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田野调查报告范文(推荐17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1-23 09:13:5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大学生田野调查报告范文1

E度网专稿

六月的田野上,显得孤寂,被大雾所笼罩着的城市,显得凄凉。一回首,一驻足,才知繁花似锦的背后还有一道美丽的风景。

田野的诱人。

在六月孤寂的田野上,驻足了我们成长的脚印,“看”不远处有农民伯伯的身影,他像是展翅的大鹰傲然耕种;又像是征蓬的将军孤伶伶“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佂蓬出汗赛,归雁入胡天。”;他又像是战场上的战士不屈不挠;这是一种什么力量?那是像白杨树力争上游的一种力量。“再看”田野上空飞过了大雁,地下充满了欢歌笑语,是一群可爱,天真的孩子们正在嬉戏。仿佛看到了我的身影一般。“再往远处看”好美!好美!我像是陶醉在音乐中陶醉在了这诱人的田野中。在远处黄灿灿的麦子倒映在眼前,如痴如醉,如梦如画,我深深地沈迷于这诱人的田野中了。

田野的自然气息。

在七月一阵微风吹过,飘来了麦香阵阵清香让人沁心的舒服。我漫步走着,小心翼翼的迈开了步伐生怕一个不小心,打破了这宁静的夏天。突然颤了一下,抬头一瞧,从不远处跑出来了一条小黄狗叫着。我欣然自喜,然后农民伯伯从草房中探出头来,看到我又是那次坐在大柳树下的那个小女孩时,伯伯高兴的喊道小姑娘进来坐坐吧!我小步的移着脚步看似很短的距离,而我却走的颇感费力。终于到达了幸福的彼岸了,伯伯早已给我切好了大西瓜,红红的瓤,让我不禁的咽了咽口水。爷爷说快坐下吃吧,看你那么馋。我坐下和爷爷一起吃了起来,我问爷爷这西瓜怎么会长的这么大还这么好吃啊!爷爷脸上不禁的露出了笑容说道:“没有给它加任何肥料,所以它好吃啊,在这充满麦香的田野中它自然会长得大些。”我和爷爷都笑了起来。我津津有味的和爷爷一起吃完了大西瓜。心里顿时好甜啊!好似是感受到了自然的气息,真好。大自然待我们是如此的不平凡。黄昏中我和爷爷一起看着太阳下了山。

一回首,一驻足,我的心田中已经深深种下了田野自然的无声气息。我迷恋那道风景,那道我所钟情的分景。在这么孤寂,凄凉的田野中的一切早已沉浸在这月色中,一切都那么如似如画。

初三:刘亚楠

大学生田野调查报告范文2

田野是什么样的呢?一般我们看到的田野只有金黄的稻子,而我家乡的田野使我觉得它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田野。

一个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奶奶住的地方——也就是我的家乡。

因为我很少去,所以特别有欣喜感,当我跨进里面的第一步时,就使我惊呆了。那金灿灿的一片映入我的眼帘,让我似乎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就静静地呆在原地,观赏着令人陶醉的田野。

田野的旁边是果树林,渐渐地接近秋天了,果树上的果子都成熟了。苹果树上红彤彤的苹果在朝着我微笑,好像很欢迎我的到来。当然,还有没有成熟的苹果,青青的小苹果,害羞地低下了头,仿佛是一位还在成长的小女孩。旁边的梨树也不甘示弱,它们样子像个葫芦,谁也猜不透它们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药。还有红得像火一样的柿子,身子椭圆形的,仿佛是很多盏灯笼,为整个果园照明,使人觉得夏天的余威还在咄咄逼人。看那几个大大的榴莲,静静地躺在地上,在炫耀自己庞大的身躯和刺猬似的身子,好像自己才是这个果园里的主人。啊,糟了!刚才我的脚不小心踩错了地方,踩到了榴莲大王的身子上,我被刺得哇哇直叫……

在这个田野里,还有很多的青蛙在“呱呱呱”地叫着,可是又找不到它们的影子。我想说一句:“青蛙们可真是个捉迷藏大王啊!”

不一会儿,天色暗了下来,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里。

大学生田野调查报告范文3

今天,我和妈妈去四姨家。四姨家在农村,所以,我觉得那儿特别有趣。

去了之后,大人们在忙着包饺子,我们小孩儿只好玩起了无聊的电脑游戏,我和哥哥的战争也爆发了(很正常,我每次去四姨家,哥哥都能被我闹得屁滚尿流),这时妈妈把羊奶端过来了,我突发奇想:要去挤挤羊奶。但是,挤羊奶只能等到下午了。

吃完午饭,我嚷嚷着要去看四姨家的三只藏獒,因为受不了我的嚷嚷,妈妈、四姨无奈的和我去了他们养狗的地方。

因为是在农村,所以有好多人都在种谷物,其中一个是四姨的邻居,所以,四姨就帮着他干了起来(看出农民的淳朴了吧),我也在妈妈的“威胁”下干起了我最讨厌的活——剖蒜。从小就在城市的我显然还没有在农村长大的四姨干的活多,一会儿脚就麻了,我本想溜回家,可是一脚踩到了泥里,唉,我只能自认倒霉了。我有干起了一项新的活——耙地,就是拿着耙子把地弄平,这可把我累坏了,可是一看才干了那么一点,我就又重新挥起了耙子。

我又去喂小羊,也可以说,是为了下午挤羊奶而准备吧,我发现,小羊很喜欢吃丝瓜皮、玉米叶和一种紫色的小果子,我就使劲喂它,直到把它的肚子撑的溜圆才罢休,我还给它喂了两个辣椒,它竟然从容不迫的吃了。

终于到了挤羊奶的时间了,四姨很轻松的就挤出来了,可是我却挤不出来,最后用了好大的劲儿才挤出一丁点儿。

我爱乡村,爱这里的田野,更爱这儿善良朴实的人们。

大学生田野调查报告范文4

问答式教学改革的语文教学反思

常在语文教学的专业杂志上看到**老师的名字,早就心怀崇敬,只是没有机会了解更多。一天,听说学校的图书馆到了一批新书,我欣然前去“寻宝”,无意中竟然发现了**老师的一本课堂实录。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终于可以较详细地感受支老师的教学风采了。

书很厚,共564页,由三大部分组成。前面是公开课的教学实录,中间是板书设计,后面是最近发表的几篇重要文章。

我最先翻看的是《再见了,亲人》的教学实录。因为不久前刚看过窦桂梅老师这一课的教学录像,感受很深。一样是大师,应该各具特色吧。

支老师果然有出其不意之处。先是指导有感情朗读课题,接下来就让学生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完以后,得想办法说点什么”。老师又故意反题切入,说“不是亲人”,引起学生的异议,再让他们认真读文,“准备材料,驳倒老师”、“好好朗读,感动老师”。在这个说理和感动的过程中,过去依靠问答才能说出的内容,现在完全由学生口中自主说出;过去由老师指导的.“有感情朗读”,学生处于变动学习的地位,现在学生为了感动别人,自发地努力读好。确实由“让我读”变成了“我要读”,而且“我要读好”。过去是教师向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现在变成了学生向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们为了把理“晓”通,把情“动”真,就需努力,而这种努力,完全是自发的、自主的。因此,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节课仍然有一些提问,但提问的内容和方式变了。为了弄清文章的选材和结构方式,教师提了这样一个相距十万八千里的问题:你们说是亲人,为什么志愿军要走了,只有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来送行?为了研究“雪中送炭”这个词,却问:明明送的是打糕,为什么说是送炭?这样的问题,最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最感兴趣。看起来讨论的是与语文无关的问题,但讨论的结果却与学习内容丝丝相扣。

我还认真拜读了支老师的文章,真是深受启发。支老师就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谈了一些做法。

