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类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优选8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2-14 13:27:4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会计类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1

内部会计控制理论研究综述会计控制论文

内部会计控制指的是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内部会计控制国际研究进展

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演变是一个渐进过程,理论界将其划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风险管理框架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内部牵制阶段。内部会计控制起源于内部牵制,内部牵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前,是18世纪产业革命后,企业规模化和资本大众化的结果。它是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内部牵制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柯氏会计辞典》:“以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业务发生的业务流程设计。其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控制。设计有效的内部牵制以便使各项业务能完整正确地经过规定的处理程序,而在这规定的处理程序中,内部牵制机能永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部牵制的本质就是工作中不相容的职务分开。

第二阶段是内部控制阶段。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股份公司规模日益扩大,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强管理,采取更完善、更有效的控制方法。同时适应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西方各国纷纷以法律形式要求强化对企业财务会计资料以及各种经济活动的管理。为防范、揭露错误和弊端,逐步形成了一些组织、调节、制约和监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法,这就是最早的内部控制(internalcontrol)制度。1949年,美国会计协会的审计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首次作出了权威性的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嘶峒菩畔⒌淖既沸裕�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内部控制的研究重点逐步从一般涵义向具体内容深化。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最早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1958年10月《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首次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并将内部会计控制与保护资产安全完整和财务记录的可靠性直接联系在一起,具体措施有交易授权与批准制度、资产的实物控制、从事财务记录和审核与从事经营或财产保管职务分离的控制。

第三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西方会计审计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重点逐步向具体内容深化。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55),从1990年1月起取代1972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该公告以“内部控制结构”概念取代了“内部控制制度”,指出“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结构由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在三个构成要素中,会计制度是内部控制结构的关键要素,控制程序是保证内部控制结构有效运行的机制。特别强调了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为等控制环境的重要作用。该公告改变了过去人们将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外部因素来对待的误区,这是对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

第四阶段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90年代后内部控制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1992年,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注协(AICPA)、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财务经理协会(FED)和管理会计学会(IMA)等多个专业团体组成“内部控制委员会”(COSO)。9月,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了指导内部控制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并于1994年进行了增补,这份报告堪称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指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第五阶段是风险管理阶段。美国政府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要在年报中提供内部控制报告,评价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及其执行的有效性,该法案的出台使内部控制披露由自愿进入了强制阶段。9月,COSO委员会正式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它在1992年COSO报告的基础上,根据《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要求进行扩展研究而出台。与COSO报告相比,一是目标方面增加了战略目标,并将其置于之首,这意味着企业的各项活动都要围绕战略目标进行,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向董事会或更高层次移动;二是要素方面控制环境到内部环境的转变表明,管理当局所关注的除了组织机构、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外,还包括风险偏好、管理哲学、企业文化等更广泛的因素;同时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反应的增加是对风险评估要素的扩展和深化,意味着风险评估上升到了风险管理的高度,且体现了风险管理由事中控制、事后反馈向事前预防转化的发展趋势。

二、内部会计控制国内研究进展

内部会计控制的演变是一个渐进过程,我国现代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与演变有着自身的特点。1980年以前,我国关于内部会计控制理论的研究还很少。80年代初期,不少会计学家开始引进发达国家关于内部会计控制的理论。1980年,湖北会计学会以《会计学大辞典》为名,对日本《新版会计学大辞典》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翻译,介绍了美国注册会计协会1949年发表的`《内部管理》、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61年发表的第1号审计意见书《关于审计的一般原则》,以及日本会计研究学会所属审计特别委员会1970年发表的《对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管理的研究》的报告中有关内部控制的定义。20世纪80年代初,原湖北财经学院李成章教授编译的《财务审计基础》,介绍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内部控制。

修订的《_会计法》第一次正式将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内部会计监督,纳人到会计范畴。该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各单位要建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对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本质特征“职责明确、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进行了概括。该法首次对内部会计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不仅包括对会计对象的监督与控制,而且包括对会计行为的监督与控制。而此前的会计文章、书籍及有关缘律法规中所讲的会计监督与会计控制并不包括对会计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即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仅指对会计对象――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与控制。19修订的《会计法》颁布不久,财政部于初成立了内部会计控制研究小组,就内部会计控制的总体思路等问题进行研究。

