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公关新闻稿范文1
各位新闻单位的朋友:
上午好。
非常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省委决定,今年6月到12月,在全省集中开展一次省市县三级联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
今天上午,我们刚刚召开了动员会作出部署,标志着这次公选工作从现在开始全面启动。
下面,我就这次公选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关于这次公选的主要目的
这次公选是省委从当前全省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是我省贯彻落实中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实际步骤和重大举措。
以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方式公选千名领导干部,这在我省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为什么要搞这样一次公选?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为振兴发展聚人才、为深化改革趟路子、为干部流动添活力、为班子换届作准备。
为振兴发展聚人才,就是要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以开放的眼界、开放的视野、开放的胸襟,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选拔一批吉林振兴发展急需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为推进我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提供有力的干部人才保证。
为深化改革趟路子,就是要以这次公选为突破口,以改革的勇气,打破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在干部制度改革上迈出新步伐,为形成具有吉林特色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做出探索、积累经验,提高干部选任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
为干部流动添活力,就是要通过这次公选,畅通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渠道,畅通省市机关与基层干部流动的渠道,拓展基层干部成长空间,建立重视基层、面向基层的干部培养选拔链,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
为班子换届作准备,就是要提前谋划、早做准备,为明年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储备一批干部,防止和避免换届时出现干部大进大出和急用现找问题的发生,保证各级领导班子顺利交接和平稳过渡。
二、关于这次公选的基本原则
这次公选规模大、社会关注度高。
在公选工作的谋划设计和组织实施上,我们坚持五条原则:
一是把公开透明贯穿公选全过程。
实行“阳光操作”,凡是能公开的都进行公开,使广大干部群众及时知情、广泛参与、有效监督,提高公选的公信度。
二是把制度创新贯穿公选全过程。
充分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省实际,在公选的组织方式、笔试、面试、考察、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各个步骤上,力求创新,力求突破,努力形成务实管用、特色鲜明的公选机制。
三是把激发活力贯穿公选全过程。
注重面向海内外选拔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注重选拔具有丰富基层领导经历的优秀干部,核心是选拔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各类人才,给每个有能力的人以参与机会,树立起凭能力、凭业绩用人的鲜明导向。
四是把人岗相适贯穿公选全过程。
这次公选要充分体现人岗相适的原则,做到资格条件与岗位相宜,试题设计与岗位相联,拟任人选与岗位相适,把优秀人才选配到最合适、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
五是把上下联动贯穿公选全过程。
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既统一组织、分级实施,又不统得过死,尊重基层的创新精神。
三、关于这次公选的总体安排
这次公选,全省共拿出厅处科级领导职位1262个,其中,省、市(州)、县(市、区)管职位852个,省、市(州)直属部门管职位410个。
在省、市(州)、县(市、区)管职位中,省管职位50个,市(州)管职位166个,县(市、区)管职位636个,基本涵盖了各个领域、各个层次。