1、争取不问,设法替代。老师在备课时,特别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不要直接去问本来能读懂的课文内容。要多想一想,原来准备提问的地方,能不能用其他的教学形式来替代。如用各种形式的读替代,用语言训练替代,用表演或演示替代,用发言争辩替代,用图解或表格替代,用课堂各类练习替代,用欣赏玩味替代,用联想或想象替代,更可以用学生的质疑、释疑替代,等等。如教学《一夜的工作》,让学生用“在……却……”、“是……却……”的方式,说出课文中具有对比性质的内容。学生说:“在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里,陈设却极其简单。”“在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上,却放着一尺来高的文件。”“_在工作了整整一夜之后,却只用一碟花生米充饥。”“_的工作是那样劳苦,生活却是那样简朴。”等等,能互相变化用很多方式说出。这种替代,不但完成了原问题的任务,进行了语言训练,而且集中了课文中的对比因素(实际上是思想因素),使学生对文章、对人物的认识更深一层,更高一层。

2、尽量少问,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有时确有无法代替、非提问不可的问题,那也无须回避,但对于要提问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一是扩大问题的覆盖面,减少问题的数量。问题覆盖面大,就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又可读、可想、可说、可辩,就不易演变为“满堂问”。另一方面,所谓精心设计,就是要努力转变提问的内容、方式和角度。提出的问题要有思维价值,更要让学生感兴趣。在上《西门豹》时,支老师在学生读书后,针对课文内容提了五个问题,但却又没有指向课文内容,都是旁敲侧击,效果不错。这五个问题是:读了课文你心中痛快不痛快?读了课文你心中有没有佩服?读了课文你感不感到愤恨?读了课文你心中有没有同情?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感到奇怪?试想,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会是什么情绪?这些问题,不仅涉及了课文所有的内容,而且联系了学生内心情感。第五个问题用一个“奇怪”,给学生留下了质疑的机会。

3、放弃“专利”,启发质疑。要改革“问答式”,解决由谁来问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一开始,学生可能不敢问,不善问,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就可大见成效。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往往出人意料。因为孩子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都与成人不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仅有助于克服老师的满堂问,避免“烦琐”的分析,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深思善问的能力和习惯。学生奇妙的问题,还能够补充老师备课的不足,加大课堂信息量,增强课堂学习气氛。

支老师的教学从容睿智,很具大家风范。阅读教学,真的能避免了繁杂的提问和分析,那将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的飞跃。很盼望能有机会亲身感受他的风采。

大学生田野调查报告范文5

今天,风和日丽,空气清新,非常适合踏青,于是,我就骑着自行车,来到了田野里。

田野里,到处都充满着春天的气息。你看,杨柳吐出了嫩芽,小溪在欢快地唱着歌向前流去……春天.如同一个天真的孩子,把快乐散播在每一个角落!

来到麦田里.仿佛进入了绿的世界,绿的海洋!四周望去,全是一望无际的麦田。阵阵微风把小麦的清香播撒到四周。走在麦田里,麦苗轻轻地抚摸着你的双脚,让你感到丝丝的凉爽。田里,农民伯伯在为麦子浇水,我似乎听到了麦苗欢笑的喝水声。

脚底踩着的就是草地,四周看的都是绿地!青蛙、小鸟在麦田中捉着虫子,鱼儿在水中快乐地游戏,小树在微风中跳着舞,怎么不令人陶醉?躺在草地上,草地如同一片柔软的地毯,躺在上面,如躺在床上一般。天上,太阳向你微笑着;白云,在追逐玩耍着;你仿佛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这美丽的春天的田野!

大学生田野调查报告范文6

田野的四季真美,它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春天,农民伯伯在田野上插满了绿油油的秧苗,禾田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在春雨浇灌下,田野里的秧苗上全是露水,仿佛它们在吸甘水一般让自己茁壮成长。

夏天,田野上的稻谷长出了稻穗,秆上长出了稻花,好像快要成熟了,也像要长大了。青蛙“呱呱”地叫,知了“吱吱”地叫,仿佛它们在进行演唱会。

秋天,田野里的稻谷成熟,好像一片片金色的海洋,农民伯伯拿着镰刀,穿着长袖,在田野里割稻子,他们的汗水洒在了田野里,但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冬天,田野里的麦子割完了,菜也收完了,还剩下萝卜和青菜。天上落下了白花花的雪花,落在了田野上,仿佛给田野织了一件衣服。

田野像一副画,画着一年四季的美丽,让我难以忘记。

【关于田野作文十篇】

大学生田野调查报告范文7

田野调查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调查阶段、撰写调查研究报告阶段、补充调查阶段。这里仅前三个阶段作一说明。

(一)准备阶段

田野调查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难以获得理想的成果。准备阶段通常包括如下几方面的过程:

1、选择调查点。

选择调查点的基本要求:一是选择有特色的地区,二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三是要选择特殊关系的地区,四是选择前人调查研究过的著名社区。

选好调查点对成功地进行调查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中国地域辽阔,乡村数以万计。总的来说,应选择具有特色或较典型的地区或乡村进行调查。

所谓“有特色”,就是该地的社会或文化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或其他地区差异很大。例如,类似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裕固族的帐房戴头婚、福建惠东人的长住娘家习俗,都是很有特色。多民族交错杂居地方的文化涵化,也是很好的研究对象,特别是两三种差别较大的文化交接地区,像甘肃、青海地区,是、藏传佛教文化和汉文化交错地区,相互影响很大。我早在80年代就发现裕固族的帐房戴头婚(与纳西族的阿注婚类似)很有特色,并初步判断这种婚俗不是本民族固有的,但自己一直没有时间去调查。,我让一位去调查,调查结果证明了自己的假说,并写出硕士论文。

所谓“有代表性”,就是说该地在该民族中具有代表性,比较典型。例如,1983年我在调查阿尔泰乌梁海人(又称图瓦人)时,选择新疆作调查,因为该村在_上的原始森林之中,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少,保留了较为典型的图瓦语和图瓦人的生活习俗。1993年,我们选择新疆北部地区的富蕴县作为哈萨克族的调查点,也是考虑到该县较有代表性,较为典型,一是哈萨克族人口占60%以上,以牧为主,传统文化保留较多。而且又是矿产十分丰富的地区。该县名称“富蕴”就是因为蕴藏丰富矿产资源而得名。

所谓“有特殊关系”的社区,也就是有自己的亲戚或好朋友居住的村庄,亲戚或朋友对你准确了解社区的情况大有帮助。1883年我到新疆白哈巴调查时,不仅该村较为典型,而且还有一个新认识的朋友(新疆阿尔泰中学教师)住在该村。我们到该村后,住到他家里,对我的调查帮助很大。

跟踪调查前人研究过的著名社区,有一个基本的参照系,可以了解该地的,也可重视审视前人调查的资料是否可靠、准确。 总的来说,如果所调查的对象很一般,没有什么特色,写出来的调查研究报告也就不会引起重视。研究汉民族也一样,不能随便选一个地方,应该选择较有特色的。 选点最初可能选的是一个县,具体的调查的乡村可能要到了县之后才能最后确定。

2、熟悉调查点情况。

调查点选定之后,必须作好充分准备,熟悉当地情况,熟悉民族成分、人口、历史、地理、特产、部落或民族支系等各方面的情况,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和地方志资料。 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有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或田野调查资料,这是与西方国家的人类学和民族学所研究的对象大不相同的地方。调查的重点,在于收集新的、别人没有发现过的材料,或者从别人没有调查研究过的方面进行调查。如果调查前不了解已有的文献资料和调查资料,对该民族和该地区一无所知,一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熟悉当地情况,浪费大量的时间;二则可能会把别人早就调查和发表过的材料当作新材料。只有在调查前就熟悉该民族和该地的习俗和文化,才有可能收集到新的、别人没有发现过的材料。另外,如果对所调查的民族情况知之甚少,也得不到当地人的尊重和欢迎,甚至可能会瞧不起你,因而也就得不到他们的密切配合,或者对你的访问随便敷衍了事。只有对该民族和该地区有较深入的了解,才有可能进行深入的调查。我在新疆哈萨克族地区调查时,调查前把哈萨克族的部落系谱背得滚瓜烂熟,到调查点后,倒背如流,使当地哈萨克族干部和群众十分惊讶,并受到热情接待,收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资料。

3、撰写详细的和设计调查表格。

有些人主张不用撰写,不用表格。我认为这不是科学的方法。有和调查表格,收集的资料较为系统、全面。否则收集的资料将是残缺不全,许多问题将会漏掉。我以往的几次调查,都是调查前撰写了较为详细的调查提纲和调查表格。

