也有家庭一分钱都凑不出来了也要全力保住产妇和孩子,也有家庭经济能力可以但为了1w块害怕人财两空迟迟犹豫要不要马上给孩子做急救,也有隐瞒真相到全盘拖出全家一起使劲儿的,还有为了省钱一拖再拖顶着突然爆血死亡的风险也要撑着往后多挨一天的…

1、为什么没钱的人总是大病这么多?

2、为什么没钱的还要生?以及生这么多?

3、没文化真可怕。

的确,影片重点描述的人群是高危大病产妇,而且这些产妇多是来自问题家庭、贫穷家庭。医患矛盾、社会环境与个人处境的无助、经济困窘与人性,一览无余地展开在手术台上。

纪录片影评范文2

作为一部纪录片,《海洋》拥有着良好的口碑。

对于一个影迷而言,绝对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好时机大饱眼福。

或许有太多的人认为《海洋》单单只是一部纪录片,不值得花几十元泡在电影院观看。不过那只是限于那些没有领略过的《海洋》巨大魅力的人。

《海洋》的开场让人难以忘怀。它不像其他的电影一样开场就长篇大论的述说着,没有过多的话语而只是用壮观(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词能更准确地描绘大海的魅力)的大海场景一下子就抓住了你的视觉神经。不用多少浮华煽情的词语,惊骇的海浪,呼啸而过的海风就像天生的绘画家,为我们描述着这个占据了地球三分之二世界的地方所独有的魅力。

有温馨,有孤寂,有舒缓,有狂野,有静谧,有绚烂,有残酷,有可爱……

影片从一个小孩的疑问开始,由一只蜥蜴的视角去看待海洋,以及人们对海洋的影响,延伸到了整个世界和这个宇宙。而这个宇宙中唯一存有生命的地球,都是从海洋开始的。

大海孕育了生命,万物因水而生。

它是充满美感的,看那鱼群闪着耀眼的银光,变化莫测,肆意舞动着,好似一位舞蹈家在水中欢乐的荡漾。海豚越过水面,惊起了一群正在捕食的军舰鸟。

大海是狂野和绚烂的。深不可测的海底隐藏着无限的静谧与生机,只有一条小鱼在海底游荡。“呼”的一声,那可怜的小鱼就进了伪装在沙子中的灯笼鱼的肚子里了。龙虾、海蟹也逐渐活动起来,只是头上一条鲨鱼划过,四周便又寂静了起来。龙虾、海蟹都机灵地钻进了珊瑚里,小小的寄居蟹也藏进了贝壳之中。

大海看上去危机四伏。

我带着些许困意看完了这一段,但是困倦并非对影片内容的厌倦,而是一种心灵和大脑的松弛。

经过开场时的雄伟壮观,我们又跟随镜头漫步在海底的花样世界之中。海洋在生物的点缀下显得宁静、安详。

一只座头鲸唱了起来,将高山般壮阔的歌声传向远方。

纪录片影评范文3

在近段时间里,有部纪录片在热播《大国外交》,这部纪录片主要讲述xxx这五年来在国际事务上作出贡献,为经济低迷的世界开出来中国的药方。

一直以为当__是很潇洒很过瘾,但当看了这部纪录片真的有点很心疼__,真的是为了中国这个巨大而悠久的国家的梦想。为了让这个国家再不受别国欺辱,为了中国从当初的辉煌而努力,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中国声音越来越强,中国的“一路一带”受到了很大的认可,多国元首齐聚中国,这是建国来从未见过的盛世。

中华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中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面,作为天朝上国,在我们的内心有着诸多的骄傲,但是这些骄傲都曾被打破过,我们开始质疑,开始愤怒,开始迷茫,人们找过诸多的方法来挽救,有的人开始质疑我们的人种,开始崇洋媚外,开始否定中国的历史文化,但最终中国找到了路,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重要的成绩。

在这纪录片中有诸多的感动,很感人,被诸国打压,现在成为世界的药方的开出者,感到了一代代人的努力,看到了__的工作日程,让我觉得,__都在为我们国家的梦想而努力,我们凭什么在抱怨,再迷惘,跟着他的脚步大步前进,我们迟早会领导全球,重拾我们上国的自信,成为世界的中心。

我们对社会对国家的抱怨,不是因为这个国家不好,是应为我们爱的深沉,是因为我们曾是世界大国,我们不曾承受屈辱,之所以对国家的抱怨,是因为我们对这个国家要求很高,xxx在执政的五年中交出满意的答卷,这不是我们一代人的努力,而是要经过几代人的前仆后继。

在这部片子放完之后,让我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让我觉得祖国确实强大了,世界都在开始接纳中国,开始学习中国文化,开始说中国话,来中国留学、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足。

在影片中xxx的形象可是深得人心,很多国家都对__接待都是超高规格,这也显示中国的作用,与强大。在其中有一段在巴西农场主的女儿依偎在彭__的怀里,看着__与夫人,就像是和蔼可亲的父亲、母亲。

越来越对自己国家的强大感到开心骄傲,从心里觉得我自身的责任也会更大,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国家负责,为社会尽一份力,对中国梦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我们的国家屹立民族之林。

纪录片影评范文4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纪录片不断呈现新的表现形式。八十年代,不乏轰动一时、万人空巷的时政片。这些纪录片从历史或文化反思的角度切入,涉及改革开放等宏大主题,关注当下政治,其叙述方式多是叙述加议论,亦不时邀请重量级访谈嘉宾指点江山,议论纵横,再配以相关图片或画面。

从“文图学”倡导的“文本-图像互动”呈现形式来看,纪录片《中国》第二季的表现形式一脉相承。该纪录片不用访谈嘉宾,偶有外景,画面多具舞美性质,涉及相关历史人物则用“情景再现”形式,人物之间不设对话,而辅之动作或表情、配以画外之音推动叙事,这一形式或可称之为“原址重建”,这是较之以前的政论片或纪录片的推陈出新的地方。

从吸引受众的角度考虑,文化类纪录片要从观赏性入手来吸引更广泛的观众人群,文图互动、原址重现正是这个时代的“新宠”,以沉浸式、剧情式、反思式的纪录片叙事完成这一魅力的赋予。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色调近似油画,画面之唯美,大大超出以往任何以杜甫为题材乃至其他绝大多数的常规纪录片。

李白、杜甫的同台亮相,布置于《中国》第二季的开篇,实则有多重文化意义。二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传统文化精神的“双子星座”,更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中国古典特色的典范代表,他们在美学上呈现出不同风格,在个性上也各有其鲜明特征。

在中国现代学术话语中,李、杜是分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而置于全球文化语境中,二人也是英语世界译介最充分的中国古代作家代表。以此来彰显中国古代史、文学史、文化史、美学史上的多向光芒,《中国》第二季的“选角”可谓精准。

相关热词搜索:

纪录片影评范文5

,元旦假期的第一天,一整个下午,看完了《船政学堂》纪录片。

故事以林则徐跟左宗棠的湘江夜话为开端,也许后人认为当时的谈话对后来左宗棠要建船政学堂有指引意义,毕竟林则徐、魏源的主张正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就包括了建设海防。

二十年后,左宗棠开始在福州筹建船政学堂,当时朝廷已经意识到需要建设海防,前几年还向英国购买舰艇组建阿思本舰队,可惜是花钱买教训。左宗棠这时候筹建新式海防,没有受到太多的阻拦。师夷长技,必然需要有外国人的帮助,左宗棠的熟人,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种创新性的海防建设,清政府给不了多少钱,只能让左宗棠从关税里取一部分,但还远不够,左宗棠找来了老朋友^v^胡雪岩帮忙处理资金难题,胡雪岩是商业和交涉的高手。

船政学堂还没创建,左宗棠就因为西北战事调往西北,他找了踏实可靠的老同事沈葆桢(也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接任,费尽功夫四顾茅庐再加上清廷的政令才使得沈葆桢出山,并且使得船政学堂负责人有足够独立的管理权。后面就是沈葆桢带着团队建设船政学堂。

船政学堂分为前学堂很后学堂,前学堂主要学习法国人造船,后学堂主要学习英国人航海。类似现在的军事工程系和军事指挥系。学堂初期的学员非常难招,沈葆桢甚至亲自动员亲戚朋友报考新式学堂。

学生的是聪明的,学习是辛苦的,终于有一批批的学员成长起来,1871年“建威”号载学生进行了首次远航训练实习,远行到马六甲海峡。在日意格的帮助下,1875年开始有一批学生入英留学。学生学习造船、行船很多都学有所成,后来很多船政学堂的学生在北洋水师任职。

再后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很多优秀的指挥官殉职,北洋水师的12艘船的船长,有11位来自船政学堂,其中9位是船政学堂第一届学生。而在此之前,马尾造船厂也在马江海战中被法国摧毁,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其中有很多是船政学堂的学生,树苗还未长成大树,就被摧毁。