6月,财政部颁发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明确了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要求,以及货市资金内部控制的要求。《基本规范》既明确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基本要素,又界定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它标志着内部会计控制成为会计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两个规范的发布,为我国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控制的理论与制度建设,树立了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会计法规建设进人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由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规范中第四十八条规定:“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依据《_会计法》、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和完整。”对如何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做出了规定,并规定“内部控制分为规定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存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固定资产、销售与收款、筹资、成本费用、担保、合同、对子公司控制、财务报告编制、信息披露、预算、人力资源政策、计算机信息系统。”可见,内部会计控制仍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且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在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又得到了延伸。

会计类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2

一、前言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研究者和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其撰写的主要关键点:研究的目的、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等等有关信息,当然,并不是一一列举出所有关键点,要根据研究的需要有所强调即可。

在撰写实践当中,这一部分内容经常被遗漏,为了强化这一部分撰写的要求,我们通过几个案例的分析,进一步理解与把握。

例一:《集体备课》文献综述的前言

集体备课是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集体备课日益受到学校、教师、研究者的关注。在应用这一教研模式过程中,很多问题凸现出来。关于集体备课的讨论也日益激烈起来(以上提出了研究的需要)。为了使集体备课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我们对国内现有的有关集体备课的文献进行了阅读、筛选、分析、归纳,试图从集体备课的概念、集体备课的操作模式、集体备课的争议、集体备课的研究动向等方面将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综述如下……(提出了综述的范围)

这个文献前言部分主要概括了“研究意义、综述范围”。

例二:《转化学习困难学生对策研究》文献综述的前言

《转化学习困难学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都开展了比较充分、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形成原因、“矫治”的理论和对策都有较详尽的论述……

这篇文献综述的前言虽然简短,但扼要说明了研究现状及焦点问题。

例三:《区域学校发展性督导服务机制研究》文献研究综述的前言内容

在以往发展性督导工作中,督导为学校发扬成绩、改进不足、解决困难、提高办学水平作出了不少有益学校发展的服务工作,得到了基层学校的好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督导控制论思想的影响,人们在监督与指导、监督与服务之间关系的认识上一直存在着一定误区,督导服务工作在服务意识、方式方法上还需要有较大的转变和改进。特别是在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过程中,督学如何从“居高临下”的“你做我评”转变为“全程服务”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实践、总结、创新(研究意义),为此,我们立足于上述督导实践中仍未解决的问题,启动了《区域学校发展性督导服务机制研究》,旨在使发展性教育督导工作能更好地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服务(研究目的)。为了对本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景有一个全面了解,我们对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文献进行了阅读、筛选、分析、归纳,试图从“如何形成督导服务观、如何确立督导服务观、怎样践行督导服务观”等研究思路将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综述范围),现将主要文献研究内容综述如下:

这个文献前言部分主要概括了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综述范围。

从以上三个写作案例可以看出,前言部分撰写的内容主要依据研究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凸现了“研究的目的、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等要求。当然,你也可以根据你研究的需要,对专题研究的内涵、撰写意图作简单阐述。

二、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认为可以按以下几种形式去撰写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

可按发展阶段综述

可按不同主题(问题)进行综述

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

会计类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3

会计理论概念综述

【摘要】会计理论最早是出现于现代会计之父卢卡・帕乔利的重要著作《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真正发展于3 0年代之后。会计理论是会计学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许多学者们进行不懈努力的研究,但会计学者们对它的定义各有不同,存在着一些分歧。本文就中西方学者对会计理论的定义以及主要的会计学派做一个文献的综述,并对会计理论的定义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得出自己对会计理论定义的见解。

【关键词】会计理论 会计流派

一、西方学者的主要观点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在他的著作《会计理论》中认为,“理论”这个词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对于会计来说,最为贴近的一个定义是:“理论是指某一研究领域的通用观点所构成的一套前后一贯的假设性、概念性和实用性原则。”由此,会计理论可以解释成一套以原则为形式的逻辑推理。这些原则可以用来:一是作为评价会计实务的一般依据;二是指导和发展新的实务和程序。当然会计理论还可以用来解释当前的相关会计实务,以便更好的对他们进行理解。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莫斯特在他的著作《会计理论》中指出,理论是对描述或规定一系列现象的规则和原则的系统表达和说明,可以被视作有助于组织概念、解释现象以及预测行为的框架。会计理论是由对来自会计实务的'原则和相关方法程序的系统表述所组成。

