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产品加工范文1
随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进入了快速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居民大量增加,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给我国的农业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本高效生态农业、农家乐项目试图通过生态、高效农业同农村旅游文化产业的结合,探索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路子。
一、项目介绍
本项目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合理布局水产、林地和经济作物;以民俗文化为先导,加强项目的文化、教育功能;以休闲设施、农家乐为核心,吸引城市居民到项目中进行体验式消费。打造一个集农业生产、农村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农业旅游业庄园,成为扎根,辐射半岛的城市居民假日短途休闲旅游目的地。
二、市场调研和分析
本项目涉及的产业有高效生态农业、农家乐、现实版“开心农场”以及户外运动。
现在高效生态农业已经形成气候,尤其在城市的大型超市中,有机蔬菜和绿色肉蛋奶受到市民的欢迎,随着市民消费水平和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高效生态农业的前景势必更加广阔。
农家乐作为市民假日近途旅游的目的地,今年来一直非常火爆。但这一市场目前还比较混乱,经营者更新比较快,很难见到规模大、服务好、持续时间比较长的经营者。这一市场还留给像本项目这样的后来者很大的空间。
现实版“开心农场”是近年来兴起的新事物,主要有“自理式”和“托管式”两种经营方式,在xx、xx等北方大中城市的xx区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在xx区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现实版“开心农场”起初本是城市居民为了放松身心、体验生活的一种休闲方式,在通货膨胀预期加大的情况下,又有了降低生活成本的因素,它的发展应该是“方兴未艾”!
这里的户外运动主要的是素质拓展训练,是现在各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中专院校和户外俱乐部非常流行的培训方式。
本项目涉及的行业都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我们是后来者;但是将这几个产业整合在一起的项目少之又少,我们又成为了这个细分交叉市场的先到者,拥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生产和营运计划
我们在辛兴镇西公村考察了一块项目拟用地,此地由三位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20年,这三位承包人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有着极大地热情和兴趣,此地有几个大小不等的池塘和两条由水库引出的水渠,土地部分已经种植了数目可观的白杨树,树龄大多在五年以下,池塘中野生泥鳅比较多,但是此地交通略显不便,只有便道与外界沟通,不适合大型汽车和机械的进出。
以此地为例,我们的营运计划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此次建设以道路整修为主要内容,使项目拟用地与外界有比较畅通的联系。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主要发展水产养殖业。科学布局水产养殖格局,主要发展甲鱼、泥鳅养殖业,同时开展垂钓业务,吸引垂钓爱好者前来垂钓,初步发展以特色餐饮为重点的农家乐。这一阶段主要目的一是为了积累资本进行第二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摸索经营经验。第二阶段,在积累充足资金后,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道路、餐饮、住宿设施的建设。现在农家乐项目无法做大规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市民的要求。因此,此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既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结合当地实际。考虑到本项目的主要客户是城市白领和中产阶级,餐饮和住宿设施的建设和营运参照快捷酒店为宜。同时,增加户外运动项目,比如素质拓展训练设施和真人CS设施等。在生态高效农业方面加大投入,建设精品菜基地,生态养鸡、养猪,不仅做到食品原材料的自给自足,而且可以支撑产品的对外销售。当然,其中预留一部分土地给现实版“快乐农场”所用。本项目的长期规划甚至可以引进沼气技术,农场内部各部分间互相联系,互为支撑,形成一个闭合循环、和谐有序的统一整体。
四、营销计划
根据项目的营运计划,我们的营销计划也分为两步走。首先,初步创建品牌,严把产品质量关,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养殖,努力将产品引进xx和乃至整个xx的大型超市,同企事业单位的食堂和大型餐饮企业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打开产品销路,是产品获得良好的美誉度。然后,伴随第二阶段的营运,严把产品质量关,餐饮、住宿服务关。同时大力进行品牌的建设和运营,运用平面和网络媒体,建设强势的新农业品牌。更为重要的是,为我们的品牌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xx是xx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起源地,又拥有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这些都为品牌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五、管理团队
可以根据项目营运和营销计划,我们需要的人才大体需要以下几种:
(一)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包括经济作物种植、家畜水产养殖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酒店餐饮营运等文化旅游专业技术人才,主要支撑项目的酒店住宿以及户外运动项目的运营。
(三)营销人才。目前是市场经济社会,有市场企业才有发展,营销人才必不可少。
六、财务计划
在第一阶段,工程投资20万元,购置相关配套设施及寻求相关技术支持,实验经营期限两年,到20xx年实现年总产值20万;
在第二阶段,总投资10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品牌营销,建设现代化的集农业生产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庄园。
七、面临的主要风险
第一步,作为一个交叉细分市场的先到者,可参考经验少是最大的风险。然后,与项目拟用地原承包人的关系问题,因涉及到土地承包等农村比较敏感的问题,也面临较大风险。最后,在地理位置上本项目拥有一定的劣势,因为离xx市较远,很大一部分城市客源被城市近区县截流,在市场开拓方面困难比较大。所以,项目的特色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小型农产品加工范文2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该年鉴提供农产品加工业12个行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数据。以下分析所用数据仅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一)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但在工业中地位略有下降
从企业数量看,农产品加工企业由2000年60753个增至20_年129367个,增长,年均增长。同期工业企业数量由162885个增至377888个,增长,年均增长,增速略快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占工业企业比重持续下降,但下降速度较慢。从从业人员数量看,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数由2000年万人增至20_年万人,增长,年均增长,而同期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增长,年均增长。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占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量比重经历先升后降的过程,由2000年升至20_年,随后持续下降,20_年降至。从工业销售产值看,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产值由2000年亿元增至20_年亿元,同期工业企业销售产值由亿元增至亿元,前者占后者比重呈下降趋势。总体而言,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增速略低于工业企业,但从业人员数量增速略高于工业企业,一定程度上说明近十余年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边际就业吸纳能力稍高于总体工业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我国开发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
(二)农产品加工业在轻工业中比重及与农业产值的比值不断上升
就总产值而言,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中比重呈下降趋势。由于农产品供给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引起居民对农产品加工品需求的扩大和多样化、农产品卖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杨刚强,20_),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缓慢下降。据统计,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重从2000年降至20_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但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占轻工业总产值比重却持续小幅上升并趋于稳定,其变化趋势与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相反。20_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占轻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00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逐渐提高,从2000年升至20_年年突破21,达年提高至。总体上看,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仍呈上升趋势。
(三)农产品加工出口呈增长态势,但出口所占比重大幅下降
从年度数据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出口交货值持续增加,从2000年亿元增至20_年亿元,不考虑价格因素,14年间增长。同期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从亿元增至亿元,增长。可见,农产品加工出口增长态势弱于工业产品出口。考查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比重发现,工业产品出口比重由2000年增至20_年,随后持续下降,20_年为年共下降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比重自2000年起呈逐年下降态势,从2000年持续降至20_年,共下降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出口交货值占工业出口交货值比重大体呈下降态势,2000年为年降至。说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出口拉动作用逐渐减弱。
(四)农产品加工业的就业结构、产值结构和出口结构的行业差异明显
