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范文1000字1
看完心灵捕手这部影片之后,我想了很多,写下了这篇观后感。
这部电影之所以打动我,是因为剧情合理而有趣。尽管讲的是导师与天才的故事,但是强调的却是“等待天才的自我发掘与定位”。它不是简单的导师指明一条道路给天才的故事,而是导师如何触动天才学生对生活道路的自觉选择。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在他系上的公布栏写下一道他觉得十分困难的题目,希望他那些杰出的学生能解开答案,可是却无人能解。结果一个年轻的清洁工威尔却在下课打扫时,发现了这道数学题并轻易的解开这个难题。威尔是一个真正天才,他的数学天赋足以改变世界,可惜,和很多未经雕琢的天才一样,他有着很多的问题,打架滋事,叛逆不羁,甚至为此几乎入狱,为了帮助威尔回到正途,不再浪费他那非凡的天赋,经过教授和他的心理学家朋友西恩的不懈努力,威尔终于克服了童年的阴影,突破了影响他多年的心理障碍…… 这种导师与天才学生相互交往的过程,对双方都同样是触动。也同样给双方下一个阶段的生活都带来了改变,这是这部电影最值得一看的地方。
片中有这样一句话:“很多人都无从得知自己的天赋,因为找不到相信他们的老师,于是就认为自己很笨。”难道不是这样吗?审视我们的教育,看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风华正茂、青春飞扬的年代,很多人确实并没有能在一位良师的指引下找到自我,从而看不清前进的道路,于是前进的道路变得格外曲折。这部影片与我们所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相距甚远,它是一个有着重重心理障碍的天才少年在心理学家帮助引导下的自我救赎。它更像心理医生的必读教材。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依然能从电影中得到不少启发。因为我们都越来越深刻地发现,当今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日趋严重。因为心理因素而引发令人扼腕的种.种悲剧,已是经常见诸于各种媒体。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每个老师都或多或少扮演起了心理医生的角色。特别是做班主任的,如何在平时的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疏导,已是迫在眉睫的事。虽然我是一名英语教师,但在平时的授课中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
捕手是棒球中的一个位置,由英文的Catcher而来,至今有很多引申含义,大意为能抓住某种东西的人。“心灵捕手”的确是形象、生动。别人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按说我们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灵捕手”,应该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同样的也应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所教的学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自己的孩子。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多是要花费精力,找到他们的优点,不断给予肯定。正所谓“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影片中那位教师的赏识教育所得到的效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所以我赞赏“赏识教育”。 赏识就是一种期待,而期待则是我们给成长中的学生最好的礼物。学生们会从这种期待中看到:自己得到了一份特别的爱和关注。这种爱和关注会使他们全身心地感到愉悦和激动,并充满了一种回报期待的欲望和勇气,而最终这种欲望和勇气又将产生怎样的奇迹,我们自己也难以预料。我的学生中有这样的一些需要关爱的有潜力的弱差生,我试着来做他们的欣赏者,关注者,友好者,给予他们力量,给予他们斗志,给予他们尊重,做他们如朋友一样的师长。一次写不对,讲给他听,报给他写。再不会,变一种形式来教他如何记忆,用谜语,用游戏,用手势……让他们能在成长中觉醒,从而有乐学的冲动,有爱学的激情,让他们幸福地学习。在经意与乐意之中,收获成功。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面对几十名孩子,面对几十双充满渴望和期待的眼睛,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情感态度,无不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或表现不佳的时候,严厉的批评,大声的斥责,换来的是孩子暂时的服从,表面的听话,但同时也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叛逆和怨恨。老师不仅没有转变孩子,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反而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伤害了师生感情,给今后的工作带来更大的麻烦。所以,全新的时代需要拥有全新观念的老师,全新的时代赋予“敬业”和“专业”全新的含义。教师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对象是虽然年幼无知,但是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有独特个性的孩子。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渴求,培养他们积极进溶发向上的意志品质远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时时刻刻历练自己,用我们无限的爱心、耐心、细心和关心,旧能使用鼓励或激励的的语言,为孩子也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教育境界。 教育是充满着生机的鲜活的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册和对话。教育是期待,教育是牵手,教育是澄明,教育是心动。教育里洋溢着微笑的面孔,教育里饱含着真情的问候。教育中涌动着生命之流,绽放着成长之花,展现着智慧之境,培植着理性之魂。教育陪伴着人们生长、生活,教育已成为人们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这是叶圣陶先生说过的另一句话。是啊,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天性出发,加以修剪、锻造、培养,使其朝各自健全的方向发展。我想,我们培养的人应该是这样的:当他离开学校的时候,对老师存有一份感激之心,对学校充满一种怀念之感,对学习保持一份自信之心,对生活更带一种热爱之情,对人生拥有一张理想之帆,对于困难,富有勇气,对于过错,勇于改正。
影评范文1000字2
喜欢严谨的导演。虽然片子偶尔有嘴型对不上的台词,但基本上都是武汉各种方言的口型,强迫症引起舒适。
身为一枚在武汉郊区生活了十年的异乡人,这电影看得我简直太煎熬了……除开紧张的刑侦纪实风的渲染之外,电影整个呈现出来的武汉底层人群的生活简直不要太熟悉……开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的小雨一下子就把我带回那个氤氲水汽的城市。胡歌、桂纶镁、万茜、廖凡、黄觉、曾美慧孜,这些演员简直都太适合自己的角色了!武汉就是这个样子,你看到一个儿子伢长得像胡歌一样蛮瓜气,脑筋也蛮灵光,蛮清白,但他就是一个混子,他也会讲义气,也有狠劲和特长(杀人手法和领导能力、人格魅力等),但他就是不可能给你好生地上班、做事,非要搞些见不得光的钱。还有桂纶镁演的刘爱爱也是滴,又好看又聪明,但是她就是好吃懒做、偷奸耍滑,只肯做个陪泳女。但是你又讨厌不起来她,因为她真的蛮有魅力,你就是喜欢看她,就是喜欢她,愿意帮她,愿意把钱她。还有廖凡的警察和黄觉的工厂小头头,跟胡歌的周泽农就是成反义词的一群人,看起来可能是做着正儿八经的职业,其实人是怂凶怂凶的,不是完完全全光明正大,导演把这种人身上复杂的灰色的特质表现得特别好,一下子就觉得抓住人物精髓——就是这样的!武汉确实是这样!