美国的著名会计学家.利特尔顿,他主要是从会计生存的非常重要的角度来论述会计理论,认为:“会计理论通过为在会计中清晰地思维提供帮助来证实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会计理论的职责是对信念和惯例加以批评性分析,阐明了经验的重要性,并引导对会计工作的起点和结果的直接关注”。

美国会计学会及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是以民间团体组织的形式发表了对会计理论的定义的相关看法。美国会计学会在《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中引用了《韦氏新国际辞典》的定义,从确定范围、建立准则、指明实务改进内容、扩展范围这个方面来具体解释会计理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已经发表了l号至6号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公告,进而系统的研究了相关会计概念,把“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看作是会计理论,这种体系可以引导出准则,并对财务报告作出规定。

二、我国学者的主要观点

与国外相比,我国会计学者们对会计理论的定义的相关研究是比较迟的,大致是从80年代才开始的,在这个不断探索与研究的过程中,有不少的著名会计学者们提出对会计理论的不同看法与理解。本文主要列举了以下四位会计学者的观点。

我国会计学者葛家澍教授认为,会计理论集中体现在会计学中,“会计学把人们对会计这一实践活动的认识,经过系统化和条理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会计知识体系”。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中,他又进一步明确表述为“来自财务会计实务,高于会计实务,反过来又可指导会计实务的一套规范性的概念框架。”

我国著名会计学家吴水彭在他的著作《会计纲要》中,指出会计理论的定义:会计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实践过程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辩证的思维运动,所总结出的关于会计的理性认识,也就是范畴、概念、观点的一个体系,它反过来又会作用于实践,从而指导会计实践,促进会计的发展。

阎达五教授在他的《会计理论专题》这本书中,系统的阐述了会计理论:“会计理论可以说是人类积累起来的关于会计实践的理性认识,它应当完整地、准确地回答如何认识会计工作和如何做好会计工作这两方面的工作。”

会计学这徐兴恩同志则认为,会计理论,指的是人类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有关于会计的一个系统化的理性认识。

三、主要的会计流派

在20世纪居于主导地位的三大会计学派有描述会计学派、规范会计学派和实证会计学派,下面就对这三大会计学派做一个介绍与梳理。

描述会计学派。该学派是学者采用了英国哲学家培根所发展起来的古典归纳法,通过对当时所存在的会计实务和惯例所进行的一些归纳,从而就形成了描述性的会计理论。他们认为,会计会因为外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从而也随之不断的发展与变化,那些已经经历了外部环境冲击、检验并在实务中得到保留和应用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有它一定的必然和合理性。描述会计学派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有:桑德斯、哈特菲尔德和莫尔(Sanders Hatfield Moore,1938)的《论会计原则》、吉尔曼(Gilman,1939)的《会中的利润概念》、利特尔顿(Littleton,1953)的《会计理论结构》等。描述会计学派的理论观点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他们所应用的研究方法比较偏向于归纳法;二是坚持业主权理论和企业主体理论;三是在计量上,坚持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来自于日常经营活动和独立当事人切身利益的相互作用。

规范会计学派。它主要盛行于20世纪70到80年代,世界经济的全面发展导致了许多新生的交易手段的产生使原先的理论基础不能支持而被淘汰。这时从会计学科少数几个最核心的基础概念出发,通过对这些概念的讨论和界定,来逐步构建会计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从而指导实务的规范会计学派被会计界所推崇。规范会计学派主要运用演绎的研究方法研究会计。其主要标志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发布的51份《会计研究公报》、加拿大特许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会计与审研究委员会于1946年发布的《公告》第1号等都采用了规范会计学派的思想。

