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祠堂重建碑文范文(汇总12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1-27 13:21:1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祖祠堂重建碑文范文1

在重建田氏先祠二期工程竣工典礼上的致辞

田启义

来自省内外各地田氏宗亲、归德田氏族亲、乡亲们:

大家好!

按照归德田氏祖制,农历十月初一日,是本族在祠堂集体拜祖的日子。今年十月初一日,在这里举行的是“重建归德田氏先祠二期工程竣工典礼暨戊戌年十月初一拜祖大典”双重活动。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归德田氏先祠二期工程竣工后,曾使归德田氏族人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田氏祠堂,恢复了原貌,再度辉煌。此活动不仅有归德田氏族人参加,而且还有来自省内外田氏宗亲现场祝贺。我代表归德田氏宗亲会,对来自省内外田氏宗亲,表示热烈欢迎!对承建祠堂二期工程的湖北省楚风园林古建有限公司及其法人代田咏清经理,表示衷心感谢!对捐资集资的归德田氏族亲,表示诚挚的问候!

归德田氏祠堂二期工程,主要是拜殿、大门和院落的排水硬化美化等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是在归德田氏宗亲会认真组织下,通过族人集资和自愿捐资获取资金而投入建设。二期工程竣工,使一座气势恢宏富丽堂皇的归德田氏祠堂大院焕然一新,确实值得庆典。但是,通过本次祠堂重修,所表现出来的'族人热心奉献,不畏艰难,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传承弘扬忠孝传家的归德田氏家族的良好家风,更加值得总结和庆贺。

翻开《归德田氏家乘》,有两篇祠堂专记文章:康熙年乙丑春月,归德田氏十世作泽先公的《祠堂略说》;_四年乙卯五月归德田氏十四世绵昀公的《重序祠堂略说》。两篇文章的相关内容,在动员会上和下面相互交谈时,我曾多次提及。但是,此时此刻再读其字句,更体验出吾族有远见有志向之先公,对修建维修祠堂意义的不俗认识。曾任泰州知府田作泽公在其文章中讲:“卿相大夫,凡邀一命之荣者,皆得有家庙,所以彰君恩大报本也。吾族田氏,为郡东旧家,自银台公历仕通政诰赠工部右侍郎,谕祭谕葬,名宦卿贤,皆入神位。”同时又尖锐地指出:当时归德田氏家族,有谕祭谕葬的名宦卿贤,却无供奉祖先和功垂名就家人的田家祠,当然是一大缺陷。于是,就有其胞叔、田珍公之族侄国永公发起,于康熙年间在此选址,始建田氏祠堂。但在初有规模之时,国永公却一病不起,其正读书之子痛勉父志,当即弃学而亲临工地,继续祠堂建设。经父子两代人辛勤劳作,才使祠堂告成,给归德田氏后人,留下一份无比珍贵的历史遗产,更是一份难以估量其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民国四年田绵昀的文章,对族人惺源公,在同治年间重修归德田氏祠堂给予“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非非常之人,乌足成非常之功哉”的崇高赞誉。还记载田绵柱、田绵珠、田绵检先公与其本人,自光绪年间至宣统元年,修缮创建经过和成果:“更越明年修龙牌,后又重修大殿、拜殿、东西配房,并增添厨房一,小堂屋一,规模辉煌,一样如初。”并对后世提出明确要求:“庶子子孙孙睹庙貌之森严,生恪恭之敬畏,则先人之灵,亦且来格来飨,以妥以侑也。其世世加意修茸,庶不负工部公、国永公创修之意也夫。”

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归德田氏先辈,不仅修建田氏家祠,精心维修田氏家祠,而且要求归德田氏“子子孙孙睹庙貌之森严,生恪恭之敬畏”,并语重心长地对归德田氏后人大声疾呼:“世世加意修茸,庶不负工部公、国永公创修之意。”这是为何?只能用“尊礼制、行孝道”来回答。世人皆有生身父母,父母也有其生身父母,以此类推,就有一脉相承的历代祖先。归德田氏一族的祖先,()就是由“汴之浚仪”来田老家定居的德甫始祖。对于一个家庭,当父母在世时,子女对其百般孝顺,精心伺奉,称之为孝。同样,当父母、祖父母等祖辈先人亡故之后,就在家里设神主牌专心敬奉,亦称为孝。对一家颇具影响的名门望族,则建宗祠祭祀列祖列宗,以示对其怀念尊重和孝敬,同时显示家风和门风的高贵,也是告诫本族当世者及其以后的子子孙孙,这里是本家族的祖先所在,是本家族的根源所在,理应“加意修茸”与保护。归德田氏祠堂本次一期、二期工程,能够得到归德田氏族人的拥护和支持,不少人慷慨解囊,为祠堂建设作出非常贡献,原因就在于此吧!因此,现在归德田氏族人,可以在列祖列宗面前无愧地说:对中国传统礼制,做到了忠孝传后世;对归德田氏先辈倡导践行的孝道文化,做到了继承和发扬;对归德田氏后世子孙,树立了出类拔萃的光辉榜样。修建祠堂之功德,将永远载入归德田氏历史史册。

借此机会,我对归德田氏族亲们郑重提议:第一,要以此为契机,宣传践行归德田氏以忠孝为核心的家风,而且一定要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做到家家尊长爱幼,忠孝传家,户户家庭和谐,幸福美满。第二,向本次修祠堂的积极参与者、奉献者学习,自我评估本人本村集资捐资和服务等方面的情况,达到鞭策和自我安慰的目的,提高巩固参与公共活动的意识和自觉性,为以后归德田氏的集体活动,增加正面动力。第三,族人之间相处,要以团结为前提,严于律己,宽厚待人,胸怀海量,增强互信,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和支持,少说空话,多办事实,形成一个相互团结能干大事,并且能干成大事的族群,使豫东名门望族的荣耀,更加鲜亮,更加光彩。第四,要培养和教育好下一代,要求和鼓励归德田氏广大青少年,努力学习,奋发读书,提高道德水准和素质修养,敢为人先,进取向上,使归德田氏家族,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第五,归德田氏族人,不论成年人还是青少年,都要遵纪守法,立德树人,克勤克俭,诚实劳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护服从支持中国_的领导,热爱建设自己的家乡和社会主义祖国,为党为国家做出贡献,为家乡和家庭谋幸福。

再次对前来参加庆典的省内外田氏宗亲表示欢迎和感谢!愿我们相亲相爱,共同继续弘扬和研究中华田氏历史文化,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始祖田完先公,有一个更前期的先祖神人舜帝。

祝“重建归德田氏先祠二期工程竣工典礼暨戊戌年十月初一拜祖大典”圆满成功!祝与会者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谢谢大家!