故事大概总结完了,接下来是故事之外的思考。

成功的必然与偶然。

首先来看看严复的起步故事来看人生选择。新式学堂在那时候并非读书人的正途,上学意味着放弃科举正途,在那个年代,人们对科举重视到了极致,连封疆大吏左宗棠都因为没有进士出身而想要参加科举考试。严复选择船政学堂,并非他小小年纪看到了未来大势,而是因为父亲刚刚去世,家里穷,而船政学堂每月有四两纹银,每季度考试考得好有10两纹银,并且包吃包住包穿,当时一个家庭一年的支出也就十几两纹银,所以读书可以让他养起一大家子人。除了严复这类家庭贫穷的读书人之外,还有一些官宦子弟也上了船政学堂,这些人有可能是长辈中有看得远的人,认识到学习西方技术的必要性,毕竟这个地方在沿海,距离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也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寒门是被动的选择,富人是主动的选择,这些人都是世代读书,可能是耕读,也可能是富读,总之都是那个时代的聪明人。船政学堂的学生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人,但他们的优秀,并非生而优秀,而是本身有一定根基,再加上正好有船政学堂这个机会。试想,如果当时不是在福州建船政学堂,历史上名人的名字都要换一批,是时代给了这些人选择的机会,他们选对了。抓住机会,创造机会,选择机会,在大变革的时代,新事物便是阶层变动的机会。

严复应该是一个敏锐的人,他在英国留学期间,观察英国的政体,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强大,不仅仅是武器好和士兵优秀,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郭嵩焘认为他不应该被培养为航海的士兵,而应该是国家改革的设计者,可惜后来严复也是不得志,在封建王朝的严格人才等级选拔制度下,非进士出身的严复,始终无法进入朝廷。直到了维新运动,虽然通过报纸让光绪皇帝注意到了,可惜百日维新很快烟消云散。

总结来说,他一位穷困家庭的读书人,在时代变革中,做了正确的选择,后来有很大的成就,他的成功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必然是指,他一定会在某方面取得成功,因为他爱学习且观察敏锐;偶然是指,他能青史留名,是因为正好有船政学堂的出现,否则,他可能是只是一位优秀的秀才,或者是经营的能手。

更大的舞台,更大的成功。

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家族名人的井喷。

注意到前学堂有位叫魏瀚的学生,后面成为舰艇建造专家,他的家族几代人也在海军领域有很多发展,说明一个人的成功,可以带动周围一大批人成功。一方面是有熟人提携,另一方面是榜样、学习资源更多。

船政学堂很多学生是福建闽侯、侯官两地的人,因为这两个地方离船政学堂最近。船政学堂的学生为什么能成材呢?因为接触到了比当时国人都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跟他们一样聪明的人有很多,但少有人有机会得到这样的培养。从这个角度讲,教书育人,功德无量,左宗棠、沈葆桢真是很厉害。

经济基础、眼界、个人努力这些决定了个人的成就。在信息越来越畅通,教育越来越廉价的今天,个人努力就显得越发重要了。每一个人都能接受教育,每一个人都需要努力才能脱颖而出,社会的知识才能越滚越大。

以后的社会不再可能出现某个地区的人才几乎占整个国家全部人才的现象(一校一级敌一国),因为教育资源不再会出现局限于某个区域。

看过穿越小说的人,应该很容易体会到,穿越者之所以顺风顺水,是因为掌握了更多的知识,现代人跟古代人不在一个层面上。

抢得先机,才能胜利。

高投入高产出。

为了学习西方技术,给日意格的月薪是1000两纹银,而当时船政大臣沈葆桢的月薪是600纹银。当时给外教的薪水是国内教师的十几倍。于国人来讲,学到新技术,值得!于外教来讲,在他们的国内哪能赚到这么多钱,值得!所以,大企业们都喜欢到发展中国家去淘金,是一片蓝海。

船政学堂的教育非常严格,一年在校349天,每周星期天放风,集结号令响起超过15分钟记过,超过1小时开除;连续三次季度考试三等则开除。沈葆桢名言:多一日之功,便速一日之效。严进严出,前学堂105人,最后只有39人毕业;后学堂100人,最后33人毕业。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了解马尾海战的故事之后,无限叹息。如果不是清廷对“侵略”的无知,便不会放任法军舰艇在马尾横行,可以早发制人,不至于最后仓促应战,全军覆没。

翻译家。

王寿昌和林纾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可惜后来没有继续做翻译。厉害了!魏瀚推荐的,要开启民智,可惜没有继续下去,在当时官本位环境下,难有独立的读书人。再后来,严复也会感慨,教育启蒙只能让位于救亡。

1905年。

1905年严复会见^v^;^v^评价严复:君为思想家,我为实行家。^v^主张革命,严复主张君主立宪。历史终于衔接上了,有一拨人想要上位,总得要一拨人退让。

超漂亮的句子:以一篑为始基,自古天下无难事;致九译之新法,于今中国有圣人。

纪录片影评范文6

纪录片《艺考生》策划书

`20_040606李劲松

类型定位:人文纪录片

创作理念:

以高三艺术生自己的视角来反映高三的生活、爱情、梦想。艺考作为一代高三学生考上大学的主要捷径之一,是广大家长和老师关注的重要对象。对高三艺术生群体的纪录是一个反映当今社会发展轨迹、追寻社会发展走向的重要线索。

基本风格:

观摩国产纪录片《^v^》、《待业青年》、《高三》等,国外纪录片《中国》,尽可能以平视的视角,从细微的生活素材中,全面表现高三艺术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尽量不使用旁白和画外音。

拍摄对象:

1、艺考的高三学生x / y / z 为主

2、x、y、z周围的其余学生老师为辅

拍摄目的:

通过对艺术考试高三学习生活的拍摄和纪录,来向艺术考试之外的人展示其最真实的一面,消除原本存在的好奇和误解。展示部分

当代艺考生的学习生活的普遍现状,诠释出当代艺术生在面对未来,梦想的人生抉择时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透视高等教育现状、启发人们思考日益紧迫的教育体制改革问题、反映90一代面对社会剧烈转型的苦闷和彷徨。

具体流程(概况):

1、9月份分阶段跟拍高三艺术生的学习生活,例如上专业课,、备考、考试。

2、全面长时间纪录某一天内发生的点点滴滴。

3、对x、y、z的学习生活进行拍摄,并有少量的社会交往和其他

生活镜头。

4、对x、y、z及其部分同学进行采访,录制约半小时的可用素材。

5、对x、y、z的老师、家长进行采访。

6、拍摄一些反映季节变化的空镜头。

7、10月份将所有素材进行整合,采访穿插着学习生活的素材,

进行后期剪辑。

8、11月1号——11月20号:听取各方意见修改

9、11月20号——12月10号:加字幕、配音、加音乐

10、12月10号———12月20号:最后合成、上交

技术保障

参考资料:

《高三》 周浩

《幼儿园》张以庆

《中国》Michelangelo Antonioni

《待业青年》张内咸

《纪录片概论》欧阳宏生 编

《中国独立纪录片档案》朱靖江 梅冰

纪录片影评范文7

《诗人的抉择》

一、选题背景

诗人A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的一个农村家庭,自幼便表现出与常人迥然不同的性格,一直生活在“斗争”当中。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痴”。他痴迷于自我内心世界的斗争,痴迷于与世俗观念的斗争,也痴迷于同这个外在世界的斗争。

为什么要和自己斗?因为他爱所有人,但拒绝把它贡献给一个人独享。他发誓会孑然一身,不是因为他找不到一个志同道合的红粉知己,实际上是儿时父母长时间的斗争给他内心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创伤,他怀疑自己根本没有爱的能力。

为什么要和世俗观念斗?A的亲兄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而且对方多次邀请弟弟共谋共享成功,但均遭到A的拒绝,因为他相信那不是他最需要的。对他来说,一个安静的屋子和满屋子的书就够了。为了逃避家人的说服,他离家出走,寻找李白、杜甫的足迹来到了成都。

为什么要同这个世界斗争?因为他爱这个世界。

A用来斗争的武器是电影和诗。一开始他在电影中找到了存在的价值,但电影之路太艰辛,北京三年的地下室生活彻底摧毁了他的武器。他沉沦两年终于找到新的存在途径——诗人。

诗,意味着有情趣的生活,一个想要有情趣的活着的人却四处碰壁。影片以此为背景,通过对一个斗士的塑造,呼吁“慢”生活。

二、诗人代表作品

《少年游》

参横斗转 波拍云怒 河海胸中走

虚空寥廓 孤光自冷 弦挥广陵手

忧愤来 疏狂未肯 亦未付与酒

雪里挥弦 寒风几度 吹折冰池柳

《蝉》

怎能只求宁静 如果有那么多不平 ?

怎能久住黑暗 就不呼唤光明 ?

怎能因露重难飞 声音微小 就不为自由放声?