4、熟悉有关社会和文化的理论与基础知识。

人类学研究者的调查与一般的行政干部和记者的调查不一样,需要掌握与有社会和文化关的各种理论及基础知识。例如,与社会和文化有关的理论有进化理论、传播理论、功能理论、结构理论、象征理论、族群理论、实践理论、冲突理论、交换理论、互动理论等,并有众多的与文化有关的各种概念。如果调查前不熟悉这些理论和知识,调查就不可能深入,写出来的调查报告只能有关该地表层文化的调查报告,与一般的新闻记者和行政干部不会有多大差别。

(二)开始阶段

开始阶段也就是进入田野阶段,也就是进入所调查的地区之后但未正式进行田野调查阶段。这一阶段一般包括如下几方面的过程:

1、到当地政府报到,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

到了所调查的县、乡,必须与当地各级政府联系,以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现在有些调查者,不到当地政府部门报到,喜欢找熟人或认识的人,直接进入乡村。我认为,应该先走正道,正道走不通再走旁道,再找熟人。如果进入调查点后不与当地地方政府联系,一旦出了事当地政府不负责任。

到民族地区更要依靠当地政府,特别是在地域辽阔的新疆、西藏等,一个县相当于内地的半个省,交通十分不便,自然环境恶劣,许多地方不通客车,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配合,调查十分困难。20世纪50、60年代的民族大调查,主要依靠当地民族事务委员会。因此,前辈民族学研究者都喜欢找民委帮助解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我在新疆的调查经验是最好找政府办、党办,两办有权有钱有车,能对下级发号施令,下级不敢不从命。而现在的县市地方民委都是老弱病残(新疆县级民委是如此),无权无车,即使给你开介绍信,地方政府也不会听民委的。我在新疆作过多次调查,主要依靠和乡政府。每到一地,总是先找,想方设法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如此,办起事来会很顺利,他们会很好地安排住宿,安排车辆,并发函给调查点认真接待。

2、进一步了解当地情况。

到达调查点所属县、乡后,进一步了解当地情况。我在新疆调查期间,到达县镇或乡后,首先查档案、户口和有关统计资料,掌握调查点的基本情况,然后再到村或寨调查。这对于全面了解调查点大有好处,在没有正式调查之前便掌握了调查点的户数、人口、收入、民族成分等。如果具体社区调查点尚未选定,可征求当地政府的意见。

3、选好居住地。

各地、各民族风俗不同,应视具体情况和调查者本人的情况而定。我国20世纪50、60年代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一般都是住在当地人家庭中,实行三同,即同食、同住、同劳动。西方人类学家的田野调查,住在当地人家中的不多,马林诺夫斯基在调查新几内亚东北约一百英里的特里布里恩德(Trobriand)群岛时,他在这个岛上的一个村子里单独搭了一个帐篷居住。柏尔图和柏尔图夫人(Pelto and Pelto)1973年研究了51个人类学家田野调查之后,发现他们在田野作业期间,大多是租当地社区的房子或公寓居住。

选择居住地,要考虑几方面的因素:一是有利于调查,有助于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住在文化水平较高、对当地社会和文化十分熟悉的家庭中是较理想的。我在新疆调查哈萨克族和蒙古族时,大部分时间住在当地人家中。二是考虑安全因素,尤其是未婚女子,更要考虑人身安全。三是考虑当地的派系关系,如果该村有两个对立的派别,而且关系较紧张,最好不要住在当地人家中,以保持中立,否则会影响调查的顺利进行。

(三)调查阶段

居住地选定之后,便开始正式调查,也就是“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阶段。由于各人的对调查目的和对调查点的了解程度不同,调查程序也就不可能完全相同。不过,对初次调查的人来说,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首先了解当地的一般社交礼仪和禁忌等。

每一个民族或每一个地区都有特殊的社交礼仪,如见面礼节、作客礼仪等,以及各种禁忌等。只有先了解一般礼仪和禁忌,才有可能较好开展田野调查。

2、入乡随俗,尊重当地人。

乡村与城市不一样,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均不相同。一是不要怕脏,即不要怕住的地方脏,不要怕虱子多,不要怕跳蚤多(南方跳蚤多,北方虱子多);不要怕碗筷不干净,不要怕吃的、喝的不干净。二是拜访当地人遵从礼俗,通常一般都要带礼物。我不抽烟,不喝酒,但我去拜访人家,都带好烟、好酒和其他礼物。到哈萨克族家作客,必须给小孩礼物(如糖果等),这是最一般的礼仪。如果没有,主人会不高兴。

3、注意个人形象的设计。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哈登曾对普里查德说,调查者的举动应像绅士一样,是一定道理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田野作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有些人认为,到调查点之后,要穿当地人的服饰,与当地人打成一片。这种方式并不是最佳的,甚至可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无论如何,在当地人眼中,田野作业者是“外人”,而不是属于自己系统的“内人”。因此,田野作业者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也就是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的角色。只有相当熟悉之后,当地人才会把你当作自己人。在田野调查期间,应注重个人形象的设计,我认为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形象,二是内在的形象。

外在的形象主要应注意两点:一是服饰应整洁、大方,所穿服饰应该与当地服饰有所不同,但不要穿当地人不喜欢的服饰(有些民族不喜欢穿红色或白色服饰);二是不要留当地不喜欢的发型。如果是女性,口红不要涂太浓,香水不要洒太多。

内在的形象也要注意两点:一是言谈举止要文雅,既要有风度,又要彬彬有礼,不说粗话、脏话。二是不要做有损人格之事,不占小便宜。

4、观察要细。

参与观察是人类学田野调查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参与观察又有“深”和“浅”之分,只有观察深入,入木三分,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有可能写出较成功的调查研究报告。如果观察不深,就不可能写出有深度的调查研究报告来。

5、访谈既要深,而且要有技巧。

访谈有两种类型,一是结构型访谈,即问卷访谈。这种访谈又分两类,一是回答问题的方式,即田野作业者根据调查大纲,对每个受访人差不多问同样的问题,请受访者回答问题。二是选择式,即田野作业者把所要了解问题的若干种不同答案列在表格上,由受访人自由选择。前一种方式人类学研究者使用较多,后者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者使用较多。

另一种是无结构型访谈,即非问卷访谈,事先没有预定表格,没有调查大纲。田野作业者和受访人就某些问题自由交谈。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访谈,一是要注意深度。深度访谈是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特色。田野调查之初,受访人往往有警惕,许多事情不愿意谈,尤其是涉及到私生活问题。只有建立较为密切的关系,才有可能进行深度访谈。例如,我的一位研究生在20调查北京的朝_个体家族企业时,最初老板娘不愿意详谈他们家族企业的情况。后来,我让她到老板开的店里帮忙干活,并给老板娘的儿子补习英语。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老板对她十分热情,不但把他们家族企业来京之后的发展情况全部告诉她,而且还把她和丈夫的隐私全部告诉他,甚至连她丈夫在外、生私生子、赌博及其有关的各种纠纷等全部讲出来。

二是要讲究技巧。从我个人在新疆调查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访谈技巧应注意三方面:一是启发式的访谈。一些受访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知道很多,但他却很难用自己的语言有层次、有系统表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调查者必须一步一步地启发受访人,或者以其他民族的类似情况予以启发。我在新疆调查阿尔泰乌梁海人时,就经常以哈萨克族的事例来启发受访人。二是拐弯式访谈,有些问题不方便直接问,例如,与现代观念不相合的婚姻习俗等,可采用拐弯式的访谈。例如,我在了解哈萨克族和阿尔泰乌梁海人的转房习俗(又称“收继婚”)时,我就先说汉族古代有转房习俗,我们老家过去也有,你们过去有没有这种习俗。其他比较隐诲的问题也大采用这种方式,这样问不会引起受访人的`反感。三是要多问“为什么?”受访人能够讲述一种文化现象的过程,能够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但大多数人不清楚该文化现象形成和存在的原因,不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要理解当地文化,就必须多问“为什么”通过各种方式寻求答案。6、要倾听当地人关于当地政治和现实问题的意见 在当地人(尤其是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看来,从北京来的调查研究人员,是中央派来的,他们以为我们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在新疆调查期间,有些少数民族在我们面前倾诉苦水,有的甚至痛哭流涕。有的则以为我们能解决刑事案件,伤人、打架等事件也找们来帮忙解决。对于这些,千万不要有任何不耐烦的表现,要给予同情和安慰,并请他们找政府或法院解决问题。