20_年11月8日

祖祠堂重建碑文范文2

在重建田氏先祠二期工程竣工典礼上的致辞

田启义

来自省内外各地田氏宗亲、归德田氏族亲、乡亲们:

大家好!

按照归德田氏祖制,农历十月初一日,是本族在祠堂集体拜祖的日子。今年十月初一日,在这里举行的是“重建归德田氏先祠二期工程竣工典礼暨戊戌年十月初一拜祖大典”双重活动。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归德田氏先祠二期工程竣工后,曾使归德田氏族人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田氏祠堂,恢复了原貌,再度辉煌。此活动不仅有归德田氏族人参加,而且还有来自省内外田氏宗亲现场祝贺。我代表归德田氏宗亲会,对来自省内外田氏宗亲,表示热烈欢迎!对承建祠堂二期工程的湖北省楚风园林古建有限公司及其法人代田咏清经理,表示衷心感谢!对捐资集资的归德田氏族亲,表示诚挚的问候!

归德田氏祠堂二期工程,主要是拜殿、大门和院落的排水硬化美化等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是在归德田氏宗亲会认真组织下,通过族人集资和自愿捐资获取资金而投入建设。二期工程竣工,使一座气势恢宏富丽堂皇的归德田氏祠堂大院焕然一新,确实值得庆典。但是,通过本次祠堂重修,所表现出来的'族人热心奉献,不畏艰难,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传承弘扬忠孝传家的归德田氏家族的良好家风,更加值得总结和庆贺。

翻开《归德田氏家乘》,有两篇祠堂专记文章:康熙年乙丑春月,归德田氏十世作泽先公的《祠堂略说》;^v^四年乙卯五月归德田氏十四世绵昀公的《重序祠堂略说》。两篇文章的相关内容,在动员会上和下面相互交谈时,我曾多次提及。但是,此时此刻再读其字句,更体验出吾族有远见有志向之先公,对修建维修祠堂意义的不俗认识。曾任泰州知府田作泽公在其文章中讲:“卿相大夫,凡邀一命之荣者,皆得有家庙,所以彰君恩大报本也。吾族田氏,为郡东旧家,自银台公历仕通政诰赠工部右侍郎,谕祭谕葬,名宦卿贤,皆入神位。”同时又尖锐地指出:当时归德田氏家族,有谕祭谕葬的名宦卿贤,却无供奉祖先和功垂名就家人的田家祠,当然是一大缺陷。于是,就有其胞叔、田珍公之族侄国永公发起,于康熙年间在此选址,始建田氏祠堂。但在初有规模之时,国永公却一病不起,其正读书之子痛勉父志,当即弃学而亲临工地,继续祠堂建设。经父子两代人辛勤劳作,才使祠堂告成,给归德田氏后人,留下一份无比珍贵的历史遗产,更是一份难以估量其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民国四年田绵昀的文章,对族人惺源公,在同治年间重修归德田氏祠堂给予“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非非常之人,乌足成非常之功哉”的崇高赞誉。还记载田绵柱、田绵珠、田绵检先公与其本人,自光绪年间至宣统元年,修缮创建经过和成果:“更越明年修龙牌,后又重修大殿、拜殿、东西配房,并增添厨房一,小堂屋一,规模辉煌,一样如初。”并对后世提出明确要求:“庶子子孙孙睹庙貌之森严,生恪恭之敬畏,则先人之灵,亦且来格来飨,以妥以侑也。其世世加意修茸,庶不负工部公、国永公创修之意也夫。”

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归德田氏先辈,不仅修建田氏家祠,精心维修田氏家祠,而且要求归德田氏“子子孙孙睹庙貌之森严,生恪恭之敬畏”,并语重心长地对归德田氏后人大声疾呼:“世世加意修茸,庶不负工部公、国永公创修之意。”这是为何?只能用“尊礼制、行孝道”来回答。世人皆有生身父母,父母也有其生身父母,以此类推,就有一脉相承的历代祖先。归德田氏一族的祖先,()就是由“汴之浚仪”来田老家定居的德甫始祖。对于一个家庭,当父母在世时,子女对其百般孝顺,精心伺奉,称之为孝。同样,当父母、祖父母等祖辈先人亡故之后,就在家里设神主牌专心敬奉,亦称为孝。对一家颇具影响的名门望族,则建宗祠祭祀列祖列宗,以示对其怀念尊重和孝敬,同时显示家风和门风的高贵,也是告诫本族当世者及其以后的子子孙孙,这里是本家族的祖先所在,是本家族的根源所在,理应“加意修茸”与保护。归德田氏祠堂本次一期、二期工程,能够得到归德田氏族人的拥护和支持,不少人慷慨解囊,为祠堂建设作出非常贡献,原因就在于此吧!因此,现在归德田氏族人,可以在列祖列宗面前无愧地说:对中国传统礼制,做到了忠孝传后世;对归德田氏先辈倡导践行的孝道文化,做到了继承和发扬;对归德田氏后世子孙,树立了出类拔萃的光辉榜样。修建祠堂之功德,将永远载入归德田氏历史史册。