还有华哥也是的。华哥最后几场戏也拍得特别好,一种模棱两可的气氛,跟华华这个人物很贴合。长得一脸正派像,看样子绝对不会出卖兄弟伙,言而有信,其实也未必。最后就像一片荷花的叶子一样悄无声息落在湖边哈,就像他整场电影里,一直冇么昂做声,但其实一直有他的身影。虽然各个都尊称一声大哥,其实在死后碰巧警察查到他屋里的时候,家徒四壁,徒有虚名。一张尬P的乾隆照片,一张野鹅塘边的照片,都是不会笑的脸,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扔进人堆里就找不到的脸。
之前不是生活在影片中取景地的位子,所以其实看电影之前我完全找不到还有一个职业叫陪泳女,强盗还要开会、比赛。偷车贼们开会认真划分区域的样子,跟后面警察开追捕大会形成强烈对比,很有恶趣味。尤其对仗的是,亡命徒的鲁莽、发狠也通过黄毛冲动的一枪“嘭”地一下打出来!后面警察分配任务,一个长相特别伟光正的大哥像猫眼猫耳一样举手发言,他问:“哪里可以试枪,领了枪之后还冇用过。”最后也给了一个镜头,正是他给了农哥致命一枪。
枪战前面的铺垫太长太煎熬了……孩子的球,爆米花锅,虽然你知道迟早要出事,但就是把你吊在火上烤,“嘭”一哈你以为打枪了!不是滴。又“嘭”一哈……太难受辽……看得人紧张死了。说明节奏好,拍得好。但其实我能说我全程脑海中还一直是叉车那场戏吗……那一段偶尔能听到大车的喇叭声,还以为是黄毛会把猫耳绊倒致其遭大车碾压,结果冇想到更残酷的在后头……那一段真的……太真实了……郊区小混混就是这样滴。听武汉的朋友们讲过,有意气风发的混混小头目,喝多了,从自家楼道跌下来……出殡的时候一堆小混混来送行。还有个以前总爱欺负人的胖子,蛮长时间见不到,再回来少了一条腿……还有傻掉的,然后从河南买个黑户的媳妇结婚,生孩子,小孩跟媳妇一样看起来就不正常。、溜果子、溜冰、打流……从前只知道乖乖上学的我,在跟朋友来到武汉的郊区之后,才发现这些小时候《今日说法》里才能看到的刑侦案件的情节居然离我这么近!而导演的还原度真的很高,仿佛他就是武汉郊区土生土长的儿子伢。真的郊区蛮多像杨志烈一样,长得蛮瓜气但是不学好的儿子伢……他真的蛮可惜,讲义气,心眼儿好,其实他真的不用死……太逞能了……
胡歌和桂纶镁的真“船戏”,延续《白日焰火》的风格,把成年人之间那种暧昧,真实地拍出来了。你说他爱她吗?好像也不是。你说他俩是炮友吗?但是她又蛮讲信用。你说他利用她吗?可他用救了她。成年人的感情世界,就是这样的。在湖上和陌生女子翻云覆雨,转头依然记得把赚到的钱打给自己屋里老婆。就像《白日焰火》里的廖凡和桂纶镁,好像有喜欢有保护,但也有利用,很真实。
影评范文1000字3
一幕后
宁浩的坏猴子影业20XX年开始推出了“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其中优秀作品有口碑颇佳的「绣春刀Ⅱ修罗战场」,也有去年大热的「我不是药神」。
20XX年一部电影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大热,引出了背后的投资人刘德华。宁浩是个感恩的人,所以电影里植入了当时刘德华代言的班尼路品牌。 十年后,宁浩功成名就,可能深知有才华青年导演在电影项目中融资的困难,所以开始了青年导演扶持计划,不仅给资金,也做监制传递经验,这也算是一种传承。
宁浩与主演
对于点映的电影,只要有时间我一般都是会去看的。
多年前宁浩导演的「心花路放」点映抢票去看了,去年「我不是药神」点映也买票去看了。预测到两部电影会火。一部让人笑不停,一部让人啜泣,票房口碑果然都很好。
一部敢于点映的电影,放在自媒体这么发达的今天,对成片质量肯定是很有信心的,不然评论就会翻车。嗯,没错,说得就是去年群星云集的「阿修罗」,口碑崩塌后匆忙扯档,恐怕再也没有上映的机会了。
关注「受益人」这部电影有一段时间了,之前预告出来时,第一眼没有认出主演居然是大鹏「董成鹏」。今天周日,突然发现长沙有点映,于是匆忙买了票,可惜晚了点,没有好位置了。
二 剧情(当然不会剧透)
曾经一度,孤独总伴随着我。人感到孤独,可能是我们人生中很艰难的那段时间,总想着有个知心的人可以说话,可以陪在身旁,可最终知己难觅,进而会越想越孤独。
在无助的时候,我们渴望被关怀,被呵护,被爱。但在无助的时候,如果遇到爱情,我们总会有一丝猜疑,希望那是真切的,是独一份的。一个毫不犹豫可以给你一百万的富豪,一个身上只有100元却肯为你花99元的人,哪个更爱你呢?
