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信给兄长范文欣赏(汇总25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1-21 14:01:4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古代书信给兄长范文欣赏1

1.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2.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鸛鹊楼》

4.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5.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6. 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7.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8.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9.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0.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1.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1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3.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4. 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15.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16.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7.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18.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1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20.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21.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22.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23.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4.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25.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26. 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27.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28.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3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1.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32. 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

3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4.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古代书信给兄长范文欣赏2

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

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某月某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

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灼艾分痛:语出《宋史·太祖纪》,“太宗尝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

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炙。” 人琴俱亡:语出《世说新语》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渤绝良久。月徐亦卒。

周公代兄禳疾:语出《史记》,武_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髃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

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史策祝曰:“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

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旦巧能,多材多蓺,能事鬼神。

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

无坠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

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周公喜,开钥,乃见书遇吉。

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兹道能念予一人。”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诫守者勿敢言。

明日,武王有瘳。 李绩焚须:唐,李绩字懋功。

本姓徐。太宗赐姓李。

以功封英国公。初为仆射时。

其姊病。绩亲为燃火煮粥。

风回。焚其须。

姊曰:“仆妾多矣。何自苦此?”绩曰:“岂为无人耶?顾姊年老,绩亦老,虽欲数为姊煮粥。

岂可得乎?”李文耕曰:“李仆射为姊煮粥。焚须不顾。

读其遗姊言。恺恻之心。

溢于外。卒闻凄然生感。”

赵孝争死:汉,赵孝,字常平,与其弟礼相友爱。岁饥,贼据宜秋山,掠礼,将食之。

孝奔贼所,曰:“礼病且瘠,不堪食,我体肥,愿代之。”礼不允,曰:“我为将军所获,死亦命也,汝何辜。”

兄弟相抱大哭。贼被感动,并释之。

事闻,诏分别迁授。恶至杀人而食之贼,且当众贼饥饿亟亟待食之时,尚可令起慈心,则世间安有不能化之人?《大学》云: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不其然乎?聂嫈孔怀:周,齐聂政为严遂刺韩相,恐累及姊嫈,因自披其面,抉其目,屠肠而死。韩暴其尸于市,购问以千金,莫知为谁。

曰:“吾弟披面抉目屠肠以死者,为我故也,我岂可爱其身而灭弟之名耶。”乃之韩,哭其尸,谓吏曰:“杀韩相者,妾之弟,轵深井里聂政也。”

旋自杀尸旁。按聂政母终后,家惟一姊,乃以不肯累姊,宁自披面抉目屠肠而死,姊亦不忍使弟死而无名,竟哭尸告吏自杀。

呜呼,有此弟竟有此姊,非惟震惊一时,亦可流芳百世矣。舜妹护兄:虞舜之女弟,名系,一名首,与象同母,爱敬舜及二嫂。

每以慈谏其亲,以弟道规象,不从。凡父母恶舜,则密告二嫂以挽救之,掩井焚廪之谋,皆预泄于舜,是以舜得免害。

调护维持,始终无怠焉。系善作画,故后世推为画祖。

严凤敬兄:明,严凤性孝友,事兄如父。致仕归,兄老而贫,迎养于家。

凡宴客,必兄递杯,自执箸从。一日进箸稍迟,兄怒,批其颊,欣然受之。

终席尽欢。既醉,送兄归卧。

日未明,已候榻前,问昨饮畅否,卧安否。兄寻卒,哭葬尽礼。

刘琎束带:南齐,刘琎字子敬,瓛之弟也,_正直。宋泰豫中,为明帝挽郎。

其兄尝于夜间隔壁呼之,不答,至下床着衣正立,然后应。瓛怪其迟,琎曰:“向因束带未完,故不敢应耳。”

其敬兄如此,是以为一代名臣。 兄弟非疏远之人,卧室非几席之地,夜睡非进退之时,乃以束带未完,礼貌欠周,一应对且不敢,其敬兄可知矣。

《孝经》云:“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立操如此,宜其为当代名臣矣。

田真叹荆:隋,田真、田庆、田广兄弟三人,议分财产,资皆均平。堂前有紫荆树,茂甚,议分为三,其树即枯。

真叹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

兄弟复同居,愈相友爱,紫荆复荣茂如故。李文耕谓田氏久翕,其庭树亦敷荣于和气之中。

至于析财异居,伤其和气,即不闻分斫之议,树亦应枯死矣。既而兄弟同居,荆花重艳,岂非和气复回之证乎。

真以兄弟比树之同气连枝,最为切近。温公爱兄:宋,司马温公,名光,字君实,孝友忠信,为一代名儒贤相。

与其兄伯康名旦,友爱甚笃。伯康年八十,公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每食少顷,则问曰:“得无饥乎?”天少冷,则抚其背曰:“衣得无薄乎?”李文耕曰:温公一代完人,孝友出于天性。

其于伯兄,奉之如严父,敬之至也;保之如婴儿,爱之至也。饥寒饱暖,刻刻关心,不几于听无声、视无形乎。

不够的话再看看这个吧:。.。

古代书信给兄长范文欣赏3

古文情书-情书大全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汝而死,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其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有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善抚之,使其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象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则今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之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能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林觉民 先生

古代书信给兄长范文欣赏4

信文中词语的抬写原则,以三抬为最高,用于该段文字中最敬重的称谓词,稍次者用双抬,以下按礼敬程度递减。而被尊称之人的动作用次,又比其称谓少一格,如给父亲去信,“父亲大人”一词双抬,提到祖父,“祖父大人”一词三抬。而父亲动作之词语,如“查收”一词,父亲相关事物如祝父亲身体安康的“恭请金安”一词,则用单抬。

“空格”,是不抬头,而将应抬头的词语空过一格或几格再写,应三抬的空三格,应双抬的空两格,这种方式在礼敬的意义上与抬头基本相同。当然,有的时候抬头与空格往往并用。

亲爱的牙齿兄弟们:

你们好!你们陪伴我八年多了,却已受伤过好多次了,我特别喜欢你们,离不开你们,我想好好跟你们聊聊。

记得五岁那年,我在楼下玩,忽然滑倒了,心想:舌头上怎么有一点湿呢?一摸,原来是你们的兄弟被摔断流了好多血。我疼得嗷嗷直叫,你们却很顽强,很快就长出了恒牙,又可以让我品尝到美味了,你们真是“牙中豪杰”啊!