借此机会,我对归德田氏族亲们郑重提议:第一,要以此为契机,宣传践行归德田氏以忠孝为核心的家风,而且一定要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做到家家尊长爱幼,忠孝传家,户户家庭和谐,幸福美满。第二,向本次修祠堂的积极参与者、奉献者学习,自我评估本人本村集资捐资和服务等方面的情况,达到鞭策和自我安慰的目的,提高巩固参与公共活动的意识和自觉性,为以后归德田氏的集体活动,增加正面动力。第三,族人之间相处,要以团结为前提,严于律己,宽厚待人,胸怀海量,增强互信,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和支持,少说空话,多办事实,形成一个相互团结能干大事,并且能干成大事的族群,使豫东名门望族的荣耀,更加鲜亮,更加光彩。第四,要培养和教育好下一代,要求和鼓励归德田氏广大青少年,努力学习,奋发读书,提高道德水准和素质修养,敢为人先,进取向上,使归德田氏家族,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第五,归德田氏族人,不论成年人还是青少年,都要遵纪守法,立德树人,克勤克俭,诚实劳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护服从支持中国^v^的领导,热爱建设自己的家乡和社会主义祖国,为党为国家做出贡献,为家乡和家庭谋幸福。

再次对前来参加庆典的省内外田氏宗亲表示欢迎和感谢!愿我们相亲相爱,共同继续弘扬和研究中华田氏历史文化,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始祖田完先公,有一个更前期的先祖神人舜帝。

祝“重建归德田氏先祠二期工程竣工典礼暨戊戌年十月初一拜祖大典”圆满成功!祝与会者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谢谢大家!

20_年11月8日

祖祠堂重建碑文范文3

宗祠竣工典礼演讲

尊敬的各地分会宗亲兄弟、尊敬的长辈、各位兄弟姐妹:

大家好!正值阳春三月、生机勃勃、春暖花开、春光无限的季节,我们宾氏人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迎来了社贵村东溪公祠堂的重建工程竣工,举行盛大落成庆典活动,借此机会,在这一重大喜庆的时刻,首先,让我代表宾氏宗亲肇庆分会,对社贵村东溪宾公祠堂的重建落成,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对社贵村宗亲兄弟姐妹的热情接待,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向一直关心支持,我们宾氏宗亲肇庆分会的所有宗亲兄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社贵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一个好地方.社贵东溪宾公祠堂,是我们县第二个重建祠学堂,从筹建到今天落成,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力量,今日的辉煌成就,值得宾氏人的骄傲和自豪,更是我们兄弟学习的榜样.今天,在一起相聚,我们相聚难相别,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今天,历史和兄弟们见正了这一重大时间,此情此景,大家都很高兴,特别开心,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工作,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辈分,不同的年龄,但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我们的愿望和目标是一致的,我们的事业任重选择,我们的工作无尚光荣.我们的前途光辉灿烂,我们的前程光明远大,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我们宾氏人团结起来,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发挥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努力,用爱心真心化为行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奉献精神,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好工作,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功在我们当代,利在千秋后代,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今天,我们不要忘记他们.要继承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崇高思想,同舟共济,艰苦创业,努力拼搏,沿着先辈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期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祠堂奸建设落成,有更多的兄弟创造出更辉煌的成绩,为祖宗争光,为宾氏人争气,为宾氏家族的兴旺发达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福大家身体健康,家庭美满幸福,平安快乐,心想速成.

宗祠竣工典礼简短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各位宗亲代表,大家上午好!

在这阳光明媚、万象更新的好日子,我们满怀着亲情和友情欢聚一堂,隆重举行云南宣威晏氏宗祠和文化活动中心落成典礼.在这个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好时代,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既是家族发展中的大事,也是回报社会、惠及子孙的好事.首先,受筹委会的委托,我谨代表广大族亲向光临庆典活动的各级领导、各位嘉宾表示最热烈地欢迎和最衷心地感谢!

宗祠落成典礼演讲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都氏宗亲:

都氏同源北头村,千里有缘姜格庄。在这春和景明、生机盎然的美好时节,全国各地的都氏宗亲不远千里回到家乡,一同见证都氏宗祠的落成典礼,这既是都氏家族的一件大喜事,更是家乡故土的一件大盛事。在此,我代表姜格庄人民向都氏宗祠的竣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这次典礼的四方来宾、朋友和都氏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家乡发展的各地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都氏宗祠是都氏宗亲光前裕后、永不断裂的根脉。子孙孝则祠堂兴,祠堂兴则宗族荣。都氏宗祠建设耗资300多万元、耗时一年多,新落成的都氏宗祠不仅施工精良、结构精巧,而且外观典雅、美轮美奂,不仅是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场所,而且是聚族议事、交流互信的平台,更是留给都氏后人宝贵的家族财富和共同的精神家园;不仅是都氏宗亲勤劳智慧的结晶,体现了都氏子孙尊宗敬祖、继往开来、昌隆兴旺的家族面貌,更标志着全国都氏宗亲血脉的重新凝聚,值得所有都氏宗亲骄傲与自豪。

北头村是都氏宗亲血脉相连、日新月异的故乡。北头村是姜格庄的北头村,更是都氏宗亲的北头村。近年来,随着姜格庄台湾工业园的快速发展,位于园区内的北头村,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容村貌越来越美,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村民生活越来越好。在此,希望勤劳朴实的北头村人特别是都氏族人,能够继续弘扬先辈高尚美德、优良作风,开创后辈伟业、构建和谐社会,在勤劳致富奔小康征途中把北头村建设得越来越美好!