电影最打动我的角色,是柳岩饰演的岳淼淼。岳淼淼是操着一口湖南塑料普通话的网络女主播,这是一个被生活伤过无数遍的女人,却依然对爱情充满了希望,而判断一个人是否爱她的标准就是:一个人身上只有100元肯为她花99元。
柳岩这次的表演不同于她以往的任何一部电影,不再是一个只会露胸的花瓶。不知道是这个角色太像柳岩,还是她的演技完全融入了角色,总之柳岩这次与角色的融入感非常好。在这部电影中,柳岩藏住了胸,却流露出了演技。
能感觉到从「屌丝男士」「煎饼侠」以后,大鹏对转型的渴望。这次造型确实很颠覆,但是总觉得大鹏对这个角色用力稍微有点过猛。好的表演给人的感觉应该是不露痕迹的,不过大鹏这次比起以往的表演,确实进步了太多,一个努力并取得进步的人,我个人心底是佩服的。也希望能早点看见大鹏金马获奖短片「吉祥」。
影评范文1000字4
上海电影人献给祖国70华诞的电影《攀登者》是一部气势恢宏、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大片。在1960、1970物质匮乏年代里,中国登山队员实现首次从北坡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峰的壮举本身蕴含了大量看点,极寒气候、缺氧环境、险峻的大山、陌生的征途、瞬息万变的极端天气,构成阻挡主人公登顶的重重障碍,使得影片在呈现人与自然搏斗的视觉奇观之外也拥有饱满的情节张力。
然而《攀登者》真正动人之处却并非情节和画面,而是全片洋溢的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攀登者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全片、荡气回肠,让我们走出影院仍激动不已。在笔者眼里,或者说在《攀登者》这部影片里,这种攀登者精神有丰富的。
所谓攀登者精神,首先是一种不畏艰险、排除万难、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 众所周知,海拔八千多米的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常年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登上它需要超强的体力、耐力和高超的技巧,这是一座让人望而生畏的神山。而从常年得不到日照的大山的阴面,也就是位于我国境内的珠峰北坡登顶更是难上加难,前无古人。然而,没有什么困难能吓到英雄的中国人民。1960年,在国家还处在三年自然灾害的艰苦条件下,中国登山队员硬是以简陋的登山装备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北坡登顶。此后,又在1975年再次登顶,并完成了首次觇标测绘,测得珠峰的高度为米,这一高度后来为世界采用。
攀登者精神还是一种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事实上,中国的两次登顶珠峰都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次登顶是在原定的中苏联合登山队突然解散,中国人一缺经验、二缺装备的情况下完成的。不幸的是由于这次登顶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国际上一直有质疑的声音。以影片中的方五洲(吴京饰)为代表的中国登山人即便在“”动荡的岁月里,也从未放弃再次登顶的目标,始终默默训练、保持体力,终于在20--年后,收到了国家再次组建登山队的召唤,完成了二次登顶的夙愿。胡歌饰演的登山队员杨光在经历了登顶失败并承受截肢之痛后,几十年不放弃,终于在暮年完成了全球第一例靠假肢登顶的壮举。
攀登者精神还是一种甘为人梯、甘于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 片中,吴京饰演的方五洲在第一次登顶时为了协助队友征服8680米处的第二台阶——一处无法固定钢锥的4米高峭壁,一处让英国登山家无功而返的天然屏障,毅然决定让队友踩着自己的肩膀上去,在极度缺氧的环境里冒着生命危险搭起了人梯,而张译饰演的曲松林为了避免踩伤队友脱掉了登山靴,以至于冻伤脚趾留下残疾。此后,曲松林虽然无法再次登顶,但他承担起了训练新一批队员的重任,甘为1975年二次登顶的人梯。胡歌饰演的登山队员杨光则是因为途中休息时把睡袋留给需要的队友,自己在高寒的风雪中苦熬,才不得不截肢的。中国人之所以历经几千年的苦难而愈挫愈强,就是因为有这些甘为人梯、甘于牺牲奉献的民族脊梁在。
攀登者精神还是一种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共克难关的集体主义精神。 中国登山队在国家条件艰苦的岁月里能够完成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上有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挤出经费支持购置必要的装备,支持训练,还有当地驻军和藏族同胞在高寒地区修筑道路、保障后勤。具体到登山队,则离不开气象、通讯、医疗、后勤各部门的协作和保障,离不开现场的指挥。虽然最后登顶的只有几个人,但是整个登山队却是由数百人组成。章子怡饰演的徐缨作为一位留苏回国的气象专家就为登山任务的指挥和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气象资料和及时的气象预警。作为非职业登山运动员,在高海拔地区工作,他们面临的危险一点也不比登山运动员差。但为了保障任务完成,无数幕后英雄都在默默奉献着,因为集体主义精神早已浸透在共和国一代的血脉里。
攀登者精神更是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 1960年中国人的攀登珠峰与今天登山运动爱好者们征服天险不同,既有宣示主权的目的,也有为中国人争气的目标,是一次为国登顶。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爱国主义是引领攀登者们的最高精神。正是为了祖国利益,攀登者们才不畏艰险、勇于攀登,才自我牺牲、甘于奉献,才不计得失、团结协作,才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因此,观众在电影《攀登者》中感受到的不是一种征服自然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中华民族昂首世界之林的民族自豪感,是一种生为中国人、深爱共和国的爱国情怀。
影评范文1000字5
从电影《流浪地球》爆火后更多的人知道了大刘——刘慈欣。一般来说,电影追求的声光的刺激效果,和小说细致的描述很不同,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专门买了《流浪地球》看看。结果是个不太长的中篇,和电影的设定也很不相同,可能第二编剧让剧本更像电影。