纵然 有秋冷 有寒冬

来夏还是要呐喊声声 !

《夏日的忧郁是那么漫长》

夏日的忧郁是那么漫长

午睡醒来天还未黑

在梦里我是个漂泊者

醒来,也不外如是

蝉噪着

鸟雀叫喳喳

风,熏蒸着大地

黄昏、不必来临

夜晚、不必来临

《我是宇宙里的王者》

巍峨的高山匍匐在我的脚下

高翔的雄鹰盘桓蓝天只为将我亲近

太阳和月亮争做我王冠上的饰品

奔腾的江河因我的咳嗽而屏息凝神

春天朝拜时打扮的花枝招展

夏季娇媚的舞弄风情

秋天以沉甸甸的果实向我进贡,

还有因我的震怒而战栗的寒冬

啊 ,我是宇宙里的王者

却是你最忠诚的仆从

三、内容策划

(一)纪录片名称:《诗人的抉择》

(二)纪录片片长:15分钟

(三)纪录片主题:像一个斗士一样去生活,并在生活中寻找诗意。

(四)纪录片的主要人物:A

(五)影片基调:本片不会像诗人一般针砭时弊,而是通过对一个追梦人的跟踪记录,找回人们生活的激情和浪漫。

(六)叙事起点:诗人到成都找到了一位昔日的朋友,经朋友的帮助得到了一份“伺候书,不伺候人”的工作。方所书店工作了三个月,他才发现,即使在书店工作也并不可能只伺候书而不伺候人。因为台湾女老板禁止诗人读书,诗人写了一首讽刺诗激怒了老板,于被开。那么接下来,他的选择会是生存还是毁灭?他的朋友刚刚得到消息,成都有一家经营艺术品的公司,他会受到艺术商人的亲睐吗?

(七)一个人:A是一个绝对的怪咖,他像一个逆生长的人一样,生下来就老了,而越长越爱斗争。

(八)一双手:这是一双诗意的手,也是一双追求梦想的手。

(九)一件事:影片着重跟踪记录的是A接下来如何生存的事。

(十)一种精神:A可以成为一个富一代,但他却选择了自我放逐。他不是傻子,他之所以选择这么活着,是为了他的追求。

纪录片影评范文8

这是一个专选课老师推荐的纪录片,本来对纪录片没有什么感觉的我,竟然深深地被它所吸引。生门,顾名思义就是生命之门。可想而知这个纪录片讲的都是关于生命的故事,这是一部记录在中南医院妇产科发生的故事的纪录片。

该片的拍摄地点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这是整个湖北知名度最高的产科医院。该院的很多孕妇都是慕名前来的,还有一部分病情复杂的高危产妇是从别的医院转来的。所以这里总是一床难求,甚至走廊里也都排满了病床。上面躺着等待床位的孕妇,旁边坐着他们的家属,医生、护士在走廊间匆匆的来回窜梭。就是在这么一个忙碌、嘈杂的环境中,导演用镜头纪录了无数个承载着家人希望的宝宝的诞生。

目前我只看了一集,第一集正值大年三十,其他诊室可以休息,但新生儿不会因为过年就晚一天来到世上,所以整个妇产科都在加班。不仅要加班,还比平时更忙,因为其他诊室的病人一部分转到了妇产科。陈主任和医生董良波这边刚做完一例刨腹产,还没下手术台,就听说外面有个独自前来引产的女病患出血越来越严重。让人头痛的是这位女病患哪怕疼得要死,也坚决不透露任何一位亲人朋友的联系方式,而手术是需要有人签名才能进行的。于是,医生、护士一边做手术准备,一边轮番上阵、软硬兼施的劝她,哪怕叫一个朋友来也行。有人搞不懂为什么医生不先救死扶伤,而是一定要等人来签名。因为近些年来,本来好心救人的医生到最后却因“家属未同意”而承担责任的案例不在少数。这让整个社会也越来越意识到,现实情况远比简单的把“救死扶伤”的道德枷锁给医生带上复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同一天晚上,医生董良波怀孕40周的老婆也住进了同一家医院。把老婆稍微安置好,董医生就又跑去看别的病人了。面对摄像头,他有点不好意思的说,自己还有事情要忙,不能一直陪着老婆。人缘超好的董医生被其他女医生、护士们称为“波波”。另一位怀孕的女医生调侃,“你们一定要采访下他的老婆,妇产科男医生很少,他们比女医生更累更辛苦。”第二天,“小波波”顺利出生,接生过无数个生命的董医生在看到自己的宝宝时也露出了初为人父的幸福和感动。

这部纪录片更像一部中国式的“战争片”,不仅是孕妇本人、更是一个又一个家庭的战争。有的人在观看时倾向于对其中的人物进行道德评价,但大多数人还是会感到同情的,因为作为普通人的我们,都有可能“因病致贫”。把我们卡住的金额可能不一样,但同样可以把一个家庭逼到山穷水复的境地。这部片之所以有力是因为它展现了其他中国影视作品中极力回避的话题,也许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它并不合适宜。比起清醒,我们更喜欢自我麻醉、逃避现实。但真正的现实往往比电影中的更加残酷,而且我们是无法逃避的。所以观看这部片子,是我们认识生命、直面人生的开始。

纪录片影评范文9

筹备期长达十年之久的八集电视纪录片《京剧》,是一部力图以影像勾勒“国粹”简史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以后经受了太多的追捧和倒彩,活脱脱地像片中所讲述的每一位京剧名伶那样,人们沁醉于她华美的亮相,但也绝不姑息她在台上的偶有失误。

从补白的意义看,诚如很多积极评论所言:“《京剧》是央视的一部良心活儿”。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舞台艺术,“国剧”京剧历经近两个多世纪的淘洗,身上沾满了中华民族数百年来的历史尘埃,裹藏着几代人的悲恸情怀京剧的流变兴衰恰似一面镜子,清楚地映现着中国文化之苍茫悲喜。对于这样一个命题,“纪录”的使命来得只晚不早。所以,《京剧》一片推出,那些热盼着家国文化繁昌、民族自豪永葆的亿万观众都为这部纪录大片所表现出来的磅礴气势、绵邈深情感到由衷的欣喜,而这更多地仅是因为京剧本身。

仔细观研这八集纪录片,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其中任何一集单独拎出来,都是好东西唯美的画面,考究的镜头,非大师手笔所不能及的解说词,都足以让任何一部同等长度的纪录片相形见绌。然而,由于看似明细实则凌乱的组片结构,导致了大量的重复内容横亘在不同的专题之下,让人处处有种似曾相识、无限循环的圈禁之感仿佛在这个集成了数百年日月星辉的京剧身上,除了讲述梅兰芳,再不然就是透过戏里戏外台上台下表现战乱硝烟,大国罹难。过大的信息量把原本的表现对象—京淹没了,实有本末倒置之嫌。尽管京剧本身的确不乏历史感,但京剧艺术与民族历史是需要拎得清的两个概念,纪录的要义是聚焦,取景框稍有不慎、细微偏移,都可能产生喧宾夺主的恶果。

可以理解但务必指出的又一点是:大概因为素材的确有限,纪录片《京剧》主创充分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将大量影视剧片段“为我所用。尤其在《借东风传承》一集中,时不时可见陈凯歌电影代表作《霸王别姬》的片段。这种频繁地“用现成”大大降低了纪录片的品质感,更不用说画面镜头的差异性对全片的统一风格造成了割裂。对于那些熟识相关影视剧作的观众而言,这种仅在形式上追求流畅完整性的插叙无异于生搬硬套的“插科打诨”。纪录的过程感被大大剥夺,成为静态的素材展列,这大概是虽然同为央视制造,《舌尖上的中国》与《京剧》在民间却产生两极反响的重要原因所在。

就电视纪录片而言,八集的篇幅实不算短,尽管关于京剧甚或应该有更多值得挖掘的地方,但这不应成为固化国粹精神的因由,更不能因此就将京剧框进“已渐没落,时待振兴”的刻板印象里。在通篇的慢摇镜头和灰白黑画面里,人们从纪录片中感受到最多的信息是沉寂和凋零纵然国剧需以端庄典雅自持,但这并不妨碍其可以有欣欣向荣的生命力。不论是谁,有失偏颇地去勾画任何一种文化存在的生命线都是不恰当的。在《群英会新生》一集里虽简要表达了京剧步入世界舞台的意义及其在时下的影响力,但比起之前数集花大气力所铺设的沉重记忆,简直力微。窃以为,《京剧》一片最应表达的精神当是片中戏曲评论家郭汉城先生的一句话:“要相信它,它能够跟得上时代”。

纪录片影评范文10

纪录片策划案

一、选题

2. 打动你的地方、兴奋点

3. 核心内容、事、人、现象

4. 思维程度、启迪、诉求

5. 背景(社会、人文、历史)

6. 把握度

7. 题材基本定位(边缘、平民)

二、人物

1. 主角背景、材料(经历、家庭、外表、细小动作、价值观)

2. 人物——困难——呈现真相

3. 配角——戏分配、传递、推动

4. 配角——隐喻什么?主角挖掘、空间

三、拍摄中可行性

1. 场景表、发生事件

2. 发生事件可能性、把握度

3. 发生意外可能性、把握度

4. 意外——象征性意义

四、情节考虑

1. 情节转折

2. 主要抗争点、矛盾

3. 如何平衡关系?态度?