去年上体育课,我跑步时因为冲劲太大而撞到了树上,你们的兄弟再一次“流血牺牲”了,可是过了不久,又有一颗小牙加入了你们的“牙齿俱乐部”,又在原来位置上为我“站岗放哨”,好象还对我说:“这点小伤,不值一提!”

唉哟,你们还别说,我竟把你们的大哥——大门牙给忘了!自从去年九月份那两颗大门牙离开我后,我日日思,夜夜盼,终于把右门牙给盼出来了。可是原本整齐的门牙却长得歪三扭四,上面还有几个小黑点,妈妈说是吃糖吃出来的,警告我换牙期间少吃糖,勤刷牙,要好好保护你们呢。可惜的是,我现在都还只有一颗右门牙,左门牙至今还没动静,请你们好好劝劝他,让他早点出来吧,要不,别人都有两颗门牙,我却只有一颗,那我岂不成了“怪物”?妈妈还许诺,只要左门牙一“露头”,她就给我发一个“等待奖”,因为左门牙“缺席”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奖品随我挑,我想要一顿“美味大餐”,到时和你们大家一起分享。我一直很着急,巴不得马上长出亲爱的左门牙,想得太很了,就经常自言自语道:“左门牙呀左门牙,你怎么还不长出来呀?要是你长出来的话,我们就可以共享‘等待奖’了。”常常把听到的人搞得莫名其妙。所以为了咱们共同的那顿美餐,还请你们尽力劝他早点出来吧。

祝你们平平安安,健康成长!咱们以后再聊。

写信人:

时间:

敬爱的格林兄弟:

你们好!

我是格林童话忠实的小读者,今天我怀着敬仰和激动的心情给你们写信。

生活中我喜欢做体育锻炼,也喜欢读书写字的小学生,特别爱看儿童类的读物。在家里书架上,妈妈帮我买了许多书,有《穿越报》、《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福尔摩斯》等等,各种各样的书籍。这些书中我最爱看的就是你们《格林童话》,里面的小故事一次次的把我带入童话世界。记得第一次看白雪公主时,美丽的白雪公主就带我参观了七个小矮人有家,还与他一起战胜了狠毒的王后对白雪公主的每一次的加害,参加了白雪公主与王子的盛大婚礼,同时也看到了王后穿着红舞鞋的惩罚。后面可爱的小红帽又把我带入了充满鸟语花香的辽阔大草原,看到大灰狼被小动物们一次又一次捉弄的样子……这些故事就像在看动画片一样,在脑海里播放了一遍又一遍,故事中的主人公总是有好人和坏人,好人最终有好报。

爸爸妈妈告诉我:你们的作品就是来源于对生活中故事搜集,并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育我们应该怎样明辨是非,怎样和坏人作斗争。你们的故事给我带来的快乐,也鼓舞我要做一个有心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加油!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看着这些故事,我不禁想起近来我们电视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灰太狼想尽法子来吃羊,喜羊羊最终总把灰太狼气个半死,回家又被红太狼用平底锅收拾,灰太狼被打向天空高喊“我一定会回来的”。这时候我就在想,如果你们生活在现代,一定会创造出很多很多比《喜羊羊与灰太狼》更让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画片,每天三集联播,收视率肯定很高。

好了,先写到这里,我要继续去你们的童话里感受人间的真善美了。

写信人:

时间:

书信本来是一个快乐的小男孩,人们经常用他去传送信息。可是在现代,他有些失落和无聊,整天过着清闲的日子。他的大部分工作已经被时尚的E-mail小姐取代。看着E-mail忙碌、快乐的身影,书信小弟心底生出了一股股怨气。

一天,书信脸带怒气的跳上桌子,冲着E-mail小姐厉声叫喊:“E-mail小姐,我很生气,你不该来到这个世界,因为你的来到,使我不再被人们注视。”E-mail放下手头的活,平淡的回答:“其实你很幸福啊,不像我这样,整天忙忙碌碌。”E-mail小姐平淡安慰的语气稍稍降低了书信小弟的怒气。他质问E-mail道:“你到底有哪些魅力,迷倒了这么多人?”E-mail微笑着说:“我最大的能耐就是快捷,几秒钟就能完成你好几天的工作。人们坐在家里,打开电脑就能收取我的信息。”E-mail接着说道:“人们不是常说,时间就是金钱吗,我能为他们节约太多的时间,因此也就给人们创造了财富,这也许是现代人喜欢我的最主要的理由吧。”

书信听完E-mail的解释,情绪更是低落了。心想,是啊,自己确实很耗时,经常让远方的亲人、朋友翘首期盼,难怪人们都不喜欢我了。想到这,他情不自禁流下了伤心的眼泪。站在一旁的E-mail赶紧安慰他说:“书信老弟,你真的不必太过伤心,其实你在有些方面比我强多了。虽然使用你的人少了,但通过你的长途奔波,在你的身体里更能体会到亲人、朋友的那份爱、那份温馨。我虽然快捷、方便,但有人评价我缺少一颗温暖的心呢。”听到这,书信突然想起:“是呀,刚才一对老人家不正捧着自己,细细体味远方儿女的祝福吗。老人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很感人,他们还把自己珍藏在了柜子里。”

书信突然心情开朗了,明白了自己身上还是有长处的。他连忙向E-mail小姐道歉,谢谢她的开导。从此他们两也成了好朋友,各自发挥着自己的长处,为人类传递着信息。

古代书信给兄长范文欣赏5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读者文摘》1983年第一期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故云。”

[古代对男子女子年龄的称呼]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 0 岁 —— 古 稀 、 杖 国 之 年 、 致 事 之 年 、 致 政 之 年 ;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或美称,相当与现在的先生.