姜格庄是四方宾客投资兴业、一展宏图的沃土。作为中韩(烟台)产业园建设的主战场,烟台东部海洋经济新区的主核心,姜格庄街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希望,担负着前所未有的发展重任。我们坚信,依托在外游子的鼎力支持,依靠家乡人民的拼搏实干,姜格庄“一城两翼”的规划布局的蓝图一定会变成美好现实,低碳环保产业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前景一定会转化成强大红利!

各位都氏宗亲,这里是你们魂牵梦萦的第一故土,这里是我们干事创业的第二故乡。故乡山水远,两情总相依。我们热切期盼各位都氏宗亲常回家看看,多为家乡摇旗呐喊,多帮家乡牵线搭桥,多回家乡投资兴业,合力把我们共同的家建设好,聚力把我们共同的根维系好。我们坚信,只要大家携起手来,同心合力、齐心发力,家乡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最后,预祝这次“都氏宗祠落成典礼”圆满成功!顺祝各位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祖祠堂重建碑文范文4

尊敬的孙氏一族同胞们及社会各界朋友们: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追溯隆回孙氏宗祠,始建于清代乾隆皇朝,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牌楼上的画龙雕凤,吞云吐雾;精雕细刻的历代英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孙氏先辈们经常在这里教育子孙勤耕勤读,忠于祖国,孝敬长辈;每逢重大节日,族人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把酒阔论。所有一切,彰显着孙氏大族的繁荣与昌盛!

天有不测风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这座美丽而富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古建筑,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孙氏族人无不扼腕长叹!

可喜!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响神州大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为了挖掘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各地宗祠纷纷拔地而起。宗祠作为旅游景点,向世人传播着精神与物质文明,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是乎,重建孙氏宗祠之呼声渐起,接着被纳入了我族人的议事日程。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原址复修已难成现实,只能另择宝地。通过族人多方选址,充分酝酿,权衡利弊,最后选新址于湖南省隆回县三阁司镇早禾田村皇竹寨下的茶籽坪。这里背靠巍峨挺拔的皇竹寨,面向碧波荡漾的子龙河,大家一致公认是块修建祠堂的风水宝地。

如今,隆回孙氏宗祠已于20xx年3月29日顺利奠基并开工,将以其原有风貌为基础,结合现代建筑先进工艺,贴近群众,力求吸引更多的仁人志士积极参与,推进孙氏家族文化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签名:

时间:

祖祠堂重建碑文范文5

周日下午,妈妈带我去参观了范大夫祠:一个为纪念范蠡先生而建造的祠堂。

范大夫祠坐落在古城绍兴府山南麓幽静的山脚下,是绍兴城一座家喻户晓的祠堂。步入祠堂前的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影壁,影壁上刻的“中华商祖”四个大字,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缓缓来到了范大夫祠的正殿。正殿又称“商圣殿”,屋顶弯曲,四个屋角向上翘起,犹如展翅的大鸟,每个屋角下面雕刻着四大神兽。门前红色的柱子上刻着一副对联:“功高才大越人永缅,德广财多青史朗然”。顺着深红色的大门进入正殿,正前方耸立着一尊很大的雕像,原来他就是中华商祖——范蠡。雕像上的范蠡身穿官服,面容庄严肃穆,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做事严谨的人。解说员阿姨介绍,在春秋时期,他辅佐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后帮助越国复仇雪耻,称雄中原;他提倡的筑城立郭、南池养鱼、重建军队、铸造兵器等政策对越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范蠡也有了“商圣”的美誉。

绕过大殿,两侧是东西厢房,正面是一座寝殿,寝殿的正上方挂着一块匾额,上面题写着“旷世风范”四个金色的大字。寝殿里陈列着许多春秋时期的各种文物:有制作精美的腰牌、闻名遐迩的青铜剑等。看看这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仿佛在向我述说一段段难忘的历史。

出了范大夫祠,顺着青石板台阶慢慢而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感受到了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也激发起了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公众号: 活力作文

祖祠堂重建碑文范文6

尊敬的槎溪易氏族亲:

易氏始祖来吾村立基发源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前辈曾于八十年代初在易氏宗祠的原址上重建祠堂一座,前辈们的义举和功德,光耀后人。只可惜现在易氏祠堂年久失修,历经风雨,已成千仓百孔,破烂不堪,急需修缮。

“衣食足而知荣辱”,逢盛世百废俱兴,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敬仰先人,光宗耀祖乃天经地义,无可厚非,许多热血族人寝室难宁,尤以族人易教顺同志身体力行,积极动员和组织。“槎溪易氏祠堂重修理事会”已经成立并开始工作,全面的集资动员正式启动!

通过理事会多次和议,预计修缮工程款达70多万元。前期理事会成员已从易氏家族以男丁50元∕人标准筹集款项二万多元,在这期间,族人易教顺同志千里迢迢亲临广东、深圳等地,号召我们槎溪易氏族亲的创业者们伸出援手。族亲们踊跃响应,捐款场面十分热烈。在深圳经营餐馆老板易文有捐款三万多,在东莞办厂老板易文彬也捐款二万余元,甚至一些低收入的打工者,也慷慨解囊,你一千元,我八百元,这次筹的款项共计十四多万元。这是我们槎溪易氏族亲的骄傲,在此,我们理事会代表槎溪易氏的父老乡亲表示对他们深深谢意!但即便如此,我们修缮工程的资金缺额仍十分大。

为解决资金缺口,完成义举,经理事会商议,再次向族人发出全面倡议:恳切希望槎溪易氏子弟积极行动起来,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出钱出力,齐心协力,我们都将在重修之中刻石留名,以告后人。不论捐赠多少,款项用于何处,都将张榜公布。希望广大族人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完成修缮宗祠礼堂之大业。另,我们将在宗祠修缮完成后,召集父老族亲,相聚一堂,为家乡建设,振兴家族,建言献策,再创辉煌!