7、关于资料收集一些问题

资料收集是的田野调查的主要目的。我认为,收集资料应注意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收集资料必须遵循三条原则:

其一,着重收集新材料,收集过去没有人了解过的新材料或没有人了解过的新内容。例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民族性格、族群观念、文化象征、社会交换和互动等方面的内容,在五六十年代的调查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有关资料很少,今后应多收集这些方面的资料。

其二,了解该地区与同一民族其它地区的文化差异。如果同一民族其它地区已发表相关的某种文化现象资料,则着重了解该地区的那种文化现象与其它人调查的其它地区的文化现象是否相同,如果有差异,表现在哪一方面。

其三,注意资料的准确性,反复核实收集的材料。被调查者提供的材料,有些可能不可靠,必须找多人核实,如果大多数人说的相同,则证明是可靠的,如果某人所提供的材料与大多数人所说的不一样,则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取大多数人所说的为准。或两说同时收集,以作参考。我在新疆调查时,一些较大的问题往往要问10多人才放心。

(2)注意收集计划外的有价值的资料。

在调查时,往往会得到许多意外的收获。例如,我1983年在新疆北部调查时,在一次旅途中,坐在身旁的一位哈萨克族乘客提供了一些文物信息。下车后我便请他帮忙,找到了文物,收获不小,首次发现清代勘分_大臣用察合台文、满文和汉文写成的五件重要文书,并找到阿尔泰乌梁海人的三颗旗札萨克银印(每颗重9斤多,印文为汉文和蒙文)和一棵散秩大臣木印等珍贵文物。其中,根据五件文书,结合大量史料和调查资料,撰写了《边界与民族——清代勘分_大臣的察合台、满、汉五件文书研究》。1986年在云南瑞丽县调查时,一次十分偶然的机会,拍摄到了云南傣族专家认为是傣族中最为典型的文身照片。

8、边调查边整理资料

每天做田野笔记,是大多数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的习惯。我认为,不仅要做田野笔记,而且要边调查边整理。这样可以发现哪些方面调查不足,可以随时补充。我在新疆调查时,通常是白天访谈录音,晚上整理录音带。

9、调查的时间

调查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主要根据调查者对当地情况的熟悉程度而定。外国人调查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调查中国人不一样。城市长大的人调查乡村与乡村长大的人调查乡村不一样。有些人对当地情况很熟悉,时间不用很长;有些是少数民族调查本民族情况,也不需要很长时间。我是客家农村长大的,对客家文化很熟悉,调查客家就不需要很长时间。我在新疆工作过5年,而且在民族地区作过多次调查,对哈萨克等民族的情况很熟悉,再去调查也不需要很长时间。所以,调查时间的长短,主要看所收集资料和对当地社会和文化了解的程度而定。

大学生田野调查报告范文8

一、前言

我于20xx年2月27日至3月12日在德宏州陇川县做了为期14天的田野调查,此次调查是为了配合我的导师高登荣教授部课题:回访与新探——对梁钊涛先生1963年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再研究,通常是对他人的调研点进行重新调查研究,也就是在他人原先的调研点做田野,以期与先行研究进行学术对话。简单而言,所谓人类学再研究就是一位人类学者对另一位人类学者先前的田野工作点展开的重新研究。目前,x著名的人类学/社会学田野工作点,如江村、西镇、凤凰村、南景村等,几乎都已经有人做过再研究或追踪研究。此次对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直接延续田野工作点的学术生命,对滇西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研究的重要视角搜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我们研究滇西少数民族的专家和学者提供参考依据。

二、背景资料

景颇族起源于青藏高原北部,传说为“木转省腊崩”(今青海省日月山一带),其先民属氐羌,唐代,其先民以“寻传蛮”、“高黎贡人”见诸于汉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x成立前,又先后出现了“峨昌”、“蔗些”、“野人”等名称。新x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定为“景颇族”。景颇族主要有四个支系,即: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景颇支系的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景颇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景颇族主要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其余的景颇族人口散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马、岗房、古浪、临沧的耿马佤族自治县等地。

“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位于x云南省西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啊碧波荡漾……”这首半个多世纪以来传唱大江南北的经典名曲,吟唱的就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全州辖瑞丽、芒市、陇川、盈江、梁河5县市,总面积11526x方公里,总人口118万人,北、西、南三面均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公里,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黄金通道,是x对南亚开放的前沿。

陇川县位于x西南边疆,镶嵌着一颗璀璨夺目的碧玉,它就是元末明初的麓川故地,傣语称为“勐宛”,现在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勐宛”是傣语音译名,意为太阳照耀地方。陇川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陇川县辖4个镇,5个乡(其中一个民族乡):章凤镇、陇把镇、景罕镇、城子镇、户撒阿昌族乡、护国乡、清x乡、王子树乡、勐约乡。总面积1913x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5万亩,人均耕地近3亩;全县总人口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万

人。少数民族主要有景颇族、傣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和x,占总人口的,其中景颇族和阿昌族分别占总人口的27,2%和,为全国景颇族和阿昌族人口最多的县。陇川历史悠久,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其西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毗邻,国境线51公里,新县城章凤为国家二类口岸,与缅甸国家级口岸——雷基口岸对应开放,可直通缅甸八莫、伊洛瓦底江至东南亚、印巴次大陆及世界各地,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陆地口岸;南与全国旅游城市——瑞丽市相连;东与州府所在地——芒市相连;北与盈江、梁河两县相连。其独特的地缘优势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三、调查点选取原因及所使用的方法

此次田野调查之所以选择德宏州陇川县是基于以下原因考虑:首先,居住在陇川的景颇族,可以说是x国境内景颇族总数的32%,占陇川县人口的23%,除了户撒乡只有个别寨子外,全县其他八个乡镇都有景颇族村寨,而且有的乡镇景颇族村寨还占绝大多数,生产生活所占的地盘也可以说占绝大多数:其次,陇川又是目脑纵歌之乡,“目脑文化”是在景颇族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反映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等的文化现象,这就为我的的调查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最后,陇川县又是德宏州景颇族贫困人口较多的县份,在陇川调查景颇族可以很好的将景颇族的文化变

迁体现出来。此次调查我是以陇川县清x乡广外村为个案,调查方法主要采用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相结合。

四、田野点介绍

清x乡位于陇川县东北部,陇川坝头、南宛河上游,距县城44公里,三面环山,南北x均长公里,东西x均宽公里,国土面积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62,4%,最高海拔2618米,年x均气温度,全年无霜期289天,全年日照数2373小时,年x均降雨量1753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山峰奇峻、河流纵横;清澈的南宛河水涓涓流淌,青山翠竹,清泉甘甜;气候凉爽,风景秀丽,引人向往,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这里依山傍水,资源丰富;山有摇钱树,坝有吨粮田,春天山中草花黄,金秋坝中稻谷香。是古丝绸之路和中缅通道必经之地,无数商贾往返不绝,曾在贺宛设驿站,后成为土司的“避暑山庄”,目前,陇梁公路纵贯全境,交通方便,贺宛温泉,游客常年不断,椿花塘梁子高耸云端,可观德宏和邻邦缅甸山川,沿途奇数灵石丛生,是春季登山观光旅游的好去处。清x乡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农业乡,全乡共辖9个村委会,55个自然村,62个村民小组,2507户,10922人;农业人口10922人,占总人口的,非农业人口524人,占总人口的。按民族分:景颇族8117人,占总人口的,傣族3272人,占总人口的,汉族2248

人,占总人口的,傈僳族411人,占总人口的,其他71人,占总人口的;全乡共有森林面积20万亩,国有林5万亩,集体林15万亩;耕地面积28944亩,水田11664亩,旱地17280亩,以粮食生产为主,主要经济作物:甘蔗、水稻、麻竹、茶叶。