实证会计学派。实证会计学派是借鉴实证主义和实证经济学原理,旨在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的会计理。该学派宣称,其理论将能解释:为什么会计会这样?为什么会计人员从事这样的工作以及这些现象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产生什么效果?实证研究以有效市场假设作为基础。根据经济学等有关理论,设立各种有关影响会计事务因素的假设,然后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以证明这些假设的现实性。简单地讲,就是实证研究具体到会计领域,亦即把实证法用于会计研究。实证法是实证会计理论构建的主要方法,即根据实际效用或实在的因果关系来选择会计概念、原则、准则和各种程序。

四、对会计理论的基本认识

结合以上所述,通过大量相关文献的阅读与理解,我对会计理论的定义有了一个简单的自我认识,会计理论是为了满足各个方面利益集团对信息方面的需求,是由会计假设、会计目标、会计概念和会计原则所组成的前后一贯、相互联系、浑然一体的逻辑系统。它主要用在于可以作为评价和解释会计实务的一般依据,也可以用作指导和发展新的会计实务和程序。会计理论具有两重要的特点即模糊性和规范性,它还具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功能即指导和预见。由此可见,会计理论对会计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会计学者们对会计理论的一些见解只是对会计理论的一般属性和其客观规律进行了反映,但却忽视了对会计理论的特殊属性的认识,而西方学者们的定义主要是从认识会计理论的特殊性的角度出发的,重点阐述的是构成会计理论各组成成分之间的严密的连贯的逻辑推理关系。西方国家更加注重于会计理论结构体系的完整性、连贯性,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所以,我们应该对西方的会计理论进行学习和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理论,从而加快我国会计理论建设的步伐。

会计类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4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综述了当前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一个系统、完整、公认的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框架尚未建立起来。通过对已有研究的评述,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建议。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 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 综述

伴随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以及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对企业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从早期将企业单纯地看作是一个为盈利而存在的经济组织,到逐渐认识到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除了经济责任之外,还担负有其他责任。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从短期来看可能会耗费一定的企业资源,但从长期来看,承担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诸如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等长期效益是十分巨大的。正是出于以上考虑,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正在逐渐认识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但企业如何向外界报告、披露自己已经履行的社会责任的情况?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规范研究。本文即是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一、社会责任会计规范研究

( 一 )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 国内对社会责任会计这一概念的定义根据其对象不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核算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吴俊(1994)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作社会责任,而社会责任会计就是以此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活动,它的任务在于测定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社会各方面所带来的效益和损益。阳秋林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对某一单位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损害进行反映和控制。;二是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核算对象,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主要代表观点有:葛家澍、林志军()提出:所谓社会责任会计,就是通过一定的以货币或非货币的形式,把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与成就通过一定的会计方法加以衡量和报告反映。黎精明()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决策提供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阳秋林(20_)对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作了如下归纳: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和手段,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便于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其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效益。

( 二 )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的研究主要有一元论和二元论两种观点。其中大多数学者,如阳秋林(2000),钟子亮(20_),白世秀、章金霞(),胡素华()等,认为会计目标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和企业目标的共同影响与制约,同时由于会计系统的多层次性,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提高社会效益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目标,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社会责任信息则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目标。、阳秋林(20_)则将上述两个目标称之为社会责任会计的最终目标和基本目标。持一元论观点的学者大多是从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基本职能出发,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目标是上述二元论观点的基本目标或具体目标的一种,比如:陈今池()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对各会计期企业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社会效益或社会收益进行鉴别和计量。张亚梅(20_)则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计量和报告企业各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为相关客体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 三 )社会责任会计的假设与原则钟子亮(20_)、李昕()、胡素华(20_)均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假设与传统财务会计假设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上是一致的,不同的一点在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多重计量假设,原因在于目前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内涵缺乏明确的界定,使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需要核算的内容并不确定,如果仅依靠货币计量单位进行计价往往不能全面恰当地反映核算对象。赵娟(20_)、胡承德()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环境价值假设,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有价值,而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因此,传统财务会计没有将对环境的消耗与破坏纳入核算范围,他们认为要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核算,首先必须承认的一点就是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在会计原则研究方面,钟子亮(20_)、李昕(20_)、胡承德(20_)等认为社会责任会计除适用传统企业会计原则外,结合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还应强调社会性原则、充分揭示性原则以及政策性原则。阳秋林(2000,20_)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提出了强制和自愿相结合,谁投资谁受益、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以及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姚正海、孙自愿()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可控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以及预警性原则。章金霞(20_)则强调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综合性、多样性和系统性。