读完小说甚至无法记住其中的人物,似乎是人民推动的历史,而不是某个史诗里的英雄。大刘是个典型的北方男人,想法天马行空,不求严谨细密,从宏观上勾勒出故事的场景,没有一丝儿女情长。他的故事像极中国历史,由男人书写,即使走进小说的里的女性也是承担了男人的角色。在地球停转前,人们穿过地平线,当黑夜和白天被分开,黑夜里发着蓝光的核聚变发动机都很宏大、壮观。在任何时代都会对家庭造成巨大冲击的三角恋却轻描淡写的几笔带过,而且还是发生在家长和老师之间,出轨的男人就像出差几天,回来还是平淡如水的过日子。大刘并没有专门去描写此时人们的道德和心理,只是通过事情体会到道德已与过去显著不同。大刘对人类社会历史推动的方面有着深刻的见解,通过几个小孩的争论体现了“飞船派”和“地球派”的争论。人类在重大问题面前,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地对更深层上“往左也对,往右也对”的命题争论不休。这样的故事会让一部分女性读者不喜欢。
最令人惊奇的是当加速时代的那代人老去地球快飞出太阳系边沿,却发现太阳根本就没有爆炸,一般的天文爱好者都可以去另一个半球用天文望远镜看看挂在天空如乒乓球大小的亮星。人们群情激奋,在艰难的流浪中积累的不满情绪爆发出来,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将联合的政府的官员和流浪地球行动的支持者们推上断头台(不,应该是速冻台)。刑罚,不需要闸刀和子弹,只需拿出保温服的电池,让他们在零下180的低温下快速冻成冰棍。当惩罚结束,大快人心之时——太阳爆炸了,很快水星金星火星被吞噬在变大的太阳里。这些被推上速冻台的人们,变成真身雕像被人们当成_。人们总是在既得利益面前变得短视和冲动。这是大刘惯用的手法,《三体》中逃跑的地球战舰的相互攻击也是用了类似手法,发起次声波攻击的章北海舰队,被对方舰队用真空晚了一把“空城计”然后掉进埋伏圈,资源被掠夺人被当成干粮。一种不道德被另一种暂时看上去“正义”的不道德打败。在生死面前人类总是短视和残忍。
地球流浪漫长的2500年才能到达目的地最近的比邻星座,需要72代人前仆后继的努力完成。大刘没有往后写,出了太阳系在茫茫宇宙中流浪的地球和星球上的人类更加艰辛,太多未知的危险和无能为力,超出了人类在目前自身科学建构内的想象力。
影评范文1000字6
心灵的触动,艺术的体现
--------评《这个杀手不太冷》的人物塑造
吕克·贝松导演的电影总是节奏明快,富于时尚感,风格诡异,几乎每部影片都能激起人们的期待。而《这个杀手不太冷》是吕克·贝松由艺术影片向商业影片的成功过渡。当马缔达把那株万年青从盆中移入土地后,镜头越过女孩的头顶渐高渐远。夏日中的纽约城阳光明媚,绿树葱茏。冷面杀手里昂刚刚被温热的血液无法逆转地冷去了,可是这一曲衷肠的人间爱歌却被所有观众所铭记。里昂和马缔达之间的这段故事因为其传奇性而令人侧目,却又因为细节上的精巧和严谨而显得格外真实。这部带有艺术气质的法国商业片至今仍是世界各国的电影学子们津津乐道的范例,其中的许多细节诸如里昂身边的那株绿色植物和“记住永远不要杀妇女和孩子”等精彩对白令人难忘。吕克·贝松在好莱坞的第一部作品,就把法国电影的艺术性和美国电影的商业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让·雷诺扮演的男主角里昂是从意大利来到纽约的年越40性格孤僻职业杀手---一个舔血刀尖的社会边缘人,他的工作就是替雇主杀人。他终日穿着暗色系的衣裤,络腮胡,与世隔绝的墨镜的一成不变的形象,透露着冷漠与拒绝的信息。凶悍的动作、寡言少语的性格和冷冷的幽默感是他给人一贯的印象。他健硕的身材和冷漠的性格与娜塔丽·波特曼饰演的古灵精怪,人小鬼大的12岁少_缔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似乎已然习惯于把牛奶当白开水喝,把盆栽当成朋友爱,从不在床上睡觉的他也习惯了坐着睡觉的生活。作为杀手,里昂的生活必然浸透在浓烈的战火和血腥之中,所以里昂只能给马缔达绝望的回答。绝望的坦然,没有分毫的无奈。里昂的身份注定了他是孤独的,墨镜掩盖下的眼睛看不出一丝一毫的感情。他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他还是一个单纯的人,也许原因恰恰因为他是一个职业杀手,很少与人接触,也不懂得什么是快乐。毫无疑问的,通过他手里的那盆永远不开花的植物有一种隐喻:杀手得封闭掉一些东西,或许就是感情。杀手冷静而温情,他坐着睡觉,只喝牛奶,每天认真给一棵植物浇水,因为那是他唯一的朋友。在他众多的同行中,只有没有摘下面具的大人可以与之媲美。他每天清晨起来,第一件事,便是将它放在窗口,阳光可以照进来的地方。他对马缔达说过,他自己就象这植物,是没有根的。只有植物不会出卖你,他说,悲凉的生活。每次杀人之后,他都一定会洗澡,当清凉的水喷洒脸颊,再淋至全身,我觉得他当时的表情是虔诚的,像是个犯了错的_正在忏悔,请求上帝的原谅。没有人理解他,也没有人关心他。影片运用积累式蒙太奇,多次出现里昂洗澡的场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纽约是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人的聚居地。富人、穷人,白人、黑人,好人、边缘人、坏人,龙蛇混杂,对于每个人来说,纽约不是家,它只是暂时寄居的旅馆,所有人在此都是匆匆过客,像浮萍一样无根地漂荡,落寞地生活。古灵精怪的马缔达的出现似乎给了他些许阳光。但杀手的本性与马缔达的求助让他手把手地教会了全家死于_的少女如何用枪,却又伸出有力的手保护她,让她可以免于拿枪,直到最后,因为她的缘故而中了致命一枪。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你会发现,原来他比马缔达更象个孩子,他腼腆而单纯,冷酷而可爱,他保护她,只是因为他是个男人。这个男人冷酷无情,然而,当全家被杀的马缔达敲门向他求救时,这个似乎一定不会相信童话的男人经过几秒的犹豫后,打开了房门。他一个人去电影院里看电影,看着主人公在大声地唱歌时,而他在台下目不转睛,样子憨憨的。他结结巴巴地向东尼要钱的时候样子又是如此可爱。他发疯般地冲进警察局,看到安然无恙的马缔达时露出了失而复得的表情,并紧紧地抱着她时是那么深情。他打破管道,在枪林弹雨中与玛蒂尔达诀别时,说“我爱你,你让我的人生有了乐趣。。。”他委托交托他任务的托尼,如果哪天他遭遇不测时把他的钱交给那个小女孩时慎重的表情都让人难以忘怀。然而,问题仍旧存在,他既没有资格做马缔达的情人,也没有资格做她的老爸——他能教给这个小花朵的只有如何玩枪。可是,她已然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原本有规律的生活可以一直到里昂老的那天的,结果一次遭遇却改变了这一切,这是因为一个偶然,一个12岁小女孩走进了他的世界里面。马缔达,本来相互并不了解只是见面打个招呼的邻居而已。一天上街买完东西的马缔达回家后,发现全家被缉毒组的人都杀了,而自己只好求得邻居里昂的帮助,结果心存良知的里昂的在最后一刻打开了自己的门,救了她,但因为他的职业是一个杀手,所以他也在开门前犹豫过,迟疑过,因为他早已习惯了了无牵挂的生活,也习惯了与外人不再往来,但马缔达苦苦乞求的眼神和呼喊终于使得里昂的心软了,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样一个小女孩也惨遭毒手,因此终于打开了自家的大门。如果没有玛迪达的闯入,他会活得更好吗?无疑,他完全可能活得更长久、更安全。他的手不会因柔情而发抖,谈生意不会因难舍而迟到,杀人不会因牵挂而受伤。