祖祠堂重建碑文范文7

雷祖祠位于雷州城西南五里之英榜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称“雷岗耸异”,为雷阳八景之一。祠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是纪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雷祖〕的祠堂。为国家重点文物的保护单位。

雷祖祠历史悠久,洞内文物十分丰富,有千年五人、乾隆御赐匾额及历代碑刻30余通。历代显宦名流,骚人墨客,游览之余无不留下感人的诗篇。寇准有诗,东坡有赋,丁谓作记,车钢题碑,这些诗赋碑刻历尽人世沧桑至今尚珍藏于洞内,堪称祖国文物之瑰宝。雷祖祠神话传说纷纭,其中千年五人就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五代后梁开千四年,寇贼符盘容等不输税粮,倡乱骚扰,还煽动民族纠纷,闹得雷州无宁日。铁差都知司马陈真,带领12只船的兵力,围剿征讨。当时,符孟喜等驻师届中,因朝廷官兵不熟悉情况,屡战不胜。后来,除禁虔诗雷祖,并于庙前张榜招兵。次日复战,陈远远望见香祖陈文玉与汉太尉李广协同阴兵助战,这场战斗果获大胜,但贼首来挽。至夜,陈真梦见雷祖对其回:“赋来降我,我收在庙前,化为石人。”黎明起规,果见四石人跪于庙庭,其中一个被杀了头。雷州从此得以太平,陈嘉等拜谢雷祖,并具疏奏闻朝廷,于开平改元乾化二年,朝廷命郡官重建雷祖庙宇,并于雷祖庙西建李太尉庙,塑太尉像,与英山石神列而为三,称“雷祠三段”。 唐贞观年间,南合州境内居有黎、瑶、壮、泉、侗、苗等少数民族。唐王朝为了稳定边疆,便启用土著陈文玉出任本州刺史。陈文玉任职期间,精察吏治,巡访境内,消民疾苦,政教并行,使人民安居乐业,民皆富庶,风俗大变。在施行德政之余,文玉深感本州乃天南重地,四海有事,兵家必争,为使黎庶安宁,便大修城池,公款不足则自捐薪俸,不费民财,并具流把古台州改名雷州。雷州之名乃始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而沿用至今。 雷祖祠自唐贞观十六年组建,迄今已1350多年了。方志典籍多有记载,唐代刘们的岭表录异人宋代太平查字记入来本方舆览胜火明末清初的《广东新语》 , 《于不语》以及当代出版的华夏诸神入《超凡世界》 、 《中国崇拜物》等书部均有记述。古代闻名于世的“天下四绝”(雷州换鼓、钱塘江潮、广德埋葬、登州海市)中的“雷州换鼓”就是发生在雷祖词的'民俗事家。“雷州换鼓”是古代雷州人在雷祖洞内举行的一种隆重的“条香”仪式。 《雷祖志》载:“‘至于……雷车雷鼓等物,各以板囹藏于庙内,令郡民当里役者依样修造,逢上元日,齐候文武各官送入商致祭,名曰‘开雷’。又办酒席―官民同乐,组得风调雨顺,不然则岁悍年凶,自是有待则应,银都获享国泰民安之福”。《广东新语》云:“六月二十四日,雷州人必供雷鼓以刚雷,诗而得雷公之墨,光莹如漆,则以治邪览惊底”“雷公墨”即陨石,古代雷州人称为“雷公石”或“因留雄”,并当作一种驱邪避灾之物,可见古代雷州人把雷公作为一种能造福或降祸于人的强大力量象征而铭刻于心,所以“秦香”仪式的隆重也不言而喻了。现在,“雷州换政”早已失传,当代雷州人只能从典籍中窥见一二。

民间传说陈文玉是一位半神半人式的充满神奇色彩的英雄人物――陈太建年间,古合州城西南五里白院村有一村民,名曰陈洪,以捕猎为生,家中养有一只九耳异犬,每次出猎皆卜犬耳,所捕猎物与犬耳所动相应。一日九耳齐动,陈氏回:一今必大获矣!”便邀其邻居十余人,同往州北之乌仑山。山中荆丛密绕,犬自早晨吠至太阳落山,无一兽出。猎人奇之,伐木而视,见犬从地里挖出一大卵,陈氏不知为何物,便抱回家中。次早,乌云密布,雷电交加。陈氏大恐,便置卵于庭中,忽然卵为霹雳所开,跳出一男孩,两掌有文,左曰“雷”,右曰“州”。陈氏将男孩禀明州官,官收卵壳寄库,男孩交陈氏养育,取名陈文玉。文玉聪颖过人,勤学不辍。长大后,功力绝伦,武艺盖世,文武兼备,屡受荐举,文玉却以双亲年老为辞,拒不当官,曾自谓曰:“侍君不能侍亲”,愿问视喜,以乐父母余年。”陈氏夫妇享年百十有三,相继殁于唐贞观二年。文玉为之守墓三载。

唐贞观十二年正月十五日,正当城工告竣,文武僚属欢欣巡城之际,文玉却生两翅,白日升天。百官见状,伏地而拜,文玉终年68岁。为了纪念这一个德政昭彰的地方官,郡民于州城西南五里英镑山立词以把,即今之“雷祖调”。调依山而筑,北村南趋,山下是一望无垠的万顷洋田,其势极其雄伟壮观。调分三进,由山门、正殿、侧殿、后殿、东西康、钟鼓楼、碑廊等建筑组成,全部建筑沿中轴线布局。顺山门青石板台阶抬级而上可直通后殿,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是岭南地区最大的洞堂之一。山门依屋字三间面宽洞开而开,为硬山顶,硬山润模式结构。山门对联:“霹雪开天南一祖,声名为海北同尊”,是对雷祖降世的美丽传说及“受职父母邦,德政彰明”的赞誉。二进为洞的建筑主体,分正殿及东、西侧殿。正殿前设有拜事,整个建筑形制呈“凸”字形排列,依次供奉陈文主(中)、李太尉(即汉朝的李广,居左)及英山石神(右),俗称“雷桐三殿”。正殿面宽进深各三间,硬山顶,四往格梁式梁架结构,举梁平缓,前檐顾出檐极宽,建筑风格独特,富有地方特色。沿着前增顾可从东侧殿直通西侧殿,殿前屏风精雕细刻,玲挑剔透,巧夺天工。