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敬称,语气比重于称`子`.

父(读第三声)--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对老年人的尊称.

父(读第四声)--父亲或男性长辈之称.

甫--古代男子的美称.

丈夫--古时称成年男子为丈夫,并不专指女子配偶.

匹夫--本指一个人,古代多指平民中男子,或一般人.

须眉--古代称男子为须眉.古曾以男子须眉稠秀为美,故有此称.

妾--古代女子表谦卑的自称.

母--古代对贵族女子的一种美称或泛指长辈女性.

青衣--古代俾女的代称.

裙衩--古时为妇女的代称.

拙荆--一般人家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称谓.

粉黛--古代美女代称.

蛾眉--亦作`娥眉`,古代美女的代称.

巾帼--古称妇女为巾帼.

姥--古称老妇人为姥.

妪--古对妇人,一般指年岁大者,亦有指少女者.

媪--古对妇人或老妇人的称乎.

古代称呼常识

称呼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一个时代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风貌。称呼也是一面镜子。称呼的变化是文化的变化,同时也被视为历史文化的折射。

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自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1、宗族称谓

祖上:

最早的祖先称为始祖。后世的皇帝一般以他们可知的祖宗作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为始祖。后世的人在修家谱、作家传时,也往往喜欢攀附古代的名人为自己的始祖。如曹操、曹植、曹睿祖孙三代就分别把曹振铎、姬姓、虞舜称作曹氏家族的始祖。

太祖:

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为太祖。如三国魏以曹操为太祖,唐以李渊为太祖,宋以赵匡胤为太祖,明以朱元璋为太祖,清以努尔哈赤为太祖。太祖是一朝的开国之君,所以他的太庙百世不迁。

祖宗:

是对始祖及先世中有功德者的尊称。从我国汉代开始,凡是创业的国君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为祖,如汉称刘邦为高祖,唐称李渊为高祖等等。凡是有功德的帝王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称为宗,如汉称文帝刘恒为太宗,唐称李世民为太宗等。

子嗣、太宗、小宗:古代宗法制度规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长房继承系统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宗子:

大宗的嫡长子叫宗子。对大宗来讲,他是家长;对于小宗来讲,他是族长,宗子继承始祖的爵位,主持始祖庙的祭祀。

世子:世子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与“太”字意义相通。

支子:古代把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支子。

嫡子:

古代把正妻所生的儿子称作嫡子。同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嫡子有继承父亲地位的权力,在社会地位上远远高于庶子。

别子:古代把诸侯嫡长子以外的儿子都叫别子。

庶子:

古代把妾所生的儿子称作庶子,庶子的地位比嫡子低,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礼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嗣子:

无子而以他人之子作为儿子,既为嗣子。嗣子一经礼法认可,地位与亲子等同。古代礼法对嗣子问题,有明确的规定。一、必须是同姓。二、必须是同宗的支子。三、辈分必须相当。

公子:

诸侯王(公)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公子。另外诸侯的女儿也可以称作公子。

考妣:

父母又称为考妣。后多指已死的父母,即亡父亡母。

继父:

生父死后,母亲再嫁之夫称为继父。

八母:

八种身份不同的母亲,即指嫡母、继母、养母、慈母、嫁母、出母、庶母和乳母。

嫡母:

妾的子女称父之正妻为嫡母。对于嫡母,服制是斩衰三年。

继母:

父亲的后妻称为继母,对于继母,服制也是齐衰三年。

养母:

过继儿子称收养他的母亲为养母。对养母服制是斩衰三年。

慈母:妾所生之子,其母死后,其父令别的妾抚育,此别妾就是此子的慈母。

嫁母:

亲母因父亲死后再嫁,称作嫁母。为嫁母服齐衰杖期。

出母:

被父亲休弃的生母称作出母。为出母服齐衰杖期。

庶母:

父亲的妾称为庶母。士为庶母服缌麻。

乳母:

父妾之中曾乳育己者称她为乳母。为乳母服缌麻。

九族:

九族所指,说法不一。一说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孙、子、己身、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即: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姊妹、儿子);母族三即:母之父 (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岳父、岳母。

2、亲属称谓

古代将凡血缘相近的同姓本族和异性外族都称作亲属。具体称谓如下:

高祖父(母):曾祖之父(母)。

曾祖父(母):祖之父(母)。

祖父(母):父之父(母)。

父母:父,母。

己身:自己本代。

子:子。

孙:子之子。

曾孙:孙之子。

玄孙:曾孙之子。

来孙:玄孙之子。(下五世指从本位起,下主立孙)