4. 拍摄可行性

这个是提纲

一、市场环境/活动背景/活动目的

二、活动目标群体

三、活动介绍(时间、地点)

四、活动主题

五、活动所需道具/物料

六、活动宣传媒体资源

七、活动执行计划(时间/内容/负责人)

八、活动费用预算

------

一、自我创作理念

平视社会人生,关注普通百姓生活,从细节处着眼,展现隐藏在平淡生活之中的朴实与幸福,透过小视野关注大视野,挖掘整

个社会百姓人家的生活风貌。

强调叙事纪实,不仅要善于发现,还要善于选择,舍弃,重视过程,完善结果

在纪录片里贯注理性思维,谨记纪录片的本性:客观与真实,适当地施与人文关怀

二、基本风格

将平民化的视角和平实化的语言贯穿整部纪录片的始终,以真实的故事为主线,以现实环境与人物精神状态为配合画面,描述芸芸众生下的小人物生活,体现被大千世界淹没的淳朴与真情,将一个平凡朴实的故事通过镜头与解说词娓娓道来,引发人群关注与思考

三、主要内容

穿过一条铺满碎石子的马路就是学校的后街,如同所有的堕落街一样,后街自始至终扮演着学校食堂与超市的后备军角色。尽管五花八门的商品充斥着眼球,尽管经营有道的老板们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后街始终如生锈的机器一般运行着,丝毫引不起幻想。然而,正是在这样一条普通的后街却生活着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妇,他们间的话语不多,举止间却处处透露和谐与默契,这是夫妻两人风风雨雨几十年的磨合与见证。

老两口经营着一个酸辣粉的店子,店面是用雨布搭建起来的,空间不大,仅容得下两张桌子和十来个学生顾客。因为爱吃酸辣粉,所以经常光顾粉面的卖家,加之这对老夫妻提供的粉面不仅味道可口而且价格实惠,当然也就成了目标店家之一。

粉面的次数吃多了,跟小店老板也就熟络起来,并时不时打量他们的言行。很多次,我们都会看到男人从女人手里接过笨重的煤气炉,女人用毛巾擦干男人手上沾着的灰尘;有很多回,我们都能听到女人略带撒娇的幸福语调,男人宽大包容的话语。尽管生活很艰苦,他们却相互鼓励,用双手维持整个家庭的生活,尽管生活很平淡,他们却能从最朴实处寻找幸福的讯息,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幸福是什么?这是每个人都懂却总也捉摸不透的问题。放眼大千世界的纷繁多彩,眼睛倦了,我们不如着眼周边生活着的幸福人儿,也许从他们那里,我们能找到生活的安慰,能抱着一个乐观的心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四、目标人群

15-65岁的社会民众,抱有一颗热爱生活思考生活的心,关注民生关心民情

五、拍摄对象

酸辣粉店的老板和老板娘以及个别学生顾客

六、拍摄地点

学校后街

七、拍摄目的

从寻常百姓人家着眼,捕捉幸福的生活细节,彰显一种人文关怀,传达一种和谐的生活风貌,以小见大,展示现代社会下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以及内在的精神状态,从而引发人们对于幸福的思考,对于生活的见解,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

八、时长

纪录片的时间浓缩为10分钟左右,以一个主题贯穿始终,配合以画面和字幕的解说,朴实却处处体现真情,全生态的拍摄与创作。

九、前期准备工作

题材的选择

(1)从故事情节的选取来说,幸福是一个很平常也比较广泛的话题,如果我们从小处着眼来体现一种大的精神风貌,对幸福的诠释也就更加到位,从而吸引更多人群的关注

(2)从被拍摄人物的选取来说,后街的酸辣粉老板是我们非常熟知的人物,平凡而朴实,他们间传达出来的幸福正是整部纪录片所要表达的主题

前期采访

(1)阅读相关资料和书籍,做好拍摄纪录片的准备

(2)考察被拍摄对象的生存环境以及生活状态,从而对被拍摄对象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3)与被拍摄对象面对面的交流,与对方建立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得到对方的信任,从而了解更为真实的信息作为拍摄的辅助资料,当然临场发挥也是重中之重

构思立意

明确拍摄的主题,谨记自己需要拍摄的目的,需要告诉观众什么,从而有计划有目的的选取素材,使纪录片的拍摄主题显得更深刻更合理

切入点

以最真实最细小的情节为着眼点,以小见大,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

十、拍摄现场操作

(1)拍摄技巧

多景别多角度高低机位有变化的拍摄,多运用各种长镜头,捕捉各种细节,保持情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注意场景和构图,掌握好场面调度,留足空镜头

(2)现场采访与声音采集

用聊天式提问,语调清晰,尽量做到短少准。注意素材声音的完整性,同期声的录制要注意声音的质量,多采集丰富的现场音

十一、后期制作

采用叙事性剪辑和表现性剪辑相结合的方法,先看素材,再段落剪辑,再初剪,精剪,最后加少量特技,用AE做一个合适的片头,解说词用启发式解说,最后配乐,完成字幕

纪录片影评范文11

一、选材背景

现今社会,传媒作为“第四权力”,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传媒人员素质也有严苛的要求。广播电视新闻学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而兴起的一个新兴专业,为培养大量媒体高级人才而不懈努力。

二、目的意义

三、内容策划

(二)片长:15分钟左右

(四)纪录片的主要人物:

杂志社是事件的发展的最初的环境,也是事件之所以发展的诱因。小A是全篇的中心人物,是整个事件的推动者,他与杂志社其他人员有很深切的联系。而被采访对象是冲突的交锋点,小A对采访对象的寻找和采访,全篇的核心轴。在寻找采访对象过程中所遇到人员也对故事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纪录片的基调:

影片主要呈现欢快向上的思想情绪,在快乐的音乐(如《菊xxx之夏》或欢快的音效设置)的映衬下和轻松明快的图景中展现一种朝气蓬勃、勇于克服自我、直面困难的精神面貌。但在小A处于自我矛盾和外在矛盾交锋中时也应该侧重突出其抉择与耐心,配以沉重与激昂的音乐(如《蓝色多瑙河》),提高感染力。又如在以小A的工作状态的画面的基础上,画外音进行内心独白的时刻,配上抒情音乐(如《Give me your hands》)。

(六)纪录片的形式与风格:

本记录片属于人文社会纪录片,关注现实世界、身边的生活场景,在平稳的叙事中,强调叙事纪实,并能够在解说词的烘托中体现主题。本纪录片的解说词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娓娓道来,在讲述故事、补充画面内容的同时,也使得主人公的思想和观众之间有一个交流的空间。

(七)纪录片的冲突:

(八)纪录片的表现方式:

本纪录片采用故事化的形态的手法来表现纪录片的真实内容、悬念、细节、铺垫、重复、冲突、高潮和情景再现法对曾经的故事情节代替语言的讲述。例如,在故事叙述时,我们可以通过对主人公或其“同事”的摄像机采访来插叙其中来推动事件的发展。

(九)纪录片的结构:

在影片的最后是将成果的一个展现,如杂志的展卖活动或发送的画面以及画外音中主人公对此次出版活动的感想的表达,最后将画面切入被采访的主人公,最终定格在主人公拿着杂志微笑的中景镜头上。

四、拍摄场地

传媒新声杂志社办公室、石大校园采景、其他根据被采访对象的情况进行安排

五、受众分析

显性受众: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师生;从事广播电视行业的工作人员;学校报社及杂志社团;与广电相关行业的人员,出版行业等

六、实施可行性分析及可能遇到的困难

被拍摄对象均在石河子大学这一个整体环境中:人员相对固定,并且时间的有效性较长,整体流程中有一定的可控性,需要的资费较少,设备较为简单,场地选择相对容易、基本不用设置特定的布景来进行主观意愿的表达。有相关老师的指导,可以在理论上有一定保障。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拍摄纪录片的时候,还可以在被拍摄对象的指导下对策划和实施进行不断校正和完善。

七、效果预测

2、以画面为基础语言,配以解说词与音乐,把握节奏和印象的造型美感;

3、提高受众的人文精神与审美价值与品味,开阔视野,由多种文化的交流最终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

4、以形象性和客观实录精神满足人们求知渴望和精神探索需求,作为审视社会和人类自审的工具;