“广外村”的名称来源据村里的税务局退休老祈勒乔老先生讲述是这样得来的:大约在200年前,广外村这个地方发生了一次战争,傣族士兵对居住在广外的景颇族发起了侵略战争,广外景颇人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自发组织起来,和傣族战斗。“广外”一词原为傣语,在汉语里的意思是“枪丢失的地方”。1954年建乡,当时广外山官和陇川土司经过开会协商讨论,将“广外”改为“拱外”。之所以改名是因为有两层含义:①“广外”傣语意思为坝撇(不要骗你),带有歧视的含义;②“广外”因为山官所在,有山官寨的,要用山官名字“拱外”。

推荐访问:

大学生田野调查报告范文9

虽然已经是深秋了,但是南方依然暖和。周围的树木虽然没有了春夏的翠绿,但仍然满树绿意。田野更是另一番景象。

放眼望去,一片一片的稻田青黄相间的,凹凸不平,像一张彩色的花毡平铺在地上,又像一片一望无际、波浪起伏的海。瞧,一棵棵的水稻,都挂满了一串串稻穗,熟透的是金黄的,颗粒饱满,沉甸甸的向下垂着,使稻杆累弯了腰;没有熟透的还是青绿色。

再看这边的菜地里,种着花生、红薯和木瓜。有的红薯开了花,紫色的,像一个个小喇叭。它的叶子很有趣,有三个角都是尖尖的,可是招来了许多瓢虫,有些叶子被咬出了一个个小孔。最有趣的要数木瓜树了,木瓜树和大人差不多高,树上结满了木瓜,有的比人的脑袋还大,椭圆形的,像个胖娃娃,有的比巴掌还小。它们的叶子很大,叶脉清晰,就像一个个大手掌,叠在一起为大大小小的木瓜遮风挡雨。

菜地旁边的田埂上长满了野菊花,小小的,很可爱,花瓣白如雪,花蕊黄如金,花瓣油油的,嫩嫩的,好像一碰着就会掉下来似的。它们竞相开放,还引来了蝴蝶,招来了蜜蜂,它们在花丛中忙碌、翩翩起舞。站在香气扑鼻的`花丛中,看着金黄的稻田和青绿的菜地,我就像站在了一张美不胜收的画卷里,令人陶醉。

我爱秋天,更爱秋天的田野!

大学生田野调查报告范文10

秋天悄悄的来到了人间,天高云淡,凉风习习。

有的树叶开始慢慢变黄,脱落。

现在,正是苹果,梨子成熟的时候。走到田里的果林,就闻到一股浓浓的香气,看着一个个可爱的苹果,梨子,真忍不住摘一个,吃上一口。柿子也熟了,红红的,像一个个小灯笼似的挂在树上,又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似的躲在树叶后面不肯露出头来。山楂树上挂着一串串的山楂,把树枝都压弯了。地里的棉花挂在小小的棉花树上,象一朵朵雪花,落在枝头上,有的人中的棉花特别多,堆起来就像一座小雪山。

秋天是个繁忙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农民们在地里收庄稼,他们起早贪黑,田里变得一片繁忙。有的农民在地里种了蔬菜,有白菜,萝卜,黄瓜,扁豆,豆角,茄子,西红柿,大葱等。他们每天早早起床,到地里收许多蔬菜,然后拉在车上去卖,这样,人们每天都能买到新鲜的蔬菜了。

秋姑娘把田野里打扮的多么美啊,果林是绿的,上面还有红色的果子来装扮呢。农民们在地里收庄稼,蔬菜时,又给秋天加了一些生机。把秋天的田野装扮的如此美丽,正是秋姑娘和农民们做的。

秋天真是果实累累,景色迷人啊!

【【推荐】田野作文锦集六篇】

大学生田野调查报告范文11

从“问答式”到“练习式”

――高三现代文教学的新尝试

重庆市渝北中学校

五、六册课本中的现代文怎么处理?应该说,这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特别是高三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并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有两种做法值得商榷:一是太轻视课文,蜻蜓点水式地处理一下就匆匆收场。主要表现为只处理其中很少一部分课文,或两三节课就处理完一个单元的内容,然后一门心思扎进高考复习题中,其结果往往得不偿失。因为,课文大都是些经编者精心选择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很强的典范性,比起课外阅读训练材料来,肯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二是过分专注于课文,细嚼慢咽,把高三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这上面,结果无法保证高考复习的时间,学生无法适宜高考的要求。

客观地说,课文教学与高考复习,在时间上的确有一定冲突,随着高考时间提前到六月初,这种矛盾更加突出。回避不是办法,太轻视课文或太专注于课文也不是办法。能不能把二者统一起来,协调进行,做到课文教学、高考复习两不误呢?我认为,有两个办法是较为可行的:一是两条腿走路,课文教学与高考复习穿插进行;二是在课文教学中,切实贯彻高考精神,体现高考要求,从中培养学生应对高考的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在高三课文教学中,有必要改变一下目前通行的“问答式”教学,代之以“练习式”。下面,就课本中的.现代文教学具体谈一谈。

用“练习式”处理一篇现代文,一般只需两节课。第一课时,学生阅读课文,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书面练习;第二课时,教师讲评。第一课时结束后,教师一般都应把“练习”收起来,批改或者检查。这样做,一是对学生起到一个督促作用,二是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以增强教师讲评的针对性。

“练习式”教学的基础是教师精心设计恰当的书面练习,把一篇篇文章变成一份份现代文阅读练习。练习题从哪里来?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课后“练习”。当然,应该有所取舍,有所改造。如果问题太大,太笼统,就要具体化,变成若干较小的问题;如果问题太难,就要搭上台阶,用其它问题做好铺垫;如果问题的角度学生较为生疏,就要变个方向,使之成为学生熟悉的东西,等等。二是《教参》中的“课文说明”,有选择地将其转换成学生可操作的一个个练习题。当然,还可以从其它资料中选取,或者教师自己设计。

练习题的设计,大致应遵循以下原则:难度适中,题量适度,瞄准考点,突出重点,形式多样。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的是“突出重点”,而没有提“突出难点”,这是因为,从课堂教学过程看,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非要求学生一一弄清不可。实际上,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能力的提高、生活经验的丰富,许多当初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便会豁然开朗、迎刃而解。语法教学讲究“简明、好懂、有用”,如果借用一下,高三课本中的现代文教学也应遵循“有用”的原则,真正做到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实际的价值和用处。下面是我在处理鲁迅小说《药》一文时,设计的一份练习,可供参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充表格,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 二 三 四

( ) (当天早上) ( ) ( )

(明线)

(开端) ( ) ( ) ( )

(连接点) (交织点) (交织点) (融合点)

(暗线)

明、暗线分别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依据是什么?明、暗线表现的思想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二、在下面句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单音节动词,然后对照课文加以修改。说说这三段文字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1、“喂

[1] [2] [3]

大学生田野调查报告范文12

田野,一个美丽的地方。

你知道吗?我家门前曾经有一片美丽的田野。

每当我心情不好时,我就会走到田野中去。一阵清新的风吹来,我的心情也就好了起来。这里的视野很广,一眼望去芳草碧连天。秋天,微风吹拂,整个稻田就像海浪一样,一波推一波,一浪推一浪。

田野上,花的芳香、草的清香,一阵一阵香,一阵一阵的,令人陶醉,心旷神怡。我深深吸了一口气,觉得五脏六腑都轻松起来,又轻轻摘了一朵小花,凑到鼻子前闻了闻,清清的、纯纯的。我的心情舒畅起来了,躺倒在草地上,衣服上都沾上了小草、小花的味儿。

听,小水沟里发出潺潺的流水声,几只小虫“吱吱喳喳”,正忙着开会。瞧,阳光下,几丛小草郁郁葱葱,“风华正茂”;几茬小花像火焰般鲜红,像白云般纯洁;几行大树远远地站着,一阵风吹来树叶“沙沙”直响;几个稻草人,格外醒目,瞧,那只小鸟停着,正“叽叽喳喳”的跟她聊天呢。

家乡的田野啊,虽然现在你已变得面目全非,成了工地,但我永远记得你!