世父 (伯父) : 父之兄。

叔父:父之弟。

世母 (伯母) :世父之妻。

叔母(婶) :叔父之妻。

姑(姑母):父之姊妹。

姑父:姑之夫。

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 :父之伯叔。

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 :父之伯母、叔母。

从祖父(堂伯、堂叔) :父之从兄弟。

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 从祖父之妻。

族曾祖父(族曾王父) :祖父的伯叔。

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叔妻子。

族祖父(族祖王父): 族曾祖父之子。

族父:族祖父之子。

族兄弟:族父之子。

嫂:兄之妻。

弟妇:弟之妇。

从子(侄):兄弟之子。

从女(侄女):兄弟之女。

从孙:兄弟之孙。

甥(外甥出):姊妹之子。

私:姊妹之夫。

女婿(子婿、婿): 女之夫。

中表(姑表) :父之姊妹之子女。

外祖父(外王父):母之父。

外祖母(外王母):母之母。

外曾王父:外祖父之父。

外曾王母:外祖父之母。

舅(舅父):母之兄弟。

舅母(妗子):舅之妻。

从母(姨母、姨):母之姊妹。

姨父:姨母之夫。

中表(姨表):姨之子女。

从舅:母之从元弟。

从母兄弟、从母姊妹(姑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母之兄弟姊妹子女。

外舅(岳父、岳丈、丈人、泰山、岳翁):妻之父。

外姑(岳母、丈母、泰水):妻之母。

姨(姨子):妻之姊妹。

妻侄:妻之兄弟之子。

舅(嫜、公):夫之父。

姑(婆):夫之母。

姑嫜、舅姑:夫之父母(俗称公婆)。

伯叔(大伯、大叔子):夫之兄弟。

小姑子:夫之妹。

娣妇:夫之弟妇。

姒姆:夫之嫂。

娣姒、妯娌:古之弟妇与嫂的简称。

亲家:妻之父母与夫之父母之间的婚姻。具体地说,夫之父为姻,妻之父为婚。

娅,连襟(襟兄、襟弟):两乔两婿互称。

古今亲属称谓杂谈

如何称呼自己的亲属,在称呼自家的亲属时,我们常会听到或见到“家、舍、亡、先、犬、小”这几个字。

[家]:

是用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之意。如称己父为家父、家严,称母为家母、家慈,称丈人为家岳,祖父为家祖,以及家兄、家嫂等等。

[舍]:

是用来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但不说舍儿、舍女。

[先]:

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如对已离世的父亲称先父、先人、先严、先考,对母尊称先母、先妣、先慈,对祖父称先祖,等等。

[亡]:

用于对已死卑幼者的称呼,如亡妹、亡儿。对已故的丈夫、妻子、挚友,也可称亡夫、亡妻、亡友。

[犬]:

旧时谦称自己年幼涉及不深的子女,如犬子、犬女等。

[小]:

对人常用来称己一方的谦词,如自称自己儿女为小儿、小女等。

[六亲]:

六亲即六种亲属。对六亲的说法,历来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说指父子、兄弟、姊妹、甥舅、婚媾、姻亚。二说指父子、兄弟、夫妇。三说:指父母、兄弟、妻子。四说指父母、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五说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三弟之子、从父母亡子女之子。隶巍,指父、母、兄、弟、妻、子,是现代比较通行的说法,现代汉语中六类也泛指亲属。

古代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称“父”,父之次弟称为“仲父”,仲父之弟称为“叔父”,最小的叔叔称“季父”,后来父之弟都统称为“叔父”。

古今妻子称谓:我们现在称男人的配偶为妻子。而从古至今,对妻子的称呼竟有近四十种之多。

小君、细君: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皇后:皇帝的妻子。

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夫人: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近代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

荆妻: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又谦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贱荆,有表示贫寒之意。

娘子:古人对自己妻子的通称。

糟糠:形容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内人:过去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书面语也称内人、内助。尊称别人妻称贤内助。

内掌柜的:旧时称生意人的妻子为“内掌柜”,也有称“内当家”的。

太太:旧社会一般称官吏的妻子,或有权有势的富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今有尊敬的意思,如“你太太来了”。

妻子:指的是妻子的儿女。早期有“妻子”、“妻室”,也有单称妻,有的人为了表示亲爱,在书信中常称贤妻、爱妻。

老伴儿:指年老夫妻的一方,一般指女方。

娘儿们、婆娘、婆姨:有些地方称妻子为娘儿们,或婆娘,或婆姨。

堂客:江南一些地方俗称妻子为堂客。

媳妇儿:在河南农村普遍叫妻子作媳妇儿。

老婆:北方城乡的俗称,多用于口头语言。

老爱:因称老婆太俗语,称爱人拗口,所以取折衷的方法叫老爱。

继室、续弦:妻殁再聚约。

家里、屋里人、做饭的:都是方言对妻子的称谓。

女人:一些农村称妻子为女人,或孩子他娘。贱内、贱媳:古人对妻子的谦称,

爱人:男女互称。

老马子、后头人:河南农村对妻子的称呼。

右客:湖北鄂西山区对妻子的一种称呼。

伙计、搭档:现代都市流行的对妻子的俗称。

参谋长、内务部长:现代人对能干持家贤惠妻子的尊称。

附: 旧时对妾的称呼有“侧侄”、“偏房”、“小星”、“如夫人”、“妇君”等。

古今对丈夫的称谓 我们对女子的配偶称作丈夫。此外对丈夫的称谓还有丈人、君、外子、官人、老公、爱人、当家的、前面人、掌柜的、外面人、郎君、老伴、老头子、那口子、男人、老爱、那位老板等。

古今对父母的称谓:父母又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考妣等。

古今对夫妻的称谓:夫妻在古今有结发、鸳鸯、伉俪、配偶、伴侣、连理、_、百年之好等。

“鸳鸯”:原指兄弟,我国古代曾把鸳鸯比作兄弟。鸳鸯本为同命鸟,双栖双宿,所以古人用它来比喻兄弟和睦友好。后用鸳鸯来比夫妇,始于唐人卢照邻。

“丈夫”小考:丈夫在古代并非指女子的配偶。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冠礼,称为丈夫,这是一种古时礼仪。另外,古代把人长八尺的魁梧男子称作丈夫。在春秋战国之交,“丈夫”的词义扩大了,不仅指成年的男子,而且还指男性的小孩甚至男婴。

“娘子”小谈:娘子是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爱称,在元代以前,称妻子为“娘子”是不对的。宋代之前,“娘子”专指未婚的少女,意同今天的姑娘。

到了唐代,唐玄宗后期好声色,宠杨贵妃,杨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无与伦比, 宫中号称为“娘子”。这里的娘子,显然已不是指少女了,但也不能理解为是对妻子的称呼。