为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和促进优秀人才的合理流动,省管职位面向全国选拔,市州管职位不低于1/3面向全省选拔,县(市、区)管职位不低于1/3面向所在市州选拔。
同时,根据中央关于公选的有关规定,我们着眼打破身份、地域、学历、任职条件和年龄条件等限制,立足本地,放眼全国,让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竞争中来。
这次公选共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
高铁公关新闻稿范文2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1月7日,G105次列车常州北站开车后乘务员孟俊含在1车7排发现一台苹果电脑,发现物品的孟俊含及时联系了车长,不一会儿失主通过客服电话与列车长杨晓取得了联系,在电话那头的旅客得知自己遗忘在列车上的物品完好无损特别感动,并请车长给他留在上海虹桥站,他亲自去取。
正在杨晓车长准备把物品交给上海虹桥站时,电话又再次响起,因客人临时有急事无法赶到虹桥火车站所以想麻烦车长把物品带回到北京,他再找朋友去取,车长听后立马答应了旅客的请求,铁路人的贴心服务让电话那头的旅客不知该说些什么,收到物品后的失主,委托他北京的朋友做了一面锦旗,写了一张简单但充满感谢、感动的纸条寄给了车长。
收到锦旗的车长跟乘务员也同样特别感动,因为在她们看来,这是她们工作中很平常的一件小事,而旅客却给了她们这么大的鼓励,在忙碌的春运中,为她们的付出加油鼓劲儿,进入春运的这个“小惊喜”让她们忘却了忙碌,忘却了疲惫……
高铁公关新闻稿范文3
如何撰写新闻稿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
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
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
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具有了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不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会兴奋地发现“生活处处皆新闻了”。
在上班下班、吃饭、出差旅游、住宿乘车等看似没有新闻的场合,都能发现新闻线索。
发表在《^v^》通讯《新风饭馆有新风》
(2),就是记者吃饭时发现的新闻。
写出这骗通讯的记者哪天外出采访,中午赶不回报社吃饭,于是顺便走进北京西单新风饭馆。
饭馆里早已挤满了人。
记者正站在饭桌边踌躇,一位热情的老服务员笑着招呼,并且很快帮助记者找了座位。
对比另外的一些饭馆服务态度不好的情景,记者立即感到这里有新闻。
经过一番采访,记者写出了这篇通讯,为饭馆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
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
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
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
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
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
一个校报
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记者写入新闻作品。
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
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初学新闻报道的大学生记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的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
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
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
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新闻记者的生活积累,帮助记者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
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
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很多。