八、拍摄设备

摄像机一台;三脚架;录像带若干;服装道具等

纪录片影评范文12

看了纪录片《最后的山神》感受颇深。序幕从春节过后的第一个早晨拉开。在中国东北部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孟金福仍然过着游牧生活,靠狩猎生存。但是大多数人已经永远地结束了狩猎生活,居住在了山下的定居点。而孟金福,则依然保留着最原始的生存方式,信奉火神、月神,万物皆神,尤其是信奉山神,相信是山神给了他猎物和住所。孟金福在很多树上雕刻了山神的摸样,对他膜拜。本片忠实记录了这些鄂伦春人的最原始的生存方式,尤其是他们制作桦皮船的工艺。但是随着这些老鄂伦春人的逝去,古老的传统就渐渐遗失了。《最后的山神》表层记录了大兴安岭鄂伦春人孟金福夫妇在山林中的生活,内在却自始至终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游牧民族的内心世界——以自然万物为神灵,日月水火,山林草木,都可以成为他们膜拜的对象。

细节可以说是所有影视作品的重要元素。该片最突出的就是对动作细节的运用,着重塑造了主人公孟金福,以位的一言一行形象的刻画了这位鄂伦春族游猎者,突出了他的纯朴、善良、真诚,营造了他的原始气息。影片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层层展开描绘,结构严谨、叙事清晰、情节真实感人,无不表现了孟金福纯朴、善良真诚的一面。孟金福作为鄂伦春最后一位萨满,他的行为中必然带有很多原始宗教崇拜的痕迹也就是把大自然的万物都看作是神来崇拜。比如:虔诚地在松树前雕刻山神,并顶礼膜拜;每次进山打猎都要请求山神赐予他猎物;当打猎有所收获时,他就认为这是山神的意思,便要虔诚地给山神进贡祭品。有时没有祭品时就给山神点根烟,这些细节都是人物性格的外化。

纵观全片,在画面细节的用光上也有特点尤其是大量逆光的使用,不少镜头还把太阳包含在画面中形成眩光的效果。运用这种手法的目的似乎很显然,就是要体现山神在孟金福心中权威神圣的地位。然而编导并没有止步于此根据主人公所处的不同情景,所拥有的不同心情,相应对“逆光”这一技法作出了恰当且出色的变化。金黄的色调,巨大的太阳,舞动的剪影,在黄昏下表演萨满跳神这一段落中,摄影师利用夕阳特有的方向和色温,借着最后一次萨满跳神暗示神灵的远去,更渗透着鄂伦春人对民族没落的无奈与悲凉。一棵雕有山神的大树被砍伐了,摄影师把孟金福“有一种自己被砍伐了的感觉”体现为大面积沉重的低调,孟金福夫妇坐在山坡上,两个人沉重的剪影贴在低暗的天空上

从天空透出的那一丝光线便是逆光的光源,似乎山神的光已经不能普照在他们的身上。主人公的失落感尽在不言中。定居以后鄂伦春人已经不再在正月十五祭月神了,而孟金福却执着地坚守一贯的传统,深信此时月亮神仍然在天上望着人们。微弱的月光,撤在孟金福的胳膊上形成隐约的轮廓,低调的逆光运用,使画面弥漫着一种原始却神秘的宗教色彩。逆光可以说是全片光的运用的骨架,不仅可以突出被摄主体,还支撑着全片的光影基调,着重把各种“无形”的神通过逆光加以表现

而对于日常生活的其它细节的刻画,光的运用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一种用光技巧就借用了自然的“道具”一雾和烟。孟金福妻子在住处煮食所产生的烟,一方面描写了他们的日常煮食这个细节,另一方面利用烟的大气透视效果把从顶上照进来的太阳光显现出来,或许是在暗示住处的简陋,从而体现孟金福夫妇执着的信仰,又或许是在暗示神明在他们头顶守护。无论摄影师的意图是什么,没有烟这一“道具”的话,整个场景就会变得索然无味

从语言细节上来说,全片的点睛之笔就是解说词中的一句话“在孟金福的眼里,山林是有灵魂的;而在郭保林的眼里,山林就是山林。”这些细节的对比,反映出两代人的巨大差异。可以说《最后的山神》具有较大的艺术价值一方面它的真实性就是历史地再现、教育的典范另一方面揭示了民族的变迁,没落不仅仅是族人生活方式的变化,更是一种文化在世界各种大潮的冲击中的消失与衰落。

任何作品不可能都十全十美,多少会有些瑕疵,本片中孟金福在渔船上的时候说:“女人打男的一下,今天就有运气,不能空手回来”这句话给人一种些莫名其妙的感觉,我们虽然知道是编导问的,但突然出出现这么一句话略显仓促。除部分瑕疵以外,这部纪录片无论从主题,人物刻画、细节描写还是艺术价值上来说都是很不错的可以说是纪录片史中的典范。

纪录片影评范文13

纪录片策划稿本

一、题材选取

社会背景:盲人推拿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南昌就创办了第一家以推拿为治疗方式的医院。而在这里工作的大多数是由国家培养出来的优秀盲人推拿师。随着改革开放,推拿行业也在不断的扩大,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迄今为止在大大小小的社区有无数的盲人推拿店在为社会服务。目前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而视力障碍的残疾人大约有1350万。通过学习按摩技术,能够提高他们的适应社会自我就业的能力,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减轻心理压力,促进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人文背景:这个题材涉及到一个社会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世界里也许只有半片光明,也许一丝阳光也渗透不来。而我们就是要通过对这一个群体的生活记录,表现出盲人这个群体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以及通过对这一群体的食宿记录号召人们寄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此纪录片展现一群盲人按摩师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乐观的精神态度,在推拿中心安稳工作生活的故事。这个题材比较最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葫芦相比,更加突出了纪录片的人文关怀精神,注重社会精神层面的问题。是一个相比较而言更加具有意义的话题。

二、拍摄条件

我们选取的是益康盲人推拿中心,这个推拿中心相比较而言在聊城市是一个规模比较大、正规的一家。这一家推拿中心,我们选取的这个对象有下面几个有利之处:

1、客流量比较大,对于采访相对有利。

2、益康相对于其他的推拿中心更加正规。

3、中心的工作人员精神状态非常积极健康向上。

4、交通条件比较便利。

5、店面有两家,可拍摄的镜头多。

6、店主自主创业,为盲人提供就业岗位,意义非凡。

7、中心工作人员上午的空余时间比较多,为拍摄提供了时间。

三、前期采访

根据这个主题我们前往花园路益康盲人推拿中心和闸口益康盲人推拿中心,与中心的经理和店长及员工进行交流沟通。员工不仅热情健谈,而且提供了充足的资料,介绍了推拿中心按摩师的日常生活状况和按摩师的精神生活状况,为纪录片的顺利拍摄建立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四、切入点

拍摄盲人按摩时这一个整体,着重表现其中的典型人物:

1、来自他乡的按摩师

2、多才多艺的按摩师

3、按摩师中的模范

五、拍摄的主要内容

1、按摩师的食宿

2、按摩师工作之余的生活

主要是从微小的细节中体会盲人的生存状况,从日常的生活琐事中表现盲人按摩师这一群体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正能量。具体的拍摄内容会在拍摄过程中和后期剪辑方面再商议,视情况而定。

六、拍摄手法及其注意事项

!、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拍摄制作,哲理思辨的手法,汇集更多的思想点子。

2、拍摄技巧方面:多景别、多角度、高低机位有变化的拍摄,并注意各景别的表意;运用各种长镜头,包括固定长镜头、综合运动长镜头;注意抓拍和抢拍,尽量隐藏摄像机;有预见的提早开机晚关机,便于后期剪辑;主要捕捉细节,保持素材的完整性;尽量拍摄过程中注意到构图等要素,掌握好场面调度,留下足够的空镜头。

3、现场声音方面:在拍摄日常工作生活的时候由画外音解说,插入个人的感受的现场叙述,多方面表现。

七、后期制作

采用叙述性剪辑和表现性剪辑相结合的方法去剪辑,先审看素材,再段落剪辑,再初剪、精剪。解说词启发式解说,最后配乐,完成字幕、小组成员

王榕倩张志慧王瑜车冉孙竹杰

纪录片影评范文14

《重生》这部记录片制作精良,选角色写实,注意细节,非常好的重现了党史,剪辑优良,让观众有一种跟着影片重回那段历史的感觉,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在现在电视剧电影行业偏浮躁,粗制滥造较多的情况下,需要这样的影评帮助观众选择,引领行业健康发展。《重生》讲述了党一路走来历经各种艰难险阻却一次又一次走出低谷,涅槃重生,那又是什么支撑着xxx员坚持下来的,是信仰,是坚信马克思主义道路的正确,是可以救中国的道路,是为生命立命,为天地立心的情怀,是身后是自己的家国,不能退的精神,是落后只能挨打的悲痛……身处和平国家的我们无法切身体会那种悲壮的心情,但是信仰的力量确实可以支撑着我们走下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得始终。党在发展的道路上在各个阶段体现了各种精神,像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去学习这种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在行动上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纪录片影评范文15

人文纪录片《你是哪里人》总体策划

一. 目的意义

我们每每到一个新的陌生环境时,总不乏有人会问及我们,你是哪里人?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你是哪里人?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问题,就能看出很多东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例如我的行为举动都告知我是湖南人。湖南人乐观开朗爱表现的性子是独一无二的。来到黄冈这座城市,虽然他不是什么一线城市,但是他却汇聚了成千上万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他们都在干什么?有的是入伍参军过来的,有的是来做生意的,有的甚至在摆地摊。在形形色色的社会里,人们为了自己的生活选择了远赴他乡。他们是否惦记家中年事已高的父母和尚未成人的子女。“你是哪里人?”每当别人问及这个问题时他们心中又是怎样的感想?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还有哪些人愿意承认自己是乡里人。是别人的冷眼?还是社会无形中的等级观念?或者只是庸人自扰?其实不管你是哪里人,我们都为了各自的生存和理想聚集在这一方土地,都是凭借自己的汗水让自己生活的更好,都在努力为了目标而前进,都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管你是哪里人,我们大家都是有梦想的中国人!