从农产品加工业内部看,企业构成和就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20_年,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数量最多的四个行业依次为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这四个行业企业数量共占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总数的。企业数量最多的四个行业也是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行业,从业人员数排前四位的行业分别为纺织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综合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看,20_年,占销售产值的烟草制品业,就业份额仅占,而占销售产值的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就业份额却高达,说明农产品加工业中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存在较大差异。从出口结构看,20_年,纺织服装和服饰业出口交货值最高,占农产品加工业出口交货值的,其次为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占比为。此外,出口交货值占比超过10%的行业还有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这5个行业均是典型出口导向型农产品加工行业。总体上看,纺织服装和食品行业仍是我国农产品加工出口的主导力量。
(五)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逐步扩大,但仍小于工业企业平均规模
从经营规模看,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但仍小于工业企业平均规模。2000~20_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均从业人员数量经历先降后升的过程,平均每个企业从业人员数从2000年人减少为20_年人,20_年恢复至人,14年间出现多次反复。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均销售产值大体保持增加趋势,从2000年万元增至20_年万元。由于20_年规模以上企业的划分标准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至2000万元,20_年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均销售产值大幅提高,达万元,20_年为万元。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均从业人员数量、平均销售产值均呈扩大趋势。与工业企业相比,20_年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均从业人员数量仅相当于工业企业的,平均销售产值仅为工业企业的。
(六)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行业间经济效益不均衡
通过考查亏损企业占企业总数比重粗略比较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工业企业经营状况,发现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状况优于工业企业。2000~20_年,按企业数量计算,工业企业亏损率不断下降,由降至,其中20_年达最低值,共下降个百分点。同期,农产品加工企业亏损率不断下降,且下降幅度大于工业企业,从2000年降至20_年,共下降个百分点。2000年以来,农产品加工亏损企业占工业亏损企业比重持续下降,从2000年降至20_年年降至年跌破30%,20_年为。此外,通过总资产贡献率、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比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分析农产品加工业各行业企业经济效益,发现农产品加工业总体经济效益已达到甚至超过工业平均水平,但农产品加工业各行业经济效益不均衡。
(七)农产品加工业仍具空间集聚态势,但行业和空间分布差异明显
农产品加工业具有显著地理集聚特征(邓宗兵等,20_),且地理集聚对农产品加工业成长有显著影响(秦建军等,20_)。以销售产值为计算依据,20_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CR5值为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CR5值超过50%。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集聚程度最高,CR5值均在60%以上,分别为、和;其次为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CR5值在50%~60%。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产业集中度较低,均在40%~50%。以从业人员数为依据计算各行业产业集中度结果与以销售产值为依据的计算结果大体相同。从地理空间分布看,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各行业地理集聚主要在东部地区。从省份上看,20_年,东部地区的山东、江苏、广东、浙江省是主要集聚地,四省共占农产品加工业销售产值;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数最多的五省为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和福建省,均在东部地区,出口交货值最多的也是上述五省。
(八)加工机械品种初步满足行业基本需求,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农产品加工装备一直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瓶颈”。随市场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推动了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我国农产品加工装备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主要农产品加工领域已初步形成较齐全的国产化加工机械品种,部分装备实现从进口到出口的根本转变(丛福滋,20_)。如主食加工国产化设备以中小型为主,设备门类齐全且基本实现国产化,品种基本满足加工业需求;国产化肉类加工机械品种占常规肉类加工设备90%以上(彭宝良等,20_)。可以说,农产品加工国产装备的品种和数量基本可满足行业需求。从农产品加工工艺技术看,农产品加工已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且国产技术适用性和可靠性大幅提高,技术应用由单项技术向集成技术、初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变。
(九)外资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要突破点,从加工环节向上下游产业扩张
当前,外资进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步伐加快、压力加大(刘明国等,20_)。我国食品加工业是有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粮油、饮料、乳品、肉类等加工行业倍受外资青睐。外资以农业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选择我国商品率高、附加值高、国内市场潜力大、产区相对集中的农产品加工环节为投资重点(蔡琳等,20_),向上下游扩张,最终控制整个产业链(丁玉等,20_)。某些农产品加工行业已出现外资占有多数控制权现象,如外资参股或独资的大豆加工企业占领国内市场份额最高时达85%,参股或独资的乳制品企业占领1/3以上市场(吕勇斌,20_;李蒙,20_)。纵观近年来外资进入我国农业进程,发现外资以我国资金实力薄弱的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通过控制加工环节向上下游环节渗透,已表现出较强的产业整合和战略布局特征,产能过剩的加工行业日益成为外资进入热点,在我国油脂、乳品、肉类加工行业体现最为明显。
小型农产品加工范文3
一、项目前景:
日前我省的牛肉大部分来自于广西省、山东省,本省肉牛供应量处于较低水平。而广东近年来,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牛的耕田作用越来越小,很多农户不再养牛;许多地方的农民纷纷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幼妇孺,肉牛养殖劳动量大,一次性投入大,饲喂费工费时,饲养不方便;有的农村社会治安不好,农民怕牛丢失、被盗,不敢养牛;过去养牛是一家一户饲养,不利于环境的卫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环境的清洁,很多农民不愿意养牛。
20xx年的肉牛价格再创新高,市场上活牛价格高达28~32元/公斤,育肥牛为34~36元/公斤,牛肉价格为42~46元/公斤。一头牛育肥3~5个月,纯利润达1000~1700元。农民养殖一头母牛,如果一年能产一头犊牛,就能收入1500~1800元。
二、市场分析:
现省内肉牛供应主要来源于广州从化,粤东、粤西等。供应的肉牛只占很少的一部分。省外的以牛肉供应为主,主要原因是活牛长途运输存在一定技术上的困难。而牛肉长途运输的保鲜成本也较高。因而省内肉牛的养殖成本最低。
三、风险分析:
肉牛养殖的风险主要是三方面:
1、价格风险:肉价市场的变动。以目前物价的上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的价格波动较低,因此价格风险也较低。
2、疾病风险:目前牛口蹄病、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牛肺病为主要防疫对象。在牛饲料中添加中药可进行有效的防治,牛是疾病发作很少的饲养动物之一。
3、自然灾害风险:水灾、气温等风险系数不高。
四、经营选址:
广东省内目前肉牛养殖地方首选河源市。河源到惠州80公里,隔深圳才2个多小时的路程,至广州也是是一样。河源雨水充足、气候相宜、地势平坦。目前对当地申办各种农业种植、养殖有政策性的照顾。再者河源有充足的土地资料和饲料资源。
五、养殖方式:
国内牛市场上比较走俏的进口肉牛还有:夏洛来、安格斯、利木赞、海福特、皮尔蒙特等。这些进口品种具有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等优点,适合规模化、工厂化养殖;秦川牛,性情温顺、体格高大,前躯发达,具有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的优点,日增重率、屠宰率等各项生理指标均居我国黄牛之首,适合小规模养殖;西门塔尔牛适应性强,耐粗饲,易饲养,产乳产肉性能好,饲料报酬高,遗传性能稳定,是养牛业首推品种。
六、成本分析:
七、利润分析:
小型农产品加工范文4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名称
现代农业投资项目
二、选址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1、三中全会对农村问题中最核心的土地政策做了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央民生新政的又一重大举措;土地流转给一些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公司等,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集约高效,这是非常适合现代农村土地发展的一条路子。现在中国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型时期,现代农业势必要走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的路子,通过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等方式,使土地相对集中起来进行种植、经营,从而带动农业机械化生产。
2、为了响应_中央_的号召,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利用工作推进的有利时机和省发改委《关于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政策机遇,我公司希望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流转土地300余亩,从事中药材育苗与种植(山药、党参等)、畜牧业养殖等现代农业生产。
3、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仅为消费者提供真正无公害、新鲜、营养、优质、安全、无药残的农产品,对于促进本地区农民就业、提高农民家庭收入、示范与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提高本地区的农业生产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四、项目资金筹措
项目投资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以自筹资金为主,同时争取农业部门支持。
第二章项目概况
一、建设内容
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流转连片农田用地300亩(旱地或水地),签订长期租赁合同,并按依照租赁约定按时支付租金。
项目从事以下农业活动:
1、中草药种植:围绕基本农田,建设50亩中药材育苗区,100亩中药材种植区、100亩牧草倒茬轮作区。