( 四 )社会责任会计的要素与核算内容 国内对社会责任会计要素的研究主要有“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三大观点。胡素华(20_)构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框架,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交易、社会资产、社会负债和社会损益。李素枝、谭翀、刘胜花(20_)认为社会责任会计要素可借鉴传统会计要素形式进行分类,但又有所区别,提出了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社会责任收入与社会责任成本四大要素。张亚梅(20_)则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五个要素包括社会成本、社会效益、社会产权、社会资产和社会资产净额。陈东升、阳秋林(20_)初步讨论了建立社会责任会计准则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社会资产、社会负债、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社会净资产等社会责任会计概念。姚正海、孙自愿(20_)认为社会成本效益法下会计制度的设计可以确定六个社会经济要素:社会收入、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社会资产、社会求偿权、社会资产净额。王爱国(20_)从传统会计恒等式出发,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六大要素: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社会责任权益、社会责任收入、社会责任费用及社会责任利润。在核算内容方面,众多学者(吴俊,1994;刘长翠,;田昆儒,1998;张亚梅,20_;罗金明,20_;等)多首先是从企业利益相关理论出发,探讨企业社会责任所应当包含的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了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所应当反映、核算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企业对员工履行的责任;企业对生态环境维护的责任;企业对社会及本地区的责任;企业对消费者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企业应履行的其他社会责任;企业收益方面的责任以及企业对政府履行的义务。此外,宋献中(1997)、刘秀琴(20_)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包括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组成项目。前者包括质量效益、环境效益、充分就业效益、社会保险及教育效益、外援效益和其他效益;后者则包括社会物耗成本、社会人工成本、土地使用成本、资源耗损成本、资金使用成本、环境污染成本、社会管理费用、工伤及职业病成本和其他社会成本。岳彦芳、袁晋芳(20_)则认为社会责任成本包括环境成本、资源成本、消费者责任成本、社区公益成本和其他责任成本。

( 五 )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与报告 会计计量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社会责任会计的难度就在于其计量的问题。潘清平(1995)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两个特点。复杂性表现在计量属性不能单纯以交易价格为前提,计量单位不能仅仅局限于货币,计量形式具有多样性;社会责任模糊性是指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组织的不确定性,有鉴于此,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有客观历史成本与主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机会成本法,间接评价法、社会公正法、预防成本法等。宋献中(1997)、许家林(1997)指出社会责任会计除应用货币计量以外,还要采用调查分析法、替代品评价法、历史成本法、复原或避免成本法、法院裁决法、影子价格法等。刘长翠(1997)、文建平()则认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主要有货币计量方法和非货币计量方法两种,前者包括支付成本法和成本收益法,后者包括文字表述法和评价法。阳秋林(20_)认为社会责任的计量,是将涉及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收益等主要内容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而确认其金额的过程,对自然资源的计量主要采用成本法、收益现值法、市价法进行计量,对人力资源的计量提出了综合报酬收益折现法进行计量,对生态环境的计量采用直接市场法、替代性市场法和意愿调查评估法,对社会收益的计量则采用成本收益法、历史成本法和替代品评价法。

二、社会责任会计实证研究

(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同规范研究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相比,实证研究解决的主要是“是什么”的问题。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以及社会责任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研究。肖淑芳、胡伟(20_),陈玉清、马丽丽(20_),刘长翠、孔晓婷(20_),沈洪涛(20_),李正(20_)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水平还不高,自愿披露定性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情况甚少,在信息披露内容方面很不全面且主要是叙述式说明,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还处于年度报告中分散披露的阶段,市场对社会责任信息反应不灵敏,信息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信息不关注。