祖祠堂重建碑文范文8

尊敬的各位宗亲:

为弘扬中华姓氏文化,秉承先祖精神,让叶氏后裔勿忘吾祖。

特倡议修建梅州“叶氏祖屋”。

祖屋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

祖屋不仅是同族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而且是宗族组织开展活动的地方,更是宣传姓氏文化的重要场所。

兴旺的家族,四时祭享,香火不断;衰败的宗族,则宗庙残颓,香火断绝。

古代祖屋被视为高于一切,神圣不可侵犯,祠堂成为家族具有凝聚力的象征。

我梅州叶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欣逢盛世,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我们富而思源,思祖敬宗。

鉴于众多姓氏都在其祖地相继建起了规模宏大的祖屋,我梅州叶氏古往今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着卓越贡献,有着厚重传统美德、家族昌盛,又岂能落后于他姓?为此我们倡议集我叶族之力,在祖地梅州修建一座“叶氏祖屋”,对历史上各个时期作出突出贡献的叶氏先祖建祠纪念,可谓既顺应了时代潮流,也符合广大叶族人的心愿。

鉴于叶氏祖屋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祠堂建设工程投资巨大,希望全体族亲众志成城,同心同德,建言献策,慷慨解囊,踊跃捐资,广种福田,上酬祖恩,下荫子孙!敬请全体宗亲互相转告,续薪助火,添砖加瓦。

修建祖屋,裔孙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为彰善举,凡捐款者,镌勒于祖屋芳名榜上,流芳百世,德昭后代!

致礼!

祖祠堂重建碑文范文9

重修宗祠碑碑文(张氏宗祠重修记)

清同治年间,吾族创修祖祠距今百四十余载。虽经先绪、先明等先辈修葺多次,但长期风雨剥蚀,今已破烂不堪,亟待重修。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居安思祖之情油然而生。族内贤达耆老聚议捐资重修。原则是保持原貌,原拆原建,长阔不变,整体升高,前厅门上方加一门楼。

在宗祠重修理事会精心组织下,在张楼村党支部、村委会大力支持下,族众踊跃捐款,共勷善举。自二〇一九年三月八日(农历二月初一)动工,四月二十九日(农历三月二十六日)竣工,历时五十一天。一座南北长二十点六米,东西阔十点三米,青砖灰瓦,庄重森严,美仑美奂的张氏宗祠展现在族人面前。后殿塑始祖像,武冠文袍,神采奕奕,祥光照人。凛凛然呈威武之英气,煦煦然现慈祥之尊容。此实乃祖殿主旨之神形,更与祖殿增辉也。

宗祠重修,不仅可以妥先灵,使后世子孙报本有所,更使族人祈福获佑之重地矣。共祈列祖列宗护佑吾族后世枝繁叶茂,世代昌荣,共缅祖德,祚泽绵长。

爰述建祠缘起,俾后人考证云尔,是为记。

首事人:可猛 绍星 绍锋 绍双 一成

本立 本军 清彬 凤春 可万

二〇二〇年四月

祖祠堂重建碑文范文10

各位x氏宗亲、乡亲、社会各界人士: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追溯小塘x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间,历史悠久,现已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前夕,小塘村民在小塘x氏大宗祠内兴办起小塘学校,自此小塘x氏大宗祠一直作为小塘村的教育基地。几十年来,小塘学校为小塘村培养出不少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为了教育事业,小塘x氏大宗祠付出了不朽的贡献,因学校教育事业所需已几经改建,如今小塘x氏大宗祠仅剩下前门大厅,随着岁月的流逝,也因年久失修,面貌破败,风光不再。

小塘学校在今年九月搬迁到新校舍,原址归还给x氏大宗祠。所谓得天地人和之利,重修x氏大宗祠,势在必行。经小塘村两委会及乡亲父老商讨议定:在原址上重修小塘x氏大宗祠,恢复其原貌,如之共缅圣祖,光大先辈之业绩,以彰其德;再之美化人文环境,福延后代,惠泽乡里,庇佑子孙。修祠建堂业之崇高,行之艰巨。要修好x氏大宗祠,希得到各位x氏宗亲及社会各界人士支持,更需倡议全体乡亲、族人鼎力相助捐资,随缘乐助,广种福田,共襄善举,筹集资金。恳切希望x氏子弟及各乡亲积极行动起来,能力不分大小,出钱出力,齐心协力,尽心倾力诚孝,众志成城,完成重修小塘村x氏大祠堂之大业。捐款数量不限,捐款叁佰元以上者,刻名铭志留念。我村两委会将专门成立筹备组,统筹资金及修建工作。欢迎热心人士亲临垂询、监督、指导,共同搞好小塘x氏大宗祠重修工作。

恳请社会各界人士、乡亲、族人踊跃参与。

祖祠堂重建碑文范文11

宗祠是供奉祖先、家族议事、继承传统、团结家族的重要聚集场所。宗祠文化具有敦亲睦族,弘扬孝道,启迪后人,维护家庭、宗族与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步文文化繁荣发展,弘扬宗祠文化、乡规民约、祖训家规等优秀传统文化,我镇着力将祠堂建设成农村基层的文化宣传阵地,培育成为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场所,培育农村群众爱党爱国爱乡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步文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xxxxxx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转化创新载体,发扬优秀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为宗旨,在重视保护传统文化的前提下,依托宗祠资源建设文化活动平台,弘扬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和家睦邻、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先进文化融入农村传统的习俗阵地,构建新型城乡文化体系,倡导农村文明健康的新风尚,推动步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二、建设目标