2、鸡肉羊养殖:建设标准化羊舍3-5座,实施舍饲和网栏养殖,另外建设40余亩土鸡放养区,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
3、农产品加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开发中药材饮片、中药保健品等农业产品,突出地方品牌效应。
二、建设规模
三、项目建设进度
农业项目投资建设周期长、经济效益见效慢,因此,该项目以3年为一个周期,分三期发展:
20xx—20xx年为引种试验、投资建设阶段20xx—20xx年为推广示范、平稳运营阶段20xx—20xx年为产品开发、市场拓展阶段
第四章项目建设技术方案
一、党参育苗及种植技术
党参为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原产山西上党,其根如参。故名党参。其以根供药用,具有补中益气、养血补肺、生津止渴和健脾胃之功效。其育苗与种植严格按照《党参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要求执行。
二、山药育苗及种植技术
山药是由地方品种的变异单株中选育而成,原代号Py04-3,由市农科所选育。山药薯块粗大,呈鸡腿状,肉质淡黄,有粘汁,熟后松散细腻味甜,为高级补品。其育苗与种植严格按照《山药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要求执行。
三、土鸡放养技术
土鸡也叫草鸡、笨鸡,是指放养在山野林间、果园的肉鸡。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无公害污染,肉、蛋属绿色食品,近年来颇受人们青睐,价格不断攀升。为了提高土鸡养殖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土鸡由传统的养殖模式向适度规模化、相对集约化、技术规范化、饲养标准化和生产专业化发展,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土鸡饲养技术规范》放养。
四、标准化养羊技术
目前,草原退化极其严重,利用天然牧场放牧已渐渐退出了畜牧业,舍饲养羊显出了它的优越性。在标准化养羊过程中,综合运用投资决策分析、经营管理、品种应用及杂交组合模式、种羊的饲养及高效频繁产羔模式、生产经营与饲养模式、羊场建设、饲料配制、饲养标准化等技术。
五、种植、养殖一体化有机生态模式构建技术
把种植、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对农业生产进行技术创新。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对农业生产中的种植、养殖循环促成进行了探索,通过党参、山药等中药材间作轮作,在取得绿色产品高效益的同时,把中药材的副产品转化成养殖原料,作为土鸡、羊等动物的主要饲料,这样养殖动物的粪便经沼气发酵处理后又作为天然肥料施入农田,减少了化肥等工业原料使用,不但改良了土壤做到绿色环保,还产生了综合效益。
小型农产品加工范文5
知名品牌不多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思考目前,武汉市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较大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很少。武汉市现有的统一果汁饮料、汉口精武鸭等中国名牌农产品品牌,无论是在全国的知名度,还是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都差强人意,武汉市还缺乏像河南双汇、湖南金健、江苏雨润与福临门、浙江娃哈哈、内蒙伊利与蒙牛等享誉国内国际市场的知名品牌。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武汉是科教大市,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科研在全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市拥有各类农业科研教学机构70多家,在水稻、油菜、生猪、淡水渔业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成果。但由于武汉市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素质不高,缺乏强烈的技术创新愿望,没能很好地利用武汉市的农业科技优势。据武汉工业学院反映,该校开发的多项农产品加工专利技术的买主,多为河南、湖南等周边省份的企业,省内企业很少问津。
园区规划建设不到位虽然近年来武汉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力度加大,但进程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各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基本上是一个区域概念,并没有一个集中连片的园区;新洲表面上有汪集、凤凰灵星蛋品、徐古蘑菇3个加工园区,但并没有详细的规划,更没有进行集中连片的基础设施建设;汉南区的农产品加工园区目前也仅处于规划阶段。
企业经营环境有待改善目前武汉市企业发展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农业企业尤其如此。一是认识不统一。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非常重视,也寄予了较高的期望。但由于农产品加工业税收较少,区、乡(街、镇)两级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积极性并不高,不愿在这方面投入更进一步多的资源和精力。二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难。农产品加工企业一般规模不大,实力有限,且多数位于农村,缺乏高价值的抵押物,在申请贷款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贷款难的问题突出,因而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同程度面临着发展资金不足的困扰。三是农产品加工项目落地难。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贡献较少、加之用地指标的限制,各区一般对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不太积极,不少引进的农产品加工项目亦因解决不了建设用地指标问题而难以落地。
2加快推进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
创新思维,在转变发展观念上突破各级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形成共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发展战略上,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富民强市的重要抓手,实现现代农业与新型工业化的同步提升;在发展定位上,要发挥武汉市交通区位优势、人文科技优势和自然条件优势,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中心;在发展方式上,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精品名牌战略、质量安全战略,重点发展精深加工,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由数量增长向品质效益同步提高转变。
抓住关键,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上突破推进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要有一批能力强、辐射范围广、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一是要重点扶持。根据区域内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争取各方支持,集中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性能好、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并在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完善新工艺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努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业航空母舰。二是要整合重组。按照相对集中、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大加工业整合重组工作力度,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淘汰不合格产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鼓励现有的优势企业盘活存量资本,整合资源,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整合、兼并和收购,实现低成本扩张,形成大企业大品牌。三是要招商引资。抓住国际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资本加速向内地转移的机遇,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参与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建设,利用其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等优势提升武汉市龙头企业发展水平。四是要资本运营。建立农业企业上市资源后备库,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龙头加工企业上市融资的基础服务工作,把一些条件成熟的龙头企业推向证卷市场,通过资本营运,迅速壮大企业规模。
培育载体,在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上突破实践证明,农产品加工园区是增强企业集聚发展的良好载体和有效途径。各区政府要根据本区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潜力,按照“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资源集约、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科学规划园区。同时,要加大园区建设财政资金投入,不断改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条件,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促使园区内路网框架基本建成,供排水管网逐渐完善,确保园区供电充足。争取通过2~3年努力,全市6个新城区(黄陂、新洲、江夏、蔡甸、东西湖、汉南)各有一个集中连片、功能完备的标准化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并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一批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集群。
延伸链条,在提高产业带动力上突破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强上下游产业配套建设,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拉动力。一是要提高精深加工比重。引导龙头企业重点在推进农产品二次以上精深加工上加大投入,形成高附加值产品。二是要做好产品系列开发。引导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品开发,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系列产品,改变产品单一状况。三是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引导龙头企业在加工副产品和下脚料的再次加工利用上寻求突破,形成循环经济。推出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好的企业,力求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四是要加强配套产业建设。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大力发展印刷、包装、仓储、运输、商贸等配套产业,形成龙型经济。依托农产品基地、加工场所和具有观赏性的工艺流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创新科技,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上突破把科技创新渗透到农产品加工业的各个环节,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一是要引导龙头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自建研发中心,做到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应用一批,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精深加工产品。