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特别是在学校里,它以学年度为单位,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文化活动以及生活学习方式,从时间上来说,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
如每年上半年是毕业生就业的时期,每年秋季是学校招收新同学的时间,每年都有教师节,每年都有学生到工厂、学校、机关和农村实习等等。
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的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心意,似曾相识,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蜡,从而使时间失去报道的必要性。
角度是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成功与否。
最佳角度的选择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甚至可以变新闻为旧闻。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
如一个班级的党章小组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
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
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
高铁公关新闻稿范文4
1月16日,春运第四天,济南客运段调度指挥中心内,像无数次出乘一样,济南客运段广州车队一组20多名乘务人员面临新一轮的出发。15时整,乘务员身着整齐划一的铁路制服,排成两排,列车长孙涛站在队伍左侧,全班组接受派班员的点名——王欣,到;陈飞,到……点名之后是快节奏的业务提问。许涛,什么是重点旅客?李超,什么是危险品?对答如流。最后是出乘前针对春运任务的叮嘱,派班员收尾一句:“希望大家完成好出乘任务。”既是命令,又是祝福。
T179次列车始发于济南站,终到广州。这趟车点多线长,途经6省15站,历时近24小时,其中济宁、菏泽、商丘、阜阳等站所在地,是众所周知的打工者聚居地。春运来临,正值打工者返乡的高峰期,任务十分艰巨。
老车长的凝重神情
站台上,T179/180次列车的列车长孙涛站在旅客上车最密集的车厢门口,旅客有序上车。济南站值班员领来一位外籍旅客,该男子30多岁的样子,丢失了车票。手机上的购票信息不明确,未显示购票座位号码。5分钟后,该旅客的其他同伴——3名外籍旅客一起上车,他们是同时订的票,孙涛根据其他几名旅客的座位号码判断出该男子的座位号,安排其上车。
20_年,孙涛从乌鲁木齐车队调到广州车队,跑济南至广州之间的T179/180次列车,已有13年的时间。广州车队的孟队长介绍说,孙涛管理班组很有一套,出乘的时候,对大家严格要求,对于消防问题应知应会的条例,回答不上来的乘务员,一律责罚其“抄十遍”。退乘的时候,他带着班组职工爬山、踢球,安排丰富的业余生活。乘务员家里有红白喜事,他必定到场帮忙张罗。副队长丁玉华也笑着介绍,有位女乘务员调到高铁乘务组,临别聚餐时趴在孙涛肩头哭得稀里哗啦,舍不得老车长。孙涛补充说:“那天她喝多了,吐了我一身。”
16日17时19分,列车从济南站始发,孙涛的对讲机一直在不停地响,他从车厢这头到那头,巡视一遍之后,对整个列车的旅客情况有了大致了解。他一边走动,一边不停地叮嘱“这是哪位旅客的孩子,一定看好了,上厕所,门别挤着孩子的手”“接热水时不要接得太满”“这是哪位旅客的行李箱,离暖气太近了,别给烤坏了”。我跟在他身后,有时是腿跟不上他,有时是眼睛跟不上他。比如硬卧车厢,他走一遍之后,叮嘱负责该车厢的乘务员:“这节车厢有8个孩子,都是老人带着孩子去广州跟父母团聚过年的。这些‘小候鸟’长期不在父母身边,很淘气,喜欢上下铺地爬,一定叮嘱他们注意安全。这节车厢有个旅客腿可能不大行,上厕所的时候,你帮忙照看点。”二十几年的列车值乘经验,使孙涛练就了极强的信息收集能力。哪里有重点旅客,会发生哪些问题,都在他脑子里装着。
虽有十几年的济南到广州的值乘经历,孙涛对广州的印象却几乎为零。除了对广州站春运返程客流的壮观有所了解,其他的几乎一无所知。因为他没出过站,更别提旅游。他说,列车长就是这样,有时候列车员请假去广州站买点水果,要严格纪律,不能频繁,心不能散。当车长更要以身作则,不能令纪律松懈。
对于孙涛来说,列车像是战场,“列车上各种突发状况都经历过”。春运尤其是一场硬仗。退乘之后,大部分人可以休息,但孙涛要投入另一场“战斗”——孙涛的父母都年近80岁,父亲因患脑溢血瘫痪在床17年,母亲小脑萎缩,很容易走失。两位老人常年需要有人照看。孙涛出乘的时候,他的姐夫和妹夫轮流照顾老人,退乘之后,照顾老人的责任就落在孙涛肩上,他是父母唯一的儿子。父亲是大个子,体重将近100公斤,吃喝拉撒睡都靠他耐心护理。对于自己那个小家,孩子都由岳母照顾着,他实在是没精力照看。他苦笑着说:“有时候感觉还不如不成家,亏欠家里太多,忙不过来。当个单身汉也挺好。”
一场接一场的“战斗”,形成了这位老车长眉宇间的凝重。
新车长的快乐时光
王帅阳光外向的性格,跟孙涛的老成持重形成鲜明对比。王帅说自己是“草根快乐多”。今年5月,王帅被提拔为副车长。值乘的时候,他带了个计步器在手腕上。他统计了一下,平均一个单程,他在列车上行走万步。