大学生田野调查报告范文13

田野一天早晨,我走过蜿蜒曲折的泥泞小路,眼前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远远望去,蓝莹莹的天空和田野相接,泥土深处散发着清香。田野里一年四季都五谷丰登。春天,漫山遍野的开着迎春花,农民早就收好了谷子,开始撒种子了。那温暖的春风,吹着他们辛勤的汗水,灌溉着田野,地上已经发了芽,看上去春意浓浓,像兔上身上的细毛;夏天油菜花结成了一粒粒的油菜籽,农民伯伯的眼睛里充满了喜悦。田野脱掉了金黄色的外套,穿上了绿油油的新装;秋天,一株株红高粱,威武的举着红红的火把站在路边,就好像是田野旁边的的红路灯一样,风轻轻的一吹,高粱就左右摇摆。看上去就像是刚会走路的小朋友,走路还有些站不稳;冬天的田野真可谓是丰富多彩。远远看去,整片田野绿色、黑色、黄色交杂在一起,美丽极了!春天的温暖,夏天的坚强,秋天的寂莫,冬天的神奇。你感受到了吗?你体会到了别具一格的特点了吗?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美的,只是因为我们都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大学生田野调查报告范文14

田野也是孩子们的天堂,永远的世界。

春天,大地复苏了。小草冒出新芽,耕牛在田野上转悠。春天的精灵敲开了各家的房门。田野的绿色迅速的晕开,黄色的花朵点缀其间。一场春雨过后,田一上大大小小的水洼里,你去找一找,其中的某一处水洼里,就有青蛙产的卵。过一些时候,它们就孵化成蝌蚪,在田间到处转悠。农夫赶着牛去犁田,牛犁过后,大块的土被翻了起来。

一日复一日,土块变得细腻,便于种植。

天空中细雨朦胧,农夫们头戴着斗笠,身上披了一块塑料布在插禾。一点一点的绿色逐渐布满田间。农民们起身擦擦额头的汗,看着绿色晕开的地方,转而又弯腰插禾。终于,播种好了,农民们又开始准备新的劳作。

秋风吹来,擦了擦农民额头的汗。稻谷已经收割完了,田野间留下的是收割后的稻杆。人们把稻杆堆在田野上,像一座小房子。在小房子里面,收割稻谷的工具。在田野之间,树上结的果实已经成熟,人们挑着竹篓去收获。金黄的梨子挂在树上,长长的竹竿在树枝间舞动,一颗,两颗,掉在草丛里。孩子们拾起来放在竹篮里,兴高采烈回家去。在老人叫孩子穿衣的叫唤声中逐渐进入冬季。

田野,孩子永远的世界。

大学生田野调查报告范文15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属赣州市辖区。兴国北邻吉安县、永丰县,东邻宁都县,南部与于都县、赣县为邻,西北与泰和县交界,西南与万安、赣县交界,是一个纯客家人的聚居县,因而客家文化最为典型。

兴国县历史悠久,建县始于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这里璀璨的民间文化,客家文化积淀极为丰厚。这里有着相当丰富的民俗文化,除了闻名全国的兴国山歌,还有韵味十足、热情奔放的民间灯彩——麒麟狮象灯和耘田花鼓、古朴典雅的兴江古文、充满喜庆气氛的全堂吹,还有古老的戏曲表演,如活跃在庙会祠堂的民间“半班”剧团,以及古老的木偶戏表演等。

为了对兴国木偶戏的生存、传承、变迁及发展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在江西省艺术研究院万叶研究员的带领下,我们对兴国木偶戏进行了两次实地调查,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收集到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希望能为兴国木偶戏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兴国木偶的源流及班社

1、兴国木偶的渊源与发展

关于木偶,可以说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一门古老的艺术。战国时期的《列子·汤问》篇,有偃师为西周穆王献偶人的故事,应该是有关木偶的最早记述了,但由于历史久远而不足为信。历史上关于木偶的传说故事很多,在兴国县流行的木偶故事中,田公元帅和陈平的故事较为普遍,从这一点看,兴国与福建的木偶戏神有相近之处。

为了弄清楚兴国木偶戏的源流情况,我们对兴国县木偶戏活动较为集中的均村乡进行了深入调查。根据均村乡高溪村庆盛堂老艺人_铨师傅的讲述,他们的木偶班子是邻近的万安县传来的,由于他们所在的均村乡过去是万安县的属地,因此这一源流说法应该是准确的,可以说高溪村的木偶与万安的木偶是同流的,但这并不能说清楚其最终的源流情况。

兴国属于赣州辖境,由于赣州地区邻近福建省,而且福建的木偶活动相当频繁,同时福建木偶戏与兴国木偶戏的戏神又非常相似,表演的剧目也相差不大,因此过去一直认为兴国的木偶是从福建来的。这一点从很多方面看,似乎都说得通的,比如两地民间频繁的文化交流,两地木偶戏都以田公元帅、陈平师傅为戏神,两地都有大量的客家居民,特别是两地非常相似的客家民俗活动等。但是我们经过深入的调查,特别是对当地木偶戏的音乐部分进行调查,最终还是推翻了这个结论。

兴国木偶戏的唱腔音乐以西皮二黄为主,还有部分剧目是唱昆腔和高腔的。当地艺人称皮黄腔为南北路,北路指西皮,南路指二黄○。这一点在兴国的“半班”剧团调查中也是如此,他们通通把西皮二黄称为南北路。根据这个叫法,我们可以肯定兴国木偶戏的音乐与湖南的祈剧有直接的渊源关系。根据《江西戏曲志》记述:“祈剧原名祈阳戏,传入江西后改称楚南调,民间称为湖南班??唱弹腔(艺人称南北路)、昆腔和高腔,但后二者较少,主要是唱南北路??祈剧传入赣南后,对江西本地剧种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西河班与祈剧合流而变为楚南班??在南北路方面,东河戏有些北路戏唱西皮??由于这些原因,使湘赣两个剧种趋于合流。”

[1]从上述文字看,可以肯定,兴国的木偶戏与湖南祈剧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对于南北路,有的木偶艺人直接称之为“湖南调”,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至于兴国木偶戏与福建木偶戏密切的关系,最好的解释是:

福建有些地方的木偶戏源自于赣南,再加上两地共同的客家文化以及长期的密切交往,所以使闽西木偶戏深深烙上了赣南木偶戏的印痕。其实这点,叶明生先生早就进行了考证,证明福建的六路傀儡戏中,其中有四路或直接、或间接与江西弋阳腔有渊源关系:一是泉腔傀儡戏,二是闽北大腔傀儡戏,“大腔傀儡戏的音乐,系弋阳腔戏曲声腔体系中的一支,??此声腔约于明代由江西传入闽北及闽西等地,故民间俗称其为江西戏、江西调。”

[2]三是闽中词明线戏,四是闽西高腔傀儡戏。特别是闽北大腔傀儡戏,更是与赣南的石城有直接的关系,“熊氏子孙中有人到江西石城一带祭祖,并学回其祖居地流传的大腔戏??”