(二)社会责任会计绩效研究 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但研究结论尚未统一,二者之间正相关、负相关甚或是不相关的研究结果均存在,如王怀明、宋涛(20_)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对国家、投资者和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则是负相关关系。任力、赵洁(20_)则发现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会显著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汪冬梅等(20_)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表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现代企业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在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邵君利(20_)的研究却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刘冬荣等(20_)、_(20_)等的研究则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与企业价值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沈洪涛(20_)、马连福与赵颖(20_)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公司绩效、行业属性以及规模是影响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包括上市地点和披露期间在内的披露环境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也存在显著影响,但是公司财务杠杆、再融资需求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等因素并未表现出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显著影响。

会计类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5

1.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有超级学习法,查、问、读、记、复习法、暗示法等。

2.国内的研究状况

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自学方法的研究,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同志首先提出“自学辅导教学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主张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来提高学习效率... ...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文献综述范文2看,该课题综述列举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关于自学方法方面的论述和做法,并对部分内容的优点进行了概述。在选好了大的研究方向后,在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之前,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有关研究情况,有助于研究者通过比较、分析,根据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的兴趣和能力等方面限定研究内容,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更好地驾驭和把握课题。但是,文献综述对每位专家、学者所持理论和做法的优点与不足所进行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不够,特别是缺少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合提炼与分析。

三、文献综述不是资料库,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是围绕课题紧密组织在一起,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

会计类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6

会计目标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的观点被人们广泛接受,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从会计假设转变为会计目标,本文就国外和国内对会计目标的相关文献进行简单的回顾。

一、国外会计目标相关文献的回顾

(一)财务报告目标概念的提出

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中,财务报告目标起到了逻辑起点的作用。理论界对于财务报告目标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Deuine(1960)认为,企业在构造一种服务职能的理论体系中,第一个程序是建立职能的目的和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目的或目标是会改变的,但在任何时期,目的或目标都必须规定明白或有可能明白地予以规定。

在对财务报告目标有了足够的重视之后,理论界对“财务报告的目标到底应该是什么”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代表性观点主要有受托责任学派、决策有用学派、折中学派。

(二)受托责任学派

受托责任学派的思想早在会计产生之初就已经存在,但作为一种学派则形成于公司制盛行之时,它的发展与现代产权理论和公司制的发展休戚相关。按照产权理论,资源所有者将其资源委托给受托者,同时赋予受托者以资源的保管权和运用权,受托者接受委托者的委托,有权对资源独立自主地进行经营。通过有关组织规则和法律制度等约束机制明确规定委托者和受托者的权力、责任和利益,这样,在委托者和受托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受托责任关系。而在公司制下,资源的委托——受托责任关系十分明显,客观上要求会计系统反映受托经管责任,从而形成了以受托经管责任为目标取向的受托责任学派。

Chen(1975)研究了受托责任的本质、发展历史及在财务报告中的作用,得出了以下结论:1.受托责任的概念起源于财产权利——所有权和使用权,使用权是在所有权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所有者将使用权交付给代理人的时候,代理人便负有受托代理责任。2.在明确了受托责任的起源后,Chen进一步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受托责任,即社会财富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3.在中世纪时期,受托责任带有浓厚的封建庄园色彩,受托责任的概念包括了上述两种形式。4.受托责任的概念随着主流社会理念的变化而变化。在商业社会中有两种主流的社会理念:古典型和管理型,分别代表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应的,受托责任也有古典和管理两种形式。5.对于古典型受托责任来说,管理者的主要责任是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对于管理型受托责任来说,管理者的主要责任是追求社会财富最大化,其中包括了股东财富最大化。6.财务报告是管理者基于其受托责任的基础上出具的,因此,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财务报告应有利于投资者评价管理者的业绩。7.管理者的业绩应该从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两方面进行评价,而社会利益方面长久以来受到财务方面的忽视,因此,有必要对管理者在增加社会财富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总的来说,受托责任学派的主要观点有:1.会计目标是以恰当的方法有效反映资源受托者的受托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2.强调会计人员的中立性,会计人员以客观的立场反映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其行为不受委托者和受托者的'影响,只接受会计准则的指导。3.强调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系统整体的有效性。

(三)决策有用学派

决策有用学派是在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化和规范化的历史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在完全的市场条件下,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需要有大量可靠而相关的财务信息,而信息的提供又必须借助于会计系统,因此,会计系统必须以提供信息服务于决策为目标取向。