二是要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鼓励龙头企业购买科研院所的最新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三是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加快设备和工艺更新改造步伐,尤其要大胆采用国际国内领先的一流设备和工艺,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档次,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高质量,在品牌创建上突破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开发农产品品牌,积极拓宽市场渠道,提升武汉市农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和份额。一要以一流的创意树品牌。要加快农产品品牌整合,引导企业在发展中瞄准高水平,顺应大趋势,以一流的立意和思路强企业、谋发展、抓管理、出产品,创树一流品牌,抢占市场制高点。二要以一流的质量创品牌。特别要注重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现代化。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体系建设,以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打造“龙头企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质量安全链条。大力推进重点龙头企业国际质量体系建设,促进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建设。三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要把优质农产品品牌宣传纳入准公益宣传范畴予以支持。对认定的名牌农产品,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通过国内国际展示、展销等活动,进行宣传和推介,不断扩大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
小型农产品加工范文6
(1)优化农企关系搭建原料基地,以适应农产品加工的需要。深化和优化涉农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积极试行、推广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以“公司+农户”或以“股份合作”等新模式,以此促进企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与农民结成利益合作体,进而加快产业化的进程。
(2)应用高新技术设备改造传统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在发展中对科技的需求不断加大,技术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主体作用日益显现。积极鼓励涉农企业联合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等部门,共同携手开发应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
(3)政府应建立农产品加工信息发布机制,加强完善服务功能。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龙头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涉及财税、信贷、投资、外经、外贸和科技等方面,有关支农部门要把各项优惠政策及时地给企业传达,好政策让企业享受到,好事办好。
(4)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要把安全和健康食品加工作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重点,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努力扩大加工企业的规模,培育出一批效益更高、竞争能力更强和带动能力更大的龙头企业。
(5)切实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所需资金。要加强金融信贷服务,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商业银行间合作机制建设。各商业银行要把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同时,农产品加金融部门要根据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及时制定贷款额度,加强资金调度,适当降低抵押、担保条件,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水平。
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必将向着“高科技、新技术、多领域、全方位、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科技创新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核心,也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摘要】农产品加工水平是衡量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引领农业向着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有利于农产品的深度开发,丰富农产品内容,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开拓农产品市场,扩大内需;有利于拓展农产品产业链,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有利于增强农业的综合素质,增强农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形成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小型农产品加工范文7
导语
沧海桑田50载,中国发生了巨变,中国农业发生了巨变,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变,中国的农民也发生了巨变。但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三农”以及农资流通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进程。在目前条件下,能否有效地开拓农资市场,扩大商品销售,提高农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农民的科技意识,已成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大问题,也成为工商企业以至整个流通部门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中国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而我国农村市场是国内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它势将成为我国商品市场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因此,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农资流通体系,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产品网上销售市场的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它既有市场主体的问题,又有市场客体的问题;既有生产、流通方面的问题,又有分配和消费方面的问题;既有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问题,又有运行机制和流通体制的问题;既有微观方面的问题,又有客观方面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对于农产品销售市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和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农产品网上销售的方案,进而解决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
一、公司基本情况
xx网络有限责任公司拟建于20_年,注册资金20万元人民币,是集网上调查、产品展示、信息发布、网上联盟、网上销售、顾客服务、顾客关系于一体的民营企业,公司所有制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职工人数15人。主要以互联网为载体,为农民提供一个农产品交易平台,促进农民、农产品上游企业、下游企业达成交易,同时为农民提供一些必备的耕作的科技知识和金融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公司视人才运作为企业运作的根本,十分重视各级各类人才的引进和提高,由于公司处于创建初期,资金有限,尚不能从社会各界引进了大批高才能、高素质的人才跻身公司,但是公司做有长期的人才储备和人才发展计划。公司始终把“以双赢的理念,提供最快捷的通道,最低的成本撮合买卖双方达成交易,造福中国农民”作为发展的宗旨和信念,本着“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发扬艰苦创业、服务于农民的工作作风,致力于我国农产品网上营销的建设。
为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扩大公司经营规模,提高服务质量,公司本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原则,确立了适应我国国情和公司自身特色的先进营销战略。
公司在确保服务质量的同时,还不断开发、拓展新领域,并制定了科研、开发、营销一体化互动式管理机制——确立了滚动式良性发展格局,树立真正的“xx”公司品牌。
公司创始人为xxx,均为金融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同时辅修会计、法律、管理、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具备从事该行业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有创业热情、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本公司一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二、产业背景
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来看,从宏观上来讲,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农产品物流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涉及到农业的现代化,涉及到农民的根本利益。然而中国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农产品生产、供应、销售一完整高效的网络,农产品流通不畅己成为阻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农产品卖难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和因特网就如同拖拉机和气象报告一样重要,给农产品的销售带了新的契机。目前在发达国家如美国约2/3的农民人均拥有一台计算机,因农业需要上网的时间每周平均两小时。农民上网可以获得农产品价格、气象、农业机构和化肥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如何让网络成为农产品销售渠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经着手建设农业信息网
小型农产品加工范文8
近年来,大理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效显著,总量高速增长,围绕特色食品加工,形成了一批规模不同、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覆盖全州、多样化、标准化、规模化的产业群,农产品已成为该州主要出口产品。