当马缔达的全家被杀,马缔达捧着牛奶到他门口求他开门的时候,他的杀手生涯也就即将结束了。从来得不到温情与呵护、满嘴谎言的问题女孩马缔达无依无助地闯进了他的生活。夜间,他忽然跳起身,装上消声器,将枪口对准马缔达睡梦中的头颅。他必须推开她。杀手的世界容不下一点溶化。他能成为超级杀手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弱点,只有杀气。他必须推开她,否则就只有沉堕和泯灭。然而,命中注定,马缔达闯进了他的生活。马缔达具有超乎年龄的成熟与冷酷,而卖弄风情的外表却又掩不住她天真的双眸。两颗冷透了的心在相互接近中发出了微弱的光芒,互相温暖、互相救赎。他成了她的信仰,她却成了他的弱点。“与子弹跳舞”的杀手里昂开门时渗出的血迹寓示着杀气的消减,因为心中那点柔情与牵挂,他极为少有地受伤了。
“我要快乐,睡在床上,有自己的根,我爱你。”这是里昂与马缔达分开前说的最后一句话。直到马缔达的出现,这个出自于问题家庭的问题少女,她固执、任性、狡猾、早熟,却又不失可爱之处。她会为里昂买两夸脱鲜奶,会和他一起训练,会和他玩放松脑筋的游戏,会对他说,里昂,我爱你。12岁小女孩的爱,像甘泉,那么清醇,毫无杂质;像是阳光,那么温暖、眩人。里昂原来麻木的神经松弛了,他会笑了,有时甚至是细心而又温柔的。从此,他相信童话。一个杀手,命中注定,不能有爱,有了爱就是有了弱点。所以,杀手的童话结局必然是悲怆的。里昂为了守护生命中的这缕阳光,付出了他的生命。在处理他中弹的场景时,导演采用了慢动作,消音的方法,看见的是眉心慢慢扩大的血斑,直至倒地,他的脚步从未迟疑过,一直向着光明的出口迈进;他想脱离这黑暗的世界,即使这种想法只是一个苍白的奢望。他的死,换来了马缔达的生,所以他的死也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看似最无情、冷血的职业杀手,却有最简单的思维和真挚的情感,所以也最打动人心。一段忘年悲情,人之间是疏离、冷漠的,一切都仿佛过眼云烟般的流逝、虚浮、不安、不切实际这一颗心,好像是用那一盆的兰花草充当他流离失所生命中疵护伞的。真是将心换心,马缔达走进了正常的生活。她回到学校,把那株无根的兰花种到了大地之上。马缔达一边种栽兰花,一边自言自语着,话说得那么的殷切与朦胧。
影评范文1000字7
看完《心灵捕手》,心里的滋味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震撼,惆怅,感概……
影片从麻省理工大学著名教授的一堂数学课开始,教授得意地给学生们留下了一道引以为荣的数学难题,不料却让一个清洁工,威尔,解答了。这让教授很是吃惊。他终于发现了威尔——聪明绝顶、数学天才,却叛逆放荡、惹事生非,被少年法庭拘留。教授不忍心看着这样一个天才就此荒废,所以向法官求情保释了威尔。虽然教授希望威尔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但之前的几个心理医生都无能为力。 一个试图用人本主义观点的劝说方式,迅速完成干预,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一个企图用催眠探寻威尔心灵最深层的土地,然而他的不配合让治疗无疾而终;只到西恩的出现,是这个资深的心灵捕手解救他这个心灵受创的孤独天才。
幼年被弃,并且还常遭养父的毒打,这样的童年阴影让威尔对这个世界默然。长大后更是将自己紧锁在狭隘的自我空间中,不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真心付出任何感情。强烈的自卑感充斥着他的每一滴记忆。拒人于千里之外,以为这是保护自己最好的方式,或者说,他根本没有良好的自我意识。 威尔太缺少爱了,他需要爱,需要得到帮助。西恩洞察到威尔内心封闭而自卑的根源,即他摆脱不了幼年经历的阴影,导致他不敢去信任别人,不敢面对世界,不敢付出爱甚至不敢承受爱。 信任是探知心灵的基础,而西恩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此。他在信任的基础上与威尔建立了平等的互动关系,进而捕捉到其内心深处的创伤。我们看到,信任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在第一次谈话时,他们的心灵不是交互的而是碰撞与冲突的。威尔由一张画莽撞的评论了西恩的感情与生活,激怒了西恩,因为那些话碰触了他冰封已久的心结。可贵的是,西恩率先敞开心扉,以宽容、理解和信任与威尔进行了一次深入而平等的沟通,也许就是那次谈话触动了威尔的内心。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西恩在启发威尔的过程中,自己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虽然在过去的婚姻生活中扮演了一个救赎者的角色,但他并不后悔,依然回味着那美好的回忆。 西恩应用的是心理分析的治疗方法,这让治疗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更值得一提的是,治疗中西恩向威尔袒露了一些自己的事情,这是与原则相违背的。不过,我们应该看到的是适度得暴露心理师的一些经历是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的。事实上,也就是因为这些而得到了威尔的信任,在西恩的面前脱下了伪装的外壳。
从影片中我也看到,沉默应该是一个心理师必备的素质,并且知道什么时运用最好。在心灵即将开启之前,西恩耐心的等待威尔,等待其想好该不该说出自己心中的痛,将一个透明的威尔展现在心理师的面前。但当时机成熟的时候,他是绝不会放过的。这也就是影片的高潮部分。西恩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it’snotyourfault”,步步逼近。终于,彻底冲破了束缚威尔多年的心灵枷锁。他紧抱着西恩,泣不成声。 在电影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兰博教授,他也应该是威尔的一个救赎者。但他的救赎显然有着功利目的,并试图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威尔,希望他能够走自己为之所设想、甚至设计好的道路。他的“救赎”,不是从人性的本质出发,不是出自平等的关爱,而更像是一种操纵,所以他触摸不到威尔的心灵,也打动不了他。 影片的最后,心灵释放后的威尔告别了朋友,道别了西恩,也拒绝了兰博教授给他安排的人生规划,他开着车上路了,去追求属于他的爱情了,去追寻一条自己向往的人生之路。
经过一年教师工作的历练和假期的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我回过头来,再来看这部影片,让我感触很多,获益匪浅。对待孩子,对待学生,对待家长,即使是一样的行为也会有不同的理由和迥异的家庭背景,不仅要教会孩子们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捕捉到孩子的心灵,走进去,走进那个黑暗不堪,充满恐怖角落,救赎他们,让他们感受阳光和美好!