二.内容策划

本片我们定位于人文纪录片,所以就必须考虑到真情实感。纪录片讲究真实,我们准备其中一部分采取随机拍摄,在人群中随机找一些人,向他提问你是哪里人,谈谈他为何在在外以及在外的感受。我们也会采取“交友拍摄”,我们先要获得被拍摄者的信任甚至成为朋友,然后再进行拍摄。这样拍出来的东西自然放松以及真实。

本片的时间大定于五到八分钟,但是不敢确定,依照素材以及现实情况而决定。

三.纪录片分工

要拍好纪录片,首先要有明确良好的分工。各司其职,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这一组一共有六个组员,我们将会重复多次利用,分别有编导两名、摄像三名、录音一名、字幕一名、剪辑三名。由于我们还是在学习和掌握拍摄制作纪录片,所以其中的每一个工作我们会让每一位组员进行尝试和操作。基本分工如下:

字幕:周丹、朱守兰

录音:周雪

剪辑:黄文周雪

摄像: 王魁 黄文

主人公::朱守兰 麻辣烫老板

四.组织拍摄

本组将利用上课时间进行拍摄。我们会选择车站、市场、人行道等多个地点进行拍摄。基本架构为:

(1)开场:以主持人问路人:“你是哪里人?”快速转换的镜头开头。

(2)引出主题:用车站人流的来来去去,加上旁白道出人们为何远赴他乡,开门见山引出主题——你是哪里人。

(3)拍摄主题:由大到小,有面到点,本组选择了两个主人公。来自安徽的麻辣烫老板和在外省来黄冈求学的学生朱守兰。由于我们记录片时间有限,所以我们采取面面俱到而只是略过的方法。拍摄两位主人公谈及刚来黄冈的感受以及对今后生活的期待以及对自己的

一个定位。其中会谈及到他们在其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拍摄国庆节大家都回家了,剩下朱守兰一个人在宿舍。我们还会采取情景再现的方法拍摄。

(4)结尾:以路人的回答自己是哪里人,以及旁白道出:大家都是从五湖四海而来,带着自己的梦想。虽然有地域的差异,也有在他乡的不适应,但是不管你身在哪里?不管你是哪里人?我们都聚集在了这里,为了自己各自的理想生活而不断努力,不管你是哪里人,我们都是有梦想的中国人。

五.进度表

09月06日——09月20日前期策划

09月21日——10月10日摄制

10月11日——11月15日后期制作

纪录片影评范文16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经沧桑,依然昂首向前的名族。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在何时何地,总有那么一群人,用自己微如烛光狭小,照亮着整个民族的光芒。他们不屈不挠,艰毅卓绝;他们奋发图强,初心不改;他们刻苦耐劳,忧国忧民。在这条路上,一个人的力量似乎用显得微不足道,但他们却在践行先生的本分,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是我们最可敬的先生,是我们的“国宝”。

走进蔡元培先生,我看到先生的思想高标见嫉,先生的事业千秋难竟,先生的疑问无人问答,先生的心境冷暖自知。他是北大的惊雷,为中国建立了第一座真正的高等学府,带来了真正的高等教育理念,为中国文化的重新架构提供了基地,也为中国文化的万古长夜点燃了一豆明灯。他是学之大者,我钦佩于他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培养人格”的教育思想,为当时的中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他是万世师表,以一个正真长者的姿态,以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在那个黑暗的中国掀起教育体制改革的风潮,独力承担起中国文化复兴的重任,乃至今天,他的教育思想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

走进胡适先生,我看到了满腹西方民主思想的北大哲学系教授的渊博。他有着传统文人的清高与抱负,虽不容当局,但丝毫掩盖不住他的才华。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倡导白话文第一人。他前期对北大更大的作用在于延览人才,有很多北大执教的名人都是因为他而来;后期主掌北大却壮志难酬,虽然没有站在大陆^v^,他却在时时刻刻关注着祖国的发展。他不是一位完人,但他确确实实为中国的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走进马相伯先生,我看到了一位忧国忧民,满腹经纶,为民请命,敢为人先的智者。人未到不惑之年,就精通八国语言,这在当时,是少有的。他凭一己之力创办了震旦大学和复旦大学,为中国的大学树立起了自己的丰碑。就是这么一位老人,最让我感动的是在他年近一百岁的时候,为抗日募集经费,铁骨铮铮地写毛笔字。以三十元与五十元一张的价格,为抗日战争筹集了十万元。救国图存的勇气是他前进的动力,直到去世,也没有看到中国的胜利。去世的时候,他说:“我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叫醒。”

走进张伯苓先生,我看到了南开大学岁月动荡的战争中的傲然屹立。南开大学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最初四十四年是由张伯苓担任校长。张伯苓一生根基系于南开系列学校,他在世七十五年中,大部分时间为南开大学而喜而忧,殚精竭虑,从无保留。他弃武从文,一手打造声名显赫的南开教育,可谓中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他倡导实业救国,更是发展和普及体育运动的身体力行者。他不仅是南开的旗帜,也是中国近代教育领域一位颇为独特的成功者。

走进陶行知先生,我看到了一位现代平民教育家的傲岸风骨。他提出了“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身体力行,也是他在实践中得来。他创办了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社和国难教育社,提倡“小先生制”主张教育深入民间,为民众服务、为抗日救国服务。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我看到了他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遭受的种种挫折,依然奋力前行的文人风骨。

走进陈寅恪先生,我看到了一位教授中得教授。他是一个既没有文凭又不出名的三十六岁学者被请到清华园的成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他开辟了国学研究的新领域,留心于汉语的文化特征和世界地位,对民族传统语文充满自信。他登上了中古史研究的高峰,为中华民族的史学传统坚守了底线。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他身上有着一种永不熄灭的学术之光,即使在双目失明的时候,为从未言退下课堂。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直垂范后世,但他却是一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

走进梁濑溟。我看到了现代新儒家的开山之圣。我倾慕他的认真和治学风格,对人生问题、人生思想、人生哲学的理解别具一格。他颠覆了治学之路上的某些铁的定律,这是尤其发人深思的。他只有中学毕业文凭,却被蔡元培请到北京大学教印度学;在城市出生成长,却长期从事乡村建设工作;一生致力于研究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念念不忘佛家生活。以他的境界,在当时是真正脱离了俗念,以天下为己任的集大成者。我特别佩服于他的敢作敢为的为人处世作风,以至于将他的名言:“思想就是消遣,工作不是负担”,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走进晏阳初先生,我看到了倡导的平民教育如火如荼。他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在当时能有这样认识的学者少之又少,他和陶行知一类就看中了平民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致力其中,是当之无愧的“先声”。

走进竺可桢先生,我看到了他的海纳百川与光明磊落。他作为浙大的校长,把师生当做宝贝来看待,开创了良好的学风,被人们称为“浙大保姆”。在当时时局动荡,学校内有各种政治力量,但他始终坚持学术独立、教育独立,总是力排政治干扰,维护学术和教育的尊严。他以自己的人格、理想和才干为浙大营造了相对安定的学术、教育氛围。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校长,至少在那个时候他活出了自己,成就了大家。

走进梅贻琦先生,我看到了一位北大的功臣。他在北大的“为”,把握了北大的航向,为西南联大的成功奠定了基石。而他在西南联大的“不为”,则成就了三线九年的“强强联合”,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精神合作的一个缩影。他十分重视中西结合,文理贯通,给我们现在的教育开创了先河。在他的教育下,出了很多名著名的学生,这离不开他的教育功劳。他是一个固执的人,决不人云亦云,这一点是他坚持顾全大局的体现。可以说,没有他的北大后来的辉煌也只能是星光点点,因为他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从这十位先生中,反应出了十种不同的人生。究竟选择哪种人生才是最好的?各有所得吧。从各位先贤中学习,对自己来说也能够取长补短,激励自己前行!每位伟大的人品质都是相通的,我也因此能领略到更多的思想境界。对于未来,路还漫漫,仍需开拓,但我充满希望!