(一)大宗农产品加工初具规模,带活了种植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漾濞彝族自治县利用核桃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出琥珀核桃、核桃饮料、"核桃花王"酒等产品。洱源县则大做"梅子文章",近几年来发展了12户梅子加工企业,共有600多户个体工商户从事梅胚加工,年加工梅胚达400多万公斤,并已建成年产3000吨青梅酒生产线。全州已有大蒜加工、贮藏企业20余户。宾川县与台商合资开办的4个小葱加工厂和6个下属分厂,带动当地农民种植小葱4万多亩,产量达6万多吨,农民从中获得了3000多万元收入。全州野生食品加工企业现有12户,已经开发出有一定规模的18个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达2851万元,利润总额72万元。宾川县引进年产魔芋干片2500吨和精粉加工600吨的生产线,种植山嵛菜810亩,目前已经有400亩产生经济效益,收入达320万元。弥渡四方公司建成大理州首条山嵛菜加工生产线,生产能力为年产500吨青芥辣。巍山、云龙新增一户从事菜子油精加工的企业,解决了该州不能大规模加工菜子油的难题。
(二)加工企业实力不断壮大,规模企业快速增长。
全州经认定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共96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达4户,省级达27户,州级达65户;今年上半年年产值超亿元企业新增4户,年产值超亿元的达17户,千万元以上的有50户。中型以上企业达51户,同比增,利税总额亿元,同比增。中型以上企业从业人数万人,同比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2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弥渡两个腌菜厂产值接近1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蔬菜加工产品市场供不应求,种植基地扩张潜力巨大,特别是统一方便面集团与弥渡老土罐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后,市场需求巨增,不仅带动了弥渡农业农村发展,还辐射到周边地区。通过企业和政府的有效运作,仅弥渡县蔬菜加工产值就有可望达到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领跑者,不论是加工领域的龙头企业或者是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他们是联结千家万户的纽带,在现行土地所有制下,只有龙头企业才能带动农业农村发展,也只有龙头企业才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真正市场主体。
(三)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就业。
农产品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链长,就业量大。加工、种养殖、运输等各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祥云县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的农户和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将流转来的土地作为"生产第一车间",按照绿色食品的发展要求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范,实行规范化种植,采用了多种农业机具、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促进了全县农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不付种地成本、不担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稳定获取土地出让金收入,而且能到公司基地从事生产劳动,由农民变成产业工人,从务工中获取劳务收入,并实现了"四有一无"(农民有土地流转金、部分农民到企业打工有工资收入、企业无偿提供吃住农民有生活保障、各级政府的惠农政策农民有权享受、农民无须承担任何自然和市场风险)。流转入土地的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集中连片,稳步推进,快速发展。
(四)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部分地区的县域工业经济突破口。
全州有53户企业107个产品通过无公害、有机及绿色产品认证,认证基地面积万亩,出口基地备案万亩,祥云县、洱源县、弥渡县农产品加工已成为富民强县主业。宾川县针对县情,结合地区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发展思路,把生物资源开发作为骨干产业进行培植,重点发展小葱、水果等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全州核桃、梅果、野生菌、大蒜、乳业、茶叶、蚕桑、蔬菜加工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和规模效应突显,竞争力不断增强。到目前为止,全州已有20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列入省级重点企业,有4户国家级龙头企业,13户省级龙头企业,49户州级龙头企业。全州有2户企业荣获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称号,大理州被农业部认命为全国乳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祥云县刘厂镇被农业部任命为全国野生菌加工示范基地,祥云县被农业部任命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大理州146个"十二五"工业发展项目中,生物资源加工项目有35个,而且大部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
(五)龙头企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品牌农业建设初见成效。
不断完善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政策扶持,鼓励龙头企业大规模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并向集团化和产业园区集聚方向发展。全州农业龙头企业达128户,其中国家级4户,省级62户,州级62户;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7户,千万元以上的有60户;全州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60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亿元。大理州加快品牌农业建设,品牌农业建设初见成效。全州已有65家企业、233个农产品通过了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认证基地面积达454万亩,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备案万亩,创中国名牌2个、云南名牌10个、云南省著名商标23个、云南名牌农产品19个。一批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价值不断提升。2户企业荣获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称号。2户企业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出口示范企业。4户企业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现代农业效益显现,其中仅是祥云县龙云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番茄、香葱等特色蔬菜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品产量质量大幅提升,大棚番茄平均亩产达12吨,香葱平均亩产达8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
20_年,全州配发配齐了12县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检测车。大理市、宾川县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项目建设进入资质能力建设工作。祥云、弥渡、南涧3县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巍山、洱源、永平、剑川、鹤庆5县质检站正启动项目建设。州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漾濞、云龙2县质检站建设项目通过省发改委、省农业厅可研批复。深入推进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20_年检测农产品万个,占计划的,合格率。
小型农产品加工范文9
本刊根据韩长赋部长的讲话记录进行了摘要整理,现刊发以飨读者。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意义重大
20_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万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正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和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仍然大而不强,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不相适应,与工业发展转型要求不相适应,与城乡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不相适应,加快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形势紧迫、意义重大。
第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有助于以加工需求为牵引,形成“为加工而种、为加工而养”的种养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有助于加工产能向主产区、优势区聚集,优化区域布局。这必将增强农业供给活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破解农产品卖难滞销、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发展加工业,可以延长农产品保质期,实现错峰销售、均衡上市,拉长价值链和就业链,促进减损增收、提价增收和就业增收,最大限度地释放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同时,通过发展加工业,还有助于带动资本回乡、人才返乡、科技下乡,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农民创业,拓宽就业增收渠道,打造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支柱。
第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农业产业的前延后伸,带动农业生产业、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实现农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提供强大引擎。
加工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
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升级,为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过去,每家每户都有七八口人,80%以上自己在家做饭,家家点火、万户炊烟。现在城镇居民家庭规模显著变小,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加之80后、 90后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方便快捷、营养安全的加工食品需求剧增,加工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广阔。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为加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装备、生物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得到有效运用,有利于提高加工的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水平。比如,包子、花卷、饺子、汤圆等,以往只能手工制作,规模小、产量低、成本高,现在随着自动机械装备水平的提高,这些食品都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规模化制作,既保持了传统风味,效率也大大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为加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过去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为主,经营分散、品种少、标准化程度低,搞不好加工,只能以u“原字号”“粗字号”为主。近年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加快成长,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加工业发展注入有生力量,为做精做细做深农产品加工提供了有利条件。