列车到达兖州站,站台上两位扛着摄像机的工作人员已等候多时。他们是山东电视台的记者,正在拍摄春运故事小短片。王帅和他爱人——兖州站值班员王茜,是短片的主角。当天拍摄的就是王茜给王帅送饭的情景。王茜手提两个粉色的饭盒从站台上款款走来,两人短暂寒暄,又即刻分手。
王茜在火车站经常值夜班,王帅一出乘就是3天,两口子平均5天才能见上一面。“所以每次出乘,只要有时间,王茜就会来站台看我,顺便拎点吃的。比如炒面、炒河粉之类的。不在于吃什么,关键说明出乘的时候有人惦记着咱。幸福就是如此简单!”王帅笑着说。
17日15时30分,王帅接到对讲机里的报告,在8车15号铺拾到旅客遗失物品,失主应该是在韶关东站下车。王帅会同乘警清点遗失的物品,一把剃须刀、两张运货清单、五张发票和一份劳动合同。他一边清点,一边嘀咕说,这东西估计对失主非常重要。他将遗失物品编写了详细的客运记录,等待与广州站值班员进行交接。
列车即将到达广州站,王帅来到广播室,通知广播员向旅客进行晚点的解释工作。春运期间,广州站加开临客,站台有限,进站之前经常需要等待。再加上列车点多线长,晚点情况时有发生。但旅客通常不了解情况,所以解释工作非常重要。王帅说:“解释一定注意措辞,有时候一个字词或者语气不恰当,就会引起旅客的不满。”
旅客:“这车怎么开得这么慢啊?”孙涛:“要不你跟我下去推车去?”旅客:“能不能加挂两节车厢啊?不然不好买票啊!”孙涛:“挂几节车厢那是经过科学论证的啊,老乡咱们不能把科学家的结论给推翻了呀。”孙涛常用这种方式回答旅客的问题。这种语言方式,既能讲清楚道理,又能起到“灭火”的.效果,是很多老车长的经验积累。
17日17时14分,列车到达广州站,晚点58分钟。王帅巡视车厢,查看有无旅客遗失物品等情况,并将旅客遗失物品与站台值班员进行交接。旅客下车完毕之后,列车在广州车库待勤。
不管有多忙,王帅始终乐呵呵的,拿着对讲机跑前跑后,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说,别看这车的速度慢,跟动车组没法比,可实际上,乘务工作的节奏是很快的。
女队长的添乘任务
丁玉华,女,现年52岁,广州车队副队长,她添乘此次列车。像这样来回3天的添乘任务,她每个月至少有5次。
丁玉华是老车长。2000年至20_年曾在济南至乌鲁木齐的189/190次列车上当列车长。这趟车上的列车长,不是一般人能够胜任的。2000年,济南到乌鲁木齐单程近50小时,一个来回共需5天时间。
列车长是一列火车名副其实的“老大”,所有的旅客、乘务员、检车员、铁警等岗位,都听列车长调遣。列车长是整列车的主要责任承担者,也是突发状况的决策者。近20年当列车长的经历,让丁玉华看起来有一种处变不惊的冷静气质。
17日18时20分,列车在广州车库待勤期间,广州铁路公安处消防支队一行3人上车检查工作,从卫生情况到消防隐患,丁玉华主动上前沟通,看看哪里还有漏洞和不足。
春运期间,消防安全检查在全国铁路范围内广泛开展,只要列车途经的火车站,该火车站所属的铁路局工作人员都有可能上车检查,如发现车厢连接处地上有烟头等消防隐患,会进行处罚。有时候检查人员会穿便装,检查之外,还对乘务员进行消防知识即兴提问。
17日19时整,孙涛在15号车厢组织大家开返乘会,利用站车交互系统查询即将返程的旅客人数,布置重点工作,并对刚刚结束的乘务情况进行总结。丁玉华补充:“打工人员返程高峰,咱们返程的T180次列车旅客面临严重超员,如果广州站要求咱们双开门服务旅客,咱们乘务员一定要请火车站的值班员辅助,一起保证旅客的安全,不要留下安全隐患。”
17日19时20分,列车进入广州站站台。十几分钟后,T180次列车迎来旅客上车的高峰。尤其是硬席车厢,旅客超员,行李多,双开门机制启动,而平时,每节车厢只开一个车门。春运客流高峰,启动双开门,每节车厢开两个车门。临时开的车门没有脚踏板,广州站从铁路其他单位抽调了春运值班人员,十几位值班员辅助乘务员,确保旅客上车安全。孙涛和王帅在站台上来回用大喇叭指挥旅客上车。根据列车始发后的统计,旅客1376人,其中硬座716人,超员54%。
列车始发后,丁玉华指挥硬座车厢乘务员,用空调给车厢内降温。因为很多旅客赶车途中疲惫紧张,再加上车厢内人多缺氧,容易造成胸口憋闷,引起身体不适。此外,室内高温拥挤也容易引起旅客情绪烦躁。
紧接着,这位经验丰富的老车长走进拥挤不堪的硬座车厢,指挥着旅客摆放行李。车厢中间的通道挤满了行李和等待补票的旅客,行走十分困难。丁玉华不急不慌,用亲切的山东乡音耐心地沟通:“老乡们,让一下。大件行礼不要放在高处啊,以免砸伤旅客。”“春运人多拥挤啊,照顾好自己的孩子。”3节车厢下来,丁玉华虽然保持着平稳有力的语调,但汗水已经顺着脸颊淌下来。
17日22时左右,王帅发现17号硬座车厢一名男性旅客脸色苍白,孙涛也赶到17号车厢询问旅客情况,并将其带到乘务室。经了解,该旅客在广州站上车时着急,出了汗,现在感觉浑身发冷。列车广播寻找医务人员未果,孙涛安排拿来急救药箱,为旅客量体温,39摄氏度。丁玉华及时赶到现场,询问旅客是否想下车治疗,旅客表示不想下车。几位车长经过商量,在宿营车厢为该旅客补了一个下铺。列车员给旅客送来开水,密切观察旅客的情况。
18日一早,旅客情况好转,丁玉华叮嘱列车员为生病旅客送早饭,旅客千恩万谢。18时47分,列车正点到达济南站。乘务员清理卫生和收拾卧具,准备退乘。孙涛脸上挂着疲惫而放松的笑。