纪录片影评范文17

选修课《电视纪录片》期末课程论文选题

一、论文要求:

1.题目自拟,找相关资料,给出自己的观点,确定论点,围绕论点进行阐述、总结,得出结论。论文必须是手写,请大家统一使用横格稿纸,字数不少于2500字。

2. 期末论文请注明课程名称、学院、姓名、学号,请附上本门课程论文的封面(附件1),谢谢。

3. 论文最后定稿截止日期为20xx年12月16日星期三上课全部交给我,如果当日无法直接交给我,请各位同学务必12月30日之前将定稿论文按统一的格式(附件

2)要求打印并上交给我(电话13995213240),以备我批改并将成绩报送教务处。

二、论文选题:

01《北方的纳努克》:人类纪录片的开山之作

02《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

03《圆明园》:历史的天空

04《细细的蓝线》:不同的讲述方式

05《夏日记事》:无处不在的采访

纪录片影评范文18

观看了《王大珩纪录片》后我深深的感到从事一项科学事业是多么的神圣。王大珩院士的事迹感人肺腑,用去自己毕生的心血,换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尊严,是何等的伟大。我看到了一位敢于向科学挑战,敢于向世界挑战,不畏惧艰难险阻,充满爱国热情,更对科学充满信心和决心的伟大科学家。

我真正的了解到王大珩不仅仅是我们的老校长,一手创办了长春理工大学,更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一代宗师,是新中国光学事业的缔造者之一,为中国的光学发展,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对我国的光学能够发展壮大,一直能够达到先进的水平,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老校长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国家的光学事业,从国家战略层面指挥布局,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战略科学家’。他对待科学态度严谨,持之以恒,敢于向科学挑战,向权威挑战。那种对祖国忠贞的热爱情怀,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令人由衷的敬仰,面对这样一位舍身忘我、心怀祖国的科学家,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我们内心的感情。大漠的孤烟,试验的铁塔,黑色的蘑菇云,炫目的火光即是对他一生最好的写照。这不仅折射出王老校长追求科学事业的执着精神,更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那颗赤诚深沉的爱国心。作为当今祖国的青年,我们更应担当起一份建设祖国的责任。

纪录片影评范文19

悠悠岁月,中华之脉。水源之来,古已有之。《水与中华之智者乐水》揭开了水与中华文明的关系,表达了那些属于我们对水所拥有的感情和崇敬!

电视纪录片《水与中华之智者乐水》以平实手法讲述中华民族五千年沧桑和水的关系,从而推动对民族历史更深层次的思考。片中讲述了中国传统文明中水资源对人民生活的重要影响,绍兴湖水、都江堰等均出现在片子的论述点上,还引出同舟共济、汶川地震等时代主题词来反映“南水北调”等伟大工程的特别建立。这部反映水与中华文明历史的专题片以深邃的主题精美的镜头跃然于荧屏,别是一番特色。影像所展现出的对现实的控诉,既是厚重的,又是具有深意的。本片的编导自然贴切地调动多种电视表现手段,让这个主题的表达更加充分和出色。本集鲜明的主题引发了观者强烈的共鸣,与水而居,智者乐水孕育中华文明、成就伟大壮举。影片以严谨宏大的历史意识、细腻曲折的故事叙述方式,关注历史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当今人们对水资源浪费等行为的反思提出对未来的强烈思考寻找民族发展与水之间的难以割断的联系,引入现实,揭示水问题,以警醒世人,重新召唤我们中华民族对水的崇拜,这种崇拜是千百年来,我们对长江、对黄河、对中国水系的理性解读与思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编导是想让我们共同崇拜我们民族的起源,崇拜我们祖先的选择,建立起一种不浪费水、不亵渎水的心理文化遗传基因,也就找到了这个民族延续的血脉。

本片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手法极具特色。本片所有的素材都是为了表现编导对水资源等一系列问题的反思,诠释水利兴、国运昌的历史命题,纪录一代代文化的沿袭传承与大河赋予的国民性格,体现出中国现代化的艰难历程与海洋文明碰撞交融。为了增强影像的可视性,表现更多深蕴的含义,全片重点采用了解说词加画面的表现手法。首先采用了大量图配乐和声画结合,配上激扬的乐曲,滚滚长河把观众带入古老的文明社会之中。其次,影片整个节奏比较轻缓,大量使用小全景,展现极其宽广的画面和水流不断滚动的画面,让人感受颇深,影片还选取了很多生活细节,把古代社会人类与水而居的和谐社会表现的淋漓尽致,从而展现出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影片中还运用了一些快镜头,表现人类与水源的“斗争”,在斗争之中形成人类文明!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护佑水就是护佑我们民族的未来。”流水涓涓,希望我们能共同努力,保护水资源,倡导节约用水。愿中华文明之水长流。

纪录片影评范文20

3月28日,单位组织观看了教育纪录片《力量》。纪录片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支前故事,一段段荡气回肠的英雄事迹,不断在脑海中回荡。在当事人饱含泪水的述说中,我的眼泪也随着不断的流,仿佛跨越了半个世纪,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去抚慰那些埋骨在英雄沂蒙的忠魂。

“八百里沂蒙,山连山,水接水,这里是中国的红色根据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这片热土上,发生过多少荡气回肠的故事,涌现出多少可歌可泣的英名。……”伴随着美丽动人的《沂蒙小调》和慷慨激昂的解说,沂蒙山中的这段艰苦岁月和这些感人故事又仿佛重新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在观影后,第三次品味《力量》了,每一次观看都有新感触,每一次感动都是心灵的洗涤。他希望公司党员干部对照历史,深刻反思:“今天,有些党员遇到问题就退缩、躲着走、绕着走,遇到利益,考虑自己多,考虑员工少等等问题,一言一行,或大或小都会为党的形象风采抹黑,每个党员都应该深入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开启了党员干部之间的讨论交流。

公司员工陈伟被片中“沂蒙母亲”王换于在硝烟弥漫、艰难困苦中办起战时托儿所,养育了几十个孩子,而自己的亲孙子却因营养不良先后夭折的故事深深感染,他说:“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老百姓,用平凡行动践行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真理,相形之下,我们是多么的渺小!”员工杨晓君说:“团结就是力量,在当前公司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面前,只要我们党群干群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挖潜增效,开源节流,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就没有过不去的砍。”

基层员工侯晓辉被孟良崮战役中32名妇女用身躯在冰冷河水内架起了一座“火线桥”,为解放大军顺利过河夺取最后胜利赢得了时间的故事所触动,她说,历史是照耀当代的镜子,沂蒙红嫂是新时期女性的镜子,她们身上所凝聚的人间大爱永远照亮着自己前行的路。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对于人民群众,我们永远要怀有一颗敬畏之心。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与群众保持同甘苦共患难,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的党才会像马克思所说: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纪录片影评范文21

一、选材背景

现今社会,传媒作为“第四权力”,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传媒人员素质也有严苛的要求。广播电视新闻学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而兴起的一个新兴专业,为培养大量媒体高级人才而不懈努力。

二、目的意义

三、内容策划

(二)片长:15分钟左右

(四)纪录片的主要人物:

杂志社是事件的发展的最初的环境,也是事件之所以发展的诱因。小A是全篇的中心人物,是整个事件的推动者,他与杂志社其他人员有很深切的联系。而被采访对象是冲突的交锋点,小A对采访对象的寻找和采访,全篇的核心轴。在寻找采访对象过程中所遇到人员也对故事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纪录片的基调:

影片主要呈现欢快向上的思想情绪,在快乐的音乐(如《菊^v^之夏》或欢快的音效设置)的映衬下和轻松明快的图景中展现一种朝气蓬勃、勇于克服自我、直面困难的精神面貌。但在小A处于自我矛盾和外在矛盾交锋中时也应该侧重突出其抉择与耐心,配以沉重与激昂的音乐(如《蓝色多瑙河》),提高感染力。又如在以小A的工作状态的画面的基础上,画外音进行内心独白的时刻,配上抒情音乐(如《Give me your hands》)。

(六)纪录片的形式与风格:

本记录片属于人文社会纪录片,关注现实世界、身边的生活场景,在平稳的叙事中,强调叙事纪实,并能够在解说词的烘托中体现主题。本纪录片的解说词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娓娓道来,在讲述故事、补充画面内容的同时,也使得主人公的思想和观众之间有一个交流的空间。

(七)纪录片的冲突:

(八)纪录片的表现方式:

本纪录片采用故事化的形态的手法来表现纪录片的真实内容、悬念、细节、铺垫、重复、冲突、高潮和情景再现法对曾经的故事情节代替语言的讲述。例如,在故事叙述时,我们可以通过对主人公或其“同事”的摄像机采访来插叙其中来推动事件的发展。