发展农产品重点做到“五个推进”
到20_年,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提高到:1,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8%;到2025年,加工转化率达到75%,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我们今后不能再走这种粗放式发展的老路,要在注重速度目标的同时更加强调质量目标,突出发展速度与质量统一,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要实现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农民与加工主体关系转型升级, 在推进过程中,重点做到五个“大力推进”。
一要优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加工业向重点区域聚集发展。当前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分散,加工产能与主产区、加工与上下游脱节等问题比较突出,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积极推动加工业向主产区、主销区、“三区三园”和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加工与产地结合、加工与销地结合、加工与园区结合、加工与扶贫结合“四个结合”。
二要培育壮大主体,大力推进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加工业的发展关键靠主体,要多渠道支持各类主体发展壮大,不但要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下乡办加工,还要引导他们“挣票子带上乡亲”,让农民参与和分享加工增值收益,决不能“富了老板,亏了老乡”。要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工业,让他们与加工业同发展共壮大。通过农村产业融合支出项目、“百县千乡万村”示范工程等,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烘干储藏、直供直销等设施,支持他们与加工企业抱团闯市场,支持他们参与发展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养生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三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大力提升初加工整体水平。针对农产品初加工水平低、设施简陋、工艺落后等问题,20_年开始国家实施了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资达36亿元,共扶持632个县、近5万个农户。今年开始,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整合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出项目中,力度只会加强,不会减弱。大力发展主食加工。日前,农业部下发了深入开展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的通知,各地要按照通知要求,开发多元化主食产品,培育一批示范企业,宣传推介“原料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等模式;发展“餐桌”经济,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供给模式。增强加工的精深程度。精深加工能够延长产业链条,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要依托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联盟,组织开展公共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打造一批精深加工领军企业。
四要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公共关键技术装备攻关。技术装备过度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人才缺乏,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必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在一些公共关键技术装备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强化协同创新,围绕烘干储藏、冷链物流、营养成分提取、副产物综合利用等薄弱环节,完善国家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体系,加快技术装备集成示范,重点建设一批企业研发分中心和中试基地。强化成果转化,开展全国性、区域性和专业性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推广活动,搭建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完善“产学研推用”体系建设;支持科技人员通过成果入股创办领办加工企业,实现股权分红。强化人才培养,开展农产品加工行业人才培训,加快培育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技能人才。
五要强化组织保障,大力推进政策落实。国办《意见》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很有含金量,有些政策还有实质性突破。比如,在财税上,落实增值税抵扣政策和所得税优惠政策,将农民合作社兴办加工流通列入农业担保体系支持范围;在金融上,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流通和仓储等各环节提供多元化服务;在用地用电政策上,城乡建设用地要重点支持农产品初加工和加工园区建设,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政策等。这些政策来之不易,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把农产品加工业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与财政、发改、税务、国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推动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帮助加工企业和合作社解决实际困难。
推进农业品牌创建,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业品牌创建是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我们一定要把品牌这杆大旗举起来,推进品牌与种养加紧密结合,以品牌覆盖带动种养加发展,用品牌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条,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促进种养加上水平、农业质量效益全提升。
与优势区相结合,打造^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特色农业的“地域名片”。洛川苹果、五常大米、西湖龙井、辽参等一大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信誉可靠的农业品牌,为该区域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推进区域品牌创建,要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点,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不同区域农产品差异性体现出来,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培育和扩大消费市场,以品牌为纽带对接产需,实现优势优质、优质优价。
与安全绿色相结合,打造产品品牌。安全、优质、绿色应该成为农业品牌的“身份证”,成为农业品牌最闪亮的名片。创建产品品牌,要立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绿色生产体系,将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贯穿始终,将绿水青山、绿色产品融入品牌价值,把植五谷、饲六畜、渔樵耕读、耕织结合“小而美”的生态特色,打造成富国足民的“金字招牌”。
与原料基地相结合,打造企业品牌。农业既是产品供给行业,也是重要的原料产业行业。农业企业是农产品原料的主要需求方,也是品牌创建的受益方,应该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培育品牌文化,在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狠下功夫,充分发挥组织化、产业化优势,与原料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创建自己的企业品牌。要通过专用原料基地建设,大力扶持把握市场需求准、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企业发展,打造一批参与国际竞争、占领国际市场的“主力部队”。
农业品牌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因此在品牌创建过程中必须统筹设计、稳步推进、久久为功。
要重点在“三区一园”中创建。把品牌建设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相结合,逐个产品、逐个产区制定品牌创建规划,不同层级的规划要有机衔接,形成科学体系。要结合规划,整合相关项目资源,打通财政、金融、土地、环保、水利等政策渠道,研究建立激活民间投资的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在品牌引领下集聚,形成园区出品牌、品牌带园区的格局。
要抓好标准完善和协同管理。建立科学的标准体系是品牌发展壮大的基础。要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工标准、流通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推进不同标准间衔接配套,形成完整体系。要加强与发改、商务、海关、工商、质检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创品牌、管品牌的联动机制。要用部门的合力确保标准的权威性,用标准的“卡尺”确保品牌的“含金量”,以标准促品牌,以品牌带产业。
小型农产品加工范文10
第一部分公司概况
(一)公司介绍
详细介绍公司背景、规模、团队、资本构成
1.主要股东
2.团队介绍
对每个核心团队成员在技术、运营或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成功经历进行介绍
3.组织结构
4.员工情况
(二)经营财务历史
(三)外部公共关系
战略支持、合作伙伴等
(四)公司经营战略
近期及未来3-5年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和要实现的目标
第二部分产品及服务
(一)农业种植产品、服务介绍
(二)农业种植核心竞争力或技术优势
(三)农业种植产品专利和注册商标
第三部分行业及市场
(一)行业情况
农业种植行业发展历史及趋势,进入该行业的技术壁垒、贸易壁垒、政策限制
(二)市场潜力
对农业种植市场容量、市场发展前景、消费者接受程度和消费行为进行分析
(三)行业竞争分析
主要竞争对手及其优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性能、价格、服务等方面
(四)收入(盈利)模式
业务收费、收入模式,从哪些业务环节、哪些客户群体获取收入和利润
(五)市场规划
公司未来3-5年的销售收入预测
第四部分营销策略
(一)农业种植目标市场分析
(二)农业种植客户行为分析
(三)农业种植营销业务计划
(1)建立销售网络、销售渠道、设立代理商、分销商方面的策略
(2)广告、促销方面的策略
(3)产品/服务的定价策略
(4)对销售队伍采取的激励机制
(四)农业种植服务质量控制
第五部分财务计划
请提供如下财务预测,并说明预测依据:
未来3-5年农业种植项目资产负债表
未来3-5年农业种植项目现金流量表
未来3-5年损益表
第六部分融资计划
(一)融资方式
详细说明未来阶段性的发展需要投入多少资金,公司能提供多少,需要投资多少。融资金额、参股比例、融资期限
(二)资金用途
(三)退出方式
第七部分风险控制
说明该农业种植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政策风险等。