充分利用宗祠文化资源,挖掘祠堂家谱文化积淀和传统道德积淀,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祠堂打造成文化活动中心,成为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阵地,成为传承文化、崇德向善的精神家园,扬正气,树新风,讲文明,助发展,促和谐,让宗祠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新的光彩。

三、工作步骤

(一)部署阶段(20_年1月-4月)

1、下发《步文镇弘扬宗祠优秀传统、构建新型农村文化的实施方案》,各村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并上报,细化分工,落实责任,抓好宗祠转化创新工作。

2、镇宣传办负责摸清全镇辖区内的所有祠堂,调查清楚祠堂历史、现有规模、发展情况等基本信息,汇集成册。

3、组织各村主干、村老人协会长、宗祠理事会长等到本市内的先进示范宗祠进行学习交流。

(二)实施阶段(20_年4月-7月)

1、试点先行示范。选出1-2个具备先进示范条件的祠堂作为试点,在5月前打造成“文化中心”,进行规范化建设。

2、集中推广转化。在祠堂示范点的基础上,召开弘扬祠堂优秀文化现场会,总结经验后在全镇全面推行实施。

(三)总结阶段(20_年8月)

各村上报开展活动照片等材料,全镇对祠堂优秀文化弘扬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研究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

四、具体措施

(一)注重规范建设。在现有宗祠房屋、场地设施的基础上,在保护传统风貌的原则下,按照“两个榜”、“八个一”的标准进行合理规划建设。

“两个榜”,即孝子榜、成才榜。孝子榜要评选表彰上榜一批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道德楷模和孝子。成才榜要将20_年以来考上大专或本科以上学校的学子姓名、学校、专业、个人感悟等上榜,并将村助学奖学制度张榜。

“八个一”,即成立一个自治机构,制定一套管理制度(包括祖训族规、村规民约),开设一个道德讲堂,每年举行一次成年礼,设立一个棋牌活动室(处)、一个图书阅览室(处)、一个宣传栏,组建一批文艺队。各村要挖掘、研究辖区内祠堂祖先开基创业、兴旺家族、帮亲助邻、爱国爱乡等优秀品德和事迹,并加以总结归纳,形成条例、图文,编进祖训、堂规、谱牒。宣传栏要重点宣传爱党爱国内容,以及宣传法制、环保、创城创卫、科普知识等。

(二)真正发挥作用。运用好祠堂文化中心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1、充分发挥宗祠的道德教化作用。以家风家训为核心,深入挖掘整理祠堂文化中“家训”“族规”的文化精髓,广泛开展 “讲家训·倡新风”活动。定期举行成人礼仪式。凡是村、社年满18岁的青年男女集体祭拜祖先、奉茶跪拜父母、集体拜圣人孔子、喝成人酒、面对国旗进行成人宣誓,安排成人代表发言、家长代表发言,然后祠堂给成人对象送“书”,向成人家庭送“福” 等形式,把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让青年们接受一次身心洗礼,懂得感恩,学会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励志成才、回报社会。利用宗祠平台开展宣传教育,传播正能量,引导老人发挥余热和爱心,积极支持村两委会的工作,主动参与、配合、支持创城创卫、征地拆迁、综治维稳等工作。

祖祠堂重建碑文范文12

马鞍石王氏宗祠致辞落成庆典

各位来宾、各位王姓宗亲:

天高云淡,气候宜人,祖国到处是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的金秋时刻,在《中华王氏大成总谱》三槐王氏大总谱竣工出版之时,首先代表莲花三槐王氏东沙支全体宗亲,向潘二公后裔马鞍石王氏宗亲问好.热烈祝贺潘二公后裔马鞍石王氏宗祠胜利落成.你们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耗费近50万元人民币(其中王冲个人捐款30万元)建成了气势雄伟、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规模宏大,古典且文雅的马鞍石王氏宗祠,使马鞍石王姓子孙祭祀有所,体现了马鞍石王氏后裔对祖宗的孝敬之心,也加强了宗族之间的往来和团结,其意义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孙氏宗祠落成庆典上的讲话

大家人好!

今天,我们西叶孙氏举行祠堂落成庆典,祠堂落成庆典是我们合族欢庆的一大喜事, 预示着宗族的兴旺发达,更是为西叶地方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我们身为典瑞公(西叶始祖约15)后人,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在这里,我受西叶孙氏族人的委托,代表全体西叶孙氏宗亲,向前来参加祠堂落成庆典的各位宗亲、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此刻,我们自然要追根溯源,缅怀列祖列宗.宋英宗赵曙(公元1032年2月16日-公元1067年1月25日)年间,乐清大港孙氏始祖如昊公从浙江富阳迁徙到大港.而我西叶孙氏,大约于15左右(明朝嘉靖皇帝年间,距今约500年),大港十三世典瑞公从乐清大港迁徙到永嘉西叶,我们西叶孙氏都是典瑞公后裔.典瑞公,开基创业,至今已有五百余年.五百年来,典瑞公的子孙后代,弘扬祖宗之德,继承祖宗之业,文昌武盛,方兴未艾.

由于过去这里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孙氏子孙虽然有心愿想建祠堂,但由于经济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今天,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我们有能力实现多年来留下的愿望,终于建成了孙氏大宗祠堂,在这里,我要向那为建祠堂付出辛勤的汗水和一直支持理事会工作的族人讲一声感谢.族中每件大事情成功的背后,都会有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建祠堂过程中,理事会(孙光强、孙红兵、孙青云、孙林春等)不负众望,联络宗亲,制定方案,筹措资金(感谢孙平),督促建造,劳心劳力;出丁费,捐财资,无怨无悔.同时我们更要感谢大港、沙角、瑞安、密川、潘家羊、沙角滩头、七里、乐城仓桥、洞头等等各位宗亲,以及西叶叶氏和西叶王氏的鼎力相助.在这里,我们还要感谢国家政治清明,因为政通人和才能百废俱兴,才能成就我们的愿望,才有了今天这一空前的盛况.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以尊祖敬宗、敦亲睦族为核心的宗祠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血脉相承的执着信念,折射了传统文化合群和众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首先,宗祠文化凝结着深厚的乡情亲情,宗祠以姓氏为线索,以宗亲为纽带,只要有一种尊祖敬宗的心愿,同姓宗亲的人们,哪怕远隔千山万水总会想起它,哪怕散居四面八方总会挂念它,以此成为凝聚海内外华人乡情亲情的神圣殿堂.