(九)纪录片的结构:

在影片的最后是将成果的一个展现,如杂志的展卖活动或发送的画面以及画外音中主人公对此次出版活动的感想的表达,最后将画面切入被采访的主人公,最终定格在主人公拿着杂志微笑的中景镜头上。

四、拍摄场地

传媒新声杂志社办公室、石大校园采景、其他根据被采访对象的情况进行安排

五、受众分析

显性受众: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师生;从事广播电视行业的工作人员;学校报社及杂志社团;与广电相关行业的人员,出版行业等

六、实施可行性分析及可能遇到的困难

被拍摄对象均在石河子大学这一个整体环境中:人员相对固定,并且时间的有效性较长,整体流程中有一定的可控性,需要的资费较少,设备较为简单,场地选择相对容易、基本不用设置特定的布景来进行主观意愿的表达。有相关老师的指导,可以在理论上有一定保障。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拍摄纪录片的时候,还可以在被拍摄对象的指导下对策划和实施进行不断校正和完善。

七、效果预测

2、以画面为基础语言,配以解说词与音乐,把握节奏和印象的造型美感;

3、提高受众的人文精神与审美价值与品味,开阔视野,由多种文化的交流最终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

4、以形象性和客观实录精神满足人们求知渴望和精神探索需求,作为审视社会和人类自审的工具;

八、拍摄设备

摄像机一台;三脚架;录像带若干;服装道具等

纪录片影评范文22

《舌尖上的中国》是以美食为主题进行拍摄的一个大型纪录片系列,《自然的馈赠》是它的第一集。《自然的馈赠》拍摄画面优美而且制作精妙不仅具有极强的可看性而且带给观众很强的真实感,可谓华实并具,并没有因为艺术性而抛却真实性,是纪录片中的典范。整个系列追求的是对美食制作过程的记录,《自然的馈赠》主要记录的是美食制作的第一个环节一食材的获取,通过对多个地域多个民族特色食材的追踪记录向观众呈现出了一个个独特的食材获取过程,用纪录片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来评价这个过程的话,那个词一定是馈赠。

作为纪录片,解说词是必不可少的,它的出现不仅有助于观众理解纪录片,而且担当了充分调动观众情绪的重任,毕竟声画结合才是最能感染观众的。但近年来,有些纪录片过度夸大了解说词的作用,甚至将解说词摆到主要位置上完全的违背了纪录片的规律,但是这部纪录片完全不存在这种现象,它坚持遵循了纪录片的原则画主词辅,从而达到了一种臻于完美的境界。例如纪录片中刻画老包挖竹笋小心翼翼避免伤根这一动作时,尽管摄影师用特写加大了对这一动作的渲染,但仅凭画面将小心翼翼这种状态表现出来却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解说词在竹笋刚露出头时的恰当出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它加深了观众对这一画面的理解,而且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题凸显了出来所以这里的解说词运用得极其精准,而片中的解说词大多便是这样的。

另外,对于空镜头的巧妙运用也是本片的一大亮点。空镜头是一种纯景物描写的镜头,看似不重要,但若运用的不恰当却极有可能毁掉整部纪录片,而这部纪录片对空镜头的运用巧妙至极。在纪录片一开头,从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青青的群山,到葱郁的竹林中正在出土的竹笋等一系列与纪录片中将提到的地方有关的景色的不断切换,搭配上紧接的同样不断切换的人物镜头,将本片中将要呈现的人物与景物巧妙的表现了出来,再加上空镜头数量恰当,所以丝毫没有使纪录片产生虚假感,反而与纪录片浑然一体加强了真实感。类似这样的镜头影片中还有很多,无一处不精妙。

细节描写对于纪录片是极为重要的,细节描写不仅能打动观众,夹带深意的细节描写更是会将纪录片带到一个新的高度。《自然的馈赠》中对于细节的描写可说是运用到了极致,云南人老黄和他的儿子树江制作诺邓盐,用到了一种传统的竹筒器具,纪录片对于这个不起眼的器具却用了特写将其突出,这是编导想让观众更清楚的了解获取食材的器具,这种器具是在历史经验中保留下的宝贵财富。在展现诺邓火腿制作的情节中,父亲老黄和儿子树江一起制作诺邓火腿,树江尽管跟着父亲学了很多年,制作的诺邓火腿却仍然赶不上父亲,这虽然是一件事情的小细节,却有无限深意。这两个细节描写突出的是时间对于食物的一种无法替代的作用,含蓄的讽刺了当今社会急功近利的普遍现象,这样的细节描写的增多,无疑增加了纪录片的信息量。

《自然的馈赠》能吸引广大受众的原因其实太过简单在这个远离了过程,一味的追求结果的时代,过程反而成为了人们心中好奇的,想去了解的。他激起了人们的兴趣,在产生兴趣的同时,又进一步的让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我们现在正是需要这种放大过程的片子来促进社会进化发展。

从另一方面来说、《自然的馈赠》从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相处出发,升华到感恩这一主题。纪录片中一直强调馈赠,几乎讲到每一种食材都会说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再一次教育人们要学会感恩。当今社会很多人陷入冷漠的漩涡中无法自拔,需要的正是像《自然的馈赠》这般充满温暖和感恩的片子来拯救自身。而强调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相处,则是希望在现代化科技化进程如此之迅速的年代,仍要学会并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一味破坏式发展,避免被利欲金钱蒙蔽双眼而不顾及未来。人们仍需认到:一个想要发展的社会,最不能缺的是温暖,最先要学会的是感恩。

纪录片影评范文23

影像化的“诗情画意”

——纪录片《腊梅花儿开》评析

电视纪录片《腊梅花儿开》讲述的是拥军模范周大妈几十年如一日拥军爱兵如子、乐为军人牵红线、当红娘的感人故事。整个片子在内容的表述上,也侧重将镜头对准物像“腊梅”,影片标题一语双关地借此暗喻周大妈牵媒的“硕果”。此处“梅”与“媒”既是一个谐音,似乎也将巧合和喻意融汇其中??

本片以纪实的手法跟踪纪录了红娘周大妈为海军士官周连明和女青年彭清芳的婚事牵线搭桥为主线,并辅以纪录了热心大妈为其他军人们的婚事而四处奔走??从而形成了复式结构为特征的纪录模式。编导巧妙把镜头对准平凡生活中人物的心灵深处,影像化地诠释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鱼水深情,让观众在视听形象中见证了一个真实、质朴、执著、锲而不舍、乐于助人、光彩夺目的拥军大妈的人物形象??

除了在选材角度有独到创新之外,在视听的表现手法上,该片也带来了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首先本片没有完全依赖解说词,而是较多地运用镜头的调度和剪辑进行故事化的讲述。如:影片开头就采用一组无解说词的循序渐进式的画面语言,利用富有可视性语言画面进行叙述,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样样具备,推、拉、摇、移、跟镜头各司其职,短短一组画面既介绍了环境,又交待了人物,“诗情画意”的影视手法带出故事的温情。

纪录片影评范文24

如果可以给我一个愿望,我想放开自己,挣开束缚,拥抱世界。

人生能有几回搏?若人生只是平淡无奇,碌碌无为,那活在世上又有什么意义可言呢?让自己活得精彩,活得出奇,这才是人生之道,生存之妙。如果活得累,学得苦,不妨放开自己一下。不要再抱着语文书、数学书做做样子,读读诗词歌赋、侦探小说随心所欲;不要再看新闻,纪录片故作钻研,看看探险纪录片、好莱坞电影惊心动魄;不要再对老师、长辈敬而远之,说说真心话、演绎家常毫无遮掩。

有人或许会认为过分放纵,只会让自己堕落。但我想说的是,放纵并不是堕落,而是去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沿着旧时代的人走,只会重蹈覆辙、毫无进步。因而推动历史进程往往是打破常理的伟人们。

秦始皇的放纵造就了声势浩荡的秦兵马俑,为统一和中国现代领土的完整做出了贡献;拿破仑的放纵造就了《民法典》,加速了欧洲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进程,成为法国众所周知的英雄;爱迪生的放纵发明了影响世界的电灯泡,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发明大王”;马丁·路德·金的放纵写出了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为解放黑奴做出贡献。

这种放纵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疯狂行为造成的人员伤亡,不是希特勒的好战喜功造成的第二次大战,不是本·xxx的恐怖游戏让人时时生活在恐慌之中,而是富有创造力和突破力的一种行为。

不放纵的人生怎会出奇,但是现实牵制住我,什么时候才能放开自己,挣开束缚,拥抱世界呢?

安全用电责任书范文(通用45篇)

政府调研报告最佳范文(共21篇)

合作社分红会议记录范文(通用5篇)

法律案例分析范文(必备22篇)

单位自我推荐信范文(精选23篇)

工作简报的格式及范文图片(共38篇)

标签: 纪录片 范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