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一号(FASB,1978)贯彻的是决策有用的思想。公告指出,在一个经济社会里,编制财务报告的职责是提供企业决策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而不是去确定这些决策应当是什么。编制财务报告的职责,要求它提供公正的、不偏不倚的信息。公告将财务报告的目标具体确定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1.财务报告对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它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提供有用信息;2.财务报告应提供有助于其使用者评估来自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等现金流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即估量现金流量前景的信息;3.财务报告应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资源的要求权以及使资源和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信息,诸如有助于估量企业获得现金流量顺差能力的信息。

(四)折中学派

在受托责任学派与决策有用学派的比较中,有的学者力图在二者之间找到某种平衡,笔者将其视为折中学派。

Anthony(1983)认为在现时世界复杂的环境中,决策有用观不(下转第14页)(上接第12页)是一个合适的会计目标的标准。提供对各种投资者有用的会计信息不一定会导致财富的增加。会计信息的披露应该在使用者的需求与管理层的控制需求两方面作出权衡,以达到财富增加的目的。

(五)对公告效用的研究

美国概念公告第一号的颁布对企业财务报告目标的确定起到了政策上的指导作用。对于公告的效应,学者们也做了专门的研究。

Dopuch(1980)先对FASB1978年颁布的第一号概念公告的内容作了一个回顾,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目标与环境的关系、所提供信息的特征与局限性、潜在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外部财务报告的一般作用。继而挑选了三个有争议的会计问题进行分析,以检验财务报告目标在处理具体会计事项中的作用。这三个会计问题是:递延贷项、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勘探成本的计量、资产和负债现值的披露。检验结果表明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公告并没有使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我国学者对会计目标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于会计目标的讨论也涉及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两个方面。但从最近的文献看来,学者们倾向于结合中国的经济环境,将受托经管责任作为我国的会计目标。

葛家澍、刘峰对我国目前经济环境进行分析后认为,当前我国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应定位在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上,即向资源委托人报告所委托资源的保管与经营情况。将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报告作为财务报告目标只是一个总体目标。具体到受托责任的评价上,委托人对管理当局经营业绩将是最关注的。因此,提供有关经营业绩的计量及其结果的信息将构成这一目标下的主要内容。此外,企业经济资源的保管情况也是委托人所关注的,所以,关于企业经济资源的状况及其变动信息,也是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信息。

《会计目标》课题组()从经济管理体制、企业资金来源、证券市场三个方面对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特征进行研究,从而对我国会计目标进行定位。表述为三个层次:一是会计应该提供有助于各类会计需求者进行各种决策时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包括管理型投资人、职业投资人、企业经营者、贷款人、政府、公众等;二是根据我国的会计环境,目前企业应主要为管理型投资人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来看,为管理型投资人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基本上可以满足我国各类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三是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企业可以适当提供对职业投资者投资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梁爽(20_)在剖析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等几大环境因素对会计目标的具体影响后指出,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是分层次、分程度的。政治因素和法律因素主要影响会计目标的存在,经济因素主要影响会计目标的定位。根据我国环境因素的影响,国家、银行和管理型投资人占所有法人企业投资者总数的绝大部分比例,证券市场的职业投资者比例较小,我国处于显性状态的投资人环境是管理型投资人,因而,应将会计目标主要定位在“提供经管责任信息”上。

周守华、肖正再(20_)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在涉及会计事项的各类交易中利益冲突与“纳什均衡”转换机理的分析,逻辑推导出“纳什均衡”状态下的会计信息质和量的规定性和财务会计目标。主要结论:一是会计目标就基本层次上来说,就是使会计信息系统趋向权益最优纳什均衡状态运行,但能否趋向最优纳什均衡或帕累托均衡状态,还取决于会计信息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即外生变量能否使交易各方之间的博弈均衡实现最优纳什均衡或帕累托均衡;二是不同的外生变量即外部环境条件下,将有不同的纳什均衡结果。

会计类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7

有关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综述

人力资源会计,就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把人力资源加以评估后,然后把它当作资产在财务报表上表示的一种会计处理程序。作为人力资源会计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运用对企业及各类组织来开发自己的人力资源,根据其所花费的成本来进行计量。当然,还需要对自己雇佣的员工进行计量,来反映员工对组织的经济价值。所以运用人力资源会计来计量成本数是会计上的一种程序和方法。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和研究可以为广大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相关使用者提供正确的信息帮助决策,以此来充分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向政府主要管理部门和相关利害人提供有关企业履职信息放映其社会责任。