影评范文1000字8
早在影片立项之初,曾经拍出问鼎金熊之作《白日焰火》的刁亦男便强调灵感来源之一是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的《亡命驾驶》,而恰巧在20XX年,也恰巧都在戛纳电影节上,刁亦男的新作《南方车站的聚会》与雷弗恩的新剧《老无所惧》也来了次“聚会”。在分别观看过之后,我觉得刁亦男可能相比之下更进了一步。
与前作注重悬疑与侦破的创作思路不同,刁亦男这次走了一条极为大胆的路:以风格为主轴,最大程度的弱化了电影的叙事功能。这其中的冒险可想而知,在多年以来,大部分观众所乐于接受的都是带有古典主义特质的叙事电影,用情节去制造节奏,伴随人物的情感与摩擦迎来一个理想化的结局。
但他这次完全没有这么做。除却开头通过胡歌饰演的周泽农与桂纶镁饰演的陪泳女刘爱爱的一场对话引入了本片发生的前因之外。之后仅仅有着零星的事作为陪衬,大部分的电影推动力都落在了周泽农的身上。这个角色外冷内热,因为意外走上绝路最后还是会想到妻女,通过胡歌的演绎,那份冷酷中透露的肃杀与温情被很好的演绎出,在黑夜中坚毅的前行,难免会想到《亡命驾驶》中由瑞恩·高斯林所饰演的主角。
人物间的情感亦被取消,只有一张张利益关系网让他们相连,或是为了工作与命令,或是为了金钱。人物也不再有太多心理上的转折,总之都如同一座座冷峻的雕塑,完全为了电影的风格而服务。
影像上,大部分场景都以黑夜为主,通过建筑物与交通工具上的霓虹灯作为点缀,为单调且寂静的黑夜里注入了无穷活力。光影运用则是更让人难忘,几处表现主义的回归犹如幻梦,周刘二人的对话,墙面上周泽农的投影逐渐变小;在鸳鸯楼快步跑上阶梯时,巧妙的光照让影子仿佛在原地奔跑,早已对主角的命运下了定言。幕布也在本片的风格营造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运动镜头极为有限,大部分以固定机位为主,但构图极为巧妙。但这并没有削弱影片的可看性,多处精准巧妙的剪辑犹如枪弹上膛般利落,各种局部特写的组合,使影片的冷峻气质更上一层楼。
作为犯罪类型片,几场主要的打斗戏各有各的特色。其中动物园一场以视线为主导,通过对警匪二人以及诸多动物眼睛的组合蒙太奇,低沉的音效下,紧张感瞬间生成,在真正掏枪射击之后,却相当短暂的便结束了,无比利落。鸳鸯楼一场则以空间为主导,通过这种特色建筑所附带的复杂空间,刁亦男得以充分施展调度功力,走廊、窗户、楼梯以及墙面间的缝隙,通过人物在此之中的运动,为我们带来了极为惊心动魄的逃亡。周泽农被抓房间的一场则近乎纯粹的暴力演绎,也无怪乎昆汀在看完此片后大为激动,雨伞穿过腹部绽开,血液喷溅在透光的伞面上,这样的暴力美学奇景,实在难忘。
于是即便这样一部剧情于叙事薄弱的影片,在强烈的风格营造于技巧的“加工”下,也散发出了无比耀眼的光芒。最后的结局也一反类型片的常态,看起来薄弱,实则余味无穷,人物的突然逝去难免想及梅尔维尔的黑_,如《独行杀手》。在类型片早已发展了几十年后的现在,我们或许应该重新审视现代类型电影的建构模式了。
影评范文1000字9
1977年,相隔十年余久的他们,再次相遇,在特殊的地点以特殊的方式,结束了他们积攒了一生的爱与恨,情与仇,一切终归尘埃。
1922年,小小年纪的程蝶衣被送到了戏班子里,因为有张女儿的脸,他的角色早已注定——虞姬,曾经的他,不愿向命运屈服,但几年后的他,已经分不清幻想与现实、舞台与人生、爱与义、他已成虞姬,他愿沉溺在舞台上尽享无限欢乐与瞬间的永恒,他愿与他的霸王长相守,他爱着他的霸王,无论是台上那个对虞姬百般呵护、百般宠爱的霸王还是台下那个与程蝶衣相濡以沫、互扶依靠的段小楼,他都深爱着。段小楼是他的全部,是他的梦,因为是梦,所以追随,因为是梦,所以遥不可及,因为是梦所以美好,因为是梦所以不愿沉溺,只想沉溺幻想。
只可惜,程蝶衣的爱心终究还是费心,花天酒地,娶妻生子,是男儿的本性。段小楼戏中唯一一个正常人,任何事情的发展在冥冥中早已形成一定的轨迹无法改变,就像火星撞地球一样,段小楼遇上了菊仙,即使他们曾立誓同台唱戏到永久,段小楼依然是男人,戏台上,爱江山更爱美人,生活中重诺言更重享乐,毫不犹豫的菊仙成了他的选择,而那个被他选择的菊仙天真地幻想着自己所托付的这个男子会是个刚强勇猛的男子汉,却万没想到,在生与死、爱情与生命之间,他选择了自己的生命,在他亲口否认爱眼前这个女子的时候,菊仙瞬间崩溃,可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在阴阳交界处作文徘徊,最终无法越进那道路门,内心的软弱、矛盾、虚伪在那一刻全部释放,在矛盾的一瞬间,出卖了妻子、兄弟和他的心,不过,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子,能舍身为王,为别人的生命付出一切的能有几个?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现代生活中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小悦悦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只有一个人愿意出手相救,其他人因内心恐惧而退缩。
如果说活命是段小楼的全部,那么段小楼就是菊仙的一切,菊仙这个刚强的女人他的刚烈,对爱的执著,内心的坚强是我所敬佩的,不向命运屈服,即使身处青楼,依然能够有勇气去面对万事的变迁,她要重新做人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在大难面前,仍然誓死保护段小楼和那把宝剑,为何?因为爱,所以愿意付出一切,但当全身心的付出都得不到回报后,无论是谁都会疲惫,在欺骗与背叛之后,也会厌倦,爱到深处就是恨,好最终穿上新婚时的嫁妆,带着曾经的记忆,现在的痛苦走了,恨他还是因为爱他到无法自拔。
1977年,两人又重新相遇,在这十一年里,双方都在经历着不同的人生,命运早已注定,不论是戏中还是戏外,虞姬的选择都是在最爱的霸王前离开,而霸王能做只有那一声嘶喊,唱完最后一出戏后,华丽转身,悲哀落幕,舞台是他最后的归宿,华丽的戏台应有高贵的人来闪耀自身的光彩。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男儿郎败给了女娇娥,利战胜了情,恨掩埋了所有的爱,曲终人散,帷幕落下,无须感叹,一切终归尘埃。