到了元代,社会上已普遍称呼已婚妇女为“娘子”。到了明代,一般习惯称少妇为“娘子”,而且带有娇爱的味道。

随著称妻为“娘子”的流行,一般妇女也就称为某娘了,如称接生婆为“老娘”。称巫婆为“师娘”,称_为“花娘”,称男女关系不清的女人为“夫娘”,以及鄙称妇女为“婆娘”等等,通称她们为“娘们”。

什么叫“丈人” ,“丈人”现在通常指称岳父。但在古代“丈人”就不仅指岳父了。

一、“丈人”是对老者和前辈的尊称。

二、“丈人”指家长或主人。

三、“丈人”是女子对丈夫的称呼。

四、“丈人”'代表岳父。

“结发”的含义:我国古代,年少之时结为夫妻,称为结发。后因以“结发”为结婚,指原配夫妇。

“连襟”趣话:在我国民间,通称姐妹们的丈夫为“连襟”,“连襟”的来历与我国著名的诗人杜甫、洪迈有关。

较早在笔下出现这个词语的是杜甫。他晚年寓居川东,结识了当地一位姓李的老头子,叙论起来,两家还是拐弯抹角的亲戚。两人很合得来,三天两头书信往来或一起聊天喝酒,后来杜甫要出峡东下湖湘,写了首《送李十五丈别》的诗,回忆叙述结交经过,有一句是“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这只是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它还没有后来的那种关系。

北宋末年,洪迈有个堂兄是石泉州的幕宾,不很得意,妻子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写荐书推荐去京城供职,洪迈这位堂兄很感激,托洪迈替写了一份谢启,里面便有“襟袂相连”一句。而比洪迈还早一些的马永卿,在所著《懒真子》里提及,江北人呼友婿为“连袂”,也呼“连襟”,和洪迈写的谢启相对照,可见宋朝时,“连襟”这个称谓就已通行,并具有与现在相同的内容了。

岳父、岳母称呼的由来。古代帝王常临名山绝顶,设坛祭天地山川,晋封公侯百官,史称“封禅”。唐玄宗李隆基一次“封禅”泰山,中书令张项做“封禅”使。张把女婿郑镒由九品一下提成五品。后来玄宗问起郑镒的升迁事,郑镒支支吾吾,无言以对。在旁边的黄幡绰讥笑他:“此乃泰山之力也。”玄宗才知张项徇私,很不高兴,不久把郑镒降回原九品。后来,人们知道此事,把妻父称“泰山”。又因泰山乃五岳之首,又称为“岳父”,同时,又把妻母称为“岳母”。

“东床”的缘来:东床指女婿。东晋时郗鉴让门人到王导家去物色女婿。门人回来说:“王家少年都不错,但听得消息时,一个个都装出矜持的样子,只有一个年轻人,袒腹东床,只顾吃东西,好像没听到我们说话一样。”郗鉴一听忙说:“这个人正是我要物色的好女婿!”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以后,人们就称女婿为“东床”。

3、礼俗称谓

君:周代称诸侯为君。君在天子之下,大夫之上,指的是诸侯。秦统一天下后,称皇帝为君。君还是战国、秦汉时期贵族、功臣的封号。如齐国田文号盂尝君,魏以子无忌号信陵君,汉郦食其号广野君,刘敬号奉春君,君后来又引申为对男子的尊称,故父和夫也可称君。

臣:上古指男_隶。后来“君”与“臣”对举,臣包括因君外的任何人。后“臣”引申为对己的谦称。

士:商、西周、春秋时统治者的最低层及其成员。周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家是卿大夫的统治区域,担任家的官职的通常是士,称为家臣。士大夫受过教育,有知识、有才能,因此,后来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在军事上、政治上、外交上形成不可忽视的力量。战国时代的士大体分为四类,一类为学士,如庄子、荀子等。一类为策士,如苏秦、张仪,即所谓纵横家。一类为方士或术士。最下的一类为食客,这类人有士之名,无士之实,多是贵族的鹰犬。

民:上古时把奴隶称作民。或称黎民、群黎、苗民、众人、庶人、庶民,通称庶民。臣与民在上方都是奴隶,但有区别:臣是柔顺驯服的奴隶,民是暴戾难以驾驭的奴隶。

奴隶:为奴隶主劳动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甚至杀死。“工”、“奴”、“奚”、“臣”、“妾”等都是奴隶,小臣、仆侍、妾婢、阍人(看门人)、寺人(宦)等是从事家务劳动的奴隶,金工、车工等是从事工业生产的奴隶,大量的则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

君子:古代对贵族男子的通称。又泛指有道德的人,君子常常和小人或野人对比。此外,妻称夫也叫君子。

百姓:古代对贵族的总称。商代的奴隶主是贵族,总称为“百姓”(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商王是贵族的最高代表,自称为“余一人”,周代仍有这种称号,战国以后,“百姓”为平民的通称,与“民”为同义词。

黎民:平民也称黎民,亦即“众民”的意思。因“黎”通“骊”,黑色,“黎民”因黑发而名。

黔首: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呼。黔,黑色。“黔首”,犹如黑头。据说秦商黑色,平时平民都用黑布包头,帮称“黔首”。

布衣:即“平民”,古代人富人穿丝,平民穿麻布,所以称“布衣”。

庶人:又叫“庶民”,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西周时庶人可作为被封赐的对象,其身份比奴隶高。春秋时,庶人的地位在士以下,工商奴隶之上。秦汉以后,泛指没有官的一般平民。