这是一趟相当顺利的出乘,也是一趟相当平凡的出乘。济南到广州之间,无数次来回中一个平常的来回。一站又一站,上上下下的旅客,各自怀揣着自己的人生故事,奔向梦中的幸福之地。到站之后,匆匆离去,没有流连。在这场旅客与乘务员的短暂邂逅中,很少有人能体会到,有人为他们的安全,时刻紧绷着一根弦。对于这些平凡的列车长来说,一切的付出、一切的责任与担当,也都只有三个字——很正常。
高铁公关新闻稿范文5
(1)联系工作实际选题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特别是自身工作实际),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建议立足于本地甚至是本单位的工作进行选题。选题时可以考虑选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论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或者以自己通过大学学习所掌握到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引起实际工作问题。(2)选题适当所谓选题要适当,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论题的广度与深度。选题要适当包括有两层意思:一是题目的大小要适当。题目的大小,也就是论题涉及内容的广度。确定题目的大小,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定。如果题目过大,为了论证好选题,需要组织的内容多,重点不易把握,论述难以深入,加上写作时间有限,最后会因力不胜任,难以完成,导致中途流产或者失败。相反,题目太小了,轻而易举,不费功夫,这样又往往反映不出学员通过几年大学阶段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水平,也失去从中锻炼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同时由于题目较小,难以展开论述,在字数上很难达到规定字数要求。此外,论文题目过小也不利于论文写作,结果为了凑字数,结尾部分东拼西凑,结构十分混乱。二题目的难易程度要适当。题目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论题涉及的深度。确定题目的难易,也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定,量力而为。题目难度过大,学员除了知识结构、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外,资料搜集方面也有局限。这样,就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致使论文写了一半就写不下去了,中途要求另选题目。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不要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去选一些自己不可能写好的论题;又不能贪图轻便,降低要求,去写一些随手可得的论题。(3)选题要新意所谓要有新意,就是要从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出发,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提出前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虽已提出来,但尚未得到定论或者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只要自己的论文观点正确鲜明,材料真实充分,论证深刻有力,也可能填补我国理论界对某些方面研究的空白,或者对以前有关学说的不足进行补充、深化和修正。这样,也就使论文具有新意,具有独创性。
高铁公关新闻稿范文6
年轻的女列车长王颖巡视完车厢后和记者攀谈起来。她告诉记者,从1月5日春运开始,她一直在北京到上海区间为旅客服务,在列车上已经过了10天,“看到旅客喜气洋洋地回家过年,能给他们安全送到目的地感到特别开心”。
除夕那晚,王颖在109次高铁当值,当时北京南站透过服务轮椅送来了一个刚做完手术出院的男孩,大概15岁样子。因为行动不便,王颖立刻将这个男孩和他的父母安排到离车门最近的位置坐下,并叫列车员每半小时要过去照看一下,同时立刻通知孩子要到达的山东枣庄站。
“我是G109次列车长,有一个刚出院的男孩要到枣庄下车,请站上派轮椅接站”。 王颖似乎沉静在当时的回忆中,“列车一到枣庄,我就看到轮椅已经在站上等候,那种说不出的愉悦呀,这可是农历除夕……”
“高铁开通,是中国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高铁提升了我们中国列车员的整体服务素质,让我们感到给别人带来开心的时候,自己内心那种服务于人的境界在升华”。王颖笑着说。
一个多小时后,记者就到达了目的地。下车之前,记者获知王颖所在的这趟八节车厢的列车员只有3人。
走下车厢,记者看到列车员正有条不紊地接送着上下车的乘客,笑容依然是那么让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