[3]。由此看来,当年南戏流传到赣东北产生弋阳腔,并影响到当地的傀儡戏,而这种唱高腔的傀儡戏又沿着闽赣交界的赣东北——赣南一线向闽北、闽西北、闽西渗透,并对当地的戏曲包括傀儡戏产生巨大影响。

2、兴国木偶的班社及传承

兴国县的木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提线木偶,当地人称为“提戏”或“吊线子戏”;一种是被称为“蚊账戏”的掌中木偶,当地人也称“端戏”。兴国的木偶戏班子不称为“班”,

2而是称为“堂”,如福庆堂、福兴堂等。

(1)提线木偶

主要流传于兴国县的均村、永丰、社富、樟木等乡镇,特别是均村乡。均村乡的很多村子都有木偶戏班,有的村子还有几个班,这一点在别的地方较为少见。我们在均村乡的高溪村,就了解到该村有满福堂、庆盛堂两个木偶戏班。兴国的木偶戏班,早期一般有六个人,分别是前台二个人,负责木偶表演及唱腔,后台四个人,负责乐队演奏。近些年来,由于年轻人不愿参加,或者收入不高等因素,戏班已减少到四个或五个人,一般是前台二个人,后台二、三个人。不过高溪村的满福堂和庆盛堂可以说是人丁兴旺、后继有人,现将这两个堂的成员列表如下:

满 福 堂 人 员

庆 盛 堂 人 员

从上面两个表中,我们还看到,这些木偶班的成员基本以家族为基础的,这也是我国民间戏班子传统的组合方式,而且过去很多班子是技不外传的。但令人欣慰的。是,这两个班子都有外姓人加入,满福堂的邱建华甚至是邻县万安人,这又说明这些班子已逐步打破了这些旧俗。同时,这些班子的成员都出生于60——80年代,这么多年青人参加木偶班,可以说对班子的传承发展是极为有利的。这种现象在均村乡较为普遍,如石溪村的福庆堂,堂主是谢芳坤,1972年生;茂塅村的万福堂,堂主是杨国鑫,1976年生。

(2)端戏

端戏设备简单,一个艺人一副戏担,不管大戏小戏、文戏武戏,生旦净末丑,吹打拉唱耍,全靠一个人完成。端戏剧目丰富,文学性强,题材有人情戏、公案戏,宫廷戏、武侠戏,也有长书大传本的历史戏,此外还有艺人自编、口口相传的讲书本。这种木偶在福建称为“幔帐戏”,读音、含义、表演形式都与兴国的“蚊帐戏”相似。

兴国端戏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某年间,宫庭举行一次文艺会演,各执事杂役均需拿出节目参赛。其中,有一位“伙头军”,仓促间只能一人独自演出,于是手端木偶,集生旦净末丑包括乐队于一身,竟然大获成功。故端戏艺人称自己的祖师为“伙头军”。由于端戏艺人集各表演行当于一身,且“民以食为天”,伙头师傅不做饭,其它人就要饿肚子,所以,兴国人都把端戏称为“戏王”,端戏师傅一登台,其它门类的艺人都要停锣歇鼓,让其先行演出。

兴国端戏的班子结构简单,一般只有一个人完成所有工作,因而在兴国,端戏一般以师傅相称,而且这种班子一般是子承父业,不传外人。兴国端戏主要在樟木、长冈、_岗、兴莲、城岗、东村等乡镇流传。目前,有些地方的端戏已逐渐消亡,至今仍在演出的戏班己是屈指可数。现将樟木乡、长岗乡的端戏传承情况列举如下:

樟木乡螺形村:第一代邓仁坤,清末民初人,至今有五代,目前传承人邓昌恩,40岁 邓世远——邓昌恩——李金明

邓世连——温世金——彭罗生

长冈乡石燕村:第一代邓月贡,至今有五代,目前传承人邓承蕊,83岁,从艺60年

邓承应——邓承蕊——邓石峰

邓其胜——张开财

3、兴国木偶的戏神

兴国木偶的戏神较为复杂,但有两位是主神,哪个班社都拜的,一个是“田公”,又有称为“田公元帅”、“田都元帅”、“田相公”的,也有的是“田窦郭三元帅”;另一位是陈平,艺人称为“陈平师傅”或“陈平先师”,这一点和福建木偶戏极为相似。其他的大多是这两位的属神,如“金花小姐”、“银花小娘”、“太白金星”等,各地不一。在兴国各地的木偶戏班,舞台上的楹联能说明这些问题,如:高溪村赖公庙的木偶戏台两侧就有“陈平先师作傀儡,奉旨天下保万民”的楹联。

二、兴国木偶戏的艺术特征

兴国木偶从造型、表演仪式、表演场所,以及剧目、唱腔音乐、乐队形式等方面,都有其特色的一面,下面逐一介绍。

1、木偶造型:

兴国提线木偶形象完整,制作精美,粉彩细腻,神韵含蓄,栩栩如生,堪称民间工艺珍品。兴国木偶的偶头天庭开阔,下颌丰腴,眉目修长,尤其是旦角头型,鼻头浑圆,嘴唇小巧,温柔秀丽,楚楚动人。脸谱在设计上颇具匠心,如文角、旦角多用平眉,构图精巧,线条圆熟,给人以柔和、飘逸之感。武角多为“纵眉子”,成为倒八字形,线条简练,笔锋遒劲,给人以英武果断之感。不仅如此,木偶戏的衣物、饰品、佩件、兵器、生活用具俱由木偶艺人自己制作,且工艺精巧、美妙绝伦。

2、表演仪式:

木偶戏的表演,总是离不了其浓重的宗教色彩。虽然现代城市中的木偶戏已脱离宗教目的成为纯舞台表演艺术,但在偏僻的农村,木偶戏与生俱来的娱神功能似乎并没有被抹灭,只是其宗教色彩被淡化了许多,提高了表演的艺术性,强化了其娱神娱人双重功能之娱人功能。但是在兴国,由于农村的戏台大多与宗庙、祠堂在一起,因此其宗教氛围仍然较为浓重。这次的田野调查,虽然木偶戏班是专程为我们作表演,但由于是在宗庙中进行的,再加上演出前的各种程式(其实已简化了许多),我们仍然感觉到了这种宗教的气氛。据高溪村庆盛堂_铨老人介绍,正规的木偶戏表演都是有一定目的或含义的:每逢祝寿、丧事、庙会、过年、闹元宵等重大民事和民俗节庆活动,才会有木偶戏演出,有时就是没人看,也要演,因为是给菩萨看的,而且一般都要连续演几天,甚至十几天。据了解,高溪村的这两个木偶班的演出任务挺重的,平均每年不下于200场。木偶班每次演出前,先要完成以下程式:

(1)点香拜菩萨:什么类型的活动,拜什么样的菩萨,非常严格。

(2)放鞭炮、请菩萨:由于木偶是演给菩萨看的,所以要先请菩萨来看戏。

(3)敲锣打鼓:这有点类似其他民间音乐形式的“闹台”,其实其目的应该是引起人们注意,吸引观众来看。

(4)五官、八仙出场:在其他地方,这个过程称为“跳加官”和“打八仙”。五官是福、寿、禄三星,以及魁星、财神。这个过程实际是仪式短剧,这些木偶人物先后出场,但一般不唱也不说,只是穿着象征性的服装摆几个简单的动作,时间不长,由于都是群众喜欢的形象,所以有热闹、辟邪、祝福等含义。

(5)由东道主选择木偶戏的正本,之后正式开始演出。

3、表演场所

由于木偶表演具有特殊含义或目的,所以其表演场所有两类,一种是在宗庙、祠堂公开演出,这类演出主要在各种庙会或大型祭祀、祈雨、驱瘟、以及部分节日等重大民俗活动时演出。另外一种是在东道主家里演出,一般不对外公开,主要是为东道主家祈福、驱邪、祛病、还愿、赎魂(收惊)、镇宅等活动演。当然最热闹、最好看的要数在宗庙祠堂中的演出了。

上面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田野调查报告》,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大学生田野调查报告范文16

一、自然环境

王宿里地处清涧老舍古乡,在黄河和无定河交界处,是少有的盆地地形,四围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底部绿树葱茏,鸟语花香。许多山坡,风化非常严重,半山腰以下的沟侧面都有一种被冲刷过的痕迹,经常可以见到残留的坍塌体。在山沟中,经常可以看见长势繁茂的沙柳和狼牙刺。而山坡上面分散地点缀着一些绿色,显得既单薄又无助。该村参天古树特别多,不仅有成片的千年枣树,还有老槐树、樁树等。绿树掩映之中,一排排原汁原味的旧窑洞,一座座古风犹存的四合院,一条条静谧的村中小路,一片片果蔬飘香的农家田园,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风情。村口山上筑有山寨,寨中有多个烽火台。王宿里属于山坡型,村庄建设在一条较长的山梁上,很多农户窑洞建在山峁一侧,建设基本上是呈扇形展开。