1、祖辈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 “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2、曾祖辈(1)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3、高祖辈(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4、父母(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12 )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13 )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5、与父亲相关的亲属(1)诸父、诸母:是对父亲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统称。(2)世父:对父亲的兄弟的称谓,现在更多的场合是称“伯父”、“叔父”或简称“伯”、“叔”。古人偶尔将几个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别称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3)伯母、叔母:是对父亲的兄弟的妻室的称呼。(4)从父:对父亲的叔伯兄弟可统称“从父”,又可分别称为“从伯”、“从叔”。(5)姑:对父亲的姊妹可称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称为“诸姑”、“姑姊”、“姑妹”,对已婚者一般都称为“姑母”、“姑妈”,与今不同的是偶尔也称“姑娘”。(6)姑父:对姑母的丈夫,既可称为“姑父”、“姑丈”,又可以称为“姑婿”、“姑夫”。(7)表兄弟:对姑母的子的称谓。(8)表姊妹:对姑母的女的称谓。6、与母亲相关的亲属(1)外祖父:对母亲的父亲,称其为“外祖父”(与今同),又可称为“外翁”、“外大人”、“家公”、“老爷”等。(2)外祖母:对母亲的母亲,称为“外祖母”、“外婆”(与今同),又称为“姥姥”、“老老”等。(3)舅:对母亲的兄弟,古今均称“舅”,在不同场合,可加上一些修饰或补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4)舅母:对舅父之妻的称谓。(5)姨母:对母亲姊妹的称呼,先秦时称为“从母”,秦汉以来则称为“姨母”,或称为“姨娘”、“姨婆”、“姨妈”等。(6)姨父:对姨母之夫称为“姨夫”或“姨父”。姨母之子女也称“表兄弟”、“表姊妹”。(无论是舅父之女、姨母之女,还是姑母之女,都可以以“表兄弟”、“表姊妹”相称,古人统称为“诸表”。)7、考妣“考”和“妣”在先秦时是对父母的异称,无论生死均可用。秦汉以来,父母死后仍可称为考妣,但生前不再称考妣,考妣只用来对死去的父母之称。而且,考妣不仅用来称死去的父母,死去的祖辈乃至更早的直系先辈均可用考妣相称(在先秦时则是对先祖的泛称)。8、夫妻(1)夫:或作“丈夫”,本是对成年男子的美称,但又用作夫妻之夫。“夫”加上其它附加成分的表示丈夫意的相关称谓很多 ,如:“夫子”、“夫君”、“夫主”、“夫婿”等。除此,还可以用“良人” 、“郎”、“丈人”、“君”、“老公”、“官人”、“汉子”等称呼丈夫。(2)妻、妻子:是由古至今对妻的最主要的称呼。在妻之前加上各种附加成分,还有“贤妻”、“良妻”、“仁妻”、“令妻”、“娇妻”等。除此,还可用“妇”、“室”、“君”、“夫人”、“娘子”、“浑家”、“内”、“老婆”、“婆娘”、“太太”等来称呼。9、与丈夫相关亲属(1)公:也称公公,对丈夫之父,古称为“舅”,也称为“公”、“公公 ”。这些称呼正是今天称丈夫之父为“公”、“公公”、“老人公”的前身。(2)婆:也称婆婆,对丈夫之母,古称为“姑”以及由“姑”派生出的“君姑”、“严姑”、“慈姑”、“阿姑”等。后又称“婆”、“婆婆”。(3)舅姑、姑舅:是早期对丈夫父母的合称。近者称“公婆”。此外还有一个常见的称呼是“姑章”,或作“姑嫜”。(4)伯叔:对丈夫的兄弟的称谓,与近代所称的“大伯”、“小叔”是一致的。(5)小姑:对丈夫妹妹的称谓。10、与妻子相关亲属(1)岳丈:是对于妻子之父的称呼,古代还有“泰山”、“冰翁” 外舅” “外父”、“妻父”等代称。(2)岳母:对妻子之母的称谓,或称为“丈母”。(3)姑、外姑:早期用来对妻子之母的称呼。(4)舅舅:对妻子兄弟的称呼,或称为“舅”、“舅爷”、“舅子”等,还称为“内兄”、“内弟”、“妻兄”、“妻弟”等。(5)姨:对妻子的姊妹的称呼,或称“大姨”、“小姨”,也称为“妻妹”、“内妹”。11、兄弟及与其相关亲属(1)兄:又称为“昆”。今天则可用“哥”来称呼兄长。有兄弟数人的情况下,称呼中必须表示出排行,或以数字为排行,或用伯、仲、叔、季这些排行常用语等。(“哥”,古代是用得十分广泛的称呼,可以称父、称兄、称弟、称子。)(2)嫂:对兄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嫂嫂”。(3)弟:是对与兄相对者的称呼。(4)弟媳:对弟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弟妹”。(5)侄:对兄弟的子女最常见的称呼,也可直接称之为“兄子”、“兄女”,或称为“从子”、“从女”、“犹子”、“犹女”。12、姊妹及与其相关亲属(1)女兄、女弟:古代对姊妹的称谓,或直接称姊妹为兄弟。“姊”又称“姐”,与姊相对者称为“妹”。(2)姊夫、妹夫:对姊妹的丈夫的称呼,也可称为“姊婿”、“妹婿”。(3)甥:对姊妹之子最普遍的称呼,还称为“外甥”、“甥女”、“外甥女”。13、子女及与其相关亲属(1)子:在古代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的称呼,秦汉以后主要用作儿子之称。自己之子可称为“犬子”、“孽子”、“不孝子”等,别人之子又可称为“令子”、“良子”、“不凡子”、“贤子”等。除此,还可用“男”、“子息”、“贱息”、“儿子”、“儿郎”、“儿男”等来称呼子。若有几个儿子则有“长子”、“次男”、“幼子”等称呼。(2)女:对女儿的主要称呼。对别人的女儿往往称为“爱”或“嫒”,也称为“令嫒”、“闺嫒”。