其次,宗祠文化综合了多种艺术门类,它总是伴随着建筑艺术、书画艺术、楹联文化、族谱文化等一起展现在大家人面前,在感受历史、缅怀祖先、和睦宗亲的同时,还能让人探寻先祖先宗的来龙去脉,观赏地方特色的建筑,领略纯真朴素的民风,受到书画雕刻艺术的熏陶.所以说,是弘扬中华民族尊祖敬宗、敦亲睦族文化传统的具体表现.

各位宗亲、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宗祠文化在人类社会曲折前进的脚步声中逐步形成,不断扩展,极具传统特色,广泛流传民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矿藏,需要我们去开采,去提炼,去发扬光大.正因如此,我们在建设好宗祠的同时,更有理由、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利用好祠堂.作为典瑞公的子孙后代,我们任重而道远.今天的落成庆典,也是一个动员大会.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延续传统文化特点和优势的同时,不断创造着新颖鲜活的内容和形式.

古话说得好:创业难,守业更难.作为我们孙家的后代子孙,应有不忘祖宗的责任,祠堂的落成是我们孙家人的喜事,也是我们亲如一家、血脉相连的象征.新建的祠堂将成为我们朝拜祖先、兴办喜事的场所,将成为我们聚会议事的场所,更将成为我们文化活动的场所,这样才对得起我们新建的祠堂,才对得起全村老少和各位宗亲、各位嘉宾、各位朋友的一片心血.

各位宗亲、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西叶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前有南山做屏风,后有大尖、方岩尖做靠山,村里还保留解放前留下的正月划龙船的风俗,即使经历了“”,也是一年也没停过的,村后边山还有一个在唐天宝年间(距今1265年)兴建的寺院----麻谷寺.我们西叶还保存着很多原始风味,他好比是一颗未经雕刻的明珠,我们再次盛情邀请在座的有志之士多到西叶来走走,来看看,来谈谈,共谋我们西叶的发展大计.

最后我提议大家人把杯里酒加满,共同举杯,我们大家人一起庆祝西叶孙氏宗祠顺利落成,祝愿我们孙氏宗族繁荣昌盛,永世兴旺,祝愿我们大家人身体健康,生意兴隆,官运亨通,生活幸福!!!

谢谢大家人.

宗祠竣工典礼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都氏宗亲:

都氏同源北头村,千里有缘姜格庄。在这春和景明、生机盎然的美好时节,全国各地的都氏宗亲不远千里回到家乡,一同见证都氏宗祠的落成典礼,这既是都氏家族的一件大喜事,更是家乡故土的一件大盛事。在此,我代表姜格庄人民向都氏宗祠的竣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这次典礼的四方来宾、朋友和都氏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家乡发展的各地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都氏宗祠是都氏宗亲光前裕后、永不断裂的根脉。子孙孝则祠堂兴,祠堂兴则宗族荣。都氏宗祠建设耗资300多万元、耗时一年多,新落成的都氏宗祠不仅施工精良、结构精巧,而且外观典雅、美轮美奂,不仅是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场所,而且是聚族议事、交流互信的平台,更是留给都氏后人宝贵的家族财富和共同的精神家园;不仅是都氏宗亲勤劳智慧的结晶,体现了都氏子孙尊宗敬祖、继往开来、昌隆兴旺的家族面貌,更标志着全国都氏宗亲血脉的重新凝聚,值得所有都氏宗亲骄傲与自豪。

北头村是都氏宗亲血脉相连、日新月异的故乡。北头村是姜格庄的北头村,更是都氏宗亲的北头村。近年来,随着姜格庄台湾工业园的快速发展,位于园区内的北头村,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容村貌越来越美,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村民生活越来越好。在此,希望勤劳朴实的北头村人特别是都氏族人,能够继续弘扬先辈高尚美德、优良作风,开创后辈伟业、构建和谐社会,在勤劳致富奔小康征途中把北头村建设得越来越美好!

姜格庄是四方宾客投资兴业、一展宏图的沃土。作为中韩(烟台)产业园建设的主战场,烟台东部海洋经济新区的主核心,姜格庄街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希望,担负着前所未有的发展重任。我们坚信,依托在外游子的鼎力支持,依靠家乡人民的拼搏实干,姜格庄“一城两翼”的规划布局的蓝图一定会变成美好现实,低碳环保产业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前景一定会转化成强大红利!

各位都氏宗亲,这里是你们魂牵梦萦的第一故土,这里是我们干事创业的第二故乡。故乡山水远,两情总相依。我们热切期盼各位都氏宗亲常回家看看,多为家乡摇旗呐喊,多帮家乡牵线搭桥,多回家乡投资兴业,合力把我们共同的家建设好,聚力把我们共同的根维系好。我们坚信,只要大家携起手来,同心合力、齐心发力,家乡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最后,预祝这次“都氏宗祠落成典礼”圆满成功!顺祝各位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兽医求职信范文例子(通用4篇)

学校表彰学生通报范文大全(共14篇)

卫生通报表扬及奖励范文(推荐25篇)

公司内部公告范文(共46篇)

工伤目击证人证明范文(优选17篇)

科研课题申请书范文(汇总11篇)

标签: 范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