影评范文1000字10
时尚女魔头观后感影片以5个女生早上起床后的一系列行动为开始,其他四个在《天桥》工作的女生在出门前精心的打扮自我,每一个细节都是她们所要顾及到的,为的是把自我最美的状态展示给其他人看,只有安吉莉亚,能够说是不加修饰的,素面朝天的就准备出门,就此构成了鲜明的比较。
安吉莉亚前去《天桥》理解艾米莉的面试时,艾米莉看到她第一眼就觉得人事部对她开了玩笑,在这所有的追逐时尚的女人堆里,安吉莉亚那古朴的衣服就让艾米莉失望了,两人简短的对话中,安吉莉亚问出谁是马琳达,可见她根本就不认识时尚界的“女王”马琳达,她也从来不看时尚杂志,这更是令艾米莉觉得头都大了。艾米莉告诉安吉莉亚《天桥》是一本时尚杂志,马琳达是他《天桥》的主编,她觉得来应聘的人对时尚热衷很重要,她一眼就看出前来面试的安吉莉亚对时尚没有追求。
马琳达来了之后想要亲自对安吉莉亚进行面试,艾米莉嫌弃安吉莉亚的手提包太土了,马琳达看到之后会发火的不让安吉莉亚带进马琳达的办公室。应对马琳达安吉莉亚告诉她自我是西北日报的主编,在马琳达不愿意听之后,她说明白自我不适合那里,不够漂亮不够苗条,也不懂时尚但是自我聪明,学得快,会努力工作,但是应对马琳达的无回应,安吉莉亚自我就先放下了,但是却出乎意料的被马琳达聘用了。
开始工作后安吉莉亚不明白迪马休里耶这位着名的摄影师,不明白马琳达要CK什么样式的裙子,工作中状况百出,并且依然故我的穿着自我那廉价宽松的衣服,穿着平底鞋,称那些高跟鞋的女孩子们为“嘎嗒子”,而她的穿着也被其他同事嘲笑,称之为她外婆的裙子。
在工作中受到马琳达的磨难后的安吉莉亚前去向奈杰尔哭诉,但是奈杰尔没有安慰安吉莉亚,反而指出其没有完全的投入工作中,两人的交谈使安吉莉亚想要改变自我,她求助于奈杰尔。
奈杰尔带着安吉莉亚来到试衣间,给了她Docle、娜西尔·洛吉杰斯的衣服,吉米·周、布朗尼克的鞋子,香奈儿的靴子,南茜·港渣勒兹的包包,并带她去美容部换了发型,回到工作岗位的安吉莉亚使艾米莉和塞琳娜都大吃一惊,感觉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
改变了自我之后的安吉莉亚在工作上也十分的尽心,也成为了一个工作狂人,潜力上甚至比艾米莉还要强,也代替了艾米莉和马琳达前往巴黎。
在影片的后面,奈杰尔看着安吉莉亚问她这身衣服是谁给配的,安吉莉亚说是自我,得到了奈杰尔的称赞,可见此时的安吉莉亚已经能够充分的了解时尚了,能够得到这个时尚达人的赞美。
最后安吉莉亚离开了时尚界,去一家报社面试,她得到了一份她最初想要的工作。
也许时尚是众多女生所追逐的,但是未必所有的人都是。
影评范文1000字11
20XX年的某天,我极度寂寞。从同学家里借来了一部没听说过的导演导的不知道什么内容的片子就看了起来。结果我对这部片子的喜爱近乎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在接下来的一个礼拜里几乎每天看一遍,真叫“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先不说情节,单单那精致的绘画就让我多么希望自己不是在电脑上而是影院里第一次欣赏《千与千寻》。可与一般制作精良的日本动画不同,这种可爱绘画风格,圆润的线条与鲜艳的色彩却与故事情节的怪异形成了鲜明对比,有点让我想到了美国的动画片《南部公园(South Park)》。那里面简单的线条与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学生们竟然针砭时政,谈论与性,做比成人还成人的事情。
言归正传,《千与千寻》的风格与《南部公园》完全不同,可那种画面与情节的强烈对比却同样十分的吸引人。在《千与千寻》里,可爱的十岁女孩千寻与父母误入幽灵界,父母因为贪吃化作大猪。为了拯救全家,千寻不得不为掌管灵界浴场的汤婆婆工作,同时放弃自己的名字——这也意味着放弃自我。其实,在这个浴场里工作的人大多都是迷失了的孩子,放弃了自我,眼睛里只看得到钱,或者金钱所代表的人生欲望。
动画片大团圆的结局并非出人意料,千寻与白龙的情缘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关于情感的影片,甚至连千寻的超凡勇气都不是重点。我看到的,从头至尾都是回归,对纯真,对童心的回归。
我总觉得浴场在这个故事里有特殊的涵义。浴场本来就是洗涤尘埃净化心灵的地方,庞大的河神在浴场里被千寻的纯真感动,洗去污染才赠送河神丹给她;无面人必须在浴场里呕吐出他的占有欲望才能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而千寻之所以能够从头到尾不为欲望诱惑所动,就是因为她由始至终都能保持着难能可贵的纯真。
纯真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不为外界环境所改变的固执,或者叫执著。成人与儿童最大的区别倒不是心智的健全与头脑的清晰,而是日益膨胀的占有欲望与幸福感的丧失。因为成人世界里诱惑太多,而成人往往依据别人眼里的自己来判断自我是否成功,是否应该感觉幸福。在孩子纯真的心灵里,整个世界都是对自己的奖赏,快乐就笑,悲伤就哭。活得简单,所以幸福。千寻的拯救与被拯救,无一不来自于她的纯真,即使身处欲望之中,一颗童心也总能引导她走出迷惘。所以这对自我的回归,不仅仅是因为千寻的勇气,更是因为她发自内心的纯真。
从此之后,每当我对生活感到迷惑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来千寻,想起来那个忧伤的无面人。我想宫崎骏充满强烈对比的绘画与叙事风格,大概就是要向观众传达这个有关纯真与欲望的信息吧。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来关于三毛的一个片断。
三毛回台湾,已然是名人一个。演讲,饭局,马不停蹄的会见这位那位。有一天在饭局上,大家熙熙攘攘的说着客气话拜年话。三毛突然对大家说:“我们来作小孩子好不好?”在座的人小心翼翼的回答:“好啊。你说,怎么扮小孩子?”三毛叹了口气,对众人笑笑,然后说算了,低头继续吃饭。
想到这些,也不禁深深叹了口气。因为,小孩子是不用扮的,把心里的那份纯真流露出来就好。可是,一年一年老去的我们,心中还剩下多少纯真的记忆?