(3)义子、义女:指不是自己生育的,而是收养的子女,又称“养子”、“养女”、“假子”。同时还有一个常见的代称“螟蛉”。(4)媳妇:对儿子之妻的称呼。最初只称为“妇”,后因儿子又称为“息”,所以子之妻又称为“息妇”,或写作“媳妇”。(5)婿:对女儿丈夫的称呼,或称为“女婿”、“子婿”、“郎婿”、“快婿”等。除此,女儿之夫还可以被称为“女夫”、“半子”、“东床”“令坦”。女婿到了岳丈家,除了岳父、岳母可以称“贤婿”之类,岳家一般人都尊称其为“姑爷”、“姑老爷”。(6)孙:对儿子的子女的称呼,或称“孙息”、“孙枝”。“孙”又分为“孙儿”、“孙女”,“孙女”又称为“女孙”。(7)外孙:对女儿的子女的称呼。女姓还可称为“外孙女”。我国古代称呼别人,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直呼其名。《礼记_檀弓上》说:“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即:幼称名,冠称字,五十以上称排行。伯仲是排行顺序的名称,即:伯仲叔季。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例如:三国时候吴国的孙坚,生四子。长子名策,字伯符;次子名权,字仲谋;三子名翊,字叔弼;四子名匡,字季佐。关于称名,除君父长辈可以直呼其名之外,其他人称呼别人,则是称其字或号。决不能称其名,否则就是不尊敬,不礼貌。《仪礼_士冠礼》说:“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其字也。”这就是说,幼小的时候,大人可以称其名,等到长大加冠之后,就不能称其名,而要称其字了,以表示尊敬。什么是冠呢?《白虎通》说:“冠者,卷也。卷持其发也。”即束发的意思。《释名》说:“冠者,贯也。所以贯韬发也。”还是束发。为什么要重视冠呢?《冠仪》说:“冠者,礼之始也。故圣王重冠。”什么时候开始冠发呢?《韵会》说:“男子二十加冠曰冠。”称弱冠。《礼记_曲礼》说:“二十曰弱冠。”又说:“男子二十冠而字之。”而“冠而字之”是“敬其名也”。则我国古代称字的含义是尊其人而称其字,含有尊敬客气的意思。为什么称字就是尊敬、客气呢?因为字是表德。《颜氏家训_风操》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故称表字。称名是指明是谁,即验明正身,称字则是表其德行。指明是谁这是不尊敬的,而表其德行是尊重其人。所以要称其字而不能称其名。在称字方面,根据其年龄的大小,还有称“且字”和称“正字”的分别。“且字”就是在其“字”之后加一“美称”甫或父字,“正字”则是在其“字”之前加上表示其排行顺序“伯仲叔季”的一个字样。什么时候称“且字”,什么时候称“正字”呢?一般的原则是,青年人加美称甫或父字,老年人加排行顺序。例如:孔子,姓孔,名丘,字尼,排行老二。青年时称其且字为尼甫,老年时称其正字为仲尼。那么,中年时如何称呼法呢?那就是既在其字之后加上美称甫或父字,又在其字之前加上表示其排行顺序伯仲叔季之字样。例如:周幽王时的大臣伯阳甫和周宣王时的大臣仲山甫等就是。关于“且字”和“正字”,《杂记_疏》说:“甫,且也。五十以伯仲,是正字。二十之时曰某甫,是且字,言且为之立字也。”关于“甫”或“父”字,这是对男子的“美称”。甫音府(fǔ),与“父”字同音同义。《说文》说:“甫,男子美称也。” 。《仪礼_士冠礼》说:“承受保之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注》说:“甫是丈夫(即男子)之美称。孔子为尼甫,周大夫有嘉甫,宋大夫有孔甫。”至于“父”字,与甫同音同义。《释名》说:“父,甫也。始生己者。”《集韵》说:“父,同甫。”《广韵》说:“父,男子之美称。”《诗经_大雅》“维师尚父”《笺》说“尚父,吕望也。尊称焉。”《按》说:“管仲称仲父,孔子称尼父,范增称亚父,皆仿此。”《释文》说:“父,音甫。有父字者皆同甫音。”则父与甫字皆是对男子的美称。而《仪礼_士冠礼》所说的意思是,承继袭职,保持爵位的人是排行老大,称伯某甫,而其弟弟们则按照排行顺序“仲叔季”称他们所应当称呼的字样。称呼别人除了根据被称呼人的年龄大小,有称且字和称正字的不同之外,还有根据被称呼人的身份贵显,爵位高低,官衔等级,职务轻重等的差别而有称其“美称”和称其“尊称”的不同。美称就是加一甫字或排行,尊称则是称其爵,称其职,称其官衔,称其封国等。美称是泛称,对一般人都可以用。尊称是专指,只有对与其身份相适当的人才可以用。例如:玄嚣称青阳,这是称封邑。武王之弟称周公,张良称留侯、彭祖称彭伯,老聃称老子等,都是称爵位。伯阳甫称周大夫,是称官衔,司马迁称太史公,是称职务。总之就是称其美称和尊称,不称其名。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如: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如:请问:希望别人回答请教:希望别人指教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如:贤弟、贤侄等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常用敬辞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晋见:即进见??觐见:(书)朝见(君主)??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问鼎:指谋图夺取_(中性词)??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内眷:指女眷??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舍亲:自己的亲戚。??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台驾:敬辞,旧称对方??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泰山、泰水:岳父、岳母??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外舅:(书)岳父。亲戚在古代中统称为什么?