小型农产品加工范文11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本能的需求,也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在21世纪的中国,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绿色、环保消费理念在不断转换,这给果树种植业的腾飞创造了更加难得的机遇,率先推出干净卫生、绿色环保的无公害水果,顺应消费潮流,既占领市场空白,满足市场需求,也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基本情况
新野县苗圃林场位于新野县白河桥东300米,土壤肥沃,气候温和,事宜桃树的生长。
二、产品原则和目标
桃树是果树品种,以鲜食为主,提前采收者一般选择极早熟、早熟和中熟品种,延迟采收者则应选择晚熟品种或易多次结果的品种,同时,要选择树体紧凑矮化、花芽形成快、促花容易、座果率高、易丰产、适应性强且自然休眠期短(低温需求量低)、易为人工打破休眠的品种,另外,同一设施内,应选择同一品种(或品系),并按要求严格搭配好授粉品种。实行立体种植,树下套种花生、西瓜等经济作物。
三、发展项目和资金
计划种植优质桃树20亩,每亩45-50棵,树种每棵150元,约需26000元。
桃树前三年不结果,约需管护费用500元/亩,计10000元。运输车1台,30000元。
耕种用拖拉机及配件35000元。
深水井2口,灌溉机械,21000元。
修剪、喷药、耕种设备,10000元。
流动资金4000元。
共计136000元。
四、项目效益
提倡施用生物农药,尽量控制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严禁施用六六六等国家禁用农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无公害果品。
由于林场所产产品是无公害果品,结合现在的人们注重生活质量,鲜桃必将占领周边市场,销路顺畅。
单棵桃树产果50公斤,按8元/公斤,亩产值20000元。20亩桃树总产值400000元。
套种的花生、西瓜预计收入20000元。
除去土地、管护等费用,挂果后计划两年内收回投资。
五、管理计划
1、林场人员的组成
场长:一人,钞克文,58岁,高中毕业,20xx年开始从事种植行业,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人谦和,管理能力强,对所从事行业非常熟悉,有一定的人格魅力。
其它人员情况:技术管理2人,员工5人。
本厂主要规章制度:制定生产、财务、销售、安全等规章制度。
厂长:负责管理全盘事务。
员工:所有员工服从组织安排,做好职责范围内及厂长交办的每件事情。
按劳计酬,实行绩效与奖金挂钩,报销本扬场事务内开销,年终发放,年终付利。
2、果树的栽培与种植技术
(1)栽植制度:多年一栽制,即栽植建园一次,可进行多年设施栽培。壮苗建园(提倡2年生壮苗建园),便于更新。
(2)栽植:桃树的栽植,除按常规的栽植要求进行园地规划设计、土壤改良、定点挖沟(穴)、施肥回填、浇水沉实外,要适当浅栽,或者起垄(高40~50厘米,宽50~80厘米)栽植,把果树植于垄上;经育壮促花和整形后,再行定植。
(3)养根壮树,提高营养物质贮藏。
①增施有机肥;
②提高土温,使地下、地上生长发育协调一致;
③根据树体、品种特性及定植密度,采用合理树形;多进行根外追肥,座果后,每隔10~15天1次。
(4)人工辅助授粉或花期放蜂,提高座果率。
(5)合理肥水:应较露天栽培增大有机肥的施用量,一般于9月上旬作为基肥施入,并应适当减少无机肥施用量,减少浇水次数和数量。
(6)及时防治病虫害:创造不适宜病菌生存的环境是防止病
害发生的根本措施。幼果脱落后,要及时摘除残花;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进行通风换气。对桃树要注意防治细菌性穿孔病,发生时喷65%代森锰锌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虫害主要是蚜虫,可用菊酯类杀虫剂喷雾防治。要注意多种药剂轮换施用和采用科学的用药浓度及剂量,防止病虫出现耐药性。提倡施用生物农药,尽量控制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严禁施用六六六等国家禁用农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无公害果品。
六、项目风险
由于周边现有2个桃园,品种比较类似,已形成有一定销售市场。由于我林场果树采用新树种,产品是无公害果品,技术力量雄厚,占据了很大优势,销售会很快打开,项目风险不是很大。
小型农产品加工范文12
一、项目内容
本项目主要针对xx县农业发展及民族手工业产品的现状,运用日趋完善的电子商务,为农产品及民族手工产品买卖建立网络信息服务,意在解决我县农产品业及民族手工产品信息基础设施落后、网络化程度较低、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不通畅而导致农产品及民族手工产品交易困难的现状。通过网络技术,让农产品及民族手工产品销售摆脱中间商盘剥与市场信息不通畅的问题。此项目主要结合xx县农业发展现状,借助电子商务平台,为农产品买卖建立网络信息服务。旨在帮助xx县农产品走出去,提升xx县农产品影响力,加快xx县经济发展。
二、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民以食为天,而当今食品安全令人担忧,市场上的农产品品质良莠不齐,没有统一的管理与规范,在此社会大背景下,原生态特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xx县农产品的销售仅局限于线下,没有统一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急需建设一个统一规范的电子商务台帮助xx县农产品走出去,提高销售额,加快xx县经济发展。
三、项目发展前景
1、有利的外部宏观环境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以及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越来越深入人民生活,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家发改委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农业部对农业信息化重视和积极扶持政策,如今农业的发展可以让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个新突破;经济全球化的外力推动,更有利于农产品的出口。
2、农产品市场的自我创新需求驱动
产业发展的基础是生产,但市场和流通是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农产品流通不畅已经成为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产品的交易难及农产品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从流通环节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信息不畅,盲目跟风。市场信息的形成机制和信息传播手段落后使农户缺少市场信息的指导。二是农产品交易手段单一,交易市场管理不规范。所以当务之急便是如何解决信息畅通问题,以及市场预测,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需要创造一个平台去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一个平台去提高信息流通率,信息匹配率,商务交易率,方便这个产业的发展和扩大。
四、供应产品
1、民族手工艺类:排倒莫蜡染、苗族手工银饰、石桥古法造纸。
2、民间特产类:排调米酒、民间自制香肠、土酒、酸、糟辣椒黑毛猪香猪肉。
3、精装礼品类:黔丹硒米、硒茶、俊建公司红酸、糟辣椒、腊肉、香肠、喜湘聚豆腐干、浙丹林芝粉、金海公司韭菜根、茅台生态农业公司酒品。
五、目标市场分析
当下中国,电子商务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电子商务覆盖的领域涉及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图书、家电、电子产品、服装纺织等。可以说各行各业都开始融入电子商务这个广阔的平台。那么,电子商务何以会受到如此青睐,为越来越广泛的人群所接受呢?我们认为原因有三:
一是拓宽了买卖双方的地理空间。通过电子商务提供的交易平台,买卖双方可以在互不见面的情况下进行相关的谈判及交易,大大节省了交易的成本和时间。同时,交易的范围也不再仅仅局限在一市或一省之内,而是扩大到了全国甚而世界,由此带来的交易数量的增长也是极其可观的;
二是理清了市场基本状况。通过将各类商品的价格、数量、及基本介绍在网站上统一显示,使得买家能够对整个市场情况有比较清晰的了解,能够以较合理的价格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对于卖家来说,他们能够即时了解买家的需求状况及个性话的要求并据此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能够风险降至最低;
三是缩短了中间环节。由于电子商务的交易直接发生在买卖双方之间,而略去了中间的若干环节,所以使得交易成本、交易价格大幅降低,达到了双赢的目标。
由于以上三点存在,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人们得到了大量的便利和实惠,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由此,结合我们对电子商务特点的分析,若能将电子商务引入农产品交易中来将,使得农民与商贩直接进行对话、
小型农产品加工范文13
(1)产业规模。近年来,城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出现逐年递增趋势,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等各项指标均呈现显著的递增趋势。
(2)行业结构。这里的行业结构是指12个行业在整个农产品加工业内部,各自所处的地位及行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从近几年的产值数据来看,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饮料制造业一直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四大支柱行业,四大行业产值之和占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了85%,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主要原因在于,作为这四个行业的原材料,粮食、药材、畜产品等农产品资源比较丰富,这也是优势资源转化战略的重要体现。
(3)国民经济贡献率。按照产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之和。这里所指的国民经济贡献率,即产业部门的增加值在GDP或产业大类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可见农产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及工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4)经济效益。总体而言,近年来农产品加工业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指标显著提高,而企业亏损面有所下降(按当年价计算),亏损企业平均亏损额不大。
小型农产品加工范文14
农产品加工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引领农业向着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有利于农产品的深度开发,丰富农产品内容,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开拓农产品市场,扩大内需;有利于拓展农产品产业链,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有利于增强农业的综合素质,增强农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形成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作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带动,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形成加工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联接机制,使农民分享到加工环节利益。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业的整体效益。要坚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从"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农产品(食品)卫生标准和产品标准,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确保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要坚持科技创新,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加大技术集成和原始创新,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发挥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优势,依托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农产品加工业;重视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要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