二、历史典故

王宿里的村名是有典故的。相传秦王李世民曾带兵经过此地,并在此地夜宿。他躺在村边石崖下的一块石头上看书,但蚊子叮咬不断,于是他让人点燃艾草熏蚊子,果然石头上再也没有蚊子出现。后来这块石头便被命名为 “无蚊石”,至今这块久经风雨侵蚀、斑驳沧桑的石头仍静静地伫立在路旁。当然,这块石头其实已经不是当年的无蚊石,曾经的无蚊石已经被破坏掉了,现在放那的只是后来找来的,没有什么防蚊神效。李世民第二天出发离开时还种下一棵枣树,后来此树开花落仔,经历千年而不倒,而种子洒落的周围也生长出新树,现在成了当

地著名的千年枣树林。当地村民为了纪念秦王,遂将村名改为王宿里,因得此名。当年此地寇匪盛行,当地人为了抵御寇匪在山上修建了寨子,取名为秦王寨。后来李自成带着起义军也到过这里,村里至今还有他用过的拴马桩、下马石、坐朝砵等。这些传说其实都无从考证,不过清代士子王庆纶曾作有《王宿里》一诗,隐隐透露着该村与帝王之间幻渺的渊源。诗云:谷狭云深曲径通,秋原萧索夕阳中。松涛翻翠摇青峰,枣实凝丹映彩虹。大石尚留王者迹,荒村饶有古人风。国人沙碛寒烟乱,旋雁飞飞芦荻丛。

三、风俗习惯

地处黄土高原东麓的`陕北,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主要融合带,绵延纵横近千里的黄土高原和起伏上下近千米的沟壑峁墕不仅孕育了华夏古文明,而且至今仍保藏和储存着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奔腾不息的黄河及其支流无定河哺育和滋养着这方水土的人民。自然地理上的隔绝,让陕北这块土地上可以幸运地保存下来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俗仪式,这些已在中华大地几近消迹的活化石般的礼俗仪式在陕北这里却生根发芽,深深地之植根于陕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到陕北大地的黄土中。

1.婚礼

陕北民间的婚礼由择亲、相亲、定亲、送日子、迎亲等五礼组成,前四礼与周秦“六礼”中的前五礼内容相当,而迎亲则增加了许多仪式内容。陕北人结婚一般不喜欢攀高就富,门当户对好过日子。择亲时,传统要通过媒人了解对方情况,但如今很多年轻人也不通过媒人这一道道了,但择亲还是或多或少地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情况。一为嗅门色,所谓门色,即对方家族有没有狐臭史,尤其是对方有无;二为探人气,所谓人气,即本人的人品和家庭在当地的地位;三为考八字,即考察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配;四为算“倒问骨学”,不过这已慢慢淡化了。经过择亲的程序之后,如果双方应下了,即可进行相亲。一般先是男方主妇到女方家去看一下,如果觉得满意,男方便邀请女方到家里会面,女方看一下男方家住的窑洞、了解一下家庭收入和看一下公婆待人接物如何。男方给女方做饸饹面,如果女方吃了饸饹,就表示答应了,如果不吃,则说明相亲觉得不满意。 相亲就相当于古代“六礼”中的问名和“纳吉”。经过相亲,如果双方同意婚事,则择日定亲定亲时要请喝定亲酒,男方还要给邻居送礼,成为“和庄礼”,现在年轻人喜欢称为“公证费”。定亲的时候,男方双方要互送礼物,被称为“递把柄”,一般多为金银饰物。定亲之后,双方家长商定结婚吉日,称为“商话”,,送日子那天还要商定彩礼的数量。

陕北人称迎亲为“引人”,有“等亲”和“迎亲”两种形式。“等亲”就是新郎官本人不亲自去接新娘,而是呆着家里等家人和亲友把新娘接回来。“迎亲”则是新郎和迎亲队伍一起去接新娘。启程前每人一般要喝一碗红豆小米粥,寓意和美幸福。出发时,鼓乐手在前,紧跟着的是手捧着10个催妆馍馍的送礼者,新郎在中间,后面是抬着彩礼的帮手。出门时,一般要鸣炮三响,鼓乐班奏乐,一路上不停地吹打。到达女方家之后,女方要过目彩礼,而新年则坐在男方送来的被褥上脱下娘家的旧衣裳,穿上婆家的新衣物。新娘洗漱打扮好后,新娘母亲端来一盆蒸好的饽饽,放在新娘面前,将饽饽一个个地堆放在新娘的周围,此举称为“围饽饽”,寓意多子多福。酒席过后,男方接新娘回去,如果很近则一般步行,稍远则骑驴或者坐花轿,少数较富有的坐轿车。但坐车有一个缺陷,汽车速度较快,难以向路人和街坊邻居展示排场,所以一般汽车进村,新郎、新娘以及迎亲、送亲队伍都下车步行。在迎亲途中如果遇到其他的迎亲队伍,由于当地的路都很狭窄,所以会发生“抢花路”的现象。两支队伍相遇,往往会友好地互换花朵或发夹之类的小首饰,表示互相祝福。

当迎亲队伍进村,路经一户人家,如果这户人家支持并祝福这场婚礼,则在门前放鞭炮,放的鞭炮越大,炮响越久,则表示越支持。如果迎亲队伍进村,炮响不断,炮声连天,则意味着这一人家在当地声望很高。快到家门时,就会进行“背新娘”仪式。新郎背起新娘往家走,而亲朋好友则戏玩他们,三三两两站在新郎面前轻轻地将他们往后推,或几人成圈,将其围在中间不得动弹。新郎则要努力地冲出重围将新娘背回家,虽离家不足百步,但新郎往往被拖上半个来时辰,直至筋疲力尽,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会累到气喘嘘嘘不得不把新娘放下。以前老一辈的,当新郎把新娘背回家当即进行“拜天地”,但渐渐这一步被取消了,新郎直接把新娘背入洞房。这里的“入洞房”不是行房礼,而是指入新婚窑洞房。在洞房内,由婆婆主持仪式:首先是“抓四角”,新郎新娘争抢预先放在炕席四角下的红枣、花生和糖果等,然后,新娘要坐在炕上,名曰“坐帐”,婆婆新娘又进行一次“围饽饽”,接着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婆婆为两位新人“上头”,即老者手持木梳,把新郎新娘的头发搭在一起,有的地方称其为“结发”。当所有的这些仪式完成,新郎和新娘就喝交杯酒,完后开席。

下面我们将以刘叔家的大儿子刘程飞的婚礼为例子,叙述婚礼的大概过程,以及整个婚礼举办过程中的各项开销。结婚之前,要定亲,定亲的礼金依男方家庭条件决定,刘叔家给了3000元。到了结婚的日子,要给正式礼金,至少是8800元以上。这个结婚的过程还要请来专门的摄像师进行拍摄,记录整个过程,我们也是看着视频跟刘叔他们一起回忆。女方出嫁前,专门请化妆师到家里好好打扮一番,男方要给女方准备三金(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一银(手镯),还要给女方亲戚每人一百(这个也是由家庭条件决定)。男方到女方家里接亲,要用轿车,而且这里的风俗是至少八辆以上。女方在出门之前,要吃十个大馍馍,两个离母糕,在床的被子的两侧,还要各放一个红枣和两个鸡蛋。女方还要为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刘叔家媳妇的嫁妆有:一台洗衣机,两个皮箱,一个柜子,五床铺盖(男方也准备了四床。这里被子之类的是嫁妆的重点,可能是因为这里冬天寒冷气候的缘故),一个电磁炉。女方还要大肆宴请亲戚。

大学生田野调查报告范文17

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堂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岗。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我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还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呢?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声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①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②使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③一边唱歌④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⑤一个个大西瓜⑥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躺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辉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在草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鸣鸣”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颈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那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这乡村恬静的生活!

2、第1自然段主要是写。回到家乡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3、B、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

4、第一段“我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最后一段“乡村的傍晚多美呀!”

推荐阅读:

出国商务邀请函范文中文(实用3篇)

经济纠纷诉状应该怎么写范文(共16篇)

入党谈话记录内容范文(优选23篇)

美丽乡村建设申论范文(5篇)

科研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共23篇)

退部申请书5000字范文(24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