二、研究意义

1、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对于如何提供人力资源的获得、开发、配置、维持、运用、评估、报偿等一系列内控资金数据,便于企业经营者能第一时间了解本企业在人力资源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的实际效益。

2、对于广大资金投资者来说,人力资源成本让他们能真正通过公司的财务报表来了解人力资源项目,了解一个企业在人力资源上真实的经营效益和状况。

3、对于整个社会会计来说,人力资源会计能了解社会资源分配问题,真正掌握整个社会人力资源配置以及运用状况。

三、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布鲁梅特、弗兰霍尔茨和派尔等人(1968)认为人力资源可以计量,并介绍了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列弗和舒瓦茨(1971)认为如何通过预定的服务期限对运用贴现率来反映企业的利润贡献率。pouran(1981)认为,“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可以影响财务分析师的决策,应在各期的财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与此同时,众多国外专家学者对于运用人力资源会计以及其计量方法的探讨。不同的方法带来的思维方式对我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会计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和实践价值,同时也为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潘序伦(1980)提出,目前我国最迫切需要开展的就是人才会计研究,如何确定计量标准,在讲成本的基础上也要讲效益。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已经从国外介绍转为系统研究。目前国内学者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大致可分为:

1、对人力资源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

裴玉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核算、计量、报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建立是内部管理、国家宏观调控及财务会计核算原则的需要。葛小羽()从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障碍、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若干设想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应该综合运用多种人力资源的计量方法与模式、加快付诸实践步伐和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创建宽松的社会环境。

苏晖(20_)着重于人力资源会计应用方面,提出完善用人机制,鼓励企业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以提高员工的素质,明确劳动者权益。

2、对人力资源会计现存问题与难点所做的研究:

刘良惠()提出只有人力资源产权界定清晰,才能对人力资源进行确认和计量,才能对人力资源权益组织会计核算,人力资源产权所有者才能参与社会剩余价值的分配。

程淑荣(20_)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人力资源会计需要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观念的更新、机制的引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吴泷()通过对人力资源的产权主体、产权客体的分析与探索,进一步界定人力资源会计的会计客体,提出了全新的有关人力资源会计的认识论,并引入产权运作的关系变量据以划分有关人力资源活动的会计事项,形成企业的人力资源会计程序之设计的方法论。

会计类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8

文档和报告能力是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作为研究生务必重视自己查阅文献,整理资料和思想,并形成文档的能力。针对进入实验室的同学们缺少写文档的经验,特此介绍综述报告要求如下,请大家在写综述的时候予以参考。

一、撰写综述报告的目的和方法

1、综述报告通常为从事某项科研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归纳和整理,以了解课题相关技术原理和发展趋势,明确自身的科研方向、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2、明确选题后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题目有关的文献。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家登录东南大学图书馆电子文献搜索,也可以搜索产业界著名企业的技术资料。如何从大量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

3、在阅读文献时,建议写写“读书笔记”,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

二、格式与写法

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其格式要求如下:

1、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技术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主题部分,可分章节编写。一般建议以下章节。

?第一章:对于所选题目的定义性介绍及其历史发展,按时间顺序简

述该技术的来龙去脉,发展概况及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第二章:现状介绍,重点是论述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

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目前存在的方法及其比较。

?第三章:发展趋势,通过对比指出存在的问题,说明该研究方向可

能的发展趋势,指明自身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技术路径。

3、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

4、参考文献需要放在报告文末,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三、其他格式要求:

有封面,有目录

字体:微软雅黑,小四

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切忌大段的摘抄

图表要有注释说明

推荐阅读:

英语采访对话范文简单(热门7篇)

读后感范文1000字(实用16篇)

英文欢迎词范文简短(实用10篇)

关于土地纠纷的报告范文(必备15篇)

宗祠重建倡议书范文(37篇)

工作问题分析报告范文(汇总25篇)

标签: 会计 范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