那么,在我们还怀念纯真还珍重童心的时候,看看这部《千与千寻》吧。这其实就是幸福的秘密钥匙啊!
影评范文1000字12
上周五跟孩子在学校观看了《海上钢琴师》的前半部分,但是没有看到结局不过瘾,于是昨天下午我放弃了休息时间,把整部电影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结果,我收获了满满的震撼和感动!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主角“1900”的音乐简直是神一般的音乐!他弹钢琴并不是演奏某些固定旋律的曲子,而是完全率性而出,完全是依据他演奏时神游到哪里、看到某个景象、或者看到某个人的感受而表达出来。比如他看到一个好像和情人串通谋杀亲夫,正夹带家里的珠宝潜逃的女人;一个无法忘箭去,心中思绪万千却无法释怀的男人;一个好像要遁入空门的_;一个偷来礼服混进头等舱猎艳的三等舱偷渡客等等,他都能演奏出与每个人对应的音乐。他最出色的一次演奏,也是唯一的一次录音,他看到了一个女孩子,并且产生了爱意,此时他的演奏出的音乐,就是这种爱的音乐!人家问他从哪里学来的音乐,他说我不知道。那些音符仿佛是从他的血液、或者他的内心流淌出来,完全不经任何修饰,也不经过大脑。我想这就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吧!
影片最让我震撼的一个情节是:1900因为爱上了一个女孩,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计划离开他的出生地,并且近30年都没有离开一步的维吉尼亚号。但是当他与所有的船员真情告别,并且下到舷梯一半的时候,他抬头看着他即将走进的城市高楼林立,乌烟瘴气。他伫立了好久,好久。终于,他微微一笑,甩下帽子,退回维吉尼亚号。这个情节的含义直到影片结尾,也即1900与维吉尼亚号生死与共的前一天,他才说出了出来:“整座城市,你永远看不到尽头!”“看不到尽头”对应我们在俗世浸淫多年的人,也许早就习以为常。但是对于从出生到死亡都没有离开维吉尼亚号,从没踏上陆地一步的1900来讲,或者说对于天使一般、内心完全没有受到污染的1900来讲,“看不到尽头”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这就好比,在一台88琴键的钢琴上,因为琴键的有限的,1900能够演奏出无限的音乐,内心有什么就能够演奏出什么;但是“看不到尽头”对1900来讲,好比一台有几千几万琴键的钢琴,在这个无限大的键盘上,他根本就无法去演奏,他觉得这是只有上帝才能演奏的钢琴!所以,他害怕极了!虽然前方有他心爱的姑娘,他还是退回了维吉尼亚号。而且直到维吉尼亚号被炸毁,他都没有离开一步。
回头看看我们的现实世界,多么的多姿多彩!多么的方便快捷!什么东西都是日新月异,什么东西都要更高更快更强!问题是,这些东西使我们感到幸福和满足了吗?我们不需要汗流满面,就有整一桌的大鱼大肉;我们不需要花上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等待远方亲友的来信,只需打开微信就可以跟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通话,甚至是面对面视频,而且还免费;我们也不需要等待几个小时来下载一部电影,最新的5G技术几秒钟就可以搞定;我们也不需要坐几天的大巴,舟车劳顿才能会一趟老家,高铁、飞机、甚至比飞机还快的超级高铁,几个小时就能让我们见到老家的亲人。但是,我们感到幸福和满足了吗?我们需要那么多、那么复杂的东西吗?当我们整天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围,赚钱、女人、美食、游戏、电影、旅游、教育、医疗等等,我们还能透得过气来吗?我们还能找回我们的心,听听我们内心真正想要什么吗?我们原本有一架88琴键、足够演奏任何音乐的钢琴,但是我们却嫌它琴键太少了,于是我们不断制造更多更多的琴键,现在已经有几千几万个琴键,我们还是觉得不够。我们真的能够快乐地演奏这样一架钢琴吗?当我们需要面对环境、食物安全、医疗、教育、心灵等等诸多问题的时候,我们还可能有婴儿般的笑容吗?《老子》讲:“少则得,多则惑。”还讲:“复归于婴儿”;禅宗讲:“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耶稣讲:“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能进天国!”难道我们比所有古今中外的圣人更有智慧?
为什么我对自然农法那么着迷?发自内心的着迷,而不是经过脑袋思考出来!自然农法让我可以回归到一种简单、无为,与土地、农作物、微生物、小动物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因为有基本的食物保障,我可以享受清晨的露珠,温暖的阳光,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还有吵闹的虫鸣和鸟叫。每天简单的劳作之后,我可以享受口渴所带来的茶香,饥饿所带来的饭香,以及劳累所带来的安稳睡眠和美梦。我可以一个人去钓我野生放养的土鱼,感受二十几年一成不变的土鱼的强劲拉力;我也可以一个人到红树林抓为数众多的螃蟹,太小的让它长大,要生孩子的让它生,只抓中等大小的就好。在劳累几个小时之后,座在海边,一边喝茶,一边看着烧红一般的夕阳慢慢下沉,一边听着傍晚归巢的无数小鸟叽叽喳喳……一台88琴键的钢琴,对我来讲已经完全足够!《老子》讲:“知足之足,恒足矣。”
影片末尾1900临死前,他用调侃的语调跟唯一的好友康恩,谈论他将来在天堂,在圣彼得面前,少掉一只手臂的情节,同样让我大受震撼!我问我自己:如果我是1900,我是否会跟他一样,选择到死也不离开维吉尼亚号?我想我会的,因为这样的选择太棒了!我们中国人因为大都没有信仰,也不清楚死后的情形,所以大都对死很恐惧,都是避而不谈。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我觉得也可以反过来思考:未知死,焉知生。知道了死是怎么一回事,面对死就可以很坦然,甚至很快乐地接受死,附带的好处是不容易上了医院的当!
这部影片还在许多地方,展现了人性美好的一面,特别是康恩因为冒着生命危险竭尽全力去寻找1900,最终他得到了他的赏赐——他不得已卖掉的小号。对了,还有那几句:Fuck the laws、Fuck the regulations、Fuck jazz、Fuck war,我个人感觉这样的表达方式特爽,虽然很不文明,嘿嘿!还有一点,1900的那种从心而出的眼神,实在让我难以忘怀!还有很多很多的看点,就不赘述了。
看了这部影片,我想给尚未取英文名的小儿子取作“1900”,天使一般的名字,可惜他不喜欢,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