一是产业带动。要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优势,帮助一个村或几个村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培植不同类型的专业村、特色村。二是村企联动。要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组织优势,采取股份合作或村企合一的形式,建立"以企兴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新机制。三是投资推动。要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资本优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采取多种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四是科技驱动。要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优势,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变技术优势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经济优势。五是服务拉动。要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信息优势,建立农村经济信息网站,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等服务,带领农民开拓市场、增收致富。六是外向牵动。要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优势,利用国际营销网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三)按照城乡统筹发展方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有利于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有利的体制和机制保障;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利于吸引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农产品加工,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有利的资金环境;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农村集体组织服务功能,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有利的组织保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有利于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有利的科技支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聚集,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环境;加快培训新型农民,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各类人才。
(四)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农产品加工发展质量 增长方式粗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由此导致效率不高、效益低下和环境压力明显加大。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发展绿色经济,把基地建设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建设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发展集约经济,提高农业的有机构成,集约利用资源和土地;发展生物质经济,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后的副产品及其有机废弃物的系列开发,实现增值增效;发展循环经济,引导龙头企业努力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
(五)发展农产品加工,必须面向市场,实施以质取胜、多元化发展战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从国际市场看,进口农产品关税水平进一步降低,对国内农产品生产压力加大;农产品出口"门槛"提高,贸易摩擦增多,出口难度增加;外资进入和并购我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势头加快。从国内市场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大宗农产品和初级农产品的需求增长将逐步减缓,但对加工农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既要立足于国内市场,又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既要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和主导产品,又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既要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又要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小型农产品加工范文15
一、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有资源基础。渝东南地区有特色的农产品资源。渝东南地区海拔200余米到1940余米,垂直地带性明显。适合各类农产品生长。比如黔江5万亩红心猕猴桃基地、石柱依托25万吨鲜辣椒打造的高纯度辣椒碱、生产基地、辣椒红色素加工厂、酉阳25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彭水30万亩高淀粉红薯产业基地等。
(二)对脱贫攻坚形成支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渝东南地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尤其对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直接的支撑作用。当前,我国农产品已经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供大于求,种植方面不是问题,加工不充分、销售渠道不畅通才是大问题。农民收入低下也严重制约了渝东南地区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农产品加工业覆盖农产品种植、装备制造、物流仓储、餐饮服务等多个方面,有涉及门类多、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等特点。所以大力发展渝东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打开农产品市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激活农业活力,才可以更好推动渝东南地区农业发展。渝东南地区劳动力充沛,常年外出务工人数约为万。如在种植、加工、销售端拉动,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留守和贫困问题。
(三)“接一连三”有后劲。渝东南地区,大部分区县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旅游业上,而旅游业发展离不开餐饮业的支持,本地丰富的健康食材、特色的食品,对本地旅游业会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特别在人们追求健康消费的今天,休闲食品,还会给游客购物带来更多的选择。食品工业的发展,会对渝东南旅游这个主导产业,提供充分的必要的补充和助力。只有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发展起来,农业才能和工业真正互补结盟,农产品才可以在工业化中增值,渝东南地区才可以逐步实现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齐头并进。农产品加工业可以链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长远的美好前景。
二、渝东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存在问题
(一)思想观念亟待改变。渝东南地区很多区县大多对农产品加工业有一定误区,认为其只是简单的对普通农产品进行处理加工。比如什么作物多,就应该拿去搞深加工,从中草药到蔬菜到水果,哪个卖不出去,就加工哪个。这样很难加工出好产品,因为原材料不一定适合,品质不一定过关,缺乏竞争力,市场就不认可。应立足本区县,探索适合加工的农产品,分片种植高品质的原材料供应加工。
(二)经济实力亟待增强。农产品加工业在不同经济水平地区所体现的发展程度完全不同,经济实力越强的地区农产品加工业越发达。而渝东南地区属于我国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基础差,配套设施不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有很大阻力和困难,致使很多渝东南地区的经济作物因没有加工能力而浪费。没有产生相应效益。使之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三)基础体系亟待完善。农产品从生产前期、生产中期、生产后期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而渝东南地区目前暂不具备相适应的配套设施。特别是稳定高产的生产基地建设和储藏基地还不够规模。储藏、保鲜、干燥等场地缺少,即使没有造成农产品大量浪费损耗,加工后也会造成品质降低,不利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四)技术含量亟待提升。渝东南地区小作坊式的生产影响了渝东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随着当今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消费者对于食品不论是从外在包装、口感色泽、安全标识、口味营养等都越来越苛刻。之前的类似小作坊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必须用先进的技术和科技的指导来布局,增加产品科技含量,直观的让消费者感受到科技含量,才会得到市场认可,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核心竞争力。
(五)品牌建设亟待树立。从全国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看,大多是随着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后,探索建立和发展品牌。而渝东南地区作为欠发达地区,品牌的建立和发展有分散性和分割性的显著特征。难以组团联合,形成品牌合力。比如“乌江榨菜”作为一个成熟品牌,渝东南很多区县的榨菜厂都基本具备相应技术实力,但品牌建设落后,很多产品销量不畅,要贴上“乌江榨菜”的品牌才能拓展销量。目前还处于小打小闹,不能满足市场化要求,经济效益也不高。品牌的知名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和深入人心的,需要大量投入,这也是制约品牌建立和认知识别的重要原因。
三、发展建议
(一)坚持健康食品的发展方向。适应目前社会健康食品的消费需求,立足渝东南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县域经济中确定一两个具有一定规模和潜力的主要种植业品种,发展健康食品产业,大力扶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产业。加工时,应以方便食用并保持原始色香味为基本目标。同时,抓紧研究渝东南地区食品行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思路、布局,从而推进食品加工产业化经营,建立适合各区县的食品工业核心产业,实现“一县一品”。
(二)坚持打牢基础。一是渝东南各区县规划食品产业园区。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整体分散现状,有效解决用地制约问题。园区规划应有别于一般工业园区,务必做到生态化。二是各区县应将食品加工业发展配套设施以市场化和行政引导手段加以完善,解决初级农产品的保鲜设施、农产品的季节性供应问题。如彭水应着手在红薯储藏上下功夫,可以采取农户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