古代书信给兄长范文欣赏6

一株柳树被虫蛀空了身体,大风将他拦腰折断。然而,它仍活着。第二年春天,它的残躯上发出了新芽。新芽饮着雨露,沐着阳光,长成了袅袅娜娜的柳丝。

牵牛花从它的脚下钻出来,伸展柔软的身肢,紧紧地缠绕着它往上爬。

柳树皱着眉头呵斥:“缠着我干什么?你这讨厌的小东西!”

牵牛花掏出一个小喇叭,“哇喇哇喇”地吹了一气说:“尊敬的柳树老前辈,您多么健康,多么挺拔,多么令人肃然起敬啊!古今中外的名人,我最崇敬的就是您了!”

柳树听了,心里跟用鹅毛拂的一样舒服。它轻轻摸了摸牵牛花的头,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牵牛花趁机往上爬了爬,掏出第二只小喇叭说:“伟大的柳树老英雄,您宁折不弯的崇高精神,实在太令人敬佩了!我要向您学习,向您致敬,永远做您的小学生!”

柳树陶醉地闭上眼睛,紧紧地把牵牛花搂在怀里,像一位慈祥的老母亲一样轻轻摇晃着身子。

牵牛花抓紧机会又往上爬,边爬边掏出第三个小喇叭:“至高无上的柳树老博士,您的知识多么渊博啊!瞧您这头学者似的长发,比爱因斯坦还有风度!瞧您这经受过风雨考验的铮铮铁骨,比萧伯纳还挺拔!古今中外的这家那家,我看都不如您老人家!”

柳树感到自己飘起来了,像一朵白云,冉冉地越飞越高,越飞越高。

牵牛花一边吹着喇叭,一边往上爬。不久,它比柳树还高出一头。

它俯视着对旁边的一棵幼松说:“小伙子,你瞧我爬得多快,爬得多高!”

幼松瞥了瞥它挂满喇叭的身子,报以轻蔑的一笑。

古代书信给兄长范文欣赏7

1.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

(1)给长辈的信。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性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师傅”。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如“XX委员会”、“XX公司”。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当然,这要用得适宜,如对好友称“尊敬的”,反而显得见外,对无特殊关系的年轻女性贸然称呼“亲爱的”,那就有失检点了。

2.正文

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

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3.结尾

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可参见下节《常用书信用语》的“祝颂语”。)

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

(1)在正文写完之后,紧接着写“此致”,转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

(2)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得尾缀在正文之后。也可以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写“祝你”、“敬祝”,再空两格写上“安好”、“健康”等。

4.署名和日期

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而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等,以示尊敬。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

日期一项,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有时写信人还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

古代书信给兄长范文欣赏8

1.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摸鱼儿》

2.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

3.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

4.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5.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6.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

7.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子夜歌》

8. 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9.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10. 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古代书信给兄长范文欣赏9

古文好句精选

1.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2.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独你是我情之所钟。

3.生能尽欢,死亦无憾。

4.蓄起亘古的情丝,揉碎殷红的相思。

5.江水孤寂,两岸墨绿,到处站的都是你的身影。

6.忧悒清远的气韵,是遥远的不可触及的忧伤,如微云孤月,只能遥望那天涯的距离。

7.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8.万般故事,不过情伤;易水人去,明月如霜。

9.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10.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11.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12.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13.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14.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15.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古文中好的句子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16.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17.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18.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19.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20.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21.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22.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23.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24.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5.你的夕阳、我的容颜、谁的三分之一年。

26.你是谁朝思暮想的笔尖少年、在绝城的荒途里辗转成歌。

27.谁眼角朱红的泪痣成全了你的繁华一世、你金戈铁马的江山赠与谁一场石破惊天的空欢喜。

28.下一世的情歌、把词交由你填、看看你仍旧是谁高高在上的王。

29.橱窗里盛放的琳琅满目、是阜盛而过的年华栩栩生辉。

30.那首情歌有关风月、却无关你我。

31.戏子入画、一生天涯。

32.如花美眷也敌不过似水流年。

33.路过的风景、有没有人为你好好收藏。

34.是宿命的悲、还是轮回的痛。

35.辗转在谁的年华谁的天涯。

36.那一场盛世流年、我们守着寂寞伤得面目全非。

37.谁把谁的明媚尽收眼底、谁把谁的难过感同身受。

38.只身步步海天涯、路无归、霜满颜。

39.舌间搁浅的妙蔓、是想为你舞一曲最后倾国倾城。

40.夜微凉、灯微暗、暧昧散尽、笙歌婉转。

41.繁杂的经历在眼角镌刻深深的纹、我转身雕下一朵花。

42.那些上演着繁华不肯谢幕的年华里开出一朵地老天荒的花。

43.来生我再来典当、来世我再来与你歃血为盟。

44.幸福右边、荒芜人烟。

45.错过的年华在北漠开出斑斓的紫薇花、却荒芜了轮回的春夏。

46.离人愁、伤别离。碎碎念、深深思。凋零落、吟空悲。续繁华、又何处。

47.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48.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49.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50.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51.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52.梦里的江湖,百花齐放,人来人往,繁华似锦。

53.蝴蝶很美,终究飞不过沧海。

54.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55.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56.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57.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58.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59.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60.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61.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62.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63.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64.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65.也许是前世的姻也许是来生的缘错在今生相见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66.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那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67.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

68.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69.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70.举杯独醉,饮罢飞雪,茫然又一年岁。

71.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来世你渡我,可愿?

72.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73.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74.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75.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

76.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77.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78.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7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0.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81.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82.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83.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8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85.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86.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87.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88.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古代书信给兄长范文欣赏10

澄宇先生道席:

既接光仪,又获手示,诲谕勤勤,感且不尽。德芳返平,托致微物,尚祈哂纳。世局多故,至希为国自珍。

肃此。敬颂

教安。

不具。

附: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古代书信给兄长范文欣赏11

1.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

2.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4.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卷》

5.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其二》

6.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7.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新添声杨柳》

8.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9.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长相思》

10.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

11.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虞美人》

12.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

13.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山中送别》

1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

15. 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16.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17.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18.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赠钱征君少阳》

19.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

20.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

21.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求凰•琴歌》

22.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清平调词》

23.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柳永》

24.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

2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26.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西江月》

27.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

28.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29.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更漏子》

30.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31.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32. 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33.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秋风词》

34.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吟咏唱和》

35.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一剪梅》

36.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千秋岁》

37.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

38.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推荐阅读:

生活热水维保方案范文(优选20篇)

新闻稿会议范文(推荐23篇)

刑事被告人最后陈述范文(通用4篇)

万能新闻稿范文300字(共86篇)

一篇好的新闻稿范文(66篇)

村调查报告范文500字(共30篇)

标签: 书信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